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目标任务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的通知》等部署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为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地、高颜值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在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二、活动方式
开展集中研讨。各支部、股室(中心)组织干部深入学习营商环境有关文件、省市领导讲话和指示批示,对标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大讨论”活动内容,谈认识、谈体会、谈感受、谈不足,以思想大洗礼力促工作大进步。
三、大讨论内容
将提升企业满意度作为“大讨论”最基本内容,紧紧围绕职能职责,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时时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为出发点,查找营商环境建设关键点,全面展开查摆问题、剖析原因,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进而化解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堵点、痛点。
(一)政治意识、政令畅通方面
1.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上级政策上,尤其是对坚决打好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是态度坚决、行动积极,还是做选择、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以各种理由来推拖、搪塞;
2.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上、尤其是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是不讲条件,积极主动围绕中心、贴身服务,还是讲价钱,有利就上、无利就让;
3.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上,是想方设法快速高效推进,还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按部就班、四平八稳。
(二)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方面
1.在担当意识上,对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改善民生上是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还是谨小慎微,遇到问题“照书读、套条文、扣字眼”;
2.在推进工作中,是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担,还是拈轻怕重、推诿扯皮;
3.在工作作风上,是主动深入一线,查实情,办实事,还是深居简出、养尊处优,遇到问题绕道走。
(三)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方面
1.对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是按时间节点要求主动想办法,按时完成,还是叫困难,找借口,久拖不办;
2.对市场主体要办的手续,是主动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高效率,还是追求部门和个人利益,给了好处就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
3.对企业或单位服务,是主动做到能不收费就不收费,需要收费的按下限收费,还是巧立名目收费,擅自抬高收费标准或搭车收费;
4.在廉洁行政上,是时时处处严格要求,不向服务对象伸手,还是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吃拿卡要;
5.在工作纪律上,是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还是工作期间随意脱岗,擅离职守以及上班时间上网购物、干私活等。
四、活动要求
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到上海财经大学参加了投融资及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遵守学校培训管理制度,端正自身学习态度,认真聆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专题授课,积极与学员们进行了研讨交流。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获益良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的体会。
一、深刻认识投融资工作的重大意义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不仅对投融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对新常态下政府投融资与PPP模式、当前宏观的经济形势与金融政策、资本市场与改革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投资心理与投资策略、中美贸易摩擦、政府招商引资服务、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等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地方政府政府的投融资工作有所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融资体制从起步到发展、到规范化、制度化有序运行,在投资领域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资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等新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及发展历程来看,创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对于解决地方政府资金不足、提高财政资金运作效率、创新财政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来看,其发展很有必要。一方面是现行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收入不足、无法弥补资本性投资需要,政府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是现行的制度环境中,地方政府掌握大量的资源,为其进行融资提供便利,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利用市场手段来整合经营政府资源,也是有效解决政府投资率低下、防范市场相关风险的有效举措。
我市作为西部地区欠发达市,经济发展仍然十分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三大产业发展总量还很小,经济增长缓慢,要想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大投融资,促成有效的投资,以此来完成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只有持续的投资,才能为发展赢得极为宝贵的机遇和时间,才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地方投融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投融资依赖商业贷款。目前,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大部分依赖于银行贷款。这在交通运输行业比较普遍,比如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村公路的公益性,导致了其建设后没有收益回报,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补助和地方自筹资金,我市为高寒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约为100万元/公里,上级补助资金约占40%-50%,其余为地方配套资金,然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解决资金配套问题,只能通过政府提供隐性担保来向银行贷款解决。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多重信用风险,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隐性化和长期化趋势,最终可能导致金融风险。
(二)融资渠道单一。目前,交通运输建设融资有银行信贷和财政拨款两种方式,但银行信贷占比重较大,地方政府以信誉为担保,并作出还款承诺,但受到地方财政能力和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使得资金需求难以保证,这与但地方政府要发展、要扩大投资相矛盾,致使融资压力较大。
(三)土地资源利用的风险。地方政府的融资主要靠政府的土地转让作为担保,并且将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作为融资平台还贷来源之一。为减轻还贷的压力,政府不得不提升土地利用价值,来缓解财税收入不足的问题,这样就导致了土地价值不断上升,以此相关的行业投入就会增加,引发一系列的土地利用风险,特别是房地产方面,土地价值升高,房价也随之升高,造成了房地产的泡沫风险。
