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农业技术

新型农业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型农业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型农业技术

新型农业技术范文第1篇

1.1自然环境恶劣由于历史原因,四川地区位于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带,自然灾害频发。四川地区地貌特征多以山地、高山、高原为主,由于如此复杂的地形,导致其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经常出现局部沙尘等恶劣天气。特殊的地形还经常引发地震灾害和冰雹、雷电、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以及泥石流等衍生灾害。这不仅是四川地区贫困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发展新型现代农业必须突破的自然难题。

1.2农村基础建设薄弱,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污染环境比较严重。其主要表现在:四川地区大部分地方处在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导致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致使农民对新型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的匮乏,阻碍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在这些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牛耕作业普遍;同时,农村污染较为严重,如许多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农村卫生院设施条件普遍较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四川地区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

1.3农民综合素质较低由于历史原因,四川地区的文盲和半文盲基本上集中在农村,这些人接受科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很差,综合素质发展进程比全国水平落后好几年。近几年四川地区的农民虽然人均纯收入有所提高,但其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相差甚远。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有限财力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致使经济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农民综合素质低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是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障碍。

1.4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观念落后由于历史原因、近似封闭的生活环境、习俗文化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农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些保留着封闭生活传统和方式的农民对现代科学农业技术的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四川地区由于农村大量身强体壮和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外出打工,而留守人员大都是文盲、半文盲以及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孩子,这些人知识缺乏,种田不科学。这些低素质的人群成为影响新型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原因,农民思想保守,观念封闭导致这些人排斥新型的、先进的、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和信息。

1.5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三农”投入严重不足对于四川地区而言,发展新型现代农业技术的最大障碍是各级党政府的领导同志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四川地区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负增长,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提供配套设施等方面工作进展速度远远跟不上新农村发展的速度。政府还在补充、修改和完善农业政策和规章制度等方面投入进展缓慢。虽然每年都有少量的资金投入,但相对农村的需求来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在偏远的农村则尤为突出。政府在“三农”政策中投入力度的不足间接的制约了四川地区在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2总结

新型农业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创新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推动下,如何解放农村生产力,转变粗放型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政府开展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兴农是我国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更能够增加农民生产的信心,进而夯实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然而目前我国虽然在农业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在技术创新、人员素质、农民应用新技术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推广体系落实不到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一系列的环节加以落实;技术研究的研发力度不够,新技术是推广建立的核心,但是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还未真正实现规模化,相关部门的创新积极性不高,难以调动农民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闭塞的环境中,对于传统生产技术过于依赖,由于收入的限制,缺乏冒险、创新精神,因此,面对技术推广,多数农民宁愿保持着原有的生产习惯,也不愿应用新技术;推广队伍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有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技术讲解能力不足,难以调动农民参与技术推广的热情,从而影响了技术推广效果。

2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问题思考

2.1完善农村科技

推广制度是技术推广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推广制度,才能将农业技术的推广转化成一种常态,并在长期的落实中真正体现科技兴农的效果。在制度建设中,各级政府应该通过预算管理,建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项目,在农村设立技术推广组织机构,以配合技术研究部门的农业调查以及技术推广工作;建立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免除农民应用新技术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民参与技术推广的热情。

2.2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技术人员负责与农民沟通,因此其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民对新技术的态度。在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注重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保证他们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新技术进行解释,并及时解决农民在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提高其与农民沟通的技巧,放下专业技术人员的架子,以缓解农民的抵触心理。

2.3加大技术研发创新的力度

技术研发是技术推广的基础,只有研发的技术能够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才能够在推广中取得农民的信任,并逐渐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商业化水平。在技术研发中,政府要重视研发配套设施的投入,以保证技术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应该通过市场调查与农业调查,收集信息,以保证技术研发既能够符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2.4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

针对农民技术素养偏低的问题,技术推广部门应该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联合村委会,在农村定期开办技术讲座,开办农村培训班,重点培养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利用农民技术夜校、电视专题讲座、技术刊物与资料的免费发放等活动,直接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3结束语

新的农业技术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够检验其真正的生产能力,并在推广中实现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科技的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尚不完善,因此政府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理念,利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等方法,引导农民自愿学习、应用新技术,从而逐步实现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伟君.浅谈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问题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24):203.

[2]孙学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6(4):198.

