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消费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莆田市大众游泳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 石家庄市翡翠市场调查研究 合肥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状况调查研究 合肥市保障房住区交往空间调查研究 对合肥市大学生课外轮滑活动状况的调查研究 合肥市经开区动感单车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90后化妆品消费市场调查 天津市汽车消费市场调查 南京市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调查分析 合肥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汉中客源市场调查研究 婴儿面条市场调查研究 亲子旅游市场调查研究 校园展会市场调查研究 合肥市通信市场战略研究 论郑汴洛地区休闲旅游消费者市场调查研究 南京市部分游泳馆游泳培训市场现状调查研究 郑州市商业性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调查研究 安徽省宿州市房地产市场调查研究 重庆市果蔬浸泡盐市场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梁晓燕.对我国游泳俱乐部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游泳,1999,(2)
[4]陈立基.试论中国体育市场的培育与发展[J].体育科技,1998,(1)
[5]张学领.北京市大众游泳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05Z)
[6]连桂红等.谈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及促销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1998,5
[7]于振锋等.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3)
[8]钟天朗.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8)
一、总体市场现状
1997年~2001年的5年间我国茶饮料的产量增长了280万吨,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0%。2001年我国茶饮料的产量为300万吨,占世界茶饮料市场的比重接近20%,居世界第5位。而与此同时,我国茶饮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占我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13%,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
面对发展如此迅速的茶饮料市场,众商家必定不会错过这一大好时机,因此在茶饮料市场上上演了一出如火如茶的“跑马圈地”的大战。
1、康、统交战不断升温。面对康师傅在茶饮料中的老大地位,统一推出的“茶里王”系列以其“天然”、“纯茶”的概念及声势浩大的广告,在茶饮料市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显示出其试图超越康师傅,登上王者地位的野心。
2、娃哈哈觊觎茶饮料龙头地位。从 2001年夏天,娃哈哈的非常茶饮料系列进入市场以来,娃哈哈就一直在茶饮料市场上保持着不俗的业绩。尤其是借势西湖龙井之后,更使娃哈哈的茶饮料系列如虎添翼。
3、群雄并起。养生堂、健力宝、唯尔等也纷纷进军茶饮料市场,并推出各具特色的”新概念”茶饮料。更有可口可乐、三得利这样的外资企业也来分享中国这个茶水市场。
二、消费者特征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茶饮料这一新生事物已经逐渐被国人认同并接受。茶饮料也已经成为我国饮料业的主流品种。那么,热衷于茶饮料的消费者具有哪些特点呢}消费者对茶饮料又有什么特殊需求呢?
1、消费者基本特征
关键词一:年轻化
茶饮料的主流消费人群是15岁~34岁的年轻人.其中尤以青少年为重。可以说青少年是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茶饮料的人数也在递减。青少年势力虽然消费能力有限,但在茶饮料的消费群体中却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参与休闲活动的频率较高,因此对方便、爽口、健康的茶饮料情有独钟。因此,众多商家都把青少年作为广告诉求的目标,强调茶饮料的“天然、健康、快捷、方便”的特点.并以在青少年中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明星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以扩大产品在青少年中的知名度和好感度。
关键词二:女性略多
从茶饮料的消费群体的性别来看,性别差异虽然不十分明显,但仍可发现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这主要是由于女性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天然、时尚等因素,而茶饮料就很好地满足了女性消费者的这一需要。另外,喝茶饮料不易使人发胖也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茶饮料的主要原因之一。
2、消费者心理特征
特征一:追求个性,讲究品味
