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范文第1篇

“十四五”服务业发展思路书面发言材料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创新创业、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营商环境,形成市场导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的质量强区体系,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

二、发展思路

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基本形成,各种行政审批大幅减少,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百姓投资办企业时间缩减,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零见面、一网办、一次办妥”,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活跃发展,新设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企业数量增长显著;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民营经济主体、民营经济增加值、民间投资“三个持续增长”;推动餐饮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形成“XX味道”品牌聚集效应;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形成。

三、保障措施

(一)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优化软硬件配置。进一步优化网上办事平台,加强实体办事大厅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办事人员业务和服务素质。

2、延伸办事大厅至各银行网点、街道等。在各银行网点、街道配备相关机具和办事人员,让群众少跑路,在“家门口”就能够办好事。

3、进一步为企业减负。采用减免或者政府购买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1、持续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开放化、治理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推进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治理模式由家族化向社会化转变、企业制度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建立产权清晰、债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把民营企业打造成合格的现代企业和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评审验收通过的民营企业,兑现资金鼓励。

2、加大帮扶力度,积极推动对全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三)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XX特色餐饮业发展

1、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管责任体系、产品追溯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实现XX品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安全监管。严把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实行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结合日常巡查监管,开展抽检不合格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加快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量化分级、风险分级相关制度;加大抽检监测力度,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智慧抽检监测水平。

3、加强对食品经营业者的帮扶指导。对辖区内食品经营业者分批分类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宣传培训,提高食品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依法依规经营的自觉性;严格细致做好《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验收工作,指导不符合规范、未通过验收的经营者整改升级达标。

4、全力开展重大节会驻点保障工作。全面做好世界川菜大会、泡博会等各类重大节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在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实行驻点全程监督和巡回监督,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为弘扬XX美食文化、建设川菜名城提供坚强的食品安全保障。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范文第2篇

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别?主要原因并非大环境不好,而在于专营店自身没有与时俱进。那些善于学习、走在发展前沿的专营店自然能够?穿越新周期?,而那些固步自封、不愿意改变的专营店则会慢慢被市场淘汰。

2013年,对于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来说,“精细化管理”成为重要的关键词!眼下,中国化妆品零售终端的竞争已逐渐摆脱过去的粗放式、低水平的竞争,开始向“精细化管理”的高段位博弈进化,先进经营者原来越注重标准化与流程化,运营管理更为精细。

面对呼啸而来的竞争必然,零售人才的重要性越发突显出来无论零售升级,还是精细化管理,都需要人来完成。

人、货、场,是店铺经营的三大支柱。目前,有前瞻意识的经营者已经进行了店铺模式升级及品类结构优化。“货”的优化与“场”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营店的发展。而在“人”的层面上,专营店群体需要学习和改进的还有很多。

当进入新的竞争阶段,单纯的硬件改造升级已很难拉动连锁专营店的爆发式增长,专营店要想取得突破式发展,必须进行零售人才的二次驱动!零售人才在哪里?如何培养出优秀的零售管理者?

2013年,由《化妆品观察》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应势而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聚焦[零售人才],全面引导品牌商和渠道商关注零售人才培养,寄望与零售终端共同探讨人才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化妆品零售终端的人才竞争力!

2013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华东)特辑,将带来泰山管理学院院长马方、福建省浓妆淡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孝香以及山东省优秀的经销商、零售连锁掌门人在峰会现场分享的人才管理之道。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范文第3篇

一、国际贸易企业现有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利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对国际贸易企业做解剖,可以发现,作为流通型企业,其传统经营模式是简单的中间商模式——转手买卖,在价值链中没有或很少参与额外的生产作业和服务,基本上不涉足技术开发。它所创造的价值为购价和售价之间的差额,即流通差价。这种赚取流通差价的经营方式,在新的环境下很难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获取综合经济效益。

