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传统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
传统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烧制品(砖、瓦类)、沙石、灰(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在拆除旧建筑时,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砖头和混凝土废块、木材及金属废料等废弃物,而且无论是新建或是拆毁时都会留下建筑残骸,如果能将其大部分作为建材使用,即“建筑废弃物”成为“建筑副产品”,这将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样既节约建筑材料资源,减少对建筑室内外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建筑垃圾的浪费,又传达了原建筑的历史信息,从而延续城市文脉。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特别适用于当前我国历史建筑的改造及修缮。
其中,木材作为一种典型传统材料,其生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量砍伐破坏生态环境,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资源,各国开始控制木材滥伐。如今,从老房子中拆下的零散厚木板条,间隔地排布在新建筑正立面之上。而那些旧木壁板、门框子,木地板材及主要结构木料已成为新博物馆建筑的生动要素,与艺术家的作品一同构成了展区中的拼贴艺术。这种新与旧合而为一,体现着建筑师对传统材料再利用的热衷与建筑历史的传承。
相对而言,混凝土材料再利用技术发展缓慢。虽然很久以来,西方国家已研究将废弃混凝土压碎成砾石用于铺筑公路,却是以消耗大量燃料为代价。目前,德国一种创新技术叫做“元素回收”,保留了整个“Plattenbau”建筑板材并将其用于新的住宅建筑中。如何实现“Plat-tenbau”资源的合理再利用已得到高度重视。致力于此项技术研究的德国建筑师HerveBiele,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05年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作品,从而证明了“Plattenbau”板材再利用的可行性。新建筑是一座面积为2280平方英尺的两层高平顶式住宅。建造过程中,首先选定附近一个即将摧毁的“Plattenbau”建筑,将其中一些建筑板材取出,切割成一定规格后运往基地,随后仅用七天时间进行装配,形成新建筑的主体。研究表明,这种“Plattenbau”板材再利用具有安全、经济、生态及美学价值。首先,在新建住宅中,对“Plattenbau”要素的循环使用可比一个全新的建造节省30%~40%的费用;其次,在材料置换过程中,“Plattenbau”板材能够被切割成任意尺度以满足新建筑的自由变化形式,亦可将原建筑材料的外表面覆以新的装饰,而获得新的建筑形态;第三,由于原“Plattenbau”中混凝土质量非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不断硬化,而其本质将保持不变,使得新住宅建筑具有耐久性与低造价的特征。如今,混凝土循环利用理念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实现,但仍需要尽快地普及与推广,同时“Plattenbau”建筑材料又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给予重视并得到节约使用。
二、一般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再利用
1.用于建筑结构构件
集装箱是商品运输的最常用容器,也经常被大量废弃在港口等处。近来国外一些建筑师对此却颇有兴趣,试图利用这些大箱子来营造建筑。
实例分析1:“320工作室”
西雅图的两位年轻建筑师罗伯特·亨布尔和乔尔·伊根曾利用一个巨大的集装箱改造出一个独特的周末作室,其面积达30m2,合320平方英尺,故定名为“320工作室”(图2-9)。集装箱原来的边角都用铸铁包裹,4个角都有钢梁,具有足够的强度,设计者进行切割和拼合,可以安置一张双人床和一个卫生间。内部墙体用钢钉和泡沫绝缘板制作,打开或滑动时可形成一边的落地窗和另一边的滑动玻璃门。整个空间置于林地中,很像是一个别致的小亭榭。
设计中,一个“最大限度的改造”想法出现了。在对原印刷品厂房一层及地下室的修复中,建筑师将原有的橡木梁及柱子之间插入了一个可变换的模件系统——磁道上的运货集装箱,从而满足了新的功能及审美的要求。同时,在结构设计及概念上,对各自独立分隔的私人工作室及公共画廊空间,起到和谐作用。
同时,在集装箱的再利用设计中,建筑师保留了原箱子中符合航海标准的胶合板地板及内部灰色漆,但将其端头置换为玻璃,并将整个集装箱安置在钢辊上。这种卷轴系统,是在原有地板之上的混凝土中安装轨道,仿佛是用作运输巨大的雕塑品进入建筑。集装箱的波状表面经切割成细长片并弯曲形成其内部的长凳,从顶部倾泻下的2英寸厚透明合成树脂板材垂至工作台及长凳。建筑师并没有为每一个组件安装昂贵的喷洒器,而是在整个空间中安装了一个标准的喷洒器格栅,各组件均装有电缆及数据线。整个设计理念表达了艺术家对空间创造的激情。更胜一筹的是,建筑师通过可移动的材料组件的使用,重新定义了建筑所特有的体量、平面与空间布局。
2.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另一方面,将废弃之物用作建筑室内外装饰材料的作法,如今已在国外建筑界悄然兴起。例如,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个活动中心设计中,建筑师BohlinCywinskiJackson创新地使用了可循环利用的废弃橡胶轮胎用作建筑北立面的墙面板。通过形式、材料与能源的合理使用,该建筑体现出对环境认知的重要性。在轮廓鲜明的斯堪的纳维亚的朴素环境之中,显示着她那微妙的心思与巧妙的工艺。在建筑北立面,逐渐弯曲的长长墙面上,覆盖着由废弃轮胎制成的细长片状“墙面板”。这些汽车轮胎是从河岸、停车场及其它地方捡来,经切割成为与轮胎宽度相同的条形“板材”,它们,垂直固定并相互连接地排布,形成了一种耐用、防水的建筑表皮。然而,由于轮胎各自不同的胎面花纹,为其粗糙的表面质地增添了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方式,实现了具有环保意义的创造性设计。
三、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
“Recycle”指一个物品被再次用作该物品或适应性再利用为其它产品的可能性。可高效循环使用的产品将减少原材料的用量、能源消耗及建筑垃圾的浪费。然而,简单地要求所有的建造材料均为可循环利用材料,并不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高效。事实上,在材料再利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通常来说,一个耗能量低、可循环比例高或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产品,是可持续设计的完整选择。例如,铝材的生产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而其循环再利用可节省高达95%的耗能量;与铝相比玻璃的生产是廉价的,其循环再利用仅节省5%的耗能量19,相对而言,铝的循环利用更有意义(图2-16)。那么其它建筑材料又是如何呢?如今常用的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有可循环纸材、可循环建筑钢、铝材料、预制建筑等。
四结束语:
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还涉及处理成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等技术经济问题。目前,与新材料相比,再生及循环使用的材料有价格高、现场通用性差等问题,综合利用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一定要从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成本效益的综合分析,并确定可循环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方式,中国在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领域将呈现更好的前景与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审批由两省共同负责。各地方自治体围绕某一主题提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详细计划,并报送环境省和经产省。环境省和经产省对地方自治体呈报的规划进行联合审查和批准,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在现有园区的40个静脉产业设施中,环境省主要资助生态工业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与3R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生态产品开发等。个别设施项目由两省共同承担。对全国现有23个园区的40多个静脉产业企业,经产省给予20%左右的经费支持,环境省约30%。近几年,随着技术成熟,两省支持经费在减少。如,经产省由最多时一年80亿日元,到2003年降至15亿日元。由此可看出,日本经济部门负有对新建企业进行资金援助的主要责任,而环境部门除对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外,在园区环境管理、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指导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入园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必须具有先进性、领先性,方能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援助。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一般占企业建设经费总额的1/3-1/2。各地方政府对入园企业也有少量补贴,但补助金额多少不等。如,北九州市政府对入园企业的补助费用占企业总投资的2.5%。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新建工厂的土地占用、厂房建设及主要设备购置。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目前已投资502亿日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亿日元,市政府投入58亿日元,民间投入300亿日元,已建成16家研究机构和21家生产企业。
