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消费市场

互联网消费市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消费市场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第1篇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在北京隆重,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多项关键市场数据通过会以及调查主站.

cn首度披露。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多项指标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曲折、调整,从2005年开始在应用层面开始步入快车道。网络广告等多个关键领域市场指标突破5%市场渗透率这一临界点,走出市场培育阶段,开始强势起飞。资本市场阴晴无关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市场基本面正在得到空前的增强和改善。

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1876.53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互联网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月,比2005年的157.80元同比增长7.46 %。

在所有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度的市场营收规模分别达到了49.8亿元、59.6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61.96 %。预计2007、2008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以及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门户等传统互联网服务正在产生较强的市场分流和资源挤压作用。搜索引擎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领先门户11.16、27.98和25.6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9.52 %、48.20 %和40.60 %,其2006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5.71亿元。报告数据还显示:2006年度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受众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作为刚刚兴起的带有此项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已经迅速为大众青睐和接受,其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超过B2C电子商务、汽车、房地产等一些发展多年的传统互联网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的用户到达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搜索引擎成为2006年用户年到达率最高的互联网服务,其用户年到达率达到89.74%。而博客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为74.52%,比去年同期增长12.32%,在所有互联网细分服务类型中是增幅最明显的一个。个人门户/空间、播客/视频分享等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用户年到达率也分别达到了57.43%、56.24%,威客则达到了53.18%。在视频点播/直播、视频搜索等领导宽带潮流的新兴互联网服务市场,用户年到达率分别达到72.29%和60.05%。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博客等Web2.0服务用户年到达率增幅在领跑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

在深度剖析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会上还透露《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课题组对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整体走向以及各细分领域发展趋势等一些预测。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从中国互联网50个领域为着手点,系统总结了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各层面整体发展状况与规模。《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总体状况以及各个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等状况,在系统总结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2007、2008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专业的分析预测,这将为投资融资,为广告投放,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等提供客观的第三方决策支持。一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也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据悉,现场的数据只是《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简版报告的部分内容。全部数据与分析最终将通过完整版本的中英文报告向各方提供。此次的简版报告部分内容包括:

1.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主流、热点及潜在高成长领域的 2006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营收结构,这些领域是,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即时通讯、博客、宽带视频、音乐、社区/BBS等;

2.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主要领域的2007、2008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预测;

3.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

4.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预测;

5.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用户到达率、用户规模;

6.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细分领域企业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排名;

7.2007年中国互联网发展主要问题提示、若干重要预测;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分期;市场成长;建议

1 大学生分期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与金融业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已渗透整个社会经济,大学生也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活跃群体。2014年底,分期乐和趣分期分别获得1亿美元的B轮融资和1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5年1月,成立不到一年的爱学贷也顺利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1)国内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容量

自政府不再允许银行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业务。2014年初,国家政策开始支持互联网金融,学生分期付款的业务在这个时机已经成长为格外庞大的电子商务盘口上嵌入了一个线上虚拟信用卡的角色。即使总目标群体只有5000万的大学生群体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容量,并且分期市场为毕业后的大学生群体开放也是发展的必然,通过调查也显示,92%的大学生分期用户表示在毕业步入社会后仍会继续使用这种分期式的消费方式,由此也可以发现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具有很高的成长性。

(2)市场现状

据速途研究院:近年的分期平台呈现割据形势,花呗与京东白条分别占总体比重的37% 、 34.3%,再者是分期乐和趣分期,在大学生分期消费比重中分别占比18.5%和7.6%。而在产品消费方面,65.7%的大学生是在购买手机以及其他数码产品时选择分期,同时旅游、学费、服饰等分期消费占据了余下的34.3%。然而在市场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服务创新,各种的产品需求还会出现在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对大学生分期市场而言,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

2 大学生分期市场的成长

时下校园分期这一片土壤上,初创公司层出不穷,各类金融企业跃跃欲试。尽管这一市场还未得到完全的普及,也没能得到目标群体百分之百的认可,但它的经济创造能力是不可估量的。通过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新兴市场正在带动一个消费集群。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通过互联网得到了迅速发展,不同的行业都加入其中,据统计2014年中国P2P网贷交易规模达到了2598亿元,涨幅达到75.1%;并且预计2015年该交易规模会超过5000亿元。

