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模具设计与制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很多企业的核心设备机械产品,其性能和质量都紧紧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和制造过程的安全以及产品质量。因此各种防护罩在企业机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被大量应用。在防护罩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常常面对的是实物样件,而不是现成的CAD模型。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把这些实物模型转化为CAD模型,再利用它进行模具开发制造。目前这种从实物样件出发获得产品的数学模型技术也被称之为逆向工程模具设计,是一种防护罩快速模具设计方法,已经成为防护罩模具设计和制造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制造成本的重要手段。
二、模具结构设计原理
通常情况下,复合模具结构都只是合并落料、拉深或拉深、冲孔2道工序,本文所探讨的模具结构复合3道工序。落料时增加复合条料定位和卸料装置设计,让落料件定位更加准确,并能避免落料后废料套在凸模上。冲孔时增加废料托板固定在下模座上的设计,能够避免冲孔废料落入冲床内。拉深时增加复合压边圈兼推板装置设计,可以进一步确保零件外观质量。另外,还可以增设星形打板和打杆避免零件拉深后卡在凹模内。在模具结构设计过程中,为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将模具上、下模座、导向部分、紧固件采用通用件;同时,为便于对模具的后期维修,模具的工作部分即落料凹模、冲孔凸模和拉深、冲孔凸凹模等可以采用镶拼结构设计。
三、模具设计中的要点
(一)模具选材。
通常情况下防护罩对于使用时间的需求很高,为保证其模具具备较高的使用寿命,模具工作部分的材料均选用CrWMn。因为CrWMn经过热处理后,变形小,耐磨性高,承载力大,能够完全适应防护罩的冲压加工过程。
(二)模具间隙的确定。
模具工作部分的间隙是复合落料、拉深、冲孔成型过程关键参数之一。它的大小对落料力、拉深力、冲孔力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落料、冲孔间隙过小时,所需的落料冲孔力大、对模具损坏亦大;拉深间隙小时,使产品容易开裂或擦伤表面,并使产品局部变薄;间隙过大时,使产品容易起皱或使产品局部变厚,降低产品的尺寸、形状精度。因此,设计模具时,需要选择合理的间隙。
(三)模具凹凸模和定位卸料板设计。
1.凸模设计采用台阶整体式结构,通过凸模固定板、垫板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与上模座固定在一起。
2.凹模设计采用整体式结构,通过接板、固定板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与下模座固定在一起。
3.定位卸料板的设计采用一左一右的结构,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和圆柱销钉与凹模固定在一起。
四、基于逆向工程的快速模具设计关键技术
针对使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快速产品模具设计主要流程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基于逆向工程的快速模具设计中关键技术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技术测量的分类和针对性。
现阶段的数据测量方式通常分为三个类型: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逐层扫描测量。其中接触式测量方式虽然精度高,然而效率低, 无法针对那些易变形件进行准确测量;非接触式测量虽然效率也比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摩擦产生误差,然而却缺乏一定的高精度效果;逐层扫描测量通常被运用于产品内部扫描。针对普通的产品而言,一般都会采取应用广泛的非接触式测量方式。
(二)曲面重建技术的运用。
依据曲面的数据采集信息将原始曲面的几何模型进行恢复,也就是通常意义的曲面重构。在逆向工程中,一般采取两种曲面重构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B样条或NURBS曲面作为基础制定曲面构造方案;另一种方法是以三角Bezier曲面作为基础制定曲面构造方案。现在利用相对成熟的逆向工程软件进行曲面重构,采取步骤通常都是点云数据处理、数据三角化、曲线拟合和曲面构建。
(三)注塑CAE分析。
在注塑成型的具体过程中,塑料是在固定的型腔中进行流动并且最终成型,这个过程和材料的性能、制品的形状尺寸、成型温度和速度以及压力和时间、型腔表面状况与模具设计等各个不同环节的系列因素息息相关。所以,在新产品进行模具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可以运用CAE注塑成型分析,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而可以确保模具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进一步让模具的一次试模成功率得到提高,以此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控制目标。
