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范文第1篇

在打破思维定式的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英语语法教学的观点。首先,让学生知道英语语法课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脱离了语法学英语,是得不偿失的。只有把语法学好,用好,才能使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其次,语法要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时讲解,脱离语境的纯语法讲授会使语法变得抽象化而晦涩难懂。语法往往存在于课文当中,教师如果能在讲解课文时抓住难点并结合语境来帮助学生突破语法,便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再次,在练习和运用英语中去学习语法。做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语法知识点有反复的接触和认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语法知识内在化,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东西,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教师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对话训练,使学生有机会来应用英语。那么,学生在学习语法时该注意些什么呢?

1.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理解+记忆=最好的学习方法。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习得的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关系,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语法要真正理解,不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例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也许会特别强调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在句子中的不同句法功能。很多学生就机械地记忆:分词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表语;动名词可作定语、主语、宾语、表语。即使这样学生也经常记混淆。其实分词就相当于形容词。形容词能充当的成分,分词基本都能充当;动名词就相当于名词,名词能充当的成分,动名词基本都能充当。这样也便于理解为什么动名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而分词则不能。另外,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理解语法并不是要对语法规则刨根问底。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英语有那么多时态而汉语没有?”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规则。汉语不是没有时态,只是时态的表现形式不像英语那么明显而已。

2.积极主动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主动观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不能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研究表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则比他们从书本上学来的记得更好。对一道题给予详细讲解后,应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总结规律。同样的情况在怎样的场合使用?有没有例外?实践表明,能自己总结语法规律的学生,更能对语法进行灵活运用,且在阅读中也能显出反应迅速准确的良好状态。

3.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英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在学习时,一方面不要怕犯错误,要大胆地使用英语;另一方面,要注意纠正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是做英语练习的目的之一,在错误中增进理解、深化认识。对于老师批改过的作业,一定要仔细看。看了批改仍不明白的,一定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在口头交际中,不能完全不顾语法,也不能因为怕犯语法错误而不敢开口。完全不顾语法,可能会使语法错误形成习惯,以后想改也改不过来。而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或在表达中过多地进行自我纠正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也可能因此失去很多交际的机会。研究表明,在口头表达中,适度地监控语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最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能力。

4.不要被语法术语所困扰

在语法学习中,学生经常被某些语法术语所困扰。不同的语法书和不同的语法学家经常使用不同的语法术语,这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不少困难。一般来讲,理论语法和参考语法里的术语归纳的层次高,包括的内容多,有时难于理解。学生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语法术语,最好是请教老师或他人,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5.注意语法在交际中的使用

学习语法最终是为了在交际中使用。在日常交际中,有时为了快速准确地达到交际效果,而放松对语法规则的要求。但仍需注意交际中的语法问题。

6.要始终记住语法是手段或工具,不是最终目的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有的学生虽然不是有意识地停下来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但他们在潜意识里总是一边读一边“留神”语法。一般来讲,只要明白句子的意思就不要去管语法。如果阅读理解遇到困难,而且从上下文也不能很快找到其他线索,就可以看看语法结构。

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幼儿接受正规化教育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学前教育的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比较普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十分必要。

二、主要特征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大体采取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

(1)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

(2)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

(3)重知识,轻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重教学,轻游戏。孩童时代本应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

三、成因

1.家长的主观愿望

在一些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家长持有“望子成龙”的观念,急于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尖子”,逼迫自己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在知识的获得上要超越别人的孩子。很明显,完全出于家长的不成熟的思想偏差,从而有了“超前需求”。由此可见,家长的愿望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

2.幼教部门的利益驱动

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化导向,使幼儿园客观上主动迎合社会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开设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要求。加上幼儿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不受社会重视,幼教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认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育实践中容易把小学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

3.幼儿小学教育衔接机制的缺乏

尽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准考试,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进行入学考试或者入学面试,并按照考试(面试)成绩分班。为此,幼儿园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四、相关对策

幼儿教育不是简单的智力开发,幼儿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着手培养。幼儿教育应偏重这些方面,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此,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

1.坚持素质教育先行的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当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

2.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出发,必须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

3.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既要体现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应性、科学性。做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4.转变家长错误思想倾向

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扭转家长们的幼教观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培训班,向家长宣传、教授科学的幼教理念;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应当关注幼儿教育,以主流社会舆论观点,引导家长思想转变。

5.改变幼教模式

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爱和尊重健全孩子的人格。社会要改变标准、整齐、划一的幼教评价手段。父母、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和个性差异,发挥其自我发展的潜力,不能视孩子为家长和教师的附属物或单纯的接受者,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和自由,过早地将孩子拉入了“苦涩”的学海之中,阻碍了幼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在这里,我认为,学习、领会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的《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下称《指南》)尤为重要。《指南》在语言领域强调重点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科学领域强调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南》还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先进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创新方式方法,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让幼儿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2012.

