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网络教育

高校网络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网络教育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DonaldNorman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用户体验的概念,强调在互联网领域要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产品。SchmittBH提出用户体验是个体对某项刺激产生的个别化感受,分为Sense,Feel,Think,Act和Relate五个模块。用户对于产品的评判不止是在客观的形态和功能上,也取决于用户个体心理、情绪、信仰等主观感受[1]。JesseJamesGarrett提出了用户体验要素的五个层次: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分别从用户需求、产品功能、运作方式、产品表现形式、视觉呈现五层面,从抽象到具体逐层设计产品[2]。ISO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Hassenzahl和Tractinsky指出用户体验是用户内心状况和具有某些特征的系统在一定的交互环境下产生的结果。所谓“用户体验”可以说是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或接受服务时,人结合已有的经验对品牌特征、可用性、有效性、内容性等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和满意程度。用户体验的核心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从考虑用户的需求、喜好、体验出发。用户体验理论从诞生之初至今,已经受到很多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在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软件开发等方面应用广泛,在教育领域的网络课件制作方面亦早有探索。

2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概述

2.1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概念

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3]。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可以分为广义的支持服务和狭义的支持服务。广义的支持服务是指网络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管理活动,狭义的支持服务是指专门成立支持服务部门或专门的支持服务工作人员对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以及学生的顺利学习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服务。本文提到的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是广义的支持服务,广义的支持服务可以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两大类,具体包含院校管理、教师支持服务、学生支持服务、技术和资源支持服务、课程设计、中心(站点)支持服务等。当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问、困惑时,教育者提供的帮助称之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包括导学、课程讲解、辅导、答疑、考核以及在学习方法上提供的指导。教务管理、学习平台设计、学生活动组织等可纳入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的范畴。

2.2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特征

2.2.1支持服务主体社会化

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学历教育的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知识深度,并取得社会认可的学历;非学历教育一般针对的是需要丰富已有知识、补充新知识或习得新技能的学生。2014年12月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针对新生进行学习情况调查,在282份有效问卷中有255人次表示学习的目的是提升学历,149人次表示学习目的是学习知识,其他是交朋友、单位要求等。目前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要学习群体是在职从业人员,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生活阅历和经验积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特征,认知的形成是在各种文化、思想、理论、观念等的相互碰撞中螺旋上升。学习群体空间分布不集中、行业分布各异、年龄差距较大、思想观念趋于成熟,其中不乏在所在领域里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角度、认识能力和接受水平。

2.2.2支持服务环境复杂化

高校网络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支持服务的发生处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虚拟校园环境当中。社会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和推崇,直接影响支持服务开展的顺利程度。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给学习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对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产生影响。深处各地的学习者,通过互联网与管理者、教师、学习平台搭建起虚拟的校园环境,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南京大学的调查显示,84%的网络教育学生之间依靠网络交流,主要的在线教学、交流、实践、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少量线下活动共同形成高校网络教育的“校园文化”。

2.2.3支持服务内容多元化

支持服务的内容多元化表现为所提供的服务涉及到教和学的多方面,具体有:课程服务,包括基于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的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学习开始阶段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学习平台功能培训、学习计划制定等导学服务;学习过程中通过邮件、论坛、电话进行答疑、讨论、组织学习活动等辅导工作,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跟踪、分析、考核等学习评价服务;学习资源的提供,包括教学资源库、相关学习信息的链接、数字图书馆;技术支持,包括搭建学习平台,解决技术疑问,维护数字资源,保障学生账户安全等;管理,包括符合在职从业人员特征的学籍、学分、财务管理和质量监控、学生支持服务、个性化需求解决等。

2.2.4支持服务平台网络化

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迅猛,以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试点单位中发展规模较小的南京大学为例,目前在籍学生达万人,遍布全国42座城市。而根据重庆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官网数据显示其学生分布遍及全国各地。远程的学习方式决定了支持服务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实现,要求构建学生、教师、资源、管理者之间的网络交互环境。

