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
实践教学的内涵决定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路径,廓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一个教学环节意义上的范畴,认为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活动才是实践活动。很显然,这种认识在理论上外延过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束缚了实践教学的发展。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指的是一种实施教学的理念和原则,是把教学内容中内含“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理论问题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形式来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引导学生将深刻的理论思维与鲜活的感性体验相结合,将理论内容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把握和判定是否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范畴,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是解析“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它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既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是一种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理论知识应用和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践观的本质体现
实践观点是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就广义的实践观来说,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实践活动。的理论来源是实践,的理论指向也是实践,其根本的价值目标就是通过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理论,其实践教学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就是在解析“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中,揭示课程体系所反映和提炼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认识,进一步印证和理解理论,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
2.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认识论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殊的课程性质,它既是理论课又是思想政治课,是理论性和政治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除了要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理论的深刻性外,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也就是要解决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精神思想”的问题,实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的过程,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部输入—内部生成—外部践行”一体化内涵的过程。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基础环节。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虽然是一种理论教育,但它的价值却体现为一种实践教育。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
在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素质的构成中,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最为核心的要素,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传递给大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性的因素,更多的是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和发展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利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鉴别和创造的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实践是这一教学活动的根本特性,大学生是实践的主体,社会是实践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性是实践的目的所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决定了实践内容与实践形式的选择性。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解析“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开展什么内容的社会实践、以什么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判断的标准就是它是否以广阔的实践生活为背景,是否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因此,一切大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形式都应当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去。依据实践教学开展的空间地点、采取的形式和手段等不同,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区分为“课堂实践、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个层次。
1.课堂实践
从本质上说,课堂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适合的实践教学形式。它以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为基础,时空选择上具有灵活性;实践教学内容又能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把内含“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大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教员又可以及时跟踪指导,引导大学生将深刻的理论思维与鲜活的感性体验相结合,实现理论内容向精神信仰与追求的转化。
2.校内课外实践
这是实践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校内课外实践应该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联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开展的,否则就不能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范围。[3]它主要是借助于校园环境这一优化载体,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形式,比如校园文化、组织管理、人格影响等,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的熏陶、渗透和升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校内课外实践相对于课堂实践,它的实践范围更广一些,可选择利用的实践资源也更丰富一些,大学生实践的手段也可以有更大的选择。这也是适应社会变化、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现实要求。
3.校外社会实践
这是最基本的实践教学形式,也是最为大家所认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参加实践学习的大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直接面对社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开展各种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活动,用以体验或感悟社会生活,印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按大学生自身的参与度,校外社会实践可以分为类似参观访问的认知感受型实践教学、协助其他部门组织的主题活动等参与体验型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等性质的实际运用型实践教学,各类实践教学形式都无一例外地具有直接性、生动性、参与性,因而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从类型结构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践、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个各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子系统构成。其中,课堂实践方便大学生参与,校内课外实践使大学生浸润成长,校外社会实践贴近社会生活,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系统运行的合力,共同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具有明确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必须从多环节入手来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有着自身的教学目的和目标要求,作为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是核心。实践教学内容的考虑和设计,要求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两大类:一是紧紧围绕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来确定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环节来充分剖析理论内容、加深内容理解,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是实践教学内容的主体。二是对课程内容加以拓展和深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的理论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都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实践教学就必须在保持原有的基本内容基础上,拓展新的空间,增添新的内容,用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两类实践教学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
2.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课堂实践教学一直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忽视,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提供给大学生一种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课堂理论教学之嫌。其实,根据对操作难易程度、大学生参与度大小、实效性强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权衡,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是最为便捷和适宜的,只要我们能模拟或创造一种直观的、再现真实场景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同样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包括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也是必须坚持完善的一些形式,也包括一些探索与创新的形式,比如问题解析式、调查研究型等教学方式。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传统和作风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也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实践平台。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隐性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由广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着这些精神财富的物化的文化财富。[4]我们要充分挖掘大学精神、大学的历史文化传承,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总是身处丰富文化内涵的氛围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二是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社团活动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园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使大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
4.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以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依托,才能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的持久性和规范性。因此,各高校应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大社区的作用,争取党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遵循“慎重选择、重在建设”的原则,积极开展互利共赢的活动,从而保证基地的稳定性和实践教学的持久性。
5.合理构建实践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就必须注意总结考核,以完善这种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定有其特殊性,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能用简单的数量指标予以认定,在构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时,必须注意整体性和方向性。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参加时数、出勤状况等硬性指标来量化,另一方面又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观察社会的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倾向等方面,进行长时间的综合考察,以鉴定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建议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培养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政治坚定、理想远大、知识渊博的青年人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后。当前,高校设置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看似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课程的内容落后、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效果不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现实。社会上需要的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人才的思想素质没有什么具体要求,这也影响了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2、严峻社会形势的影响。我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竞争激烈,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一些类似于“拼爹”等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深深的影响着青年的内心,学到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动摇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打破。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存在问题。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填鸭式”,对大学生单方面的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利于思想教育的开展。同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一些行为是事后补救,忽视了事前的预防。
4、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存在问题。自1999年开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有利于更多的青年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也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短缺。虽然,各高校也招收了不少的教师,但是,却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如今,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上,往往是一位教师给几百个学生上课,在大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却各忙各的,这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另外,如今的辅导员,一个人要负责几百个学生,根本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同时,思想教育工作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被一些人看做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这也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加强我国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坚持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围绕为学生服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课程,破除假、大、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真正的受益。利用微博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积极的引导学生参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扭转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注意自身良好性格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的看待事物,心平气和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同时,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员制度,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首先,要适当的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规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吸收政治素养高,文化水平高,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志进入到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同时,定期进行教育,提高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最后,要求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能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及,树立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召每位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4、 加强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加强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举措。一方面,明确学校的校风校训,将学校的校风校训渗入到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学校的文化内涵,升华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牢固的树立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即发挥个性,又培养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升华,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凌灵.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侯智青浅析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
[3]徐群,李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载体探索[J].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4]许永莉,赵庆梅,杨婷婷.构建高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J].学理论,2010,(17).
