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技推广措施

农技推广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技推广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技推广措施

农技推广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民;转产;增收;措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吉林延边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79-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吉林省属于中国的东北冷凉区,2015年吉林省按照“镰刀湾”地区的玉米政策调减20万hm2玉米地,2016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成11万hm2,较2015年减少5万hm2。现阶段农民生产的粮食价格普遍偏低,玉米收购价格逐年下降,玉米虽然有所增产,但实际上却没有增收,农民面临着如何转产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改种其他作物是必要的,应选择适合延边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杂粮(如高粱、谷子、糜子、绿豆、红豆、藜麦等)品种进行播种。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普及新力量,当前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新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推广不仅能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更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农业稳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3]。

1 组织开展农技培训班,宣传有关惠农政策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应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培训班,宣传有关惠农政策,并引导他们摆脱传统观念,走上致富的道路。首先,加强农技培训与宣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农技推广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有必要开展现场会议,邀请专家、教授讲课,放映录像,发放技术资料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主观意识,改变其传统观念。其次,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基层技术人员准确及时地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的有关信息及价格信息,并提供市场预测分析服务,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4]。

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目前,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对一些新特产品难以接受,从而限制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当前农民在肥料使用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如过量施肥现象严重。过量施肥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耕地肥力下降,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品质。同时,多年来一直大量施用磷酸二铵和尿素等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使用的肥料氮含量偏高,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低,造成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土壤性状恶化。这种不科学的施肥方式导致土壤结构不平衡、板结,实际肥料利用率不到40%。

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不仅有利于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依据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原理,合理施肥可促进作物的正常代谢、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否则会引起作物代谢失调,导致病虫危害。同时,在农业生产上施用有机肥能够给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改善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并提高土壤肥力。在绿色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效果较好 ,大大改善了耕层土壤的生产性,包括松紧度、保水保肥性、通气透水性等。绿色杂粮、绿色蔬菜等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能为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3 及时帮助广大农户排忧解难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农民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以农民家中积压着大量玉米且出现滞销的情况为例,2016年延边地区玉米的市场价格是0.66元/kg,与2015年相比价格下降了1/2以上,而2014年的玉米价格是2.40元/kg。因为玉米收购价格逐年下降,所以r民的收入也逐年降低。最让农民心急的是由于国家粮库库存已满,根本没有部门对其进行收购,只能由农民自己负责销售收获的玉米。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只有解决好遇到的难题才能开拓农民致富的道路。

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应该帮助农民解决玉米滞销的问题。首先,要调查玉米在农产品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并根据市场情况将玉米加工成大颗粒的玉米碴子,其市场售价约6元/kg,也可以加工成玉米面粉,或制作成玉米面食制品。其次,由于农村居民家中都养殖猪、鸡、鸭、鹅等禽畜,可用滞销的玉米喂养这些家禽家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家畜家禽的饲料支出,同时也可以为城市提供无公害的禽畜类肉,也就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宽阔的致富道路。

另一方面,应改变农民多年来的农业生产传统观念,将原来种植玉米的土地改种适合当地土壤的经济作物(黄烟、向日葵等)、蔬菜和杂粮(高粱、谷子、荞麦、豆类)等。经市场调查杂粮价格,高粱米为8元/kg,小米为10元/kg,糜子为10元/kg,绿豆为12元/kg,红豆为12元/kg。近几年玉米产量为7 500~10 005 kg/hm2 ,品种有先玉335、吉德89、南北79。在上述玉米栽培技术水平上种植高粱(10.5 t/hm2)和谷子(9~12 t/hm2)的产量高于玉米的产量。加工以后的市场价格也比玉米高。虽然其他杂粮比玉米产量稍低,但是其生育期短(一年二熟),同时也可种植其他的蔬菜和作物。农民应准确区分第1季和第2季种植的作物,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而且能提高农民收入。采用科学的农业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需求,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结果。

4 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以订单农业为主要手段,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以黄豆为例,黄豆产量低,虽然价格高于玉米,但实际收入很不乐观。小粒黄豆是日本与韩国制作纳豆和豆芽的优质原料。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小粒黄豆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市场潜力也随之增加,并且经济效益也较高,有利于推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延边地区适合种植的小粒黄豆品种为东农690号,因而订单农业是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从而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5 结语

要提高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质量,就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搞活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更新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改种经济作物、杂粮、蔬菜(绿色农产品)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道路。杂粮是指纤维含量高的粮食品种,多食杂粮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加之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养生观念的普及,也使得杂粮在农业市场上很受欢迎。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植杂粮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意义显著。

6 参考文献

[1] 张淑荣,李广,刘稳.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5):10-15.

