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多项选择题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有(ABC
)。
A.幼儿园的指导
B.社区的指导
C.社会团体的指导
D.个别指导
2.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有(ABCD
)。
A.饮食习惯B.
卫生习惯C.睡眠习惯D.
喝水习惯
3.家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ACD
)。
A.
父母性格B.家庭收人C.家庭结构D.家庭氛围
4.消极的儿童家庭教育方式有(
BCD)。
A.民主型B.溺爱型C.
放任型D.
矛盾型
5.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包括(
ABCD)。
A.食物喂养B.生活起居C.卫生护理D.
疾病防治
6.0—3岁儿童情意的培养应注意(ABC
)。
A.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B.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C.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D.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
7.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ABCD
)。
A.抽象思维开始萌芽B.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年活内容C.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
D.
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
8.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应注重(
ABCD
)。
A.
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B.
细致入微,教给方法C.
增强教育过程的趣味性
D.
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
9.
听力残疾儿童的特点有(ACD
)。
A.听觉受到严重的限制,其他感知觉起到代偿作用B.语言交流遇到障碍C.个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D.学习与正常儿童有很大的差异
10.脑瘫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ABD)
A.
正确认识孩子的病情B.运动、感觉的训练C.
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D.交流能力的训练
11.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ABD
)
A.
奠基性与终身性B.
安全性与多样性C.随机性与针对性D.
亲情性与权威性
12.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有(ABC
)。
A.
兴趣诱导法
B.
游戏活动法C.
实践操作法
D.
参观观摩法
13.
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有(ABCD
)。
A.
情境性B.
情感性C.
稳定性
D.
整合性
14.
3-6
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有(BCD
)。
A.
生命教育B.
教学活动合作C.
管理合作D.
研究合作
15.
0-3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有(ABCD)。
A.
食物喂养B.
生活起居C.
卫生护理D.
身体锻炼
16.
0-3
岁儿童语言的培养应注意(ABD
)。
A.
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B.
教孩子说话与认识周围事物同步进行C.
训练孩子的智力
D.
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17.
3-4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ABCD
)。
A.
思维与动作相伴随B.
认识过程体现元意性C.
爱模仿D.
语音发展出现飞跃
18.
3-6
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任务有(
ABC
)。
A.
肯定自我,
自尊、自信B.
学会与他人相处,
懂得分享、合作和协商C.
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D.
具有较强的认知兴趣和能力
19.
日本家庭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ABD
)。
A.
礼仪培养B.
挫折教育C.
亲子阅读D.
自立教育
20.
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
ACD
)。
A.
及早发现,
寻求专业帮助B.
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C.
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D.
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
21.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ABD
)。
A.
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B.
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C.
促进儿童心算能力的发展D.
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22.
儿童家庭教青指导的形式包括(
ABC
)。
A.个别指导B.
专家指导C.
集体性指导D.
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
23.
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有(
ABCD
)。
A.
系统性B.
情感性C.
稳定性D.
整合性
24.
家长道德素质主要包括(BCD
)。
A.
社会道德B.
传统美德C.
婚姻道德D.
人生信仰
25.0-3
岁儿童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具体目标有(ABCD
)。
A.
促进婴幼儿有规律地睡眠B.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C.
增强婴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D.
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6.0-3
岁婴幼儿的卫生护理应注意(ABD
)。
A.
做好衣物的清洗和晾晒B.
注意婴幼儿个人卫生C.
经常给婴幼儿洗澡、做好身体抚触D.
婴幼儿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定期消毒
27.4-5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
ABCD
)。
A.
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B.
自我意识初步形成C.
社会交往水平提高D.认识活动的有意性得到发展
28.3-6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ABC
)。
A.
提供均衡营养B.
加强体青锻炼C.
养成良好习惯D.
欣赏艺术美
29.
孤独症儿童的特征有(ABD
)。
A.
兴趣范围狭窄B.
语言发育迟缓C.
刻板的行为模式B
不主动与他人交流
30.
评价家庭和社区合作教青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ACD
)。
A.
随机性B.目的性C.
互动性D.
有效性
31.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涉及(
.ABC
)。
A.
健康教育
B.语言教育C.
社会教育
D.
生命教育
32.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从面上指导来说,
内容可以有(
.ABD
)。
A.
教育观念的更新
B.
儿童身心发展知识C.
家庭矛盾的处理方法D.家庭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与方法
33.0-3
岁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ABCD
)。
A.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B.
促进婴幼儿有规律地睡眠C.
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D.增强婴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4.
0-3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问题涉及(
BCD
)。
A.
自我保护
B.
生活起居C.