2.2.5支持服务程序链条化

高校网络教育在根本上遵从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也围绕教师、学生、管理者、学习中心等重要因素逐层展开,所以在一定角度上讲支持服务是一项程序性的工作,环环相扣。

3用户体验对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的启示

用户体验是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中,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中所得到的体验,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用户体验也就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在学习平台的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3.1以用户为导向,突出学生(用户)的主体地位

高校网络教育的教与学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双向互动。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重视、关注接受主体的地位,支持服务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学生是自身意识和行为的承担者,必须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对教学内容作出反映、选择、理解、内化,并最终外显即应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动机上表现为自我学习需求的提出,在学习态度上表现为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和信任,在学习形式上表现为对网络学习模式的适应,在学习观念上表现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在认识程度上表现为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紧密结合,在个人实现上表现为思想境界提升诉求的满足。

3.2优化教学资源(产品质量)

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结合网络教育特征创新资源建设理念。首先,要提高教学资源质量。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考虑不同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和职业背景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能切实地得到所学知识的指导,满足对接受客体的需要。其次,资源的表现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到与学习者的互动性,避免“看”课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习者在课程学习时思想意识上的参与性。其次,要有丰富多样的资源存量,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在相关资源,并加以推广合理利用,推进教学资源共享。借鉴国外Openlearn,MOOC等资源共享模式,统筹各个高校优质资源。给学生选择资源提供较大空间的同时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最后,借鉴用户体验中信息的可获取性和易用性,扩展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并重视资源的挖掘、筛选和二次加工,满足学生对教学资源上的体验需求。

3.3重视网络教育环境

高校网络教育应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以及虚拟校园环境三角度出发,构建用户体验环境。从社会环境上讲,网络教育需要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度,目前网络教育的发展日趋成熟,但社会对网络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关注、了解得不够,还有一大部分学习者不能完全接受网络学习手段,仍然偏向于传统的成人教育,亟需打造出社会信赖的网络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网络环境的改进仍有很大空间,具体包括网络设备的优化和网络环境的净化。虚拟校园环境的打造也应该是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部分,主要通过网络和现实的结合,从学习支持、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营造学术氛围,组织文化活动,使得网络教育的学习者身处各地仍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3.4树立教师服务理念

用户体验强调用户的参与性、主导性和能动性发挥,使高校网络教育的方式从教育功能向兼具教育和服务双重性转变,随之原有教育理念中的说教、灌输、传授也转变为知识服务,更多地考虑如何将学生放在体验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要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利用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信息的获取,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流行的网络技术,合理地应用到网络教学过程中。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发展搭建一系列便捷的交互平台,如通过微博通知、传播消息;师生通过QQ软件沟通交流;构建虚拟学习社区;APP客户端的开发等。也在当地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下教学,如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学术研讨等。

3.5构建人性化学习平台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前景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大高校根据自身资源成立的网络学校,高校网络教育可以为学员提供相应的学历证书;另一类则是商业化的网络教育培训公司,这类网络教育没有向学员提供学历证书的资质,但它们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在教学技术方面有较大优势。教育部在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将高校网络教育列为全国教育的重点工作,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加快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网络学员的需求,教育部制订了相关措施:首先,要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国家也对卫星电视进行网络教育方面的改造,建立起高校网络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教育平台;其次,依托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新的教育软件,面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发相应程度的教育视频和学习软件;最后,由教育部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网络视频和远程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科目,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在兴趣的推动下,以提高学生对所选科目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灵活。此外通过网络教育所使用的远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难点、重点反复观看学习,进而掌握这些知识,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在这种可以自主选择科目,而且可以学习掌握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大提高。

