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开发的好处

旅游开发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开发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开发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现状

[作者简介]文军,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李星群,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5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059―04

一、调研背景

近20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迅速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亮点。广西乡村旅游除局部区域外,总体开发程度不高,开发时间较晚。但近10年来,广西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以桂北区域的龙胜和阳朔的乡村旅游为代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广西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广西乡村旅游的研究非常少,也不系统,从中国期刊网检索只有lO余篇论文对广西的乡村旅游进行了探讨。文军等(2003,2005)对广西资源县牛栏江村和富川县秀水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了个案研究。李丰生(2005)对阳朔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开发进行了探讨。刘慧贞(2005)以阳朔为例对民居旅馆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粟维斌等(2005)对龙胜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李广宏等(2006)对龙胜大寨红瑶村开发乡村民俗旅游的“限量”进行了研究。王晓丽等(2005)基于整个广西层面对广西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宋书巧等(2006)对广西乡村旅游进行了实证分析。当前对于广西乡村旅游研究除王晓丽等(2005)对广西乡村旅游发展是基于宏观层面的研究外,其余作者均是以阳朔和龙胜等乡村旅游开发较好的村寨为例的个案研究。研究方法涉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也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但对于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现状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基于对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尚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方面还无人研究的情况,在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于2006年5月一2006年12月,分批对广西已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屯进行了调研。旨在系统调研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开发对广西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以期揭示乡村小型民营旅游经济发展机制等问题。调查范围涉及整个广西区域,主要调研的县市包括龙胜、阳朔、恭城、临桂、灵川、资源、灵川、桂林市近郊、乐业、田东、田阳、南宁市近郊、武鸣、靖西、东兴、北海市近郊等县市,调查村屯或乡村旅游景点共32个,调查对象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及对照样本(未进行乡村旅游经营的村民)。为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法与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问卷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调查完即回收问卷,未能完成调查的样本不列入统计分析中,共完成调查样本250份,其中有效样本213份。深度访谈在征得被采访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录音后整理,每次时间为2―3小时,共完成12份样本调查。本论文的内容取自调研中与广西乡村民营旅游经济实体发展现状相关的经济实体的基本信息采集模块和一些实地调查内容的总结。

三、数据分析

(一)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开展的业务种类分析(可复选)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主要从事住宿与餐饮经营,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4.2%和79.3%,即绝大多数的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开展的经营为“农家乐”,即提供住宿,也提供餐饮。其次是从事旅游商店和旅游交通的经营户,分别占总数的29.1%和14.1%。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商店也同时具有为本村人提供服务的功能,旅游交通也多不是专门的旅游交通设施,如扬美古镇的牛车,是轮流上班的,牛在农忙季节主要作耕田用,在不当班时,可兼作力车来拉农用产品与农用物资。另外,如龙胜县平安村和金坑的小面包车,主要从事旅游包车服务,但在客源不足时也作为农村货物运输工具,如运输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往往是一车多用。从事较高层次的乡村旅游景点经营、流程管理和制作作坊的农户比例不高,这不仅说明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多处于初期阶段,而且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广西乡村旅游客源量不稳定,市场需求尚未进行良好的开拓,旅游收入不高,难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事实上也是,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多是各自为政,没有进行系统规划与开发,与其他旅游经济相比,乡村旅游经济似有“小农经济”之嫌。从事租赁服务等比例很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外来经营者不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以原有的乡村住宅等进行“农家乐”服务的只有开发的最初期才用,在乡村旅游开发相对比较成熟的龙胜平安、恭城红岩、阳朔等区域的“农家乐”多为重建,为开发乡村旅游而专门重新建设的,一般档次较高,服务也上了一定的层次,利润也可观,这一批经营户往往文化层次比较高,有较强开拓意识。

(二)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经营收入变化趋势分析

从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收入变化趋势看,明显变差占总数的3.29%,这属于正常范围的小概率事件。变差的占23.9%,说明相当一部分经营出现滑坡现象。究其原因,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经营变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是早期开办乡村旅游的经营户,经营初期虽然客源相对比较少,但由于竞争对手不多,利润还是相当可观,后来由于经营户增多,而客源的增长速度又相对滞后,因而收入变差。另一部分变差的经营户,也是因为竞争加剧,虽然客源也相对增长了,但与新的经营户相比,由于其设施相对落后,加上文化水平、经营与管理水平等诸多原因造成收入降低。从总体来看“明显变差+变差+不稳定”只占总数的30%,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与目前的统计数据与分析报道是相符合的。

