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营商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正值兵团各级开发区体制改革的前夕,本人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了《关于兵团开发区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新兵党办发[2020])4号)、《兵团关于支持喀、霍经开区兵团分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新兵发[2020])9号)、《霍尔果斯国家级经开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本部门和个人岗位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和谋划了在全国、全疆、全兵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兵团分区如何务实高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夯实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地基,改造和装修行政服务大厅
管委会目前涉及的建设项目相关审批事项主要集中在规建环局、国土分局、经发局等各个部门,基本上采用很老套、较落后的传统纸质报建报批模式,程序繁琐复杂,办事指南陈旧过时,审批周期冗长,部门推诿扯皮,效能不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不便的矛盾比较凸出,因此顺应“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大潮流,进行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管委会一楼现有的服务大厅面积较小,各类配套设施较薄弱,目前仅入驻了工商、税务等少数服务窗口。根据《兵团分区人事改革方案》,管委会拟增设政务服务管理办(行政审批局),将新成立的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环保和应急管理局等涉及建设项目各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两集中、两到位”,予以统一受理,统一出件,内部循环。兵团分区投资项目运行全过程链条包括项目招引、签约、土地供应、定点勘界、立项、规划、施工、验收等各环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在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其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园区营商软环境是否能有效优化,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顺利落地、投产。
现有服务大厅的规模和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对服务平台载体建设的要求,建议在管委会大楼对面的就业培训中心合适楼层进行新选址,并按照《师市各类行政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方案》的各项软硬件标准进行装修和改造,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建设分区政务审批电子平台,研究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开发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系统功能、建设标准、资金需求、时间节点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其做为政务审批电子平台的重要子系统,同时与师市、兵团、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并实现与相关审批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现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收件、出件、咨询,实现“一个窗口”服务和管理。同时建立完善“一窗受理”的工作规程以及“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做好综合服务窗口办理人员项目审批改革的培训工作,做好业务引导,鼓励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咨询、指导、协调和代办等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审批要求,提供相关工程建设项目的申请材料清单,提高申报通过率,避免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期间,让群众办事走错路走弯路。
二、有力加强兵团分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组织和领导
建议在兵团分区层面成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分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分管副主任及其他党工委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下属平台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统一组织、统筹推进兵团分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下设办公室在政务服务管理办(或其他相关部局),主要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及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各阶段的配套制度,以及牵头部门负责制、协调机制、督查制度、“多规合一”协同规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行规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并根据改革实践不断修改完善。同时定期将各相关部门的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率、审批办结率、审批事项纳入率以及提前办结、超限期办理等审批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纪工委做好监督、督导,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追责问责。
三、循序渐进地推进兵团分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一)改革的主体思路
一是梳理清单、构建体系、量化标准。我局将按照兵团最新授权目录,全面梳理职责范围内行政职权,明晰与其他部门的职责边界,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更新和优化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如选址和用地预审、工程规划许可、方案设计审查、建筑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和备案等),明确办理条件、材料和流程,推进审批事项办理标准化;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推进数据整合、资源共享,有步骤有阶段地推进“网上审批”方式。(考虑到实际情况,改革的前期可纸质报审图纸和电子报审图纸并行)
二是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线上审批,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合并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整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项目)、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以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项目);推进“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图联审”“并联审批”等改革,开展“区域性评估”,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降低审批成本;推进环评制度改革,简化环评手续,将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一半。
三是配合全国、全疆、全兵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兵团开发区体制改革精神,出台园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主体文件及“容缺审批”、“先建后验”管理模式、“告知承诺制”等配套性文件,并严格高效执行。
(二)改革的具体内容
1、合理划分审批阶段。
根据上级相关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其他行政许可、强制性评估、技术性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事项纳入相关阶段办理或与相关阶段并行推进。
2、科学实行并联审批。
