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范文第1篇

1现代医学所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规格

1·1现代医学所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规格: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人力开发教育处Boelen博士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已经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五星级医生”应具备的能力为:卫生保健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领导者和服务管理者[2]。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精于医术,同时应胜任服务于个体和群体,并能承担包括临床治疗在内的集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职责。

1·2在职医生、专家咨询座谈会就我国当前预防医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对该领域专家及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一线的医生(共计22人)进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业务力量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在“环境与健康”方面,52%社区临床医生对居室内空气污染感兴趣;“营养与健康”方面,65%的调查对象对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感兴趣;其他感兴趣的内容70%的被调查者集中在:老年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方面。

2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既往的改革探索

2·1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现状:《预防医学》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预防医学教学,使医学生建立起现代医学观,树立预防为主及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观念,掌握有关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健康危险因素与促进因素、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具备保护、促进人群健康等基本技能。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模式。一是以所谓“三大卫生”(即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卫生)和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其使用的教材为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卫生学》规划教材,它实际上是预防医学专业课“三大卫生”的压缩版[3]。二是以“三大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其对应的教材为《预防医学》规划教材[4]。

2·2存在的问题:综观国内临床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现状,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群体预防,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习内容均与临床医学相脱节,即使是诸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医学方法学亦与医疗实践相去甚远,不能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2·3既往国内的改革探索:目前,较有特色的改革如下:(1)以上海医科大学为代表的改革方式[5]: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人群-环境-健康观念,强化预防为主的意识,使预防医学教育贯穿于临床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即建立预防医学课程体系;预防医学导论教育;统计学学习;环境医学、流行病学和部分社区医学学习;实践教学。(2)以华西医科大学为代表的改革方式[6]:将流行病和卫生统计从卫生学中剥离开来,分成3门课程,并在卫生学中融入社会医学的内容,将社会医学和卫生学有机结合。(3)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代表的改革方式[7,8]:预防医学教学与社区实践相结合,重点是建立、完善并巩固社区实践的教学场所。此外,还有一些院校分别采用了以上3种改革方式的部分内容,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9,10]。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后,与医学相关的学科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人类疾病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并且在高科技的带动下,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渐朝着“预防保健、综合治疗”的现代化医学服务模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显得十分重要。临床医师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主体,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进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时,必须中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影响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

(一)医学教育本身的社会性

对于医学,其本身研究的就是疾病和健康,医学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中的人,而对于人类健康,除了受生物学自然发展规律的影响外,还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医学不仅具有自然性,还具备社会性的特点,医学不仅仅是关系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加专业、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从而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受医学教育本身社会性的影响,在进行临床医学人才教育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临床知识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教育、政治形势教育、人生观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学法学教育等,这样才能培养出临床医学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良好的临床医学人才。

(二)教育内容的复杂性

医学的是一门对人体进行研究的科学,其本身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由于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医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近年来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生物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使得医学、临床都有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及信息的激烈增长下,使得高等医学教育内容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现代医学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人们逐步认识到身体健康不仅和自然、疾病有关系,还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系,这也使得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各学科有了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学人才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复杂,从而对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三)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性

强实践性也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研究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疾病,保证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的寿命,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医学人才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实现学到的医学知识、医疗技术的价值。对此,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虽然设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及临床教学基地,但是由于临床学习的学生比较多,而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比较少,从而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环境下,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实际服务能力,并且要具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时,要在培养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从以往的“知识型”人才转变成“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及教学内容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及蕴含的教学内容,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在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该仅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社会需求,因材施教,遵守医学教育规律,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在新环境下,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应该适当的增加自然科学、医学综合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等,从而为全面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改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讲解知识,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获取,这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积极主动的改革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改革临床教学

在临床教学中,实践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革临床教学体系,要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或者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从而全方位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在新环境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培养全面型、应用型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对此,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教学,全方位促进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具体实践出发,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摸索和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对国内教学科研探索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华贞,战海艳,邓卫红.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5-17.