[2] 牟之碧.杂交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8):145.

农技推广措施范文第2篇

借鉴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的先进经验

以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和荷兰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具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体制,其科技与农业经济的结合比较紧密。他们有很多很好的经验虽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值得参考借鉴[6]。美国综合性农业法规包括农产品价格支持、生产控制、农业信贷、土地保护、剩余农产品处理、出口贸易等内容。除综合性农业法规以外,美国还制定了30多项单项农业法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详备的法律法规有效地规范了农业生产行为,以保证农业科技推广正常有序地进行。目前丹麦形成了严格的准入机制,即在丹麦想成为农民,购买或继承30hm2以上的土地,必须接受为期5年或5年以上的农业学院的正规培训,并获得从事农业的绿色证书才行。此外,农民还要经常参加由地方农业咨询中心负责组织的技术培训。当然,这在中国还不易实现,但这表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势在必行。除了农民,农技推广人员更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才能迎接科技进步带给农业技术推广的挑战。因此美国、法国、日本等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建设,实行严格的从业资格制度。美国、日本明确规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获得相关专业的学士或学士以上的学位。美国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大学为纽带,由大学统管全州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业务,形成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6,7]。具体做法是在大学建立农业推广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并在各县设推广站,在全国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研和推广的协作网。它的农业科研体系包括政府体系、私人公司系统和民间自我服务组织系统。农技推广体系分为联邦农技推广局、州农技推广站和县推广办公室3个层次。法国建立了非政府组织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其农业技术协调协会和农业学校是推广农业科研成果的主力军[8]。日本农业推广有两个并行的系统,一个系统是政府所属的各级农业推广组织,另一个系统是农民自治组织,即农业推广服务机构,两个体系由国家和县共同出资建立,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9]。美国私人公司系统集中在研究开发和创新技术商品化领域,集科研、推广、经营于一体。而以农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中介的民间自我服务组织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国家,私人和民间研究机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引导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这种非政府组织的科研机构,使其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发挥作用是一大课题。发达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能使农民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农产品市场系统流畅运行的核心问题是市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场信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买卖双方进行公平交易,而且还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效果。从美国的经验看,为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产品信息收集和系统。目前,美国农业部通过合同关系与各州的农业部门合作,实施全国农业市场信息项目,提供各种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信息,包括供应、需求、价格、趋势等。农业部和有关州设立了100多个信息收集办事处,负责收集、审核和全国农产品在直销、拍卖、合同、期货、集散、加工、批发等市场环节的信息,并要求所提供的市场报告具有中立性、即时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要使农产品信息网络发挥作用,首先必须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并掌握网络资讯。农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目前,美国有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80%以上的农民是农业合作社的社员。此外,诸如法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的农业合作社也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0]。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为农民提、供、销环节的服务。农民通过合作社购买化肥、农用化学品、饲料、种子等生产生活资料,并通过合作社出售牛奶、棉花、谷物、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此外,合作社还在产、供、销过程中向农民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如提供贷款发展水电、灌溉、通讯,出租大型农用机械,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等。虽然这些举措为他们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强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国家的普遍情况是地广人稀,即农业耕地面积大,而农业人口比例相对较小。所以其以大农场为单位,多为机械化、规模化操作,比较利于科技的推广实行。而中国农业经济建立在自给自足的精耕细作之上。中国农村人多地少,大多数农业人口的科技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存在困难。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举措及模式探索

