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环境

教学资源环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资源环境

教学资源环境范文第1篇

1.资源与环境及经济学科研小课题指南的设计与。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团队会根据目前的资源与环境保护中的热点问题,根据传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知识体系和培养能力的要求,设计出学生可能感兴趣并能够完成的科研题目,然后在上课第一周说明实践教学部分的课程组织与考核的要求,课题指南。

2.资源与环境及经济学科研团队的组织与小课题题目的确定。在课题指南之后,考虑到培养同学们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及开设该课程时同学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客观现实,任课的教师团队会根据学号随机将同学们组合,组成4~5人一组的课题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民主选取产生小组长。在小组确定后,要求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课后利用六个周的时间,根据课题指南,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拟定出课题题目,然后与教师一起共同在理论教学开展到第六周时确定最终的课题题目。

3.资源与环境及经济学科研小课题的运行、报告及论文的撰写。在题目确定后,结合资源与环境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培养、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团队会指导各课题团队根据题目,依据以下步骤来开展课题,即:根据小课题题目,确定课题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确定人员分工阅读文献、撰写述评设计问卷或调查表格预调查修改问卷及表格正式调查整理问卷录入数据分析数据补充调查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在查阅文献环节,教师会演示我国内外学术论文查找路径与方法。在撰写文献综述部分,会给出具体的范文。在问卷设计、预调查到正式补充调查的环节,会结合统计调查、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在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过程中,也会给出相应的范本进行参考,并给出具体的论文撰写格式及规范。撰写出研究报告及课程论文后,教师团队根据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情况、内容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程度、论文与方法的掌握运用程度、文献参阅的广泛性、创新性、逻辑性、结论及观点的科学性、撰写的规范性等指标,对撰写的调查报告及论文进行评分。

4.答辩。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并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因此要求每个组将小组研究报告或论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并以小组形式回答老师及同学们的问题。要求每个小组均参与到答辩的提问中,并根据答辩情况及所提问题的质量及数量对给出答辩环节的评分。

二、我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实施成效

1.加深了学生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由于实践教学是在快接近理论教学总学时一半左右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接下来几周的教学中重点是方法论部分的理论教学,因此能够与其文献查找、调查实践等实践教学密切配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前期所讲解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的理解及对后续传授的方法及时运用。

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得到了培养。该课程开设之处,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授课、课后练习、期末闭卷考试的方法。发现考试成绩总体来说都比较好,但在毕业实践及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问题、查找文献、梳理文献、撰写论文的能力不一定好。也正是基于这一观察,并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考,后来才在该课程中开始实践教学。几个学期的实践表明,通过这种实践过程而撰写出来的小论文、小报告质量往往都超出了预期。

3.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了学生的课程兴趣。如何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教学,是许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发现同学们对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的兴趣有所增加,课堂参与程度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课堂中提问的次数增加,二是课后与教师团队讨论问题的次数增加。

4.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开始是在教师所提供的参考指南中寻找课题,但随着理论教学的推进及查阅文献的广泛程度的增加,同学们往往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及题目,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看,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小组研究题目、内容不在参考指南范围内。就算在指南中的题目,实际上也往往会作出一些调整。这说明同学们能发现问题,而这恰恰是创新的开始。在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这种实践教学的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成果就是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由于考核是在小组考核的基础上结合每一个同学在课题开展、报告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工作量来打分的,因此同学们之间会为了完成课题、获取好的成绩而进行多次的沟通和交流,这不仅增进了同学的了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合作精神。

三、我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的小课题研究方面撰写的论文。然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一些内容,比如资源价值的评估、环境价值的评估等可以考虑与计量经济、统计学等结合而进行计算机模拟。环境经济政策部分也如此。

2.缺乏实践教学的规范指南。到目前为止,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还远不如理论教学那样形成规范的指南,每次都是教师按环节逐步指导。规范的———如自然科学实验一样的规范性操作手册或指南还没有编制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效率。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平衡点仍待建立。目前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学时是32学时。其中26学时用于理论教学,4学时用于实践教学,两个学时用于测验。目前理论教学的学时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但实践教学学时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团队得抽出至少16个学时左右以课外指导的方式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还需进一步磨合,以建立能够实现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的平衡点。

四、进一步推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1.编写《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为实践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教学辅助材料的支撑。根据上述内容,专门针对实践教学撰写教学指导手册,从而为提高实践实验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支撑。从内容上看,将逐步从目前的比较单一的小课题研究、研究论文及报告的撰写逐步拓展到环境计量统计、资源与环境经济投资项目可行性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环境损害的经济价值评价、环境经济政策模拟与分析等方面,以适应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