“相对稳定+变好+明显变好”的经济实体占总数的70%,其中“变好+明显变好”占总数的38.5%,大于“明显变差+变差+不稳定”之和,从正面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相对稳定的经济实体占31.5%,即三分之一弱的经济实体的经营状态比较稳定,说明广西的乡村旅游在稳定的前提下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总之,从广西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收入变化趋势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广西的乡村旅游业在稳定的前提下得到比较迅速的良性发展。

(三)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场所与员工分析

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场所属于自有财产的占总数的77.5%,即绝大多数经营户是利用自有财产即自有住宅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说明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绝大多数都是本地村民,映射了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对加快广西农村脱贫致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花钱购置+租借经营场所”的经营户占13.6%,显示外来经营户比例不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外来资本对广西乡村旅游的影响不大或投入不高,说明目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不高,无法吸引到大量的外来资金。使用“公共/免费资源”的实体占8.9%,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公共资源比例不高,集体经济在乡村旅游开发与其经营中影响不大,公共资源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从当前员工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规模普遍偏小,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的占99.1%,开夫妻店的占总数的72.8%,子女、父母也部分参与到经营中来。有合伙人和雇工的实体数相对较少,分别只占总数的2.8%和17.8%。从员工结构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员工以本人及爱人为主,即夫妻店占绝对优势。总体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营性质多为家庭式的经营,合伙经营和雇工经营比例不高。这可能与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规模偏小、总体经济落后、客源偏少和不稳定有关,经营者不敢或无法扩大经营规模。这也是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出现的一个新的问题,盲目的、小规模的、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容易出现竞争加剧,抢客拉客现象严重,多数经营户只是争抢现成的客人,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加强宣传和开拓客源市场。

(四)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服务对象与收入比重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服务对象均以外地游客为主,这说明开发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从其收入比重来看,占家庭收入小于20%为7.5%,占家庭收入40%以下总计占26.3%,这从一方面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后农民收益得到提高。占家庭收入比重大于60%和80%分别为19.7%和34.7%,两项之和为54.4%,这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后,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收益提高比较明显,旅游开发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率较高,说明当前广西乡村旅游开发收益程度比较高效,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开发乡村旅游对农村居民脱贫致富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从年经营时间来看,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全年经营占82.2%,其他仅占17.8%,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以全年经营为主,受季节和淡旺季的影响小。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广西旅游开发现状与开发目的都以纯粹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主,以乡村旅游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而真正能体现乡村民俗和反映乡村特色的项目不多,也反衬出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的结合程度不高。这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乡村旅游只是在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比较好的乡村开展,旅游开发的目的以单极旅游业开发为主,旅游业与农业及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方面还体现不够。

(五)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安装了电话的经营户占96.2%,没有安装电话的仅占3.8%,这说明电话服务在广西乡村旅游经营中使用率很高,是当前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主要通讯与联络方式。但在广西乡村旅游已有网络预定服务的仅有3.3%,没有提供网络服务想法的经营者占75.1%,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程度不高。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主要在龙胜平安和阳朔等区域有提供网络预订服务,这些区域是广西乡村旅游最为发达的区域,来本区域的游客结构也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结构大不相同,如在龙胜平安外籍游客的比例高达50%左右。准备提供网络预订服务的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占16.9%,远大于已提供网络服务的3.3%,说明随着广西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使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潜在的用户群将不断扩大。没有安装网络预定服务的经营户占75.1%,这说明绝大多数的经营户还没有意识到网络信息带来的好处,也说明广西乡村旅游从整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开发状态。与网络预订服务相对应,用电脑进行经营与管理的经营户占5.2%,大于提供网络预订服务的经济实体,这一部分中尚未开展网络预订服务的经济实体将是最有可能近期进行网络预订服务的对象。总之,广西乡村旅游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状以电话为主,电脑管理与网络通讯业务也在逐步开展,但当前总体应用水平很低。

(六)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创业感受与满意度分析

对于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创业感受来看,“非常后悔”的比例很低,只有O.47%,“比较后悔”的比例为3.76%,两者之和为4.23%,在总体中只是小概率事件,这反向说明了目前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说明广西乡村旅游业开发潜力较大。创业感受为“一般”的经营户占17.4%,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经营效益与其设想存在差距。“比较庆幸与非常庆幸”之和为78.4%,占绝大多数,这正面说明了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良好。

