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幼儿语言区角活动的特点

1.目标的长远性。对于一个语言集体教学活动而言,目标的拟定强调指向性、可操作性和具体性,一次活动结束,要考量此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而语言区角活动的目标往往是根据各年龄段语言领域的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来制订的,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区角活动的目标更宽泛、笼统、长远些,并不强调一次区角活动就要达成哪一方面的目标,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通过多次、多样的活动才能达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目标和材料投放策略,使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时空的开放性。就时间而言,语言区角活动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认知速度和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如同样的阅读活动,有的幼儿也许一次两次就完成了,有的幼儿也许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样的故事表演活动,有的幼儿扮演一个角色、参与一次表演就没有兴趣了,有的幼儿则是几个角色轮流扮演,乐此不疲。这时,教师不可“一刀切”,而是要满足和尊重幼儿的不同需求,允许幼儿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学习进度。就空间而言,在同一时间段提供的语言区角活动不是单一的,教师可以同时提供不同类型的区角,如故事书阅读、故事表演、书签制作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充分体现活动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3.内容的适宜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语言发展的特点和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语言区角活动的内容也应该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凸显适宜性。如创设阅读区角,可为小班幼儿提供角色单一、形象夸张、画面简洁的故事书,让幼儿用一两句完整的话讲述画面内容,中大班则可以提供角色丰富、画面内容丰富的故事书,让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较为复杂的信息,讲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还可以为大班幼儿提供图文并茂的故事,让幼儿初步接触汉字。又如,表演故事所用的道具,可以引导中大班幼儿自制,而小班幼儿则可以提供成品道具。

4.过程的自主性。皮亚杰指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语言区角活动属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式互动学习,在直观体验中自主建构经验。活动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合作伙伴,自行确定学习进度,与集体教学活动时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段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完全不同,区角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得以落到实处。

5.评价的多元性。区角活动的个别化特点,强调理解和尊重幼儿在认知结构、发展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这意味着允许幼儿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学习进程和发展水平,因此也就决定了活动评价的多元性,而不是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和衡量幼儿。对幼儿个体来说,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了,区角活动就是适宜和有效的。除了评价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要素外,尤其要重点围绕专注性、坚持性、自信心、合作交流以及习惯养成、兴趣情感等学习品质和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赏识幼儿,帮助幼儿养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二、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类型和内容

作为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一个延伸和拓展,语言区角活动应成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有效方式,要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既关注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的整体性,又有重点地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培养。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园性的语言类专用活动室(如阅览室等),另一种是班级的语言活动区域(包括阅读区、情境表演区、桌面语言类游戏区等)。与富有情趣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相对应,幼儿语言区角活动的类型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早期阅读类。马以念曾说过:“早期阅读是指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过程。”周兢也曾说过:“早期阅读应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区角活动中的阅读材料,可以是幼儿园提供的,也可以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图书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环境,幼儿自觉、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阅读、探索、体验,学习基本的阅读技能,引发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2.情境表演类。幼儿倾听故事并根据某一故事情节,运用一定材料和言语、动作、表情等表演技能,创造性地表演童话故事内容或某一片段。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角色,也可以根据某一故事线索,自创情节进行表演。表演的材料有头饰、手偶、背景等,可以在活动室一角开辟一个小舞台,创设一个情境,或以“小小电视台”的形式展示。除了表现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语言外,还可和歌唱活动、乐器演奏等进行整合,增强表演活动的愉悦性。幼儿在自娱自乐中,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交往能力、积极的情绪情感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听说游戏类。在幼儿学习语言的活动中,听和说永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听说游戏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表述能力,可以将已经学会的儿歌、童谣等,以接龙、问答等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语言交往的敏感性和灵活性。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发音特点和某一阶段语言学习的重点,选择一些特定的、朗朗上口的内容,让幼儿反复练习,最后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4.操作讲述类。提供故事拼图、各种图卡、背景图等,以“故事盒”的形式投放于区角中,让幼儿通过自主摆放、自由组合,在摆摆、拼拼、玩玩、说说中,动手、动脑、动口。小班幼儿可以讲述单幅画面,中大班幼儿则可以加进多幅画面;可以自我讲述,也可以轮流讲述、共同讲述,在轻松的玩乐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制作创编类。在区角里提供废f图书和画报等,幼儿做“小编辑”“小作者”,自制图书。在剪剪、贴贴、讲讲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讲述的故事录下来,给家长和同伴听,让幼儿体会到当小编辑、小作者的快乐和自豪,并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自制的图书可以放在图书角,作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材料。除了制作图书外,还可以用树叶、卡纸等,剪成各种形状,画上美丽的图案,自制独一无二的小小书签,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班级还可以创设“甜蜜悄悄话”区角,开展“小小辩论赛”“新闻快播”等活动,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交流,调动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有机会说、有内容说,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指导要点