新型农业技术范文第3篇

1、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要素禀赋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路径是由一国的要素禀赋决定的,世界农业技术的变迁历史就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6%,因此,日本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是采用化肥、良种和水利等技术,走的是节约土地型技术进步的道路。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要素禀赋特征刚好相反,人少地多、资本丰富,因此,美国采用了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的道路。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农业资源利用的空间缩小,加之农业自身的粗放式经营,致使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性矛盾越发突出。小规模的农户分散经营方式不仅生产和交易成本高,影响劳动力及农业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而且也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致使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2、我国农民时间经济价值提高的实证分析工资数据是衡量国民时间经济价值最有效的指标,但是对于我国农民真实的工资数据搜集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笔者引用《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关于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以及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来反映我国的城乡收入水平,进而衡量我国农民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因为一般而言,人均收入基本能反映工资水平,二者呈高度正相关。从统计资料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改革开放20多年前的9.65倍;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改革开放20多年前的9.54倍;城镇居民家庭1978年的恩格尔系数是57.5,2010年为35.7,降低了21.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78年为67.7,2010年为41.1,降低了26.6%。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为小康,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人民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大,则说明人民生活越贫困。我国人们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不仅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衡量,还可以通过我国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看出。从生产方式来看,传统农业技术状况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农业总产出增加缓慢且主要依靠耕地面积的扩大来实现。而现代农业中的化肥技术、机械技术、灌溉技术等使得农业总产出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生活方式来看,节约时间的生活用品不断涌入我国人们的家庭,由最初的洗衣机、高压锅等到如今的私家车等。各种节约时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农民技术创新选择的内在需求分析

1、农民技术创新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民直接劳作于农业生产的前沿和农业科技应用的终端。农民的主观需求是农业技术创新是否被采用的主要因素。但目前诸多因素导致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影响因素有:第一,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农村总人口的89%,文盲占9.56%,较低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第二,农民从传统观念出发,他们会比较新技术与传统作业的投入产出比,客观上造成了农民采用新技术具有很高的机会成本,农民认为采纳新技术的预期收益会小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从而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有效需求降低;第三,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务工,这是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有能力增加投资进而采用新技术来扩大经营规模;第四,农业劳动力的性别结构也是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村男性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留守,这部分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很低;第五,市场秩序不规范也降低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一些技术供给主体缺乏商业道德,急功近利,往往出售一些假冒伪劣的种子、化肥,使得农民对新技术望而却步;第六,因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农民增收缓慢,加之农业家庭人口多,负担重,致使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资金严重匮乏。

2、农户预期收益分析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农业风险、供求关系、农产品的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等。而在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给农民带来的预期收益比较中,对农民影响最重要也最显著的一个因素是农户的经营规模。一般情况下,人均耕地量和农户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户的预期收益为农产品的单价与农产品的数量的乘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单位面积的产量也相对稳定,所以最终农户的预期收益由土地面积决定。很显然,农户的预期收益和土地面积也呈正相关关系。正常情况下,生产规模和人均耕地量成正比关系,人均耕地量越大则生产规模越大,总收入也就越大。因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起作用,农民的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开始递减,此时总收入也开始递减,在图中表现为一条先递增后递减的曲线,如总收入。在其他影响因素中,如受农业风险、供求关系等影响,农户的预期收益将降低,表现为曲线总收入2向曲线总收入1下移。平均收益或边际收益也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曲线。

3、农户预期成本分析技术创新能否得到农户的采纳,还取决于该项技术的成本大小,若成本超过收益,农户肯定不愿意购买这项技术。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如厂房、设备、广告费等。由于固定成本在一定阶段的不变性,所以随着农业产量的提高,对应的单位农产品固定成本下降。比如当一项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为1万元时,若只生产出一个单位的农产品,那么该农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即为1万元。如果生产1000个单位的农产品时,那么该项技术的单位固定成本即为10元。因此,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该项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之间呈反相关关系。可变成本指随着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比如说原材料、燃料的消耗等。提到可变成本,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边际成本,它表示每增加一件产品所对应的成本增量,即单位可变成本。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变化规律是:刚开始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减小,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开始增加,表现为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由以上分析可知,总成本的变化也遵循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先递减后递增,致使农户经营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也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规律。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农户的预期成本,比如说非农就业机会。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时,经营农业的机会成本提高,增加了农户的预期成本,反之亦然,表现为总成本曲线的上下移动。

