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营商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活动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综合提升”的方针,坚持发展与规范、治标与治本、专项整改与综合提升相结合,通过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规范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推进我区乡村旅游品质有效提升。
二、主要任务
㈠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
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有效措施,重点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特别加强新兴旅游点道路基础建设、路面管控和交通管理,科学调度、合理安排,确保交通舒畅。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点标牌、标识规范设置,完善、规范各主干线、支线公路路口醒目导向标志。
㈡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功能设施
⒈经营手续:各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和农家乐经营户应办齐相关证照,禁止无证无照对外营业。
⒉住宿设施: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配备齐全,住宿床位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装修良好,照明充足,床位数充足,配有相应的卫生设备,备齐备足客用品,客用品实行一客一换。
⒊餐饮设施:餐饮设施与整体环境相协调。餐饮服务设施规模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满足游客要求。餐饮场所符合GB16153的规定。设施设备完好,提供当地特色菜肴。
⒋卫生设施: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且有防滑设施,建筑造型生态化。所有厕所具备水冲、盥洗、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设备与卫生符合GB/T18973的要求。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和卫生消毒设施和制度。
⒌旅游购物: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购物摊点证照齐全,管理有序,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旅游商品有地方特色,且有数量充足的自产农副产品。
㈢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健全安全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开展安全检查,建立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消防、防盗、救护等各项安全设备安全可靠,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有安全隐患的安全设施、设备。危险地段警示标志醒目,防护设施齐备、有效。
㈣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培训制度
全面推广《旅游专业村标准》、《农家乐(乡村酒店)服务质量标准》和《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举办乡村旅游专业培训班,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系列服务标准规范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
三、时间步骤
活动时间4月10日—9月10日,具体步骤安排如下:
㈠调查摸底(完成时限:4月30日前)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对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和农家乐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及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排污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备案登记证等持证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㈡重点整治(完成时限:7月31日前)
对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和农家乐经营户开展联合大检查活动。对无证照经营但符合证照办理条件的经营户,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办理,拒不办理的应禁止营业;对不符合证照办理条件的无证照经营户,应禁止营业;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不达标、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的经营户,要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要严肃处理。依据《安徽省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星级农家乐开展复核评定工作,对不达标的星级农家乐,应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将实行降星或摘牌。(责任单位:区旅游、卫生、药监、工商、税务、环保、消防、公安等主管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㈢完善提升(完成时限:8月31日前)
在第二阶段重点整治的基础上,各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确定重点监督对象,加强跟踪督查和服务,确保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办齐相关证照,杜绝无证无照对外营业。同时,各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相关行业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帮助经营户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责任单位:区旅游、卫生、药监、工商、税务、环保、消防、公安等主管部门)
四、工作要求
㈠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且要明确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关键词:生态休闲旅游;途径;举措
收稿日期:20130523
作者简介:彭叶岳(1963—),男,浙江遂昌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27802
1 引言
近年来,遂昌县生态休闲途径快速发展,形成了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农庄、高山避暑休闲养生、乡村俱乐部等多种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业态,为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布局分散、内容单一、特色缺乏、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链较短、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为全面提升遂昌县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就必须增强接待能力和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使区域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经营收入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生态休闲旅游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
2 提升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的主要途径
2.1 强化特色挖掘
在依法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重视挖掘农耕文化、森林文化、渔业文化、养生文化、乡村休闲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不断丰富生态休闲的文化内涵。立足村庄特色、农村产业特色和民间文化特色,重点发展基于乡村民宿的农家乐特色村,并引导农民经营与农家乐相关的农副产品、休闲食品、手工艺产品、创意产品等,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一品一业”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养生健身、修身养性等为特色的高端农家乐,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消费需求。
2.2 强化品牌打造
结合“中国最佳旅游服务县”的创建工作,积极打造生态休闲最佳服务品牌。组织相关部门对生态休闲专业村、经营户进行“最佳服务奖”评选活动,并进行挂牌奖励;积极推进生态休闲品牌经营,全面开展生态休闲星级评定和挂牌经营,实施农家乐特色乡和村、农家乐综合体、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建设,形成主题突出、地域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品牌。
2.3 强化服务优化
将生态休闲农家乐经营业主培训全面纳入“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逐步将经营业主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村创业人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成为熟练掌握服务技能、熟悉风土民情的实用人才。重视乡土导游的培养。研究制定适合传承原生态特色菜肴的厨师培训课程和职业技能评定标准,稳定和提升服务队伍。建立健全乡村农家乐专业村协会等服务组织。加强诚信体系和行业自律制度建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维护的行业管理机制,为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