1.科学创设环境。环境是“隐性课程”,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良好的语言区角环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感兴趣地参与其中。班级应合理布局,统筹考虑,为幼儿创设科学适宜的语言区角环境。

布局合理:一般来说,语言区角要远离过道、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热闹区域,避免相互干扰,可以跟安静的益智区、手工区相连,设置在光线较好的安静的地方,用矮柜、栅栏、书架等隔成不同大小的围合或半围合空间,使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中。尤其是自主阅读区,可以创设成温馨静谧的“小书吧”,墙面可以贴上幼儿能理解的图文并茂的阅读规则,地面可以铺上地毯,放上造型可爱的布艺靠垫、海绵积木、小圆桌、小椅子等,还可以挂上纱帘,摆上绿色小盆栽,使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专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故事表演类活动则可以搭建一个较大的舞台,还可设观众区,摆上几张小椅子,让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小观众能互动起来,尽情表现。

标志鲜明:语言区角的标示要清晰鲜明,可以张贴在矮柜、墙面或垂挂于孩子视线可见之处。标示牌上可以注明语言区角的名称(如“甜心书吧”)、区角可容纳的人数、活动规则等,标示牌可以以卡通的文字、幼儿的绘画作品或以真实的活动照片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富有童趣,有的区角还可以设计图文结合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给幼儿直观的提示,帮助幼儿掌握规则,了解活动流程,提高自主性。

互动共享:语言区角可以和安静的区域毗邻,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和美工区相邻,美工区制作的图卡等可以成为创编故事的操作材料和表演区的道具;如紧靠益智区,让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产生相互影响,共同习得。

2.有序投放材料。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的。”语言区角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语言教育的目标,贴近幼儿的经验、需要和兴趣,多感官操作、多层次互动、多情景感受于一体,充分彰显语言学习的游戏性、互动性、情景性。具体地,材料投放要体现以下几点:

针对性:语言区角活动的材料应结合语言教育目标和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使班级语言教育的各项活动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丰富性:一个区域通常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等,以满足幼儿充分活动、多样活动的需要。

层次性:各年龄班语言区角活动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材料投放应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经验和能力,满足幼儿的需求,并且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在材料的数量、难度、深度等方面逐渐递增,呈现螺旋上升的模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里获得发展。

3.适时介入指导。语言区角活动既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又不同于幼儿自由活动,因此,教师既不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不要成为放任自流的旁观者,而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成为活动条件的创造者、活动过程的观察者、活动结果的评价者。

首先,在创设语言区角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合理采纳幼儿的建议。同时,要发掘和利用家长资源,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积极参与者。其次,在区角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习解读幼儿行为。孩子有百种语言,有百种表现方式。教师要读懂幼儿的无声语言,看懂幼儿的真实表现,“读懂幼儿这本书”,适时、适宜、适度介入,支持幼儿,推进活动的发展。最后,要组织幼儿对语言区角活动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参与讨论,积极表达想法,共同分享快乐,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自信、主动、愉快地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世斌.大班幼儿学习型区域材料巧投放[J].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16,(1、2).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范文第2篇

“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幼儿不仅可以直接地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而且可以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获取经验,进而逐步超越自我,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以识记、背诵甚至书写的方式作为教育手段,而必须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出发,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使幼儿的语言在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词和听说经验的过程中得以较快地发展。

