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2008年对中国美容企业、美容院来说是一个冲击较大的动荡年,很多外资品牌已经进入,伺机行动,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中国美容市场将呈现何种状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对手分析清楚了,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们首先要分析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美容市场的营销策略;其次,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发展趋势,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美容行业管理层面的提升(包括厂家、经销商、美容院院长),甚至包括对终端服务性质的最终改变。

剖析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美容市场的营销策略

质朴的产品概念和鲜明的产品风格

之所以说“质朴”,是为了与本土企业常常使用“夸张”型的产品概念、卖点等相比较而言。外资品牌对产品的成分、性能、作用原理、特色及卖点等的陈述,会使用相对稳健的语言。同时,对化妆品来说,包装的差别化,是影响顾客去留的重要武器。外资品牌在产品风格的塑造,即造型设计、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上有明显的优势。而一般消费者会习惯性地认为,外资品牌因技术上的领先,在产品层面上会优于本土品牌的产品。

高端价格下的平均利润和更高的费用支持

由于外资品牌在技术、资金、人才和品牌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后,他们大都会定位于高端市场。而其设计价格体系的核心思想是:用较高的后续支持性费用来弥补渠道成员价差的不足。通俗地说,就是外资品牌的产品差价与行业平均差价相比不具备优势,但他们会将自身较大部分的差价以各种形式和名目(支持手段)返还给渠道的下游成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渠道成员不断成长和掌握渠道变化的主动权,但本土企业模仿该模式的难度主要在于不敢定高价和不善于使用后续性支持手段。

灵活的渠道模式和单一的经营重心

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美容专业线市场后,会在市场推广的进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最复杂的步骤可能为:试点市场――突破市场――重点市场――难点市场――全面市场。而要将每一个市场都经营成功,渠道模式的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策略。直营、连锁专营、经销制和制,会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出现。外资品牌渠道建设的重心是如何经营终端,将美容院定位为合作伙伴,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协助美容院开展营销活动和吸引消费者。在灵活多样的推广手段的支持下,美容院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就在不知不觉中纳入到外资品牌的运作体系之中。

构建立体式拉力和连环式推力组成的推广平台

凭着比本土企业更高的产品差价空间,加上品牌传播手段的高超运用,外资品牌更容易与广大女性消费者形成心理上的共鸣,产生较好的品牌忠诚度,从而形成滚雪球式的品牌效应。因为有强大策划队伍和良好的执行力,外资品牌可以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在这些投入并不大、环环相扣的促销活动的使用过程中,物料、赠品和优惠券都会成为促进销售的载体,而会员制、俱乐部都会成为稳定客源、发展新客源的重要手段。在拉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下,美容院的业绩蒸蒸日上,倍增效应日益明显。

专业型人才和规范化执行力

为确保以上策略的落实到位,外资品牌把队伍建设作为打开市场通道的前提。队伍建设的核心思想是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到位的执行力。有较高的薪水和良好的内部培训体制,外资品牌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而成熟的绩效考核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又确保了整个经营活动一直高效地落实到终端美容院这一环。

中国美容消费变化六大时段

第一时段:冷漠期。在19世纪80年代初,绝大多数美容市场只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多数经营者在小美发中心加几个床,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和方法,甚至基本的护理程序也完不成,只能做一张“面膜”就叫做美容了。所以消费者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此时期的美容消费意识形态也处于冷漠期,“无人问津”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时段:观察期。大约在1985年后,由于生产体制的因素,消费者已逐步从原来的消极或抵制心理转变为观察方向,对新生事物开始有所关注。但美容操作步骤依然简单化,市场前景没有方向可言,真正去美容院做美容的消费者还是很少,美容消费群并没有建立起来。

