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摘 要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扩大内需对于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对于我国而言,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潜力,是我国拉动内需的主要领域,对此,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农村消费 安徽农村 农村教育

一、安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省农村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子女教育;住房建设;婚丧嫁娶。

(一)子女教育

从我的调查来看,以我的家乡安徽潜山县的农村子女教育情况的了解,我县的农村教育,即分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职类教育,大学及以上教育。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拨款,相对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费负担。大多数家庭愿意支付,也能承担起此费用。相比较而言,高中教育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大困难,原因有二:首先随着社会大趋势的发展,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水平。农村很多纯朴的思想都知道这个基本的法则,要摆脱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必须让子女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很多家庭,都愿意承担子女的高中教育,在中考录取率有有限的情况下,更多的家庭选择的是给子女买高中读,这样的消费占据农村的消费的大多数。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步入高中,和近年来我国高招人数的增加,高中以后的教育越来越普及,甚至趋于膨胀的趋势。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现实是农村的支付教育的经费负担很重。借钱读书,读书人家经济底子很薄也是大家供认不讳的现实。可见,农村教育成为当地农村家庭消费的最大负担,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一大障碍。

(二)住房建设

农村住房是农民安身之本,拥有一幢称心的住房是农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农民的住房投资理念和方式取决于农民家庭的经济基础,除了对农民本身的生活居住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资料购置和日常生活消费,并最终影响农村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力发展。农民建房资金主要由外出打工、农业生产、经商、向亲戚朋友借款等几方面组成。我县目前的住房条件整体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盲目从众现象严重。有的农民不顾自身财力,借钱盖房。新房虽然盖起来了,但背负大笔债务。缺乏规划,布局混乱,因缺乏统一规划和正确引导村民建房大都是无序发展。特别是在宅基地上建房,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同时,住房设计也不合理,功能单一建房质量无保障,很多农民建房,没有正规图纸。没有正规施工队伍,只是请乡间工匠凭经验或感觉动工,一般都由个体砌工、木工等杂牌队伍搭伙拼凑而成。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培训,专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目前,虽然农村很多住房条件都得到了改善,但是也几乎花去了一个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积蓄,甚至很多家庭根本没办法支付住房建设所需的费用。而住房又是农村农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住房需求成为家庭消费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虽然农村很多住房条件都得到了改善。但是也几乎花去了一个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积蓄,甚至很多家庭根本没办法支付住房建设所需的费用,而住房又是农村农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住房需求成为家庭消费一个重要方面。

(三)婚丧嫁娶

近几年来,人情消费已开始成为凝固农民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成了农民家庭新的沉重负担,一些红白事,人情礼的消费支出也随之水涨船高。农村红白事风俗已经演变为摆阔气,互相攀比的秀场,给并不富裕的农民增添了新的困难和负担。以我们所调查的村为例做初步估算,农村男青年结婚,彩礼最少得万元,加上翻盖装修房屋,置办家电首饰,摆酒席等费用,每家都得至少万元,而办丧事则更为铺张,送葬队伍浩浩荡荡。鼓乐喧天,送葬品成串扎堆,攀比之风日盛,利用婚丧仪式为自己撑面子的做法,全国不少地方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很明显,婚丧仪式的盲目攀比,已在农村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不仅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过度的为面子,还助长了各种传统陋习的蔓延,影响到了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很多村民反映人情礼已成为一种负担,但人人都如此,也很无奈。

二、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一)要做好引导工作

我们要着力引导农民正确消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扩大农业再生产中去。同时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一是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从落后的封建迷信和消极的娱乐生活中解脱出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更需要用钱的地方。二是要搞好农村党风、政风建设,优化客观环境,带动和影响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建设文明健康的消费环境。三是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文明,反对愚昧,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四是要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动力机制,保护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对农民的投资观念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进行消费,要培养他们的资本增值意识,引导农民加大对文化卫生消费的投入,既可提高农民的卫生保障,又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二)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技

一是要充分发挥好各级科技组织的作用,强化科技兴农机制,完善农村技术服务和培训体系,加大实施“科技扶贫”的力度,使农民真切地感受到科技致富的力量。二是要充分发挥好回乡知识青年的作用,力争把他们培养成农村的“科技带头人”,使他们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逐步使一些观念落后的农民摆脱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的约束,以科学健康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和消费。

