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学生考勤制度

中职学生考勤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学生考勤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学生考勤制度

中职学生考勤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科类中职生 心理 预防与矫正

在各类中职、高职性质的院校当中,中职学生,尤其是机械、电子、模具、数控、汽车等工科类专业中职生逃课业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直接旷课,此为显性逃课,而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遐想、聊天等行为已有学者把它称之为隐性逃课,这两种逃课现象,在工科类中职课堂教学当中都大量存在。逃课现象的大量存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直接旷课),因此我们中等职教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各种逃课现象。关于中职生逃课的外部因素,已有众多的学者在各类报刊杂志上论述的非常的清楚,本文就不再赘述,仅仅想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及课堂教学经验,依据中职生的自身特征调查其逃课行为,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矫正对策。

1 调查分析

为了客观而真实地掌握工科类中职生逃课的各种内心想法,本人在我院逃课严重的11级、12级两届工科类专业的8个中专班级,进行了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合格答卷330份,答卷经过统计分析后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逃课心理表现统计分析表

根据上表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工科类中职生逃课的心理因素是十分复杂的,甚至一些逃课行为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预防与矫正策略

工科类中职生大量“逃课”行为的预防与矫正,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在此主要讨论中职学校的作用。

2.1 深化教学与管理改革,吸引学生。①革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中等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就业教育,工科类专业更是如此,所以那些偏重于理论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删减,加大实践性课程及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室教师粉笔式的授课方式,改在实验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些都能够很好的满足中职生潜意识中谋求快乐与自由的心理。②加强 “双师型”师资和软、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课堂含金量,提高教师人格魅力、语言艺术,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扭转逃课的局面。

2.2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格考勤管理制度。①加强中职生组织纪律性教育。让其认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理解老师严格管理是为他自己好,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做到有事请假,事后销假。②加强学生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③严格考勤制度,增强工科类中职生的服从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平台,防止出现责任事故。逃课多节应全校通报,对违背校规校纪要坚决处理,但在处理逃课行为时,要有耐心和技巧,要千方百计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恩威并施,尤其不能因为工科类中职生难管而懊恼,达到既要“打鬼”,又让他叫好的艺术境界。

2.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逃课心结。①坚决同网瘾、游戏瘾作斗争。对于已经上瘾的同学可联系家长没收其手机,生活费用全部充饭卡,自然玩不成手机,上不成网络。再利用各种校园社团组织,培养出其它爱好,分散其注意力,“瘾”必慢慢消除。②开展心理咨询,为各类情绪泄洪。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关注每位同学,一经发现某些情绪严重者立即找其谈心、聊天,舒缓其内心压力。③开展自我探究,帮其实现自我同一性。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自我反省、自我探究课堂,分析现实自我,对照理想自我,使之逐步与现实自我的潜能相符。改变某些同学内心的自卑心理,案例分析前辈学长的成功,告知其现在读中专工科,未来前程照样辉煌。

2.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释放青春自我的舞台。青春期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阶段,要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各种环境,来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拥有一个释放自我过剩精力的平台。学生通过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得到褒奖和承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校、对课堂不再恐惧,“逃课”也就相应减少。

参考文献:

[1]何念波.中职教育毕业班逃课现象分析研究[J].新西部,2009(20):116.

[2]汤绚霞.开展心理咨询,干预中职生逃课行为[J].科教文汇,2008(3):66.

[3]余锋,徐大真.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心理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50-51.

中职学生考勤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专院校;学风建设;策略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已经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体系。中专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当然,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专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有来自外界的,更有来自内部的。其中,学风建设就是中专教育亟待解决的一项内部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充分理解学风的含义、在掌握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抓好学风建设,为中专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一、学风的含义

所谓学风,学指学习、风指风气。狭义的学风是身为学子,治学读书的风气。尤其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它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上。

从广义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摸索、总结、积累、沉淀、凝聚、升华而成的治校方略、办学精神。它展示了学校的核心理念、文化氛围和学术风气;它包含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术思想和宗旨原则;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性格、气质和魅力;它是学校求生存、谋发展、树信誉、创品牌的根本保障、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

