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卷草纹在纺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卷草纹的设计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它的造型是经过处理后,呈现出一种S形波曲状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因为花草的造型大多呈现出卷曲圆润的特点,所以就被称之为卷草纹。早在汉代的时候就出现了卷草纹,到了唐朝以后,卷草纹达到了鼎盛时期,逐渐的摆脱了传统中忍冬花的造型设计,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线条的追逐,更加讲求丰满的肉质。卷草纹作为敦煌装饰艺术中具有特色的纹样,主要的设计是在卷草纹的藤蔓上配置牡丹花、茶花、莲花、石榴等形象,并且与连绵不断的枝茎相组合,再加上一些叶、花、果实的搭配,将飞禽立于枝头,表现出的景象就是一派生机盎然。在这种设计之下,卷草纹姿态就会有一种流动感,体现出一种婉转自如,似是而非,别具特色的花枝叶蔓。卷草纹在纺织艺术的设计之中的应用,就应该选取一些适当的图案,将其镶嵌到纺织品之中。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卷草纹的那种流动感,体现出它的婉转自如。对于纺织艺术的设计来说,应该学习的是卷草纹中对于肉质丰满的追求,不要仅仅停留在对线的追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工作,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纺织品。
(二)莲花在纺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莲花是佛教的四大古花之一,同时也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的九大象征之一,在佛教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被称为圣花。莲花所表现出的是圣洁与吉祥,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代表,因此可以作为一个主要的佛教象征。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莲花的喜爱就没有停止过,最看重的当属其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因此,如果将敦煌艺术中关于莲花的因素设计进去,就可以提升纺织品的品味,提升其艺术性。
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慎重地选取设计的元素。敦煌艺术中涉及到的种类繁多,其意义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纺织艺术的设计之中,应该慎重取材,选择合适的元素设计到纺织艺术之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纺织艺术中的敦煌色彩。比如。荷花,在印度就是坚贞纯洁的象征,而在日本则是祭奠亡者的意思。因此,对于纺织艺术的设计,应该根据当地的文化,结合敦煌文化,更好的促进纺织业的发展。其次,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纺织艺术的设计,最主要的是为了让纺织品更具艺术性,取得更好地销售业绩。因此,要注意市场的消费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纺织品销售出去。敦煌艺术可以说是佛、道、儒的共同产物,所以在纺织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兼顾文化与市场,实现纺织业的更好发展。最后,要注重传承与发展。在进行纺织艺术设计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敦煌艺术之中,不仅要对敦煌文化进行传承,还要进行适当的发展。只有在继承了传统的文化基础上,再进行一些适当的创新,这样才能实现纺织艺术设计的更好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让人们尝到了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同时,随之而来的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一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僵化陈旧,缺乏创新性。现代文化理念的多元化变现形式和发展特征,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理念,过去受公众青睐的雕塑类环境设计已逐渐被一些娱乐、实用、时代性作品取代,创新设计理念成为当下任务。二是设计局限性很大,且方式单一。目前单一的艺术设计方式很难符合现代文化发展需要,其个性化文化设计未能充分展示,使具有时代性和地方性文艺风格的作品未能问世。三是设计空谈人文内涵,严重背离大众审美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环境设计目标多元化特征的形成,设计作品不仅要体现某种艺术特征,更应该呼吁公众参与,迎合大众审美,设计以大众审美和实际需要为前提,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二、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完美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完美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结语
通过对现代平面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那些深受国际认可和中外人士称赞的平面设计作品,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传统民间绘画元素,并表现出鲜明的中国民族艺术特色。此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包装材料、宣传海报或者印刷品上都能够发现其大部分都是运用了民间绘画色彩进行艺术创造的,用民间绘画色彩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眼球的吸引,无疑更能够吸引全世界人民的眼光,而且还能赋予作品新的寓意。典型代表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这五个福娃的色彩丰富而又具有文化意蕴,对民间绘画色彩的应用可谓是恰到好处。整个设计团队以动物为雏形,深入挖掘动物在中国统计文化中的深层内涵,重新赋予这五个小动物新的生命,并使用不同的民间绘画色彩,设计出世界闻名的奥运会吉祥物。如五福娃中贝贝以中国吉祥动物鱼为基础,辅助水波浪图案,以民间绘画色彩蓝色为主调,加以简单的红、绿、白三种颜色,营造一种清爽、明快的视觉效果;又如晶晶以中国熊猫为基础,辅助莲花纹样,以黑色作为主色调,并配以白色、鲜绿色,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加之熊猫原本就是中国的国宝,也很符合传统文化的寓意。设计者将中国文化和民间绘画色彩元素融入了五福娃中,五福娃的形象恰当的表达了中国的形象,让全世界认识了当代中国的艺术魅力。更要重声的是,五娃还印证了中国民间绘画色彩的哲学观,中国民间绘画色彩讲究“五色观”,也就是将白色、黑色、赤色、青色和黄色五种颜色来表达不同的内心世界,搭配出不同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民间美术在色彩的搭配上往往别具民族特色,并习惯于将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搭配,从而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观赏者的眼球。