卫生护理
D.食物喂养
35.
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有(
ABD
)。
A.
情境性B.
情感性C.
系统性D.
整合性
36.
3-6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
.ABCD
)。
A.
提供均衡营养B.
加强体育锻炼C.
养成良好习惯D.
培养自护能力
37.
5-6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
ABCD
)。
A.
抽象思维开始萌芽B.
好学、好问,
好动脑c.
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D.
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
38.
3-6
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任务有(
ABC
)。
A.
肯定自我,
自尊、自信B.
学会与他人相处,
懂得分享、合作和协商C.
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D.
具有较强的认知兴趣和能力
39.
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涉及(ACD
)。
A.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B.
培养孩子的良好气质C.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D.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40.
截肢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应注意(
.BCD
)。
A.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B.
注意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C.
尽量送孩子到普通学校学习D.
关注孩子的特殊需要
二、判断题(将√或×坎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学前儿童家庭教青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
来实现的。(对
)
2.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到家庭教青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青方式.(
对)
3.
1-2
岁儿童以有意注意为主,
注意的持久性较低。(错
)
4.
特殊儿童虽然各有特点,
但对教青的需求都是一样的。(错)
5.
物质条件好是孩子成长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环境中的“软件“作用不大。(错)
6.
亲子游戏是家庭游戏的核心。(对
)
7.
对于3-6
岁儿童来说,
家庭教青的目标与幼儿园保教目标是一致的。(对
)
8.
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型和学术型的。(对)
9.
幼儿园、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还能为学前儿
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对
)
10.
学前儿童家庭教青的现状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错
)
11.“家庭教育支援政策”是韩国政府针对家庭教育落后和家长疏于管教子女导致教育危机而提出的。(
错)
12
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对
)
13.直觉行动思维是2-3岁儿童主要的思维方式。(对)
14.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在50~70或55~75之间。(错
)
1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对)
16.不同类型的家长亲子观会导致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
17.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保教目标是一致的。(对)
18.特殊儿童虽然各有特点,但对教育的需求都是一样的。(错
)
19.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对)
2O.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对)
21.
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他助“
。(错)
22.
物质条件好是孩子成长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家庭环境中的“
软件“作用不大。(错
)
23.
在家庭当中,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游戏,以及儿童操作摆弄实物所进行的实物游戏
是两种主要的游戏形式。(对)
24.
孤独症儿童大多数智力低下,
但也会有一部分是高智商。(对)
25.
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对)
26.
智力低下是所有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错
)
27.
对3--6
岁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就是要支持孩子的艺术兴趣,
鼓励孩子创造美。(对)
28.
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型和学术型的。(对)
29.
幼儿园、社区只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错
)
30.
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对)
41.
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对)
42.
家长的教育观间接影响其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错)
43.
1-2
岁儿童意志活动萌芽开始出现。
(对)
44.
对特殊儿童的教青和训练的最基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对)
45.
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对)
46.
物质条件好是孩子成长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环境中的“软件“作用不大。(错)
47.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在50~70
或55~75
之间。(错)
48.
孤独症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视觉和听觉信号系统的不同步。对(
)
49.
幼儿园、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对)
50.
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
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O分)
1.如何培养3-6岁儿童的社会性?
答: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2.5分);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2.5分);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2.5分);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2.5分)。
2.家长应如何教育孤独症儿童?
答:(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2分);
(2)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孩子的问题(2分);
(3)在家庭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定的训练(2分);
(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2分);
(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2分)
3.
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
(1)
细心观察,及早发现(1分);
(2)
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2分);
(3)
在家庭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3分);
(4)
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2分);
(5)
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2分)。
4.
简述0一3
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活动的评价指标。
答:
(1)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1分)。
(2)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2分)。
(3)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家
长进行细致的分析9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6
分)。
(4)
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2分)。
5.
如何培养3-6
岁幼儿的社会性?
答:
(1
)
接纳、肯定孩子,
培养自尊、自信(2.5分);(2)
爱孩子,
让孩子学会爱(2.5分);
(3)
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2.5分);
(4)
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2.5分)
6.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基本能力?
答:
(1
)
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2.5分)
;
(2)
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2分)
(3)
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2分)
;
(4)
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2分)
;
(5)
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2分)
7.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什么作用?
答:
(1)
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分);
(2)
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2分);
(3)
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2分);
(4)
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2分);
(5)
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2分);
8.
