首页 > 文章中心 > 戏剧教学策略

戏剧教学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戏剧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戏剧教学策略

戏剧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校园是教育的基地,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这里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受到道德素质的教育和精神世界的洗礼,在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上都能有更大的发展。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积极高昂的学习氛围便成为了关键,使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只是课堂教学,而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餐。音乐的本质就是陶冶情操、享受美的熏陶的过程,而当前学生在音乐文化的鉴赏能力上走入了误区。当前港澳台流行歌曲过热,国内的民族民间、古典音乐戏剧遭受冷落。据调查显示,在广大在校学生中喜欢日韩、港台流行歌曲的要占75%,崇拜这些地区流行歌星的约占60%;而熟悉喜欢我国著名作曲家,歌唱家的仅仅占5%;日韩、港台的流行歌曲要么激昂亢奋过度,要么倾诉悲欢离合的情绪,要么宣泄悲观失落的情感,给在校的青年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们的心理情绪,妨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李谷一、蒋大为、郁钧剑等老一辈歌唱家,熟知董文华、蔡国庆、宋祖英、阎维文、张也等年轻歌唱家,聆听和享受他们的歌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智慧的教育。唱响《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国心》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气节,从《便衣警察》《好人一生平安》《为了谁》《父亲》中体味社会主义优良传统和美德,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感悟民族音乐文化鼓舞人心的斗志和流芳百世不衰的魅力,切实从“追星”的行列中走出来。

二、让戏剧表演融入课堂让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的宝贵

戏曲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把戏剧表演融入音乐课堂教学是适应新教改的必然。高中课改是定向教育,具有专业性的发展方向,戏剧表演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个性和整体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戏剧表演融歌唱、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的民族艺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积累民族文化素材,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教材。好的戏剧剧本能对学生进行高深的道德情操教育,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豫剧《刘胡兰》《红色娘子军》等,她们生动形象的表演艺术,可歌可泣的人物塑造,都是音乐课堂教学和教师所不能及的,这是学生学习剧作难得的课外阅读素材,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表演技能大有益处,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传扬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萧伯纳认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在现实教学中,首先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戏剧表演的艺术特征,体验经过上千年的表演实践和民间艺术有机揉和所形成表演形式,既有较强的表现力,又能给观众美的享受。继而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戏剧表演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需要多种艺术形式来综合表现,以增强戏曲在表演过程中的品味。鉴赏戏剧表演是通过唱腔、脸谱、杂技、舞蹈、美术等综合性艺术形式来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民族艺术,她汇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历史经典、名人贤达、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再现了不同时段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活生生的教材。在新课改和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把戏剧内容和音乐内容结合一体,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掌握音乐教材的内容,而且还能巧妙地运用戏剧艺术表演,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和艺术表演能力。戏剧是靠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艺术效果的,需要演员和乐队的配合,这种综合教学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对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审美观点和文化素养大有裨益,对弘扬祖国的民族历史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注入了一支催化剂。

三、开展双边活动让音乐戏剧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瑰宝

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默认“乐教”,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显然体现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好的剧本、乐曲,好的唱词能渲染积极向上的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抵制不良思潮的蔓延,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和戏剧表演不同程度地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她们成为了专业教师和专业班级拥有的教学宠儿,她们的影响力和教育力在校园里得不到充分地释放,为了适应高中教学新课改和现代教育新潮流的趋势,必须让音乐和戏剧表演走出课堂,走出专业,融入校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现在高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都处在社会、政府、家长以及高考的重重压力之中,校园中的学习气氛空前紧张,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学生们的压力,让音乐和戏剧表演融入校园,走进班级,溶入每个学生的心间,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