2.4 强化宣传营销
生态休闲旅游业要融入全县大旅游范畴,建立遂昌县乡村休闲旅游营销平台,形成统一的市场营销机制。会同旅游部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广泛引导城乡居民到农家乐休闲度假消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营销活动,在重点城市举办生态休闲推介活动。在重点客源城市建立统一的农家乐营销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收集、信息,促进农家乐生态休闲供需对接。
3 提升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的政策举措
3.1 加大扶持力度
县财政设立生态休闲旅游业专项扶持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规划编制、宣传营销、品牌评定奖励、基础设施补助等。引导和鼓励原有基础条件较好,已获得相关品牌的特色村进行提升改造,给予项目和资金上的优先安排;加大对生态休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精品生态休闲农家乐的奖励力度。加大对宣传营销的补助力度,鼓励协会组团参加县统一组织及推荐的促销活动,根据市场区域、展示展销性质等给予摊位费补助。
3.2 简化审批程序
工商、卫生、公安、消防、环保等有关职能部门,在审批生态休闲农家乐建设项目时要进一步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进一步完善经营户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的
工商登记办法。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点,可申报农业龙头企业,经审定后,在政策上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同等待遇。
3.3 保障建设用地
生态休闲特色村建设旅游接待和公共服务设施是要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会堂、仓库、村收回的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创建农家乐综合体、精品示范区等项目确实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在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并办理用地审批。
3.4 完善环保措施
环境保护部门要指导督促经营业主做好垃圾、污水、油烟等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依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要求,以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前提,通过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环保措施、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等措施,促进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5 鼓励工商投资
以有利于农民增收为目标,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鼓励社会投资者与村级组织合作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核心接待设施及必要的景观和游乐项目,提高农家乐经营档次和品位。
参考文献:
[1] 韦浩阳.乡村生态养生度假旅游模式的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6).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问题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随之兴起,带动了农村企业的发展,将其市场从国内拓展至国际,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因此能够获取农村卖家的商品信息,大大有利于农村企业的做大做强。在其发展过程中,品牌化是农村企业成长发展必须重视的关键点。在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农村跨境电商在国家乡村振兴利好的政策支持下,要加快品牌化的转型。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重要性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培育有利于提升农村企业形象,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产品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这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是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大力发展农村跨境电商经济,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是助力乡村振兴、提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可行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引导和扶持下,跨境电商经济在助农增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农村跨境电商应抓住机会坚持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开辟国际市场,延伸产业链,整合优化品牌的资源配置,增强品牌的黏性,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和互联网的传播,加速农村特色品牌出海,从而带动农产品国际化,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二、当前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存在的问题
1.品牌培育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缺乏有力保护当前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束缚,品牌培育意识较为薄弱,只关注产品的销量,对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品牌知名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品生产经营受制于人。此外,有些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尽管已经建立了自主品牌,但对品牌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容易使其合法权益在受到侵犯时难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经营成果,使其品牌长期处于弱势地位。2.品牌推广与维护不足,品牌效应不明显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效应已经成为农村跨境电商发展不可或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不少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企业并未真正重视品牌的推广与维护,品牌作用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国际市场销路难以打开,品牌效力难以发挥,加之同类同质产品较多,竞争压力较大。二是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只注重短期效益,在进行跨境产品销售时往往容易做出损坏品牌形象的行为,从而影响商品的成交率。3.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不健全,品牌质量参差不齐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然而当前农村跨境电商主要的出口商品——“农产品”却普遍存在质量标准与国际认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品牌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主体不清晰,参与标准体系建设的部门较多,无法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二是标准体系的配套技术、标准并不完善,仅对农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要求,却没有规范相应的检验方法,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三是标准体系针对性不强,对跨境电商的发展缺乏适应性,很难配合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的培育。4.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品牌培育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村跨境电商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资金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需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其资金需要在安全的范围内灵活流动,但由于农业弱质产业的特点造成的高风险、低收益导致农村跨境电商进行贷款融资时困难重重。再加上农村当前的信用环境并未得到较好的建设,其进行金融活动时需要进行烦琐的抵押程序,开展金融业务的成本较高,审批周期较长,使得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提升整体水平。5.