2.实现一对一辅导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教师资源问题,很难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辅导,即使在课后请老师进行家教,也只适合少部分有条件的学生,无法广泛施行。而网络教育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视频,学生有了学习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面临的问题通过发邮件等方式请教老师,而老师因不必在每个班进行讲课,这样就可以留出大量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种针对性的学习,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减少了教师的精力损耗,并且实现了一对一辅导教学,对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扩大受教育范围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己增添谋生本领,使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受教育对象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而其他社会人士,他们可能需要,但却没有这种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而高校网络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教育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料和教育视频,并且可以在相应的论坛网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可以不分教师、学生身份,可以不分地区差异,一起进行探讨研究,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同时大家在探讨的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大家可以共同进步。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体教育质量。网络教育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整个教育过程,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案、考查测评和考核记录体系,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做到全程跟踪,针对学员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既方便了学员学习,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寻求教育改革道路的今天,高校网络教育的出现,以其巨大的教育优势,无疑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总体教育水平偏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受教育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所以高校网络教育具有广阔的施展舞台。高校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偏远地方由于网络线路还未构建,不能接收网络信号,或是学员与教师不能面对面进行及时交流等问题,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我国改革教育模式的“先锋”,凭借其互联网、计算机的优势,为人民大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不仅方便了学习,还降低了学习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目前,我国开展的高校网络教育已深入人心,被大多数在校学生和广大的社会人员所接受认同。高校网络教育将逐步成为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服务

1.网络教育资源使用综述与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高校已普遍建设自身的校内网,初步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网络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数字化教学的核心、信息化服务的基础,有效地整合高校的各方信息资源,一方面为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方面为师生的课程信息传递交流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对于教师,可进行课件制作、教学资源收集、发现学生对教学的问题等,从而使教师更具针对地开展自身的教学计划,在有效辅助其进行传统教学的同时,可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内容的展示;对于学生,在发现课程问题时,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网络课程、课件、案例库、学科阅读资料、习题题库与解析等拓展了知识来源的途径,打破了传统的“有问题找老师”的学习模式,并可通过在线答疑系统、在线测评系统进行学习疑难的交流与学习成果的检测。

从上面的介绍可看出,网络资源共享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了时间与距离的障碍,让学生面对的授课、教学对象不仅有传统意义课堂上的老师,还有网络共享教学资源这一无形的助手。据了解,学生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却并不在多数,其更倾向于书本学习,更多去寻找网络资源的时候,可能也是在老师所给的资料不能满足同学的需要,或者说学生想通过一些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时,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去寻找一些自己想要的内容,很少考虑通过学校的精品课程这样的模块,或者说一些专业的权威性网络课堂来实现学习。

2. 网络教育资源使用现状原因分析

首先从微观的层面考虑,主要以高校老师与学生的参与度展开论述。(1)现实任课老师不同,教学风格、培养偏重点有差异。网络资源中所展示的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些资源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程度极高,主要表现为流程化的教学模式,有些重点知识点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讲解不如现实课堂讲解生动有力;(2)学生被告知情况以及学生主动挖掘因素。试想,如果一个任课老师将自己的授课内容在学院精品课程的网站上,并附加课本上相关习题的解析等内容,学生可能就会增加对网络资源的依赖性;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校学院的信息资源,让信息的存在价值最大化,实现这一方法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自己的授课内容与网络信息资源形成最大的贴近度,并使得网络资源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与扩展,并提供学生留言提问的板块,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问题是否可视化,可视的时候也许正好也解决了学生共有的问题。由于学生目前对此使用并不多,所以第一步先培养其对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粘性,今后,随着技术的提高与规模的扩大以及效益的提升,再让网络教育资源慢慢实现由“替补角色”到“主角”的转变。

再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高校间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运作,发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存在着缺乏整体协调运作等诸多问题。(1)高校同高校或其他建设机构缺乏整体沟通与规划,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观察一些高校或相关机构对于“精品课程”的设置可以发现,许多在课程设置上有相似与重复之处。学校利用了大量的经费致力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却可能有不少在进行着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此种现象容易导致用户在选择上由于资源水平相差不大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被指向性,网站普遍会被“光顾”,然而其“成绩”平平,没有突出的特色,既不利于网站建设的效益,也不利于用户的选择与使用。由于各高校、机构独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规划,使得一些高校的专业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资源种类繁多,组织性、条理性差,容易造成网站整体资源结构的混乱,有碍于用户的遴选与评判,甚至会降低整体网络教育资源的服务质量。(2)网络信息技术与现实需求脱节。目前,各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了网络技术的建设和规划。但是各个学校网络技术的普及的程度较为悬殊,同时网络信息缺乏前瞻性、兼容性和规范性。甚至有的还需升级换代,网络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各个学校的网络资源仅为满足学校自身的需要,网络互联程度极差,不利于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用户的使用障碍。[1]