第三时段:尝试期。在1990年以前,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高级职员的增多,更多的人开始走入了美容院这一新兴消费场所进行尝试。这使某些美容院开始进行了一些改革,即店面和店内开始有了一些“稍做修饰”的举措,但流程和管理还是没有列为运营主题,只是在相应的服务方面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开始向顾客宣传做美容的好处,而且也添加了除面膜之外的洁面乳和按摩膏等一些护理程序,但此时的产品还是相对局限于院装的大瓶大罐。

第四时段:初步应用期。这一时期界定在1990~1995年,具体表现在大中城市的消费能力已由原来的被动消费变为主动消费。在整体大环境影响下,社会富裕的生产力也为美容行业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美容院老板开始由自己打工变为雇拥大批美容师。在这个阶段,美容师虽然没有太多的技能,但对于引导顾客应用美容产品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时段:盲从消费期。基本在1995~2000年。当时主要因为台湾某些化妆品公司的进入,以及外国的大品牌启动中国消费市场,使得信息通畅,电视等媒体也开始了美容知识的快速推广;消费者如狂潮般地掀起了对美容产品的大量需求。因此,只要有美容化妆品上市,消费者就会选购。无论是保养型还是功效型产品都开始大显身手,消费动力也是在经济增长中快速催醒。美容院开始了崭新的发展厉程,不仅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管理体制,而且在某些城市也大量使用了相应配套的美容器材。与此同时,功效型产品添加了太多的炒作因素,使消费者拥有了消费享受后,也尝到了其所带来的美容后遗症。日化领域,欧莱雅、绿丹兰、雅芳、安利等品牌给了消费者相对科学的消费观指导,消费者的品牌消费意识逐渐增强。

第六时段:理性品位化消费期。这一时期基本是从2000年至今,消费者经历了从盲从到伤害,到察觉醒悟,再到理性的自我把控的转变。其主要因素是对手的快速出现导致了市场行业细分,竞争使美容院快速完善自我的同时,开始了对消费者认真的美容教育。消费者也开始审视和选择美容院服务项目是否与消费金额等值。美容院促销形式的出现,更大地刺激了消费者,很多消费者出现“移动式”消费,不再局限于在固定的一家美容院接受服务了,而是更多地是从自身获得的最大优惠而进行选择,并且还诉求于品位方面的享受。所以,这个时期美容院及其员工增强了营销话术、服务标准,以及品牌运作培训,由此也推动了行业的更大发展。

未来美容消费趋势初探

消费行为进一步改变

美容原来是一个高消费的产业,但从2008年后,美容将会成为一种“普化式”的消费发展趋势,因此消费者的行为也将会有所改变。具体表现在:原来喜欢“包年卡”的顾客会少了,原来比较喜欢做护理的顾客也会转变护理方式,更加趋向于一些套盒类疗程的消费。顾客从原来整体的“包年”中挣脱出来,更加注重“实效”型美容项目,这也许就是科技发展或信息透明化的一种表现,说明消费者的自我改变意识逐步加强了。

消费观念进一步拓宽

由于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已从原有的东方审视角度,变为从容的世界观角度看待美容了。美容消费者在这一时期肯定会出现随波逐流的现象,中国女性在美容领域中某些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会被富有“大局观”的消费思想而取代。

消费价值取向有所改变

外资品牌进入会引发两种现象,一是在某些区域会出现高端服务美容场所,如大型会所,享受、美容超级航母贵族级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在某些区域则会出现“普化式”的小型连锁美容服务中心。即要么是高端消费要么是低端消费,而中档消费场所很难会得到大的发展,且这种不平衡的消费趋势将是一种持久现象。

消费品牌诉求趋势更加明显

国内80%的产品打着外国的招牌进行OEM生产销售,而国外品牌一旦全面进入中国时,国内某些品牌的伎俩可能也会不攻自破。特别是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后必然会用广告策略先声夺人,在消费文化的信息快速传播中,消费者一定会捕捉到品牌的魅力所在,因此会对外资品牌和国内品牌进行对比和研究。这时,只有真正具有品牌能量的美容院,才具有纳客的原动力。