针对0-3
岁婴幼儿的语言教育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
(1)
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1分)
;
(2)
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2分)
;
(3)
教孩子说话与认识周围事物同步进行(6
分)
;
(4)
训练孩子的听力(2分)
;
(5)
在游戏中练习说话(2分)
四、论述题(16分)
1.请选择3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三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已的观点或建议,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1)兴趣诱导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善于发现、利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进行深人的探究和学习的方法。儿童的兴趣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家长要善于利用儿童的积极兴趣,引导儿童的学习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孩子的兴趣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孩子先天的兴趣需要家长的及时发现和栽培;一旦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要注意保护和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持、深化孩子的兴趣;孩子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需要家长通过后天去培养。
(2)游戏活动法就是家长利用儿童喜爱游戏的特点,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游
戏中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家长一方面要鼓励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游戏,另
一方面要为孩子游戏提供时间和空间、材料上的支持,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一起游戏。
最后,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
(3)实践操作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借助于儿童参与的各种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来促进儿童发展的方法。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各种科学探究实践;第三,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第四,家长要鼓励儿童参与社会交往活动。
(4)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对孩子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教育方法。对于物质环境的创设,家长首先应注意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其次,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干净、整洁,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暗示作用。第三,家长应注意诨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艺术品位和修养有良好的熏陶作用。精神环境创设应做到:第一,为儿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主体性和自由;第三,注重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5)赏识奖励法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良行为,并对孩子的
优良行为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的方法。首先,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
和进步相联系;其次,家长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第三,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
(6)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利用具有示范作用的各种榜样教育孩子,使孩子学习榜样的良好行为的教育方法。最重要的榜样是儿童的父母,其次是老师和同伴,还有文学、艺术作品中孩子喜爱的人物。要想给儿童起到好的榜样的作用,父母和老师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同伴;家长平时要注意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引导孩子的行为。
(7)暗示提醒法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运用含蓄、间接、简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实施影响的教育方法。暗示可以分为语言的暗示、动作的暗示(含眼神、手势、表情、暗号等)。暗示法运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影响孩子活动的兴致。暗示法经常被用一些不便家长直接指出孩子错误的场合,暗示法可以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提醒法的使用,需要家长的教育智慧。
自我认识从略。
2.
试从家长的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四个方面任选两个观念联系实际分析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
(l)阐明已选择的两个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2)
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8分。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1)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儿童观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
态度。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愿。
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元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儿童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家长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过于消极,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无人问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长能充分意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环境和教育也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这类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往往态度积极,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引导。
(2)
家长的亲子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有的家长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其教养动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过于顺从、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有的家长在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态度比较漠然,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养动机,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自身的发展,其教养动机主要是为了孩子自身发展和将来的幸福,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就比较容易采取民主、科学的教育方式。
(3)
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般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追求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过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
(4)
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的发展是遗传决定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作用不大,因而任其发展。一些家长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只管生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做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实践中,家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自我认识从略。
3.
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开展3-6
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
要求:(1)简述开展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相关内容s
(2)
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3-6
岁儿童家庭、幼儿园合作教青的内容包括z
亲职教青、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
合作、资源合作等方面。方式有z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
;加强家园联系的方式〈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
;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家长会、约谈)
;
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家长学校、家长沙龙)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教育活动开放日)。除了以上有效地家园合作方式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形式。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评价家园共育活动的基本标准)
: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青的教青理念,注意及时小结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事和资源共事。
自我认识从略。
4.
