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工业化意义

新型工业化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型工业化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型工业化意义

新型工业化意义范文第1篇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是一个三元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型

根据刘易斯的经典二元经济理论模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之路是在二元经济的发展框架中逐步推进的。首先是优先发展工业,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促进城市化,同时工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最终促进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假以时日,将最终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但是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发展新经济的双重任务,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相并存的三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型。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说明。

如图所示,我们用横轴代表市场化程度,用纵轴代表技术(知识)发展水平。图中两条虚线将坐标面平分成I、II、III、Ⅳ四块,它们代表具有不同市场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属性的经济成份。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用I(市场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代表目前发展缓慢的农业经济成份;用Ⅱ(市场化程度较高,技术水平高)和Ⅲ(市场化程度低、技术水平高)近似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经济成份。如Ⅱ和Ⅲ大致分别类似于我国技术含量低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和效率低下的国有经济成份;用Ⅳ(市场化程度高,技术水平高)近似代表目标经济成份,它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成份和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及农业经济成份。在这样的三元经济结构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借助新经济成份实现I、Ⅱ、Ⅲ向目标经济成份Ⅳ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增量投资发展新经济成份,从而扩大目标经济成分Ⅳ。可见三元经济结构下的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综合作用的过程。其具体的运作机制,三元经济成份之间的关系,国家的作用以及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内容等将是全新的,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内含的是以技术(知识)和制度为基本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

工业化的本质规定是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此各国必须依据自己的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根本区别还体现在它们所内含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孑然不同的。

第一,科技含量高。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下,一方面技术(知识),人力资本将是主要的生产要素,其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力,因而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另一方面在工业化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大大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科技含量。

第二,经济效益好。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下,一方面高技术知识含量的投入要素所带来的产品本身就是高附加值的;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引起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质上是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表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广泛运用成本和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环境污染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因为: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就其性质而言就是高知识、低资源消耗,低污染的产业。二,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一方面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环境污染。三,新形势下,环保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及高新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提升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工业化与环保产业的良性循环。

第四,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下的集约型发展道路将改变现状,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理由是:其一,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早已证明那种认为机械化、信息化一定会排斥劳动力,提高失业率的观念是错误的。其二,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促进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三,新型工业化并不违背产业演进规律。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重要的产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它的存在反而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其四,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孕育的经济增长机制将有助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构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最后,须指出的是依靠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将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内含增长方式的另一重要特征。新型工业化对制度产品的需求也更加全面,即包括对正式约束的需求,如企业制度、技术创新制度等,也包括对市场观念、法制观念等非正式约束的需求,应该说,技术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基本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

如前所述,在三元经济结构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发展新经济的双重任务,这两者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其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传统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将是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根本途径。主要理由是:

1、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看。第一,两者的内涵不同,工业化的本质规定是一个长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信息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第二,从历史角度看,成功的工业化都是与时代提供的先进技术紧密相联的。就信息技术本身而言,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而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信息化。第三,在两者关系上,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应用需求,而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因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大发展就无法为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必要基础,也就不会有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真正发展。所以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就不是新型工业化,同样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是片面的,低效的甚至是高风险的信息化。

2、从一定意义上说,知识经济属服务经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作为知识经济的基本要素必须附着在其他产业上,在为其他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服务过程中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事实上,国内外经验已证明,在工业和服务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新型工业化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发2号文件;工业化;新型工业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by "the guizhou on promoting the sound and rapid eco-social development certain opinions" as the guide, this paper expounds liupanshui a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base in guizhou provinc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own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must also be walking on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path of development.

Kwords:nation file No.2 ;industrialization;new 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新型工业化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1.1新型工业化的含义

新型工业化是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赋予了新内涵和新标准的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了发展道路是我党对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以应对全球化竞争而提出来的战略方针。新型工业化的要点: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

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1.2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

1.2.1新的发展目标,新型工业化所追求的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亲实现这几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1.2.2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

1.2.3新的处理各种产业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与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1.2.4新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贯彻国发2号文件必然要求

2.1贯彻国发2号文件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正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2.2贯彻发2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这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目标。工业化的动力之源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国工业化目标的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2.3贯彻国发2号文件要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而“走出去、引进来”的全方位开放战略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器之一。

2.4贯彻国发2号文件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有经济学家甚至将其称为“第一生产力”。

2.5贯彻国发2号文件要求“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新型工业化强调经济增长的效益。效益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出成果。

3.以国发2号文件为指导促进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发展

3.1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要与城市化相结合

工业化的结果,一是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高度化,二是人口的城市化。六盘水要推动城市化,必须积极培育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高人口的城市化率,加速推进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要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首先,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扩张经济总量,增加工作岗位的供给。六盘水过多的农村人口要实现城市化,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其次,要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增加。六盘水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GDP结构中所占比重不到35%,而第三产业是吸纳新增劳动者就业的主体行业,因此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市当务之急。第三,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六盘水市在解决就业问题时,一定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为中小企业的创业提必

