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技推广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科院所;科技推广;作用
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的研发和生产单位,处于上游环节,基层农技部门是农业科技的推广、中介和服务单位,农户是最终用户和受益者。显然,新农村科技推广离不开作为研发机构的农科院所等科研单位。2006年国发30号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逐步构建起“……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文件明确指出了农业科研机构应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农科院所在农技推广过程的具体作用和参与方式究竟如何呢?本文着重探讨农业科研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经济下的农业科技应用中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科研单位参与农技推广的必要性
(1)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农业科技视为一种产品或服务,根据供应链理论,科技产品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就构成一条供应链。农业科技供应链的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效率,就取决于农业技术应用者―农业技术推广者―农业技术研究者三者构成的互动过程。市场经济使农业生产不仅是对产量单一目标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将产量、质量、效果和效率等指标整合为一个目标体系,这种生产目标的多元性和整体性,需要用市场利益机制将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三者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科技推广是科技研发的自然延续,是可持续的科研行为。科技开发是科研院所的主业,其直接成果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具和新方法。这些成果往往需要通过范围不断扩大的田间试验试种来得以最终完成,并需在正式推广应用中跟踪试验并检验成果应用的效果,以便使成果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因此,可以说科研院所的科技推广工作是其科技研发的自然延续,是整个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是科研院所走向市场实现其科研价值的必要手段。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其成果的转化并取得经济效益,使其成果的市场收益在整个院所经费来源中占主要比例,走出光吃财政饭的困境,使自身走向良性发展的循环。
(3)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功应用的保障。目前,科技推广的主力军仍然是专门的农技推广部门及其相关机构。但是,农技成果的生产者――高校和院所将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推广应用。他们在技术上有着更大优势,可以在培训、咨询、现场指导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他们不仅仅要对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还可直接建立推广基地,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培训;不仅在科研产业链上促进了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也大大丰富了科技“三下乡”的内容;不仅增加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渠道,也提高了农业科技推广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
(4)国外的经验。首先是美国。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是建立在大学教育体系基础上的,形成以大学为依托,由联邦、州、地方农业部门为指导,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推广模式。州农业推广站一般是设立在州立大学农学院下,推广站与大学农学院联合负责农业教育、科研以及推广工作,从而将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是日本,日本的农业科学院和农业推广组织与当地农业、农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农业科学院和技术推广中心的合作关系和运作机制较为科学、合理。
二、如何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新农村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1)要发展以院校院所为重要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农业院校院所具有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他们参与科技推广服务是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由前述可知,北美国家就是由农学院负责非物化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我国农业院校院所在科技兴农、振兴地方经济服务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有一些新的路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农业院校院所在科技兴农和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实际困难,其科技优势还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以农业院校院所为主体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各级政府财政还应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鼓励农业院校院所结合各项兴农计划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和科技示范点,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科研工作者和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基层锻炼与转让成果、推广技术,将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结合起来;支持科教兴农团队带项目到贫困地区开展农技推广,或者以专业生产大户为扶助对象,派遣科技特派员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构建以农业院校院所为龙头,以农技站和农村职业学校为依托,通过农技人员和职业学校学生面向千家万户提供农技推广服务的推广体系,以技术推广为纽带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更新思想观念。这既有利于促进农业院校院所投身农业发展主战场,更好地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又整合力量为农村科技推广增加了一支生力军。
(2)发展以高校和院所为主导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应主动投身到农业生产的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服务。这种推广模式应以非营利为主,实现成果收益为辅。其推广服务方式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①与地方政府或农村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合同协议方式,建立比较稳固的关系,进行技术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等活动;②直接将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科技成果物化为实物,通过科技市场流通过程,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机制,使农业科技成果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入农户;③与产业主体联合,解决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在经费来源上,有多种方式,包括政府拨款、从国家及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农业部门、教育系统等争取推广项目而得到支持等,单位自筹资金、科技贷款、协作单位出资等。此外,要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之间的互利合作机制,鼓励成立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从管理体制上实现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
作者单位:株洲市农科所
参考文献:
[1]简小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框架[J].科学管理研究,2006,(6):80.