与创业前比,收入“很不满意”的占3.29%。“不满意”的占7.51%,这说明有lO.8%的经营户对当前收入感到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的占89.2%,其中表示“一般”的占26.3%,这说明与创业前相比,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与创业前的收入相比较,感觉“满意”的占60.1%,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好处,农民受益了。与前几年的收入相比,感觉“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占32.4%,这说明在广西整体乡村旅游呈良好发展势头的形势下,与前几年相比,相当一部分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这应引起广西政府部门的警惕。感觉“一般”的为28.6%,与创业前相比变化不明显,但感觉“满意”与“非常满意”的经营户比率下降到39%,与创业前“满意度”相比较,呈现出明显的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实现广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与竞争对手相比,感觉到“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占25.8%,感觉“一般”的占39.9%,“满意+非常满意”的占34.3%。这说明与竞争对手相比,占约40%的经济实体生意差别不明显。感觉不满意的比例比较高,说明与竞争对手相比,有相当一部分经营户的竞争压力比较大。感觉“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比例只占1/3强,说明处于竞争优势中、自我感觉良好的经营群体比例不太高,说明在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优势群体的比例不算高。

(七)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来源与经营性质分析

从广西乡村民营旅游经济实体来源来看,经济实体基本上是自己创业的,占经济实体来源总数的97.7%,属“竞购的”与“继承的”分别只占0.47%

和1.88%。这说明广西的乡村旅游创办的历史不长,还没有经历代际相传,这与当前广西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是吻合的。在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竞购比例很低,反映了当前广西乡村旅游开发者基本是本地村民,尤其是本村农民,外来竞争者极少。从经营性质来看,“家庭性质”的占97.2%,“朋友合伙经营”只占2.8%,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开发多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这与目前广西的整体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是一致的。

(八)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创业资金来源分析(可复选)

从当前广西小型民营旅游经济实体创业资金来源看,动用自家积蓄的占90.6%,说明开办乡村旅游实体主要依靠自家的积蓄进行。另外银行贷款比例为31.9%,说明依靠银行贷款来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比例不高。亲友借款的比例为43.2%,说明在广西农村乡村旅游开办者开办原始资金从亲友得到的帮助多于从银行的帮助,至少在数量上是这样。民间信贷的数量为0,说明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创办者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开发前景不明朗,不敢从民间进行借贷,或者民间借贷体系不完善。在创业中享有政府补贴的仅有1人,占比例的1.4%。说明在广西乡村旅游创业中,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小,至少让创业者感觉很少。对于政府部门来讲,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与研究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结论

本模块分析的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当前广西乡村旅游业务种类比较单一,乡村旅游项目多以“农家乐”为主,即主要开发住宿与餐饮,其它方面的开发还相当滞后,开发项目少,特色不突出,将来可能会严重制约广西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广西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大多尚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多,有特色的不多,经营管理基本上是“家庭式”的经营与管理模式,除电话非常普及外,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与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经营管理的不多。

3.广西乡村旅游开发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是经营收入相对比较稳定,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多数从乡村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说明乡村旅游开发对广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另外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满意度比较高,对发展前景多持乐观态度。在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中,外来经营者比例很少,广西乡村旅游的利益基本没有被带走,反映了在广西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4.广西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经营规模普遍比较小,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经营者多依靠积蓄、亲友和银行获得创办的主要基金,从政府和民间信贷部门获得的支持不多,说明广西乡村旅游尚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这可能与政府一般无法从乡村旅游经济实体获得税收利益相关,结果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关注减少,如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广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兵,罗振鹏,郝四平.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6,(10).

旅游开发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影响;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引言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思路。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冲击了农村社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乡村生产方式和村民思想观念的变革。因此探讨旅游开发对当地旅游社区的影响及社区居民对其的感知意义重大。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吉林朱雀山滑雪场为例对这方面内容展开研究。

坐落于朱雀山公园内的朱雀山滑雪场位于吉林市东南,距市区仅8公里,是国内距市区最近的森林滑雪场。这里以山景奇特,场地开阔,雪量充沛,雪质松软而备受滑雪爱好者的青睐。朱雀山位于吉林孟佳村境内,该雪场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孟佳村村长的敏锐直觉。朱雀山雪场开发之初,除几家国有雪场之外,其他形式的游乐型雪场尚不多见,因此,投入经营之初效果极好。雪场经营至1999年,林场以180万元的价格买断了对朱雀山雪场的经营权并经营至今。虽然村民仍可以从事相应经营,但与雪场的关系由最初的参与关系转变为与林场的雇佣关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并配合深度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经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并结合专家访谈,问卷共设计了3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调查,此次调查地点选择在朱雀山滑雪场所在的孟家村。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98份,有效问卷数达87.5%。