(三)必须全力抓好市场引导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的消费市场还不成熟,必须紧紧抓住市场导向,搞好农村市场建设,围绕市场做文章,才能打开农村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1.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销售链条”。在发展农村小城镇的过程中,要规划建设农村现代化商业设施,要着力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解决农民购买大件商品的后顾之忧。这是培育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

2.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只有在商品的使用功能、价格水平都适应了农民的实际需求,生产出来的商品才能迅速占领农村市场,如山东小鸭集团在针对农村市场作了一系列家电产品,比如简化功能的洗衣机,小容量电热水器,家用冷柜等,在家电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的销量却连年翻番,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

3.培育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农村经纪人。据报道,河南漯河、江苏苏州等市把培育和发展农村的经纪人队伍,作为激活市场推进农村消费扩张的有力举措。现在苏州市的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2万多人,把分散的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搞活农村消费和稳定生产方面,都起到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4.农民增收是启动农村消费的根本动力。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各方面努力:一是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调整,努力提高农业效益。以此奠定农民增收的基础,提高农民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水平,从而扩大农村市场需求。二是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大农民受益群。这一点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也将起到根本作用。三是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切实提高农民手中货币持有水平。要实行以工代赊办法,减少农民支付负担;只有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农民才会有钱花、愿花钱、花好钱。真正让最广大的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茂盛,刘冲.从地域购买力差异看农村消费市场开发.经济纵横.2009(4):39-40.

[2]IUD领导决策中心.农村消费市场启动的地区政策差异.领导决策信息.2009(8):28.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威信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已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而农村消费增长率不仅低于人均收入增长率,而且消费起点比较低。

一、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下。从调查看,约15%的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而85%的农村家庭靠副业和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大部分农民打工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和技术技能的缺陷,收入低而不稳定。2009年威信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3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7.53元,只占城镇居民43.59%。除去生产、生活、教育等花销,几乎所剩无几。农民增收渠道较少,增收幅度不大,家庭收入大部分用于满足食物消费、农业生产,解决日常衣、食、住、行的问题。

2. 消费结构不太合理。2009年,威信县农民生产费用支出占农民现金支出的27.63%;食品消费支出占现金支出的29.57%;农村医保的实现,使农民在医疗卫生上的现金支出从2006年到2009年下降4.35%,但农民教育支出却在2006年至2009年猛增了54%之多,其他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只占较小的一部分,说明农村居民除了生存方面的支出外,花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较大。

3. 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减弱了农民消费热情。一方面是硬环境差,如医疗卫生条件,教育和水电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农村“问题商品”泛滥,如日用品、药品、保健品、建材产品等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农村消费行为的进一步延伸,农村消费者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不强。据调查,95%的农村消费者购买假货后不知或不敢维权投诉,只会自认倒霉,消费者为了躲避“消费陷阱”,不敢消费,不愿消费。

4. 农村婚丧秒嫁娶陋习约束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近几年来,人情消费已开始成为凝固农民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成了农民家庭新的沉重负担。一些红白事、人情礼的消费支出也随之水涨船高。以我所调查的柏香村为例做初步估算,农村男青年结婚,彩礼最少得1万元,加上翻盖装修房屋、置办家电首饰、摆酒席等费用,每家都得至少6至7万元。而办丧事则更为铺张,送葬队伍浩浩荡荡,鼓乐喧天,送葬品成串扎堆。很多村民反映人情礼已成为一种负担,但又很无奈。

二、开拓该县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议和对策

1.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而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当地村民反映许多田地在山坡上,基础设施较落后,好多田地都是靠天收粮。另外,当地农村虽然有通往县城的公路,但崎岖不平的村庄道路仍然是阻碍农民出行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地政府若能够及时增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

2. 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商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消费意识和购买欲望。农村大件物品也应送货上门,做好售后服务。增设农机、家电维修服务网点,以解决农民购买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打假力度,在农村增设消费者投诉网点,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为农村市场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企业要面向农村,研究农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要针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为农民生产更多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

3. 龙头牵动增收。位于威信县庙沟乡宗家坳村威信县红锦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玉石蚕基地和威信县富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威信县的大企业,且发展了天台山溶洞、大雪山、小三峡等旅游景点。虽然这些企业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务工的机会,但目前仍没有起到龙头企业的作用,未能很好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此,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龙头企业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的通道,形成“订单农业”和“公司加农户”模式,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按合同约定价格收购,连小家成大家,变小规模为大规模,带动种、养、加,畅通产、供、销,从而帮助农民化解市场风险。

