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学前教育的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继续发展和趋向成熟的时期。心理学家认为在此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发生急剧变化,将出现体力、智力、社会需求、创造、超常行为的高峰,对应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胜、好动、好疑”。在这一时期,他们希望受人尊重,把他们看成大人,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却又是一个谜。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故意违背家长、老师的意志行事。中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如不能及时的纠正,就会滑向行为偏差生行列。行为偏差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等)较差的学生,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我们除了面对一般群体外,还要面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在这些行为偏差生中,要让他们接受美育,健康快乐地成长,心理因素占据了很大比例,这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帮助他们,在心理上给予健康指导?答案是要解决行为偏差生的心理障碍。
1 行为偏差生有哪些不良的心理特征
作为行为偏差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我控制能力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习惯和效果不佳。那么美术行为偏差生是指:在学习美术这门学科上没有兴趣、没有动力,缺乏审美情趣和体验;学习态度不端正、美术成绩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完成或应付了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行为偏差生给班级带来了负面影响,使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其形成原因大多数都是由心理方面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心理:
1.1 心理滞后型
这是行为偏差生的普遍心理。现在普遍中职学生认为比起普中的学生低人一等,智力比不上他们。而对美术基础学科,认为学了对以后就业也没什么大帮助,也就对美术基础抱着“冷漠”态度,得过且过。他们由于听不懂课,成绩差,害怕被同学嘲笑,所以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有的对作业拖拖拉拉,乱画一气,从未获得过成功,导致后来讨厌学习,甚至干脆就不学了。
1.2 意志薄弱型
行为偏差生对美术有学习兴趣和热情,但一旦遇到困难(比如画面内容复杂多变)就以“麻烦、太累、学不好”作为借口和推托。往往学习时间持续不长,意志比较薄弱;对一切活动都缺乏兴趣,个人极端懒散。
1.3 动机缺乏型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但偏差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动机不明确,把学习的目的归因为为“父母学、为老师学”。他们认为自己画画不好是由于客观如材料不好、发挥失利等,并把今后学习希望寄托于此。
2 根据上述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拨正教育
2.1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心理意义
美术基础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还可以提高自己对艺术的修养和欣赏能力。通过绘画可以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过工艺制作,如制作贺卡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协作精神;通过校徽设计体验自己设计的成就感。
2.2 教师要有有教无类的博爱心理
教师要做到博爱,承认学生在认知、理解、能力及在创新思维中所反映出的差异程度,并针对不同的条件和智力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特别是行为偏差生有了问题,老师要做认真分析正确引导,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横加指责。“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对行为偏差生,教师应热情地伸出双手,及时鼓励、评价,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们的面前都能获得尊重和信任。
2.3 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时,在学习中就较为主动,反之就会产生烦闷,从而放弃学美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色彩《感受春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走入校园,用欣赏的眼光体验校园的春天美景,绘画春天的色彩;如手工《剪纸》教学中,我们可以请学生自己做模特,剪出人物肖像图样。通过有针对性地融入美术学习环境中,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就油然而生了。
2.4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美术学习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是意志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体现。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视觉的观察、判断,应用形象思维并动手去解决问题,最后产生视觉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学好美术要有学习的顽强毅力。
2.4.1 树立自信,形成“我也行!”的观念。对于行为偏差生在学习中的不足,教师应予以帮助,一般先选择比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完成,然后再一点点地增加难度,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心和期望,他们更需要成功。信心和期望能激励孩子更快的进步,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2.4.2 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坚强意志是在克服困难中逐渐形成的。老师可以在学习中设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完成,对行为偏差生要给以更多的锻炼机会。比如学习了素描《艺术造型语言的表达》,可以选择相对有趣而简练的静物来完成作业,老师要不断地鼓励,让他们一步步提高难度去继续探究。又如学习《策划一次画展活动》,学生往往会觉得那么多策划内容要做多久?其实,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组内人员可以根据能力或特长分工完成策划内容,这样人人都有任务,最后由老师作整体和合作效果评价。结果不重要,在整个过程中同学间互动合作有趣,面对合作成功的喜悦便油然而生。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积千累万,不如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教知识,教学习方法,育人,我认为除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外,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这势必影响他听课的效率,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要想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讲,教师主要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具、学具、课件、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各种有趣的游戏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容易“走神”,从而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习惯,如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推理,亲手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少学生做事比较粗心、马虎,他们在做作业或是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除少数的是真正的不懂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审题失误或者运算出错造成的,这不但大幅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做事不严格、不认真的坏习惯,针对上述现象,做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做作业时应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其次做作业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再次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甚至吃零食,喝饮料;最后写完作业一定要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拾遗补缺。
四、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要从低年级抓起,包括作业的格式,纸张的干净,字体的工整美观等,要求学生一定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开始热闹一阵子,然后就偃旗息鼓了,教师应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这既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也能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恒心和责任心。