[2]国家教育委员会25号令:《幼儿园工作规程》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

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范文第3篇

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观正确趋向与认同、并辅之以“职业献身”精神养成的一个重要职业教育环节,是职业长成的重要起点,还可以促进学生提升专业课学习效率,从而形成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职业认同感;有效教学

随着国家对学龄前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高的学龄前幼儿老师短缺的现象。师范类高校肩负着培养未来高质量幼儿教师的重任,首先应对进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观正确趋向与认同、并辅之以“职业献身”精神养成的一个重要职业教育环节,是职业长成的重要起点。

一概念界定

在本文中“职业认同感”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社会价值等其他因素的看法,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程度,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通俗地讲,就是对于自己或他人所从事职业的心里认识及赞同接受程度。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专业时对本专业并不了解,甚至在学习后的一两年内对本专业也没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很难拥有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专业的热爱,导致学生在学校盲目度日,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对新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学生对所选专业在心理上有一个彻底了解,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在学生心目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她们对未来自己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为将来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学生在校有效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培养职业认同感,促进教学效果

高校对新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来促进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职业认同教育

学校应在每届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入学不久后,进行职业认同教育,提高新生对本专业以及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一方面,普及本专业的历史背景,展望专业发展前景。通过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的了解,使他们认识到学前教育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增加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学前教育专家,比如:中国学前教育史上名垂青史的陈鹤琴、陶行知等前辈;西方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玛利亚•蒙台梭利。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幼教机构的表彰大会,让学生与幼教行业的精英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高尚的,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心。进行职业教育,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是专业教师讲座、聘请有所成就的校友作报告、见习等形式,可邀请在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幼儿教师现身说法;也可通过观看录像和纪录片,将幼师良好的职业形象与现场教育现状呈现给大家,激发热情提高他们从事职业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促进目前的学业学习。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目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足且存在片面看法。他们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简单的看哄孩子,教授的知识也是最简单的,是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或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胜任的工作(误导来自农村私人办的幼教机构),甚至认为上过学的人都可以胜任,没什么可学的。这种看法严重影响我国幼教事业的顺利发展,对学生认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也有负面影响,更不可能产生职业认同感。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使学生可以纠正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片面看法,并且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据调查资料显示,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很大,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则更注重对金钱与地位的追求。目前,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还不是学生希望的“高待遇、高社会地位”职业,这对于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大挑战。在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不能只关注金钱、地位等外在因素,更应培养职业上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层次的追求。

(三)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其获取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

幼儿教师的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开朗、敢于表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组织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和手工绘画作品展览,五项技能比赛和教学技能大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并且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效果;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经验与心得。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教育见习,与幼儿进行亲密接触,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正面、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

(四)帮助学生发展扎实的职业技能,树立专业信心

个体职业技能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个体能否无阻碍进入职业角色、多大程度进入职业角色、多快进程实现职业角色的内化,影响个人的职业情感体验,从而影响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笔者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已有六年,在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交流沟通中发现,由于生源问题,学前教育的学生专业技能一般,90%以上的学生没有专业技能的基础,给从教者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发现,这些学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是一张白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发育成熟,理解与领悟力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法,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并引导其深入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在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示技能是自己的短板,对自己专业技能不自信,对职业产生了恐惧心理。学生在幼儿园实习中,觉得自己的技能有很大的欠缺,对应用技能的教学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幼儿舞蹈即兴编舞等;在幼儿教师应聘中,对幼儿老师的专业技能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准备民族舞,钢琴则需要弹大曲子,歌曲要演唱完整流畅。学生职业技能表现薄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成就体验低,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信念。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积极配合老师加强专业课实用性的教学。首先就是调整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好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增加技能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勤练、深入学习;其次改变教学模式,教师上课不能让学生只作为听讲者,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应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多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充分体验当老师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以此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教学能力。

(五)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课程侧重理论,疏于对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致使大部分学生在校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灵活应用,在学校所练习的专业技能程度不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要求。学校对幼儿园教师能力的培养没有清晰的标准,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影响学校就业率提升,对在校学生幼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也产生极大影响。当然也导致一部分就业学生在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节,从而影响工作热情和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更快适应幼儿园教学的方法与节奏,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加以调整,贴近幼儿教师实际工作中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技能课程的比例,多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技能练习提供展示平台,久而久之,专业基本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磨练中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学生职业自信心增强,高质量的就业率也提高了。

三结语

总之,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校后应上的第一门最重要的思想基础课,也是学好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催化剂,只有处理好这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链”,我国高质量的幼教人才才不会严重缺失,业余幼教机构热会逐渐降温,社会对幼教工作者片面的认识会得到改善,学龄前教育的生态环境就会持续良性循环下去!

