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预测的重要性

市场预测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预测的重要性

市场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市场;预测;方法

旅游市场预测是分析旅游市场动向,了解旅游市场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方向,制定旅游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预测方法过于重视预测的准确性,而忽视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因而难以对预测的结果做出科学的检验。基于简单线性回归视角的旅游市场预测,可以建立科学的预测值评价体系,既可以确保预测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又可确保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的旅游市场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政府旅游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

一、引言

国际上旅游市场预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快速发展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市场预测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与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如时间序列方法、移动平移法等。而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人工智能理论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学者将这些方法逐渐引入旅游市场预测与评价。旅游市场预测不是简单的主观意见,它是科学的研究,需要定量和定性结合,预测与现实结合,不断比较,不断修改自己的预测模型,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运用。在预测过程中,要有历史的数据,一般越多越好(数据要确保真实)。要观察数据的散点图,看数据符合什么的规律。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有平均移动法、加权移动法、一次指数法、时间序列法,其中要考虑趋势、季节、周期、突发等因素,还有很重要的回归法等等。同时,分析这些数据你可以选择分析软件,比如excel和spss等等。旅游市场预测的重点集中在旅游需求预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侧重于预测数值的准确性和预测方法的选择上来,而较少对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二、国外关于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上就有学者对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的研究了。Nakridakis(1986)曾经比较了不同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结果后,发现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选用不同的模型来进行预测,导致相同的数据得到不同的结论。Maxwell(1997)使用误差修正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国际旅游的季度流动,文章通过对美国、日本、英国与新西兰流向澳大利亚的旅游者季度流动预测来比较预测模型,结果证明误差修正模型的效果最差。Margarida(1999)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日本游客对香港的旅游需求。实证表明使用神经网络预测日本游客到香港旅游的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Burger和Kathrada(2001)用一系列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来预测南非德班的旅游需求,并得出相应的结论。Christine(20053比较了几种指数平滑模型,并用各种指数平滑模型来估计从香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到澳大利亚的各季度旅游人数,并检验预测的准确性。Carey(2008)采用Box-Jenkim模型,依据时间序列自身结构特点建立模型,并利用外推进行预测,根据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可分建立ARNA模型和ARINA模型进行拟合,进而对旅游市场需求状况进行预测。

三、国内关于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

国内旅游市场预测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以后才有学者开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有保继刚、韩东林以及朱良峰等。保继刚(2000)以北京颐和园等几个重要公园旅游地的游客量为例,运用线性回归法对旅游地游客量进行预测。韩东林(2004)年对当前中国入境旅游的结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中,提出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朱良峰(2005)运用灰色模型对信阳南湾风景区客源预测,认为灰色系统理论将旅游地的发展变迁当作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模型去发掘、认识其原始时间数据序列中所蕴涵的内在规律,从而预测旅游地客源市场的发展走势。任来玲(2008)在基本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添加了趋势变量与虚拟变量,使得模型更能反映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性与受特殊事件影响的脆弱性。

四、研究方法评价

国内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客源地游客量的预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预测数值的准确性问题。众所周知,旅游市场预测包括三大要素,即预测数值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然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大多过于强调预测数值的准确性而忽视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同时,上述预测检验方法很难提出稳定的预测检验值,因而难以确定预测值检验的科学性,进而难以保证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因此,上述理论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因为对于旅游市场预测而言,如何获得稳定的、准确的预测检验值是相当重要的。本文认为,基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应用的视角,吸取该领域专家在旅游地游客量预测研究的经验,采用准则选定一个含有截距项的模型,借助于数列,用以修正预测误差的序列相关,从而为旅游市场预测提供科学地检验方法,进而确保旅游市场预测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

本文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个:首先,旅游市场预测是集预测数值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为―体的综合性预测。测数值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又必须相互统一。其次,传统的预测方法过于强调预测数值的准确性,而忽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这些预测方法必然会影响预测的价值。最后,要确保预测结果的有用性,就需要考虑上述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因而就需要引入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使得在确保旅游市场预测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