所谓并联审批,是指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到竣工验收审批阶段,在各阶段按照审批事项关联和并行审批的原则,对涉及两个以上审批部门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按照“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操作模式,由建设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相关审批部门依托兵团分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平台同步办理的审批服务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四个审批阶段内分别实施并联审批,由政务服务管理办负责统筹协调,每个阶段明确一个牵头部门负责,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1)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
包括项目审批核准(批准、备案)、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三个审批环节。该阶段建议由拟新整合成立的经济发展局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环保和应急管理局等部门配合。
(2)工程建设许可阶段
包括设计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两个审批环节。该阶段建议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牵头,经济发展局、环保和应急管理局等部门配合。
(3)施工许可阶段
包括设计审核确认(如消防设计审核或备案)和施工许可证核发两个审批环节。该阶段建议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牵头,经济发展局、环保和应急管理局等部门配合。
(4)竣工验收阶段
包括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含土地核验)、质量监督报告出具、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备案、接收建设项目档案、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事项。该阶段建议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牵头,经济发展局、正兴投资公司、环保和应急管理局等部门配合。
3、细化优化审批模式。
一是建设项目审批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统一对外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登记、受理、送达等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各阶段涉及的审批服务事项,均应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建议由政务服务管理办统筹协调,各阶段牵头部门牵头梳理阶段式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精简申报材料,凡是可以通过共享获取业务办理所需信息或证照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纸质证照相关材料。
关键词:旅游 社区参与 利益关系 管理策略 傣族园
傣族园旅游社区参与中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分析
开发商(西双版纳傣族园有限公司)。开发商是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的核心相关利益者,也是景区管理的主要实施者,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决策。傣族园有限公司完全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参与开发和经营活动当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选择以损害居民的利益作为先决条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从门票,摊位出租,活动接待等经营项目中获得高额的利润。
当地政府。傣族园开发经营过程中地方政府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两个方面。经济利益指政府通过土地承包获得的经济资源以及对景区运营商收取相关税费。在我国,农民个人无权就土地的使用权进行交易,只能由政府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投资商,收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出让金。社会利益指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区及其居民。民族旅游实质上是以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民族特产等为核心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因此,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核心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主体,成为民族旅游的核心利益主体之一。并以劳动力、土地、文化价值等资源介入民族旅游经济,提出相应的利益要求。社区居民利益指因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租用后造成既得利益受损,而应获得相应补偿的社区居民的权利。社区居民因土地被租用,生存利益直接受到影响,需要由投资商和政府维持和保护其生活或生存的利益。土地被租用理应得到投资商或其他公共组织合理、及时的补偿。此外,社区中部分居民以打工的形式参与到景区的经营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
由图1可见,为旅游景区建立和运营提供资源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有共同利益目标,同时也存在差异,这种现状构成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牵制的关系。
傣族园内利益主体间的不和谐关系
(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使得社区的利益主体在参与旅游的机会与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终导致社区旅游发展中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保证信息公平是傣族园利益主体参与旅游及利益平衡分配的基础。所谓信息公平是指社区内各利益主体获得旅游相关信息和使用信息的平等性和全面性。在实际的旅游发展中,在旅游政策、旅游教育、旅游科技、旅游文化、旅游资源与市场需求、旅游开发行为的实质及其可能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多方面的信息存在共享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信息大都被外来的投资者、政府和当地社区居民中小部分关系户掌握和了解,致使很大一部分想从事旅游相关经营的社区居民望而却步。
(二)旅游收益分配不平衡
傣族园进行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应该是要促进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增加和生活质量提高。但是通过对傣族园实地调研与访谈,将所获数据汇总如图2所示。
目前傣族园居民从旅游业中获得收益的途径主要是土地租金、劳务收入和旅游商业收入,其中居民的劳务收入主要以充当导游、保安、歌舞演员等方式获得,旅游商业收入则来源于售卖民族手工艺品、开办小商店等。但是本文调查傣族园社区居民平均年旅游收入时发现多数居民每年收取的土地出租费收益占其总收益的比例非常低,而微薄工资收入和旅游商业收入在总收益中占很大比重,这与现实中土地价格飞涨的局面相背离。开发商的收入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种不平衡的旅游收益分配状况直接造成傣族园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三)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不协调
在傣族园的开发中,投资商或社区居民为满足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直接损害其他相关主体及整个社区的全局利益。从投资商的角度看,为了追逐经济利润,他们加大对景区的投资与开发力度,而不顾资源环境的承受力和社区的群众利益;从社区居民的角度看,由于参与旅游业的机会很少,无法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社区居民采取私放游客进入景区,或从事强拉强卖的商业活动,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短期经济需要;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政府本身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的重任,所以不能很好地协调和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矩阵分析法的傣族园利益主体管理对策分析
(一)矩阵分析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对策制定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见表1)。
(二) 傣族园相关利益主体的管理策略
根据傣族园利益相关者矩阵定位图(见图3),制定各利益主体相应的管理策略。