参考文献

[1]秦向阳,孙涛,李瑜.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与教育建议[J].潍坊学院学报,2013(4):108-110.

[2]童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79-180.

[3],隋立国.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新课程(下),2015(18):165-166.

[4]常瑞芳.职业认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7):37-39.

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范文第4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因此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事业同样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早期正确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某个方面的落后,正确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正确的认识态度早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幼儿及以后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就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情形分析对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应策略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家庭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其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行为方式必然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儿童的生活习惯、性格、品德等在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就已经在家庭的塑造下有了大致的雏形[1]。虽然儿童的秉性在未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就已经被家庭环境塑造出了大致的雏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孩子就已经定型了。所以孩子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幼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小伙伴之间的互动,儿童又会产生很多新东西,比如与他人分享、合作。

二、师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素质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首先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固定编制,工资的高低也是和学校的生源多少和办学效益相关,因此民办的教师的质量和待遇基本没有良好的保证,故而在学前教育民办教师通常待遇远远不如在公办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由于这种待遇较低,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教育机构级别不同,再加上教师本身素质的不同,教育质量也就不同,有的时候差别很大。特别一些落后地区和办学薄弱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往往得不到保障,城乡发展差距大,出现严重师资短缺,日常使用的教材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孩子们的监管都是很大的问题,不用提游戏娱乐了,从而根本不能保障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三、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因素分析

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各级政府自己设计本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计划,这就容易使得他们的工作出现偏差和不妥之处,同时又没有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来规范各级政府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前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学前教育的主要经费资源,只有政府在经济上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大力扶持,才能使得办园人员放开手干好自己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政府也要调控合理的收费,随着公办园的减少,民办性质的幼儿园大幅度增加,最后出现“入园贵”“入园难”现象,由于此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入园率也出现下降、入园延迟等现象,所以政府在经费和收费方面的投入和调控对学前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四、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建设途径

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状况,促使其实现长远发展,是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前提。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偏差,数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不足,这样也就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师资团队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想转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教育部门必须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与专业能力,为教师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一)学前教师社会地位较低

由于学前教育并不归属于义务教育,因此也就造成了学前教育教师的身份比较特殊,虽然同样被称之为教师,但是却并没有享有教师的名分与地位,甚至连编制都没有,这样也就造成了学前教师一直模糊不清的社会地位。

(二)学前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

在实际中,学前教师在待遇上普遍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存在编制的教师,其主要分布于公办与国有民办的幼儿园中,且对于这一类教师来说,在薪资待遇上与普通教师没有区别。另一种则是合同制的教师,其主要分布于社会力量所创办的幼儿园中,对于这一类教师来说,在薪资待遇上普遍不高,且并没有享有社会保险等福利,这样也就造成了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满意度普遍不高。

(三)师资分布不均匀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各个地方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这样也就造成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优质学前教师不断向存在优势的幼儿园聚集,这样也就出现了师资分布不均衡的现象。

(四)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学前教育的本质,就是启蒙教育,教师对学生常常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但是就目前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水平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师资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受编制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改行,这样也就造成了毕业生的流失,加剧了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此外一些学前教育多以民办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稳定感与归属感也就不同,这样也就出现了改行与跳槽现象的发生。

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一)保证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只有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证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在教育法律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上的法律却存在一定的空白。因此,要想促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明确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明确的学前教育立法来促使师资队伍的长远发展,同时还可以构建师资培训的有效体系,制定出准确的教师资格标准,落实教师待遇,保证学前师资队伍的长远发展。

(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在我国学前教育长期发展历程中,存在着政府部门不重视的现象,因此要想加强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设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要求地方政府转变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认识到在其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加强对学前教育宏观上的引导,完善管理条例,履行各部门的职责,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促使学前教育实现长远的发展。

(三)提高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薪资待遇

由于教育资费的严重匮乏,造成了教育团队的不稳定与流失。所以针对这一现象,要求政府部门根据相关管理条例来落实学前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与薪资待遇,维护教师的职称与社会保障等。同时还要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改善教师的待遇,稳定师资队伍。

(四)调节好学前教育师资的分布

要想实现均衡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公办的幼儿园,以此来充实师资力量,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扶助措施,缩小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差距。此外还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再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另外,对于幼儿师范院校来说,还应当扩大招生的层次,提高幼教师资的门槛,保证教师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建设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实际中,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文化水平,为幼儿教育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