农产品跨境物流冷链发展缓慢,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产品不同于常规商品,在进行跨境交易时要保证物流的时效性和运输质量,做到全过程“无断链”。因此,需要依靠冷链物流,从农产品的生产、储存到其运输、销售,都应当被“无断链”的体系建设覆盖,进而实现产品物流一体化。然而,目前在物流行业中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尚未完备,冷链的集中度较低,部分运输中缺乏预冷环节,运输效率低下,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国际物流条件的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进行冷链运输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已经成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瓶颈之一。6.农村跨境电商品牌营销人才严重欠缺人才是发展的生产力。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培育时,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国际市场营销以及品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培育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地区培训条件不够完善,农民接触跨境电商的时间相对较短,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电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使得网络营销和品牌运营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农村跨境电商很难留住电商人才,人才流动频繁。没有专业人才的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都陷入了难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措施
1.提高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农村跨境电商而言,在跨境经营过程中应当重点强化品牌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注册商标专利,打造品牌,把握主动权。同时,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品牌文化与知识产权的规则,了解与跨境电商销售侵权的相关案例,从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也能够在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时进行有力的法律反击,维护企业的利益。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应当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在信息检索、法律援助、搭建资金支持通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2.落实品牌推广与维护,提高品牌竞争力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是延长农村产品品牌生命周期、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通常可以通过提高网络搜索中品牌关键词的排名,获取更多互联网搜索流量,在网络上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也可以开通企业公众号以及微博、抖音账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产品的推广,还可以通过邀请红人明星参与助农活动,在其公众平台进行品牌的联合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或者通过网红明星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品牌文化口碑维护,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做好数据分析,在第一时间处理负面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扩大正向推广,维护好品牌形象。只有彻底落实好品牌的推广与维护,才能够树立良好的农村品牌形象,取得较好的品牌效应。3.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控制品牌质量农产品标准化是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与建设的基础,通过农产品标准化规定才能全面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因此,在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基于乡村振兴政策,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健全质量标准与国际认证体系,对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此过程中,应当精简标准体系建设部门,明确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充分发挥标准控制质量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加强其配套技术和标准开发,使所有农产品具有质量标准,规范农产品市场。除此之外,应当加强质量标准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细化农村跨境电商相关信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应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标准与体系,将其控制效果最大化发挥。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需要全面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以及跨境电商的市场。为此,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不断拓展金融业务,简化贷款手续、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村跨境电商提供小额信贷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确保其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信用贷款,并在跨境结算时能够享受针对性的“即时到账”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品牌培育资金到位,政府应当进行专项资金扶持,为其构建安全、高效、通畅的融资渠道,必要时可以通过立法手段对农村跨境电商资金投入进行保障。5.加快冷链物流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物流运输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跨境电商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冷链物流配送走进农村合作社与个体经营户,重点应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针对跨境电商经营进行政策倾斜,使越来越多的农产地加入电商发展;二是给予其适当的流通便利,重点加大对农产品预冷、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生鲜类型农产品的运输、配送全过程中所需设施的支持力度,以此保证综合质量;三是需要加快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缩短运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提高冷链物流集散、运输的效率,尽可能地保障质量问题;四是需要对冷链物流中的农产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落实风险监测与源头追溯,从而打造高价值的跨境电商品牌。6.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过程中,专业人才不可或缺。因此,需要将跨境电商经营与品牌培育纳入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培训计划之中,通过举行知识下乡活动使当地农民能够免费接受高质量的跨境电商教育。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对农业大户、网店店主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网络营销、品牌推广与维护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使其具备实战经验以便应对跨境电商品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鼓励农村大学生毕业回村开展跨境电商经营活动,让农村大学生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村跨境电商培育品牌时只有贴合国家乡村振兴各项相关政策,积极提高经营者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品牌推广和维护,提升品牌竞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控制品牌质量、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加快冷链物流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才能够加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培育力度。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渐落实,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化建设必然会取得突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曾展发.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农业[J].2018,29(35):43,49.