(2)大学生分期市场的趋势

通过针对大学生分期消费问题调查发现,在面对自己无法一次负担,而可选择分期消费的情况下,61%的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进行消费,由此可以发现分期消费是受到大学生认可的。大学生是一个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且具有集中性的特点,这些特性对校园分期市场的开发极为有利。

3 大学生分期市场的主要问题

(1)金融模式的界定问题

大学生分期平台运作模式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但并未被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喊停,然而相对较高的利率,还是难以免除其“高利贷”的嫌疑。为更好的开拓市场,分期平台应该让目标群体了解分期的实质,明晰清楚的界定自己的运作模式,以取得大学生群体对模式的认同感,如此才能消除疑虑。

(2)违约风险

大学生虽然是一个易于开发的消费群体,但他们没有自己稳定的经济收入,且没有相应的个人资产,为此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消费具有高风险性。与银行借贷不同,分期消费是一种金融投资,缺乏可靠的信用凭据,同时在没有严格资产与信用审核的情况下,这种寄希望于大学生群体素质上的借贷信任蕴含巨大的违约风险。

(3)市场服务的延伸

近年来分期平台崛起迅速,但其服务类别却依旧缺乏创新,数码电子产品分期占据了分期的半壁江山,但市场的拓展依赖于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在已有的分期借贷服务基础上,大学生分期需要进一步挖掘消费需求,以活跃整个大学生消费市场,从而使整个市场的服务领域得到延伸。

4 对大学生分期市场成长的建议

(1)把握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中坚力量,具有不同于社会其他人群,他们有追求时尚潮流的倾向,有跟进经济形势的消费理念,对于多数产品的消费具有趋同性。同时他们又理财意识单薄,且你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对于分期消费信贷大多认识不足。因此大学生分期不仅要抓住消费心理注重市场的开拓,也要规避不良因素带来的风险确保市场的稳定,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消费,另一方面建立可靠征信体系和信用数据库控制风险。

(2)消费服务渠道优化

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利于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大学生热衷于信息网络,快速、安全尤为重要,为此分期市场的成长需要优化的服务渠道。现阶段大学生分期平台过度依赖下线校园办理业务,其效率受到一定制约,为此开发安全健全的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实现通过银行服务达成交易,有助于这一市场的成长,同时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并且对于未来市场领域的开拓也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第3篇

2003年,昌平一家草莓种植大户成立了天翼公司,创立了以草莓为主打产品的“草莓屋”零售店,零售店以高端消费者为主,迅速形成了独特的消费市场。在此之前,天翼草莓的市场客户主要面向大众人群。

4年之后,天翼草莓成为了全国唯一实现有机认证的草莓产品,并通过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草莓文化节”,开创了中国草莓产业的先河,草莓自此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一跃成为首都市民观光休闲采摘的时尚消费品。之后的5年里,天翼公司和昌平区政府一同赴西班牙参加了“世界草莓大会”,并经过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12年“世界草莓大会”的主办权。

天翼草莓的故事,只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风起云涌的10年中,诸多传奇中的一个。它生动地诠释了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魅力所在:一个普遍的农产品,通过开发其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就有可能创造出发展奇迹。

然而,10年之后,伴随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大势,京郊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在成功抵御了互联网的首轮冲击之后,正迎来更具颠覆性的“指尖上的革命”。

固化的发展格局

10年之后,人们所传诵的,依然是10年前的奇迹。

北京的农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是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这种认识,开启了京郊农业发展的“黄金期”。这座拥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一个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0.2亩、农业增加值占比不足1%、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不足6%的城市。

在这里,京郊的农业发展一直面临着耕地总量少、水资源紧缺、劳动力价格高、产品雷同等诸多不利条件,农业生产空间的压缩、生产资源的限制、生产成本的高企,都成为京郊农业发展的“拦路虎”——传统农业在这里没有出路;与此同时,科技资源丰富、高端人群集聚、政策支持强劲,都在为京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孕育了一片沃土。

2003年,北京市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和城乡发展全局,正式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成为了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源地,探索出了一条大城市发展农业的“北京道路”。