五、逆向工程在防护罩模具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某工程设备的防护罩为例,从以下方面说明逆向工程在防护罩快速模具设计上的应用。
(一)防护罩数字测量方法。
防护罩的整体形状通常都是带有自由曲面的异形件,因此防护罩的测量关键是相当于针对自由曲面的测量。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如果有条件使用美国FARO公司的激光扫描仪对带有自由曲面特征的防护罩实施测量,测量的点云图如果要得到更加准确的产品边界,那么建议可以针对防护罩下的垫块加强测量,如此就可以为随后的CAD模型重建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
(二)防护罩的CAD模型重构方法。
防护罩CAD重建的关键之处是在于曲面的重构,以及针对防护罩上孔和槽特征进行创建。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针对所获得的数据点云进行去噪或剔除杂点和数据插补以及数据平滑等处理,其次将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分割,需要将同属一类型的数据点划分到相同的区域。然后再对划分的区域选择特征截面、建立特征线和特征线网格,并且需要对网格线进行光顺处理,最后再由曲线拟合成曲面。
(三)防护罩注塑CAE分析的内容和意义。
注塑成型CAE分析的相关内容和结果,可以为防护罩模具设计制造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这些数据通常包含浇注系统的平衡,浇口的数量、位置和大小,模腔内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等。如果能够运用MOLDFLOW软件针对防护罩注塑过程实施分析,就可以迅速寻找到最佳注塑位置和压力变化规律。
(四)防护罩注塑模设计。
在CAE分析的前提下实施相应的模具设计制造,在浇注位置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防护罩的外沿而不是防护罩的中部作为最佳浇注位置,这样的选择方式是为了让浇注系统的设计更加方便并且同时简化模具结构设计。在针对防护罩侧孔的侧抽芯机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运用内置式的斜导柱抽芯机构。与此同时,在开模抽芯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弹簧的回复力来推动滑块完成侧抽芯。这样的内置式侧抽芯机构具有方便可靠的优势,并且在模具的外部更不会留下不必要的痕迹。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一定的生产实践证明,本文分析研究的这种模具结构设计合理科学,结构紧凑,维修便捷,定位精确,产品的精度更高,加工效率也比传统工艺方法提高了很多倍,不但能够完全满足防护罩的产品需求,而且其设计方案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零件的复合落料、拉深、冲孔成形过程当中。
与此同时,如果将逆向工程技术应用于防护罩的模具设计制造中,不但可以缩短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而且可以大大地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以此确保模具的加工质量,进一步提高数控设备利用率,实现防护罩模具的快速设计和制造。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气瓶缩口;模具设计;冲压工艺;气瓶
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气瓶缩口,其所制造的材料是08钢材,而料厚大约是1.0mm,在制作过程中,对其表面质量给予严格的控制,一方面是防止由于表面问题而导致划伤;另一方面是气瓶中缩口如果存在划痕,则会严重影响气瓶的手感。因此,在制作气瓶缩口模具的过程中,要保证其带底部是一个圆筒形的缩口件,而最大的直径是Ф50mm,气瓶的口径是Ф35±0.2mm,气瓶的高度为81mm,而气瓶的最大外径则是Ф50mm,它与口部的直径(Ф35mm)之间形成大约25°的倾角度,其中,气瓶的制件筒身高度是60mm,此外,气瓶中的其他部分则是通过缩口工艺的冲压而形成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经过分析,气瓶制件中的直径为Ф50mm,其圆筒形的空心件可以当作缩口毛坯,参照图1分析可知,制件的口部需要保持平齐,而缩口在结束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形状。此时,可以通过顶出器台阶的部分而对口部进行整形,从而使得冲压所形成的制件口部能达到平齐要求。
1分析缩口工艺的计算情况
1.1气瓶缩口的系数计算分析