3.针对提高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功能提出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提出的微观和宏观层次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倡的解决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突出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网站中的位置,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参与。首先学校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网站的建设上,可以从其内容的丰富度、与课堂授课知识的互补性与关联性、网站的美观度、网站的链接位置、重要事项的告知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无论从外表感知还是从网站内容的服务效用上,都拥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依赖性。此外,要充分发挥教师对于学校或学院自身建设网站的推广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向网络教育资源网站提供实验课程、课后作业、课下测评、教辅资料等方式,使学生参与体验网站的服务功能。该途径一方面能够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一个特定的网络平台,并通过网络技术帮助各学校学院实现自身关于教学的特色数据库,加强其自身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因教师与学生的广泛参与为网络的建设提出合理的评价意见,通过“用户是主体”的服务理念,最终强化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功能。

二,加强高校、相关机构间的沟通合作,努力形成资源组织规范,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整体协调提升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质量。具体可从以下途径实现:1)制定规范的网络教育资源项目体系,各高校按照有关标准严格实施;2)各高校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高校间形成优势互补,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产权的问题;3)高校与高校间、高校与相关机构、企业间形成商业合作,整合有效资源,摒弃与预防重复低水平资源的组织开发,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增强品牌效益;4)在网络技术的规划与建设上充分考虑未来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发展形势与用户需求,在网络的构建、网络间的互联等方面具有前瞻性。(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调研,形成了一套颇具成效的课程教学创新办法,主要反映在: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在尽可能保证课程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主要做法为:1.总结历年考试经验,探索考试发展规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选择题占40%,操作题占60%。内容划分比例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约占30%,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约占35%,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约占25%,信息安全和多媒体基本应用约占10%。从系统随机抽取的几套样卷看实际比例为28:34:24:14。由于后期考试中将Excel减少一题,WinRAR单独作为知识点考核放最后,但因学生对题目结构的不了解往往会来不及做WinRAR操作题而导致失分。通过研究历年的试卷(见表1),辅导教材前五章考试中所占比例超60%,在辅导课中要重点讲解。分析2011年学校各类别学生的考试报名情况与合格率(见表2),基本上在全国平均之上,有的甚至达到100%。但考试的到考率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有很多学生想报名,但因为网络、缴费卡等客观原因未能及时报上名;另一方面又有近20%的学生报名后没有参加考试,浪费资源。此外,到考率的不高也导致某些合格率其实是虚假偏高。例如2011年9月复旦远程报名的10人实际只有5人参加考试,单独看参加考试的5人成绩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但是如果将缺考的5人算上,实际的合格率仅为50%。为便于研究,现将浙大远程翠苑校区学生作为具体研究对象。2.理论与实践结合,归纳实用应考技巧通过前期分析,将考试合格率与到考率结合起来,寻找考试发展的规律,结合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确定与考试范围大致保持一致的教学辅导内容,并制定相应的、逐层深入的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知识点,强化实践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七大部分: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和IE、OE、WinRAR,重点在前面四个部分。对于每个操作题部分,都会有个别知识点是大部分学生容易犯的通病,把握重点和难点,提高面授课的效率。考前辅导主要是强化记忆,反复练习,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将一些考试技巧提示给学生,比如做操作题的时候先易后难,最后一题WinRAR较简单可以提前完成,答题的时候可以切换到小题板便于查看题目。通过组织师生座谈后发现,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约束一些学习不够主动积极的学生,通过班主任老师的短信、电话、QQ等形式,督促学生在考前参加辅导。在强化管理运作一段时间后,应该说取得了一定了效果。通过一年的研究发现,浙大远程翠苑校区学生的考试人数、到考率、合格率,在2012年较2011年有显著提高(见表3,表4)。3.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学生在线学习时间、登录学习平台的次数行为与学生是否能尽早通过统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有直接关系。调查统计发现2012年新生入学后一次性通过统考计算机的学生,有60%左右为在线学习时间超过30小时。对比发现,未通过的学生中60%左右在线学习时间不足30小时。同时有16%左右学生虽然在线学习时间超过50小时但仍然没有通过考试,是因为没有重视实践操作练习。因此不能只重视在线理论学习,还要积极完成实验操作,才能有助于考试通过。可以看出,在线学习达到30小时以上再辅助以实验操作练习,可以提高考试通过率。而在线学习时间少于20小时的,44%以上都无法通过该课程考试,过少的在线学习时间导致考试失败的可能性很高。学生首先自身要明确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因此除了有较好的教学资源外,还要求学生有自主上网学习的主动性(见表5)。