同时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营销渠道的创新和交易方式的改变,促进全球形成统一的虚拟交易市场。网上交易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通过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不同组合,使传统的“出口厂商—出口商—进口商—进口厂商—消费者”的商品流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供求双方可便利地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商务磋商,完成进出口业务操作,从而使以收购加出口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传统国际贸易企业存在的市场基础逐步丧失。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企业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供应 链和价值链运作环节较短,上下游产业协同效应差。部分大型的国际贸易企业虽然投资项目较多,但不能很好的发挥价值链的协同效应。完整的贸易流程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的分销渠道,客户订购,要素供给,研发,生产,营销和许多其他活动均是环环相扣的,价值链中各环节基本上是按照局部的目标运行,这些局部目标加起来并不一定能使价值链整体性能达到最优,而且很可能相互冲突。但许多国际贸易企业仍在沿袭传统的贸易方式,即靠压低国内收购价,抬高国外报价获取利润,对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客户满意度方面重视不够,对终端市场的控制和反映能力弱,与供应商、分销商关系相对较简单。公司内部诸多经营资源难以有效共享,竞争多于合作,分散的技术和信息资源得不到整合,风险得不到分散,难以发挥出整体协同效应。

二、供应链与价值链联动优化的路径选择

国际贸易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需要以贸易为核心,不断探索贸易创新方法,推动整合的协同效应。一是可以帮助企业有条理地了解公司资源增值过程,从中把握业务工作的重点;二是了解价值链、供应链中各项活动的联系,从中寻找和提炼竞争优势;三是站在最终客户的角度评价企业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现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四是可以使企业整体的价值体系最优化,便于抓住价值链关键活动使其他一切工作围绕并服从于它展开。

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联动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企业价值链内在联系和价值链间的联系中。这两种联系对于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内在联系是指价值链和供应链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简单混合或加总,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一个系统,即系统集成。在这个系统中,各项活动存在一定联系,并体现着某一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或者与另一活动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来自单独活动本身,也可来自活动间的联系。作为企业构成基本活动的重点是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辅助活动的重点是从工厂收购产品或采样,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应链构建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国际贸易企业价值活动的内在联系形成的竞争优势有两种形式:最优化与协调。国际贸易企业为实现总体的经营目标,首先,应当在各项价值活动间的联系上进行最优化的抉择,以获得竞争优势。在最优化和协调过程中,国际贸易企业需要大量信息去认识形式多样的联系,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其次,价值链间的联系指价值活动不仅存在于国际贸易企业的价值链内部,而且也存在于其他国内和国外企业的价值链之间。其中最典型的是纵向联系,即国际贸易企业价值链与国内生产厂家和国外客户之间的价值链联系,使得各价值活动的有效协调和相互支持。

国际贸易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联动的意义在于两者产生的协同效应,使企业和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和终端用户共同获益。理论上分析,联动的方式包括营销方式的差异,新分销渠道的建立,纵向整合的差异,信息平台建设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等都有可能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分解——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要保持企业的垄断优势,关建是保持其价值链上的战略或关键环节垄断优势,并不需要在所有的价值活动上都保持垄断优势。国际贸易企业的核心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进出口上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其相应的组织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国际贸易企业的品牌、优质的服务和管理协调能力作为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要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很多非战略性的活动则完全可以通过服务外包,尽量利用市场以减低成本,增加灵活性。未来国际贸易企业将会逐渐将价值链中非核心环节外包给其他中小企业,实行价值链外包战略。国际贸易企业集中于价值链的一个或几个战略环节,通过引进和利用外部资源,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同时又可以多种方式与价值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企业进行高度协同和紧密合作,从中获得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整合——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产业链中分散的资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际贸易企业加强生产、营销和物流的协调管理,实行资金互补、资源信息共享等都会降低运营成本。整合国际贸易企业价值链中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资源,有助于发挥系统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