[5]张沧丽,韩彦江,吴娟频.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现状;优化
中图分类号: D4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的逐步发展,使得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益重大。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品质的教育也成为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关注的焦点。教师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得学生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得学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向前迈进十分重要。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及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师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新的时期,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在高校,校园文化不再是高中时期紧迫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化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师生关系也是极为融洽。然而宽松的教育氛围,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思想上稍有放松,也可能使得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在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一定要加大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得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让学生科学的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教育学生,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而是教育学生有一个道德与人生价值观的衡量标准,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约束,树立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人生的指南针,在未来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了自我。是高校的学生在学习之中,全面有效合理的发展。
在校园文化政治思想的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只包含对学生的教育,也包含广大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教育,因此,广大教师在高校的工作之中要严于律己,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增进自身的道德品质。
二、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状
1.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可程度不同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一直存在着问题。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大部分只是把这项工作当成是谋生的工具,没有做到用心的教学。在其他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只是随口一提,简单带过,所讲的内容不够规范化、专业化。其他的高校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认可度也不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紧要,迫于学校的安排才从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工作,并没有用心做好这份工作。教师自身的轻视,使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之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极为轻视,忽视了对该专业文化的学习。从而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极为不佳。
2.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从事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传授知识的时候过于理论化,不与实际结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传授这些理论知识,所教内容也是仅限于有限的时间里有限的教材内容;其他的教师在在授课时,则觉得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没有关系,上课时也坚决不提与本专业无关的知识;其他学校的行政工作人员,只是忙于学校具体的事情,既是知道该学生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也不予理会,认为只要在学校不出事就可以,对学生的问题不重视,更不会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教师在教育时,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教学,使得教育内容主次不分,从而使很多对该专业有天赋的学生的才气流失。教育工作人员在教育时,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致使高校的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稳步进行。
3.众多资源没有合理的利用
在教学的资源中,不仅仅包含学校设备等物质资源、资金支持等财力方面的资源。还包含学校的人力方面的资源。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抓不住所教内容的重点,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主次不分,使得浪费自身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众多学生的精力和财力。与学生有着紧密联系的辅导员,大多都工作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时无法妥善的处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极少。很多活动都是注重表面工作,流于形式,浪费了很多的物力与财力,还使得学生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表面应付过多,为了应付领导上级的检查,耗费各种资源进行表面的教育工作,只注重表面效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过多的表面工作,使得大量资源被浪费,没有起到积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而还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针对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所采取的措施
1.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永恒不变的就是改变。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传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也要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之上,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育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生活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
2.教师要加大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力度
由于教师没有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合理有效平稳的进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大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其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在今后的教育中,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执行力度,将工作做到实处,不再流于表面,从内在上给学生们进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知识的传播。
3.利用好各种的资源,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的众多教育资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授课时要抓住教学重点,找到问题的重心。以学生为重心,从学生出发,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切实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思想问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建立一个志愿小组,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上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4.教师要教与学相结合,多样化的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育时,要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社会时事的同时,促进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对政治教育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上网浏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时事,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自然教育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总结:
高校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培养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改进自身不足,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教与学要相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多了解社会时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伟荣. 论教育主体互动——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10) .
[2] 王川.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拓展[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
[3] 何飞. 当前国企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 传承, 2011,(23) .