市场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回望2013年全球经济波澜不惊,稳中向好。美联储宣布缩减量化宽松虽然一波三折但总算靴子落地,美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的权力交接都进展平稳;欧债危机的违约风险已经基本解除,欧洲经济也步入复苏轨道;日本则在“安倍经济学”的带领下走出通缩初见成效。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告别了“8”时代,但是也避免了过快下滑,同时经济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得以稳步推进。

在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中,对拐点和趋势的判断是影响宏观经济预测准确度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当经济增长在较为确定的大趋势中小范围波动时,经济学家的预测偏差也在收窄,宏观经济预测越来越考验稳定性和精准性。

《证券市场周刊》2013年“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和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共产生15个奖项被10家机构所摘得,其中5个第一名的奖项由四家本土机构分获。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首席国际经济分析师李嘉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别在全球经济预测和全球市场预测当中夺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和中金公司彭文生分别获得年度、季度和月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冠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在全球经济和市场预测当中同时位居次席,中信建投证券在中国经济季度和月度预测中也两夺榜眼,两家机构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稳定表现。外资机构在2013年的表现也不谷,法兴银行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中国经济年度预测当中夺得第二名,这是法兴银行在该奖项上连续两年上榜,澳新银行则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三名。

从垄断到割据

“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是由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于2000年首倡并设计,在2001年首度举办。经历了十余年的不断改进,预测周期从原来单一季度预测扩充到年度、季度、月度三个频率,并在2012年首设全球预测。目前参加的机构已涵盖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外投行、商业银行、政府智囊和学术机构。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代表不同风格的宏观研究者会各领,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也仅限于少数预测者轮流坐庄。首届“远见杯”预测冠军由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获得。而从2002至2010年度的角逐中,宋国青教授以及诸建芳、高善文两位投行经济学家垄断了除2009年以外的全部第一名,并且包揽了大部分年份的三甲。

总体而言,“远见杯”的获奖者历来代表了国内宏观研究的顶尖水平。在资本市场上,中信证券和安信证券长年在国内卖方宏观研究领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宋国青教授则为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每每对宏观经济的任何研判必让市场洗耳恭听。

经历了市场的磨砺,国内宏观研究水平也在不断进步。2011年的“远见杯”预测冠军再度易主,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和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包揽了中国经济年度、季度和月度预测的冠军。在接下来的2012和2013两年的预测中更是英雄辈出,一方面确实是由于奖项增加,但是以往被少数机构几乎垄断的第一名不断出现新晋机构和经济学家的身影,则是整体宏观研究水平提高的最好佐证。

中金强势夺双冠

全球预测方面,“远见杯”分设了经济预测和市场预测两个大项。全球经济预测主要包括欧美日(G3)的主要经济指标,全球市场预测主要包括油价、金价和汇率指标。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的共振在2013年进一步加强,各个市场的外溢效应越发明显,全球预测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参考意义也在上升。

作为公认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投行,中金公司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的把握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在2013年度的全球市场指标预测方面,中金公司取得第一名,此外中金公司还是全球经济预测的第三名。中金公司在全球预测上一马当先,主要得益于对石油价格和日元汇率较为准确的判断。国内方面,在竞争尤为激烈的月度预测当中,中金公司同样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

中金公司可谓是“远见杯”的元老级参加机构,并且早有佳绩。在2004年度的评选中,曾获得第三名。在2012年的评选中,中金重新崛起,一举拿下全球市场预测第一名和全球经济预测第三名。在2013年的评选中,中金不仅捍卫了在全球研究的优势,而且在中国经济预测上再有斩获。

彭文生在总结预测经验时说,当前要降低外部干扰的因素,更多关注经济自身增长的动能。除非是发生巨大的外部冲击,经济增长会沿着自身具有的惯性发展。而在2013年当中,全球经济已比前几年更加平静,少有巨大风险爆发。

彭文生指出,2013年以及往后预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有一点相似的是,同样越来越需要注重考察经济内生动力,特别是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政策干预倾向降低,使得投资不再像以往那样狂飙突进。