表1中为气瓶缩口系数。在计算过程中,针对气瓶缩口计算需要重点掌握好气瓶的缩口系数。在本次计算中,用系数K表示缩口气瓶的极限。但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极限缩口的系数大小和气瓶的材料、性质、坯料表面的质量、材料的厚度以及缩口模具实际的形状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计算气瓶缩口中,就要掌握好这些信息。通过上表对缩口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情况进行总结可知,如果气瓶中的制件缩口系数较小时,则可以有效控制缩口的系数,并使制件中各个缩道满足一定的要求,使气瓶中的缩口能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科学性。由于在各个不同的多道缩中,尤为重要的是制作工序中的第一道工序,可以运用低于平均系数的K值,一般情况下可以小于10%,而对于缩口系数,在后面的工序中则需要保证每道工序都不低于平均值。然而,可以接受的缩口范围以及系数情况为5%~10%.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可知,已知气瓶的高度d大约是34mm,而d0大约为49mm。根据以下计算公式:由式(1)可得出K=0.69.在本次研究中,制件所包含的底部其缩口件可以通过外在支撑的情况而对模具的结构、形式进行控制。而根据平均缩口所得到的系数分析,K=0.55~0.60,因此,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需要一次性形成缩口。
1.2缩口前对毛坯高度的计算情况
根据图1可知,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缩口之前的毛坯高度(h0)处于一个科学的定位中。因此,在本次计算中可以得到的毛坯高度的实际值大约是84mm
2分析气瓶的工序设计情况
在气瓶的制作过程中,设计该制件就要掌握好工序图。应做好计算工作,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气瓶的缩口情况是通过毛坯计算的,而制件中的缩口情况则不等同于实际制作情况,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要保证毛坯尺寸中的圆筒形为空心件;在缩口15处,其毛坯尺寸不会再次拉伸,一般只对圆筒形件中的毛坯进行计算,而在最后的环节中才可以准确地掌握各工序所需要的拉升系数、拉伸直径和高度等。
3缩口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3.1缩口模具的设计情况
3.1.1模具的结构特点本模具主要包括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般情况可以将其视为上、下两部分。在模具上方,主要由模座、上垫板、推杆和模柄组成,还包括带内芯子的顶出器和缩口凹模零件;下模部分主要包括外支撑套、底板、垫柱、顶板、下模座、橡胶和螺杆等。具体如图2所示。3.1.2上模部分缩口情况分析由于气瓶中的凹模与上模座之间主要采用的是销钉定位,而在螺钉紧固的情况下,下模部分中各个不同的垫柱可发挥良好的稳固作用,应设计直径为130mm,深度为5mm。此外,两套夹柱之间大约有25mm的空间进行导柱滑动、导向定位。3.1.3掌握整个缩口的制作过程缩口在气瓶制作过程中主要发挥支撑和定位的作用,可以采用良好的外支撑套进行定位。根据当前的设计情况分析,支撑定位一般是设计具有滑动性的支撑,因此,在缩口之前,则需要掌握好力度。此时,可以运用橡胶把外支撑套扎紧,从而使坯件在放入之后更好地支撑外撑套和上平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除了可充分确保缩口中的坯件外形,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保证缩口的质量。3.1.4缩口结束气瓶结构处于缩口结束时,则可以通过带内芯子起搭配良好的顶出作用,使台阶处于良好的平面上。此时,缩口可以在底部保持良好的平整性,不会因缩口的尺寸而发生镦压的情况,这能更好地提升制件质量,也保证了口部外径的尺寸满足要求。
3.2分析模具的工作过程
当气瓶在工作中,需要对前一工序所涉及的部件进行支撑。此时,可以通过外支撑套和垫柱支撑。在上模下行中,应保证良好的稳定性,外支撑套可以在上平面中紧贴缩口凹模,而在下平面上则能发挥缩口凹模的作用,使坯件可以实现良好的缩口。斜面缩口结束时,可以通过上模继续下行,使带内芯子可以在顶出器的作用下提升缩口的质量,并在带内芯子与缩口凹模之间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此时,可以形成直径35mm,高5mm的筒形。缩口结束时,需要具有良好的平整度,一方面可保证缩口的口部有良好的尺寸,另一方面则能提升缩口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制件过程中,应较好地使用缩口凹模,并在外支撑套和橡胶的顶力下复位。
4结束语
通过对气瓶中结构外支撑套的分析可知,运用滑动的方式可帮助气瓶有效顶出,在坯件部分则可以使用7个外支撑套对平面进行固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整个气瓶缩口处形成良好的支撑,保证气瓶缩口不发生变形或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本文中所设计的结构主要针对缩口结束部位,运用不同的带内芯子可以使气瓶的台阶平面保持良好的平衡,并能保证缩口的位置和表面整平,从而使制件口部的外径尺寸和端面平整度满足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袁东红,汪云,幸福堂,等.高压空气吹除压载水舱的关键技术仿真[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4,36(04).