样本抽取及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发放采取以户为单位的随机抽样,问卷发放后,调查者帮助被调查者理解问卷并当场收回,以保证问卷质量和回收率。同时调查者也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度访谈,获得了许多问卷未涉及的旅游感知信息。

三、研究结果

(一)被访谈居民的基本状况

本次访谈的样本中,朱雀山滑雪场周边被访谈居民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以45-54岁年龄段为主,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学和初中,24%的被访谈村民收入来源以旅游业为主,大多数被访谈村民以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占访谈总数的40%。

(二)旅游开发对孟佳村的经济影响及村民的感知

总体看来,当地村民认为旅游开发给孟佳村带来的经济影响还是利大于弊的:84%的人都认为旅游开发给村中带来的好处要大于坏处;但当询问村民是否希望旅游业成为本村主要产业时,表示同意的村民只占60%,其余40%则认为无所谓,笔者认为差异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旅游开发仍只能使少数人受益。

有67.0%的被调查者认为雪场的开发只能使少数人受益,经过调查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雪场承包,村民的参与机制不健全。朱雀山滑雪场已不属于村上所有而由林场承包,因此门票、滑雪设备租赁、相关管理工作等旅游直接就业的收入自然不能进入村民的腰包,村民可以参与经营的项目为马爬犁、狗爬犁、羊爬犁、滑雪教练等林场工作人员无力承担的工作。二是村民自身素质有关。一些有实力的村民就在自家开办农家乐餐馆,自己当上了老板。接送游客提供拉脚服务的面包车、出租车也是村中居民新的生财之道。但村民原有经济实力、居住位置等直接影响着自身的收入水平。一些自身实力不强的村民则无法从中分得一杯羹,雪场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孟家村的两极分化程度。

(三)旅游开发对孟佳村的环境影响及村民的感知

旅游开发前,孟佳村居民主要靠务农维持生计,村内主要为村民自建土坯房和瓦房;村中交通道路多为土路。旅游开发后,村中道路的建设目前成绩斐然,除了少数几个较小的沟沟岔岔,村上基本做到了村上的公路修到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口。除了道路的建设,许多外来企业和人员也纷纷在孟佳村投资建设餐饮场所,经济实力好一些的居民纷纷成立农家乐餐馆,目前孟佳村共拥有大、中、小型餐饮场所54家,其中农民自己建立的农家乐饭店大约占30%左右。这些旅游设施的兴建极大改善了孟家村的整体环境风貌。

但负面的影响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有32%的居民反映旅游破坏了乡村宁静的自然氛围,有村民反映旅游旺季,一大早上六点就都是车的马达声,根本睡不好觉;其次,“建筑规划造成景观不协调”的调查项目上,40%的居民表示同意,有村民解释:“在朱雀山旅游刚火的时候,很多外来的都一窝蜂到这建饭店,建到一半就没钱跑了。”这样盲目上马的项目给孟佳村整体建筑的和谐美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四)旅游开发对孟佳村的社会文化影响及村民的感知

1.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东北农民传统而典型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是严格顺应耕种节气变化的。“猫冬”成为东北农民司空见惯的过冬方式。整个漫长的冬季,村民大多都处于无事可做的农闲时期,打麻将、打扑克等赌博活动在村中盛行起来。但自从村中发展旅游业以来,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68%的村民认为旅游业开发加快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在形成良好习惯,改变陋习方面,旅游开发对整个孟佳村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84%的村民同意这一看法,冬天有了打工的机会,同时一些高素质游客的涌入都使村中冬季聚众赌博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由于道路的畅通,与外界联系机会的增加,76%的村民都同意旅游开发促进了孟佳村城市化进程。

2.对居民价值体系的影响

纯朴、实在、不精于算计是孟佳村村民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农民思想面貌的写照,访谈过程中,很多村民都颇为自豪地说:“我们村上的人都行,互相关系都不错。”但前文所述教练欺诈现象,向游客收取高价现象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民风潜移默化的变化,48%的村民认为旅游增强了自己的商品经济意识。