要的条件,放宽限制,简化手续,减轻负担,提供技术、管理、市场信息方面的服务,从依法减免税负贷款担保、低息贷款等扶持措施上予以支持,使之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3.2六盘水新型工业化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盘水市的新型工业化起步较晚,与已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工业化水平差距很大。这种差距客观上使我们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时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利用先发国家和地区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借鉴他们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二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先发国家或地区用了很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三是没有结构调整的沉重包袱,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阻力小。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增强使后发优势得以发挥的社会能力,建立完备的制度结构以及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等,使六盘水市的新型工业化得到跨越式的提升和跃进。

3.3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应通过科技创新,做强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六盘水工业化的基础,作强传统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首要任务。“科技含量高”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全面提高六盘水市经济的整体素质,必须大力实施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战略,通过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信息化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并不仅仅在于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它更多地体现在其对经济结构升级以及对其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系统效应,这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本内涵。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一般都有1﹕4以上的倍增,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为此,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六盘水的传统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3.4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应与产业转型相结合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六盘水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六盘水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是两大优势,转型应以此为基础,向新型综合性城市发展。笔者认为,六盘水市的产业转型应从两个方面展开:资源型产业内部转型和资源型产业外部转型。

资源型产业内部转型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论,延长产业连,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延伸产业链。在转型的初期能够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同时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实施转型的难度小。随着下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自我发展能力也将逐渐增强,即使将来本地资源出现枯竭,也可以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加工,维持本地区的持久繁荣,并使整个城市在未来发展中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资源型产业外部转型即培育、壮大新产业。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技术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自然资源的全新产业群。要以产业转型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为导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二是推动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展“凉都”消夏避暑服务业。

3.5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

六盘水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吸取传统工业化教训的基础上,把信息化、生态化以人力资源等要素贯彻到工业化进程中去,这不仅需要科技、生产方式的革命,更为关键的是必须有相应的社会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创新相配套,通过经济运行的制度基础,创造有效的制度安排,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向新型工业领域流动和集聚,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新型工业化意义范文第3篇

今天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崇谷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200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精心组织,严密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新型工业化考核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着眼发展大局,不断深化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充分肯定我市工业发展的成效。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总揽发展全局,全力以赴谋工业、抓工业,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政策支持,优化了发展环境,营造了浓厚氛围,确保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壮大。2007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4.33亿元,同比增长28.82%,增速在全省名列前三,在“一点一线”地区列第1,是我市工业经济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年份,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三次产业比重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现。二是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增长率达到28.5%,在“一点一线”地区名列前茅,出现了工业经济总量与工业实缴税收同步发展的喜人局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93.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加20%以上。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72.31%,工业税收增量占全市税收增量的73%以上。一年来的成功实践表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领跑”计划,切合*实际。只要我们坚持既定思路,不断优化措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坚定加快工业发展的信心。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态势,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潜力,进一步坚定加快工业发展的信心。一是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当前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市凭着有色金属、非金属、岩盐、瓷泥等各种丰富资源,加上区位优势和老工业基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定能够在引进战略投资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大有作为。二是产业带动作用增强。我市已形成一批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也正在发展壮大中,将拉动工业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2007年,五大重点产业共实现产值411.86亿元,同比增长42.38%,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3.1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2.5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税金达14.1亿元,同比增长41.3%。三是工业发展平台日趋优化。随着省级工业园区的优化和衡钢深加工产业园、深圳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的兴建,将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档次;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工业发展搭建有利的物流平台,有效地提高我市工业的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及服务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必将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催生一大批中小企业,扩大经济规模。这些有利因素将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继续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来抓,善于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面提升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不遗余力抓项目。项目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离开项目,工业发展就落空。一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要充分挖掘现有国有企业及存量资产的优势,发挥地缘优势,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与央企对接,成功引进一批投资超过20亿、10亿的项目。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引上游、带中游、扩下游的原则,争取引进国际国内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来衡投资发展。二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要突出抓好“双百工程”项目、“双五十”项目的建设,重点支持*钢管、水口山、特变电工、建滔化工、湘衡盐矿、中钢衡重、亚新科等产业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确保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发挥效益。要突出抓好新引进的战略投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深圳中航、合力叉车、衡利丰陶瓷、瑞达电源、中建水泥、南方水泥等项目,确保尽快投产达效。三要加大项目协调力度。要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跟踪,超前服务,发现并协调处理存在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二)要竭尽全力抓园区。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必须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我市主要工业园区均已完成规划编制,这有利于园区的下一步发展。这次,市委、市政府就市直一区三园2008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工业园区也要提出年度发展目标,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进步。二要有明显的特色。当前,我市工业园区不同程序地存在磁卡的同质化倾向,我们要找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引导园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要严格项目入园审批,形成专业突出、产业集聚、集约经营格局。三要有明显的优势。要在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上进行优化,形成自己的优势。要以省级园区为龙头,以县市园区和工业项目集聚区为链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硬件优势。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创新园区的管理体制,促使各级各部门全心全意支持园区发展,优化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对外完全开放,对内封闭运行。要着力加快*深圳工业园的招商和建设速度,打造湖南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标志性基地,增强*工业对外吸引力。