[4] 孔燕. 国际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05) .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管理
为了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化的冲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的形势与环境,探索和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规律,采取相应策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根据一般管理概念并结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可以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定义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这里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教育人员,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水平,采用正确的措施和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有效管理资源的支持下,不断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的要素和一般的管理活动一样,主要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构成。首先是教育者,由教育机构和其工作人员组成,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1.最高层的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领导,具有重大的决策和指挥权,一般包括校党委和校行政。2.中层教育机构,具体指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机构,如校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生会、共青团等。3.基层教育机构,从事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教育者在学生思想教学中非常重要,没有教育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法开展。其次是教育对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活动的制定、实施、总结和评估等。再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涉及管理过程中的手段和措施,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现代管理技术等。最后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即学生在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后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积极进取,完成社会使命。四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
(一)国内外大环境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挑战。首先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新的竞争形式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求具备面对国际形势变幻的综合能力。另外,一些西方国家的思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大学生容易养成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这给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困难。
(二)互联网信息环境
随着网络异常迅速的发展,互联网几乎无处不在,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大学生的政治理想、政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欠成熟,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西方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充斥着学生的社会价值观;网络信息中泛滥的信息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些自由化、开放性的不良思潮容易让大学生迷失前进的方向;互联网的虚拟性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依赖,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从而对现实充满失望、误解,进而产生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社会就业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政策环境、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时尚环境、社会人才需求环境等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活动会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时期,大学生择业并不理想,在面对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的双重压力之下,更容易产生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困惑,进而产生心理紧张、心理障碍等问题。
基于现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新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机构及工作人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转变教育的方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多元化、多变的教育方法中,探求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的探析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作为巨大的教育资源不容忽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树立网络信息资源意识。从态度上正视互联网的挑战,熟练地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地利用网络组织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实际,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学生参与某党政机关举办的征文活动,并进行积极筹备和指导。在参与中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认识,实现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将网络的进步信息进行整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现象、思想观点和文化思潮等,从而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注重学生人文关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需求,即教育者要帮助学生不断发现自身思想政治品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而启发学生接受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提高自己自身思想政治品德,实现思想的转化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教育工作者在满足学生的基本层次的需求之后,对学生提出较高的思想政治需求,将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道德需要从外驱力转变为内驱力,从而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需求。另外,需要教育者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不正确的、不合理的思想政治动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纠正。
提高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地位,体现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以培养丰富多彩的和谐素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全面关注每一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思想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评价,为学生自由、自主发展思想政治信念搭建广阔的平台。
(三)加强教育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教育的创新是当今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大学生实际情况,树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增加新的教育内容,建立新的教育机制,转变教育角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地位,将教育者的主导性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充满时代气息。组织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开创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并从中植入思想政治活动和校园文化精神,让学生在大的氛围中感受思想政治的魅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品格和正确的世界观。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时代紧密结合,树立新时期的管理理念,同时还需要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机构齐抓共管,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姜梅,危显宝.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方式的转型[J].价值工程,2011(19).
[2]苏越.逻辑是构建幽默的空框[J].贺州学院学报,2011(01).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引导思想,规范行为”的过程。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功能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已经将教育的意向和目的真正隐藏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因此,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外的校园生活也可以接受到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并没有像显性教育那样明显,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加耐心地进行相应的教导。隐性教育具有两种特性:一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性。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没有察觉到的一些无意识的教育。它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主要是因为高校隐性教育具有隐蔽性。二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超时空性。主要是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一种跨时空的教育,它并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它打破了传统规定时间和地方集中的封闭式的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潜存在的环境,充分利用教室、校园和宿舍的重要的资源。
(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要加强隐性教育,首先要起到育人功能,教师只有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以真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并且在学生的价值观上进行相应的引导。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进行引导,结合当前专业课程的特点而进行相应的设计。高校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符合社会的规范、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渗透到各个教学工作过程中,使其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
二、新形势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没有开发出来
由于我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国高校在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没有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如果说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当作是巨大在的冰山的话,那么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资源则是一种浮于水面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它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冰山一角。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环境脱节
由于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它并不是直接的道德教学,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活动,使受教育者拥有更加良好的品质。
(三)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太少
由于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只是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一种形式,开展的活动太少,学生无法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了解。
三、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充分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也反映了现代高校并不重视对校园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教师自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从而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比如,高校在隐性教育的时候融入思想、知识和趣味,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成为一种人们所喜欢的活动。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进行纪念馆和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也可以通过文学、大众传媒和艺术进行引导,然后集合形、声、色、美综合,使人们可以沉浸在一个愉快的情绪当中。在中国我们可以说把这类活动当作是“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去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去鼓舞别人”。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实际结合
高校管理者要想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那么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高校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隐性教育与实际的结合。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并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需要进行自愿、自主地学习。受教育者无论参与哪种活动,那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过程的结果。隐性教育的开展需要借助载体,在实施隐性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种载体对教育者进行教育,从而形成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隐性作用。
(三)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活动
为了加强并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让大学生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基层进行锻炼,增加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社会活动:“学雷锋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三下乡”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国情、民情和乡情。让学生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得到思想的升华,形成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周湘鄂, 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2]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 张铤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8
[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黄光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03
[4]论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接受过程的优化宋时言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5]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 戴艳军 科技信息 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