四、结论和建议

尽管朱雀山雪场的开发给当地村民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一些居民也确实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收益,但由此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亟待解决,为促进朱雀山雪场的长足发展,切实实现乡村旅游的扶贫功能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了雪场的旅游开发,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措施,实现景区整体的规划协调,村中对雪场附近土地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利用,很多农田被征用以便进行相应规划建设,很多农民因此失去了往日赖以生存的耕地,不得不另谋出路(如外出打工),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对农民们被征用的土地进行合理赔偿,同时采取合理的征用方式,这都直接关系到农民未来的生活质量,这些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激化村委会与农民的矛盾。

(二)完善村民参与机制

不同开发模式(村民自己开发,由外人承包,旅游公司的加盟等)下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势必存在差异,社区参与机制才是决定村民态度的根本性要素。通过参与,使当地群众既能充分而公平地从旅游发展中获益,也通过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使社区群众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从而实现旅游以及整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目前孟家村乡村滑雪旅游开发过程中最欠缺的就是村民社区参与机制,除部分村民参与到旅游业经营中来,大多数村民都被排除在旅游开发之外。

(三)提升村干部与村民沟通效果

客观地说,村干部的职位不高,但其作用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正如孟家村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所形容的:“村长就像一根针,村民和上级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都要透过他的针眼而过。”特别是如前文所述,在村民素质还普遍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而就目前情况看,村民对旅游开发经营状况的不了解以及漠不关心的态度均反映出孟家村村干部在与村民沟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能有效避免的“村干部经济现象”,降低村中的贫富分化。

(四)提升村民整体素质

民主决策的普及和有效沟通的基础都有赖于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访谈样本中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该村村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村中的中老年妇女,很多被调查的中老年妇女表示自己不识字,基本不出门。这不仅影响着村民提供的旅游服务的质量,对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健全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提升村民整体素质是雪场未来经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罗常勇.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村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2]王琼英.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型及保障机制[J].农村经济,2006(11).

[3]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反贫困[J].农业考古,2007(6).

[4]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4).

旅游开发的好处范文第3篇

山上现有林地面积上万公顷:东坡刺槐遍布、北坡松柏成荫、南坡榴园似火、西坡芳草茵茵。千枚岩、石英岩、奇峰罗列、怪石高耸;黄土地、耕作田、沟壑幽深、清水环流;人工林、次生林、本木和草木、乔木和灌木交相辉映;山珍野味、奇花异草、中药材、蔬菜类、果木类和衡相生。具茨山具有华山之险、峨眉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集雄、险、秀、奇、幽、美于一体,是观光旅游、避暑休闲、养生度假、养老养疗、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北大鸿寨自然风景区位于具茨山腹地,景区面积2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960米,是具茨山脉的最高。景区地貌特异、群山环抱、气势恢宏。其山势陡峭险峻,名胜古迹遍布。古寨民俗悠厚、苍茫无际、气象万千,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植被资源,给游客带来仙境般的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山堤风峪,开辟了令人梦想的画卷。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改善生居环境呼声越来越高,她看到禹州西部旅游开发带给当地居民种种好处,这几年来打工返乡潮使好多人无所事事,她毅然决然放弃自己呕心沥血创办的建材加工企业,承包荒山三万余亩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家乡环境,为当地人创造发展的就业机会。谈及为什么要放弃已经做成功的企业去做这种满是风险的事,她只是淡淡地谈到,自己富了也要为家乡做些贡献,乡亲们也应该过上有蓝天白云的生活,这也是她当年在心中给乡亲们的承诺。她是谁?她就是禹州大地家喻户晓的华夏圣迹园董事长李应粉。

李应粉满怀赤诚立志把具茨山和北大鸿寨连片开发打造成禹州旅游新亮点,让乡亲们守着家乡这片沃土既能有活干也能有钱赚,她不畏严寒酷暑,不辞辛劳奔赴各地邀请旅游专家搞策划,做规划,定计划,拉开具茨山北大鸿寨连片开发的宏伟蓝图!

