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技推广方式

农技推广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技推广方式

农技推广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技推广 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58-02

宋店乡是全县粮食生产大乡,一麦一稻,小麦播种面积79000亩,水稻种植面积102000亩,2013年全乡粮食种植面积1.27万公顷,粮食单产和总产分别较上年提高5%和10%,总产达10万吨,粮食总产已跻身全县第二。

近年来,我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紧紧围绕全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凝心聚力,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和服务方法,助推宋店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良种覆盖率逐年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明显,小麦“六改”技术得以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三增四改”技术得以提升、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整合项目资源,解决推广经费瓶颈

众所周知,以往的农技推广只能靠“一张嘴、两条腿”,结果是“磨破嘴皮,跑断了腿,技术推广没成绩”。近年来,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深入,涉农项目愈来愈多,农业项目投入不断加大,这给基层农技人员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一是利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项目和补助项目。四年来全乡先后选聘科技指导员28人次,遴选科技示范户280户,辐射带动5600农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大户4户,10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户19户。科技指导员经济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在俞林和留城寺两村建立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引领科技示范户干,初步形成了“专家+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辐射户”的快速科技推广渠道。二是利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项目。2010年全乡采购配备840台植保机械,组建23个村级植保专业服务队和乡植保服务大队,适时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极大解决了千家万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全乡建设育秧工厂2个,示范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几年来全乡累计推广面积累计达4万余亩。三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乡13个行政村取化验土样320个,通过测土农综站很好地掌握了全乡土壤质地状况,为农户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快速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四是充分利用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大力推广小麦、水稻优良品种和小麦“六改”技术、水稻“三增四改”技术。2013年全乡小麦良种推广覆盖率已达100%,基本实现一村一品;农委主推的10个水稻品种在全乡推广覆盖率已达80%以上,该项目的实施大大加快了全乡良种推广步伐。五是利用上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乡已发展涉农类专业合作组织15个,以他们为技术推广载体,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六是利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退耕还林等项目大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全乡培养出一大批像王厚云这样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和能人。

二、典型示范引领,摆脱传统说教老套

长期以来,很多农民怕风险、看实情,墨守成规。都不敢先尝试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技术推广应用的初期,农民总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持怀疑的心态,可谓翘足而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应用。但农民也有纯朴、好奇、模仿的心态。为此我们扬长避短,采取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和服务方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抓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农业技术展示应用的平台。

几年来,我站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的契机,狠抓基地平台建设。2011年我们采取反租倒包的办法在俞林、贾圩、南北四三个村租用土地100亩,建立了小麦、水稻生产示范基地。把稻麦良种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机条播机开沟、机械化育插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等关键技术集成装备,展示其中,组织观摩。2012年我们在俞林村租用的43.2亩土地,重点展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喜获丰收。省农科院、安农大、南农大的专家现场收割测产,平均亩产达729公斤。示范基地的成功展示,成了周边农民、全乡大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田,成了广大干群“取精、学习”的科技博览田。

二抓大户(示范户)的培植,有效带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近年来,全站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始终把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培植牢牢地抓在手中,全国种粮大户王厚云就是我们重点培植的对象之一。我们用他做为载体、做为传播科技的化身。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乡现从事种粮的大户达23户,流转种植面积达1.1万亩。四年来,我们对全乡先后遴选的科技示范户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辐射带动5600农户,使他们很快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例如:贾圩村科技示范户刘开乐,在科技指导员胡青的精心指导下,连续三年30亩水稻开展软盘自育机插秧,三年获得丰收。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村李平友、杨东升、沈现学、陈永坤、崔传胜等都先后购买插秧机,开展水稻自育自插,均取得成功。他们成功的事例带动身边的人,引导周边的群众改变传统的种植 理念、种植模式,用科技致富。同时,延伸了科技推广的链条,很好地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断增强其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功能。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我们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为了不断增强他们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专业化技术的作用,我们在一抓基地建设,二抓大户(示范户)培植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像王厚云的永合农机专业合作社、巴兆金的兆金稻米生产合作社、王天道的天道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国安米业、金安米业等,都是我们近几年重点发展和培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在推广优质稻生产时,我们就抓住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金安米业和国安米业,组织农户与他们对接,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在推广机条播、机开沟、机插秧、病虫害统防时就紧紧抓住永合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这样就抓住了我们农技推广的主动权。依托他们,我们先后探索出“农综站+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农综站+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的产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的“三化同步”推广模式。大大激活了科技的能量,为全乡粮食生产,科技入户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农技推广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机推广;现状;问题;对策;辽宁瓦房店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213-01