(四)高速公路收费方面存在的风险。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高速公路长期以来采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或BOT模式建设,这与国外的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及制度进行对比,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制度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这是由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体制和高速公路收费缺乏只对规范和理论研究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要考虑到此风险。
三、做好投融资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项目谋划,打好投融资工作基础。作为交通运输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项目课题研究,强化政策学习,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储备。通过科学的项目支撑,使交通运输规划真正成为反映民意、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规划。要聚焦解决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难事、要事, 认真分析优势潜力和短板不足,发挥好我市的发展优势,拉长板、补短板,规划好全市的未来。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汇报、对接、跟踪工作,争取交通运输更多重大工程和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并尽快落地我市。
(二)加强分析研判, 切实强化项目投融资工作。当前,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融资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我市交通运输项目投资的主要瓶颈。如何破解瓶颈问题,要深入发掘我市优质资源,探索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新要求下的合理融资模式及退出路径,做好项目全周期深度研究,发挥各方优势,引进进战略运营主体,学习通过市场化的模式开展项目运作,分析现阶段重大项目融资制约因素,主动创新、积极探索,切实用好新规,更好地为交通运输投融资服务。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狠抓服务经济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
积极围绕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重点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双提三效”工作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高效率办公,快节奏服务,最大限度地缩短办事时限,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登记环节,下放登记权限,建立市场主体进入的绿色通道。二是加大对全县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为建设“民营大县、蔬菜强县、皮革名县”助力加油。三是加大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狠抓签约项目的落实,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四是加大红盾帮扶力度,帮助企业以商标树立品牌、以广告拓宽市场、以合同建立信誉,以冠省市名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支持全县企业做大做强,占领市场份额。
二、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努力打造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全面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深入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专项整治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二是严厉打击各类商业欺诈行为。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虚假违法广告、合同欺诈、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行为,保护公平竞争,维护经济秩序。三是强化市场主体监管。依法清理无照经营,强化企业诚信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四是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积极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经营者申诉、投诉和举报,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江西南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肖桂林)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
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司代建;因工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
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二是经开区产业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是突出表现为家具产业的发展一枝独秀,但同时家具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草根经济”,也受制于“草根经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着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家具企业数量多、体量小的“草根经济”瓶颈:整个产业在龙头企业扶优扶强,全国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培育方面的较为欠缺,缺乏优质上市及潜在上市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引领,家具产业亟需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家具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转型升级再出发的新要求;
同时,南康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以首位家具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为主要力量,与家具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矿产品加工产业受制于政策导向及稀土产业布局影响,主要以锡产品的深加工为主,比较单一,导致家具产业集群发展之外,缺乏与其相呼应的新的工业增长极。在集中攻坚促进首位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家具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开发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
(三)在更深层次全面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开发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换句话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南康经开区与省内排名前列的开发区相比,在全面深入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上整体上还有差距,存在短板。
1.配套齐全的要素环境有欠缺。一是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与我区工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生产业比较缺失;与家具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急需加快引进完善提升。二是园区一定程度上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不健全问题,如未规划相应的商业服务体,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公交等通行线路较少,部分老园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员工住宿等后勤保障、生活娱乐设施不足等导致企业员工生活不便,需要进一步改改善。
2.企业生产、物流综合成本还偏高。当前企业生产、物流等综合成本偏高。一是各家具企业普遍生产、仓储一体,运输靠外包且单价高,致使第一公里成本增加,二次装卸、运输成本增加,导致物流成本增加;二是专业物流仓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山和龙岭,但龙回、镜坝、唐江等乡镇家具集聚区企业众多,周边没有配套专门的物流仓储区域,致物流成本增加,造成交通拥堵;三是我区备料及拼板类企业较为分散,目前除龙回共享备料中心外,尚未规划建设其他专业备料及拼板中心,企业均自行拼板和备料,造成木材资源一定的浪费,增加企业成本。