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
(1)
说明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
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
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作用:首先,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其次,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文字的美,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了机会。第三,在阅读中能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性。
方法:首先,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其次,每天最好有相对时间的亲子共读的时间。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有接种形式,可以妈妈读,孩子听了还可以妈妈和孩子一起讲。在多种形式阅读中,孩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获得了一定的文字阅读的能力。长期与好书相伴,阅读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良好的习惯和情操,使孩子受益终身。
自我认识从略。
5.论述0-1、1-2、2-3岁各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
(1)0-1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a.身体发展特点:身体发展变化迅速,身高和体重发展变化快,身体比例变化明显,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身体各部位和各项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发展水平较低;身体行为以无条件反射行为为主,条件反射行为慢慢出现;动作发展跨度较大。
b.心理发展特点:各种感觉在胎儿阶段初具雏形,出生后得到迅速发展;知觉有了初步发展,图形知觉和深度知觉较早显现;注意开始发展,由注意事物形状至看得见的和可操作的物体引起注意到选择性注意受知识和经验的支配;婴幼儿以短时记忆为主,长时记忆时间不断增长;思维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依赖自己的感官和动作;此时是婴儿语言发生和储备期,他们听得多,积累得多,说得少;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这一时期影响婴幼儿情绪的主要因素,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婴儿期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与照看者尤其是父母之间的交往,交往的方式和内容多以照看者对婴儿实施生活照料和嬉戏行为为主。
(2)1-2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a.身体发展特点:1岁后儿童身体发展的速度相比于1岁以前有所放缓,但身体各项器官功能处在继续发展时期,仍需得到保护。首先,从身高方面来讲,此时期的增长速度比起第一年要减缓。其次,他们的心脏承受能力较低,不宜多做剧烈运动。第三,神经系统继续发展,总体而言,婴幼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很不平衡,造成儿童活动的高度不稳定性,导致他们不能长时间从事一种活动,容易被有趣事物吸引。此时开始练习独立行走,但开始阶段很不平稳。手的精细动作发展,逐渐学会拿东西做动作,从单纯摆弄物体发展到把物体当工具使用,开始学习使用工具。
b.心理发展特点:1-2岁儿童感知觉的精细程度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2岁时,目测物体大小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0%,而且他们开始关注体积较小的东西。在颜色知觉方面,1.5岁儿童同色配对的能力很低,2岁左右,有30%的幼儿能进行红色、黄色和白色积木的配对。此阶段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持久性较低,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注意活动更加具有探索性和积极主动性。此时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认识事物仍大量依靠自己的感官和动作参与。1岁半到2岁时,儿童已经能够运用心理表象而不再是外显行为来解决问题。此时儿童理解成人语言的水平提高,能够逐渐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语。情绪进一步发展,意志活动萌芽开始出现。在社会交往方面,父母仍是主要的交往对象,与母亲的交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母亲是儿童游戏的主要伙伴。2岁时,社会性游戏绝对超过单独游戏,社会交往的伙伴主要是同伴,与母亲的交往呈明显下降趋势。
(3)2-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a.身体发展特点:身体各部位和各器官仍在发展之中,动作发展的技巧性和难度也进一步增强。
b.心理发展特点:直觉行动思维是主要的思维方式,即儿童的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假想性游戏,思维的自我中心化特点明显。2-3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开始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准确地表达思想,言语中带有明显的“童年”特色。此阶段儿童基本具备了各种形式的情绪。情绪情感的社会性逐渐增加,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特点非常明显,此时还出现了情绪的自我调节。3岁婴幼儿行为的冲动性特点仍十分突出,虽然3岁前幼儿已经出现坚持性,但3岁幼儿坚持性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2-3岁的时候,幼儿掌握代名词“我”,是其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3岁左右幼儿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身体各方面发展变化迅速,但发展尚不成熟,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身体发展遵循四个原则:即头尾原则,身体发展先从头部和上身动作开始,然后延伸至身体的其他部分;远近原则,从身体的中央部位逐渐延伸至外围部位,主要表现为躯干的发展先于四肢末端的发展;等级整合原则,即简单技能先独立发展,然后逐渐地这些简单的技能被整合成更复杂的技能;系统独立性原则,即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了表象和想象。基本具备了各种形式的情绪。情绪情感的社会性逐渐增加,出现了情绪的自我调节。但总体而言,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特点非常明显。自我意识萌芽,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社会性游戏逐渐超过单独游戏,与同伴的社会交往逐渐超过与母亲的交往。
内容有点多,同学们在答题时可以只答要点。
6.论述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答案要点: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内容: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
方式:(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
(2)加强家园联系的方式有: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
(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方式有:家长会、约谈;
(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有:家长学校、家长沙龙;
(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有教育活动开放日。
除了以上的方式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形式。
7.联系实际论述日本、韩国、美国的儿童家庭教育对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答案要点:
日本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韩国教育:韩国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并有独具特色的“狼型”教子法、“狮子型”教子法。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两个方面;
“狼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团队意识,挖掘孩子的潜能;“狮子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充满自信,学会自律自控,学会放弃,让孩子面对现实,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美国教育:美国家庭教育特色在于尊重儿童、父母参与,重视常规培养和亲子阅读。尊重儿童主要表现在美国父母对孩子惯常使用的说话方式上,引发孩子自己的思考、判断,不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由于美国文化尊重人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美国父母很少会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与中国父母相比,美国父母更为尊重子女的意见,注重耐心的聆听和平等地交流;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还体现对孩子自我选择的尊重上。美国家长对子女早期发展和学习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家内事务的参与和家外(如幼儿园或社区)事务的参与。在美国常规培养中,“常规”的内涵不是“纪律”而是“习惯”。习惯养成后,按照习惯做事情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美国家庭的常规培养主要体现在饮食、睡眠和如厕三个方面。外国儿童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孩子更需要接受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独立教育;
中国家庭应当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应当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和支持。
五、案例分析题(24分)
1.2岁半的毛毛马上要上幼儿园托班了,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幼儿园托班王老师满头大汗地到了6楼毛毛的家门口,按下门铃后,里面的木门打开了,一位女士隔着铁门间道:“你找谁?”王老师答:“我是毛毛的老师,今天来家访。”女士谨慎地说:“我们不知道你要来家访,也没有做什么准备,不巧的是,我们正要出门去奶奶家。您有什么事情,尽快说吧!”王老师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下个星期一带孩子来报到时,最好让孩子随身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还想和您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女士说:“好的,谢谢您,王老师,沟通只能下次了。不好意思。”王老师无奈地与母子“再见”后,转身挥汗下楼去了。
本案例中王老师的家访行为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吗?请根据“第六章儿童家庳与幼儿园、社区的合作共育”中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相关理论、观点或教材活动案例评价进行分析。
要求:相关理论或论点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宥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1)家访是一种以访问、谈话为主要方式的个别交流形式,主要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幼儿在
家庭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2)家访活动应该目的明确,准各充分,并且注意到一些细节的处理,如:准备小礼物、提前预约时间、教师着装、征求家长同意、使用技术设备等。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多途径、多角度的获取信息。应该在家访后整理分析家访情况并及时向家长反馈,活动完整性较好,有始有(依据活动案例2评价)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2.