[2]苏菁.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21-22.

[3]孙钰,郑葵阳,刘莹.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50-51.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患关系;人文精神

医患沟通原理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指信息的传播者必须根据受众的需要、意愿、实施信息的传播,在注意到受众反映的前提下,评估信息的有效性,进而甄别信息传播的价值,医患沟通的过程中,信息发生者和接受者双方地位角色不断变换,或者交谈、协商等,和单纯医生一言堂相比,医患沟通更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患冲突,融洽医患关系,是社区卫生服务,乃至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从短期来看,医患双向沟通不易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也不直接影响医疗,容易被忽视,然而大量的实践表明,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的管理效率,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最终促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医学人文精神就是要求医务人员要做到:尊重患者的生命,认同生命价值高于经济价值,要求医生向善、求美、利他,时刻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而最有效的关注患者情感体验的途径,就是医患之间的沟通。

现代医学过分技术化、商业化,削弱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学的端口连接着人的生命,医学的本质是一门人学,它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学具有普世价值,它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医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cure)而且更需要对患者的关怀和照料(care)。因为人文内涵的浸润,医学才不至于被技术割裂,不同地方的人从事这个职业,不论医学形态如何发展变化,都有一些基本的人文因子,使医疗成为守护人的生命健康的稳定力量,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它主导和把握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医学人文的意义主要不是为医学的知识和技术部分添砖加瓦,而是要求转换其坐标,使之具有更多人性的温度。当前医学严重缺失人文精神,大量科学技术物质手段渗入医学,导致了医学的医患关系物化。原有的“一种疾病,一种病因”的线性思维,被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所代替。使得现代诊疗过程日趋自动化、信息化、快速化,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缩短了诊疗时间,并为防病治病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但在医生对医学技术“委以重任”的同时,其自身却发生了背离其发展目标的异化现象。①先进的检查手段和诊疗技术使人们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从整体、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原子水平,医生在充分掌握技术的情况下,有能力对疾病进行定性、定量与定位;由此,在某些程度上,人体也也成为了一部机器,而医生的任务就是对坏损的零件进行维护修理,甚至更新替换,医患关系被物化;②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接触的机会减少,医患之间逐渐形成了医生-机器-患者的不良关系;妨碍了医患之间的情感沟通;③医学技术在促进人的健康的同时,使医生“屈从”于技术本身,禁锢了医生的创造性和人文精神;许多现代化的诊治仪器在患者的体表、体内、血管腔内操作已替代了传统的诊治方法,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开,医生已很少听患者关于疾病的叙述,更少关心疾病对患病家庭的影响,医患关系被疏远;治病过程仿佛流水线生产商品的过程,现代医学却越来越不被人们理解,医生们的行为被认为是不适当的,不被接受的,医生被异化为不关心患者疾苦,不把患者当做人,甚至草菅人命的冷血动物;④医疗技术主义的“医家利益型”原则玷污了医德修养和医学理性,造成医患关系沦为裸的金钱关系,使医学目的变得迷茫;医疗技术主义的最基本目标就是利润极大化,单纯地、机械地追求高消费医疗服务率,是其基本的操作手法,因而助长了拜金行为;它根本不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切实行地,随意地将高消费、高技术检查和高价药品施加于患者,使患者犹如被利润机器宰割的羔羊;相反的在诊治慢性病方面进展迟缓,效率不高,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导致国家和民众难以承受;医疗技术主义和保健机制,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把患者作为消费主体,医学人文精神随之流失,患者到医院寻医问药,是医院赚钱的机会,其结果是:不该住院的住院,不该检查的被迫接受越来越高,似是而非的检查,然后接受昂贵的治疗,随后是一摞待付的账单;⑤医药企业对医生职业的影响,商业主义表现为医疗设备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利用医院,医生或者其他资源优势进行商业活动,达到销售产品或者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能力的目的;由于其公关工作的深入,部分医务人员的道德底线逐步崩溃,最终与医药公司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同盟,患者的利益便成了医学商业贿赂的牺牲品;理想的医患关系形象(充满同情心的医生和对医生充满信任的患者)已不再存在,医学治病救人增进人类健康的宗旨被扭曲,初级预防及健康教育被忽略,富人享受了最多的保健服务,而大多数患者必须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而被沦为贫困人口;⑥医疗腐败的根源在于医疗行业部分地采用了商业化运作机制,而又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制,一些医院和社区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名,对科室乃至医生个人下达业务收入指标,把“按劳分配”变成“按收分配”,医生的工资、奖金与其医疗经济收入直接挂钩;本来医生的治疗行为应该是治病救人,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但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影响下,医疗水平的高低和医疗效果的好坏成了受益最大化的牺牲品,在这一过程中,医生的治疗目标在心理上会出现复杂的表现,医生虽然高尚,但是无法不食人间烟火,医生首先社会一员最后才是医生,在“按收分配”的驱动下,部分医生心理逐渐向利益靠拢,医疗目标异化现象在现。