(三)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

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幼儿可以不断从周围各式人的交谈中获取丰富多彩的社会知识、间接的语言经验和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同时,他们也会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产生交际需要与表达能力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常常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应重视幼儿生活内容的安排,尽可能多地增加幼儿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机会,通过多种社会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增强幼儿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指南》语言领域主要包括“倾听与表达”和“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板块的内容。每一板块又按照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板块目标和与之对应的教育建议。

(一)凸显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核心性

语言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幼儿时期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阶段,却有其基础性的任务和核心的内容。《指南》正是从幼儿语言教育的“根部”入手,从核心内容入手,紧紧围绕“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基础板块进行组织与架构的。这既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世界幼儿语言学习的潮流与走向。

(二)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目标的差异性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年龄越小,语言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越大。在语言领域的两大内容板块——“倾听与表达”和“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目标设置中,均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具体目标。但每一项目标都不是笼统、泛化地提出的,而是按照3~4岁、4~5岁和5~6岁三个年龄段分别呈现的。这样的目标设置,既能体现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考虑到了各年龄段之间的目标差异性和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又能充分尊重幼儿语言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位幼儿从原有的语言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并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中语言教育领域呈现的目标发展阶梯。

(三)强调幼儿语言教育建议的针对性

《指南》中的语言教育领域,不仅针对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而且还针对当前幼儿语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广大家长和幼儿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建议。这些教育建议不是泛泛而谈、点到为止的“万金油”建议,而是具体明确、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指导性建议。例如,在“倾听与表达”部分,针对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提出的第二条教育建议是“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但建议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又进一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其他部分的教育建议也是如此。

(一)基础性原则

幼儿教育进行的是“人之初”的教育,通过语言教育应该使每位幼儿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交流能力。这就要求幼儿语言学习的目标应定位在通过各种语言活动,让幼儿获得一些最粗浅、最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语言要素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凭借幼儿教师个人的感觉和家长的不合理要求,任意增加识字、写字等小学化的内容。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幼儿园现有的语言教育活动重新审视和定位,以培养幼儿应具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为主线,重新设计语言领域的课程体系与结构,防止范围过于宽泛,内容零散琐碎、偏深偏难,使幼儿更好地掌握那些真正基础的语言知识和内容。

(二)发展性原则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逐步提高过程。这意味着幼儿语言领域各项活动的开展既不能是低水平的知识积累,也不能是重复性的经验累加,更不能是急于求成的小学化内容。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出发点应定位在:通过创设更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语言教育内容,更科学、更有效地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语言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发展。也就是说,全面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发展去谈幼儿的语言教育问题,是一种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无效劳动。因此,我们在实施3~6岁幼儿语言教育的进程中,既要考虑语言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又要考虑幼儿语言本身的发展性;既要适度地超前发展,又要多梯度地协调发展。通过对语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内容的调整,通过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新型评价方式的选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平稳发展和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

(三)前瞻性原则

幼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语言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需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和长效的行为来规划和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国际教育委员会很早就指出:“当教育的使命是‘替一个未知的世界教育未知的儿童’时,环境的压力便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刻苦思考,并在思考中构成一幅未来的蓝图。”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告诫我们: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改变只追求眼前效果而忽视为幼儿的未来做好语言准备的短视行为,不能以牺牲幼儿语言教育的未来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以“穿新鞋走旧路”的心态对待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必须以超前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语言教育中的矛盾与问题,注重语言教育活动效果的长期性、长效性和持续性,坚持以前瞻性为原则,关注幼儿,放眼长远,通过更新语言教育观念和优化语言教育内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融会贯通地理解《指南》中所倡导的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理念

《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为幼儿语言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素质基础,旨在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合理期望。因此,不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应该首先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而根据这样的理念反思我们现有的语言教育活动,并找到现有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重新规划今后语言教育的方向、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二)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

《指南》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出发,详细地呈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板块的发展目标,这是开展各项语言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者应该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把其作为制定语言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基础与前提。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部是以“发展指南”而不是“发展标准”的名称颁布的,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公众把《指南》理解成为标尺。语言领域设定了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供幼儿教师和家长作为参照,而不是作为评判幼儿语言发展的标尺来使用的。教育者不能把它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的语言发展,也不能把它作为标准来评判幼儿语言教育是否达标或合格。