女儿非常好强,虽然只有五岁,可什么事都想亲自尝试。一天,她看到一位和她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骑着两个轮子的自行车飞快地从身边过去,非常羡慕。于是吵着要我把她的自行车后轮两侧的两个小轮也拆掉。我考虑到女儿还小,所以拖了一段时间才准许了她。那天,我带女儿来到水泥场地让她练习骑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平时骑惯了四轮车的女儿,骑上了两个轮的车子,一开始还适应不过来呢,看着女儿骑车摇摇晃晃的样子,我心理总是悬着,不断作势要去帮她一把,可女儿却骑得兴趣盎然,根本感觉不到骑车不稳的危险。女儿没有我的帮助,着实摔了几下,但她跌倒了,又马上自己爬起来再骑。看着女儿不怕疼,很认真的样子,我也就索性放开手脚让她去练习了,只是在旁边及时给予一些点拨和鼓励。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女儿逐渐掌握了平衡技巧,车技也有所进步了。看着女儿骑在车上骄傲地向我微笑,我真的很感动。
请根据“第四章3-6
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3-6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相关理论或观点进行分析。
要求:相关理论或论点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一共有三个参考答案,任选一个
参考答案1
相关知识点: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幼儿体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提高有机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康复能力。体育锻炼也有利于幼儿,心理良好、协调地发展。比如,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且,通过体育活动,获得一两种感兴趣的体育技能,有助于丰富幼儿生活,增加生活的情趣。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参考答案2
相关知识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1)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动作
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使亲子感情得到了交流。(2)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球类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团队的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家庭的共同兴趣和爱好。(3)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在广泛接触各种体育活动形式之后,孩子有发现自己兴趣的机会。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参考答案3
相关知识点:
在和孩子一起锻炼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重视。
(1)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首先,要准备丰富的器械玩具。其次,要做好相对安全
的场地准备,第二,检查孩子的着装,要便于活动,检查好鞋带、衣服等。
(2)
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同伴既有利于孩子坚持体育活动,又可以增加他们的
交往机会,提高其交往能力。
(3)
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活动要坚持,尤其是锻炼,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克服
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3.
2
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
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卡。咱们比赛吃胡萝卡,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看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
请根据“第三章:3岁儿童家庭教青指导“中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指导相关理论或观
点分析此案例。
要求:相关理论或论点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
0一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
(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
(2)
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
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养者要
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4.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对我们家长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2年来,我已经参加了4
次这样的活动。以往的半日开放活动,
就是让家长到幼儿园来看一看孩子们的活动,
看完孩子的活动,半日活动也就结束了。然而,幼儿园这次开展的半日活动部和过去有所不同,获益良多。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张观察记录表发到每个家长手中,使我们既能清楚地意识到教师对半日活动的安排,又能了解教师对每一项活动的具体要求,以及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让我们一边对照观察记最表观帮活动,一边做些简单的记录,在相应的铺导。比如,做操时,孩子的态度是否认真,动作是否开始上课时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积极举手发言,是否在积极思考,进餐时,孩子是否有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习惯等。在参与半日活动中,我们家长能在这份记录表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地、全面地了解孩子。
请根据“第六章
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的合作共育”中家园合作教育方式的相关的理论或观点进行分析。
要求:相关理论或论点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