[2]林伟君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6,(10):101.
[关键词] 科技 农机具 推广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22-01
2006年中央实行了购机补贴政策以来,香格里拉县到2013年为止向农村推广耕整地机械4185台,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81台、农用动力机械1642台、田间管理机械(割灌机)430台、收获后处理机械1302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0台、设施农业设备5792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92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2台.共计9405台,补贴资金12062.67万元,使中小型农机具在农村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日趋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出产率,帮助农牧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中小型农机具在农村日益得到推广并发挥重要的情况下,如何摆脱技术、人才、市场的制约,使其向高效益,大规模方向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实践证明,在中小型农机具推广普及工作中开展科技宣传、现场示范、跟踪服务是一条有效途径,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克服技术制约,提高农机具的科技含量
现阶段,农村农业生产的最大的障碍之一是农机具装备水平。为了使农业机械更好的得到推广和促进农机科技快速发展,这就要求农机不但要重视宣传示范和售后服务和积极的展示农机具的性能特点及操作,还要培养农业机器应用的人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提倡农业机械化应以农民个体或经济联合体为主,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在农村的广泛使用,但是一种新型农机具从推广到应用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机的推广工作,是现在农机工作者的一大任务。
二、进一步开拓市场可以解决农机具销路问题
农机具的市场定位决定着产品的空间,市场消息是农机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前市场示范的主要形式是开现场会、发放宣传材料,具体示范操作技术很少进行,农民不能通过直接方式目睹,不能了解农机具性能、效益以及当地的适应性,一般是盲目购买机具。
而现在由于国家政策好,加之我们农机部门通过科普示范摸索出了一条农机具推广的新途径,就是在农机推广应用中,现场示范不能只停留在现场会上,而是利用当地民族多、传统节日、集市多的特点,采取赶集推广的办法在集镇附近的交通要道,选择田块进行现场示范,可吸引许多农民,示范效果好。如在水田耕整机推广过程中,利用本县各个乡镇赶物资交流会的时候在沿江一线集镇附近进行耕整机的性能、配套农具、作业效率及适应范围等的实验示范培训,大部分农民确实感受到了耕整机比耕牛省力、速度快、易操作、价格便宜的优点,很多农户都纷纷购买机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提高农机科技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整体素质
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示范及服务工作,使农机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克服推广市场窄、农机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等困难,从而赢得农机推广的辉煌战果。
那怎样才能增强管理水平、增强素质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硬的人才队伍是做好科普示范工作的基础。一方面可以让农机推广工作者充实到科普工作第一线,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组织农机中懂农机的先进农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从而不断扩大过硬的能讲善用的人才队伍。
2.优良农机推广应用是做好科普示范工作的保证。在选择推广一种新型农机具之前,必须深入了解产品的性能、适应范围及本地区的地貌特征、农作物特色土壤结构等等,最后在引进推广之前先实地考察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保证引进推广的农机具产品质量。
3.给农民现场示范是做好科普工作的前提。农民是使用农机产品的主体,现场示范具有生动、直观、可比性强的特点,是农机技术推广应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4.跟踪服务是做好科普示范工作的保障。一方面我们在推广应用工作中应将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以保证推广产品的有效和正确使用。另一方面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农民使用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本县的地理地形特征,密切关注农业生产中的新要求、新特点及时反馈到生产厂家技术部门,使产品的性能不断得以改进、完善,发挥在农户与农机生产厂家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总之,农机推广过程中的示范工作要适应新形式,采用新方法拓展和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为农机推广工作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济民,张蕙杰,刘春芳,肖洪波,梁辛.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J]. 基层农技推广,2013,08:1-16.