消费者对美容院的服务更加苛刻

有很多美容院经营者说,现在的消费者都是穿着铠甲来美容院的,而且还是带着有色眼镜进来的。这说明如今消费者的消费提防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同时也具有了消费审视和遴选的本能。美容院如果真能恪尽职守,提高服务水准,提升品牌运作,就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否则将会被消费者指责或遗弃。

消费者更看重养生美容

今后美容院的内调保养项目将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是美容知识的普及和医学的发展,已经让更多的消费者领悟到了美容的真谛并不是单纯的做几次面膜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经过由内而外的保养和呵护,才能真正达到美容效果。“美容医院”的管理方式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热爱,而养生专业美容院会受到消费者的大力推崇。

色彩搭配和形象诊断日渐受青睐

色彩学以前多应用在少数人身上,如明星、歌手、或贵族女性等,而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已经意识到色彩搭配及形象诊断的好处。因此就像美容市场开启之初一样,消费者对色彩搭配和形象诊断也是从旁观到介入,相信在未来几年内,这方面需求还会增大。

以运动美容为主导的综合型消费将是趋势

运动美容是将自然疗法和全身护理有效的融合,从大的角度讲是女性找到自我、释放自我的一个全新的运动过程。所以说运动即美容,而美容需要运动来保持,二者相得益彰,遥相呼应,方为美容发展的最高境界。从印度的瑜伽到日本的舍宾,再到现在的中国健身操,都是从不同的层面来讲解运动美容的重要性。而心理美容、意境关爱,将是又一个消费趋势,全方位的综合型美容休闲场所无疑将满足消费者的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需求量愈来愈大

“茅台”的涨价,不仅仅给茅台集团旗下的二线品牌,包括“茅台迎宾酒”、“茅台王子酒”、“名将酒”、“水立方”等等留足了价格上涨空间和市场消费成长空间(尤其是在200-600元之间的消费市场空间愈来愈大);而且也为二线酱香白酒企业,尤其是贵州白酒的老牌酱香群,诸如“习酒”、“珍酒”、“筑春酒”、“贵酒”等等留足了足够的市场成长空间和消费价格占位空间。

随着国酒茅台的品牌领导效应越来越大,以及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巨头加入酱酒市场竞争,未来酱酒市场潜力将会被放大镜式的释放出来。

根据酱香白酒工艺和产地消费属性,酱酒将表现出三个发展趋势:第一,以茅台镇为核心的“仁怀白酒产地”,将会成为未来酱香白酒生产集中区;受“茅台酒”在高端酱香白酒市场稀缺价值愈来愈高的因素影响,“茅台镇产地效应”对酱香白酒消费影响力将会愈来愈大。

第二,中、高档酱香白酒和底层消费市场,将成为未来酱香白酒市场“放量”的趋势和潜力存在。随着酱香白酒消费群愈来愈大,酱香白酒的消费适应性越来越广,中、高档酱香白酒消费市场和底层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愈来愈快,市场需求量将愈来愈大。

第三,以贮酒和个性化定制为典型特征的“期酒营销”思想和方式,将愈来愈成为投资者和消费者对酱香白酒产品进行投资和消费的趋势所在。酱香型白酒受至少3年以上老酒贮藏工艺影响,为传统酱香型白酒的“期酒投资”奠定了保值和增值的基础。

如何做好市场?

随着贵州茅台酒在酱香白酒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提升,酱香白酒愈来愈成为当前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蓝海市场”,愈来愈多的酒厂都把目光对准了酱香白酒市场,那么如何做好酱酒呢?