工行登顶全球经济预测

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一名的是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国际经济首席分析师李嘉。在2012年“远见杯”首次开设全球经济预测时,李嘉所在的工行投行部团队就获得该奖项的第二名,如今更进一步成功登顶,反映出工行研究的强劲实力。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业务与经济较为紧密,一直也是“远见杯”获奖的常客,比如中行和农行在过去几年的中国经济预测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李嘉注重从金融市场获取对经济的预测信息。全球经济在2013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当属美国经济复苏的真实性和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节奏。在过去这一年来美股强势上升和黄金价格一蹶不振基本上可以印证,就全球经济预测而言,要重视从市场表现获得的信息。

在全球经济预测指标选取方面,李嘉指出,在主要经济体扩张或是见底反弹之际,注重从微观角度观察宏观经济总体趋势的变化。在先行指标方面,他比较重视摩根大通全球PMI指数,而在同步验证指标方面,他认为各国工业产出较为可靠。欧元区虽然是作为一个经济体成为“远见杯”的预测对象,但李嘉对欧元区内主要国家都单独建有模型进行测算,则足见他对预测工作的严谨态度。

银河证券崛起年度摘冠

2013年,中国经济总体来看波动幅度较以往下降,预测者对经济数据的把握普遍越来越精确,分歧也不明显,个别指标稍有偏差就会影响预测的成绩。

获得“远见杯”年度预测第一名的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2007年获得第二名之后,时隔6年再度上榜。在他看来,相比于定性预测更适用于在经济拐点处,当一个经济体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时,对经济数据的预测更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和因果模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量化预测”。

潘向东在年度预测的GDP、投资、工业和消费四个单项中全部名列第一,出口预测也位列第二名,为年度预测摘冠奠定了基础。“远见杯”年度预测每个季度采集一次数据,对一、二、三、四季度成绩权重分别为40%、30%、20%、10%,因此年度预测强调前瞻能力。

“曾有一位前辈对我建议说,应该更关注于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而不要把精力放在经济预测上。”潘向东对记者透露道。诚然,对于做经济理论分析和做经济政策分析者而言,经济预测多半个百分点或者少半个百分点确实无伤大雅。但是对于身在投资银行的经济研究者来说,潘向东则愿意用“事半功倍”来形容花精力做量化预测的重要性。

“例如对2014年的GDP增速而言,假如预测8%,那说明他们背后的逻辑可能是认为政府将再次刺激,或者他们认为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假如预测低于7.5%,那么背后的逻辑可能是经济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之中。”潘向东对记者说,“投行经济学家们用简单的数据就可以向市场传达他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价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直观明了。”

一般经济运行周期的拐点都依赖于经济学的分析,因此在经济周期拐点面前,量化预测往往显得无能为力,甚至有时预测结果会南辕北辙。“对经济运行的感觉这就需要预测者的经验和天赋,经验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从2008年到2012年的中国经济大起大落之中,由于经验不足,我和我的团队在这期间的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名落孙山。”上次曾在2007年度“远见杯”预测中获奖的潘向东不无遗憾地说。

获得年度预测第三名的中银国际研究主管程漫江也强调了量化方法的重要性,“在深刻理解经济系统各变量之间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对预测的经济变量进行结构和因子分析,深入跟踪研究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以此确立预测的起点和基本框架。需要在此基础上完善这种框架,力求量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对经济变量预测时要估计各个驱动因素和影响因子对经济变量的传导作用,通过分析驱动因素和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来最终判断和预测经济变量。”

国家信息中心突破重围

面对市场考验的金融机构往往在量化预测上占有优势,自从宋国青教授不再参加“远见杯”预测之后,奖项几乎全部被金融机构揽得。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国家发改委直接领导的官方智囊,平时较少在媒体上出现,也成为近年来唯一获奖的非金融机构。

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年度预测中,国家信息中心就获得第二名,2013年则再进一步,夺得季度预测的第一名。