3.涉企行政审批等政务环境不够优。一是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没有做到“应进必进”,“体外循环”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没有把所有涉及的职能整合到服务中心,中心窗口仅仅是“收发室”,企业反映还需“两头跑”甚至“多头跑”“重复跑”。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事项不全不广。如“赣服通”目前业务以个人事项办理居多,为企业服务的较少;不少部门有自行的业务系统,相互之间做不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造成群众企业办事需要反复提交材料。
二、工作建议
1.推动开发区放权赋能工作,激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一是推动明确经开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加快开展实施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二是根据省市倍增行动计划要求,围绕理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运行机制最顺、办事效率最高的地方,推进改革创新的各项工作;三是深化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以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片区和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为样本,创新“开发区+主题产业园”“管委会+公司+基金”等运营模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推进园区社会化、市场化建设运营。
2.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矿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南康工业(电子)设计中心和国际高密度集成器件研发中心等平台,瞄准5G战略制高点,围绕磁电功能材料及器件、新型光电显示、智能终端制造三大细分市场,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扩规模、有特色、上水平。支持矿产品企业发展锡材等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话语权”,全力支持培育开源矿业打造全市首家百亿元企业。
3.以实施家具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推进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把南康家具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造家具产业“七大中心”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月星集团南康智能制造基地、上市企业美克家居“美克数创智造园”、中意投互联网家装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汇有美、博品等智能共享喷涂中心达产达标,加快龙回智能备料中心建成达产,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优化家具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家具“全链条”发展,全面提升家具企业生产制造水平。
4.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培育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充分利用赣州毗邻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态势,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格力电器的落户为契机和突破,全力支持服务好格力电器项目建设,力争格力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明年全国“两会”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试产。加快格力电器(赣州)再生资源项目、格力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布局塑料件、包装材料和仓储配送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打造家电千亿产业集群,加速南康工业由家具由“单核”迈向“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的“三核时代”。
5.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活力。一是聚焦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和生产业,大力招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项目。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关键环节共享平台,把企业干不了、干不好的政府牵头干,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是聚焦整合企业需求,整合园区资源,加快产城融合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及周边生活、文化、娱乐等配套,推动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
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共4项任务,由我局牵头事项2项18条。第一项是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二项是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
二、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主要衡量服务事项标准化、在线服务成效度、在线办理成熟度。
1、服务事项标准化。主要工作:加强江苏政务服务网仪征旗舰店标准化建设,指导各单位做好事项认领、办事指南编制,提高服务信息的准确度、规范性,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存在的问题:一是网上办事指南维护不及时不准确;二是部分单位未主动认领事项。(如自然资源局的采矿权注销事项法定办结时间为880天,实际应该是多少天?周边县市区时间为40天。公安局机动车登记法定办结时间和承诺办结时间均为22天,但还是即办件,自相矛盾。)
2、在线服务成效度。主要指标:减时间、即办件率和“不见面”。减时间要求,除个别特殊事项外压减时间达到法定承诺时间一半以上。存在问题:部分单位以上级条线要求为借口,不愿改、不肯改。公安局(17个事项未作压缩)、住建局、档案局、司法局时限压缩不足50%。即办件率没有具体指标,考核看排名。去年11月份,扬州政务督查通报,我市即办件率12.3%,扬州平均24.3%。我局立即与各单位电话联系,并通过公文系统点对点进行通知,提醒各单位抓紧整改,但大部分单位没有引起重视。随即,我局提请政府督查,在孙市长的批示关心下,各单位才主动对接,但因政务服务网系统升级,无法入网操作。目前,通过省后台初步导出数据,仪征为44.03%,扬州平均28.17%,(但仍有个别单位即办件率较低,如自然资源局的59件事项没有一件事项是即办件)。“不见面”要求是六大类事项不见面占比100%。目前,仪征旗舰店可办理政务服务六类权力事项(许可、裁决、奖励、确认、给付、其他等)1062项,“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100%。(不见面审批实质是在政务网上将见面次数设置为0或1次,但实际办事比例很低、办件量很少。主要原因:服务对象没有网上办事意识,网上只能办一些简单事项。)
3、在线办理成熟度。主要指标是要求法人用户在政务服务网全部注册登记和电子证照全覆盖。按照要求,我局已于去年组织了各镇(园区)对辖区内企业法人在政务服务网进行注册登记。网上办事实现了快递双向免费寄递、网上支付等便民举措。存在的问题:网上有效办件量较少。主要原因政务服务网与部门系统还没有实现深度整合,需要各条线二次录入到政务服务网,部分单位嫌麻烦、不愿传。(如:人社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农委、城建局有关证照)、烟草局等单位未按要求完成电子证照上传)
(二)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
主要衡量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一窗”分类受理、办事流程“一次性”告知。
1、服务事项进驻大厅。考核指标:98个高频事项进驻大厅或分中心。所做工作:积极推进实际高频事项进驻大厅,对事项少的委托综合窗口办理。存在问题:未能进驻的高频事项没有设立分中心。(车管所、车辆检测站)
2、“一窗”分类受理。考核指标:推行“一件事”窗口(多部门,按一件事;部门多窗口,设立综合;事项少,委托中心;同类相近设立综合;所有窗口都是综合)。所做工作:持续“减证”放权、编制目录清单、再造办事流程,成熟一件推行一件。目前,对一票制、开办企业和房产过户等事项,已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集成服务。正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实质性运行。存在问题:“一件事”改革还需要逐步推进,工作的难点是信息不能共享,流转机制不够顺畅。
3、办事流程“一次性”告知。大厅已全部做到首问负责制并通过口头告知、纸质告知、电子化告知、二维码告知等多种形式对所有办事流程及提交材料进行告知,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
三、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