2.转变考核方式,推进过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目前已经综合考虑到课堂理论教学及实践两个方面。根据实践教学的成效看,适当加大过程考核权重有利于更好地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今后将采取以过程参与为主、以期末考试为辅进行考核。

3.结合计算机模拟实训,加大模拟实训的内容。将结合理论教学,设计“Stata在环境微观计量分析中的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投资项目可行性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价”等部分来设计试验内容,在实验室中完成相关实训,从而提高同学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小组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教学资源环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31-02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ll Kinds of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SUN Li-na

(Shenya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School, Shenyang 110026,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resources appli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expand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ly, promoted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rich teaching resources, to build an ideal teaching environment. All kinds of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is to mak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find suitable resources for the teaching servic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以帮助和促进人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这些教学资源的要素可以由学习者单独地使用,也可以合起来使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相应地扩展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合理地开发、利用、管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易于获取的信息资源,创造了最大的知识空间,构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教材与教师有限的知识量,教学手段不断多样化。

1 认识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辅教学素材、媒体、微课、课件等资源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各种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从内容数量、媒体种类到其存储、传递和提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对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

随着教学资源概念进一步扩充,其所包含的媒体种类也在增加,成为更加易于获取、易于传播、易于学习的资源。

2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信息化教学环境,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基于WEB的教辅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各个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何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开发和建设,并能够有层次,有组织,科学地组织起来,发挥教学资源的长处,成为信息化教学活动服务的重点。

3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全面多样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途径获得大量信息资源。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克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简陋狭隘的缺陷,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可以使现有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显著地改善和提高。

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重在收集与本校专业相吻合、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及各类资源;同时,要兼顾社会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资源的建设和采集的方向,注意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征的教学知识资源库。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 重视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要加强软件环境的建设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其先进性及教学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资金投入,对硬件设备进行更新或添加,改善了教学环境。但硬件设备的作用只有在软件建设的支持下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加强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增加软件工作的投入。在进行硬件环境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软件环境建设。

3.2 加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确定相应发展规划

针对教学资源的建设,从实效性来讲,并非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一方面是因为各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不全面,另一方面原因是,如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开发课件,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而,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应积极鼓励教师去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已有的资源或专业软件开发商已发行的一些教学软件,来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讲,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目前,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些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比如相关网站数量少;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教学软件缺乏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多以部分资金自筹方式办学,在一些现代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上较少,如校园网的建设等相对于普通高中滞后;二是由于软件开发商多着眼于普通初高中教育,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商业软件较少;三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为适应社会需要,专业设置改变较快,不系统,较繁杂,因而导致相应的专业性教学资源建设跟不上专业变化。

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中,可以在现有网络资源和购买一些商业软件的基础上,加强校与校之间的教学资源交流,打破各校独立建设,同时也要避免相同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资源重复建设,节省人力物力上的花费。

3.3 科学建设与管理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要使教学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关键在于对教学资源的科学建设与管理,包括试题、课件等素材类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也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组织、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资源的长处。

在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中,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学部门负责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和维护,要求教学资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要根据专业地变动而做适当地调整和更新,以保证各专业教学的正常进行。

3.4 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发展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教学资源能否发挥效益。因此,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而把教学资源库建设好,才能发挥其长处。建设好教学资源库,要靠学科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和电教人员组成教师队伍共同合作,分别负责设计、开发和制作。教学资源也必须应用于教学,不断完善,反复实践,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大多是以课件、微课的形式展现,对于任课教师来讲,虽然不需要全身心投入到课件制作中去,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专职教师来开发制作课件、微课。应该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编制工具调用教学资源,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应用,才能更好地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开发与建设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环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建筑保护和改建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 特色教学资源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55-02

老建筑是指功能、设施、外观已不能满足当前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得不到保护的、非文物的一般性废旧建筑。对于这类建筑,如果采取拆旧建筑、建造新建筑的方法去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势必给社会物质、文化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对功能不适应现代要求的旧建筑加以改造利用,实现建筑空间功能的置换,建筑形式更符合城市的肌理,同时,又可满足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老建筑进行改造利用,使其达到可持续的利用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设计界,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关注这类设计,并有很多成功的设计案例,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至今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院校有与其相关的专业设置或课程设置。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联系密切,我们尝试把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资源与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希望学生对老建筑的改造利用有更深入的理解与研究,并增强在这方面的设计能力。

一、对老建筑保护和改建的意义

(一)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

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使其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目前在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来的,旧厂房通过改造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功能空间;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是由一座老式发电站改造而成的,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集聚会、大型雕塑展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厅,高耸入云的烟囱也成了泰特美术馆的一大标志。可见,利用旧建筑进行室内外空间的改造,使其具有新的功能与形式,能使老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旧行业的更迭频繁,社会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老建筑之所以被废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生产需要,如果将其改造为其他功能空间,变其不足之处为有特色之处,就像深圳视界风尚酒店将原本窗户很小的房间,改成机舱式的特色房间,原本的缺点变成最有特色之处,使人们在其中有着独特的空间体验。