二、民间绘画色彩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装饰艺术设计中同样应用了不少的民间绘画色彩。民间绘画色彩与现代装饰设计的搭配,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民间绘画是老板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老板姓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同时还颇具地方文化的特色。因而,在现代装饰艺术创作中也往往会贴合当地习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从而凸显地方特色。如位于南京地铁一号线的壁画,就融合了民间绘画的色彩与现代的设计理念。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的历史十分悠久,名胜古迹也特别多,如果要想在设计上突显南京古文化的城市气息,就要从民间绘画艺术角度进行考虑,如采用陶瓷的彩绘作为表现形式来展现南京城市风韵,提取青花元素来构成南京的自然景色和名胜古迹。在构图上也十分简洁明了,色调轻快。在表现形式上采用的是瓷板雕刻加影青釉底青花复合工艺,让画面更具立体感,同时还利用了民间青花进行装饰,使得设计独具特色,并与民间绘画色彩进行了良好的互补。南京地铁站的空间装饰也运用了民间绘画的色彩搭配,色调柔和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人们在地铁站时除了能够欣赏到南京这座城市的优美风光,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民间绘画元素的魅力。
三、民间绘画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服装设计中,民间绘画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的广泛。服装风格就由服装要求所决定的,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一般都是从款式、面料和色彩开始。但色彩却是服装要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服装设计的色彩运用方面常见民间绘画的踪影,很多设计师也非常乐于从民间绘画中寻找灵感。设计师们通过充分利用民间绘画色彩及其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巧妙地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文化结合在一起,为服装设计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领域最常用的颜色不外乎为彩陶色、青铜色、青花色等,而民间绘画艺术中的饰品元素也常常作为服装设计领域的灵感元素,如剪纸、年画、彩塑等等。这些色彩与饰品都在服装设计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服装设计当中,民间绘画色彩集合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与特色,作为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宝库,民间绘画艺术为服装设计提供了诸多的益处,如服装典型代表作品《春天的故事》充分利用我国民间绘画的纹样,注重民间绘画色彩的炫丽,色调庄重鲜明,款式简洁,营造一种春天积极向上的氛围。在这个作品中,民间绘画色彩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引导了我们现代服装设计的新方向。
四、结语
和大多数艺术类课程类似,现代纤维艺术课程的教学也设置为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两大块,因为涉及到材料和技法操作,实践学时所占比例较大。与“模型制作”等课程类似,在日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都需要事先准备好材料与工具,但和大部分实践课程所明确要求的材料工具不同的是——现代纤维艺术课程无法明确指定学生购买某种特定的软材料。其原因和这门专业的学科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纤维艺术这门学科应属典型的材料型艺术,是以纤维材料来定性的。在艺术发展史上,纤维艺术能完成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变迁与超越,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于对新材料的关注与应用。在软材料领域,纤维的种类繁多,不同材料所涉及的操作技法也不一样,可供我们创作的材料异常丰富,不仅仅只有毛钱,线绳等常规材料,还包括纺织品、纸等,现代高科技新型材料更是层出不穷,如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金属纤维、纳米纤维、橡胶纤维等许多品种。纤维材料的处理也不仅仅只有传统典型的钩编织绣等技法,有很多简单的技法,比如粘连,缠绕、包裹、捆绑、悬挂、排列也能表现出较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如果给学生指定某种材料进行创作的话,会极大地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他们把一些技巧比较复杂的,如编结、针织、刺绣等技法掌握得很成熟,也经常使最后的作品沦为某种常见的日用工艺品或者手工玩具,而这恰恰是违背课程启发创新思维这一教学目的的。而且,软材料处理的知识体系是相当庞杂的,某些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系统的实践训练培养,要做到在短短的课程中间面面俱到也是不太可能的。
通常,此类课程是按照“技法”进行内容设置的,即按编织、刺绣、印染等传统技法来逐一安排实践学习,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将“材料先行”这一理念引入教学之中,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稍稍改进一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由于“材料”在现代纤维艺术的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只进行命题设置,并不严格规定学生采用何种材料完成制作,甚至鼓励他们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但要求是必须首先将材料准备好,在没有任何创新想法和技能训练之前就将各种感兴趣的软材料带到课堂上来。这样要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课桌上堆满各式各样的软材料时,只要稍加以创意的引导与技法的教授,学生们的创作激情就会被点燃。我们知道,在服装设计领域,面料是设计创意的灵魂,很多优秀的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是出自设计师在接触到精致面料的那一刹那。美国当代艺术家戴安娜也说,“我在材料里听到我的想法”。采用材料为主,材料先行的教学方法可以诱导学生自己创作,使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中来。
2专业交叉——在保持课程性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注意
进行专业间的渗透与融合现代纤维艺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与人文背景,它起源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学者称它为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对比现代纤维艺术专业,工业设计是研究产品造型、功能等应用价值的设计专业,设计所涉及的材料除了硬质材料,如塑料、木材、金属等,也离不开对于软材料的使用及探索。属性各样的动、植物纤维与人造化学纤维也是产品设计与创作的丰富源泉。在当今的优秀产品设计中,使用纤维软材料及其特性来进行创作的例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懒人沙发”、“水母灯”等产品。近几年来,这种独特软材料的价值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重视并发展。