(二)教学形式的拓展充分利用一切实践教学机会,极可能多的根据学生要求安排课程辅导,针对单次课程辅导班开设时间有限的瓶颈,为广大考生搭建更为丰富的实践操作平台,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努力营造各类远程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年从学生专项经费中划拨出一部分,对部分学习较积极并在各自努力下顺利通过统考的学生进行奖励。组织学生建立QQ群,遇到难题大家在网上参与讨论解决,目前还在策划开设“技能大比武”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类似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业余学生的凝聚力,也为学生能尽快通过网考提供机遇。2.有效发挥高职教育和电大教育并驾齐驱的特点翠苑校区现有可用实验机房6个,其中两个机房是2012年新采购设备专门用于统考的专用机房。浙大远程翠苑校区的学生在上课时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实现“实训基地共享”、“教学组织共建”的方法,为广大开放、远程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与辅助。3.加强与合作高校的联系学校作为多年统考考点,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有多年友好合作的经验,无论是浙大还是人大网上资源丰富,并设有专门的统考专栏。翠苑校区的考前辅导安排中就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资源,将浙大、人大等的网上统考资源融会贯通,整理后发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计算机操作的专业实践素材,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三)教学成效的显著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从横向比较看,浙大远程翠苑校区学生的考试合格率是各类别学生中提高最多的,2012年较2011年提高4.87%(见表6)。2.从参加考试报名人数看浙大远程翠苑校区是考试报名人数增长最多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表格中因为受2012新增延安路校区61学生的影响因此影响数据有偏差,如果去掉延安路65学生的影响,实际浙大2012全年增加报名人数为215人,较2011年提高29.70%。而浙大翠苑校区学生人数增加150人,百分比增加30.93%是居各类别学生之首(见表7)。3.从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看浙大远程翠苑校区是实考人数增长最多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表格中因为受2012新增延安路统考考点实考55学生的影响因此影响数据有偏差,如果去掉延安路55学生的影响,实际浙大2012全年增加实际参考人数为188人,较2011年提高31.23%。而浙大翠苑校区学生人数增加145人,百分比增加34.20%也是居各类别学生之首(见表8)。4.从到考率比较看,浙大远程翠苑校区学生的考试到考率虽然不是各类别学生中提高最多的,2012年较2011年提高2.61%,仅次于复旦的3.49%,但从学生人数绝对值看,浙大翠苑校区2012年增加的569人远远高于复旦的20人(见表9)。5.从浙大远程三个校区学生的到考率和合格率比较看,翠苑校区学生的到考率及合格率是最高的(见表10)。

二、结论与展望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字:虚拟实验室 网络教育 资源 建设

Abstract:This text pointing out experiment is organic component of network ( distance ) teaching , is raise and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guarantee network branchery ( distance ) education quality . Our country network ( distance ) education at present still exists clear shortcoming though having had the bigger development in the experiment link . Point out at the same time to build on net the virtual experiment ( room ) resources to be that network ( distance ) education method property important embodies and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 To at present the major type of virtual laboratory is expounded , is build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alysis to the virtual experiment ( room ) resources , and is thinking that hardware as well as technical support are not the major problems . And thinks that the major problem of virtual experiment ( room ) resources constructions depends on the unified planning of school , organisation and the leader ,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ethod put forward to understand definitely to this .