(三)根据教育建议开展基础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指南》除了提供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这些建议均是基础性的建议,是更好地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参考而不是唯一。教育者应该超越教育建议的基础性,从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语言教育的不同内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供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创造性的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四)做好家园合作,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性

《指南》的应用对象,既包括幼儿教师,也包括幼儿家长。而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幼儿园和家庭虽然在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却以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各自的教育功能。二者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彼此抵消教育的效果,降低教育的效力。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应统一语言教育观念,加强联系与合作,发挥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家庭语言教育的各自优势,减少幼儿在语言发展中的困惑和不安,增强幼儿对教师和家长的信任,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幼儿教师流动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幼儿阶段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对这一阶段幼儿的教学,并且也要认识到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由于学生年龄太小,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弱,有的学生对于语言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在幼儿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法,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存在于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形式单一,以集中活动为主,只重视一周两次的语言教学而忽视了幼儿每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语言教学。近年来,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目前只有一部分家长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有能力直接辅导孩子,而家长和老师常沟通的占少数。所以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而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解决。

二、解决幼儿语言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幼儿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制约着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职后的语言技巧训练,譬如朗读、讲故事、谈话、演讲等技能训练,导入语、讲述语、提问语、结束语、评价语运用策略分析及设计训练等等,不断丰富、完善教师的语言积累。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验法 幼儿语言教学 应用方法

一、引言

体验式教学法在基础教育中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该方法在幼儿教育体系中也开始逐渐推广,并收到一定的实效。体验式教学法在美术、音乐、数学和语言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已经达成的共识是,该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学习流程与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可见,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作为人的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需要根据幼儿心理认知特点,加强体验式学习过程。本文采用实录描述与分析,力图运用体验式语言教学法,寻求当前幼儿语言教学中体验不足的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但幼儿园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教师讲述——幼儿欣赏——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基本模式上,且所使用的导语雷同,提出的问题缺乏新意,幼儿处于相对被动位置。

由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重在教师单向传输,缺少师幼之间的互动交流,致使幼儿无法体验具体的语言情境,继而影响到语言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幼儿语言能力认知已经发展到更高程度的大班阶段,幼儿体验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幼儿语言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倾听与复述方法,幼儿缺少对所学内容的想象、预测和概括等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幼儿对语言学习的体验不足,新奇感受到挫伤,洞察力无法培养,导致语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可见,缺少体验是罪魁祸首,也是当前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据《辞源》,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体验”(Experiencing),既包含“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等内在心理感受,又包含“实行”、“实践”、“以身体之”等外部实践内涵,可见,“体验”不同于“经验”。“经验”重视主体心理建构,“体验”则是在“经验”基础上,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心理建构。它指向个体,让个体经历过程,促发内省与反思,激发对学习内容的独特领悟,充分展现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与个体体验的个性特征。

我们认为,在体验式的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语言活动中主动参与,通过亲身经历与表演,获得对语言故事、童话、散文等文学作品内容的情感体验。它让幼儿真正作为认知主体参与丰富的活动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语言表达。

就语言教育而言,我们更注重幼儿运用语言将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表达出来。语言的表达是幼儿与教师沟通、与同伴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交流的同时,幼儿们对语言活动进行体验和表演,是进一步理解和更深一步表现的有效方法,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体验活动中获得提高。由此,针对幼儿语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体验式教学法,我们对幼儿语言教学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尝试解决缺少体验的突出问题。

三、体验法与幼儿语言教学

体验教学法其实来源于语言的体验观。语言体验观为语言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对体验式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体验法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适切性

幼儿随着体验的丰富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其词汇逐渐丰富,语言理解力进一步增强,语言连贯性得到较好体现,已能运用语言与人交流。随着其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5-6岁已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表现为有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喜欢操作、乐意探索。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他们对规则游戏、竞争性游戏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他们对能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一切学习活动与游戏均充满兴趣。一旦置身于设置的特定语言情境中,他们就懂得调动各种感官体验、感受,获得积极的情感共鸣,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故事、童话、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力量,掌握部分语言表演的技能,同时提高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发展能力。

可见,该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实施体验教学法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心理需求,体现出体验法在幼儿语言教学实践当中的适切性。因此,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尝试实施体验法教学完全符合幼儿时期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体验法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流程设计