[2]刘志炎.出租车CNG气瓶安装监检中的相关问题[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31(02).
【关键词】专业;建设;改革;社会性;时代性;高等性
【中图分类号】G123.4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02-02
一、彰显高职教育的高等特色
1、专业建设应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和社会性。
为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与社会接轨,必须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时代性。通过专业教学改革的调研工作,时代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提出了新要求:(1)具备熟练应用CAD/CAM/CAE软件的能力;(2)具备数控设备加工操作能力;(3)模具材料不断革新,掌握更加先进的模具表面处理技术;(4)工业材料出现了以塑代钢的趋势,要求学生掌握塑料成型工艺、压铸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5)现代模具制造业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6)现阶段行业分工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模块加以组合,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7)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厂化办学之路,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8)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要更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法。
2、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普通专科、本科教育的关系。
在办学层次上不是中职教育的简单“上移”;在教学模式上,不是普通专科的“翻板”;在教学内容上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在教学设计上,不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任意拼合。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任务,它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围绕培养目标,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首先必须确定专业的职业指向;其次是认真分析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由此做到要什么教什么、用什么学什么。从而体现职业性,实现教学设计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
3、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究结果,结合云南省经济发展情况,我们提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汽车、机械、电子、电器、轻工、塑料等行业,从事模具数控加工编程与制造、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现代模具制造设备运用以及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现场生产组织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岗位,具有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知识,具有模具技术和其它工程技术应用方面实践能力的技艺型、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二三三”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特点制订有本学院特色或亮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设计的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整体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具体方式。
在“引企入校”实行校企合作新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办学的实际和发展的要求,确定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三年学制连贯、三个方面联动、一年一项重点、最终实现培养目标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3×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教育方面,第一年以专业基础学习为主;第二年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第三年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在教师素质方面,第一年是专业基础教师、第二年是校企合作导师制的指导教师、第三年是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方面,第一年是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第二年既是导师制的学生、又是企业现代师徒制的学徒,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三年参与生产加工和职业实践,顶岗实习成为合格的技师。
三、构建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要根据培养目标,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先进性、体现前瞻性;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及可持续发展。
课程体系要淡化学科体系,根据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内容相互关系,按照教学进程合理安排的原则,部分课程实现了综合化,各模块引入了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
另外,建设校园文化,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技术选修课,举行创业、创新、就业指导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学术讲座,多途径、多渠道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改革以后,形成了职业素质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职业技能造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在新课程体系当中:(1)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引入了新知识、新技术课程:开设了AutoCAD、Solidworks、UG等课程;(2)强化了学生制造工艺理论与方法的培养,拓展了模具制造新技术的学习。在课程中依次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MasterCAM应用等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特种加工技术、模具新材料与表面处理等内容。(3)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相互贯通、相互支撑。(4)确定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钳工三个专业方向,在培养学生宽专业基础的同时,强化专业方向的能力训练。