三、农业技术创新推广路径探析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生产力一旦被推广应用,并与具体的物质生产相结合,就会形成巨大的现实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的实施和推广。而一项技术创新能否得到推广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供给主体和技术创新需求主体之间的矛盾,因此,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1、加速构建新型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农业技术需求的主观诱致性力量的分布特征不均衡,东强西弱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地区差异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时,要充分重视这种技术的空间运动特征[11]。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生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为主,这些农产品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契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力量,盘活科技资产,鼓励公共研究机构和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以公共研究机构为主、私营公司为辅的公私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东部地区主要以生产甘蔗、香蕉、茶叶、油菜、菠萝、哈密瓜等经济作物为主,且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主观诱致力比较强,因此,东部地区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应以上海和其他东部沿海城市为示范,努力扩大城市农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鼓励龙头企业、个体种养大户、外商以资金、设备、技术入股等多样化的方式联合创办现代农业科技企业。比如山东省莱州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就是玉米良种创新的成功典范。

2、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农业技术进入农业生产才能将技术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在技术进入和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受到各个环节、各个行为主体的影响。农民文化科技水平对农业技术应用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缺乏科技知识,往往造成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投入、滥施化肥和农药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另外,根据前面的分析,农民的预期收益由土地面积决定,土地面积决定着农民的经营规模,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证农民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进而提高他们的有效需求,同时加强农村市场中技术市场的建秦文:农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与推广路径探析设,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

3、合理安排农业科研投资的优先次序国家公共农业科研投资应该向以下投资项目倾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品,如水稻和小麦;保障国内口粮和纤维需求的战略性产品,如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对贫困和边远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农产品,如甘薯、土豆、其他小杂粮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国家战略性贸易农产品,如水稻、棉花、大豆、主要园艺作物品种、猪、家禽等;实现基本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农业机械,如收割机、拖拉机、抽水机等;由地方公共研究机构负责的地方性特色产品,如甘蔗、甜菜、小米、高粱、地方水果、蔬菜、中草药、牛等。中央政府应该更多地把投资集中于以下产品和研究领域:战略性农产品,如粮食作物、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高技术和高投资风险技术,如生物技术。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的农业研究领域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地方优先需要发展的技术;贫困和边远地区有利于脱贫的技术。

新型农业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近年来已经加大建设节水农业的投资力度,农民企业对节水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很多民众均积极参与了节水农业建设,但综合而言推广高效节水农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水资源浪费及开发不合理等等。因此基于节水农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价值意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所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展。

实施高效节水的重要意义

1.1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多为粗放式,使其利用率非常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其中,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就极低。大水漫灌以及土渠输水等传统灌溉模式依然在很多地方实行,这导致了其中将近一半的水都损耗在输水过程中,造成灌溉用水的严重浪费。同时,农田本身还会蒸发大量水分,两者相加,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被严重拉低,农田产量也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甚至偏低,农民得不偿失。此外,人们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程度不高。很多地区农业灌溉基本依靠自然降雨,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导致自然降水也没有得到高水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又被大量浪费。

1.2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管理不统一

在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不仅仅浪费水资源,因为过度灌溉,还会使灌溉区域的水位上升,盐渍化土壤不断增多。另外,当前人们对河湖水的开发过度频繁,河湖周遭的植被得不到足够的水滋润,干枯致死,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城市工业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废水也大量排入到河湖中,水资源污染严重。这些都是开发水资源不合理所造成的。

一个流域的上下游都属于同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当人们在开发这个流域的时候,对上下游的开发力度会影响到整个流域。在流域内,河流总水量基本固定在一个值上,上游和下游此消彼长。但人们开发时,往往会忽略这个客观规律,造成生态系统的紊乱。

1.3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增加,供不应求

我国早已经能够实现温饱问题,粮食产量已经足以满足人口需求,但对水资源的需求度仍然在不断上升,并没有因此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都在大幅增加,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重不断遭到威胁。另外,城市居民经济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也就更高。很多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受到了城市居民的欢迎,蔬菜瓜果以及鲜奶蛋肉都成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仅价值高,在种养过程中对灌溉面积也有很大的要求,还要保证较高的灌溉质量,这也是目前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制约高效节水的关键因素

2.1投资金额不够,政策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节水农业的资金支持不足,地方上也没有足够的配套资金,本地的农民也拿不出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资金,高效节水农业无法真正迅速的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个人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带来的社会效益要高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它作为一项具有较高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拥有一个健全的投资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其发展壮大。