建议酱香型白酒企业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整合营销思想”,在推广和传播自我品牌的同时,注重酱香型白酒的消费培养,共同提高酱香型白酒在各个消费层的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1网络广告营销模式的优势

1.1拓宽营销范围

在第四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加强企业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建立世界范围内的消费市场,通过服务器和网络等必要元素建立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网路影响模式,为网络广告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宣传企业的产品及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企业通过网络传递企业的文化和精神特点,将其产品的品牌、功能和规格等大量的信息完整的放置在网络平台上,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扩大企业的消费诉求群体。由于网络广告的低成本,在众多的广告宣传方式中,企业一般最青睐的是网络广告,企业在购买域名之后,除了日常的维修费用之外,几乎不需要支付任何的广告费用,还可以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

1.2确定营销的目标对象

网络广告的一个潜在功能是能够有效确定企业的营销目标对象,由于网络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几乎渗透进每一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几乎都接触到网络平台。但是企业的宣传目标对象可以根据对网络的利用程度来划分,进行有差别的广告宣传。一般来说,企业的目标客户针对于热爱网络,具有前卫思想及高知识消费群体,他们对于新生的事物具有加强的接受和消化能力,企业可以同他们建立直接的商务联系。直接的B2B关系有利于激发消费对象的购物欲望及消费热情,基于他们对于消费市场的前瞻性和对网络的熟练性,对网络营销来说,是一个具有极大消费市场。同时,在这群消费顾客中,通过长期的商务关系的建立,可以建立企业固定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倾向,对于企业的营销方向和目标也十分有利。

1.3降低营销成本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具有高成本、多环节的特点,往往需要广告宣传、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以及多个中间环节构成,消费的流程复杂,时间长。而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推广挽留过广告的营销模式,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中间商,甚至建立直接的B2B关系,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群体,有效的减低了销售的成本,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产品价格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营销利润,网络营销的一大特点在于突出体现了产品价格在营销过程中的优势。而且缩短了营销的时间,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和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大大拓宽了企业的营销市场,同时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和便利,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

1.4营销便捷化

网络营销的支付方式多样,在电子商务中出现的电子货币、支票和电子钱包,都是当前网络交易平台中经常用到的,避免了现金支付带来的许多不便利因素,促进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交易关系形成的效率。同时,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促进了消费者及时的在线支付,消费者可以不出门就在网络上找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节省了时间和资金,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一种优惠。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的拥挤和嘈杂使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不愿意再出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消费模式的利用率提高。当前,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逐渐的变化,网络广告的作用显然是符合当前这种发展局势的。另外,网上支付功能能够促进企业及时的了解营销状况,资金回流也能够立竿见影,减少了传统财务统计中的诸多环节,能够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高效性。保障了企业的根本效益,又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动态资金状况,在生产加工过程和销售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营销效益。

1.5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网络营销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企业整体长足发展的现代化营销模式。在企业的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的营销服务一致,依然有营销前中后三个阶段,而不同于传统企业营销模式的是,企业在营销各阶段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都比传统模式要快速和便捷。在销售前期,需要有效地对消费市场进行目标定位和市场分析,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精确目标市场,确定消费群体;在确定消费群体和市场之后,采取网络广告的营销手段,促进消费群体对企业和产品的了解程度,刺激消费群体的的消费欲望,通过消费群体自主上门的方式,提高企业营销过程的高效性;同时,营销后期的质量保障等维护了消费者的基本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形成顾客回流的现象,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时利用网络广告宣传企业的形象。另外,利用网络广告等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有利于促进企业调查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通过开发新的产品和提高服务质量,避免企业的资源浪费。