政府(A1)管理策略。政府在参与旅游发展相关利益者中属于权利高、利益较低的一类,在景区——社区发展中,政府将追求社会综合效益放在首位,因此政府所需实现的社会价值理应得到足够重视,在管理过程中,适合采用“使得满意”策略。政府一方面通过制定旅游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进行行业管理的方式参与,并与第三方力量的合作,积极征询发展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适度分权,建立具有一定行政权的、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基层的景区——社区管理委员会实施管理职能,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发商(A2)管理策略。企业开发商在民族社区参与旅游的经营中属于权利高、利益高的一类,企业经营者应采取“动态保持策略”,注意环境和时代的变化,适当调整管理策略,兼顾社区居民的利益,减少摩擦和冲突,实现双向共赢。具体可采取的措施为:开发与扶贫并重,帮助社区居民创办小型旅游接待户或创造更多高层次工作机会参与景区的经营管理;在动态保持的策略前提下,创新管理体制,考虑社区居民持股的方式,对每个社区股东的分红与企业经营绩效挂钩,对于成功完成企业交给的经营任务的社区居民给予奖励。对旅游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应当是有限度的,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社区的利益为代价。景区发展要依赖社区的支持,社区的弱势现状需要景区的扶助,景区与社区之间应当是以公平的规则作为前提,以合理的契约作为保证的新型互助发展关系。
社区居民(A3)管理策略。社区居民在民族社区参与旅游的经营中属于权利较低、利益较低的一类,是整个关系中的关键,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类相关利益者。在民族社区参与旅游的管理中,社区居民是相对被动的,但却可能因为某些特定的事件从而对整个景区施加很大的影响。因此,全面考虑社区居民未来对景区管理可能采取的应激反应非常重要。社区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依托和支持,必须对其合理权益加以保障,将居民纳入到旅游的决策、管理、利益分配体系中来,方法有:
创造充分的条件,鼓励并引导社区居民直接从事旅游经营活动,获得经济收益。首先,发挥民族精英的号召力和文化影响力,使广大社区居民认识到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精粹以及文化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发动民族精英来统领民族社区旅游是未来民族旅游发展中可以尝试的一种新方式。其次,社区居民组织建立由自己管理的股份制旅游企业。以农田、山林等集体财产或屋宅等居民个人财产折资入股,最终按生产要素分红。再次,社区成员优先在企业就业,并且社区居民可以向企业或者政府申请小额贷款,积极加入自主创业。最后,居民直接参与旅游经营。
社区居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掌握相应的旅游知识,提高其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技能。第一,提高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和归属感。改善社区内部的日常生活条件。第二,社区居民应自觉培养合法取得经营收益的意识。目前,不少社区居民把一次性发放下来的补偿款拿去赌博或是挥霍,使以后的生计没着落,极容易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变给人以“鱼”为教人以“渔”。此外,还要强调获取利益必须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实现诚信经营。第三,社区居民应自觉参与有关旅游的培训。一方面是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学习,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务知识,包括观念上和技能上的培训。
结论
民族社区参与旅游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满足相关利益者对政治、经济、社会利益的不同程度需求是十分复杂又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不可能完全有效地满足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而应当是在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这个特殊问题中选择使各方可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开发商能够考虑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保证社区居民利益不受侵害、社区环境不遭受破坏。同时,社区居民也应当避免的发生,利用谈判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府应把追求社会综合效益放在首位,发挥沟通纽带作用,创造方便各方沟通的有效途径,加强宏观层面的引导管理。只有各方利益都能获得平等,才能真正促进民族旅游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九霞,保继刚.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2.李航,李伟.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研究—以西双版纳民族社区为例[J].旅游研究,2010(2)
3.贾县民.农村生态旅游利益关系的协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4)
4.张补宏,徐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民族旅游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关键词: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生态系统;价值;实现路径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企业失信、产品劣质、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浪费等系列问题都反映了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企业需要在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价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可结合生态理论,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享。
一、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Baron (2001),他从行为动机的视角出发,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一词指代企业承载社会责任同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战略行为。企业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目的不仅在于寻找能够创造企业和社会共享价值的机会,在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使利益相关者满意,还包括充分发挥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使企业更大程度融入社会,最终把企业发展为社会性企业Porter和Kramer(2006和2011)。
Husted和Allen(2007)将传统企业社会责任、传统企业战略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有以下特点:使消费者与利益相关者对含企业社会责任价值的产品建立意识;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可以增加企业价值;积极参与法律要求之外的社会活动;与社会问题相关的产品、服务创新可以创造价值;从预期社会问题中寻求当前的市场机会。
关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国内学者杨东宁(2007)认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从战略视角出发,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影响企业价值的战略行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许正良、刘娜(2008)从分析、设计、执行和控制等方面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相融合的框架。
总之,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完全不同于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概念。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主动的战略行为,并且把社会问题在企业中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其纳入企业的内在核心价值。
