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

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

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言 投影 多媒体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投影、音乐创设情境,用于组织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小班语言游戏《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老师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小兔是跳来的等,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在游戏中幼儿练习运用,这样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一次次减弱;而采用在教学时放上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设计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可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幼儿的注意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事物的性质而变化,凡新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着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稳定性差,很难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一个目标上。幼儿园故事教学一般采用依教学挂图进行讲述教学,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费劲。如大班故事《狐狸和兔子》,故事长有1200字,情节曲折,幼儿对故事无新鲜感时,注意力开始转移。老师依据故事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录像或将投影的静片与动片配套组合,层层衔接,巧妙过渡,可形态逼真、声情并茂地突出狐狸的狡猾、专横而不畏正义的本性。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看到狐狸被勇敢的带镰刀的公鸡吓得发抖,最后被公鸡砍死而感到由衷地高兴,并积极大胆地描述故事情节,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要使幼儿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单靠挂图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而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如大班欣赏诗《春天的秘密》,诗歌意境优美,琅琅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老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运用电教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丰富词汇“模糊”、“清晰”,练习说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师灵活运用投影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反之再让幼儿观察。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丰富幼儿语汇的目的。

电教手段的运用在语言教学中为突破故事的重点难点、深化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大班故事《小蝌蚪的妈妈》,主要是通过故事巩固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利用实物实地观察,受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而借助电教手段的再现,幼儿再次仔细观察青蛙,了解其由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幼儿接受得较快,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总之,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言教学,能达到丰富幼儿语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等思维的目的,更能优化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范文第2篇

一、语言教学活动提问存在的误区

(1)提问缺乏启发性。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会提一些过于简单或缺乏启发性的问题。

如: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问:“白雪公主漂亮吗?”“你喜欢她吗?”虽然幼儿很快做出正确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作出努力和探索。这种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助幼儿思维发展。

(2)提问缺乏目的性。提问没有围绕教学的目的和教学重点去设计。

如:语言活动《胖胖兔减肥》,教师出示图片(小兔拿着篮球)问:(1)这是什么?(2)它在干什么?(3)这只小兔可爱吗?不难看出这组提问目的只是提起幼儿兴趣。但偏离教学目的的提问太多了,没有重点。

(3)提问过于笼统。提问的内容概括而不分明,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

如: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散文诗欣赏《我家门口小池塘》让幼儿听完第一段便问:“你觉得这段散文诗怎么样?”这一提问的内容包括范围比较广,幼儿感到无边无际,结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难以作答,大大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提问的形式单一。每次教学活动提问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变化。有些教师凡是故事教学都是这“三部”曲,即讲完故事后便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程序、内容几乎都一样,这清一色的提问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语言教学活动中优化提问质量

(1)提问应具有导思性。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应从启发、激励孩子的思维出发。一个接一个的、琐碎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去回答、去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问题太难,孩子们则会启而不发、导而不思、“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孩子的认识水平,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导思性。

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将“故事中都有谁?小蝌蚪分别都问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说的?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改为“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导思性。

(2)提问应具有拓展性。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应设计能培养想象力具有拓展性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将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拓展思维。

如:在学习讲述活动《战胜大灰狼》时,可以问幼儿:“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小动物,你会怎么帮助小兔子战胜大灰狼呢?”这个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幼儿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发挥了想象,讲出了许多结果。

(3)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根据提问重点突出的原则,提问应围绕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来设计,要有针对性。如故事、诗歌等教学。首先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所表达的中心内容,然后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提问。

如:以故事《小羊过桥》为例,故事主要对幼儿进行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教育。所以重点提问有:“这是一座什么桥?小白羊和小黑羊怎么会掉到河里去?小白羊和小黑羊应怎样做才能平安过桥?”这样的提问能围绕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点,揭示要害,能启迪思维,幼儿能排除干扰因素,理清自己的思路。反之,远远偏离教学的目标重点不突出的提问,不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会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

(4)提问要具有递进性。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具有递进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分散教学的难点减少思维障碍,保持幼儿的积极性。如语言活动《小明这样做对吗?》目的是培养幼儿文明就餐的好习惯。首先,让幼儿看表演,(小明一家用餐的过程)然后分段提问。第一段:①这是谁的家?②这一顿饭有什么菜?③妈妈端来饭菜小明是怎样做的?④你喜欢这时的小明吗?为什么?第二段:①小明吃饭时是怎样做的?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给幼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技术至关重要,同样的情境,如果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提出,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会完全不同。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把握教学活动的节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性。让提问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让提问来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让提问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活动;教学;提问有效性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通过对《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的理解,可以把幼儿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倾听方面: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表述方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文学作品欣赏方面: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早期阅读方面: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途径

内容: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1.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2.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讲述活动(看图讲述、动画片讲述)、听说活动(语言游戏、谈话活动)、文学活动(故事、诗歌、散文)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3.渗透性语言教育:①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②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③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