例如在校园中有效的利用音效设备,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具有教育意义和陶冶情操的民族民间优秀的乐曲和歌曲,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借以释放,使学生真正体味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韵味。早晨嘹亮的军号声伴着明快的《泉水叮咚响》的合成乐,把学子们从睡梦中唤起,使学生既有军人积极高昂的感觉,又有轻松旋舞般的享受,在一天伊始就有一份好心情;《义勇军进行曲》不只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响起,学校可以分年级组织若干个升旗小组,坚持每天升降国旗,每天早上深沉激昂的国歌声都要响彻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位学生时刻饱受爱国主义情操的教育,拥有祖国时刻在心中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深刻领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大意义;学生的三餐时间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然而他们的脑子里是一叠叠试卷,谈论的是错题集,这时如果播放几曲教材中的轻音乐,或者几首轻松欢快的校园歌曲,学生们紧绷的脑筋就可以慢慢松弛下来,紧锁的眉间也就舒展开来;午后的课间活动可以说是学生最宝贵的时间,他们可以自由地处理学习中积累下来问题,其实不然,有张有弛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专业班的教师可以召集或由学生自由结合组织不同种类的戏剧表演小组,在专业教室里,在操场上,在校园的空地中表演一些脍炙人口的戏曲片段(教材中的),也可以是鲜为人知的戏剧代表作中的段子,例如:京剧《红灯记》、黄梅戏《孔雀东南飞》、豫剧《朝阳沟》《花木兰》等,让紧张学习一天的学子们在精神上得以放松,在愉悦的活动和气氛中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这样既体现了音乐与戏剧表演的课堂主导效应,也发挥了学生在艺术表演中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学和现实体验有机地揉合起来,相得益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音乐戏剧大舞台

戏剧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一、明确小学京剧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目标关乎着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在小学京剧课堂中,其课程标准应以全体学生为主,而不是某个音乐家,应着重于对每个学生音乐潜能的开发,使京剧课程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京剧进入小学课堂,更多的是让年轻的孩子们从小对京剧有所接触,培养京剧观众,而不是对京剧演员的培养。基于这点,小学京剧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就不应该过分苛刻,而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历史故事如《岳母刺字》等入手,也可以从京剧的服饰脸谱入手,让学生观看各种脸谱图片,同时可以从与京剧有关的流行歌曲入手。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唱脸谱》这首家喻户晓的戏歌作为京剧课堂教学的引路石,《唱脸谱》不仅具有京剧抑扬顿挫的曲调,同时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在具备传统京剧特色的同时又具备时尚感和动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京剧的积极性。

二、对课堂教学中的京剧唱段科学选择

京剧离小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并不是所有京剧都适合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唱段进行教学。首先,在选段中应该注重京剧的经典性和艺术性。挑选一些最具有价值、最能表现京剧精髓的作品,比如传统的《霸王别姬》和现代剧目《红灯记》中的经典片段等。只有充分体现京剧特点的唱段,才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效率。其次,所选唱段应该兼顾趣味性和通俗性。以便小学生们能够更快地接受和了解,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再次,课堂京剧唱段的选择还应该注意知识性和思想性。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京剧教育也不例外。在小学京剧课堂上,教师必须将京剧艺术形式的教学作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多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如《木兰从军》《将相和》等。以《木兰从军》为例,教师京剧教学前,应该向学生讲解木兰从军的历史背景、故事起承转合,引导学生走进京剧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不同人物京剧唱腔中表达的喜怒哀乐,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习起来才会更加轻松,否则很有可能一头雾水,听了一会儿注意力就会分散。

三、对师资问题进行多渠道解决

戏剧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引发探究;生成技能;巩固提高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的一堂数学研究课的课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现将三个主要教学片断、简析及感悟整理如下.

提出问题,引发探究,策略因需要而产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新策略,请大家看一道例题. (媒体出示P63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生:学习小组内合作,用课前准备的18根火柴棍、小棒或牙签,每根代替1米长的栅栏,围长方形.

师:各小组间巡视、指导.

生:展示交流操作成果(学生每说出一种围法,教师同步多媒体演示).

师:如果王大叔是用180根、1800根这样的栅栏来围羊圈,我们也能这样操作吗?能找到一种更清晰、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吗?启发学生先找一长一宽的和,再对照展示的四个图形(图1)思考:如果宽为1米,长是多少米?如果宽为2米,长是多少米?如果宽为3米,长是多少米?如果宽为4米,长是多少米?…… 引导学生运用表格形式有序地记录各种可能.

生:思考、探究、交流(教师同步多媒体演示表格).

师:请大家根据表中的数据算一算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一比长、宽和面积. 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先算一算,后比一比,再交流. (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

师:能说一说如何用180根、1800根栅栏围羊圈吗?

生:口述用180根、1800根栅栏围羊圈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

生:齐读课题.

师:(小结)整理众多复杂的信息,通过表格让数量关系明晰,使问题得以解决. 然而,表格仅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序列举出问题的各种可能才是其精神实质.