祝宝良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严谨地指出,宏观预测最为重要的是合理的模型建立和长期数据积累。国家信息中心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及政策模拟团队,同时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分析,并且结合了调研考察。另外,国家信息中心还建立了基础经济数据库,这对于长期跟踪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为预测提供了定量依据,便于不断校准。

祝宝良强调,分析供需再平衡对当前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在2013年去产能成为一项重要的转型任务,结构调整带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再平衡,反映在数据上就是政府会力保经济数据不降至底线以下,但不会刻意追求高增长。这一变化在2014年还会延续,因此预测工作也需要考虑到这种趋势。

得GDP者不再得“远见杯”

赢得“远见杯”首先需要对当前经济所处的趋势做出判断,这是减少经济预测方向性错误的关键。GDP不仅最直接地显示出经济当前所处趋势,而且是预测其他诸多经济指标的重要基础。

然而,如果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看,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长期下行当中。这时GDP趋势判断的优势难以突出。更何况,在经济结构问题趋于复杂的情况下,预测工作同样越来越复杂,即便对总量把握精准也可能在部分指标上马失前蹄。相比于2012年预测者看准GDP后比较容易继续看准其他指标,2013年却并非如此。

在2012年,年度和季度GDP预测最佳的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最终获得了年度第一和季度第三的佳绩。其他获奖机构如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也都在GDP单项指标上预测进入前三名。

而在2013年,得GDP者不再得“远见杯”。综合排名获奖的预测者当中,只有潘向东在GDP预测上较为突出。广东广晟财富投资总监刘海影虽然同时获得了2013年度和季度GDP单项预测的第一名,但是却未能在综合排名上进入三甲。

潘向东将2008年到2012年的中国经济形容为“处于为一种非常态的增长路径之中”,这期间对经济数据的预测主要是基于经济学逻辑和对经济运行的感觉,也即通常所说的定性预测。随着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带来的“后遗症”不断显现,政府再运用政策工具的空间已经缩减。在“稳增长”和去“后遗症”的组合调控下,GDP的起伏在2013年就已经呈“阻尼振动”特征,波动减弱,稳定性趋强。

历久弥坚与新人辈出

参加“远见杯”的经济学家们并非是未卜先知,也不是拍脑袋猜数据。虽然最终评比的只有少数指标,但是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们从纷繁复杂的诸多指标中选取合适的观察目标,可以捕捉到宏观经济变化的蛛丝马迹。这需要长期跟踪大量的数据和政策变化,还要不断对过去的预测检验修正,积累经验,改善预测方法。其工作量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可以说,“远见杯”见证了中国宏观研究精英们的坚持,这其中既有历久弥坚的沙场老将,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锐。

程漫江作为中资投行卖方研究的元老,十年如一日始终对经济研究和预测保持着热情,而且她的严谨态度也是为业内称道。“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预测就像是台上表演,而日常研究就像是积累台下功夫。”程漫江感叹道。

连续三年在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中获奖的中信建投分析师胡艳妮也谦虚地对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宏观研究和预测这项工作,做得久了自然会有一些沉淀。无论是对数据的持续观察,还是对大周期的把握,看个十年八年之后,就会较少受到个别月份波动的影响。”近三年来,中信建投在季度预测中获得一冠两亚,从未跌出三甲。在“远见杯”历史上,中信建投有七年榜上有名,获奖次数在各机构中居于第一。

市场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 企业 信息服务 应用

现阶段,各企业都处于信息化服务大环境之中,海量的数据信息变得愈加密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上的优势,必须要对现代海量的业务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将其中有利于企业运营发展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历史的、目前的企业业务相关信息对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且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一环。

1 数据挖掘相关概述

1.1 数据挖掘的内涵

数据挖掘又称为资料勘探,指的是从海量繁杂的数据中将隐藏在其中的具有某种特殊性关系或者特定关系的有关信息自动化搜索出来的整个过程。数据挖掘是由一个崭新的视角为出发点,将各类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并发展而来的可以对海量的业务数据信息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筛查的有效工具,主要是帮助企业从不断更新并积累起来的数据中选择对企业自身有用的信息,数据挖掘将企业制定的业务目标为依据,对整个商业大环境中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取对自身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企业更好地进行商业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1.2 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