【关键词】农机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农业经济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较为迅速,一些新机具和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机推广作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加快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当前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农机推广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没有达到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农机推广过程中缺乏规划性,没有与当地农艺技术和农业生产结构有效的结合,这就导致农机推广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所以需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农机推广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一、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确定农机推广规划、项目和方法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机推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是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大局,所以农机推广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并不能单纯将其认为是技术活动。因为农机推广涉及到农业经济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农业经济体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结构还是农村人口、习惯等都会对农机推广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针对农业经济的方方面面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机推广方案,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成效。
二、要适应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农机
目前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往往我们更重视市面上热门农具的推广,这样就导致对其他机具和技术推广的忽视,从而影响了农机推广的整体性。在农机推广工作中,需要我们要多全方位及多层次进行农机推广。需要从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出发,进一步对农机推广的范围进行拓展,使其能够与当地农艺技术的变革有效的相适应,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农机推广主动性进行掌握,使其能够更好的实施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性作用,从而使新的农机具及新技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推广农机要实现五个转变
第一,加快从推广粗放型向精加工型机械转变。当前农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粗放型的加工机械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社会效果也不明显,无法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所以需要加快推动精加型机械的推广。
第二,加快从单一性能作业机械向推广多功能作业机械转变。近年来农业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生产过程更需要增化综合作业能力,所以需要加快多功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一机多用,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从中小型农机推广向推广微型农机转变。在一些农业地块面积较小、大棚及果园中利用微型农机作业更具有便利性,能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再加之微型农机价格较为经济,所以微型农业更受广大农民的青睐。
第四,加快由种植型农机的推广向推广农业各领域的农机转变。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业经济成分开始呈现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与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则需要加快推广种、收、养、加、运等各种类型的农业作业机械。
第五,由过于重视推广机具的功能向技术服务转变。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机推广工作中,往往只对机具的功能和数量重视,而对于技术、培训服务的推广较为忽视,这也导致机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不能及时排除故障、不会维修和保护等从而使机具造成损坏。所以为了能够确保机具作用的长久发挥,则需要加强对机具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培训服务。
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选择农机化发展次序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使在农机推广工作中不能形成统一性,所以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规模来按照先后顺序来对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对于当前农村和市场急需,而且增效显著的项目和机具要优先进行推广,同时还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的推广,这样通过农产品的精加工可以有效的实现农产品的增值,确保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应与经营方式相结合
当一种农业新机具或是新技术出现时,更注重于其所能带来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但这一切又与经营方式具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只有把机具、技术与相应的经营方式相结合,在农业生产中产生应有的效益,推广工作才能真正完成。因此我们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时,不但要农民接受、掌握、应用,而且要在生产中获得良好的效益。
六、科学评价农机推广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都以推广新式农机具的数量、作业面积、农机总动力的增加等指标评价农机推广工作,而忽视了农机推广对农业生产节支、增产、增效的作用,忽视了农机推广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评价农机推广工作,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效果,更要讲求效益,要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来评价农机推广工作,因此,通过科学制订农机推广评价标准,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机推广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发展;作用
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上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相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言,以机械化代替人力劳动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在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推广农业机械,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使用力度是促进农业蓬勃发展的必经之路。
1农机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1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各地的农业能根据当地的地域特征,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突出农产品的优势,打破农业生产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全面的加工处理,进而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同时,有利于拓展农作物生产经营的渠道,有效推动农业向着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能有效减轻农民的劳动压力,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有效缩小了城乡的贫富差距,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优秀成果。此外,农机的推广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实现农业工业化生产,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1-2]。
1.2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模式,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难以有效提升。近年来,随着农机推广力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相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言,农业机械的使用,能提升人力生产的劳动效率,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生产的效率[3]。