二、目前中专院校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特征

近几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不断趋高。中专生早已失去往日等同于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桂冠,同时随着中专院校招生计划的调整,使得中专生源中有许多 “基础教育弱势群体成员”。这部分学生有着许多不良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中专院校相对于重点和普通高中,录取的分数相对要低一些,但各专业的收费相对要高一些。中专院校中许多生源是来自相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家庭条件相对富裕和优越的学生。他们往往自认为是“口含金钥匙出身”王子公主,心中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并且他们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会永远一帆风顺;他们有美好的憧憬却缺乏远大的理想,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却缺乏强劲的学习动力;他们认为上了中专目标已经达成,是该松口气时候了;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少学生认为上学只是走过场、拿文凭的简单途径;他们安于现状,人云亦云,认为只要能“混”到毕业,成绩好坏都一样。这都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

(二)心理不平衡,自信心不足

由于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加之不良的社会舆论的影响,中专生又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和抵触情绪。一方面,学生对录取到中专的现实、毕业后的可能遇到就业困难而感到忧郁和焦虑。另一方面,他们自认为动手操作、社会活动和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并不差、只是由于“一时大意、中考失利”就要从此“低人一等,矮人一节”,因此感到不满和怨恨。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能够变压力为动力,正视现实,奋起直追。但另一部分同学却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看不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从此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三)畏难情绪大,自控能力差

中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往往综合素质并不差。但其中考成绩却与重点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一部分同学一直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他们对课程内容往往“挑肥拣瘦”,对基础文化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进入中专以后,因为自控能力较差,加之有畏难情绪,往往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就相对认真一些,遇到自己不感兴趣或基础较差的科目便“破罐子破摔”,不认真听讲,不主动思考。旷课、逃学也成了家常便饭。

(四)思想波动大,调节能力差

中专院校的许多学生思想波动较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许多同学在入校前,对所学专业的选择缺乏自主性,多是受父母、老师、亲友等的影响,为了容易录取、容易就业,在对所学专业还缺乏必要了解的情况,就“糊里糊涂,不知不觉”的进行了选择。进入学校后,这部分同学往往一旦遇到学业上的困难,无法自我调节,而萌生出自己走错了门、入错了行的消极想法,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各种思想互相碰撞、相互渗透,种种不正之风也乘虚而入。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成功主义、消费主义、性自由主义等等不良思潮不断蔓延、漂染、渗透、侵蚀。而自控能力、调节能力较差的学生,自然成为了“易感人群”,这必定造成学生巨大的思想起伏和波动,也必定影响学风的建设。

三、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创建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一帮、二严、三管齐下

“一帮”是指:广泛实施“一帮一”活动,在学风建设中, 应该充分的发挥好学生中先进分子的骨干作用、先锋模范作用。让优秀学生一对一地帮助后进同学;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严”是实施“一帮一”活动的前提条件,即必须要求学生干部树立良好形象;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要求他们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思想、学习和各项活动中做典范,带好头。

“三管齐下”是指把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承担历史赋予责任。另一方面,因为现如今许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父母溺爱,生活富足,养成了个性强、怕吃苦的心理特点。因此必须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战胜畏难情绪,在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上提高一个新台阶。

(二)三抓、两查、一个标准

为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可实施“三抓、两查、一个标准”措施。

“三抓”即狠抓学生到课率、补考率和考试违纪率。首先严格落实班级考勤制度,可采取三方面的考勤(班主任考勤、任课教师考勤和班干部考勤)结合。对于个别特例,采用“说服教育与重点要求”相结合,努力使他们重新走回了教室,只要抓好学生到课率,学生补考率自然会有所下降。另外,考风考纪的建设对良好学风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考风不正则学风不正”。因此要加强学生考前教育宣传和狠抓考风考纪工作,树立优良的考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两查”就是要坚持定期深入课堂检查、深入学生寝室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违纪的同学,采取“教育与批评并举,要求与帮助齐俱”的方法,要求他深刻反思,明确目标,认真作出改正计划。

“一个标准”是强调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无论当地学生还是外地学生都要坚持一个标准,一视同仁。即要求每位学生虽然在性别、籍贯、家庭情况上有所差异,但都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搞特殊化, 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树立严格的自律意识。人人上进、个个争先,互帮互学、团结互助,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良好学风的创建。

(三)扎营四个阵地,建立五种制度

扎营“四个阵地”,即以“学生团支部、学生社团、班级和宿舍”为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依托班级、宿舍以及学生会等健康的学生社团和组织,努力从多角度、多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学风建设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如:定期举行“班级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组织“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一名团员一面旗帜”活动;邀请任课教师开展“名师讲坛”,“师生联谊”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地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推进学风建设。