[2]孙炳权,王爱花.品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7,37(18):151+70.
[3]黄冬梅,汤天啊.浙江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互联网+品牌化”战略实施对策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1):74-76.
[4]任昭曈,张思瑾,籍砚宁,程梦舒,王浩迪.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研究——以河北省乐亭县为例[J].河北企业,2021,32(08):20-22.
【关键词】乡村旅游 经济 观光 农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自然优闲的田园生活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于是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随着“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城市(城区)联盟第一次峰会”举行。乡村旅游已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倍受世界关注,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及内涵
(一)乡村概述
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 e perales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乡村旅游是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实现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的目标的一种旅游方式。
(二)乡村旅游的内涵
(1)从地理角度看,乡村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城市相对,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
(2)从乡村资源看,不仅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聚落、民俗、文化、饮食、服饰、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等。
(3)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和地域特征,要让参观旅游者体验到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21世纪的来临使人们原有的价值观、消费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意识到旅游是一种提高精神层次和优化生活品质的新方式,它是一种对精神和生活品位的追求,而绝非是单纯意义上的工作之后的休息与调整。同时,人们对于旅游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赶场式”的疲倦旅游方式,旅游的需求开始由“表层游”转向“体验游”,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健康、前卫和个性的消费模式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
(2)促进农村人文环境的改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现代化大都市都形成了明显的热岛效应和钢筋水泥现象,这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缓解生活压力、调节紧张状态、体验自然环境的最佳选择,乡村的居民正可以通过迎和城市居民这种需要以乡村风貌成为旅游本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并促使乡村民居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
(3)促进农民多业化,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能为社会创造5个以上的就业机会,从而产生极大的联动效应。乡村旅游不仅为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为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一个大市场,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甚至当地农民和剩余劳动力可以弃农做工或经商,向旅游区转移,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农民的身份可以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同时农户还可以通过独立经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去外出务工向自己创业转变,这样即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浪费需求也发展了农村经济,使得农民多业化。
(4)促进城镇化进程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文化、使目的地的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使农村由传统功能向现代功能转变,,乡村旅游在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多种消费需求时,同时又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随着城市远郊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道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农户的城镇意识增强,非农收入比重增大,农村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核心区域正逐步形成,并使城镇轮廓日益得以突现。为了开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需要配套建设道路、住宿、餐饮、水电、通讯、管理、防护等服务设施从而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其最大优势就是把旅游发展切合农村实际来获取经济效益,但是乡村旅游还存在着对旅游层面理解不深,各自为政,缺乏规划和策划、人才匮乏、开发产品特色少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加强领导统筹管理,采取有效举措使其发挥最在优势,以其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法律保障
国家统计局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在农村居住的人口仍占近一半。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密不可分。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乡村生态旅游使3000多万农民成为受益人群。2015年还将推进美丽乡村富民工程,选取重点扶持村与扶贫办共同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既要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又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而面对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如何用法律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则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一、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意义及现状
1、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美,农村必须美。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乡村生态旅游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够直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各类产业融合发展,使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转变,使粗放经济向效益经济转变,能直接富民、快速富民。很多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摆脱了贫困,很多农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了富裕。2、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迅猛,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都超过20%。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乡村生态旅游经营户超过200万家,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3。乡村生态旅游营业收入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15%。乡村生态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
二、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乡村生态旅游要具备长远发展眼光,在满足当前旅游者的需求基础上,更要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和环境。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分布广泛,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更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管,策划和管理人才缺乏,致使纷争和纠纷时常发生,难以吸引乡村生态旅游者对外宣传和多次光顾,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问题。我们应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的各项规律法规制度,促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真正通过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途径,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稳定有序发展的保障。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管,导致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存在盲目无序开发、服务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其一,一些地方乡村生态旅游市场没有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规划,盲目、重复、过度开发现象屡禁不止,出现了农家游、农家乐等低层次重复建设,仅仅是通过采摘等内容来吸引旅游者,没有深入挖掘人文内涵,往往很难促成旅游者再次光顾。其二,一些地方乡村生态旅游配套服务不到位,卫生环境差,还存在所售农产品价格欺诈、特色农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这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保障来进行整改,规范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行为,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环境。