1.3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机的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能有效提高当地农业的发展水平。首先,随着我国全面致富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家不断加大农机推广的力度,在农业生产结构相对科学合理的地区,农机的普及和推广速度相对较快,农民对农机的接受与认可程度较高,进而有效减轻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压力,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副业的生产经营上,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水平。其次,农机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有效推动了各地农村商品流通率,使得农作物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活跃,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对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可程度较低,导致当地农作物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农机的推广能打开当地的农产品销售通道,提升了农产品的商业价值,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可程度,有效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农村在农机推广的带领下,逐步实现了我国小康的战略发展目标,带动了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
1.4改善生态环境
长时间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会使用大量化肥以及各种化学药物,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不当现象,导致部分化学药物被遗留在土壤中,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不断恶化,使得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农机的推广与普及,能有效提高化肥和化学药品使用的效率,进而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降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通过化学药品使用量的减少,能从源头上起到控制生态环境污染的作用。
2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在当前的农机推广工作中,需要各部门人员协调配合,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农机推广部门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开展能力,并与其他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机推广政策,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机技术与相关配套技术设施的接受与认可程度。为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需要派遣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深入各地区农村,并通过出版农机技术使用教材,帮助各地区农民提高对农机使用的了解与掌握程度。政府需要不断征集社会力量,建设用于农机推广的专项基金,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支持,强化新型农机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力度,有效推动农机的全面推广[4]。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传播;作用
进行农业技术传播对于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通过结合各地区客观条件及其传播接受者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传播方式,以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增强。在我国大力提倡振兴农业的背景下,加大对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视程度,能够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具有效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目标,但是其中还是呈现出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推广部门的构建不规范,没有具体明确所推广的内容和方式,使得实际的推广信息缺乏有效性;并且在推广部门中还呈现出一项职位多人担任的现象,这样势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更有只注重专业理念推广而轻视技术推广的情况,使得具体的技术推广难以有效开展,如果所推广的信息没有从现实角度出发,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妨碍了推广工作按计划开展;在进行专业理论探讨时也没有与技术推广相融合,使得专业理论研究工作的片面性。这样的状态需要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改善。
二、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1.传播源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据相关资料表明,传播源所具备的特点包括以下点:具有强而有力的权威性、亲和力、吸引力并且具有能动性,传播源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结合多年的推广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传播原的这些明显特点。从目前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情况来看,能够充分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体现的保障性作用。所以,作为国家政府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职业素养、表达能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推广的效果。例如,在四十几年前,我国在推广杂交水稻时,政府部门将这种技术归属到了粮食项目发展的方法中,从各地区政府部门对推广杂交水稻方法落实中,能够发现各地区政府部门既是技术推广的倡导者,又是技术传播的核心成员。也能够了解政府部门所进行的农业技术传播,具有明显的权威性特点。而由政府部门进行的技术传播也对杂交水稻的推广起到了推动性作用。当年的推广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深入到各地区农田现场进行规范性指导,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工作人员都代表了各地区政府部门,同时以农业技术传播者,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建立与传播接受者的良好关系,以确保传播内容的可靠性,这样的方式也具有上述过程中传播源所具有的特点。与此同时,政府的官方网站和平台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者杂交水稻推广的传播渠道,这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使得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播。在对一些农户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分析得出,大多数农户对新技术的获得来源、信息判断及技术培训等一些相关传播过程中,对村干部和政府机构的农业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性,这一调查结果也直接说明了传播源对于相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2.传播信息研究主要结果对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在进行具体的技术传播前,必须要充分分析传播内容,并且要保证传播内容要呈现以下优势;传播内容言简意赅、并且其中内容的条理性能够使受众更加有效地掌握,而具备现实意义的内容也能够使受众更容易理解,使受众对其中的重要内容掌握的更充分,而被多次提到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传播质量,但是如果要反复性提到同样的内容就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而重要内容要由视觉、听觉等的真切感受会更好的增强印象。以上的农业技术传播研究成果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提供可靠依据,进而增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3.对传播接受者的研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在农业技术传播前必须要充分明确传播接受者的实际情况,才能实现良好的技术传播,进而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在进行具体的传播时,必须考虑到传播接受者不同的领悟能力及其不同的实际情况。由于传播接受者本身条件会影响其对农业技术的掌握情况,也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成效。那么在正式開展农业技术传播前,要通过各种办法了解传播接受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传播源,有效拉近与传播接受者之间的距离,规划和设置对于传播接受者来说易懂的技术信息,以此建立具有现实意义的推广部门及其推广方式,提高传播接受者的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实现良好的推广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深入,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去处理。因为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必须要体现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就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充分结合农业技术传播本身的客观条件,建立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同时还要充分意识到始终依照科学技术进行专业研究的现实意义,以此来增强各地区农业技术实力。
参考文献:
[1] 谈存峰.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农业生产率增长——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