旅游开发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消费期权;小众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经济手段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22-03

一、引言

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旅游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活动对景区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大气质量下降、植被退化、野生动物的活动受到干扰、土壤硬化、景观质量下降等等。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自然保护区的深入调查,我国超过22%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旅游而遭受破坏, 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1]。对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矛盾的经济协调手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景区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游客的进入,因此控制游客规模是解决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少数自然景区尝试实践“小众”旅游策略[2][3],其中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小众”旅游模式较为典型[4]。但大部分自然景区在实际旅游运营中都没有严格限制游客人数,并尽可能多的接待游客。这是因为“小众”旅游重保护轻开发,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事实证明,对于现实中的政府、企业、个体而言,经济利益的诱惑更大,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往往被各种经济利益所否定,结果使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只停留在口号层面而难以付诸于实际行动。

二、基于经济视角看待自然景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一)经济利益是自然景区保护与开发之间矛盾的核心

生态环境保护与获取经济利益对于自然景区而言,是难以取舍的两个方面,不保护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开发则背离了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期望,背离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为了现实的经济利益,利益相关者都有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景区资源的倾向。所以自然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自然景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一个经济问题。保护是必要的,但发展同时也是必要的,只有找到解决这一经济问题的办法,才能调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以黑瞎子岛为例。我国于2008年10月14日从俄罗斯手中收回了黑瞎子岛一半的。在此之前俄方曾有传言,认为黑瞎子岛被我国收回后,其生态环境必将遭受破坏。因此,黑瞎子岛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黑瞎子岛是全球少见、受人为干扰最小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市场调查显示,黑瞎子岛的旅游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客源基础,当地政府不愿错过发展旅游经济的机遇,有利用黑瞎子岛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强烈愿望。如果要完好地保存黑瞎子岛的生态环境,就需要对来黑瞎子岛的游客人数进行严格限制,但这种旅游开发模式不会为利益相关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且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相违背。目前,黑瞎子岛正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与大规模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利益相关者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二)可用经济调节手段缓解自然景区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当前,关于旅游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呼声很多,但大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没什么作用。保护生态更多意义上成了一种招牌,其背后往往是对经济利益的渴望与追求。管理者、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在旅游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但真正奏效的对策却很少。大部分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这一问题的: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旅游运营者及游客的监督与约束;增强相关组织、个体的环保意识。但相关的对策建议只注重了保护与发展这一对矛盾中保护这一个方面,而没有很好的回答如何在保护的同时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发展的要求;而对发展的诉求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这也是这些对策建议不能真正奏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上文所述,自然景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可尝试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但目前从经济手段角度来探讨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林越英曾提出了旅游环境保护的十大经济手段,分别为旅游税、旅游发展基金、旅游风景区资源税、保证金与押金、排污收费制度等[5]。本文主要从“旅游消费期权”的角度来探寻解决景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经济手段,以期能很好的调和景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

三、应用“消费期权”协调景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概念的提出

传统意义上期权的概念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力,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指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指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指欧式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指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力,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目前“旅游消费期权”的研究还处于一片空白,没有搜索到相关的研究成果。旅游产品跟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对期权的概念做了引申并将其运用于旅游消费之中:旅游消费期权是指旅游消费者以当前景区门票价格所购买的未来某个时段内的旅游消费权利。

(二)旅游消费期权策略实施方案

1、将景区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旅游消费权益在现期进行发售。首先将自然景区在现在和未来单位时间内的游客规模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以防游客的大量进入对自然旅游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然后以当前的门票价格或旅游包价向旅游消费者发售未来一定时段内景区的部分旅游消费权,消费者可以凭此权益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来景区进行旅游消费,同时消费者所购得的这种预期旅游消费权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或买卖。景区不宜把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所有旅游消费权都作为期权销售,以期在将来分享资源增值的好处。

2、出台相关法律和制度来规范旅游消费期权的运作。实施旅游消费期权策略也有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一些投机者可能会对热点景区的旅游消费期权进行炒作,从而影响普通大众旅游消费的基本权益。因此,在实行旅游期权策略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限制投机者对这种旅游消费期权的过分炒作。同时也应该防止景区和投机者联手炒作景区的消费期权,而损坏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3、实施严格的旅游消费期权发售准入制度。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对旅游消费期权的发售主体进行资格约束,只允许那些严格遵守生态环境标准和保护原则的景区发售旅游消费期权,并为其旅游消费期权的发售提供便利或创造条件。因为旅游消费期权的发售可能会在短期内为利益相关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严格的准入制度将迫使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切实的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而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的开发利用景区的资源。