(三)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设计领域,可持续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如果对旧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在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新建筑对资源的损耗及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也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资源的意义

在我国,对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在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以及保存城市肌理方面的益处已逐渐受到建筑界的重视。对老建筑改造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国内还没有相关的专业与课程设置。根据老建筑空间改造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把老建筑的改造与利用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资源,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有下列两方面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实践性环节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游离于理论和实践之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很多院校和企业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工作室模式、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都是尝试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实现教学模式与企业模式的完美对接。

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在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上去解决这个问题,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尽量采取实际项目,按照公司模式去解决设计中的问题,使学生增强对实际项目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老建筑的保护与改建引入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中,使设计不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按照实际项目背景、建筑结构、空间功能、业主的要求,考虑建筑空间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理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的设计方案。这样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动态。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检验,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加以弥补。

(二)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资源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然而,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院校根据市场的需求,盲目开设此专业,就存在很多问题与弊端。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整体上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一些建筑院校向建筑领域拓展,倾向于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另一些院校倾向于室内设计。对于很多地方性的高职院校来说,只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了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在课程体系上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如果在课程设置上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将地方特色或地方的优势资源引入专业课程,既突出了专业特色与院校特色,也增强了为地方服务的能力。

举例来说,本课题依托北海老街珠海西路165号的老道精舍精品酒店这个项目,我们将此项目的前期调研、设计概念建立、设计素材收集、项目扩出设计、施工图阶段等几乎涵盖整个项目各个阶段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将其与我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开设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训部分的作业相结合,并专门针对老建筑保护和改建这一领域开设专业选修课“老建筑改造工程——建筑的功能置换”,经过三年专业教学的积累和选修课教学实施的检验,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和科学的涉及此领域的项目专业资料并成功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与教学有机整合。由于老建筑保护和改建领域的特殊性和地域性极强,所以我们也将其设定为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资源,与专业教学形成常态化发展模式。

三、“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与专业必修课的结合

把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项目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的课题项目,在这方面北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我们在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践教学评估,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中,以北海市珠海西路165号老建筑的改造项目为背景,采用“主题+项目”的教学形式,有别于虚拟课题项目。以往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比较有创意的,但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在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的专业学习中,学生需要考虑更多、更实际的问题:如何保护老建筑、处理空间功能、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使用什么样的材质等等,学生相当于已经进入了项目实践阶段,可以更好地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我们以北海珠海西路165号老道精舍精品酒店作为课程作业。老建筑原本是作为居住用的,狭长的空间,采光不足,空间前后存在两米左右的高度差,作为居住空间,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诸多不便。新业主希望将其改变为一个酒店空间,保证内部空间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改变原空间在采光与布局上的不合理情况。前期我们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考察、测量,根据现场测量的数据绘制原始平面图。中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业主的要求、酒店空间设计的理论,分小组完成空间的设计任务。在课程结束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设专业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将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实际项目引入课程体系中,为了使学生对老建筑的改造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在与专业必修课相结合的同时,还新增了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课题负责人龚老师开设了老建筑改造工程——建筑的功能置换,课题组其他两位教师如刘老师开设了酒店餐饮空间设计、聂老师开设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解读等专业选修课程。这一领域专业选修课的增设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老建筑保护和改建领域的专业知识,更进一步论证了此领域作为高职环境艺术专业特色教学资源进入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学生对此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情况反映良好。

总之,对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涉及不同学科的问题,把老建筑的空间改造中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部分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资源,是本课题组根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发掘特色教学资源并将其引入课程体系研究的尝试,经过三年的评估和系统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肯尼斯·鲍威尔.旧建筑的改建与重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延强,邹妮妮.唤醒老城——北海老城修复一期工程实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4]邹妮妮.北海老街——百年老城[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5]蒋玲.旧建筑内部空间重塑研究[J].工业建筑,2009(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2011C0236)

教学资源环境范文第4篇

首先,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建立在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之上。现在,我们常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电脑、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大屏幕、电视、电子投影机。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主要是利用网页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或是在QQ邮箱中订阅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期刊、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到各个教育网站上浏览教育信息、到网上图书馆查找一些文章的资料、通过软件库下载一些免费的教学软件。这些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我把它统称为教学媒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指在传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

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环境的创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优点:1.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易达到授课效果。