(1)后向一体化:向价值链上游产业延伸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消失,在整个国际贸易环节上,原来国际贸易企业以供应为主的生产商之间将会打破原有的供销平衡,进而形成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的胶着状态。国际贸易企业只有在整个供应链中掌握主动权与控制权,才能有效地控制住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形成强势竞争力。传统的国内收购制面临着挑战,向国际贸易企业直接供货的国内供应商数量的减少将提高其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时,国外进口商由于直接从国内供应商采购而缩短了进货渠道,从而减少了国际贸易企业的进口订单,其讨价还价能力也相应提高,这些都将直接缩小国际贸易企业的盈利空间。国际贸易企业原来靠压低国内采购价格、抬高出口价格以赚取利润的生存方式受到了挑战。因此,国际贸易企业将需要向价值链上游延伸,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其建立起高度的信息共享,利用其掌握的市场信息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如果国际贸易企业着重建设自己的货源基地、贸易重点转移,完善增值服务,向价值增值多,利润丰厚环节转移,则可考虑投资建厂,控制货源。为控制货源、降低成本而投资建厂,投资较大,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国际贸易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力进行考虑;可以利用其在海外的专业化市场销售网络以及自主品牌,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并扩大价值链下游的最终客户的增加值,降低投资风险,把握价值链中价值贡献度较大的服务功能,如报关、商检、运输等服务的质量。

(2)前向一体化:向价值链下游产业延伸

同供应商一样,分销商和最终客户对国际贸易企业形成竞争优势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企业要加强与价值链下游分销商和最终客户环节的联系,构建高效的营销价值链。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谁拥有销售网络,谁就能聚集生产企业。国际贸易企业要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要以多种方式在国内外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销售网络。这样既可以尽快获取最新国际市场信息,又可以扩大进出口业务,加快技术创新,增加经济效益。面对西方跨国公司和全球性采购集团的大规模涌入,国际贸易企业要尽快融入全球供应链当中,真正与开放式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相适应,尤其是与国外成熟的营销模式接轨,成为专营进出口业务的全球性供应链管理商。

(3)横向一体化:向供应链两侧延伸

国际贸易企业可选择与国外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融入其全球供应链中,与其一起进行生产、营销和研发活动,充分共享跨国公司成熟价值链的核心能力带来的利益。建立战略联盟后,国际贸易企业可借助跨国公司的营销渠道和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和竞争对手的状况,从而强化自身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3、 多元化——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化

国际贸易企业应该对内部相关业务之间进行整合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价值网络的最优化。价值链呈现网络化的原因,在战略层是由于国际贸易企业在发展壮大后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和水平一体化战略复合交融形成的。图1反映了集团化的国际贸易企业产业链在多元化进展中的网络化演进过程。

如图左所示,集团化的国际贸易企业子公司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业务战略单元的纵向通过经济纽带联合成为集团的一个子集。通常业务战略单元以产业为一个大的聚类,通过产业的界限来区分不同的业务战略单元。在一个单一的业务战略单元中,各子公司作为相应产业链的一个或若干个环节顺次纵向联系。如A1—B1—C1形成产业链段1;A2—B2—C2形成产业链段2;A3-B3-C3形成产业链段3。一个国际贸易企业集团包含多条产业链段是多元化战略的必然结果。而图1反映了集团多元化战略是由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多元化行为实现的。即集团在业务单元2的纵向环节A2是通过集团公司与子公司B1,C1共同实行相关性横向战略实现的。同样,A3是B2,C2的横向扩张形成的。因此,国际贸易企业集团的多元化战略以及集团子公司的横向多元化行为使得集团价值链呈现网络化,如虚线框内所示。在网络化的价值链中,子公司成为产业交融的结点。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范文第4篇

重庆东北部是重庆的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但是,由于特殊地理条件,使得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中大型卡车无法驶入,给农村产品的流通带来较大的障碍;其次,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农民对互联网营销了解甚少,降低的农村产品的展示空间;最后,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的功能认知不够,减弱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农村产品形象的设计策略

农村远离现代化工业区,是人类生活中环境最生态的地方,农村农产品便成了绿色产品、生态产品的代名词。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绿色、生态的农产品成世人共同的需求。农村农产品众多,但农民没有营销意识,其中相当部分的农产品被老鼠啃噬或者霉烂没能变成经济效益,造成资源浪费,实现农村产品走向是实现农村增收、都市人群获得高品质食品,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展特色农村产品,缩小贫富差距的多赢局面的重要步骤。