二、生态视角下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任何企业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的战略行为会影响所处环境,同时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企业生态系统是借鉴自然生态学的理论,来定义企业及解释其与企业生态环境的关系。企业生态系统是指企业与企业生态环境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在一定区域内,和生物一样,没有一个企业个体或单个组织是能够长期单独生存的。在整个企业生态系统当中,企业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员工、政府、社会、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合作伙伴(供应商)、消费者、股东等。企业作为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需要遵守必要的生存规则,需与其他成员协同发展,共创共享价值。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应自主地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予以融合,将承担社会责任呈现于企业愿景,融于企业的经营理念,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塑造出亲和力高、号召力强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创造利于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奠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将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分为三层:基础层、环境层和市场层。基础层包括员工、政府、社会等;环境层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市场层包括合作伙伴(供应商)、消费者、股东、同行等。在此基础上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基础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企业对生态系统各成员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企业生态环境反影响于企业,增加企业的经济价值。
三、生态视角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途径
基于生态视角,已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维度:基础责任、环境责任与市场责任。关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包含以下三个过程:(1)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核心价值如何有效融合;(2)基于生态视角下的三个维度,企业如何履行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3)企业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实现何共享价值。
1.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融合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核心价值密切联系,而企业核心价值与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高度相关,同时在企业使命与愿景中体现。(1)与企业家价值观融合,企业家的道德、伦理、态度反映了企业家核心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家价值观融合,从而使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与企业使命融合,只有企业使命主张社会利益,社会责任才能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战略意义。(3)与企业愿景融合企业愿景兼顾社会利益,不仅能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行为,而且也能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交流。
2.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履行
(1)战略性基础责任的履行
基础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对员工、政府、社区履行的社会责任。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对象,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企业应该对员工履行以下责任:①按规定足额发放工资薪金,并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薪资水平,保证员工的权益;②企业文化是软实力,能使企业更具凝聚力,将生态理念纳入企业文化中;③建立规范的员工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各种知识技能培训,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④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与安全等等。
企业对政府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包括:①合法经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和谐的市场环境;②积极配合政府活动,协助政府完成工作,积极主动提供就业机会;③依法纳税,自身健康发展,绝不生产假冒劣质产品、违章作业等。
企业对社区应积极履行如下社会责任:①支持社区公益事业,企业及企业员工应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财务资助;②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可优先招聘所在社区成员,增加所在社区的就业机会;③积极维护社区的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④注重社区居民对企业的满意度,协调好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等等。
(2)战略性环境责任的履行
环境责任指企业应对环境及资源履行的社会责任。所谓企业环境责任是指企业作为生态体统中的一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为了整个生态环境而自主性、战略性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为了维护系统的平衡以及促进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企业必须自觉地将环境保护作为衡量企业社会价值的首要指标。履行内容主要包括:①参与环境管理;②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站;③环保资金的充分投入;④参照国家三废排放标准等等。
所谓企业资源责任是指企业必须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节约利用资源;在节约资源的同时,遵循低消耗、高利用的生产原则,根本转变资源的利用方式,要创新、引入资源节约的生产技术,改进现有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推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清洁生产,进行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履行对资源的责任,企业应采取绿色战略,对资源的责任主要含:①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②废旧品的循环利用;③使用节能生产设备;④研发环保新技术。
(3)战略性市场责任的履行
企业对市场的责任包含对消费者、同行、股东、供应商的责任,企业应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市场责任的履行,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增加自身经济价值。消费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在企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企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企业应对消费者战略性地履行相关责任:①提供安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②增加产品的价值;③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供应商作为企业生态系统中价值链上的一环,企业应将对供应商履行的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战略管理中,应:①采取绿色采购方针;②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③提高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水平;④降低供应商的成本等。
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是与企业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群体,投资者投入资本,意味着对企业员工及管理者的信任。企业应维护好股东利益,善用每分资本,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包括:①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②提升企业价值,给予股东满意回报;③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
(4)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实现共享价值
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自主地将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予以融合,使得履行社会责任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使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前文将战略性社会责任分为基础责任、环境责任以及市场责任,那么相应的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实现怎样的共享价值呢?