建立“五种制度”包括:

(1)课堂考勤制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前沿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平台。抓好课堂考勤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利于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教师应该做好课堂考勤,量化考核、奖惩分明。

(2)主题班会制度: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如演讲会,讨论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通过教育和引导,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目的,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学风的目的。

(3)学生早晚自习制度:学生早晚自习制度是一项需要长期实施的制度,它的开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可适当让学生们在早晚自习期间就学习问题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4)联系任课教师制度:班主任应该主动增进与任课教师的联系,经常深入学生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与任课教师交流。努力与各科教师协作配合,把教师的力量都集中到一起,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学风建设。

(5)联系学生家长制度:教师应该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采用面谈、电话、信函等方式,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通报学生家长,并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成长历程和个性特征,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小结

学风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应该长期不懈地狠抓落实。我们应该树立“创建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好方法、好经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正荣.浅析新形势下中职生的学风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下旬刊),2009年第5期

[2]左磊.中专学校教学中管理人员的激励[J].科学咨询(教育科学),2009第9期

[3]秦子雄.职业中专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9期

[4]蔡凤婷.当好中专班主任的几点心得[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年第3期

中职学生考勤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考学生;中职教育;专科教育;教学管理

福建省2011年开展自考“中职与专科衔接”试点模式实施以来,许多高职院校招收了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的学生,招生对象多为初中毕业生。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使之成人成材。这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等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深入研究自考学生特点和管理对策,对推动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助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学生特点

(一)年龄较轻,自控能力差。

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助学招生对象为中专、技校、职高等学校的在籍生,年龄大概在16~18岁之间。这部分学生许多因为中考落榜或其他原因无法升入高中学习,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耐性不足、学习自主性不强。

(二)个性较强,自我意识分明。

中专生有较强的个性,自我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的学生年龄较小,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掌上明珠,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在家长期受到家长悉心的照顾和溺爱。这样的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且缺乏团队意识性,自我意识分明。

(三)存在自卑心理,对待学习消极。

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中专文化程度的歧视,以及中专生在就业及升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偏见及差别对待。由于这些因素,导致不少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对于自己的将来感到迷茫,心理问题凸显,对待学习十分消极。

二、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招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学校为了提高自考生源,夸大宣传招生,恶性竞争。导致许多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耐性不足、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被招进助学班后,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就不断出现,这种招生方式不仅给学生带来的无助与反感,更损毁了学校自身的形象,由于基础差许多学生课程通过率低,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自考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进程。

(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松散。

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报名参加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的情况比较复杂,报名人员零散,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很多助学点学校没有给助学班配备班主任,都是由学校的招生部门工作人员从事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松散。对于学生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并进行有效解决,长此以往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成绩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影响教学质量。

大部分助学点学校与主考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合同,是为了学校的经济创收。没有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办学问题,为了节约课时费,教学课时一再压缩,许多助学点都是中职老师来承担专科的课程授课任务,这些教师由于长期没有从事过专科教育教学工作且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助学效果差,通过率低。

(四)自考考试考务管理不严。

衔接自考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考试安排在助学点,许多助学点对自考考试考务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制定相应的考试考务管理制度,在监管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考试舞弊机会,一旦舞弊被查,助学点不是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埋怨学生素质差、基础不好等原因。

三、推进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各个助学点学校要认真贯彻学习福建省“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试点办学模式的相关政策制度,认真做好学生的招生宣传工作,不得进行虚假招生。可以通过开展招生宣传会,对学生进行自考鼓励。另外,还可通过广播、网络、校刊等宣传媒介自考政策信息,让更多学生了解“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试点办学模式。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助学点要认真贯彻教育部门现有的衔接自考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针对本学校自考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如学生上课考勤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班主任制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制度等等,建立健全完善的自考管理制度,这对于自考学生的助学效果有很大的保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助学点学校应加强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来调动老师积极性,针对一些学生核心课程通过率低的科目,学校应组织老师建立研究团队进行试卷分析,授课经验交流。应鼓励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为了让自考助学教师结构合理稳定,学校要定期引进高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扩充教师队伍,建立授课教师长聘机制,将教师的待遇与衔接助学班的考试通过率相挂钩,提高自考助学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和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在校生就希望能够在校期间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参加更高等的继续教育,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这给衔接自考办学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何加强对衔接自考学生管理,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做好衔接自考办学必需的条件。作为自考助学的管理者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学生管理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自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同时对中职与专科衔接自考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少歆,蔡秋霞.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75