在当今这个产品多元化的时代里,消费者已经不再需要同质化的产品,而越来越追求能体现个性特点的贴有自我标签的产品。他们不仅仅关心价值,更注重产品的品牌,以及品牌中所包含的附加价值。消费者更愿意购买那些能体现时尚、个性元素的产品。特别是在饮料这种快速消费品的购买过程中,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所体现的感性诉求是否能和他产生共鸣。可见,产品的品牌效应十分重要。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瓶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费态度。
特征二:追求时尚,充满活力
由于茶饮料的主要消费目标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而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人都具有追求时尚的特点,因而,产品的外观包装及独特定位就成为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如“他・她”水就独创性地将饮料赋予了性别,不仅有主打歌,还有特制的“他她舞”,使得这一产品赚足了广大青少年的眼球。此外,由于青少年本身所具有的充满活力的特征,因此,他们在选择饮料时也更愿意选择那些充满运动感与时尚感的产品。如娃哈哈的激活在刚上市时借助了网络游戏《雷霆战队》为载体,打出了“运动时尚饮料”的概念,也获得了广大青年消费者的认同。
特征三:追求健康,回归自然
如今的都市人,对“健康”、“绿色”的追求可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这种追求体现在了吃、穿、住、用、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人们对饮料的需求也不再是最基本的解渴需求,而是更多的体现在心理需求上。因此,在茶饮料的宣传推广上,也应以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重,更注重消费者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意愿。
特征四:追求细节,情感丰富
现代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需求越来越细致化,只有那些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以情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才更能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好感,留下印象。
3、购买需求――消费者购买茶饮料时最看中的是饮料的口味
这也是任何一种饮料最基本的卖点。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茶饮料,都应该在提高口感上下功夫。除此之外,消费者对品牌的注重程度较高,一般只购买一些大品牌的产品,如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从《2004―2005,M,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相关数据中也可看出这一特点。
4、茶饮料饮用的场合
“平时口渴时喝”是消费者最常饮用茶饮料的场合,其次是外出和旅游时,而在平时吃饭时喝的消费者却较少。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消费者一般购买茶饮料主要是因为它的解渴功效要比一般的果汁和碳酸饮料好,口味又不像水那么单调,而且还更加健康营养。
5、购买茶饮料的影响因素――具有吸引力的广告
茶饮料作为个性化产品,高品牌知名度,具有吸引力的广告对影响茶饮料消费群购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茶饮料市场尚未进入成熟期,而且消费者的品牌消费观念也越来越强。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商家为了抢占市场,提高知名度,不惜将重金花在广告大战上。
三、趋势及对策
趋势一:新品层出不穷。
随着各商家“跑马圈地”大战的激烈进行,各家推出的新产品也可谓层出不穷。从普通绿茶到有机绿茶,从花果茶到汽茶等等。消费者面对的选择更多了,但忠诚度的打造也变得越来越不易了。
趋势二:功能逐渐细分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增强及对茶饮料功能口味要求的提高,茶饮料的功能及口味的多样化及细分化将是必然的趋势,这也将导致更多新产品的出现。
趋势三:价格拉低
虽然茶饮料市场并未向家电市场那样大打价格战,但仍呈现出价格下降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茶饮料市场竞争的激烈。
趋势四:日益规范化
由于目前我国关于茶饮料的标准在某些方面的相对滞后,给中国茶饮料整体上档次造成一定障碍。特别是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问题一直是中国茶饮料迈向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现在国内虽然建立了一些绿色生态原料基地,但茶饮料生产厂家选择无污染的有机茶作为原料的并不多。而随着行业标准的即将出台,一大批不合标准的中小企业将被清理出局,这将有益于茶饮料行业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茶饮料市场,商家要想取胜,就必须以消费者为出发点,认真研究消费者的特征及需求,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这里就前面提到的消费者的四点心理特征提出了四点对策,以供商家参考:
对策一:针对消费者追求个性,讲究品味的特征,商家应更注重产品的品牌塑造,针对各个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使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能自然地将品牌、产品的特性及消费者的个性联系起来。
对策二:正如“他・她”水和激活饮料所采取的市场定位一样,茶饮料也应注重自己的时尚、运动的特性,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更多新鲜、前卫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在青少年这个消费群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如养生堂今年刚推出的农夫汽茶就延伸了茶饮料的产品外延,以“茶的健康+碳酸气的口感”,作为其独特卖点,相信也必能吸引许多追求新鲜的青年消费者的注意。
[摘要]本文对我国居民心理咨询消费水平现状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心理咨询消费行为的因素,阐述居民心理咨询消费水平的特点,以提高我国居民心理咨询消费水平,为促进心理咨询消费,加快心理卫生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理咨询消费市场现状分析发展前景
一、心理咨询消费市场的现状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消费逐渐接受。目前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日见加大,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存状态,必然产生对与心理健康产业的需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主任董晓南曾指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今后就业市场需求的重要方面。统计数据表明全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有近3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同时,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强,和自我健康意识的完善,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2.来访者多为青年人和高知识群体。目前我国不同类别心理门诊的就诊者均以学生最多,这与当前学生面临的压力大不无关系,他们要面对升学、考试、恋爱、经济和就业等多方面压力,例如在“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了很大压力等。有报道在来访者中以中青年为主要就诊人群,老年人最少。研究发现三类心理门诊就诊者中常见年龄均为19到40岁这一年龄段,可能因为这个阶段涉及生理的发育、恋爱、结婚、成立家庭、婚后适应、承担家庭责任以及学习、就业、事业的压力等诸多问题。国内报道多显示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以高知识水平为主,研究发现心理门诊就诊人群学历多在高中以上,这可能与高学历的人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意识、愿意主动寻求帮助、能够接受心理咨询有关。
3.目前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美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与人群的比例约为1:2~4千,在我国约为1:20万。在首都地区调查研究发现平均每100万人口只拥有咨询师不足20人。美国的心理诊所开业,必须是获得博士学位的咨询心理学家。人员的构成上包括咨询心理学家、学过心理学的心理技术人员(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和经过培训的助理人员。相比之下,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心理学基础相对薄弱。医院心理门诊的医生更多是医学出身,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有些医生还身兼数职,参加提高强化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更少。高校心理门诊人员专职较少,多是兼职,相对于广大的学生群体而言,咨询人员不足。
4.心理咨询的收费状况。目前心理门诊,总体上来讲,收费标准与心理治疗师的劳动付出不相称。目前学校对学生不收费,医院心理门诊是以市物价局制订的标准来收取费用,它的费用比社会上心理治疗收费相差甚远。
二、影响心理咨询消费行为的因素
1.个体因素,包括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以及态度和学习行为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特别是尊重的需要成为行为的主要影响力,因此咨询师以及整个社会对于来访者的咨询消费行为的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心理咨询抱有积极态度的消费者会有明显的消费意图,咨询的效果也会更好。随着消费者在心理咨询行为中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他们的消费行为也日见成熟。
2.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亚文化和习俗等