4. 告别陋习,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要大力开展广泛深入的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典型个案的剖析,组织道德评议,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健康、卫生和节俭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革除赌博和迷信、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方式,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婚嫁丧事方面可由村两委牵头,每年举行一次集体婚礼,提倡婚事简办,移风易俗。在农村丧葬事物的处理上,可提倡以追悼会的形式进行。现在一些村子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来处理村民红白事,成效很好,值得借鉴。

5. 在农村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生源地商业性助学贷款,加大农村消费市场的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拓。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对开办农业保险项目的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村消费市场企业创新

现阶段占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仅消费了三分之一的商品,而企业对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仍然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有力的措施,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的基本特征

1.分散性:一是地域上的分散。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二是购买力的分散。虽然农村居民购买力总体规模很大,但平均到每户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则很低。

2.差异性:一是地区间及农户间购买力水平的差异。富裕地区、发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不同农户之间,在需求的质与量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除了基础设施状况的差异外,更主要的表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形地势的不同,使不同地形的地区即便对同一产品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3.层次性:一是指农村与城市消费时间上的差距。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约为十年;二是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消费的梯度性。即产品消费基本具有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辐射的趋势;三是农民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选择上,首先是生产需要,其次是建房需要,然后才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四是农民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的差异。

4.示范性:农村居民具有比较浓厚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同时农村居住特点,使得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经常走户串门,信息非常开放,且口头传播是其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商品的消费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或是“光环效应”或是“扫帚星效应”。

5.功能性:现阶段我国农村市场基本上尚处于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与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及精神享受,更追求商品的价廉、实用、简便。

二、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中的企业创新

1.转变对农村市场的经营理念。企业对农村消费市场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认为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消费观念陈旧,农村消费环境落后。而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经营理念上的偏差,企业一直将商品生产、开发和销售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偏重于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而忽略了农村市场的开发。据统计,目前对农村市场做过系统调研与营销策划的企业不足10%,大多数企业缺乏对农民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了解,也就不可能深入挖掘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致于在农村市场开拓方面举步维艰。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对工业品需求的纯收入弹性为1.314,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对工业品的消费相对其纯收入正处在加速增长期。因此,在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中,企业亟需纠正对农村消费市场的认识偏差,转变对农村市场的经营理念。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劣势也正是优势。现阶段,城市消费电器等商品市场已基本饱和,而拓展程度远远不够的农村消费品市场正是国内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而且,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且地域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农村市场较为发达,中西部相对落后,由农村市场发育不平衡而形成的递推式浪潮,将是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深层动力,也是企业巨大的商机。77%的农村人口和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占l5%的农村消费量,无疑显示了农村巨大的市场空间。

2.调整农村市场产品结构。目前多数企业产品的研制开发、价格定位仍以城市消费为参照,以致一方面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农民所需商品又供不应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购买力的实现。

农村市场决非城市淘汰商品、库存积压商品的倾销地,低收入的消费群体同样渴望名牌产品。因此,面对农村市场,企业更需要舒马赫的“小即是美”的理念,需要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经营理念”。同时,需要进一步开拓视野,突破传统模式的惯性思维,大力拓展农村文化、旅游、教育(图书)等市场,促进本企业的发展,也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例如,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农村旅游业成为吸引都市人及国外游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融入大自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野外的四季之美,采购一些欢喜的当地物品,体味田园生活的优雅与美丽,愉悦了身心。作为一种新兴绿色产业,农村旅游业将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信息的传递、农民品味的提升、环境的保护等方面也将大有裨益。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环境污染等因素,市场开拓乏力,目前农村旅游业并不理想,因此,企业在这些新兴领域大有可为。

3.更新服务理念,健全服务体系。服务包括售后服务,也包括售前、售中服务。服务既是农民作为消费者所理应享有的权益,又是农民所急需的。服务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将是那些为农民提供良好服务的企业。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广东省的产业呈现出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发展,而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重工业的发展则成为广东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珠三角汽车产业是广东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指出了珠三角汽车产业的一般性问题,然后对珠三角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接着对珠三角汽车产业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指出影响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思路。

【关键词】

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现状及建议;竞争力

一、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背景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大调整时期,汽车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由于汽车产业起步晚,尽管发展迅速,但国际竞争力较弱。在这种背景下,使得我国传统汽车技术产业沉淀的资产相对较少,所以技术转换成本较发达汽车生产国低。目前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且维持高速增长,具备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条件。因此,抓住机遇,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将有利于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从产业集群的视角研究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广州轻工化的完成,重工产业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而且根据广州产业的发展规划需要和重工业市场发展的需求,汽车产业必将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量占据全国市场总量大约1/4这是珠三角发展汽车产业的客观优势。因此,对珠三角汽车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展开研究,不仅为促进我国汽车整体产业发展寻求重要推动力,也是为进一步增强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珠三角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其展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将为我国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珠三角汽车产业基本认识