(5)开设了模具估价、快速成形技术、UG模具设计等专业选修课,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公共关系等公共选修课,拓展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6)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7)加强校企合作,工厂化办学,走产学研改革之路,进行生产实习,提升学生的机械加工、模具数控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冲压与注塑生产的实践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另外,实验室、实训基地对学生全面开放,努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要注意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通过设计新课题,开展实验、制作、设计竞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吸收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实验项目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考核方式改革。
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正确、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革考核方法,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质量观。根据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课程等实际情况,引入职业标准制订考核标准,加强应知应会的试题库建设。实行考核形式多样化,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可以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求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与信息反馈。
日常教学管理分层次同步实施。学院有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室,随时检查全院教学工作的工作状态,随机抽查教师的教学业务原始记录,下班随堂听课,收集班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反馈意见。系部成立教学质量考核小组,负责检查教师教案、教学进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教学日志等,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开展讲课比赛,进行业务研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与测评。学生负责班级考勤,填写问卷调查、反馈对教学的意见。
每年发出毕业生情况反馈表到各用人单位,或教师到各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思想作风、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反馈到教改课题课组,形成一个质量闭环控制系统。
4、按照企业质量控制的思想,建立教学过程的评价制度。
企业生产的是产品,产品是由零件组成,零件的生产又分为若干工序,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不合格半成品不能转入下一道工序。对于人才培养而言,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建设等只是完成了“人才”这一“产品”的总体设计。“人才产品”的质量是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的各个教学环节形成的,其中“教师”与“学生”是“人才产品”质量形成的主导与主体,建立课程考核大纲与课程考核标准(考题库)是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规范”、“检测”、“评定”的必然要求,是对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成败进行评估的客观需要。把每一教学环节视为人才培养中的“一道工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有利于分解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落实教师的教改责任,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程标准制定与课程考核题库的建设,要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为准。这样也有利于把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衔接起来。
五、建立更有效的“产学研”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
产学研合作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走出去”指的是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要走出去,跟踪和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建立与更多企业紧密型的供需关系;了解模具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收集来自生产一线的零件加工工艺、模具设计课题等实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模具企业参与模具设计与技术开发。“请进来”,就是要企业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人事主管请进来指导教学改革;把企业请进来,合作建设“研发生产型”的模具厂,学校向企业让利,学校优先考虑获取教学效益,让专业教师和学生要在校办模具厂接受“零距离”的培训。比如我校引入了和盛精密机械加工厂和佳裕印刷有限公司,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实行师带徒的培养。
1、建立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机制。
建立一支由来自模具企业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人事主管、职教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咨询研讨会,研究和调整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等。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合作,聘请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邀请他们来校讲座,介绍企业改革发展、新技术应用的动态,使教师、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技术进步、人才需求情况。比如我校聘请了昆明中铁集团、云南无线电厂等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请他们对专业建设、教材开发进行指导,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教学教改,指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
2、开创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
实训基地既是学生的实习基地,也是教师的调研基地。在继续加强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联系的同时,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建立新的实训基地、毕业实习(设计)基地,要逐步扩大与实习基地合作的形式、途径与成果。目前我校已有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模具三厂、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实训基地,为我校的人才培养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3、努力开展科研、技术服务,整合实训设备,办好和盛机械精密加工厂。