应用数据挖掘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挖掘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特征分析、变化和偏差分析、Web网页挖掘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数据进行了挖掘。

1.2.1 分类分析法

该分析方法主要是以分析对象的特性为依据将其分门别类,创建类组,同时利用创建的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相应的某一个给定的类别之中,其主要用在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客户的满意度分析、客户的属性分析、客户的特性分析及客户在未来对该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趋势分析等。

1.2.2 回归分析法

该方法统计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主要是反映变量之间的联系,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信息数据序列之间的变化趋势、对数据序列的预测及各个数据之间内在的相关性等,主要被用于企业市场营销方面。

1.2.3 聚类分析

该方法主要根据数据的形似性或者差异性,将一组数据进行分类,最终使同属一个类别的数据之间相似性最大化,或者不同类中的数据相似性最小化,主要被用于企业客户群体分类分析、客户特征分类分析、市场的进一部细化、客户再产品购买上的趋势分析与预测等等。

1.2.4 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主要是针对数据库中存在的某种关系或者联系的数据项的分析,根据某一个事务中某些项数据的出现推到另一些数据项同样也会出现在事务项目中,也就是分析隐含在数据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与内在关系。该分析法主要被用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上,通过挖掘企业客户数据库中的大量有用数据信息,发现这些数据信息之间有价值的关联性关系,进而发现市场营销的影响因素,为企业进行更好地产品或者服务定位、产品或者服务定价、产品推销、客户群的定制、营销风险的有效评价等企业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1.2.5 特征分析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数据库中的某一组数据进行数据特征式的提取,进而利用该特征式表达数据集的总体性特征。该方法主要被用于企业预防客户流失上,相关人员对客户流失因素的特征进行提取,进而推断出客户流失的一系列因素,进而对客户的进一步流失进行有效的预防。

1.2.6 偏差分析

该方法主要是找寻观察结果和参照量之间存在的有价值的差异。有一大类价值意义较大的知识存在于偏差之中,比如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反常实例、模式的例外等等。该方法主要被用于企业风险或者危机的管理和预防中。

2 企业信息服务中数据挖掘的应用分析

在企业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数据的挖掘一般是一个信息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把数据信息逐步转换为对企业有价值的商业性知识。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数据挖掘在企业信息服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有效用数据挖掘,对企业客户的行为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描述与分析,进而进行系统化的预测,帮助企业优化客户关系的管理步骤,最终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科学化与最优化。在企业进行用户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涉及到数据挖掘,比如,企业怎样争取新的客户、企业怎样成功实现自身已有的客户价值的再创造、如何防止企业客户的流失将那些有价值的客户维护下来等。将企业客户关系的管理作为视角,数据挖掘则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支持及广阔的平台,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及开发能力,最终提升企业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2.2 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企业客户行为数据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处理,发现个体消费需要和个体消费兴趣。除此之外,数据挖掘还能够通过对企业客户以往的消费信息的统计分析,对未来客户消费行为的发生进行一定的预测,并依据预测结果,针对具有消费潜力的客户及特定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向产品服务,进而提高企业的营销业绩。比如,现在被广泛应用与零售行业的条形码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客户的消费信息进行搜集,通过这些搜集的数据信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升企业销量。条形码技术在我国零售行业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帮助客户进行购买行为的识别,从而对客户的购买趋势与购买模式进行挖掘,还可以通过分校策略的设计,有效降低零售行业的成本,有效提高零售行业的利润。

2.3 在企业市场预测过程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企业市场预测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对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发展行为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进行前瞻性较强的商业活动。这一点在金融投资行业表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将数据挖掘应用与投资评估及股票交易过程中,帮助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和偿还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降低投资的盲目性,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另外,数据挖掘还可以实现对各种相关数据投资方向的分析,进而找寻出存在于数据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制定出适应于数据对象的金融策略等,同时描述出数据对象最具发展空间的投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柳.浅析数据挖掘在企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16):200-200.