2 卫生事业是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原则,卫生事业特有的公益性质,决定了维护和实现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应当始终贯穿医疗改革全过程。深化医疗改革所采取的理论、政策,措施应当将公益性和公平性置于改革的首位,政府的根本责任在于确保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引导卫生改革沿着公平的方向前进,使普通百姓共享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同时为医务人员营造一方净土,营造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做好学问的良好氛围,引导卫生事业沿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强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的人文理念,弱化经济指标的考核,将工作重点转到提高技术和改善服务上来。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确立医学崇善的道德律令,尊重患者的生命。

总之,医学是一种圣神的职业,医学自诞生起就将健康、美好、幸福、解除人类疾苦作为自身不懈的奋斗目标。医生原本就有一种天然的信仰,那就是人道主义,现在也叫人文主义。医生因为有人道主义,所以被称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很好的使命表述,这种职业理念和操守是超越种族和贫富的。医生职业精神是医生在职业活动中,应寻求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其中医学科学精神是医生求真务实、推崇理性、勇于创新、以及追求医疗技术卓越的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向善、求美、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医生应该在自己的内心挺立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让人文精神在其内心扎根、生长和发展,使医学的终点朝着健康美好、幸福为人类解除痛苦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邓纳.请为医务人员营造一方净土.健康报,2008-11-21(6).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范文第4篇

    在高等院校连续扩招、规模扩大、学分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某些专业文理兼收,护理本科生源既有理科学生,又有文科学生,面对文科学生化学基础薄、理性思维少、学习医学化学困难多的情况,医学化学课程面临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们应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重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加强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院从实际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医学化学课程的改革力度,制定“分层教学+基础+渗透+扩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增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1  改革教学内容,实现分层教学[1]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根据护理学生文理兼收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作优化调整,首先是提出明确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让学生先预习,做到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其次要重点突出,调整结构,如绪论或在每章的前言中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实例设计成问题来表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了阐明对医学的意义,我们以现实社会中当前问题加以联系,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来设问和讲解,对“克隆羊”、“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重大成就来源作简介,又如讲有机化学部分时补充了“烷、烯、炔的命名方法和原则”,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受益匪浅。对一些理论深奥、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作了删减,在保证医学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时注意现代医学与化学交叉和渗透,对护理学生将来用处大的知识点,如渗透压、渗透浓度的概念和简单计算以及等渗、低渗、高渗的掌握和理解作为较强的要求。加强与现代医学发展密切相关新知识的讲授,如表面活性剂学、生物电化学、化学生物学等。