2网络广告的网络营销运作模式分析

2.1有效宣传企业形象

通过网络企业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的方式主要有网站公布和电子邮箱两种方式。当前,我国经济市场的网络广告运用较为普遍,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性,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行业。相较于传统的广告宣传模式,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和便捷性都比较强,同时具有丰富性和可控制性等特点。通过网络广告建立一种必要的促销公共关系是当前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在企业效益和消费者实惠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点,为企业的有效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媒体的发展关系,利用第四媒体的宣传效力,提高企业有价值信息的广泛传播,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效率激发消费者对企业的了解和对企业产品的购买欲望;其次,通过建立良好的网络沟通关系和网联网宣传模式,树立良好的企业发展形象,巩固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产品的推广度,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巩固顾客关系,同时建立新的顾客群。通过企业网站和主页宣传的设计也是企业利用网络广告有效促进网络营销的有效手段。确定好企业的网络消费目标群体之后,规划好符合企业形象和整体发展特色的风格设计,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通过网络软件和通信工具等进行必要的网络营销推广,具体来说,网络广告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尽可能保障网络广告的视觉优势。第二,尽可能使用简洁的URL。第三,尽可能与企业的整体形象保持一致的风格。第四,控制网络广告宣传页面的排版和规格。第五,较好的控制页面下载的时间不超过10秒。

2.2多层次的网络广告促进网络营销的集成

企业的网络广告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过程,需要在大量的前期工作之后进行宣传方案制定。首先,进行必要的网络市场调研,是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浪费的前提,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有效的搜集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广告宣传方案。在掌握信息资源之后,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企业的营销几率。其次,建立网络直销或者与分销商结合的营销模式。根据网络营销模式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网络广告模式是企业网络营销的现实特点。在网络直销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挽留过的便捷化特点,进行直接的网络广告宣传,可以有效的节省销售成本,有效的敲定消费市场,建立与消费者观念相适应的广告策划。在与分销商相结合的网络营销情况下,企业的网络广告具有联系性和特殊性的特点,需要在网络上搭建一个与企业相联系的供应链,在分销商和企业之间建立物流配送关系,这种多分支的网络结构是在网络直销的发展下的产物,也是提高网络市场的必然趋势,在利用网络广告宣传过程中,建立企业与经销商的必然联系,通过多层次的宣传,扩大消费市场,增加消费群体,最终网络的集成营销。

3有效提高网络广告对企业网络营销的效果分析

在企业网络营销过程中,网络广告是中心环节、当前的网络世界种网站数量数不胜数,如何利用网络广告来增加消费诉求是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要增强网络广告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需要通过多层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宣传。第一,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用简洁的网址和具有特色的网页设计进行广告宣传,结合新浪和网易等媒体进行综合宣传,提高企业在网络中的出现频率。提高个搜索引擎的利用率也是有效的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方式之一,当前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是网名进行信息搜索时的首要门道,可以通过在搜索引擎网站设立必要的网站广告,提高广告的知名度。第二,通过设计个性化的网站识别图式,提高广告的链接率,寻求相对应的网站进行合作,通过双方的广告链接,在无形中提高网站的访问量,也是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网络营销的有效方式之一。第三,通过BBS论坛的广告渗透。BBS是当前网络世界中具有较大的网民聚集地,在其中渗透网络广告是有效地提高广告的视觉范围,另外,在BBS上设置特色化的广告不仅有利于吸引众多网名的眼球,而且BBS的免费特征也为企业的宣传大大降低了成本。第四,有效提高网络广告的新颖性。提供个性化的广告宣传是符合当前个性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在网站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能够增加消费群体主动定期的进行网站信息浏览。网络空间的千变万化客观上要求企业加强自身的创新力度,提高广告的创新性,甚至设置必要的增值服务,提高广告对大众的吸引力,促进网络营销的有效实现。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私家车 消费 市场

一、我国及成都汽车市场消费状况

据2007年中国轿车市场研究报告中的结果显示,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全年实现产销388.34万辆和385.65万辆,同比增长40.9%和35.3%,出现了继2002、2003年之后又一次较大幅度的增长,年增长达100万辆。2006年成都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61万辆,其中大成都地区私人轿车保有量超过40万辆,每百户居民拥有私人汽车的比例高达22.8%,在全国范围内,成都市小轿车的保有量仅比北京和广州低,位居全国第三,预计到2008年末,成都家用轿车的拥有量将突破60万辆。成都的人均收入以及消费水平都远低于其他很多地区,但汽车消费却是火爆,这种地区收入水平不高,但汽车消费水平高的现象被称为“成都汽车消费现象”。