[2]罗琳.数据挖掘在企业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9(07):65-66.

市场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国内外图书出版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出版社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抓好选题策划、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才队伍建设这几个关键环节。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化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社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抓好经营管理已成为出版社发展的永恒主题。出版社作为一个产业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出版社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出版社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出版社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包括多方面,其核心的几个方面为选题策划、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只有做好这几个方面的管理,出版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选题策划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市场经济和知识创新的时代,出版社要发展,需要依靠自己的内在实力,而策划则是出版社的核心动力。出版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策划的质量。抓好选题策划是出版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出版社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1.选题策划的创新原则

要使选题得到优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选题策划工作中增强创新意识,使每一个选题都具有独创性。[1](p.162)这是出版社创知名度、树立品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选题策划是出版活动中创新的重要环节,只有选题创新,图书才能创新。策划选题要求迅速抓住市场需求与选题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选题构思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避免和已出版的图书雷同,不断开拓选题领域,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才会给出版社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2.选题策划的品牌原则

一个出版社要立足于市场,就要经历一个品牌竞争的阶段。竞争的手段就是创品牌。作为一个出版社,选题策划的方向就是创造出版社的图书品牌,这就是最高意义上的策划原则。从战略高度上讲,选题的策划必须自觉地以创造品牌为导向。品牌的创造固然靠好的图书,但并非任何好的图书都能给出版社创造品牌,只有符合品牌原则的图书,才能真正形成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社的品牌原则更多地体现在重点书上。重点书代表着出版社的图书质量和工作成就,反映着出版社的出书宗旨和风格特色,对于提高出版社的声誉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品牌是一个出版社的企业形象,是无形资产,它会给出版社造成一种形象效应,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出版社惟有不断策划新的选题,才能推出新的品牌,保持与巩固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

3.培养策划人才,优化资源配置

选题策划是一种完全个体化的高级脑力劳动,选题策划的质量,体现了编辑创造性劳动的水平,体现了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体现了编辑对出版资源的整合能力,体现了编辑的职业素养。出版社的发展壮大,策划编辑制度的建立运作,策划人才的培养越显重要和迫切。[2]应在现有条件、体制下尽可能调动各种手段,培养出本社的策划骨干。出版社应加强对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的年轻编辑的培养,要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和发展规划,一方面要敢于让他们挑重担,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上更进一步。

任何一个出版社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关键在合理配置,发挥其最大效能。要克服计划经济的最大弊端,改变在选题策划上的守株待兔现象。目前,一些出版社编辑坐等稿件,不经过选题策划及深入的选题论证,作者投什么稿出什么书,无效投入较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从现有情况看,出版社是一个合理的法人单位,具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性质,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就要考虑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求发展。要做到出版社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合理统一,合理利用内部及外部资源,才能真正做到优化。综上所述,选题策划是运用智慧进行创新的过程,它能树立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巩固出版社的地位,优化出版社的资源配置,提高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市场营销是出版社发展的必然

选题需要策划,市场营销也需要策划。长期以来,出版业的垄断性生产带来的高额利润掩盖了许多出版社在管理上的低效率。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出版社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但没有实现“市场化经营”,这是制约出版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定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是出版社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1.建立营销活动的信息系统

建立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市场营销活动对信息的需求,包括图书的出版发行和销售信息,以及出版社外部的营销环境信息等。对出版社的内部信息,通过一定的业务程序及时进行记录、整理,输入信息系统。对外部发来或发表的信息,如出版发行通讯目录、书评及图书宣传广告、读者意见、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等,责令有关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搜集,并输入信息系统。对出版社外部未发表的信息,如读者状况、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等,需责成发行科专门搜集、整理,进入自己的信息系统。[3](p.132)出版社务必转变观念,从对物质运动的重视,转变为对信息运动的重视。要加大对营销信息系统的投入,把市场营销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和编、印、发各个环节得到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出版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引起高度重视。哪个出版社首先进入信息化世界,它就在先发展中占得先机。