4、建立景区旅游消费期权发售的便捷渠道。便捷的发售渠道对景区旅游消费期权的发售至关重要,景区可以同主要客源市场的旅行社、银行网点、邮局、甚至大型商场合作,请其代为宣传、发售景区的旅游消费期权,从而建立旅游消费期权发售的便捷渠道。景区也可以考虑向主要的客源市场片区派出旅游消费期权发售员,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成立旅游消费期权的发售机构,负责发售的宣传、联络和具体实施工作,保证发售渠道的畅通,使旅游消费期权的发售能够取得成功。

(三)实施旅游消费期权策略的意义

1、避免对景区资源的集中利用从而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实施旅游消费期权策略,可以将景区当前集中的旅游消费需求分散到未来一定的时段内,从而减轻景区当前的旅游接待压力,避免当前对景区的集中利用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景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有些景区在开发初期由于消费需求旺盛而超负荷地接待游客,结果使旅游资源质量下降,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旅游消费期权策略,有助于从时间上对自然景区的客源进行分流,避免对自然景区资源的集中需求和利用而对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仍以黑瞎子岛为例,市场调查表明黑瞎子岛旅游是比较受欢迎的旅游产品,游客的需求旺盛,在景区的发展成长期会有大量的游客进入,游客的大量进入又必将破坏景区的自然生态。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把黑瞎子岛的年游客人数控制在50万人次以内,在这种情况下,8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但同时为了缓和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景区可以将未来20年的旅游消费权益的50%作为旅游消费期权进行发售,从而将消费者当前强烈的旅游消费需求分解到未来的时间段之中。

2、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诉求。通过发售旅游消费期权,虽然在单位时间内景区的游客接待规模较小,不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但景区却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多的经济收入,这些经济收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发展经济的诉求。地方可以利用这些经济收入作为资本投资于其它社会经济领域,既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又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利用。通过发售旅游消费期权,可以使地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短期内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为地方积聚发展的能量,提高地方的资本投资及发展能力。

3、可协调自然景区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发展是地方和当地居民的权利,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都没有阻止地方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经济的权力;但同时,保护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自然生态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地方部门和居民也没有权力通过牺牲生态资源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如上文所述,景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关键是地方和相关个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经济问题需要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实行旅游消费期权策略,一方面可以把景区游客的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的游客(下转19页)(上接23页)规模基本上不会对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但同时,景区的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满足其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经济的需求。因此,旅游消费期权策略是解决自然景区开发和保护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的经济策略。

4、有利于自然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控制游客规模但同时又发售旅游消费期权的策略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经济利益的获得。如可在黑瞎子岛既控制游客规模,又同时发售旅游消费期权。在这种模式下,假设景区将年游客规模严格限制在50万人次以内,且从开始就取得了未来20年的旅游消费期权收益5亿元(黑瞎子岛当前门票价格为200元),则按照当前资产无风险收益率7%计算,20年后地方将实现净资产19.35亿元,同时景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很好保护,仍是非常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地方所能实现的经济收益会越来越多,且能实现经济、生态效益的共赢。但如果景区大量接待游客,并为大规模接待游客而大肆建设,则在生态景观被破坏的情况下,景区的旅游资源价值会出现贬值,会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地方依托景区所实现的经济收益会越来越少,经济、生态效益最终均会受影响。

四、结语

发售旅游消费期权有助于调和景区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经济利益的获得;同时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利益相关者对经济利益的要求和渴望,又可满足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要求。但本文只限于理论探索,在社会实践领域,发售旅游消费期权的可行性如何,它的限制性因素和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该策略的社会认可度如何,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同时本文从经济手段的角度对自然景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协调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 甄翌.自然保护区旅游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02):94-95.

[2] 连玉銮、石应平.关于小众型生态旅游及其适应性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5,(03):189-193.

[3] 周国华.“小众”营销[J]. 企业管理,2001,(11):60.

旅游开发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目的地;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0.63

一、前言

旅游活动产生和进行的主要场所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大小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付出与回报比例,对该目的地的满意度高低事关重要.因为旅游者对该旅游目的地是否值得重游.是否推荐给相关群体.从而产生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目前中国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潜在旅游目的地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中国很多旅游目的地在资源背景和产品打造上具有同质性。为了吸引旅游者,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营销作为其他行业成熟的竞争手段,则被目的地引进.成为相互竞争中所选择的重要手段。旅游目的地营销是指由某地旅游组织将本地作为旅游目的地而负责的营销活动。其活动的开展既有对目的地的直接促销.同时也包含了对目的地营销的各种支持和保障的活动。