[2]胡建勇.专接本学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3,21:252~253

[3]席晅.加强高职高专院校自学考试“专升本”教育的几点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2,17:19~21

中职学生考勤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厌学 原因 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极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2004年调查显示:69.3%中专学生有厌学情绪。大面积的厌学现象应成为中专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中专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1 对学习认识的偏差。初中时的学业成绩不良成了读不好书的归因,甚至认为在中专学校读书无用,目前在校学习完全是混日子、等文凭。对学习的内驱力减弱,甚至丧失,认知需求泯灭,学习成了一桩苦差事。

1.2 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中专学生对所学内容普遍不感兴趣,对待课堂作业能坦然接受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不愿做或者听到作业就感到烦躁、头痛,对考试怨恨或无所谓,对考试结果满不在乎。

1.3 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中专学生对专业书籍不感兴趣,男生课外阅读最多的是武侠小说,女生最多的是课外杂志和浪漫小说。他们经常迟到早退,逃课更是家常便饭。上课就睡觉,下课活蹦乱跳,作业拖拉或干脆不交。

2.中专学生厌学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原因

2.1.1 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初中阶段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毕业后高中扩招致使中专学校生源质量下滑,文化基础较差,对中专阶段的所学内容似懂非懂,在此情境下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2.1.2 缺少学习方法。中专学生的学习是应付、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每次上新课前预习的仅仅占3%,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独立完成者不到28%。”

2.1.3 意志品质较弱。中专学生往往把中考的失败归因为自身学习能力的缺失,虽然“常立志”,但不能“立常志”,遇到困难挫折便放弃。

2.2 家庭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处处不如人,使孩子产生了自卑感,造成学习压力和动力不足研究表明:“教师和家长期望值高的中专学生学习动力强,如果家长对子女不抱任何期望,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牢固确立。”

2.3 学校原因

2.3.1 教师方面。目前中职学校教师仍然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研究表明:“90%的学生认为,教室上课只备教法不备学法。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是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2.3.2 学校方面。近几年中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师资力量和学生管理水平没有完全跟上。教学体制陈旧,教学设施不齐全,实验、实习等设备仪器配置不全,造成学生不愿学、不愿钻研的客观事实。

2.4 社会方面的原因。在社会转型期,受“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就业准入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目前一些企业工人的录用标准不规范,使许多农村无业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可录用现象的普遍存在,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

3.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对策

中专学生年龄大都在16岁左右,正是他们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解决中专学生厌学现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协助。”

3.1 学生自身方面

3.1.1 克服自卑心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这样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放低要求,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自信。

3.1.2 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生活中,有些厌学生在学习上落后,往往是由于学不得法。这类学生一旦掌握并形成适应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3.2 家庭方面。好多家长不了解职业教育,对子女的前程丧失了信心,我们要通过家访等形式宣传职业教育,让家长了解职业教育,树立对子女的信心,从而在思想上把子女的学业关心起来,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不断提高育人效果。

3.3 学校方面

3.3.1 提高办学质量,增加实训课设置。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设备的满意度并不高,只有54.6%的学生认为满意,68.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学校应增加相应的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多开设实用的课程,提高实训课的比例,让学生多做少听,在做中学。

3.3.2 加强学籍管理,端正校风学风。中职学校入学等于是免试的,所以进校时很难保证生源质量,只有严格学籍管理、考勤制度、成绩统计制度和考场管理制度,才能让学生对中职教育心存敬畏。设立奖学金制度,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经常组织一些学习方法研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推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3.3.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应引进竞争机制,选拔出职业素质较高、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新颖的教师,强大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比较严重的中职学生厌学现象,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学校要注意与家长沟通,与社会联系。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社会要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社会大环境,为中职教育铺好路。只有这样,中职学生厌学现象才能得到有效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M]

[2]王继辉.论高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对策[L]