2.加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

就出版社而言,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对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重要性的认识。市场调查是摆脱我国目前图书市场的低迷状态,寻求新的目标市场、拓展传统市场的重要的“机会性”手段。[4](p.32)

21世纪的最初10年,是我国出版业调整、重组的重要时期,竞争更趋激烈。谁先做好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谁就会成为21世纪出版业占领市场的主宰,成为出版业的比尔·盖茨;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市场调查具体分为几个步骤:经营环境、读者环境、出版形象、出版物商品、分销渠道、促销手段、竞争状况、出版社经营状况等调查。[3](p.14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首先,必须分清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确认竞争对手的实力,潜在的竞争者是谁;其次,根据有关图书市场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图书市场发展的方向,为出版社制定发展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竞争对手,弄清对手的营销策略,才能在竞争中抓住机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营销源于市场经济,又反作用于市场经济。出版社引入营销机制,必将进一步冲破束缚,拓展思维,建立全新的发行理念,必将推动图书市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做好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企业成本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企业成本管理是以产品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出版社抓住了图书成本,就抓住了成本控制的核心。图书成本是图书作为商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图书价格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图书价格的最低界限。图书成本是构成图书价格的重要因素,图书成本的高低体现在出版社经营管理决策之中。一本书的价格、折扣都受图书成本的影响。图书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与发行成本三个方面。出版社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处理好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总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需要出版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市场经济规律,掌握市场价格,并指导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使所用的原材料、书稿排版费、印制费、压膜费等处于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中的最低价,来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的目的。出版社必须采取一系列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使图书总成本降低,出版社经营管理才能处于健康有序状态。

要降低总成本,必须加强控制,加强管理,使成本管理成为出版社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对图书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实施直接有效的控制,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果。要制定成本的计划目标,制定原材料购置和各项印制费支出的目标价格,使生产耗费在一定的目标成本上。要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支出的计划成本,使成本处于有效控制中。[5]要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都能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对成本控制的深刻认识,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无论对任何出版社来说,人才都是意义重大。人才的素质和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其事业的成败,出版人员更是如此。出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业务性、知识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它要求出版人员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出版社想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合理配置各类专业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及竞争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其次,人才必须具备经营管理素质的培养,[6](p.222)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人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使出版人员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7](p.199)以适应出版业的发展。总之,要向管理要效益,出版社要发展,就必须加强以上各环节的管理,出版社才会永远向着良好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胜龙.现代编辑学概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岳凤翔.新形势下选题策划的新观念新思路[J].大学出版,2000(3):12.

[3]刘拥军.现代图书营销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4]陆银道.出版营销策划与市场经济[J].大学出版,2000(3):32.

[5]孙琳.简谈编辑出版程序和图书市场中的角色定位[J].出版发行研究,2004(5):41.

市场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市场调查与预测》 教学思路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旨在应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企业的市场调研及预测活动,降低企业营销决策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预测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1.《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另外,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文科功底好,数理功底较差,对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望而生畏,存在抵触心理,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1.2单纯依靠教材的理论教学方法实际运用性不强。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的课程,而《市场调查与预测》教材大都以理论方法介绍为主,与实践相结合的较少。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远或与自己无关,就不能形成切身感受,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学习效果当然也会不理想。

1.3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

本课程较强的应用性特征,再加上该课程中统计学方法应用较多,包含有大量的公式和复杂的数据计算,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编码、分组、统计、陈示,建模、案例分析等,学生练习时往往会感到单调乏味,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低,导致相互之间抄袭现象严重。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课时,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丧失了师生交流、讨论的时间,造成教学信息量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问题。

1.4卷面成绩驱动影响学生实践作业完成质量。

包括本课程在内的很多课程的考核都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成绩约占总评成绩的70%,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驱动,对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在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作业中弄虚作假,达不到规定的质量。