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中庸的价值观,我国消费者习惯与周围人的生活保持一致,就目前国内的现状看进行心理咨询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接受心理治疗更是会被人当作异类。咨询者不想被人注意,怕人家以为自己有精神病。来接受治疗的人也多半已经濒临绝望和崩溃的边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交往频繁的城市,消费习俗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心理咨询作为新事物、新商品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消费活动中。
三、心理卫生行业的发展前景
1.作为与医疗、法律援助类似的心理卫生行业将逐渐为整个社会所认可,特别是被各级政府管理层所接受和重视,这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全社会心理救援意识的表现和关注就证明了这一点。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杨风池认为,政府认识到心理咨询对稳定社会的重要性,并下决心抓好这一工作,我国的心理卫生行业是有力量、有办法做好的。
2.规范心理咨询行业的收费问题。关于收费问题,在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同时来访者得到了必要的帮助。进行合理收费是治疗师和来访者双方活动的一种制约方式和手段,是治疗设置的组成部分,也是双方建立具有保密关系的一种有效措施。收费保证了在特定时限内创建治疗氛围,使来访者有安全感,促进了自我暴露以及情绪发泄。心理门诊收费低或不收费,部分来访者可能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怀疑治疗师的能力。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员平均每小时收费40元到60元。较有名望或被认可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收费达100元,若是担任私人心理咨询师,月收入起码万元以上。随着心理咨询市场的发展,收费价格的波动和规范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智能手机配置不断升级,消费者对智能手机性能的一味追求让“跑分党”一词应运而生,而智能手机厂商也有意识地引导消费者关注产品配置与性能,这让不少曾经的“山寨品牌”抓住机会洗白上位,凭借高配置、低价格成功地跻身主流手机品牌行列。虽然芯片厂商同样关注低价智能手机市场,并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芯片产品,但芯片技术的发展总是需要时间的,坐等芯片更新换代的同时,价格战成为品牌手机抢占市场份额的首选。
在智能机普及的过程中,手机领域出现的庞大市场潜力让大量厂商为之疯狂。除传统手机厂商外,PC、家电乃至互联网厂商蜂拥而至。很多在手机领域并没有沉淀,本身更是缺乏研发甚至售后实力的品牌,拼配置成为其想要崛起的首选。但对于一些小品牌而言,其产品的配置往往都是芯片厂商和制造商推出的固定方案,并没有太多差异化。于是乎,新兴手机厂商迷恋上用价格战直接撕开市场空间。凶猛而持续的价格战让手机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虽然会让资金规模略弱的中小品牌退出市场,但360与格力这类手握重金的企业却并不会被价格战吓退,雄厚的资本反而让其更擅长并能够持续进行价格战。当越来越多“有钱人”看上并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时,从配置到价格的竞争怪圈就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打破了。
营销渠道的反思
芯片厂商、方案商以及制造商都有着大量成熟的产品提供给资本方选择,预售模式的兴起更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很多新兴品牌手机厂商都采用线上营销方式,更连实体店铺铺货甚至城市售后点都取消了,从销售到售后均在线上解决。
公用方案加上公共模具,品牌厂商为追求最低,要么用规模去压元器件厂商以降低成本,要么就通过放宽良品率,以追求最低成本,从而在终端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
关键词:动漫产业 市场突破 路径
2004年后,我国出台了一些列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在一些列扶持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动漫产业进入了扶持发展和快速成长的新阶段。截至2009年10月全国动漫制作机构己有5473家,广电总局累计备案公示剧目数量达30万分钟,平均每月备案制作电视动画片2.9万分钟。
一、动漫产业的现状
(一)动漫产品现状
中国动漫产品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谷,直到2006年动漫产品才得以长足的发展。截至2008年12月,经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动画片为339部、25178集、305510分钟。题材按所占比例大小排名依次为:现实题材、童话题材、教育题材、神话题材、科幻题材、历史题材、其他题材、特殊题材。题材选择集中在现实、童话、教育、神话、科幻等方面(表3-2)。其中,江苏动画制作机构11部,湖南动画制作机构6部,浙江动画制作机构6部,上海动画制作机构5部。2
(二)动漫产业衍生品市场现状