三、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
1、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体系不健全。
乡村生态旅游起步晚且发展快,目前我国现有的旅游法中并没有专门针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应法律规范或相关措施规定。现有的旅游法对旅游企业、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等相关行为者权利义务进行规范,并未有具体涉及到乡村生态旅游等具体措施规定,尤其是涉及到乡村旅游规划、乡村环境保护条例、乡村旅游业服务标准等法规尚没出台。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意见,但此类意见多是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或扶持政策,极少涉及具体管理措施和办法的。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政策法律保障,很多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得不到规范,出现了无证经营、环境卫生不达标、脏乱差的现象。因此,为了满足乡村生态旅游对法律的需求,应当尽快制定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法律规范。
2、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
乡村生态旅游的管理和监管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若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进行布局规划和管理往往会引起无效管理或混乱管理。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到位,相应地出现了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现象和问题。目前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还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从地方政府到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划分清晰各自责任归属,自然出现了执法空白区或执法不力现象。一是部分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私搭乱建,影响整体景观,破坏自然风光;二是过度开发,浪费资源现象严重。换言之,目前各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的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缺乏有效统一管理,没有形成统一集中执法管理。
3、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淡薄。
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管理者依法经营和法律意识直接关系着乡村生态旅游健康稳定发展。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规模,盲目无序开发,破坏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到位,垃圾处理不及时,乡村生态旅游者找不到垃圾处理箱并为了便利随处破坏环境丢弃废弃物,使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流失问题不降反增。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法律途径对乡村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路径探析
1、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石。只有具备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才能引导和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和产业的合理有序开发和发展。面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盲目无序开发、恶性竞争、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应从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加大环境卫生监督,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有关的行政法规及实施条例,如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纲要及实施细则、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管理条例等,为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资源环境、乡村生态旅游人文环境保驾护航。
2、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
促进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比以往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督和管理,这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检查密度和处罚力度,美化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环境。同时,还可以引入乡村生态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多渠道多手段加强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中涉及到的游玩、购物、娱乐、饮食、住宿、交通等全方位监管,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维护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开发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提升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达到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3、加大乡村生态旅游执法力度。
除了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以外,强有力的执法同等重要。乡村生态旅游只有拥有强有力的执法,才能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一,乡村生态旅游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相应的执法也应是跨部门、跨行业的,这就提出了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的要求,涉及到公安、交通、质监、林业、工商、环保等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其二,乡村生态旅游执法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法律、政策、管理素质,同时要有高度责任意识,积极的生态环保意识,因为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的发展。其三,乡村生态旅游执法过程也要受到监督,既要提升执法力度,又要保证权益得到合理维护。
4、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
增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法律意识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建设的重要基础。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要在具备法律保障体系基础上,分领域、分层次、分对象通过集中学习、考察、实践等方式进行乡村生态旅游法制教育,结合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真真正正去懂法、学法和用法,使乡村生态旅游从开发者、经营者到旅游者都做到尊法守法,合理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要依法开发,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合理开发;其次是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热情诚信敬业;最后是乡村生态旅游者旅游过程中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和资源,遇到问题依法进行协调和解或申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朝气蓬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才能拥有稳定有序的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和环境,才能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健康、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因此,我们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二艳.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J].人民论坛,2015(3)中:142-145.
[2]梁虞,吴小平.浅谈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2(2):53-54.
[3]马存利.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及法律保障[J].法制之声,2012(5):43-45.
[4]丁硕.浅议生态旅游的法律规制[J].法治与社会,2012(7)下: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