途径:通过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游戏进行语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进行随机的语言渗透教育等。下面针对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语言课),谈谈如何设计与组织。

三、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

要组织好语言教育活动,重要的是要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方案。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要选择能实现目标的具体内容,要选择考虑与内容相适应的活动方式等。因此,可以说,教师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就是将一定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转化成一个个具体方案的过程,也是对幼儿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具体体现。

设计任何一组或一个语言教育活动,教师都必须注重幼儿的语言经验。只有以儿童语言经验为出发点,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活动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设计的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考虑教育对象现有的发展水平,即他们已经获得的经验。如果不掌握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设计的活动就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活动。如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情境谈话“做客”,教师就需要观察了解这个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是否已掌握了一般做客时所用的礼貌语言等。

2.考虑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再为幼儿提供一些什么新的经验,这些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应当建立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如当幼儿参与情境谈话“做客”这个活动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客”的交往方式和语言运用方式,原有经验和新的内容会引发幼儿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对参与活动的幼儿来说,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果实,有一定的挑战意味。当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时,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将这部分的经验内容再次吸收转化为已经获得的经验。

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

活动设计的结果是一份完整的静态计划。而活动的组织实施,则由于幼儿的参与,成了一系列动态发展的进程。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不少问题,如怎样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也就是如何将一个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多个低层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递进。还有就是时间段的分配怎样做到科学、合理。一般来说,每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是一节课完成,可以是两节课完成,还可以是三节课完成,老师要根据课的内容的深浅、小朋友接受能力来看。在教学中,课的引入部分要较精彩,能吸引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所占时间很短。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老师的提问要到点,才能启发和引导幼儿清晰明了了解课的重点、难点,语言太多,提问太杂、没有主次、条理不清,会把孩子们弄糊涂了,自己的思路也不清晰。这部分所占时间较多,课的结束部分自然、合理,所占时间较短。如果时间段分配地不科学、不合理,衔接的不自然,那你事先备出那么优秀的课也没有用,教学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备课备的很好,但上起课来总觉得哪里欠缺,孩子掌握的不好的原因。

五、语言活动的指导

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发挥良好的中介作用。

1.直接指导

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启发提问、讲解、评价等手段,直接指导幼儿的活动。根据幼儿语言经验及语言水平的实际状况,一般对小班幼儿或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或教育内容难度较大的语言教育活动,教师较多地运用直接指导方式。

2.间接引导

教师通过自身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的提示、眼神或手势的暗示等手段,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这种间接引导方式,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和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宜于多用。

3.环境条件的利用

从本质上讲,利用环境条件也是一种间接引导。教师利用语言活动设备、教具和学具,如幻灯、图片、木绵等的教具,电视、录像、VCD等,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语言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无论是对于整个人类的进步,还是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于婴幼儿而言,发展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语言的能力是他们幼年时期必须要获得的能力。在目前的幼儿语言教育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在教学实践中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往往只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不重视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相互渗透;语言教育活动单一,缺乏创造性等。

一、幼儿语言教育遵循五大原则是教学的前提

在幼儿认知语言发展的规律上,如何提高幼儿语言的教学效率,贯彻五大原则是教学的前提。

1.轻松愉快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至少要做到教得自然。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幼儿一天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吃饭时让幼儿说一下饭菜的名称;在做游戏上,教师出示游戏的名称和主要的关键词等,不必要像小学生那样完全以正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要多表扬和鼓励幼儿。凡是可以使幼儿产生快乐的刺激物或活动都可以作为幼儿成功认识某一生字的强化物。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幼儿尤其合适。如何让语言教学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呢?首先,应采取游戏法,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善于捕捉和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将教学的内容与此密切挂钩,如幼儿喜欢看卡通片,那么就可将卡通片的人物、情节等文字利用恰当的时机出示给幼儿。再次,要为幼儿选择趣味性强的语言图书来阅读。

3.直观性原则。由于幼儿早期是以具体的动作和形象进行思维的,因此语言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事物、动作、形象、情境等,如结合跑的动作认识“跑”字,结合钱币认识“钱”字。对稍微抽象的形容词可以结合图片或故事进行学习,如认识“勇敢”二字,可出示勇敢者的图片或讲一个相关的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4.活动性原则。幼儿喜欢各种自主性活动,如探索活动、操作活动、身体运动性活动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因此只有将语言教学寓于幼儿的上述活动中,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如进行一个捉迷藏的活动,去认识“捉迷藏”三个字。切忌像小学生那样静静的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地去认识生字,这样就违背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5.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此原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因为实验发现,越是幼儿熟悉的人、事、物、时间、空间等文字,幼儿越喜欢认识,也容易认识。所以,提出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就是要从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语言教起。

二、幼儿语言活动内容设计的多元化是教学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幼儿全面的语言能力,要保障幼儿的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发展,幼儿语言活动设计的多元化是教学的基础。