2005年,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在北京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以此为标志,京郊13个区县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就了昌平草莓、大兴西瓜、通州蘑菇、门头沟樱桃、平谷大桃、怀柔板栗、延庆葡萄等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版图,在北京的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10年之后,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拥抱了光荣,梦想却似乎也在远去。制造领域盛行的“山寨”,在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似乎同样清晰。某一区县上市一类特色农产品,兴起一家龙头企业,短期内就会出现诸多相似者一哄而上。

模仿带来了同质化竞争,进而导致一些区县和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一个事实是,近年来,北京的京郊再难以听到某一特色农产品或者类似顺鑫农业、德清源鸡蛋等龙头企业崛起的传奇。

尽管近年来京郊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依然热闹风光,各种新兴的休闲采摘场所仍不断涌现,并试图在市场上搏杀而占据一席之地,可最终留下的精品却是凤毛麟角,能够撼动现有格局者更极为少见。

“固化的区域或企业成了榜样,但榜样的路却似乎很难再复制。”一些初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投资人如是感慨。

互联网的冲击

然而,10年飞速成长的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也悄然发生着某种演变。

互联网的出现,仿佛让人们看到了打破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固有发展格局的种种可能。与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初期不同,近十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业快速发展,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革命,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已被各界视为改变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传统格局的重要力量。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就曾指出,“当我们能够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去提升中国传统产业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里的潜力非常大,可能比在全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李彦宏分析表示,美国的传统产业非常发达和成熟,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而中国的传统产业起步较晚,长期在比较低层次的水平上发展,大多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是近十年内发生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可以做得更好。

互联网带给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从业者们需要尽快完成互联网化的改造,以适应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北京区域之外的市场竞争者,正以互联网的方式参与到北京的消费市场之中。

过往的经验也证明,互联网素来是一个制造传统产业“神话”的工具。大洋彼岸,互联网巨头谷歌、苹果等都已经吹响了进军手表、眼镜等传统行业的集结号,而北京将互联网的触角伸向传统的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之时,外界同样充满了各种期待。

“尽管互联网的兴起给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竞争者,但互联网对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冲击总体是正面的,因为从当前的结果看,它主要是增加了一个新兴的市场渠道。”门头沟一家涉猎都市型现代农业多个细分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大多数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得到相应的信息,由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让大多数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都具备了休闲采摘的功能,外地竞争者的进入并不能替代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区位优势,互联网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繁荣。

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电子商务对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革命。密云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表面看来似乎打破了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企业在首都市场的垄断地位,但由于过去几年与农业相关的专业高端物流、仓储等在国内刚刚起步,电子商务对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当前影响极其有限,反而让北京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将市场拓展到了全国。

预料之中的挑战如今演变成了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机遇,在外界一片喧嚣,酣谈农业互联网化之时,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内部似乎并没有多少热情追逐形而上的互联网农业。

但无论如何,当农业互联网化或者互联网农业成为年度高频词的时候,实际上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必然会有更大的变化。

“移动”的颠覆革命

事实上,互联网带给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短期表面繁荣,隐藏了未来发展更大的危机,而这种危机的引爆点便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有数据表明,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中国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了12小时,远超PC互联网8小时的使用时间。这也让所有的传统产业不得不直面即将到来的“指尖上的颠覆革命”。

而此次不同于此前互联网对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冲击,移动互联网带给市场除了机遇,更多的还是挑战。

2014年,总部在上海的天天果园,借助手机网站快速进军首都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并在短时间内创造了日均700单的销售业绩。这样的案例几乎天天都在移动互联网江湖中上演,也给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从业者们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在同样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领域,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影响迥异。为天天果园提供手机网站解决方案的上海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为农产品增加一个便利的市场渠道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高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农产品上的二维码,便可详细了解农产品的产地信息、种植和生产运输过程等,而这种手段只有借助移动互联网才能实现,当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发重视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带给传统产业的变化也就更加迅速。

“人们对PC互联网的使用主要在工作时间,而移动互联网主要占据的是人们的生活时间,农产品属于人们日常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大多数人们习惯于生活时间购买,而公众又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远高于产地、价格等信息,未来手机农业网站将极有可能成为人们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方式。”上述负责人说。

很显然,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重大趋势,人们的生活将通过互联网工具逐渐移动化,这个趋势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逆的历程,而这个历程在今天正快速开启。

在这种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京郊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从业者们显然还在享受着上一轮互联网带来的惊喜,能够对此作业快速反应者还极为稀缺,但这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会无动于衰。