之所以节水农业投资力度偏低,国家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关于节水灌溉的规章政策的颁布实施都比较滞后,无法满足节水农业发展的需求。国家没有有效的经济政策来鼓励调动企业及农民实施节水农业,水资源的粗放利用就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和约束。

2.2技术水平较低,设备品种不足

我国目前主要依赖地面灌溉、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等灌溉技术,整体的灌溉技术水平较低,节水效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实施节水灌溉的设备种类较少,节水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当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要求。

2.3农业节水意识不正确

很多人对节水农业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错将农业工程上的节水当成了节水农业。过去普遍人为,只要在运输及灌溉过程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就可称之为农业节水,因此滴灌、喷灌以及渠道衬砌等技术就成了仅有的几种节水措施。其实不然。只要能够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使水资源的浪费降至最低,减少无效损失,就可称之为节水。节水农业不只是单一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一项综合的节水技术,包括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两方面的技术措施。只有综合农艺和水利两个方面,密切配合联系,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节水效率,使水资源最大程度得到有效运用。

高效节水的重点技术措施

3.1工程节水

所谓工程节水,就是指从输水到灌水过程中的节水技术,目前的工程节水有以下措施:1.建设水利工程,改造灌区里原有的工程设备,实行技术改造,发展配套设施。农业节水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就是在高效节水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大中小灌区的工程改造更新。2.加强渠道衬砌、防漏防渗。这是当前推广较为普及的主要节水措施一直,不仅成本低,而且极易获得成效,是当前农业节水灌溉改造的关键内容。3.输水采用低压管道。管道输水是最受好评的节水灌溉措施,其高效的节水效率、低廉的资金投入及便利的管理方式被人交口称赞。4.对地面灌溉技术进行改进。平整土地,并改造田间工程,两者并行可以较大程度提高灌溉效率。5.更多的采用微灌、滴灌以及喷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效果明显。

3.2农业节水

农艺节水技术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上,如灌溉制度,化学制剂,种肥,耕作栽培等。不同的地域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采用合理有效的节水方式,能有效提高节水效率。常用的农艺节水技术有如下几种:耕作保墒技术、地面覆盖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化学节水、设施农业技术。这些都需要合理使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3.3管理节水

有了好的节水技术和措施,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首先,要加强节水农业的宣传,树立广大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节水意识。对水资源要加强统一管理,以一个流域为基础。科学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要加强科学管理。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的同时,也要调整好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创新节水农业的体制管理。政府及各地方要加大投入力度,法律规章的制定跟上节水农业的发展脚步,同时,也要完善对水资源利用的监控和评估制度,完善节水农业的技术支持。

3.4合理开发,科学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水资源,科学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才能真正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其中,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点开发部分,应该科学合理开发,不能无节制的乱开发。过分开采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都会为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联合开发多个水源,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不能忽视劣质水源的价值。将劣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不仅能够缓解当前淡水资源的缺乏困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节水技术的一个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伟.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2(4).

[2]高航 宋浩.浅析新形势下农业高效节水的技术及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8).

[3]陈新萍 袁利.浅析发展农业高效节水[J].内蒙古水利,2010(2).

新型农业技术范文第5篇

联合耕作机械的应用。联合耕作机是多种农业机械组合而成的,能够一次完成耕地、整地等多种农业生产作业,能够减少机械在田间的来回次数,简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争取农时,及时进行播种或栽种。

二、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新技术得到全面发展,现有的成果并不是完全不变的,科学技术总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农业机械的新技术发展将充满希望。

1、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其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应用也将成为必然。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农民工作量,为开辟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推动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就必须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自主创新,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

2、绿色化产业道路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是当今我国积极倡导的社会理念,它可以促使现代化建设逐步向绿色化产业道路迈进。农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实现其绿色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因此,建立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倡导绿色农业,使用先进的、节能型的、低能耗的农业设备,是推动农业绿色化、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节能型农业机械设备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节能型农业机械设备,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情况,确保市场需求与市场供应统一协调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推动农业绿色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3、提高创新意识,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机械现代化建设以创新理念为基础,不断提高人文、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创新意识,加快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要积极配合,鼓励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这样有利于加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政府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力度,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把实现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技术化作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步将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应用于农业发展中。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