物理学中既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抽象,也包含许多内容深奥的理论,还有许多用实验器材都无法直观显示的现象,在实际的课堂讲授课中存在诸多难点。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的模拟问题点、知识点的演示过程,例如:“静电平衡”和“重核裂变”等,课堂上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起到了通过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作用。

2.通过预先做好的演示课件,能够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课件信息是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减少了教师课堂上的板书量,也减少了课堂上各知识点之间停顿的时间,加快了课堂上的授课节奏,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并且多媒体课件中通常穿插了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FIASH动画,能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为学生设计好了学习方略,学生容易领会老师的教学思路。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在老师预先设置好的学习环境中,沿着老师设计好的方法思路进行思考,避免学生走弯路,缩短了认知过程,辅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式的学习,达到对知识点的内在认知的迅速掌握。

缺点: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负迁移”作用。

多媒体课件画面的频繁出现使学生只对活动画面感兴趣而消减了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过于依赖多媒体展示中画面的切换,而并未对演示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这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负迁移”作用。课件制作得再精美也比不过有专业团队制作出来的动画剧集,在看惯了大量动画片、美术片的学生身上,由于“负迁移”作用的影响,一节课随着课件一帧帧演示而结束,学生有如“走马观花”,对课件演示得内容印象并不深刻,学生的思考大门并未顺利开启,对所授知识点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

(1)单纯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课件制作通常由影像、声音、图片、动画等素材组成。为了使课件更加图文并茂,要求教师在明确授课思路的前提下,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幻灯片及动画制作水平。这样,在课前,教师为完成一个满意的课件,达到模拟实验效果,需花费较长的制作时间,从而消弱了教师对授课思路和方法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本末倒置,且费时费力。

(2)学生思考空间缺失。

学生们在迅速播放、快速充填式的教育被动接受过程中,在一个由教师固定的思路模式中,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失去了对问题的主动思维过程,认知不主动,从而造成了理解困难,学的较为肤浅或者说成了纯粹的“记忆工具”。

所以,一味依赖教育媒体作用于学生,无形中扩大了教育媒体的负面作用,我们应当将教学资源设计得更倾向于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向,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突出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的主导地位,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来发现规律,在“记忆-思考-理解-提高”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得到深度学习,构建出有效的物理课堂。

使用教学媒体辅助手段灵活授课,激发学生兴趣点。

2.辅助教学适当“留白”,创造学生独立思考空间。

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如同做菜中使用的“味精”,适量就好,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播放时间定为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左右,合理调整教学节奏,穿插问题与思考。在课件中提出问题后,适当“留白”, 设计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改变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刻意的“停顿”与不经意的“示弱”,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独立思考的主导地位,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3.拓展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教学资源环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 微课 高职英语 教学资源库

一、数字化环境下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微课”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类型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为九零后,手机以及电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作为一个服务学生的良好信息平台,具有传统课本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共享性、即时性、开放性。加之,微课的出现,更是给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知识获取的机会,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锻炼提升。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大都通过两个方式。一方面是通过购买专业结构的成品学科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老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完成。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查找到大量的英语学习内容,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与教师在线沟通等方式来提升英语学习的全面性与便捷性。

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规范性和通用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体系,不具备通用性,对教学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拥有各自的教学资源库,但是没有实现共享与沟通,未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系统管理维护体系,造成了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本增加,而且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库的最大效用。

2.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英语实训素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的素材内容,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和特色。甚至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就是一个海量的试题载体,存放着大量的历年考试习题以及各种网络教学内容。还有的高职院校只是把教师的教学备案放入到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缺乏针对性的实用性教学资源,没有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放置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英语实训素材内容。重复、老旧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与自主性比较强,没有新意的资源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降低资源库的使用率。

3.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有一些教室的网络覆盖率低,硬件设施水平较低,数据资源库的支撑平台的技术问题较多,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很多高职院校的资源库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校园内网上共享使用,校外不能够共享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库利用率较低。

三、加强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措施

1.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资源库的专业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专业有效的及时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源管理,第二部分是系统管理,第三部分是用户管理。通过专业团队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专业管理,可以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提供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先进实用教学资源更加畅通。

2.严格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准入条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要重视英语教学资源的挑选和审查。不仅要注意教学资源的质量水平,而且要结合学生的设备便捷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微课的乐趣所在。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在入库之前要进行专业的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与等级。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实用性教学教材的引入,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水平,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更好的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健全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机制。当前,高职学生大都存在机不离手的现象,喜欢使用手机观看视频,结合这一现象,可以大力发展微课教学资源内容,使用图形、动画等方式,编制十分钟左右的语言教学课程,类似的教学学习资源可以更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这也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让教师更加透彻的优化教学目标,可以让高校更加便捷的实现教学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职英语资源库的建设水平一定可以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