2013年1月,由首农集团联合二商、京粮、顺鑫,以及在京的农业央企巨头、民营农业龙头企业发起设立了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该协会负责人向记者直言,谁也不可能准确的预测“指尖上的革命”会对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未来变化有怎样的影响,但能够确定的是从业者们,特别是龙头企业们必须要为此做好准备。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协会内部已有共识,将来企业60%-80%的业务将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现在是统一大家认识的关键时期。”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第4篇

1、互联网消费金融高速发展

广义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如在线支付和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在我国发展的起步时间比较早。2004年我国开始出现了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机构,到目前为止在线支付机构已达近三百家;2006年起,P2P网贷开始进入我国,截止到2015年全年P2P网贷规模已达到8686亿元人民币;此外,各种消费者网络投资个人理财产品也迅速发展。

我国狭义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起步于2013年,以分期乐、趣分期为代表的创新型公司直接将服务目标用户定位为个人消费者,为其提供新人接待的分期付款服务。京东于2014年2月推出了“京东白条”、天猫推出了“天猫分期购”以及“花呗”等理财产品为自身平台用户提供分期消费服务。

在消费金融试点管理逐步放开的背景下,许多传统消费金融服务公司开始提供消费金融服务。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在服务流程和产品创新上更具备优势,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市场细分逐步完成,线上线下消费金融服务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必然趋势。

2、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环境

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一级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全面养成,互联网消费金融现在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

首先,从经济环境角度出发,当前,消费对于我国的GDP贡献仅有30%,同收入水平其他国家的消费占GDP的50%左右,而这一比例在欧美发达国家更高。这也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可以从原来的过多依靠投?Y、出口逐步向消费倾斜;其次,从社会环境来说,消费观念转变,透支习惯的养成。中国传统的勤俭节约观念制约了消费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及个人开始采用信贷消费工具提前消费;再有,就技术环境而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这也成为促使消费金融的创新速度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最后,政府政策的出台,如购置税减征、消费品下乡等补贴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消费及金融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二、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1、移动支付互联网消费金融将成为主流,消费主动权进一步向消费者转移

自2012年国家工信部开展全国4G建设以来,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时间,中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的4G网络,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亿左右,移动互联网的支付业务流量占总收入的60%以上,移动互联支付的便捷性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由于各大网络带你上积极推行移动终端APP支付优惠活动,使得移动互联网支付的交易量不断上升,消费者的移动支付消费习惯已经建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量团购网站与比价网站的出现,降低了消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并且通过互联网线上交流与买家的产品评价与反馈,使得消费者对厂商更加了解,加剧了市场竞争,消费主动权逐步向消费者转移,消费者在买卖双方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占据核心地位。

2、互联网消费结构纵深扩大,地域消费限制进一步缩小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农村不断普及与渗透,农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消费的新蓝海。在我国整体网民规模逐渐收窄的情况下,农村互联网使用率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诸如京东、天猫、苏宁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的下乡建设计划的实施,农村的物流与基础建设不断完善,进一步缩小地域消费限制,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与引导,使得农村网民的互联网消费意识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被挖掘。

3、政府政策全力支持,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潜力无限

2015年传统金融行业迎来改革春风,国家出台众多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政策。不仅将“互联网+”为发展战略的互联网金融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同时,还将互联网消费金融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且明确提出消费升级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以“互联网+”为渠道和营销手段,转变传统消费,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与个性消费,重点着眼于国内消费需求的挖掘。由此可判断,互联网消费金融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三、结论及启示

1、鼓励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

要解决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资金端的渠道窄、成本高等突出问题,适当降低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机构牌照的门槛,及时将优秀的、规范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纳入有牌照的金融机构。

2、规范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金融,金融杠杆的本质是杠杆,是借别人的钱去放贷或者投资。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没有金融监管的国家,如果没有清晰的边界,鼓励金融野蛮生长,最后的结果是好人为坏人买单。

3、健康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多位纯金钱方面的的信用贷款,在个人征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大数据风控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条件下,要尽量采取场景化的O2O模式减少信用风险。一些电商平台采取应收账款形式的自有资金垫付或延期支付供应商贷款等方式开展消费信贷,要注意避免平台资金流动性不足的财务风险和供应链资金断裂的风险。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第5篇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活用纸营销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导向。在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生活用纸营销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活用纸营销渠道进行创新,提出构建生活用纸O2O立体网络营销模式、完善生活用纸营销数据库、利用互联网进行生活用纸品牌推广和重视人才培养四条创新路径。