(一)珠三角汽车产业概况及一般问题

广州市汽车制造业随着广州丰田、广州丰田、东风乘用车、等项目的建设和扩张以及广汽现代合作生产商用车项目的开展,目前形成了以北部的广州花都汽车城、南部的南沙国际汽车城和东部开发区汽车生产基地为主导的集群化共同促进发展模式。从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看,其最初的发展可主要归结为市场引导的结果,由企业自发完成,属于外资带动型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生命力。

在经营方式上,一方面,各中小企业根据处于核心地位的大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各种零部件、配件或者某项单一服务;另一方面,各企业又完成自身所具有的独立生产运作,在完成两方面的业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广州汽车产业形成了汽车整车产业和零部件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这种局面易于稳固已经形成的汽车产业市场,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稳步增长。

在产品结构上,产品结构逐步完善。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市场已经形成了包括轿车、客车、摩托车、卡车以及各种汽车零部件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结构比较齐全,发展形势比较稳定。完整的产品结构既充实了汽车产业市场,又促进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由于广州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具体到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上,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空间分布分散,普遍存在全而不精的状况。目前珠三角各类汽车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合资与否都是全面生产性,各自拥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全而不精的特点。

2.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规模偏小。这个与珠三角的汽车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这一历史原因相关。目前,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是广州市规模最大的汽车厂家,虽然已经奠定了起了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格局,但是这些产业集群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相比在核心技术、市场份额、品牌价值和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

三、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因素分析

(一)产业集群

概括起来,产业集群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集聚现象明显,产业集群是对应于一定的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第二,生产产品专一,产业集群聚集在一起要生产具体的产品,且地方优势明显,如诸暨大唐的袜业、河北清河的羊绒业等;第三,企业间分工明确,单个集群企业内部一体化程度低,大量的企业在集群中只做产品作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第四,产业链的相对完整性。第五,企业关系网络化。企业数量足够多,竞争与合作并存。

(二)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因素分析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压力迫使珠三角汽车产业提升竞争力。从广东的历史发展背景来看,其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压力巨大。但随着广东经济实力的提高,迫使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这也是其发展方向与动力。

第二,政府引导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帮助。在确立了大力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一致认为珠三角是发展汽车产业、石化产业的优良地区,正是在这个判断之下,省市政府一致为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在政策、环境、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大力推动珠三角本地汽车产业的发展。

第三,广东省内汽车需求量大,对汽车产业有强劲的拉动效应。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发挥沿海优势经济迅速攀升,在交通方面珠三角已经发展成为交通网络中心枢纽;在消费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的巨大消费市场;在投资方面,省内已经形成内外资竞相投资省内的局面,这些因素都将大力促进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因此,总而言之,巨大的消费市场需求成为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四,珠三角是跨国企业在我国南方投资的战略要地。珠三角已成为继长三角之后的第一大跨国企业巨头的投资重地。长三角的优势地位已被欧美企业占领,因此,以珠三角为投资阵地,将是日资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对发挥珠三角汽车产业的资源优势和投资优势有重大意义。

四、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基本现状和特点

(一)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基本现状

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呈现以下四大状态,总的来看产业区域布局日以合理。广州目前建设的三大汽车生产基地有三个。

1、黄埔基地。核心企业是由广汽集团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广州本田汽车公司。

2、花都基地。花都汽车产业基地位于花都区,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北接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举足轻重,花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四个阶段后,已发展成为广东三大汽车板块的榜首。

3、南沙基地。南沙汽车产业以广州丰田整车项目为龙头,现已形成了一座壮观的汽车工业城。目前已经形成了东部、北部和南部共同跟进的局面。东部的开发区、增城、黄埔在内的东部汽车零部件工业区打开了东部零部件产业迅猛发展的局面,也使得东部成为广州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北部属于典型的外资带动型,在花都汽车城的带动下,众多零部件企业在北部投资,并且开办了众多的零部件企业。

(二)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特点分析

1、日系跨国汽车企业占主要地位。在目前的国内汽车产业竞争中,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独特的优势,对内三大日系企业相互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竞争态势,对外则可以协调一致对外。与此同时,其他零部件企业产业增强了其配套发展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其集约发展优势。