二、影响成都轿车消费市场因素分析

1.消费者消费观念超前。我国其他城市部分消费者购买轿车讲究价格与档次,却因收入的局限,形成较长的积累期,延缓了轿车市场的消费。成都大部分购车者注重的是拥有轿车后的生活享受,而不是用其品牌价格来标示身价。要买一定要买“好车”“名车”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在成都人看来不值得提倡。由于成都人购车时对轿车的品牌并不太注重,成都街头行驶的也大多是经济型轿车,其中尤以价格低廉、小巧玲珑的奥拓车为最多。这种不盲目攀比高价位、高档次,量力而行,以适当消费享受为主的超前消费观念,既尽快完成了个人消费的释放,也营造出热烈的轿车消费氛围,刺激了更多人的购车欲望,形成了良好的消费循环。

2.宽松的政府消费政策。随着私人购车比例的增加,汽车消费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在成都汽车消费领域,成都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设法降低私家车消费门槛,鼓励汽车消费,为百姓营造宽松的用车环境。成都既没有相对于上海、深圳等城市有限制小排量微型轿车在城区限行的规定,也没有像北京那样严格的排放标准,车市极具包容性,因此各种品牌在成都均有自己的生存之地。另外,成都公安部门还简化了用车的繁杂手续,车管所还专门开设了为团体、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以及为偏远地区单位汽车消费者提供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买车后的便民措施。

3.低廉的用车成本。私车使用费是影响私车消费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中,私车消费不温不火的往往存在高昂的私车使用费,如广州、上海、广州的停车费和上海的路桥费均为全国之冠,而成都的停车费以及路桥费相对则低很多。并且成都消费者在油价高涨时代仍可享受到相对较低的使用成本。这是由于四川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压缩天然气替代常规汽油或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在成都相当流行。全市CNG汽车已占其公共交通车辆的80%以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轿车花费几千元进行了CNG改装。与使用汽油相比,压缩天然气的使用成本还不及前者一半。相对低廉的用车成本大大地刺激了成都私家车消费市场。

4.良好的销售网络。成都本地并没有上海通用、长安福特等实力强劲的生产厂商,硬件上少了在生产环节上与其他城市竞争的优势,但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很多制造厂商把销售网络放在成都,完善的销售网络促进了私家车消费,形成了一个销售的良性循环。此外,成都还建起了西部汽车城、莱克汽车广场等大型卖场,与车市发达地区北京、广州出现的大卖场趋势十分相近。并且,目前成都拥有大大小小的汽车品牌“4S”店达50余家,汽车专业卖场近60家,世界知名豪华轿车授权商也有近10家,大量新的汽车品牌也计划进入成都开店卖车。

三、进一步完善成都私家车消费市场政策建议

尽管成都汽车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前景看好。但市场本身发展还存在信息不灵、展场档次不高; 经销商众多,市场显得零星分散,从而造成服务不到位、商家恶性竞争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成都私家车消费市场。

1.组建汽车销售集团,提升市场规模与档次。成都车市拥有与发达地区相同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消费市场潜力和土地资源的优势都可以与北京、广州媲美。但要实现与北京、广州同样发达这一目标,就必须首先解决成都汽车市场出现的零星分散问题,使之从从分散走向联合。笔者建议政府可以联合相关部门打造汽车销售集团或汽车销售市场带,规范成都轿车销售市场,提升轿车市场的规模和档次。

2.加快道路停车位等硬件设施建设。成都的私家车消费的火爆导致使得道路停车位等硬件建设跟不上汽车的消费速度。笔者建议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道路交通建设、城市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管理水平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汽车市场的消费,同时使私家车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时,也能保证城市交通的有效运转。