瓦房店市地处辽东半岛中西部,全境总面积3 793.5 km2,自然构成“六山一水三分田”,属于丘陵地带。耕地面积7.13万hm2,耕地田块小、落差大、零星分散,土质结构复杂,严重制约着大型农机具的推广;同时多数农民的传统意识浓厚,仍维持传统的耕作习惯,对新型农机具的接受能力较差,需要农机推广人员多做耐心宣传工作,示范推广一些中小型的农机具来针对性地解决丘陵地带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

1 瓦房店市农机推广现状

近年来,瓦房店市农机推广系统充分发挥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有效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与服务积极开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1.1 以加强技术培训为切入点,增强人员队伍素质

近年来,瓦房店市整合师资力量,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巡回开展技术培训,培训技术骨干及农民,派员赴县区帮助开展机手培训 。各县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广大基层农机技术人员积极行动,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包村联户,全市各级农机推广机构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和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技术人员联系服务示范户,一些县级站还组织人员赴相关农机生产企业进行实地机具维修、操作等。技术培训为全省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1.2 以突破技术瓶颈为出发点,强化观摩交流

近年来,瓦房店市组织秸秆还田条件下农作物的长势情况观摩交流活动,观摩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的水稻长势,观摩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条件下的小麦长势。通过现场比较应用各种不同秸秆还田技术路线的还田效果和后茬农作物的长势等因素,分析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明确改进方向;各县区也组织了类似活动。组织全县技术骨干、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机大户座谈会,以期提高水稻机插育秧水平和质量。组织了麦―玉连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秸秆还田对比试验等效果观摩,以期探寻适应本地作业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组织新建育秧工厂负责人到已建成的育秧工厂进行观摩,交流经营和技术上的问题,以期充分共享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宝贵经验等。

1.3 以深化项目实施为落脚点,转化科技成果

全市农机推广系统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油菜产业体系建设等项目开展油菜秸秆粉碎及秸秆还田效果、前茬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机械播种适应性等试验及研究,不仅以项目为依托建立了技术示范片扩大了技术辐射面,还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有效弥补了农机化新技术前期试验验证资源的不足,为制定、优化适应当地的农机化技术工艺路线,加速该类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4 以转变推广方式为着力点,提升示范成效

改变传统单项技术现场演示,以技术路线集成模式组织宣传推广,使得现场演示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组织召开了玉米机械化收获及秸秆还田模式、油菜收获及秸秆还田模式等全市性现场演示会,以推动薄弱环节机械化的发展。举办技术集成路线模式现场演示会,县级农机推广站举办小麦秸秆还田播种玉米5种不同农机化作业模式现场演示会,示范带动全县实现小麦联合收获控茬、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玉米贴茬播种作业集成模式的大面积应用。

2 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是适应和满足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农机化技术储备不足,有些难题还有待于攻克破解,有些技术还缺乏适宜的机具。二是农机推广针对适度规模经营组织的服务机制实践不足,尤其对不同区域、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机化生产技术方案探索不够,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经验。三是农机推广队伍投入不足、农机科技推广人才匮乏、人员老化、知识更新不快、管理体制不顺等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始终困扰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解决。如何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劳动力生产成本的逐渐攀升不断压缩着传统农业利润的空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更是让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用工困难,这为农机化技术应用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农机化推广的对策