Key Words:Network education Virtual laborato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一、引言

Internet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各种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共享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条件。于是国家在一些重点高校相继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开展远程学历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不受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可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跨越时空的教与学,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再加上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WWW浏览器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作为其技术保障。因此,这种学历教育方式在短短的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更好地保证和完成课程所要求的实验,且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网上虚拟实验是提高和保证网络(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对于网络教育方式来说,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网站上的课程教学资源来完成课程学习的,这是网络教育不同于其它教学方式的本质特点,因为通过网络教育方式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在职的,而且这些人的分布又比较分散,作息时间又不统一,这就很难组织在统一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作实验。因此,网上课程虚拟实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高校办学层次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实验室的规模与质量。越来越多的高校已深刻认识到“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及实验室对于从事科研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学校都在不断强化了实验环节的教学,与在校生的实验条件相比,网络教育更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验。

虽然开展网络学历教育的学校大多是国家重点高校,但今天看来要想让全社会真正认可其网络教育这一新型培养模式还需时日,这就要求这些学校首先从网络教育最基本教学环节入手,完善落实教学计划,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切实加强资源尤其是网上课程虚拟实验资源建设。

三、目前网络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

当我们打开一个学校的网络教学网站时,一般有如下形式的教学资源:

(一)视频教学资源

这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是大多数网络教育网站都有的,主要以完整的教师授课录像来完成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网站进行点播学习,但大多只能听和看不能与教师进行交流。

(二)课件教学资源

主要是用一些工具软件开发制作的课程学习课件,以动画、图片、文字等来呈现。如PPT幻灯片等。这种形式的资源在有些网络教育网站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三)“课件 + 听”的教学资源

这种资源在学习时可以看到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同时可以听到任课教师与课件内容对应讲解的声音。以这种方式的网上课程资源,可以减少对带宽的压力又可以克服纯粹课件资源形式的单调。

(四)文本资源

采用将对某门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并以文本方式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在自己学习课本时进行参考。或者将课程的总复习、模拟试题和辅导材料等以此方式放在网站上。

(五)简单的网上虚拟实验

有些学校的网络教育网站有这样的资源,但仍处于建设阶段。无论从虚拟实验的制作手段、数量、完整性、灵活性、交互性、可管理性以及对学生实验操作的可考核性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而其它一些网络学历教育的网站大多没有这样的虚拟实验资源。

(六)其它一些资源

如,网上友情链接,网内BBS中的交流资源,以及在指定时间的网上答疑所保存的内容等。

以上列出的是目前网络教育网站中一些主要的课程资源形式。从制作的难易程度来看,网上虚拟实验(室)资源制作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而网上课程录像反而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形式。

四、目前网络教育网上虚拟实验(室)建设已具备的技术条件

就目前来看,从事网上虚拟实验开发以及使用网上虚拟实验室的技术条件都已具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硬件环境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网络化奠定了基础。现今各高校都已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为网上虚拟实验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如何加强网络教育网上虚拟实验室网络平台的构建,如何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来构建网上虚拟实验室已经成为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网上虚拟开发技术

1、Java技术

Java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网络编程语言,它是一种新的计算概念。首先,作为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它简单、不依赖于机器的结构、具有可移植性、安全性、并且提供了并发的机制、具有很高的性能。其次,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Java的小应用程序(applet)可在网络上运行而不受CPU和环境的限制。再就是,Java还提供了丰富的类库,使程序设计者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自己的系统,这一点对于构建网上虚拟实验室系统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转