(三)要凝聚合力抓集群。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一要着力扶优扶强。五大重点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化政策,集中财力、物力、智力,在融资、财税、国土、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五大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催生出产值上200亿元,甚至500亿元的产业群,依托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全面提升*经济实力。二要加快培育新型产业。要发展一批具有明显“两型”特点的新型产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筛选出电子信息、新材料、精深加工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重点培育,加快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三要促进大企业“裂变”。重点龙头、骨干企业活力强、成长性好,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力大。要千方百计帮助其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工业园、拓展发展空间。当前,要重点支持衡钢工业园、亚新科铝铸件项目、湘衡盐矿扩建项目、中钢衡重新建项目、紫光古汉工业园等一批“裂变”项目的建设,聚拢大批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促成新的“聚变”。

(四)要群策群力抓创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切实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发挥大企业主力军作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统计显示,我市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偏低。衡钢、特变、中钢衡重、亚新科、天雁等大型骨干企业一定要咬定科技创新这座青山不放松,继续加大投入,主攻各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争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广大中小企业也要重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要积极创立技术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扩大我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打破国家级技术中心零的纪录。二要加强产学研结合。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结合,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教育培养的结合,促进科技研发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结合。三要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观念。质量和品牌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自主创新,必须与实施品牌创建、质量兴工和标准战略结合起来,不断增加我市名牌产品、免检产品数量,突破驰名商标的门槛。积极引导同产业企业向产品成套化、配套化方向发展,加速品牌扩张,实现同产业企业品牌等资源共享,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推进贯标认证工作,以规模为后盾,以营销为保障,争创名牌。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确保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调动和凝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一)切实强化责任。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一要强化党委政府责任。实践证明,党委、政府的责任感越强,新型工业化工作推进的力度就越大,效果就越明显。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配齐配强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保持人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工业,分管工业的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工业,其他几大家相关领导要联系重点项目和核心骨干企业,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二要强化部门责任。过去一年,各部门特别是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找准工作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要适应新要求,结合部门职责,进一步研究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共同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三要强化企业责任。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一定要不断增强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内部管理,加快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抓好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增长。

(二)努力优化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要优化扶持政策。现代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投资环境的竞争,哪里的环境好,资本、技术、人才就会流向哪里。要在继续推进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营造软环境上,加强诚信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环境。要根据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优化促进发展的各项政策。二要创新服务方式。要切实增强为企业、为投资者、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面服务,变单次服务为跟踪服务。在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等各个环节,在投资者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要提供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的服务,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顺心发展。三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推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先进典型,在全市上下营造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富民强市的良好氛围。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内容,继续组织对机关作风进行评议,让政府职能部门直接接受企业和舆论的监督。要加大对严重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的查处力度,依地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新型工业化意义范文第4篇

作为贵阳市规划的中心城区之一,乌当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天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在抢抓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黔中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时机中,乌当区将努力探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快工业园区规划编制

作为贵阳市重要的城市组团,乌当区必须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更好更快发展上形成共识。从“五年计划”看,按照“三个高于”(即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黔中经济区同类区县市平均水平)的要求,着力解决好“调整利用存量土地、预留发展空间、协调用地规划与专业规划关系、做好老城区与农村用地的衔接”等问题,做好完善新天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洛湾――云锦工业园控规、宋家坝工业园及北部后备工业园控规等规划工作,力争建设一个省级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新天园区建设,实现“工业强县”

坚持高新技术带动产业发展思路,充分用足用活用好新天园区这块牌子,吃透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和贵阳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努力构建“乌当特色”的优势工业体系。发展壮大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继续巩固电子通信、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着力培育大产品、推进大项目、发展大企业、构建大产业,注重发展配套合作企业和关联企业及相关服务业,全力扶持中小企业,提高产业聚集度,发挥扩散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活县”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按照“既能充分满足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又不脱离实际、造成人财物力浪费,超前太多”的原则,研究制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采取银行融资、政企合作、BT、BOT等方式,加快园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环保、通信、消防、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型工业化意义范文第5篇

实际上,新型工业化是在总结西方国家工业发展的模式和我国工业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既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新型工业化实质上并不仅仅是工业自身的任务,还需要其它产业共同来完成。但工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角,工业化的任务完不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注意把握好这样几点:一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区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没必要再走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老路,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起点、高水准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以技术跨越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为目标。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了。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高能耗、高物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着眼于关注民生,扩大就业。既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还要大力发展配套服务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构筑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企业体系。四是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要深入研究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和引进关键性企业,培育和发展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从工业发展来讲,发展产业集群是走向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五是加快机制和体制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继续深化改革,清除体制,制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做好核心产品,强化企业自身素质,积极推进跨国经营。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范围宽领域配置资源,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集团,建设大基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巩固和提高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能源工业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国家级能源基地。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提高加工深度,在资源产地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若干大型化工基地。冶金建材工业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和玻璃,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乳、肉、绒、粮油加工等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运输机械和特种工程机械,促进产品系列化、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稀土深加工和生物制药业。

开发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要切实加快开发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创新园区管理制度,在土地、信贷、项目审批、税费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吸引企业入区发展的良性机制,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引进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高的项目,以产业为纽带,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