3.1 强化主推技术示范,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在全市适宜地区示范推广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麦玉、稻油、稻麦等3种种植模式)、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高效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技术、农机化节能降耗技术(机具改进、复式作业机具、工艺优化等)。

麦玉连作区重点推广土壤适度深耕、深松及配套机械化技术、旋(免)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化技术、小麦干旱天气播后镇压机械化技术、玉米标准化种植及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稻麦、稻油连作区重点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插秧技术、稻茬麦(浅旋耕)播种及开沟机械化技术、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主要农作物干燥机械化技术。山区重点推广名优茶加工机械化技术、茶(竹、桑)园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山特产品初加工、收贮机械化技术。

3.2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促进推广能力提升

技术培训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机化新技术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质量,影响到技术人员的推广能力。各地创造条件开展技术骨干培训,进一步发挥全省农机化讲师团的支撑作用,为各县开展推广能力提升、适用技术培训提供师资力量。不断挖掘师资潜力,建立一支满足当地需求,为一线培训农机化新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能手的授课作用,提高培训效果。

各地在开展技术培训时要适应新形势,以“两户一社一场”等为重点,加强技术培训模式的创新,从课堂走出来,到田间地头,到社场企业,实地观察学习,培养出符合要求的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紧紧围绕主推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拓展培训内容,从农机到农艺,从单环节到生产全过程,从适用技术到机具的维护保养、生产经营知识等,培训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生产实际的衔接,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兼顾,注意农艺知识的吸取。对生产一线人员的培训,注重机具的选配,技术应用条件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等。加强与当地农业部门的配合,充分利用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等项目的实施,广开培训渠道,扩大受训范围。

3.3 狠抓宣传推广活动,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示范推广是农机推广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制定周密可行的示范推广计划,围绕农业生产关键农时、关键环节来确定现场演示(展示)会的内容,注意所演示(展示)技术内容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实现从过去的农机单环节作业的演示(展示),向反映生产全过程技术路线的成套机组作业的演示(展示)转变升级。演示展示的新机具必须是经过试验验证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农机具,且能够满足“两户一社一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实际需求。

创新示范推广的方法,充分调动农机生产企业、“两户一社一场”、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依托“两户一社一场”,建立样板示范田,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认真实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切实做好“包村联户”工作,要和农民交朋友,拿出真本领,注重实效,真心服务,耐心传授农机化新技术,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购机补贴启动仪式、民俗庙会集会等活动,准备好图文并茂的技术资料,做好农机化技术宣传和讲解。各站应围绕关键农时组织现场演示展示会1~2次。

3.4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破解技术应用瓶颈

实现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首先必须有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机制作保障,而机艺融合工作机制的建立,关键是“农机人”与“农艺人”的结合。因此,农机推广技术人员主动与农业技术人员交朋友、谈合作、定计划、谋配合,逐步推动工作机制的健康运行。

从解决当前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着手,以攻关技术难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在充分磋商、试验研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路线,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

农机技术人员在融合过程中认真学习农艺知识,既要看到农艺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尊重农艺部门的意见,树立农机服务农艺的理念,又要体现出农机化技术的发展优势,强调农机化技术应用条件的特殊性,在关键节点上要据理力争,敢于“亮剑”,使农机与农艺的优势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实现真正的科学融合。

4 参考文献

[1] 马龙武,陈海涛.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85-86.

[2] 陈鹏飞.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南方农机,2011(1):14-15.

[3] 刘峰,陈建,杨明金,等.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9(11):235-237.