在工业设计专业背景下开设的现代纤维艺术课程,可以将纤维材料的功能与特性引入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创意思维的探索与实践,也可将产品设计的相关思路导入具体的软材料的操作技法中去,这样都可以给予学生的产品设计以新的创意思路,为设计提供更多更广的研究方向。在具体的教学设置中,整体的课程安排还是应该按照纤维艺术的专业教学要求来进行,保持专业的独立性和延续性,但我们可以在部分课堂小作业的命题上做出调整,以实现两个专业间交叉互用,比如在“编结”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设置的作业命题为“手链的功能创新”。学生们可在手链的材料运用、功能开发、技法完善、样式色彩等方面做出多样的尝试,拓宽原有的设计思路甚至产生创新性的发现。例如,学生在手链末端的开合方式上做出了多样尝试,使手链解扣的功能和样式有了更多巧妙的可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之间的交融与渗透,但也要注意保持专业的传承与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评判标准上,因为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颇具创意,但不注意细节处理有些粗制滥造的创作,由于没有强调纤维专业独特的评判标准,一些学生还自认为是艺术的风格化表现。我们评价纺织纤维创作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作品的精美程度,一个拥有细密齐整针脚、精致美观做工的手工艺品往往令人爱不释手,这也是作品价值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一门在大学开设的选修课程,进行技法上的严格要求是必要的。如果单纯强调培养目标中的创新目的,其结果往往会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创作很难与一些幼儿阶段的手工作品拉开差距。这样最终会影响到他们的审美习惯和设计实践。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保持专业相对独立的材料处理、技法传承、评价鉴赏等专业知识,也要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3思维变革——解决存在于学生思想认识上对于课程学习意义的理解偏差
对于像纤维艺术这样强调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创作出一两件出色的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亲自动手的乐趣,引发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层次观察与思考,接受文化学术与人文素质方面的熏陶,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的。在这个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工业信息化的时代,对比“媒体”、“网络”、“数字化”这些概念,提起“动手劳动”一词就显得灰头土脸,缺乏时代感。学生大多本能的对此不感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热情与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指导教师,在开课初始就必须加强对课程学习意义及动手实践作用重要性的解读,使学生们明白“动手能力”不仅仅对于设计专业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补益作用,而且对于现代文明结构的延续、人类生存状态全面性维护以及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学习动机与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力量,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至始自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在课程初始就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出浓厚的学术风气与学习氛围,这对于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行为的实施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另外,在学生群体中也经常存在一些对于课程设置的认识误区。由于受传统习俗男女分工观念以及男女性别差异的影响,男女学生对于纤维软材料技法操作的兴趣爱好相差很大。一些男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差,而大部分女生则很感兴趣,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完成一件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程初始就要提出并驳斥这种认识误区和怠惰借口,好的创意不分男女,也没有性别、国籍、老幼之别,只有突破固有、旧有的概念束缚,才能达到创作的“无人之境”!教师还要着重强调完成课程的重要意义与训练目的,即任何一种材料与技法只是设计思想观念表达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材料,手工的方式,细致的态度仅仅是一种设计表达语言,我们只有熟练掌握运用多种方式,才可能达到设计的自由与创新。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针对一些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的情况,提出一些解决兴趣差异的办法。比如在严格保证制作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制作一些所需技巧不那么复杂,但在形态构成、使用方式等方面颇具创意的作品,调动、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保证课程任务的顺利完成。
4结语
一、中国民间剪纸独特的造型方式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有其独特的造型方式和特定的语言符号,在世代相传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观念造型体系。“剪纸艺术家通过对事物不同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了‘以形表意,以意造型’的造型意识”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既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更是他们想象中的世界,在他们的剪刀之下不同空间的物体、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巧妙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之中,体现了民间艺术独特的造型方式与审美观念。例如,正侧面的人物、动物头像上剪出完全正面的五官造型;为避免装饰花纹的单一,“透视”的剪出老虎肚子中的虎宝宝来丰富老虎的艺术表现;同一画面中,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和谐地统一起来等等。这种不拘泥于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注重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造型方式,突破了现实物质世界对人思维创作力的禁锢,把客观的自然物象和主观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而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无法割去与本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果我们当下平面设计能很好地借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独特的造型方式与审美观念,将进一步丰富、扩展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许多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正是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成功地借鉴民间剪纸独特造型的典范。