3.提升车展层次,扩大轿车形象宣传。经销商应把车展作为刺激成都轿车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环节,在日益频繁的国内车展中,把握轿车产业发展的规律与潮流,抓住轿车的特色,从汽车的专业化角度开展宣传,通过更加专业化的汽车展览,丰富会展经济,扩大成都私家车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t增加到6.3亿t,年均增长率12.2%,产量接近世界总产量的50%(图略)。2010年,中国特钢产量3500万t,占钢产量的6%。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钢铁工业重要合金元素之一的钼消费急剧攀升,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钼消费国,年消费量由2006年的2万多吨猛增到2010年的约6万t,年均增长率为14.1%。

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使中国含钼钢具备较大增长空间

尽管我国已是世界最大的产钢国,但是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仍然不够高。作为钼主要应用领域的特钢生产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国特钢产量占钢产量的6%左右,而工业化国家特钢产量占钢产量的比例为10%~20%。我国仍无法应用一些关键特钢品种,在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减量化等高性能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方面亟待提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质量上我国特钢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1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83亿t。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并推荐“十二五”期间,国内粗钢消费需求量按6.7~7.5亿t考虑,年平均增速约2.6%~4.6%,折算钢材消费需求量为6.3~7.0亿t(不含重复材)。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预测2015年国内钢铁导向性消费量为7.5亿t。而“十一五”期间我国粗钢消费量年均增长率接近12%,“十二五”预测增速比“十一五”期间实际增速大幅下降,在总量增长趋缓的情况下,钢铁工业发展的重点将集中在结构优化、产品和技术升级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着重提出要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规划》更明确提出,“十二五”末“进口量较大的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高速铁路车轮及车轴钢、高压锅炉管等高端品种自给率达80%;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超过80%。”《规划》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趋势,对2015年关键钢材品种消费进行了综合预测(表略)。合计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远远超过“十二五”粗钢消费总量增长速度的预测,也超过“十一五”时期粗钢消费总量增长的速度。说明我国关键钢材品种消费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其中主要是高强度、耐热、耐磨、耐蚀的特殊钢,多为含钼钢。根据国际钼协会的统计,钼在钢铁工业中用量最大的是工程钢和不锈钢,分别占到34%和26%。表1中增长幅度最大的高强钢筋、不锈钢,到“十二五”末增长幅度分别达到98.2%和70.2%。粗钢消费总量增速与特钢消费增速的差异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钢材终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钢铁工业更要加快实现对高端特钢产品进口替代的目标,因而我国特钢的生产规模和品种质量还将加速提升。另外,从世界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国家将更专注于更高端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研究,避免低端同质化,追求差异化竞争。这也逼迫我国钢铁工业加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力度和步伐。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为含钼钢开辟了较大的增长空间,将使钼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钢铁工业总量规模中远期增长将带动钼消费市场保持长期增长态势

虽然钢铁工业总量规模增长趋缓,但中远期仍将保持增长态势。《规划》根据美、德、日等国钢铁工业发展规律,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2020年期间,峰值7.7亿~8.2亿t,此后峰值弧顶区仍将持续一个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速放缓,钢铁需求将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平稳发展期。根据上述预测,意味着在未来近20年内,至少在国内钼消费仍将处在一个增长的环境之中。这一推测暂未考虑其他金属对钼的替代作用所带来的钼用量的减少(如铌钢、钒钢、钨硬质合金、钛硬质合金等在一些方面对钼钢及钼合金的挑战),以及钼钢对其他材料的替代和钼材料在化工、电子等更广泛领域的新应用可能带来的钼用量的增加。过去30年里钼在钢铁中的应用比例由80%以上下降到76%左右,说明这些变化一直在进行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基于对下游用钢行业进行的调研,预测下游钢材消费主要行业2015年钢材消费量为6.64亿t(区别于粗钢消费量),2010~201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4%(见表2)。本文认为分析关注下游用钢领域的总量变化对于分析了解钼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