本文试图借鉴美国的两位学者Heath&Wall所著的Marketing Tourism Destinations一书中论述的目的地营销方法,对中国目前常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梳理,以找出其差距。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法。

二、沃尔和哈特的目的地营销模式

1990年.Heath&Wall所著的Marketing Tourism Destinations将战略规划理论应用于目的地营销。沃尔和啥特的目的地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八个步骤:

第一.情况分析:主要包括环境和资源分析。

第二,国家目标和战略的制定。

第三,地区战略的制定。

第四,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五,地区定位战略。

第六,地区市场营销组合方法:以4P为主。

第七,地区组织机构设计。

第八,管理支持系统:地区信息、规划和评估系统。

1991年.密苏里大学为美国商业部撰写的《美国旅游》是一本美国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指南。在该书中也对目的地的营销做了完整的阐述。二者尽管每个步骤的叫法和顺序不同.但实际要求的行动是一

致的。

三、目的地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思想上:没有上升到战略规划的高度;在市场营销运作过程中。只是进行简单的营销理论移植。忽略旅游目的地的特殊性,其中,景区营销注重形式,另外。还表现在网络营销方面.大部分以政

府部门为主,而旅游相关企业各自为战.只是关注自己的经营面.尚未形成一种良性的公共参与的机制。市场营销的本质在于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因而围绕消费与服务的营销行为是一项系统化的组织运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目的地营销未能把握营销的本质和市场的内在特点。

第二,目标设置过于功利化:相当一部分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考核指标大部分以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及其增速、旅游门票收入、旅游企业收入等数量指标为主.针对经济要素设置目标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方法。忽略了目标的体系。在设置目标时.没有综合考虑旅游业对于目的地居民的影响及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目的地营销过程缺失主要环节:缺乏有效调研、有效定位和效果评价。科学地确定目标市场是有效营销的前提.有效地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市场的前提。实际上.绝大部分旅游目的地没有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市场细分.采取以无差异化营销方法进行广而告之的推广.所以,很难对市场进行有效开发。

第四。目的地营销主体以政府为主:政府主导旅游目的地营销.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惯例。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大多是政府主导下的营销活动.旅游营销被各地政府当做一种常规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促销活动的同时.缺乏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和使用评价、营销方式优化的研究和对相关责任的追究等问题。

随着人们出游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对于旅游的界定需要随之跟进。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目的地营销的内容选择既要凸显本地的独特的优质资源.更要彰显满足潜在旅游者的个性需求之所在。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思想层面上.确定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旅游目的地应当建立正确的战略思想.以消费者为中心和解决消费者和利益相关群体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长期性问题.通过目的地的整体营销活动来回报目的地利益相关者。

第二,目标的体系化,多元化:王德刚按照旅游开发所涉及的领域、不同领域利益主体的利益性质、相关程度和影响方式,可将旅游开发的利益相关者分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支持层和边缘层。其中.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群体,拥有直接的经济、社会和道德利益。他们通过参与旅游开发发生直接联系。直接影响旅游开发的运行.直接接触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他们的利益更多地表现为经济效益,包括旅游者、政府(国家、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投资商、供应商、商、员工)和当地社区。换言之,旅游的开展应该满足多群体多层次的利益。形成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个数字上。

第三,过程的严谨性。循环性: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市场调查与一般的市场调查不同.一是产品不同,旅游产品多为服务型产品.购买以后带给游客的感受与实物产品产生的效果要多.能说是各有不同,所以,市场调查的设计不能单一化,调查过程中的用词要恰到好处。稍有不同就会影响调查结果,总体来说,市场调查设计严谨、专业化、有针对性。

对市场调查的有效性要求越高.市场调查的工作就越复杂。总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从旅游目的地营销预算中拨出专款用于市场调查.或者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与当地院校的有关专业师生合作.这样不但能进行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同时也为培养专门人才奠定实践基础,而且一定程度上为有关部门节约了用于专门市场调查人员费用。

在这样的趋势下.应该进一步关注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环境、制度、资讯等方面的服务及信息.应该进一步关注节事活动、地域特征等方面的信息供给。相应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涵盖的内容也应该进一步拓展。

五、结束语

目的地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事物。在国际上几十年的发展中既有成功个案.也不乏失败。尤其是当今中国旅游业发展地位的突显,更加强化了各级地方政府借发展旅游来带动地方经济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阿拉斯塔・莫里森.旅游服务营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