简析:例1的教学,先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动手操作,再在全班展示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操作法存在效率低下、答案遗漏、相互重复、杂乱无章等弊端. 当然,操作法所得到的图形为列举策略的顺利产生提供了形象基础,是学生准确把握新策略“有序思考” 的精神实质. 教师接着抛出用180根、1800根栅栏围羊圈的问题,目的是放大操作经验与数学问题之间的矛盾冲突,让学生产生另辟蹊径的“内需”,凸显寻求解题新策略的必要性与主动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者扮演的角色只是“真理的接生婆”,新策略这个“婴儿”则是学生自己“孕育”的.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感悟到自身蕴藏的潜能,教者只助其“顺产”,及时果断地剪断“列举”与旧知“列表”的“脐带”联系,宣告“列举”这一“新生命”的诞生. 相比而言,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比较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虽是难点但并非本课重点,只能点到为止.

多元列举,生成技能,策略因比较而发展

师:出示P64例2――“小华看中《科学世界》《七彩文学》《数学乐园》这三种杂志,如果最少订阅一种,最多三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一年一度报刊杂志的征订时间到了,你怎样理解“如果最少订阅一种,最多三种”这句话?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在学习小组里说一说.

生: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得出下面的结论.

(1)文字列举. 只订阅1种,有3种不同的方法,即订阅《科学世界》或者《七彩文学》或者《数学乐园》;订阅2种,有3种不同的方法,即《科学世界》+《七彩文学》,《科学世界》+《数学乐园》,《七彩文学》+《数学乐园》;订阅3种,只有1种方法,即《科学世界》+《七彩文学》+《数学乐园》.

(2)表格列举.

(学生试着用打“√”的方法在作业纸上完成表格,教师提示学生表格要竖着看,一列表示一种订阅方法,要有选择地打“√”)

师:(小结)刚才,我们先分类,再分别用文字和表格两种形式列举,解决了问题,对此,我们做到了(板书)合理分类,有序列举,不重复,不遗漏. 下面请大家完成课本64页上的“练一练”.

生:完成“练一练”后交流,得出的结论如下.

1. 文字列举:投中两个相同环数为10、10;8、8;6、6;

投中两个不同环数为10、8;10、6;8、6.

2. 算式列举:10+10=20,8+8=16,6+6=12;

10+8=18,10+6=16,8+6=14.

3. 表格列举:

师:交代列举的形式通常有(板书)文字、算式、表格……提醒学生回答环数的顺序(20环、18环、16环、14环、12环),说明两个16环为什么只取一个16环的理由.

简析: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列举对“序”的要求是从线性的“升降之序”到更高层面的“主次之序”的发展. 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先分类再列举,这既是引领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更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识、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必由途径. 用文字、算式和表格三种形式对照列举,意在打破学生潜意识中的藩篱,领悟列举形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虽懂得如何分类,也会列举,但对于在表格中有选择地用打“√”来表示订阅方法的认同度较差,表格到底该横着读还是竖着看,学生往往茫然无措,笔拿在手里不知往哪一格送,对此,教者采用先文字、算式列举,再表格映衬的方法,意在着力澄清列举的思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纳表格式列举法. 虽增加了思维的“长度”, 却减缓了思维的“坡度”.与此同时,学生能在多元列举的精神实质中,“免疫”“列表”,强化“列举”,学生的“野性思维”得以释放,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

游戏激趣,巩固提高,策略因运用而丰富

师:出示习题――“甲、乙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生:先推选一人与教师玩游戏 ,再同座两人玩游戏,有下面三种玩法.

1. 师与生想象玩. (学生想象,师生两人在游戏中会有三种可能:师胜、平局、生胜)

2. 师与生实际玩. (逐一填表)

3. 生与生实际玩(同座两人玩十次).

师:请大家说说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

生:交流收获和体会.

师:最后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即“练习十一第 1~3题”.

简析:“石头、剪刀、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这种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起学生超越功利化的探讨和研究,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涵育,在忘我的投入中悄悄拔节. 学生沉浸在数学“好玩”的同时,不但掌握了“列举”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而且对新策略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科学性会产生真切的认识,从而提高运用新策略的自觉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任何学习都是认知结构的建立、扩大和重组. 课末,教师让学生说说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意在让学生回顾列举策略的产生、发展和丰富的过程,感悟有序思考从“升降之序”――“主次之序”――“多样之序”的演进,将数学思想由经验和技能性层面向科学化层面提升,让学生一起感悟、体验策略成长的历程,欣赏蕴藏其中的秩序之美,使策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感悟

1. 适当调控教材

本课教学中所使用的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63~64页. 若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难以产生“策略”这一“内需”.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控,片断一“围羊圈”,“列举”因需要而产生;片断二“订阅杂志”“投靶”,“列举”因比较而发展;片断三“游戏”“课堂作业”,“ 列举”因运用而丰富. 这样的教学,既能拓展学生的数学认知领域,又能拓宽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渠道,更能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 尊重应用意识

教学中,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若能增添一些进入课程且与数学教学活动有联系的资源,便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有了教师对应用意识的尊重,学生才会有一双“数学的眼睛”, 才能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当然,数学意识的形成,并非靠几节解决问题的课就能奏效,应用意识需经历一个培养、提高和发展的漫长过程. 对此,教师要站在数学应用的高度,走出“只强调静态数学知识及其获得”的误区,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资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关注和实施每一节课,努力让学生的应用意识由无到有、由少变多、由浅入深.