如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在颜色上,此作品选用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中最为常用的大红色,从总体上看,与其说它是一个成功的标志设计,还不如说是一幅优秀的单色剪纸作品。在造型上作品创意完全来自于民间剪纸“虚实相生”的造型方式,设计师采用了中国古钱造型与“中”字相结合,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大方却有深刻的寓意。中国民间剪纸造型“既是作者自身生活与理想的真实写照,但又不是纯粹的客观再现,它是作者想象的产物,既是作者眼中的世界,更是作者心中的世界。”②由此看来,它是艺术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的结果。而当下的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已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传达手段,而成为一种文化,所以,现代平面设计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独特造型方式是势在必行,也是刻不容缓的。
二、中国民间剪纸独特的题材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中国民间剪纸的题材十分广泛,它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常生活中一切熟悉的事物都可能成为民间剪纸的创作题材,并体现出民间艺人惊人的创造力及高超的思维智慧。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点:
1.劳动生活题材:民间剪纸的作者主要来自于田间地头,所以,他们就地取材,表现自己熟悉又热爱的生活,如有的表现自己的生活、劳作场景;有的则直接表现自己熟悉的动植物,等等。这种通过把自己熟悉的场景及动植物的形象直接当作艺术表现主题的方式,对当下的平面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发行于2004年的第三轮生肖猴票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例,设计者陈绍华即是根据民间艺术中经常出现的猴子这一动物题材来创作的,当观者看到这枚猴票时,立即会被猴子玲珑乖巧、调皮可爱的造型所吸引,既表达了设计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也是从民间艺术丰富的题材中汲取了灵感,在设计思想上,福娃首次把动物和人的形象完美结合,强调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
2.吉庆寓意的题材:吉祥如意是民间剪纸中最常表现的题材之一。随着社会及文化艺术的发展,一些具有装饰性的图案不断的发展完善,成为具有某种吉庆寓意的图案,并有其特定的造型及寓意。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吉庆寓意的题材有喜上眉梢(喜鹊登梅)、连年有余(莲花与鲤鱼)、连生贵子(莲花与桂花)、永结同心(彩带与百结)等等。在平面设计中,好多设计师也注重在自己的作品中借用民间艺术吉祥寓意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如好利来公司设计的“锦鲤”系列月饼的包装,以民间剪纸中鲤鱼的形象为主体,当顾客看到这一形象时,马上就会和民间艺术中鱼的吉祥寓意联系起来,迎合了人们祈福纳吉的愿望,促进了商品的销售。这些传统民间剪纸题材的形成和发展是民间艺人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创造的结晶,它凝聚着老百姓集体的智慧,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这些个性鲜明、有着强烈民俗特征的形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设计思路及丰富的视觉艺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平面设计语言,深化了设计思想与主题。
三、中国民间剪纸独特的文化内涵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最全面、最深刻地体现着民间艺术独特而又自成体系的思维方式。在剪纸作品中,民间艺人所创造的形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将物、情、意、趣融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象征、隐喻色彩。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蕴和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思维高度一致,并对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谐音法:民间剪纸形象中,谐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莲花和鲤鱼组合在一起寓意连年有余;倒贴“福”字寓意福到;花瓶、牡丹花、苹果组合在一起则有祈祷富贵平安的美好愿望等等。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思维方式,对当下平面设计的创新性发展也是有至关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结”,源于盘长和回纹的造型,它给人以四通八达,吉祥如意,日久天长,路路相通的审美感受。
2.隐喻法:“隐喻”也是民间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它不是直白的表述,而是借它物或通过符号表达某种情感和含义。”③隐喻法是借助可视的、有寓意的或象征性的事物来传达作者的美好意愿。如“鱼戏莲”隐喻夫妻情投意合;石榴、葡萄、莲蓬寓意多子多孙;桃子、乌龟、松树、仙鹤寓意健康长寿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借鉴民间剪纸的这种独特思维方式所创造的作品比比皆是。
3.变形法:中国的汉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及抽象性,当汉字直接变形为图案,再结合其他具有隐喻意义的动植物图案,就成为剪纸艺术中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民间剪纸这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以在剪纸艺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寿”为例,当把它变形为富有装饰性的圆形团寿,并用于表现祈福祝寿的招贴海报或老年人用品、食品的包装设计之中时,便能直逼主题,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再如中国邮政的标志设计,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到标志的造型中,表达了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宗旨。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审美观念,对我们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巨大。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为基础,结合现代的思维方式,既深刻地体现了设计的主题,又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