    除这种教学内容作优化外,还对课堂教学传统模式进行改革[2],要求教师备课充分,查阅更多资料,一节课40 min,其中用25~30 min对全体学生讲授基础和重点知识,速度放慢一点,用10~15 min对理科学生则讲难点和扩展点,文科学生此时可以看书、看笔记、理解和消化重点基础内容和知识点。这样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知识面扩大了,此时,化学与医学的渗透知识也加强了。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舞台,教师是“表演艺术家”,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我们重视集体备课,强调教师既要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又要备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生情况来调节我们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法是:(1)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在引入新课时讲解一些化学与医学相关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多用启发式提问方式,以训练学生理性思维,个别文科学生虽然有些听不懂,但他们记忆力比较强,我们就要求这些学生先认真听课、看书,记住一些内容、知识点,在阶段性复习小结时再进一步理解消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对一些微观世界的内容,如化学反应过程、电子云空间图形、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形成等,运用多媒体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增强学生对教学课程的直观性、现实性、趣味性和活泼性。课件上有些内容注明文、理科学生要求,难一点、抽象一点的内容就注明理科学生理解或掌握。如理科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分子结构,我们运用多媒体动画效果,使化学构造和立体异构等难点更形象,再经老师讲述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关键词】  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护理;分层数学

    在高等院校连续扩招、规模扩大、学分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某些专业文理兼收,护理本科生源既有理科学生,又有文科学生,面对文科学生化学基础薄、理性思维少、学习医学化学困难多的情况,医学化学课程面临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们应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重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加强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院从实际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医学化学课程的改革力度,制定“分层教学+基础+渗透+扩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增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1  改革教学内容,实现分层教学[1]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根据护理学生文理兼收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作优化调整,首先是提出明确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让学生先预习,做到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其次要重点突出,调整结构,如绪论或在每章的前言中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实例设计成问题来表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了阐明对医学的意义,我们以现实社会中当前问题加以联系,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来设问和讲解,对“克隆羊”、“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重大成就来源作简介,又如讲有机化学部分时补充了“烷、烯、炔的命名方法和原则”,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受益匪浅。对一些理论深奥、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作了删减,在保证医学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时注意现代医学与化学交叉和渗透,对护理学生将来用处大的知识点,如渗透压、渗透浓度的概念和简单计算以及等渗、低渗、高渗的掌握和理解作为较强的要求。加强与现代医学发展密切相关新知识的讲授,如表面活性剂学、生物电化学、化学生物学等。

    除这种教学内容作优化外,还对课堂教学传统模式进行改革[2],要求教师备课充分,查阅更多资料,一节课40 min,其中用25~30 min对全体学生讲授基础和重点知识,速度放慢一点,用10~15 min对理科学生则讲难点和扩展点,文科学生此时可以看书、看笔记、理解和消化重点基础内容和知识点。这样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知识面扩大了,此时,化学与医学的渗透知识也加强了。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舞台,教师是“表演艺术家”,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我们重视集体备课,强调教师既要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又要备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生情况来调节我们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法是:(1)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在引入新课时讲解一些化学与医学相关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多用启发式提问方式,以训练学生理性思维,个别文科学生虽然有些听不懂,但他们记忆力比较强,我们就要求这些学生先认真听课、看书,记住一些内容、知识点,在阶段性复习小结时再进一步理解消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对一些微观世界的内容,如化学反应过程、电子云空间图形、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形成等,运用多媒体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增强学生对教学课程的直观性、现实性、趣味性和活泼性。课件上有些内容注明文、理科学生要求,难一点、抽象一点的内容就注明理科学生理解或掌握。如理科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分子结构,我们运用多媒体动画效果,使化学构造和立体异构等难点更形象,再经老师讲述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3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学习医学化学时不仅要动脑,更要学会动手。通过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训练学生实验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分小班上实验课,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增强学生动手机会,提高操作技能。对理科学生多开设综合实验,少开设验证性实验,因为这些验证性实验大多是重复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使学生失去对实验课的兴趣,一般选1~2个有代表性的实验。而开设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思考问题,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文科学生则选择教科书上已有的实验,以提高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这样文、理科学生对实验教学都很满意,教学效果好,实验成绩中优生比例从原来的30%增加到43%,良好比例从原来的37%增加到45%,无不合格的学生。