关键词:

生活用纸;互联网;营销;创新

生活用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卫生用纸、面巾纸、餐巾纸、纸尿裤、卫生巾、湿巾、厨房用纸等。生活用纸是快速消费品中的生活必需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生活用纸线下销售市场增长乏力,而电商渠道为生活用纸的销售和推广增添了活力。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双十二”抢购大潮中,各大电商在生活用纸的销售均取得了良好业绩,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生活用纸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

1“互联网+生活用纸”内涵及发展态势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生活用纸”即生活用纸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其从生产到销售的营模式,但由于生活用纸具有单体体积大、价值相对较低、运输成本较高等特点,给生活用纸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渠道优化带来诸多不便。生活用纸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既有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此外,外部相关政策有利于生活用纸营销向互联网营销转变。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势必会给生活用纸营销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打造制造强国,强化高端制造业,制造业仍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也给“互联网+生活用纸”带来了绝佳契机。

2.2“互联网+”优化生活用纸营销渠道传统生活用纸企业通常是以工厂为中心,营销渠道向四周辐射进行市场拓展,这种传统的市场推广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也能够有效满足区域性消费市场对快速消费品的需求,但也不可避免造成区域品牌保护、市场狭窄等弊端。在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生活用纸企业急需借力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优化营销渠道以拓展市场,在残酷的竞争中夺得一席之位。尤其对国际高端品牌而言,此类生活用纸销售多集中于沿海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大型超市和专营店,几乎无法扩散到小城市、县城以及乡镇,使得这些国际高端品牌生活用纸丧失了大片国内市场。“互联网+生活用纸”使得互联网与传统生活用纸行业有机结合,有效弥补线下传统销售渠道狭隘、覆盖率低的不足,优化生活用纸营销渠道,使更多消费者能够通过网上购物获得所需生活用纸产品,对各种品牌进行实时比较,选择性价比较高和质量上乘的生活用纸产品,从而也使生活用纸市场获得极大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这里的“+”并非简单的直接加和,而是将生活用纸行业和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业链的优化升级、营销渠道的优化再造。目前,我国生活用纸行业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纸市场进一步扩大,整个行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引发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生活用纸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困扰,具体表现在:产品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滑、营销渠道费用增加等。“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生活用纸营销渠道在传统线下营销模式的基础上,线上营销大放异彩,线上线下相得益彰,使得营销渠道多元化、智能化、便捷化。

2“互联网+”时代生活用纸营销潜力分析

2.1生活用纸行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传统生活用纸营销渠道多是以超市、批发市场、杂货店、个体商铺等为主,存在终端数量多、分布散、单体营业额相对较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中间商难以控制管理等弊端。伴随着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生活用纸营销趋于向大卖场、专业店、综合超市、网上专卖店等转变。借助互联网技术,生活用纸企业可降低营销运营成本、避免营销业务时空限制、实现高效客户关系管理,使消费者能够及时互动和获取“一对一”服务,并可获得及时反馈和随时监督等。信息的高速传递和网上用户的迅速增长都迫使生活用纸行业从传统的营销渠道向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营销渠道转变。目前,一些大型生活用纸企业已拥有自己的互联网营销渠道和网络运拓展并获得良性发展。

2.3“互联网+”推动生活用纸客户价值倍增就生活用纸企业而言,其客户价值是指生活用纸企业从其具有长期稳定并愿意为其所生产生活用纸产品承担合适价格的客户中获得的利润。相比较食品类的快速消费品,生活用纸企业很少有忠实的消费群,这主要是生活用纸产品差异度小、品牌价值低、行业集中度不高等因素所致。生活用纸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产品进行宣传,重构产品供应链,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市场影响力、客户忠诚度和美誉度。通过互联网营销,使生活用纸客户有良好的购买体验,提高生活用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差异感知,提高服务效率,扩大网络营销渠道覆盖率,有效获取客户终身价值,从而增加生活用纸客户价值,使生活用纸品牌能拥有大量的追随者。