五、培养学生认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和疑点,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就会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去逐字逐句地分析和讲解,只需通过提问就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点难点作重点地讲解,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主体作用,调动主观能动性,既省力又省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尝试性地实施了素质教育。
关键词: 对口单招 重复性 《机械基础》 教学改革
江苏省自1987年开展对口单招工作以来,培养了近20万名本专科毕业生。对口单招是指普通高等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专业对口的单独考试招生,含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对口单招是国家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采取的一项优惠政策,打破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壁垒,探索了一种新型的中、高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受学校和社会的欢迎。由于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这些参加对口单招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发现大学里开设的很多专业基础课程是职业教育阶段所学的,意味着要接受重复教育,这样对口单招学生扎扎实实学了几年专业课,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这些课程还要再学一遍,那么学生会觉得专业课上起来是浪费时间,于是渐渐丧失专业认可度,渐渐失去目标。教育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入学前教育基础的差异,对口单招学生与普招学生在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学习方法、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在对口单招学生培养过程中套用普通专科学生的培养模式,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质特长,因此,必须对重复课性课程制订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安排,探索实施与专业相关联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下面简述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机械基础》课程实施过程。
对于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来说,能录取到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中职学生肯定是经过长时间理论知识学习和应对考试培训的,中职老师讲授的针对机械理论考试的基础知识;比高职老师给普高学生安排的机械基础64学时课程要多得多,学生肯定掌握得比较牢固。因此,让他们重复学习这几年学过的知识,对口单招学生肯定觉得没有意义,甚至浪费时间。对于中高职这种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复性,要怎样解决呢?下面我提出几点建议。
1.明确制定对口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单考单招的初衷是招收相同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学生到高职学习,使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成为高级技能人才;高职专业教育再也不能是简简单单地传授书本内容,或者说为了应付考试而讲授知识。高职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于对口单招的学生而言,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设计计算能力、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对已有机械进行运动及动力学方面的分析能力和结构设计能力,还要多形式、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自主独立设计新机构方案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实际要求开发设计或创新发明的能力。
2.教材的选择
课程重复不可避免,但课程学习内容是否雷同,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教材的选择是老师能否很好地规避课程重复性的重中之重。上课之前,先了解对口单招学生在中职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多年给对口学生上课的经验,相对于高职机械基础学习,他们欠缺的章节是力学部分的理论知识,传动创新设计及各种零件的结构强度设计;总的来说是中职教材内容安排比较死板,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纯理论知识框架,欠缺理论计算知识和结构设计创新,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对口单口学生而言,《机械基础》高职教材首先要和普高学生区别开来,所选教材应该具有概括性、逻辑性、选择性、灵活性、创新性的特点。教材内容应该包含力学方面的介绍和分析(涉及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材料选择(金属工艺的相关知识);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及设计拓展(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传动机构的设计(带传动、齿轮传动);零件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及附件的选用;机器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测绘(减速器)。
3.课程设计的安排
课程设计将力学基本理论结合机械零件设计的具体问题进行阐述,以避免枯燥的理论推导;针对人才培养对机械基础课程的要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重工程意识和分析能力培养。
在具体做法上,按照机械基础的基本程序组织教学内容,同时兼顾传统课程在内容上的连贯,精心筛选传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零件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从整体上全面优化了教学内容,突出了高职高专的特征。64课时课程设计具体安排见表1。
4.教学模式的创新
面对以应付考试,或者培养普通技工为目的的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则要更加专业,更加全面,更加高端;这就决定了传授知识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是课程教学内容成果有效实施的保证。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1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项目化教学是对一章或几章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增强整本课程的逻辑性,前后呼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专业化选择。其次,项目化教学方式以任务为驱导,分组完成不同或者相同的子任务,讨论,查阅资料,经过老师答疑、启发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2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
在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专业生产中,我们要自始至终安排实验或者实践课作为灌输线,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丰富多彩。如讲到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时,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材料完成拉伸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强度的计算方法和材料性质。像讲到齿轮这一章,可以安排拆装不同类型的减速器,直观地感受真实的零件,用对比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齿轮的特性、应用场合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都动手、都启发、都练习。
4.3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容量大、教学效率高的特点,有利于缓解内容扩展和学时压缩的矛盾;通过运用三维动画演示机构运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如齿轮啮合特性,范成法加工原理等,可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和动态模拟,合理采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4.4开展多种教学辅助活动
开展多种教学辅助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多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举办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建机械设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培训,申请专利等。
经过整合后,对于对口单招学生,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已经做了大量压缩、调整,剔除了过时和重复的内容;补充了很多新的设计理念、教学手段,并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发散性创新思维为目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辉,韦林.《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报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李永新,王琪民,俞巧云,李胜利,金泰义.《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整合及其教学思路.教育与现代化,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