农技推广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实践应用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关系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发展农业要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我们除了研究出各种创新型产品外,还要将其充分运用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1新时期下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

农业科技推广的范围要有针对性,推广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广泛性,要能够适用到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针对农民的特点,联系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我国应采用方便且易推广、易学习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建立优秀示范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的推广法。在一定农业区域中,以行政村为单位,良种良法直接落实到田地,技术措施要领直接落实到个人,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进行指导,设立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做好榜样,带领周围农民进行科技学习,争取做到周围辐射户对农业新科技都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能够了解基础知识并进行运用的目的。印发资料、广告宣传手册推广普及法。将所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技术方法、操作要点、技术原理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印成简便易读的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户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户较易掌握,并可对照操作应用,而文化基相对较弱的农户在科技人员和周围其他人的帮助下也能掌握,达到一定的农业科技普及传播作用。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非常受农户欢迎。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推广法。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培训讲座,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培训人员明确重点,掌握所推技术的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对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要使其掌握主推技术的技术要点。通过面对面的传授,有利于将技术及时有效地传达,科技人员或者农户有问题也可以在现场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出台政策、实施技术和实物配套捆绑相结合的推广普及法。实行技物结合,利用农资实物、配方新肥料等,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和农作物优良品种。实践证明,技物结合连锁服务推广普及法,可以让农户等看科技的效果,在第一时间开展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减少群众的盲目种植,形成农业产业。

2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方法配套应用

在了解推广方法之后,我们最终是要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广泛推广、充分运用,以达到发展农业的良好效果。

2.1按照“专家团、技术员、学习户”的思路建设服务体系

政府或企业提供科技专家开展培训班或讲座,讲述理论知识,技术员亲自到田、地中指导农户学习理论知识并实践。公司为农技人员提供工作津贴与补贴,通过企业、农业技术人员双向选择的方法,提高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优秀学习户、先进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生活补助,提高农户学习的积极性。

2.2转变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代农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投身到农业、农村锻炼实践中,与农户进行交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也有利于农户对理论知识的了解。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也让农户学到更多新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走出象牙塔,进行社会化培养,带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农户文化基础的提高。

3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各种条件资源,提高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力。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由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科技应用,有利于我国经济提高,经济方式的转变。在未来,我国不仅仅要进行科技发明,更要致力于将他们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忠云.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的实践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05).

[2]李思经.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农技推广方式范文第4篇

工资数据是衡量国民时间经济价值最有效的指标,但是对于我国农民真实的工资数据搜集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笔者引用《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关于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以及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来反映我国的城乡收入水平(表1),进而衡量我国农民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因为一般而言,人均收入基本能反映工资水平,二者呈高度正相关。从统计资料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改革开放20多年前的9.65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是改革开放20多年前的9.54倍;城镇居民家庭1978年的恩格尔系数是57.5,2010年为35.7,降低了21.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78年为67.7,2010年为41.1,降低了26.6%。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为小康,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人民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大,则说明人民生活越贫困。我国人们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不仅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衡量,还可以通过我国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看出。从生产方式来看,传统农业技术状况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农业总产出增加缓慢且主要依靠耕地面积的扩大来实现。而现代农业中的化肥技术、机械技术、灌溉技术等使得农业总产出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生活方式来看,节约时间的生活用品不断涌入我国人们的家庭,由最初的洗衣机、高压锅等到如今的私家车等。各种节约时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农民技术创新选择的内在需求分析

2.1农民技术创新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民直接劳作于农业生产的前沿和农业科技应用的终端。农民的主观需求是农业技术创新是否被采用的主要因素。但目前诸多因素导致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影响因素有:第一,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农村总人口的89%,文盲占9.56%,较低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第二,农民从传统观念出发,他们会比较新技术与传统作业的投入产出比,客观上造成了农民采用新技术具有很高的机会成本,农民认为采纳新技术的预期收益会小于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从而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有效需求降低;第三,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务工,这是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有能力增加投资进而采用新技术来扩大经营规模;第四,农业劳动力的性别结构也是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村男性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留守,这部分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很低;第五,市场秩序不规范也降低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一些技术供给主体缺乏商业道德,急功近利,往往出售一些假冒伪劣的种子、化肥,使得农民对新技术望而却步;第六,因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农民增收缓慢,加之农业家庭人口多,负担重,致使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资金严重匮乏。