我院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学院将特别重视模具技术的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培养队伍,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其次,要积聚力量、拓展思路、招商引资,办好和盛机械精密加工厂(模具技术实训中心),将产学研合作落实到校内开展,这将更有效地推动模具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模具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4、以实训基地为契机,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组织指导,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丰富社会阅历,增强竞争意识,实现全过程、多方位育人。扩大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利用寒署假结合专业对口打工,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去参加实践锻炼,把社会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行双证书制度
关键词: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一站式;模块化着模具行业的逐步发展,其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精密,对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的大部分职业学校中,都开设有相应的模具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法都在不断改进,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培养的内容都在不断的更新与拓展。
一、目前模具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模具专业方面的教育,虽然一直在改进,但还是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脱节,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适应型”人才却并不适应行业,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完备,独自担任模具设计的任务还很有难度。模具专业的教学包含模具理论学习、软件学习、加工编程的学习等多项环节,要独立进行设计必须要熟悉这多项环节,并将这几项进行融会贯通。
模具专业的学习其实是模具设计与加工在实际运用中的紧密结合,为保证实际生产出的产品的完美性,就要熟悉模具设计的环节,同时也要熟悉模具制造与加工的环节。但由于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难度较大,对学生来讲,只能分开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往往产生教学的脱节,即学生在学习制造与加工时,加工的零件与模具设计的关联性不大,另外,二者在时间的安排上不能承上启下,衔接不紧密,这样就造成学生即使学完二者,也不能很好地将模具设计的知识融会贯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二者的学习难度,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的模块设计
针对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可采用“一站式模块化”教学。具体的方案如下:将模具的设计与加工合成一个教学项目,将该项目分成两个大的模块,一个为模具设计的模块,另一个为模具制造与加工的教学模块。其中模具设计的模块又可分为注射模具和冲压模具;而相应的模具制造与加工的模块也分为:注射模具加工模块、冲压模具加工模块、压铸模具加工模块。而这些小模块再继续划分。其中注射模具模块可分为:单分型面模具、双分型面模具、侧向分型与抽芯模具;冲压模具分为:单冲模具、复合模具、级进模具。模具制造与加工模块下所划分的小模块也作相应细分,如冲压模具加工模块可分为:单冲模具加工模块、复合模具加工模块、级进模具加工模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可将具体的分类进行逐步的细化,对教学即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又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三、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将目前教学中的模具设计与加工设计成“一站式”教学流程化,将内容串连,对一个产品进行细致的模具设计的设计讲解,继而在模具的制造加工方面也对同一个产品进行相对应的加工讲解。以电器产品的模具设计为例,先对电器产品进行模具设计的教学,指导学生对该产品进行分析,通过计算,进行模具设计方案的确定,然后再用软件绘制出各个图纸,装配图,零件图,列出明细表。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问,通过细致的分析,对设计的方案和内容进行理解,使学生对该产品的设计有个具体、形象的认识。
该模块教学完成后,再进行下一站的模具加工的教学,将上个模块中模具设计的装配图、零件图,进行分析,并进行软件加工编程。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分析模具设计对加工的影响,以及加工对模具设计的影响,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和改进,加强模具设计和加工的能力。
四、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方法的思考
实施一站式的模具模块化教学,不仅规范了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模具专业的学习,能系统地进行模具设计和加工的一体化过程,从而最终成为模具行业的优秀人才。
求职岗位:模具制造与制造
姓 名:刘先生
性别:男 民族 :汉
政治面貌:团员 户籍:湖北十堰 体重 :62kg
出生年月1987/9/10
主修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身高 :175cm 兴趣爱好:文学武术商业活动
毕业院校: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状况 :良好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
电子邮箱:
所获荣誉 2006/9—2007/7担任本班体育委员,组织了多场篮球 羽毛球比赛,并获得系第一名的好成绩.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在2006年秋季运动会上获学院袋鼠跳全院第五名。
2007/10机电系征文比赛中《精神的全面作用》获三等奖
2006年代表班级参加机电工程系“真彩杯”辩论赛荣获团体“三等奖”
2006――2007年,获得院社会先进个人
2007――2008年,获得院社会先进个人
2007――2008担任学院最好最大社团学鹰社副社长社会实践和所参加培训 2006/9-2007/5加入本院学鹰社,参加每天晨跑,每周例会,和社团的同学一起联合武汉高校20多所高校举行阳光卖报,武汉高校创业高峰论坛等多场大型跨校活动.在校内有:冬季学生用品义卖,创办本校英语角.
二 2007/5---2008/5担任学鹰社副社长,成功招新300人,组织了新老生见面交流会、华中论坛,及社团内辩论赛等活动。
三 2007/7---2007/8受武汉新未来教育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聘请,出任仙桃市三伏潭镇校长,为公司创造15000元效益,在当地留下很好的影响。
四 2007/9――2007/10担任武阳纯净水有限公司校园销售主管,负责学生军训用水的调运,财务管理,水桶管理,获得公司销售经理范俊的好评。
五 2008/5――2008/8 创办仙桃步步高素质教育培训中心,担任总经理。为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本院学生共40多人提供了暑期锻炼、工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