2.4“互联网+”提升传统生活用纸营销渠道效率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拥有覆盖面广、规模大、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已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生活用纸营销渠道多为百货供销系统和批发流通等,消费者一般需要到较大的百货超市进行购买,通过货架陈列或他人介绍获取购买信息,缺乏产品区分和服务反馈,营销效率降低,往往成为超市促销和“买一赠一”的首选品。生活用纸传统营销渠道中间环节多,信息传递相对较慢且容易失真,使得生活用纸企业难以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并作出迅速准确的回应。互联网具有双向互动和点对点的优势,生活用纸企业应利用“互联网+”提升营销效率,形成O2O立体营销网络模式,通过产品多元化、市场细分、品牌建设、提高集中度等战略,实现生活用纸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

3“互联网+”时代生活用纸营销渠道的创新路径

3.1构建生活用纸O2O立体营销网络模式生活用纸O2O立体营销网络模式是指基于生活用纸O2O的全媒体深度整合的营销模式,以提升生活用纸品牌价值转化为导向,运用信息系统移动化,帮助生活用纸企业打造全方位渠道的立体营销网络,并结合市场大数据分析,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多维度立体互动营销模式,实现生活用纸企业以营销效果为导向的立体营销网络。将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最大程度地整合,通过互联网信息系统获得及时市场变化和信息反馈,根据市场大数据来分析消费者对不同生活用纸产品的需求和建议,进行产品多元化和品牌化建设,实现生活用纸品牌和分类能准确适用于不同的年龄层或者用户群体的需求,打造品牌效应与口碑效应,获得忠实顾客群和追随者,实现生活用纸全方位立体营销。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生活用纸供应链结构,降低物流成本,营造良好网络秩序,提高信息精确度,从而确保生活用纸企业线上线下销售紧密配合,买方卖方信息有效衔接,营销效果获得明显提高。

3.2完善生活用纸营销数据库生活用纸营销数据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生活用纸各类营销数据构建而成的数据库,广义的数据库应包括含消费者、生产者、合作方、竞争者各方的完全数据,这里仅对生活用纸消费者数据库进行分析,包含消费者个人资料、交易记录、消费偏好、产品使用反馈等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生活用纸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并更新上述消费者数据,并通过营销数据库参与营销,了解消费者最新消息,对消费者的反馈进行实时跟踪,实现精准营销定位,改善生活用纸营销效果,提高服务质量。生活用纸企业应用数据库进行营销,要建立和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改善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周全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从而使生活用纸企业根据大数据进行分析,创新产品发展、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多元化,使生活用纸营销向专业化、小众化、个性化和高端化迈进。

3.3利用互联网进行生活用纸品牌推广互联网的广泛性和及时性,能有效促进生活用纸品牌的推广。生活用纸企业可利用互联网对生活用纸品牌进行宣传,通过开展电商主题活动、话题营销、故事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度和喜爱度。同时,还可以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节假日等,开展线上品牌促销、抢购热潮或者精品限购等特色活动。此外,互联网的应用也使得自媒体得到广泛普及和迅速发展,自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贴吧以及网络论坛等。每一个生活用纸消费者都可通过自媒体对生活用纸产品进行评价或者推广。通过生活用纸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使消费者利用自媒体对生活用纸产品进行实时反馈和推广,通过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效果对产品做出评价,这种推广宣传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不仅能提高宣传效率,还能降低品牌推广成本。

3.4重视生活用纸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生活用纸企业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互联网+”计划,互联网技术专门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目前,多数高校已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多为通识课程,缺乏专门针对生活用纸互联网营销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生活用纸企业可以选派优秀员工到专业机构或者相关高校进行互联网营销培训;另一方面,生活用纸企业可以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相关人才合作培养和技术开发研究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生活用纸互联网营销复合人才,既要掌握互联网技术,又通晓市场营销知识,更能准确把握生活用纸产品的特性。

4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为生活用纸营销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活用纸营销渠道进行创新,能够优化传统营销渠道,有效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直销模式,使生活用纸企业获得更大的消费市场,提高营销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刚,衡希.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我国生活用纸品牌发展路径[J].中华纸业,2015,36(14):16-20.

[2]江曼霞.生活用纸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华纸业,2015,36(1):35-39.

[3]程绍珊,郭慧东.传统营销模式的网络化转型[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1,(3):37-41.

[4]方芳.论企业互联网产品营销之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2,(2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