基础责任包括对员工、政府、社区的社会责任,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政府与社区是企业所依存的外部环境。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在满足员工基本生活所需,提升员工能力,实现员工价值的同时能够赢得员工的忠诚度,维护企业的经营,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企业对政府与社区履行社会责任,在实现社会利益的同时能获得政府公众的帮助和支持,
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
环境责任包含对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社会责任,企业如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命体,吸收外部环境中的能源,经过企业的生产经营,输出外界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共存,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在整个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须提高资源转化效率,以此来创造社会价值,为股东、供应商等带来价值增值,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企业依法与同行公平竞争,维持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实现与同行的利益共享。在现时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考虑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之外,还应纳入消费者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实现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企业应通过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追求,实现股东的价值增值,实现的企业价值创造,实现企业与其他生态成员的价值共享。
参考文献:
[1]Bhattacharyya, S.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J].European Business Review, 010,22(1):82-101.
[2]Husted, B W,and Allen,D B.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 creation among large firms[J].Long Range Planning, 2007,40(7):594-6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紧紧围绕为省十三运会营造良好的赛事环境,精心组织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以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迎接省运会召开。
二、整治主要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整治主要任务:按照市城管办《关于迎省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搞好小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经营秩序整治,确保各街巷整洁干净。重点抓好杨家桥、苏台立交桥和所等进出口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与管理;抓好车沟巷、胡祠堂、凤台小巷、工商小巷、民主街、凤鸣门、土门巷等路段及重点部位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的集中整治和管理。对人力车、煤板车的乱停乱靠行为进行规范,严禁占压人行通道。彻底清除小街小巷“牛皮癣”。抓好辖区市民素质教育工作。
(二)责任分解:
1.加强对中心城区小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力度,大力整治小街小巷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行为。争取打造一条示范巷(车沟巷),规范两条街(凤台小巷、文卫路),整治三座桥(南熏门桥、板桥、北门桥)。重点监管“四桥十五路”,开展5个试点路段的划线定点管理。(责任单位: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区城管监察大队、区环境卫生管理所)
2.加大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清运力度,保证城乡结合部干道路面环境卫生。重点是皂当公路七一桥至襄荆高速公路、207国道高店铁路立交桥至安栈口、漳河旅游路海慧1号桥至2号桥路段,重点路段、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要安排专人全扫全保。(责任单位:牌楼镇、子陵铺镇、龙泉街道)
3.加强小街小巷亭棚、广告等临时构筑物的管理。督促临街各责任单位和亭棚所有人更新或清除破旧的遮阳伞、广告招牌,及时拆除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及其它实体设施。(责任单位: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区城管监察大队)
4.加强对城区板车、煤板车等人力车辆的规范管理,保证秩序井然。(责任单位:区交通局)
5.加强对小街小巷无证经营的查处和管理。对无证照经营、不具备经营条件或卫生不达标的,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完全不具备经营条件或整改不达标的,取消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工商分局)
6.、加强对管理薄弱的居民小区及无人管理的居民楼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责任单位:各街道及其社区居委会)
7.切实加强“门前三包”管理。一是加强门前车辆停靠秩序管理,保证车辆停放整齐;二是临街责任单位“门前三包”人员、工具、时间、制度要全部到位;三是加强门前经营秩序管理,制止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四是加强“门前三包”的督促、检查、评比等工作,从制度上完善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责任单位:区直各单位、各街道及其社区居委会)
8.加大对小街小巷“牛皮癣”的清除和治理力度。各街道及其社区居委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加大对小街小巷“牛皮癣”的清除和治理力度。重点对各种电杆、灯杆、栏杆、亭棚及临街墙体等显见处的小广告进行集中清除。(责任单位:各街道及其社区居委会)
9.办好市民学校,加强市民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使文明创建知晓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各街道及其社区居委会)
10.各行政事业单位、社区及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万人除脏活动。各单位要在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五下午到所包责任巷(街)集中搞一次清扫保洁活动。(责任单位:区直各单位、各街道及及其社区居委会)
三、整治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中旬—4月底)
1.组织召开区迎省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及责任。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传达会议精神,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具体措施,落实整治责任。