中国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其经验,而且西方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缺陷。深入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至关重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别说决策。调查必须深入农村最底层,了解农民最真实的感受和需求,掌握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各地生态条件和基础设施等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调查研究,摸清各地的具体情况,主要是限制因子和发展特色,从而确定适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技推广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农田排灌条件差,许多地方存在靠天收的现象;道路交通条件差,大部分农田不通机耕道,农用机械无法到田间;单个田块面积小 且不规则,农用机械到田后也难以使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对网络的了解程度和应用效率极低。因此需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创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网站,充分利用电话、电视等通讯设施和媒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而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要使科技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必须提升主体素质。首先要求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有联系实际、服务生产的意识,有为农业经济发展作贡献的觉悟,而且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途径,使他们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现在有很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的农民放弃耕种,致使农村留下来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景,没有享受到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收获。但是中国农民在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里,已有很好的生产经验,也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欠缺创新的果敢。因此,需要有力的组织进行有效地引导。对农民进行培训的方式是多样的,目前常采用的有专家讲座、科技咨询等形式。但是很多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比较零散,不成系统。最好在农闲时间开设系统的培训班,培训课的内容、时间安排等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需求,并形成系统。同时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以加强培训师资力量、完善培训的条件以及建立培训示范基地[11]。由于大多数农户农业种植面积很小,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产生的绝对效益并不大,导致很多农民对采用新技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种植大户的情况却完全相反,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益。发展规模生产可以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促进管理措施到位,从而提高单产水平、产品价格和种植效益。因此应积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性措施促进耕地流转,发展规模生产[12]。重点应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扶持种植大户,使农民敢于将土地流转进来,发展规模生产;二是出台农民养老保险等政策,保障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生活,使农民敢于将土地流转出去。规模化生产可有多种方式:一是企业承包经营,企业在政府的各种政策鼓励下实行成建制的土地流转,企业在流转的耕地上自主经营,如稻米加工企业承包水田进行优质稻生产、农机合作组织承包耕种收割等农机服务。二是种粮大户承包经营,以种粮能手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如租金、产品)将稻田集中,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主要依靠机械和雇佣劳动力进行作业生产。近几年来,中国农村基层合作组织发展很快,对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技能培训,提高这些新兴主体的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健全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把现有的政策落实到位,在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技站、种田大户、企业创办植保、机耕机种、联产承包种植等专业化服务组织,促进优势作物、优势品种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加快种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新技术应用覆盖率。加强对服务组织的指导,规范运作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和内部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专业服务组织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上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优先购机,且不设购机指标限制,对带动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应给予资金扶持。高等院校具有人才、科技、信息优势,但是一直以来在“三农”服务中发挥的效果并不大,科技成果转化不甚突出[13]。如果能把科研教学单位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与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技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将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尝试“专家+龙头企业+农户”、“专家+协会+农户”和“专家+项目+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14],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农户之间直接对接的难题,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3.5.2“科技大篷车”模式南京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形成了“科技大篷车”模式,该模式是为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而进行的一种送科技下乡综合服务模式[14]。通过开展科技讲座和技术培训,进行科技咨询和现场指导,赠送和散发新产品等资料将科技知识传送到农民手中。2009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全省开展“四三”活动,即组织动员300名科技人员,带30项成熟技术,在30个主要农业县(市、区)开展科技支农活动,建立了30个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基地。该活动显现出“规模大、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等特点。2011和2012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又在全省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按省里统一部署,制定了“三万”活动方案,开展了百名专家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通过“四三”活动、“三万”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改善了农村民生,转变了干部作风,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式发展做出了贡献。华中农业大学在推动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也做出了积极尝试,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实施开展“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服务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简称“111”计划)。“111”计划围绕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建立校领导联系合作村制度,由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组建服务团队深入若干个乡村。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带动了示范点乡村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乡村产业的发展,辐射到整个县域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农业增强了效益。南京农业大学也与连云港市合作开展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的“双百工程”,取得了显着的成效[15]。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使科技与农业经济结合,落脚点是广大农民群众满意,即能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科技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所以在摸索实施过程中,要多方面结合,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农民的幸福指数等各方面考虑,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总体布局。

农技推广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 推广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由于大批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留下的从业人员实际上多是“老弱病残”,对新知识新技能接受能力差。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实行配方施肥实际上还是农民凭经验施肥。加之国家实行新的土地流转政策刚刚开始,多年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格局并未完全形成。可以说,农技推广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一 、指导思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通过改革和创新,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解决部分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解决调动企业等社题,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 照 《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科学设站,转换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政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原则

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不是机构人员数量的增加,而是通过改革和创新,优化队伍,形成合力,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职能明确原则

合理划分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强化公益性职能、明确机构队伍,理顺管理体制,确保经费来源,保证职能发挥;分离经营性职能,组建服务实体,参与市场竞争

3精简效能原则

适当合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精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非专业人员。按照专业特点和充分发挥公益性职能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4因地制宜原则

根锯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区域规模等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不搞整齐划。

5稳妥推进原则

要正确把握改革、梢简、创新与稳定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和精简改革和梢简,不是简单地撤井机构和大量裁减人员,而是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民技术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现代农业进程不断深化,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能经常化,出现技术断层,大多数农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一定程度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服务。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待遇偏低

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频繁开展,工作人员纷纷找机会外调或考录公务员另辟途径,乡镇基本没有新的人员补充,现有人员基本都在乡镇工作10 年以上,为镇域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乡镇机构设置级别及领导职数、职称评聘职数限制,乡镇工作人员即使工作多年,在职级及工资待遇上也没有多大发展空间,符合职称晋升条件还要受聘用指标限制,而且缺乏与之配套的激励竞争机制,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3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设施还不是很健全