2.2农户预期收益分析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农业风险、供求关系、农产品的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等。而在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给农民带来的预期收益比较中,对农民影响最重要也最显著的一个因素是农户的经营规模。一般情况下,人均耕地量和农户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户的预期收益为农产品的单价与农产品的数量的乘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单位面积的产量也相对稳定,所以最终农户的预期收益由土地面积决定。很显然,农户的预期收益和土地面积也呈正相关关系。由图1-a可知,正常情况下,生产规模和人均耕地量成正比关系,人均耕地量越大则生产规模越大,总收入也就越大。因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起作用,农民的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开始递减,此时总收入也开始递减,在图中表现为一条先递增后递减的曲线,如总收入。在其他影响因素中,如受农业风险、供求关系等影响,农户的预期收益将降低,表现为曲线总收入2向曲线总收入1下移。由图1-b可知,平均收益或边际收益也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曲线。

2.3农户预期成本分析技术创新能否得到农户的采纳,还取决于该项技术的成本大小,若成本超过收益,农户肯定不愿意购买这项技术。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如厂房、设备、广告费等。由于固定成本在一定阶段的不变性,所以随着农业产量的提高,对应的单位农产品固定成本下降。比如当一项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为1万元时,若只生产出一个单位的农产品,那么该农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即为1万元。如果生产1000个单位的农产品时,那么该项技术的单位固定成本即为10元。因此,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该项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之间呈反相关关系。

可变成本指随着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比如说原材料、燃料的消耗等。提到可变成本,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边际成本,它表示每增加一件产品所对应的成本增量,即单位可变成本。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变化规律是:刚开始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减小,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开始增加,表现为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由以上分析可知,总成本的变化也遵循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图2-a)。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先递减后递增,致使农户经营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也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规律(图2-b)。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农户的预期成本,比如说非农就业机会。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时,经营农业的机会成本提高,增加了农户的预期成本,反之亦然,表现为总成本曲线的上下移动。

3农业技术创新推广路径探析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生产力一旦被推广应用,并与具体的物质生产相结合,就会形成巨大的现实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的实施和推广。而一项技术创新能否得到推广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供给主体和技术创新需求主体之间的矛盾,因此,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3.1加速构建新型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农业技术需求的主观诱致性力量的分布特征不均衡,东强西弱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地区差异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时,要充分重视这种技术的空间运动特征。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生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为主,这些农产品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契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力量,盘活科技资产,鼓励公共研究机构和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以公共研究机构为主、私营公司为辅的公私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东部地区主要以生产甘蔗、香蕉、茶叶、油菜、菠萝、哈密瓜等经济作物为主,且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主观诱致力比较强,因此,东部地区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应以上海和其他东部沿海城市为示范,努力扩大城市农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鼓励龙头企业、个体种养大户、外商以资金、设备、技术入股等多样化的方式联合创办现代农业科技企业。比如山东省莱州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就是玉米良种创新的成功典范。

3.2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农业技术进入农业生产才能将技术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在技术进入和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受到各个环节、各个行为主体的影响。农民文化科技水平对农业技术应用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缺乏科技知识,往往造成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投入、滥施化肥和农药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另外,根据前面的分析,农民的预期收益由土地面积决定,土地面积决定着农民的经营规模,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证农民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进而提高他们的有效需求,同时加强农村市场中技术市场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

3.3合理安排农业科研投资的优先次序国家公共农业科研投资应该向以下投资项目倾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品,如水稻和小麦;保障国内口粮和纤维需求的战略性产品,如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对贫困和边远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农产品,如甘薯、土豆、其他小杂粮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国家战略性贸易农产品,如水稻、棉花、大豆、主要园艺作物品种、猪、家禽等;实现基本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农业机械,如收割机、拖拉机、抽水机等;由地方公共研究机构负责的地方性特色产品,如甘蔗、甜菜、小米、高粱、地方水果、蔬菜、中草药、牛等。中央政府应该更多地把投资集中于以下产品和研究领域:战略性农产品,如粮食作物、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高技术和高投资风险技术,如生物技术。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的农业研究领域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地方优先需要发展的技术;贫困和边远地区有利于脱贫的技术。