2、ActiveX控件

ActiveX技术允许不同软件开发的组件在网络上可以互相进行操作。ActiveX使用了微软的组件对象技术使得本地的组件可以和网络上的组件进行通信,使用ActiveX开发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的代码复用性,也就是说在虚拟实验室的开发过程中,一个实验仪器可以在多个实验环境中重复使用,这一点对于持续开发过程尤为重要。可以开发ActiveX组件的环境有很多,其中开发效率最高和最易上手的是Visual Basic,这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软件。

3、VRML技术

VRML是虚拟实境描述模型语言 (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 的简称。它是描述虚拟环境中场景的一种标准,也是在网上实现虚拟现实的关键性技术。VRML的基本特征包括分布式、交互式、平台无关、三维、多媒体集成、逼真自然等,被成为“第二代WEB”,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VRML是一种建模语言,其基本目标是建立Internet上的交互式三维多媒体,也就是说,它是用来描述三维物体及其行为的,可以构建虚拟境界。可见,将VRML融合到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开发过程中,既可以增强表现力和用户的接受力,又可以实现较好的协同工作虚拟化环境。

4、ASP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端网页),内含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3.0及其以上版本中,提供一个服务器端的脚本环境,用于产生和执行动态、高效率的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ASP不只是动态的网页,它更是当今众多的Web应用程序实作方式之一,它负责整个Web应用程序的控制部分。

5、QuickTime VR技术

QuickTime的苹果公司的一个重要产品,在QuickTime 3.0之后就开始支持QuickTime VR。这是一种实景建模的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的虚拟现实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实现平台只需PC机,而不需要图形工作站或者数据手套等高额昂贵的硬件设备支持。

通过对当前硬件和软件工具的分析,可以看到客观条件是成熟的,而且各高校具有相关专业和人才的优势,关键看学校怎样进行规划和组织实施。

转贴于 五、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

一个完整的网络虚拟实验室应是一个集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课教学指导系统,网络实验仿真等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网上运行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开发虚拟环境,实现实验仿真应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部分。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构建使用BSDA ( Brow ser/ Server/ Database/ A pplication)结构,即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程序结构。

网络通信方面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本系统。现在多采用WEB作为虚拟实验室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基础平台,基于WEB的B/S计算模式也是实现网上虚拟实验室的一种基本模式。系统由客户端、Web服务器端、应用服务器端以及实验仪器4部分组成。服务器端通过软件技术对各种实验环境进行仿真,并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实验操作请求,根据客户端不同的实验请求,模拟产生实验的现象,输出对应的实验数据。其中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实验结果数据可以放置于服务器端,对于一些保密数据也可以在客户端独立存放。为了在多人合作实验过程保持同步,实验学生可以利用WEB或利用其它途径进行联系,服务器端的后台数据库提供了可以共享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方法。

六、目前虚拟实验室的主要方式

(一)遥控型实验

遥控型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将实验室内真实的实验设备及控制系统,转换成三维图像、声音、状态等传输到远端的学生计算机中,参加实验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进行操作,通过通讯线路遥控真实实验室现场中的实验设备,进行编程、校对、启停、测试、监控等操作,使远程实验过程在实验学生实时遥控下运作。而学生执行操作的结果如,文字、图像、数据等又会实时地回传给学生,从而使实验学生可对实验数据实时采集并进行处理。

(二)模拟型实验

模拟型实验是在计算机中用软件模拟仪器、设备、元器件、药品等实验器材和实验条件,并以文字、图形或动画方式显示出来。实验的学生登陆虚拟实验室后,与实验软件进行交互,充分利用虚拟器材库中十分丰富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流程设计、实验装置搭建、实验内容操作、实验结果统计分析等,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全部实验过程在计算机内完成。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取得与实物实验相同的实验结果。

(三)仿真型实验

这种形式的实验采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构建网上虚拟实验环境、虚拟仪器和设备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实验“情境”,它不仅可以控制学习情境的复杂度和逼真度,还可以弱化甚至剔除真实情境中无关的干扰因素;学生可以“随机进入”,身临其境地进行实时操作。在高级的仿真型实验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达到足以“乱真”境地的实验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做”实验,可以“亲身体验”实验的运作,甚至达到比现实实验环境中更好的实验效果。