2.利用新闻媒介,采取发放集中整治通告、宣传车宣传等方式,在重要路段开展宣传教育,使市民人人皆知。各地各部门大造舆论声势,教育广大市民遵守城市法规、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城市环境。
(二)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5月初—9月底)
各地各部门按照实施方案所明确的整治重点和目标任务,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三)第三阶段:巩固保持阶段(10月)
集中整治结束后,各有关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堵疏结合。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并重,切实履行职责,做到齐抓共管。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副区长张贵平任组长,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局长付正佳,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区城管监察大队大队长尤红卫任副组长,区文广、卫生、交通、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和各街道、城郊镇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具体负责安排部署综合整治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督办检查,力求整治成效。
区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城郊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的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落实各项整治重点工作。对督查中发现的整治工作开展不力、问题突出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一、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情况
(一)加强制度建设。
1.坚持“实”字当头,努力在“减”上求突破。大力推进关联事项整合,实现并联审批,对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进行梳理细化,精简材料、简化环节、压缩时限,推行“一件事”一体化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性告知”。
2.坚持推动“好差评”制度治理全覆盖,以群众的满意为目标。重点做好“好差评”,建立“服务好不好、群众来评判”的监督考核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评议双结合,企业群众政府三主体考核,畅通企业群众评价渠道,实现实名制、百分百差评整改落实。
(二)优化服务水平。
1.推进优质精准服务,真正做好优质“服务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主动送政策、送服务上门,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诉求通道优化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建立惠企政策归口机制,统一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等服务,畅通反馈渠道,坚持“服务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建立重点企业区级层面申诉协调机制,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2.推进高效便利服务,真正当好金牌“店小二”。(1)建立健全权责清单与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动态化衔接工作机制,持续梳理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各类事项清单。(2)推广使用“泉城办”APP,开展云核查。(3)充分发挥“企业简易注销一窗通”平台作用,实现企业注销业务“一站式”办理。
3.推进标准化“一窗受理”服务,切实做好专业“受理员”。(1)进一步优化服务大厅窗口设置,推进无差别“一窗受理”。加强工作人员标准化服务培训,组建专业服务队伍。(2)规范建设基层便民服务站,实现街道和村(社区)全覆盖。推动自助服务区及“秒批秒办”系统向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延伸,实现自助服务终端应设尽设。
4.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双招双引工作。(1)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对省、市、区重点项目百分百跟踪帮办服务。今年辖区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辖区内确定7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复工。(2)加强企业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做好企业“五员”,推进双招双引有序发展。
(三)强化管理力度。
1.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将申请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记录。建立诚信企业“信易贷”绿色通道,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协同工作机制。
2.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围绕政商关系,明确政商关系的“正面清单”,鼓励推进政府工作人员对进一步优化街道营商环境、发挥自身优势以商招商、加强沟通合作抱团发展等内容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改进意见,营造“亲商、爱商、重商、扶商”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任务重,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任务重,由于上级相关的政策要求密集出台,对一些涉及到新理念、新事物的任务,短时间内难以充分吸收,导致任务落实创新性不足、特色性不强。同时,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外行监督内行的问题,对于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问题,个别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简化工作的高效落实。
(二)地方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分析重点纳税企业,除部分电商等行业实现增幅外,其他行业企业均受疫情影响较大。纳税重点企业阳光100房地产公司、银座振兴街购物中心、幸福连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均受疫情影响严重。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推进双招双引工作。下一步街道将在引进和培育方面“两手抓”,保障现有企业存续及业务开展的同时积极发掘亿元以上新增企业,做好企业落地工作,实现辖区经济不断向上发展。对于有人才需求的企业积极对上汇报、联系,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强化综合治税工作。重点围绕抓好固定、重点税源以及重点项目建筑增值税三个方面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全年财税任务。下一步街道逐渐向税收贡献能力大的金融、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转变;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各环节税源,为财税收入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