基于体验,兼考虑幼儿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特点,我们设置体验法语言教学的基本流程如流程图1所示:

图1

如图1所示,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运用已有词汇、言语经验进行表达与讲述。在与教师、同伴的合作中积极互动,体验表演快乐,提升幼儿言语技能。

(三)体验式幼儿语言教学方法

体验式语言教学的实质是情景再现。它主要创设直观、丰富、充满童趣的环节,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看看它是谁、听听它们在说什么、抱一抱、和它打招呼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示范—幼儿学习—互相合作—表演体验”循环重复,创设学习情境。教师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发展智力。幼儿则通过参与与观察,提高语言能力,在相互讨论与合作的过程中完成语言学习内容的内化。因此,体验式幼儿语言教学需要在创设情境后,综合运用多种与情境创设相关的具体教学方法。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环境;能力

幼儿阶段是幼儿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期间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也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会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的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宽松愉悦的语言氛围

幼儿处于一个特别的年龄时期,具有胆小,好学,好问,善于模仿等特点,根据幼儿的特点,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提出会给幼儿带来自在的感受,只有让幼儿处于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他们才会愿意开口表达,这里所指的宽松的环境并非意味着不对幼儿的言行进行规范,而是让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对幼儿语言特点的了解

幼儿语言的表述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在语言教育过程中不能受到自己思维的影响,对幼儿的语言表述进行批评或讽刺,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达。

(二)满足幼儿的交往需求

在语言教育中,幼儿经常会表述自己的意见,如果他的想法与教师的设想差不多,教师就可以立即进行总结,然后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能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势,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环节里提高语言表述能力,例如:老师在教儿歌《月亮是妈妈,星星是娃娃》,教师可以将画了星星跟月亮的图拿出供幼儿观察,让幼儿大胆表述出来他看到的故事,这时候幼儿可能会说:“我看到了很多星星还有月亮,它们在玩耍”,不管幼儿的看法是否与教师的设想一致,教师都必须对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

二、用游戏来刺激幼儿语言行为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发展,幼儿就会产生羞怯的心理,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上的游戏改变幼儿的内向心理,刺激幼儿语言行为,从而达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心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拓展幼儿活动空间,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的语言词汇量会得到显著的增长,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猜字词的游戏,老师拿着字卡,一个幼儿做动作,另一个幼儿猜,这种游戏不仅富有乐趣,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来丰富幼儿语言表述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应用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教师可以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刺激幼儿语言感官,丰富幼儿语言素材,增加幼儿词汇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将课件用多媒体放映出来,学习动物单词的时候播放相关的动物图片,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跟读。这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四、提高教师素质水平,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素质水平越来越看重,事实上,教师的素质水平对幼儿语言的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与业务技能,掌握幼儿的语言发展观,以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快乐。

五、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域当中

要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仅仅只做表面功夫,教师必须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中去,全方位提高幼儿语言表述能力。

(一)在音乐中的应用

音乐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的艺术,幼儿对于音乐有着相对浓厚的兴趣,利用这一点,教师完全可以将语言运用到音乐旋律当中,让幼儿在学习歌曲的时候不知不觉获得了词汇的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促进了其语言的表述能力,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幼儿语言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力,这也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无法比拟的。

(二)在美术中的应用

很多幼儿对于美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采取将绘画与语言结合起来的方式提高幼儿语言表述能力,例如:当幼儿完成一幅作品后,教师可以鼓励他用形象的语言或词汇来描述作品的内容,或者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给小朋友们听。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观察活动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外出活动,比如外出郊游,幼儿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在活动中,幼儿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前提下积累一定词汇,理解词意,掌握语言,通过教师的指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春游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述春游的感受:如,今天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开不开心,为什么开心等等,诸如此类,在这个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幼儿会很愿意跟老师一起分享。

六、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教育一致性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是一个相对持久的过程,也就是说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培养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家长应该意识到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适当采取鼓励机制去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家长与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耐心,通过鼓励让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一步步提高,更有自信。

七、小结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人生启蒙的第一站,也是影响幼儿一生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抓住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保持教育观念的一致性,坚持目标的统一性,这样对于幼儿语言学习的开展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