农技推广方式范文第5篇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水平提高的原动力,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各大地区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我国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协调我国的三农问题,能够保障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上来看,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提高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对于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性在于将我国的技术成果转化成为真实的生产力,对促进我国的共同富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分析

1.国家政策推广。国家与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政策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并在各大农业种植区域设置农业技术指导站点,对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给予系统性的指导,能?l挥出农业技术推广最主要的价值。政府的政策指导与政策支持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能够实现区域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该体系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并在政策体系的构建之中需要农户的大力支持,这是农业技术推广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2.专项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会因为种植农作物的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也会因为种植地域的差异而各具特色,我国农业种植的悠久历史和广阔的种植地域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专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根据我国种植地域和种植品种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推广,这是我国新型的推广形式,该技术推广形式的综合性相比较其他形式而言更强,并可以保障技术推广的效果。但是,专项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部门沟通和交流成为了主要的限制性因素。项目专项农业技术推广需要进行专项的合作,具有很强的地域针对性。

3.商品农业技术推广。商品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将农业产品的销售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目标。该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具有单一性,主要推广的对象是商品农作物种植的农民。该推广形式具有单一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之中甚至会出现商品市场中的虚拟效应,出现夸大农作物产品功能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影响农民的种植。商品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其监督和管理,保障农作物商品市场稳定性,以提高商品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4.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是科研单位,由于科研单位对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比较高,其人员对技术的掌握比较全面,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户农业种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在推广的过程中会受到农户的大力支持和吹捧,但在实际的技术研究过程中,其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有时会严重的影响农民的收益。以该形式为主的技术推广需要农民了解其推广的风险,并具备一定的抗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探究

1.造访农户家庭,推广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最原始的方法就是造访农户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甚至在很多偏远的地区仍在延续该推广方法。该技术推广方法能够实现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种植人员的面对面接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种推广方法需要技术推广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最浪费时间的一种推广方法。但是,此方法能够保障推广技术的深入性,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将农业种植中理论知识具体化,并实现技术推广人员对农业种植人员的手把手传授,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广告宣传技术推广。利用广告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在一些农业种植的区域,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上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的品种与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实用技术。该技术的推广是单方面进行的,在推广的过程中忽略了农业种植户的主动性,会严重的影响农业技术宣传的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3.技术讲座农业推广。开展技术讲座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之一,具体的推广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例如,技术推广部门可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和教授进行该技术的演讲,也可以以座谈会的形式将农业种植人员与技术推广人员集中在一起,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与心得与大家分享,促进该农业技术的推广。技术讲座的时间和地点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技术推广人员也可以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

4.试验示范农业推广。建设农业种植试验示范基地是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策略。试验基地可以让农户了解到农业技术对于农业产量与农业质量的影响,也可以给予农业种植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农业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农业种植试验基地可以帮助农户合理的规避农业种植之中出现的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试验基地建成后,农业种植者随时可对基地进行参观,技术推广人员可以随同讲解,快速有效推广农业先进的种植技术。

5.宣传单技术推广。宣传单的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成本投入低、覆盖范围广等优势。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将农业种植中的要点记录下来,并将其分发到农户的手中。该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能够保障信息的有效传达,并能够有效的降低宣传的成本,是大多数农业技术宣传人员的选择。该技术推广方法需要派遣专门的传单分派人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但却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6.“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技术推广农业是现代化信息社会衍生出来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该推广方法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技术。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群,将农户拉入群中,并定期的在群中发送一些关于农业种植的小视频,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一些农业种植的新技术,一些农业产供销信息,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简而言之,信息技术是推广农业技术的主要形式,因其便捷的信息传递功能现已经成为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