动漫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通过授权相关衍生产业于销售,带动各式各样的以动漫为主题的游戏、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用品、主题公园、游乐场等衍生产业的发展。但是,尽管目前动漫产品销售火爆,但品牌大多都是“舶来品”,我国动漫产业链的核心利润环节薄弱。
中国是玩具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玩具生产强国。缺乏品牌效应是中国玩具产业最大的问题。同时,动漫主题公园的开发和利用也不尽如人意。国内的动漫主题公园遍地开花,包括哈尔滨国际动漫乐园、常州恐龙园、长影世纪城、上海长风公园等等相继建立。但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形式单一,缺乏主题特色。另一方面,在动漫产业持续升温的同时,动漫舞台剧越来越受到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国内的COSPLAY出现的较晚,直到1998年国内开办漫展才有了些零星自发的个COSPLAY秀。2000年8月中国大陆第一届COSPLAY大赛成功举办。同时由于上海、广州、长沙、杭州以及北京等地频繁地举办动漫展及游戏展,COSPLAY的舞台空间也得到了拓展。
(三)动漫产业消费市场现状
我国有3.87亿青少年,动漫画受众则在4亿人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电视动画片每分钟制作费一般为1.4万元左右,如果以此标准计算,每年我国动画制作市场商机就达37. 4亿元。同时,如果国产电视动画片在创作、制作运行机制上与国际接轨,将有三分之一的片子可出口,这一块又将会有约6亿多美元的外汇收入。可见,我国的动漫产业市场是一块十分诱人的大蛋糕。
但是,我国的动漫产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动漫产业的利润正在被日美韩等国瓜分。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外国出产的漫画、动画片及电视连续剧占据了90%的中国市场。而在中国青少年最喜欢的漫画和动画片中:日本和韩国出产的占60%;美国和欧洲出产的占29%;我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出产的只占到11%。
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原创人才短缺
尽管我国己有逾千所大专院校开设了动漫相关专业,2007年,动漫专业在校学生也达到了46余万名,但动漫人才还处于结构性短缺状态。一方面,动画制作,尤其是中期制作的人员已有市场饱和趋势。另一方面,动漫原创人才、市场研究和营销人才、前期导演等复合型高端人才极其缺乏。
(二)作品创意不足
中国动漫产业的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动画片层出不穷,拥有强大的动漫读者群和制作团队。然而中国动漫原创性缺乏,动画片产量小,本土优秀的故事文本比较匾乏,内容幼稚平淡,画风模仿日韩等国的痕迹较重。动画片类型单一,结构单一,缺乏有号召力的动画形象。原创能力的不足是因为知识生产、流通、保护不完善等问题。
(三)产业经营模式存在风险
我国大部分动漫产品没有足够重视营销手段的利用,产品附加值低,动画制作脱离漫画刊物直接生产动画,在反响良好的情况下才发展衍生产品。这种产业经营模式最突出的问题是:动画片发行风险大。在动画片不经过漫画市场的初步检验,缺乏市场基础和质量保证的情况下,直接投入制作发行,一旦动画形象不受欢迎,将直接影响衍生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三、中国动漫产业市场突破的路径选择
(一)动漫产业价值链整合
增强动漫产业内部的学习功能,促进知识创新,在知识成为关键性生产要素的新环境中,组织内和组织间发展学习和交流是促进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特定产业发展出本土化优势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以互联网通讯技术建设动漫产业内部的公共平台。由于动漫产业的知识密集型和创意人员的流动性,基于互联网通讯技术建立集群内部开放式的公共平台是促进集群内部知识和信息交流,使不同的虚拟价值链相互交织和整合的途径。对于动漫产业集群而言,根据行业特点,可建设动漫创作素材库、动漫项目融资信息库、动漫人才数据库、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制作平台,动漫产品网上版权交易市场等
(二)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细化产业内分工,发展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一方面,在生产中实施更为精细的专业化分工。故事情节构思、剧本创作、原画和大规模电脑动画制作要分工明确。动漫作品既包含高素质的创意劳动,具有艺术性和个体性,需要作家和艺术家来完成;又包含密集型重复劳动,需要大量技术工人(画工)来完成。一个好故事是动漫作品具有生命力和市场空间的前提。因此,我国动漫产业建设和企业经营中,要重视动漫剧作家和原画家群体,在目前动画制作工作室大量涌现的基础上,鼓励成立动漫创作工作室,专业从事动漫故事和剧本的创作,并利用版权交易市场,使剧作家和漫画家赢利。另一方面,要提升动漫产业的教育、培训、研究和管理咨询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动画产业年报》编委会.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8北京:海洋出版社,
[2]安纳利·萨克森宁.硅谷优势.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