2.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的教学方法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应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五大内容体系,包括市场调查概述、市场调查设计、市场调查方法选择、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预测方法等五部分,分别对应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调查的认知能力、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能力(包括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能力和问卷设计能力)、市场调查方法选择与应用能力、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市场调查资料应用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完全按照市场调查实践的流程特点设计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从认识到设计到运用,实现从基本能力到专业能力再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从基本思维到发散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2.2通过参与式、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市场调查的能力。

在本门课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巩固对市场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例如,在针对具体内容的调查中,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分组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情景的模拟,如通过让某学生扮演消费者,另一学生扮演观察者,观察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眼神、表情、神态、动作和对话等来揣摩其购买动机和决策过程;或通过电话访问模拟调查用户对新购买的洗衣机的购后评价;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模拟调查消费者对某品牌化妆品的认知和态度等。另外,案例讨论式是必要的教学手段。

2.3通过课内实验提高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现在,随着各高校教学投入的增加,课内实验室已经比较普及,在教学安排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都配有相应的课内实验并已成为主流趋势。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师可以在实验室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各种软件辅助教学,通过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习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如SAS,SPSS(统计分析软件),TSP(时间序列软件),EXCEL等。此外,在许多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都需给学生演示有关软件的应用,并安排3~4课时让学生上机练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公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克服课堂上对繁杂的数学公式、统计数据的畏难情绪。

2.4通过校企共建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联系校外相关单位,或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经营现场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对现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工作的直观认识,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第一,实行课程的校企共建。选择几家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还有具有综合功能的统计局、工商局作为共同建设本门课程的共建伙伴。聘请企业管理者、职能部门专家为本门课程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

第二,建设课程实践基地。选定课程共建伙伴作为课程建设与实践实习基地。并根据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需要,选取该企业的实际案例,组成系列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接收系统知识的同时,直观地建立起一个现实系统的完整印象。

2.5通过课外市场调查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实践环节的设计主要以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市场调查问题为主线,进行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及整理和调研报告的撰写,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2.5.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自选调研课题,收集有关资料,设计调查方案,写出市场调查方案报告。

2.5.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运用问卷设计的技术和技巧,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2.5.3市场调查方法的运用。选择几个课题,运用各种市场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模拟实验。

2.5.4市场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5.5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交完整规范的市场调查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1)在实施调研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承担一个调研项目,然后通过小组及老师的共同讨论,确定最终的调研任务。如南昌市人居状况满意度的调查、南昌市广播收听率调查、居民“亚健康”调查、蒙牛广告测试调查、康师傅饮品顾客认知度调查、南昌市统一绿茶消费需求的调查、大学生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调查等。(2)调研结束后,要求学生呈递书面调研报告,并通过汇报讲演的形式进行口头报告,以避免学生实践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3.《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和考核

在本课程考核上,应适当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将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为期末综合成绩的重要指标,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驱动性。

3.1考核的内容。

实践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情景模拟的表现、案例讨论的表现、习题作业表现、回答问题表现等;(2)实验课任务完成情况。包括收集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结论的准确度等;(3)课外市场调查实践的成果。包括学生提交的市场调查策划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等文本的质量及口头报告表现等。

3.2考核的形式。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课堂表现、实验课任务、实践成效设置一定的比例,进而得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总评成绩。当然,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不同的设定,例如对以上三个指标分别设置30%、30%、40%。实践总成绩应与理论卷面成绩一同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例如占到总评成绩的30%或50%等不同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提交的各种实践作业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践效果的最直观的依据,但是为避免学生实践过程中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教师除了对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如市场调查策划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等进行考核以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口头汇报进行考核,使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各占一定的百分比。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市场调查报告的汇报者,同时,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组成答辩小组成员,任课老师作为答辩小组组长。第二,每个小组的汇报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本组市场调查的主题、调查的目的、市场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市场调查的结论进行陈述,要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调查成果。第三,答辩小组对汇报者就调查过程中的难点、疑问、缺陷性进行提问,汇报者对此作出回答,答辩小组组长及各成员分别评定实践总成绩,汇总得出各组最后实践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春丽.《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2]钟敏,刘媛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以商务策划管理专业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