以上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虚拟实验方式,至于别的虚拟实验方式,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七、我国网络教育虚拟实验室建设应当解决的问题

网络虚拟实验在网络学历教育中的重要性已不用多说了,近年来,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仪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过软件或网络来创设网上虚拟仪器和构建虚拟实验室已经成为可能,许多建立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上的虚拟实验已经开发成功,并已逐渐成为网络(远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如此,我国网络教育虚拟实验(室)资源建设仍然比较缓慢。跟不上网络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网络教育虚拟实验(室)资源的建设。

(一)学校应当重视本校网络教育教学

现代网络(远程)教育以信息交流快、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而网上虚拟实验己经成为保证网络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然许多学校将网络教育列为本校独立的教学部门,那就应当与其它院系一样对待,切实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在行动上有所作为。

(二)网络教育学院应加大与本校其它院系之间的合作

虽然各高校都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并由网络教育学院负责日常网络教学和管理工作,大多数网络教育学院由许多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组成,所以大多没有自己固定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主要来自本校其它院系。显然仅靠网院自己的力量来完成相关课程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网络教育学院应当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尤其应当协调好与其它院系专业的责任和利益关系问题。发挥其它院系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成为虚拟实验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尤其应当发挥那些有较多专业实验课程的院系和专业教师的作用。制定长期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把录制完一门课程的录像看成是良好合作的开始,而不是终结。

(三)学校可采用科研立项的方式来加快网络虚拟实验(室)资源的建设

开展网络教育的高校大多是国家重点高校,有的还是著名大学,这些学校完全有能力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虚拟实验资源。应充分发挥本校计算机学院以及本校从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和通信教学和研究部门的作用。为有效激发大家开发网络虚拟实验资源的积极性,可采用校内科研立项并给予资金资助,对于完成网络虚拟实验资源建设项目的人在职称评定中可给予加分,同时再折合成一定课时记入个人教学工作量等。从而使本校网络教育虚拟实验资源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大开展网络教育的各高校之间在网络虚拟实验(室)资源建设方面的协作力度

在网络教学中各高校同一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大多区别不大,尤其是一些实验也基本相同,对于网络虚拟实验资源的开发可根据某一学校在某一课程方面的优势进行分工开发,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重复开发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要作好这件事情,首先就要成立一个共同的组织来进行协调。对于协作开发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资源可放在一个可共享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比较好的形式,但由于目前各高校的网络教育和管理自成体系互不相干,同时进行集中式的网上实验,对不同学校学生实验的统一管理也比较麻烦。所以就目前来看,网络虚拟实验只能由各网络教育学院来管理,但从长远来看,各远程教育高校联合起来进行网络虚拟实验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五)加大对现有的公共网络虚拟实验资源的利用

对于目前还没有或仅有少部分网络虚拟实验资源的网络教育学院来说,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中给学生链接可时行部分网络虚拟实验的公共网站,如中国教育资源网等。尽管这些网络虚拟实验并不是十分完整相对比较简单,但让学生先把实验作起来总比不作要好。但在许多的网络教育网站中却看不到有这样的提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基于网络教育课程实验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

总之,只要各高校能认真对待网络(远程)教育中虚拟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就会找到更多更好办法来解决网络教育中虚拟实验(室)资源建设滞后的问题。

八、结束语

总之,作为网络(远程)教育实验教学中的网络虚拟实验,是网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网络技术在学习中的最好运用,网络虚拟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网络教育模式中理论教学的远距离性和实验教学的近距离性的矛盾,从而真正实现了网络教育的完全远程化。网络虚拟实验不仅在远程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也是其它常规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网络教育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验的产生及应用使网络教育真正实现其完整性的要求。而网络虚拟实验(室)资源建设的关键不完全在于硬件环境,而主要在于开设网络教育学校对此重视的程度和组织实施的措施。随着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进一步形成,必将促进网络教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裘伟廷,《虚拟实验在远程实验教学中的前景》.当代电大,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