1.语言活动类型要全。要发展幼儿全面的语言能力,必须提供全面的语言活动,好比是要获得全面平衡的营养就必须提供全面而丰富的饮食一样。因此,幼儿园实施语言教育至少应包括文学活动、字词句活动、谈话类活动、识字阅读活动、语言游戏活动等丰富多样的类型。

2.活动组织形式要多样。为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应多元化地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各种类型的语言活动。首先,应组织好正规的教学活动,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利用好非正规的教学活动形式,随机教育,做到随人、随地、随时的认识字、词等。

3.语言活动的内容要全。进行语言活动的内容要全面,如文学活动应包括各类故事、诗歌、散文;而故事教学不能仅仅选童话故事,还应选神话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明间传说等;诗歌教学也不能仅仅选儿歌,还应包含儿童诗等;散文教学应包括重点写人、重点写景等体裁的作品。

三、幼儿语言内容设计的渗透性是教学的关键

新《幼儿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联系,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现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应重视与各领域间的有机渗透,把语言内容:①渗透到游戏中。②渗透到生活环节中。③渗透到环境布置中。④渗透到家庭中。⑤渗透到各领域的课程中。如让幼儿园小班欣赏古诗《悯农》。诗的语言简实,符合小班的认知水平,但意蕴深远,告诉幼儿要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渗透了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又如“爱吃水果的牛”,是在“秋天”主题活动下设计和开展的。故事中牛吃下各种水果,身体强壮,帮助生病的人,使得欣赏秋天、感受秋天是收获季节不再显得老套。同时,设计活动与其他领域内容相渗透:数数牛吃了多少种水果,将这些水果分类(数学渗透),动手画画你能画出几种水果(美工渗透)?每天你会吃哪几种水果,吃水果有什么好处(科学领域渗透)?引导幼儿在操作观察中议论、想象,并及时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认知、态度、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方法是丰富多样并互相配合使用的。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在发展、变化的完整的教育对象,因此应本着正确的教育观念,依照幼儿的发展特点、个人的学习风格、实践经验等,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教师对教育有明确的认识,并具体实施良好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幼儿更主动并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言教学 幼儿教育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184-01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一 幼儿语言教学中存有的缺陷

1.语言教育缺乏目的性

一般幼儿语言的教育都是照本宣读,教师不顾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读死书、死读书,课文读错或背错还要处罚。课上情景对话演练必须按照大纲进行,对书本上的知识要求过高,考查幼儿的背诵能力来判断学习效果,使幼儿感知经验少,不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特别要观察幼儿的兴趣,乐于与幼儿沟通,培养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2.与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

语言本是生动的,但幼儿语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完全没有给学生拓展和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忽视了幼儿的真实心理需要。

二 营造环境,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第一,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每一个幼儿都有好奇心,幼儿的创新意识正是来源于他的好奇心,缺乏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教师在幼儿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多让幼儿思考,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这样才能让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更富求知的欲望。幼儿总有无数个为什么,总会把问题追问到底。幼儿创新意识的表现有四点;第一,对未知的东西有好奇心。第二,渴望对未知事物有所了解。第三,想象力非常丰富。第四,轻易不服输,不愿落后,极具挑战性。因此,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先从想象意识入手,培养想象力、好奇心,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

第二,营造活跃的氛围,才能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勤于思考,思维就会变得敏捷,才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幼儿有话说,创造一个使幼儿无压力的语言环境,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用好的心态对待,随时给予指导。

三 幼儿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

1.直觉思维训练

直觉的思维方法是在没有对问题有正式答案之前,直接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回答,并以自己认为是最合理的假想或突然领会的方式。凭感觉思维方式有时会得出一些比较怪异的答案,有时是对自我想法进行自我确定的猜想,另外,就是为了应付临时性问题。直觉的思维是冥思苦想后的不解突然取得的硕果,也是创造和发明的先决条件。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开阔了幼儿的思路,使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应变能力增强。开发发散性的思维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幼儿勇于创造的精神。

3.用生动的语言诱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年龄、生活经历决定了幼儿喜欢生动、有趣的语言。古人云:“未闻其人,先闻其声。”这就是语言所带来的魅力。生动的语言加上教师面部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使得幼儿的思维变得积极、活跃。

四 注意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只会与身边的同龄朋友产生共鸣,运用语言来传递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恰当策略与人交谈,不同场景要用恰当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首先,要使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多彩,使幼儿有交流和表达的内容,幼儿就会有说话的兴趣,要多提供给幼儿说话的机会,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语言教育应是严谨正规的,只能通过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步骤进行,这样反而使幼儿的个性受到了压制。幼儿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去做,相对来讲,由幼儿自发组织的小组活动更能使其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幼儿的这些活动应该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引导。

五 总结

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种语言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优美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这样才会增强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检验幼儿能力水平的关键依据,也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幼儿期是发育最关键的时期,语言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幼儿语言学习的黄金阶段,在语言课程中结合有趣的实践,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为祖国培养新一代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