中职学生考勤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着力点;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一、目标――激发前行的动力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因多种原因没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其内心世界是不稳定、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为:第一,自我意识增强,社会化倾向发展明显,但自控能力较差;第二,自卑感严重,但反抗和叛逆心理强烈;第三,兴趣广泛,但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与方法欠佳,有厌学心理。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做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引领者,让学生尽早制订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努力方面,珍惜在校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职业素质,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创业和升学,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发展。而中职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限制,往往很难制订出既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就业环境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要班主任作深入、全面、具体的指导。

分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一年级时,班主任要摸清学生的爱好、特长,分析学生的性格和缺点,了解学生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具体活动有:用“现在的我”等语句做小标题,做课堂简短发言;鼓励学生和学长们,尤其是毕业生进行交流,询问就业情况;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开设诸如“我眼中的××专业”、“我们爱专业,明天更美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好职高第一步”等主题班会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增强交流技巧;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等等。二年级时,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考虑清楚未来是深造或就业,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以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开设“做一名优秀的中职生”、“做一个成功的未来职业人”等主题班会。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三年级时,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上,班主任可指导学生拟一个“流程图”,一步步地去实施目标:先对在校期间的学习做一个总结,然后开始申请工作,积极参加招聘活动,最后组织依次模拟面试。可主题班会课开设“面对就业,你准备好了吗?”、“面试指南”、“我的未来不是梦”“摆正就业心态,从容面对市场挑战”等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学生在实习期间,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实习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帮助学生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其次,确立班级目标。“目标”是个感召性的字眼,合理恰当的奋斗目标,是激发班集体前行的巨大动力。它能极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斗志,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对学生讲:“我带的班要争取当学校的先进班,所以我们必须有良好的班风。”一开始就要给学生荣耀感,要求他们努力为班集体争光,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学校文明班评比活动开始后,我提出了“勇夺第一面旗帜”的口号。由于目标明确,同学们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如愿以偿。这项荣誉是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同学们无比自豪,初次尝到了集体荣誉带来的欢乐。整个学期中,牢不可破的班级凝聚力如同“东方风来春满园”,激励着全班同学在各个方面不断进取。

二、规则――保证前行的执行力

班级管理出了问题,有的班主任方法不多,全凭自己一张嘴说教,试图依靠谈心、劝说、感化,解决学生许多行为习惯的问题。反复说教,不仅学生听取不进去,班主任自己也很苦恼。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是制定规则,按原则办事,管理班级用“法治”而非“人治”。使用规则的一大好处是避免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类问题的反复说教,化繁为简,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公平公正。通过班主任的努力,让规则深入人心,规则意识成为学生的品质,管理的难度就会小很多。

我接受一个班,就会引导全班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我的班级常规制定有考勤制度、收发作业制度、卫生轮流值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课外活动制度、班团干部工作责任制度、文明礼貌制度、班级每周小结、星级文明教室、宿舍评比办法和奖惩规定等制度。这些制度简单明了,人人明白,人人都必须遵守。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补充新的内容。这样一来,班集体形成了,班上的制度落实了,班集体的风貌正常了,一个团结文明奋进的班集体展现在同学面前。这个班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班级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叫“有规矩,成方圆”。

三、活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最好契机。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努力,争先创优,这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有力的教育,它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感受到作为集体一员分享的快乐。

中专学生爱好广泛,精力充沛,个性各异,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强求几十个人按一个标准行事,也不能仅仅用行政命令,用简单的纪律来约束,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所以,班内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应尽量从中专生的特点出发,安排上注意计划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如“三八”妇女节时,要求学生给母亲写一封信、为老师做一件事;“五四”青年文化周中安排“作个有志青年”的演讲比赛;教师节时,开展“献给教师的歌”主题班会,“十一”国庆节时开展“我和祖国”的诗歌朗诵比赛;元旦节组织开展班级文艺晚会等等。除节日活动外,我们还有班级定时的主题班会。如“我爱我的班级”,“会学习、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寓教育于活动中,教育渗透在学生们的笑声之中。记得那次拔河比赛,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至今还记得决赛胜利时的点点滴滴:比赛队员磨破的手掌、吹哨时全班的欢呼、男同学的震声一吼、女同学的激动泪水……只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才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发展环境,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无拘无束中进行交流,心灵接触。一个又一个活动,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为班级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不断地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换一种方式思考,会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活力。彷徨、等待,不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选择;克难奋进,勇往直前,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风范。

参考文献:

[1] 谷荣茂.论以自我管理为主导的班级管理[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05(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