(1)品牌建设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品牌,完整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增加产品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没有品牌的农村产品在市场中是没有自信心的,沦为优质廉价的“地摊货”。要建立完整农村农产品品牌形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地域性行业品牌建设。地域性行业品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长的同一种农产品,进行整体性命名、品牌策划与设计乃至营销而形成的品牌形象。例如:“奉节季橙”,它是以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生长的季橙进行整体形象规划,使之成为重庆土特产的代表,成为每一个重庆乃至西南片区人民熟知地域性行业品牌,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地域性共生品牌建设。地域性共生品牌是指的在一定区域内生长的几种相关的农产品,进行整体性命名、策划与设计乃至营销而形成的品牌形象。例如:“贵州山宝”,今年春节前往贵州地区探亲,惊喜的发信了“贵州山宝”这一品牌,它以贵州境内生长的灵芝、天麻、杜仲三种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的整体规划设计形成“贵州山宝”这一品牌,整体品牌建设后的售价相较于单品散装提高了近300%。销售平台品牌建设。建立行业品牌和共生品牌后,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极大的提升产品的行业竞争。但是,消费者完成消费环节则是通过偶然的机会,或者亲人朋友介绍,推广效率不会很高。因此,建立销售平台的品牌形象,则可以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将各种农村特色产品推销到消费者面前。

(2)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销售平台建设中是农村农产品进行营销模式的探索,是实现农村产品顺利走向市场的关键环节,建立“村级网点+场镇据点+县市的分理处”的营销格局的核心是特色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农村产品品牌群的线上展销,促进传统零售农村产品向现代互联网交互营销的转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自我营销。①品牌构建与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平台以提供“原生态农村产品,共享品质生活“为理念,完成视觉形象设计(标志及应用)。并且做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在包装、广告、互联网品台中去,形成品牌印象和效应,逐渐形成具有品牌形象的互联网农村产品销售和展示平台,实现农村产品的主动营销。“重庆市农村原生态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以“绿色通道”为形式,为进驻农产品开设绿色认证。强化下属农村电商网点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从根本上实现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吸引消费者眼球,增强农产品的自身竞争优势。②信息可视化与电商平台建设。搭建农村产品动态信息展示平台,利用COIKE等技术手段,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建立产品供应机制;建立产品库存信息,实现销售与库存的动态管理;建立会员与订单的信息系统,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提高重庆农村原生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③物流与电商平台建设。互联网实现农村产品的展示与销售过程后,将产品从农户手中转移到消费者面前是电商平台实现交易的重要环节,重庆市农村地区多处山区丘陵地带,地质结构复杂,交通不便利,运作成本高,采取村级随时收货,定期向中心镇转移并存储,并联合快递获物流公司,通力合作,县市级组建分理处,协调快递与物流,从而实现农村产品快速的转交至消费者手中。

3.小结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建设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章运用国内外大量案例分析了企业文化为什么要与时俱进,企业文化与时俱进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路径,以及当前企业文化如何实现与时俱进。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并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现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美国在学习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动员多方面力量进行企业文化研究,并将企业文化理论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短短几年时间,美国企业又重新造就了其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经济,就像是驶进沙漠中的跑车。法国前文化部长朗哥有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中外大量成功企业的发展雄辩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就必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如果企业文化不与时俱进,缺少创新,企业文化不但起不到预期作用,相反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意义非凡。