一是大部分村没配齐电脑,县、镇、村技术推广体系没有完全实现网络化管理;二是农技人员的交通工具和燃油补助问题需要财政拨款解决;三是摄录设施不配套,一定程度限制了农技的培训与推广。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1 创新推广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3)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 创新推广手段,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业生产新技术简便易行

由于大多数农民不愿花钱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因此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农忙季节可以用宣传车在街道集镇、田间地头巡回讲解,也可以常年利用黑板报及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新技能。

3 创新素质教育,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 创新服务思路,搞好整合配套,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真正得到实惠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 创新体系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巩固和完善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农机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方式不断完善。

结束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农村能源、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长期以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现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时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树峰,王学锋。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创新与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0)

[2] 杨进华。安徽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2)

农技推广措施范文第4篇

摘 要: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4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当前产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显著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近两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上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农业经济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对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保障农民经济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就需要针对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保障。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建设条件参差不齐

在农业的发展上,显现出地区发展速度不均匀、技术推广建设条件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偏远基层地区的农技推广办公条件严重滞后。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应有的基础设备尚不完善,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推广手段落后,特别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经济保障、住房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推广队伍缺乏专业人才,无法切实的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2 农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在目前的农技推广部门工作的技术人员中,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思想陈旧、知识老化的技g人员对农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限制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有部分刚毕业的年轻技术人才,缺乏实战经验,很难将技术理论知识和田间劳作结合起来,发展农业新技术。在基层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多为文化素质缺乏、科学知识欠缺,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加大农技推广难度。

1.3 对农技推广工作认识不足

纵观农业发展现状,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最明显的就是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转变,但是很多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认识不到位,忽视了这个体系建设对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农业推广技术体系建设就是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面市场化,这些认识偏差与不足,都不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就需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为指导,把握住农业发展政策,抓住发展契机,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法律法规建设体系,为农技推广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地方基层组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技推广现状进行调整,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推广管理经验,优化农业技术结构,切实的做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2.2 加强基层地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在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应当提升技术人员素质,充实推广队伍人员队伍,吸收专业对口的农业院校毕业生,给农技推广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地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另外,应加强对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不同的农业技术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技术知识、技术应用规范,满足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需求。

2.3 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

投资少是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人力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农业技术人才、研究人员、示范田管理人员积极投身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去,激励他们在技术领域发挥个人技术优势,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地方政府可以适当的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并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加快我国特色农业技术的发展步伐,努力的实现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

2.4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建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从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经济企业多方面开展服务工作,以多元化、全方位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推广工作的管理,让技术人员和农民联系更为紧密,保证从技术到应用的服务到位,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

3 结语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必须要适应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完善、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更好的开创农业技术推广新局面,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技推广措施范文第5篇

为正确引导广大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农业科学种养水平,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渠县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技术,通过强化科技引领、强化项目整合、强化主体带动等细节性工作引领,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开拓新的天地。但是,考虑涉农项目的天然滞后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文章分析问题,指出改革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国内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发展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格局,对国内农技推广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重滞后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句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目前存在不小的问题,额待我们去探索解决。这其中,第一个问题——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很大程度制约推广力度。世界农技经费投入,统计调查: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6%~1%;发展中国家农技推广经费,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5%;而国内农技推广经费,占有比例不到农业总产值的0.2%。第二个问题——农户接受新技术能力差,中国农民综合素质低,技术接受能力差。而且,新技术需求的动力性不强,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果转化。除农户本身文化素质低之外,还有一方面原因,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人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第三个问题——传统农技推广,无论自推广项目、推广技术等,都难以满足农户的生产需求。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农业科研、推广工作,以提升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农村村落分散居住,组织化程度低,村委领导能力受限,农技推广渠道单一,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导致农技推广的高成本,导致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割裂。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发展建议

3.1确立农户主体地位,农户自主选择农业新技术今后农业技术推广中,应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户采纳新技术的自觉性。今后农技推广,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农民始终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始终是农技需求的主体,更是农业市场参与的主体。由此,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单纯的变为政府的单行推广行为,应注重农户的自主参与,改革创新农户参与机制。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部门,应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选择正确的供求信息,切实调动农户自主选择的积极性,引导户主选择最新的农业技术。

3.2农技推广与中介组织结合,提升农技推广的效率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政府的技术推广可以委托协会等为农服务的组织来进行。农技、农经、农机等站所可以划归协会等组织管理。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科研、教育单位及企业、农业技术协会、种养大户等参与农技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提高推广效率。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业专合组织成为联接农技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这样的技术转移过程,一方面合作制度保证了农民获取技术获的费用较低,另一方面保证了农民能够自主选择技术,还增强了农民接纳高新技术的能力,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