戏剧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戏剧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58-01

在信息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为自己所用的有效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知识素养的建立都需要学生通过经年累月的阅读经验获得。初中生处于自我的个性意识,价值体系发展和培养的特殊阶段,而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以阅读来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的。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个性建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师来说,需要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以初中戏剧教学的视角简要分析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戏剧教学需要改善之处

戏剧教学主要是指初中的文本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国情背景下,由于中考对戏剧教学内容的考试内容频发,导致老师和学生对该内容的教学缺乏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考试的压力,使得老师和学生由所懈怠。另一方面是老师对该内容的教学缺乏深刻的重视,仅仅将其视为放松性质的娱乐课程,对文本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化教学,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

在戏剧课程教学中重视形式主义的现象非常普遍,逐渐将戏剧教学转变为表演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流于游戏层面,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比如说,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并没有立足于文本内容涉及情景表现,甚至部分学生采取临时准备的方法,在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后,老师也只是进行浅层次的点评,对于文本内容老师并没有进行深入讲解。与此同时,在进行戏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景表演与文本内容出现断层现象,仅仅以游戏来打发时间。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对于戏剧教学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思想意识上轻视对戏剧内容的教学。老师对课程定位的偏颇直接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忽视与学习热情。

2、专业性指导的缺乏

在初中戏剧教学中,教师采用放养式的教学方法,,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导致学生在戏剧编排时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与目标感的建立。由于学生自身对戏剧知识缺乏兴趣,戏剧理论基础薄弱,导致学生在理解文本的戏剧内容,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时缺乏足够的理解,但是老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不主动对个人戏剧鉴赏能力的提高,难以对学生提供及时的戏剧指导。教学形式的表面化,课程内容的单薄化,讲授技能的贫乏导致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难以得到实际的提升。

二、初中戏剧教学的改善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戏剧教学课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师道尊严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理论基础,片面化的以个人的教学习惯从事教学活动,严重削弱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兴趣爱好。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张,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个性化发展,老师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戏剧教学。

2、适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以表演为核心的情景再现教学法在参与教学活动时需要把握表演的尺度与比例,切勿出现哗众取宠,以表演代替教学分析的本末倒置现象的出现。在进行戏剧表演环节时,老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创作自由与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保证学生能够系统性的参与戏剧创作活动,允许学生犯错,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戏剧创作的全过程,掌握戏剧冲突,结构建造,人物塑造等基础的戏剧理论学习。老师在中学戏剧教学活动中需要灵活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灵活性的学会戏剧语言,知识及职业素养。在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思维方式的建立与戏剧知识的积累。

3、深刻理解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是初中戏剧教学的重要元素之一,学生在进行戏剧学习时需要正确把握戏剧语言的语言风格,文体特征。在剧本中,戏剧语言主要是指人物对话,而对话是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体会戏剧语言所表达的真正内涵是学生的必备技能。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字欣赏能力,阅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环节。本文主要结合常年的教学经验,以初中戏剧教学的视角分析阅读教学在我国校园中的教学现状与策略分析。具体的分析结果表现为在我国初中戏剧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戏剧教学对学生发展,个性建设所存在的潜在意义。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形式化的教学风格与专业性教学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初中戏剧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在参与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学习时,需要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戏剧对于自身的逻辑思维,文本鉴赏,表情达意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认真学习戏剧语言,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内涵,在不断的模仿学习中积累戏剧创作的动力与灵感,在初中戏剧教学的课业学习中建立基础的价值体系,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武汉师院、西南师院、北京师院等十二院校中文系编写.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袁行霈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戏剧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一、小学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复杂,差异悬殊。每个学期,我们学校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差生。如今语、数、英三门功课压在学生身上,担子还是比较重的,而无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差生引导和督促;

5、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6、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父母迷于赌博、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漠不关心等;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差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转化差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差生信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差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3、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4、借助集体力量,潜移默化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