2、以市场导向为主。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属于地方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努力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的“地方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市场的配置功能和导向功能以及企业的自主性,尊重市场发展规律;而政府则主要是制定合理的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存在问题的改进思路

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但是与长三角的发展形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经过研究,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本土化与从外引进的关系处理不当。截至目前,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担当主角的仍然是外资企业,上世纪90年代是日本本田,后来是东风日产和日本本田,以及现在开始进入的韩国现代也发挥着主要角色。外资企业入驻珠三角,不仅促进了汽车整车行业的大力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客观上推动了珠三角的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外资企业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掌握着支配权,控制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然而,在长三角、东北等其他汽车产业区,在其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国产企业借鉴其经验和技术快速的提升了自身地研发水平,逐渐的摆正了自身的主体地位,最终都重新掌握着区域汽车的支配权,居于骨干地位。由此可以看出,长三角等地的汽车产业在集群化发展过程中较好的解决了本土化与外来汽车产业的互动问题。鉴于此,发展历程相似的珠三角汽车产业却面临着本土与引进的支配权限的归属困境。

2、引进外资后的创新能力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曾对中国汽车业的技术进步现状做过分析,认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有两大怪圈:一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二是,“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引进技术的依赖非常严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在于,珠三角许多本土企业都是白手起家,其发展要求低,存在于“生存”层面,对于进一步发展的步伐缓慢,意识淡薄。二是,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强,对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术的开发创新积极性不够。与国内其他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比较而言,我国珠三角汽车企业产业在自我品牌保护、自主研发技术提升意识上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蔡斌.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动因、集群现状及存在问题[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02

[2]梁达.汽车成为拉动我国居民消费第一引擎[N].上海证券报,20091214

[3]卢小平.广州汽车:后来居上[J].大经贸,2007(3)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认证;现状;对策;河南唐河

中图分类号F3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259-01

1唐河县农产品质量认证现状

唐河县位于豫西南,属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蕴藏着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全县总耕地面积16.35万hm2 [1],是国家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常年粮食复播面积24.00万hm2,年产粮食150万t,瓜果菜面积4.20万hm2,产量140万t,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三品一标”)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类型。实施“三品一标”战略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唐河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县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总面积逾5.33万hm2,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4个,另有6 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个绿色产品在申报中,无公害农产品复查认证3个,涉及粮食、瓜果菜、中药材等10余个品种。

2农产品质量认证存在的问题

2.1地方政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认证后监管不严格

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提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2],明确了政府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的关键角色。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仍缺乏对“三品一标”的产地认定和认证的鼓励力度,导致财政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农产品认证受到限制,且认证后续监管乏力,由于唐河县普遍存在重认定轻监管的现象,使认证后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基地、生产记录、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尚未建立县、乡、村和基地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2“三品”的监测手段落后

当前,县农业局虽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购置了气相色谱仪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高端仪器,但蔬菜、水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仍用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检测,缺乏农业环境、农产品定量检测,以致“三品”的专项检查仍处于低水平。

2.3认证农产品的总量规模小

目前,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广泛,而农产品种植特性和自身发展程度影响认证产品总量,导致总量小,抑制消费市场的扩大,反过来农产品认证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3]。

3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对策

3.1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的领导,制订优惠政策,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

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订长期稳定的认证资金扶持政策,要将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认证主体,使无公害农产品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检测能力建设,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唐河县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4-5]。

3.2扩大认证产品的规模总量,培育认证农产品消费市场

在发挥唐河生态环境条件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协调“三品”结构。在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建立认证农产品专销区,积极推动认证农产品进超市,支持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各类农产品销售市场建立产销合作机制,促进市场贸易和品牌增值。

3.3宣传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知识,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扩大宣传手段,如悬挂条幅、开办讲座、印发技术小册子等,使无公害农产品知识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共识,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的进程。

3.4加强证后监管

积极探索建立贯穿全程的认证后跟踪监管长效机制,认真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获证单位要开展经常性的自查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内检员的作用。加大产品质量抽检力度,重点检查“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情况和假冒行为。二是实地督导获证单位,重点检查获证单位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标志使用和质量追溯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情况。严格实行认证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同时,认真做好到期复查换证和续展等后续服务。

4参考文献

[1] 李晓清.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C]//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2011:2.

[2] 张凯.南阳市农产品质量认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南农业,2012(5):22-23.

[3] 彭浩.南阳市农产品质量认证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08(13):53.

[4] 夏远强.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