一、经营环境日新月异,客观要求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

企业经营环境日新月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出现经营危机时,企业必然要调整经营战略和策略,也必须重新评估原有的经营方式和价值观念。企业经营业绩的衰退及至破产关闭,原因各不一样,但根本原因往往在于其文化的落后及其对经营战略变革的阻碍作用,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只会置企业于衰亡的危险境地。1981年通用公司生产增长远远低于日本同类企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已经丧失,公司利润在5亿美元左右徘徊。当时的总裁琼斯任命韦尔奇接替他的位置。韦尔奇上任后,指出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必须不断变革,并提出了著名的“煮青蛙”理论,并且从企业文化变革入手创建了一整套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美国康柏电脑公司董事长本杰明·罗森指出,正是由于韦尔奇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了成功的改革,创立了快速适应市场动态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机制,使通用成为企业界的奇迹。贺氏曾经是全美最大的调制解调器制造商、Modem制造业的标准制造商,占50%以上市场份额。然而,这样辉煌的公司,最终的结果是倒闭。它曾经制定了行业标准,使它形成了一种自高自大的文化氛围。在技术迅猛发展、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的情况下,它没有及时认清形势,采取措施,变革公司的文化,致使公司最后走向了破产。贺氏的衰落正是由于其原有的文化阻碍了它的成长。可见,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其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这个企业必将成为强弩之末。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在其合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利用大量的实例数据说明,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敏锐地洞察市场中的变化,及时创新企业文化,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必然下降,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对于企业文化,绝对不能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的思想,更不能敝帚自珍,拒绝革新与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恒久不变的企业,也没有恒久不变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随着企业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与时俱进,以变制变,在变化中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创新的不竭动力与路径保障

企业发展客观要求企业文化与时俱进,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创新由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各种要素有机、合理组合在一起的黏合剂,企业资源整合的无形保障。优秀的、灵活适应有创新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它作用于全员的头脑、意识之中,渗透在企业运作的各方面,体现在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经营行为和全员工作中。优秀的、创新的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内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辅射作用和凝聚作用,以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激励、驱使全员、人力资本载体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贡献自己的智力资本;促使知识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自由广泛地交流信息,知识共享,以形成和不断提升结构资本;以人为本,进行文化管理,关心、、成就、升华员工,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忠诚的员工自觉以创造性的服务获得顾客的满意与忠诚。从而为企业赢得顾客资本,继而促进一切创新活动和资源、能力的优化与整合,合成或提升为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背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上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韦尔奇:“如果你想让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使企业能更具竞争力,能更好地沟通,韦尔奇尽力试图改变整个企业的文化与员工的思考模式。

企业的发展是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公司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改进芯片的设计,使它的年销售额增长了7倍,超过250亿美元,资产回报增长了1倍,资本投资达183亿美元。英特尔公司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获得永久的活力。企业文化创新,改善了企业内部氛围,也改善了企业外部形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为实现企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根植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哈佛商学院的一项调查也表明,美国那些业绩好的企业领导认为,优秀的公司文化是自己公司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关键性力量!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邵明津说:如果一定要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哪里,我们认为就是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首先,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在构成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项要素中,文化力是比产品力、销售力更为重要的一环,是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和基础。加利福尼亚圣弗朗西斯科北部的硅谷因信息技术业的活跃而闻名遐迩。对这里取得的成功而言,其流行的文化是比经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关键原因。其次,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可增强企业人才竞争力。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观念的战略创新;也是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进行管理制度的战略创新。所以创新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吸引人才。在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中,89%的辞职人员不是因为报酬太低而提交辞呈的,公司缺乏灵活的文化环境,不能满足员工职业生涯的文化环境。华为的价值观构建起一个让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事业共同体,使员工在精神上受到激励,寻找到“精神归属感”,让企业文化感染每一个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员工将这种崇高理想和具体工作相结合,通过自身努力和创造,使企业文化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施展才华,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最后,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可增强产品竞争力。企业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产品的价值增值而展开的,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影响企业的内部活动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以创新精神保持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在旧文化中习以为常的人们很难对所处的文化加以变革,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创新精神。缺少了创新精神,企业文化就会是一种落后的文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第一,联系企业实际,明确企业经营理念。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及创新就是要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通过总结提炼企业成长历程的文化积淀,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经营哲学,使其在企业发展中有效发挥作用。脱离企业实际,企业文化成为空中楼阁,员工不愿接受。确立核心价值观,在总结和提炼企业文化积累的基础上把握特点,突出重点,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特性之一,企业文化唯有形成特色,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企业文化就会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创新。好的企业文化,都是在不断地总结和创新中形成的。

第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全员共建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领导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更要依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它以全新的角度重视了人的因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实现,发挥人的积极性是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加强宣传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员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普及企业文化理念,取得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同,既是企业文化的要求,又是建设、创新企业文化的保障。学习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员工的素质,不断满足市场发展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