    4  加强习题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在学生对作业和习题的掌握上,因此教师除集体备课时强调习题的精心编选、重视引导学生解题、消化学习内容外,还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收集学生信息,特别是更要充分了解文科学生对作业、习题的掌握情况。我们针对学生现状,在讲例题、作业点评时注意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精心选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习题。同时要注意习题的典型性,能反映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作业和考核上对文、理科学生区别对待,文科学生增加基础知识题,减少计算题量,理科学生增加计算题量和较抽象的、较难的习题。这样处理有利于分层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在导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我们组织了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提问和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场所,教师有时也参与进去,进行答疑。由此,文科学生在课外争得了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得到了解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建芳.无机化学内容重组及分步教学浅议[j].大学化学,2005(2):8689.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75-02

预防医学是由环境与职业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预防医学和医学统计学三大部分共同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组成,二者相辅相成,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补充。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的重点已经开始由以疾病为主转向以健康为主,工作的重心也逐渐向医疗、保健、预防、康复靠拢,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大批同时兼备疾病和健康理念,能融会贯通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学科知识的全科型医学人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传统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医学的新进程和新标准,因此,通过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来培养更多符合医学发展要求的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是当今时代下的必要之举。

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更新教学观念。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设计思路、分析数据及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实验教学到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学目的应该要更加明确,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与工作岗位相结合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最新的案例且应与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如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因此达到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目的。

3.更新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采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压抑了课堂的活跃氛围。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们提倡微课的应用,微课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视频加上音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微课的含义以及制作流程。所谓“微课”,就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比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精简教学的一种授课方式,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视频为微课的主要载体,主要记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中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录制视频阶段、添加素材阶段、编辑阶段、美化阶段、生产视频、保存文件七个流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适合于个性化、深度学习的学习者,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于移动学习时代的背景下知识的传播。简而言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作为一种典型的泛在式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以其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微课在新一代的教学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原则。(1)精简精巧。因为微课主要是针对几个知识点或者是对几个概念进行的教学,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到八分钟,最长不宜超过十分钟,那么微课的内容划分得精细、语言表述得简洁明了就成了基本的要求,即通过精简清晰概括的文字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内容,掌握知识点。除了精简之外,微课的设计还应做到精巧,毫无疑问,精巧的视频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具体生动。每一次的微课不仅要有导入,还需要和结论,除了需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做到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微课中的具体内容往往会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将一些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践,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微课的传达表述形式也需要做到灵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制作一些视频画面的设计,层层推进、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将教学的内容贯穿融合于具体生动的微课之中。

四、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不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更是必备环节。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的计划确定下来之后,那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了然。此时,教师便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来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而制作出相应的微课精美视频。

课前准备不仅是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还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和分析工作,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中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和理解学习,而教师同样也能从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种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领悟程度。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优化改进教学方案,更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的问题来做出详明的解答。

2.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落在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不懂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再在教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先前所收集的疑难问题。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所能运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情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整个教学的过程应遵循“导入、讲解、总结”的普遍原则。

3.课后思考及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并改进,还可以登录课后互动平台来进行反馈教学,进而完善微课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有机会再次观看微课,来温习所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对于课堂上未能理解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思考与推敲,完成课后拓展练习题,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及时掌握知识点。其次,课后习题应少而精,并且要与上、下知识点连贯,方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和反概括和思考,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做好微课的完善改进工作。

五、结束语

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实验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从出现到应用,就以其趣味性、简洁性等一些优点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将微课应用于高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案、丰富备课资料,而且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综合而言,把新型教学方式――微课深入到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微课建设能够深化学生们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知,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和各医疗机构供应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光武,余跃生,林先燕.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28(2).

[2]史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医药前沿,2015,5(11).

[3]林溪.高职教学改革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

[4]雷云龙,张莹,张春冬,朱慧芳,李轶,卜友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