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的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信息。
二、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截至2006年底,先后批准建设26个生态工业园区。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和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实施。
(一)以静脉产业为主体。现有的26个生态工业园区都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要内容。而相关设施有40多个,所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多达几十种。这些废弃物包括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如PET瓶、废木材、废塑料、废旧家电、办公设备、报废汽车、荧光灯管、废旧纸张、废轮胎和橡胶、建筑混合废物、泡沫聚苯乙烯等。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也在走动脉产业的循环之路,即类似于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工业园区,开展产业与产业、产业与居民之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业。
(二)完善的法律保障。生态工业园区内利用的废弃物大部分属于个别再生法规定的范围。正是由于有了相关法律的支持,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才能有序、规范地发展。如,一般废弃物中的废弃家电、废旧汽车、废容器等,分别被家电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和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所覆盖。建筑混合废物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则是由建筑再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尽管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但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因此,园区的发展规模尚小,这就造成工业园区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并且首要目标在于经济利益,对经济环境或管理的改善都非常敏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很弱,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强大的学术支持。在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产、学、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大部分工业园区都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废纸再利用、填埋再生系统的开发、封闭型最终处理场、完全无排放型最终处理场、最终处理场早期稳定化技术开发、废弃物无毒化处理系统,以及豆腐渣食品垃圾生物质塑料化等。
(四)园区建设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从总体上看,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产业活动是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但从利用的废弃物种类看,园区之间还存在差别,即各园区都有自己的方向。另外,同一类型的废弃物再生事业也可能在不同的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如,秋田县、宫城县、北海道和北九州市等4个生态工业园区均布局了家电再生利用设施。后一种情况表明,日本所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具有地域性的,即首先考虑不同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基础,同时也考虑废弃物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五)民众广泛参与。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多功能载体,除进行常规的产业活动外,还是一个地区环境事业的窗口。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内除有各项废弃物再生利用设施外,还开展以下工作: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境学习;举办与环境相关的研修、讲座;接待考察团;支援实验研究活动;园区环境综合管理;展示环境、再生使用技术和再生产品;展示、介绍市内环境产业。
三、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法律规范。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能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权责关系。日本企业较强的环境意识是建立在环保法律基础上的。而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漠。因此,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守法的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今后,必须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由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作需要多部门、机构的协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环保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工作中的分工、责任和义务。此外,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循环经济鼓励政策,积极制定对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对资源回收利用型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资助或其他途径的资金支持,对使用海水淡化水或中水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政府通过优先采购,通过环境标志认证或iso 14000认证的产品,可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并引导居民消费绿色产品。
(三)加强高科技的研发。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还处于低级的资源综合利用阶段,废物再次利用研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环保部门应率先组织专家,针对我国典型行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现状开展摸底调查和再生技术研究,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以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园区,形成动、静脉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引导企业、技术研究部门积极开展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二是针对我国目前的技术现状,筛选和推荐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废物循环利用技术。三是针对特定类型的废弃物,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部门联合开发循环利用技术。四是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有关单位组织研发和推广。
2008年上半年进口钢铁炉料重点品种情况表
关于表彰2007年度废钢铁统计信息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聘用第一批兼职通讯员的通知
中亚地区进口废钢市场资源简要分析
2008年上半年东北地区废钢铁市场分析及下半年市场展望
华北地区废钢市场分析与后期预测
2008年华东地区废钢铁市场运行态势及其预测
2008年我国中南废钢铁市场形势分析及预测
废钢市场及行业分析
废钢分类管理研究与实践
建设1200-1250吨液压废钢压剪机生产线的思路
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实现保供与降本增效双赢
浅谈以炼钢转炉污泥为主体制成转炉炼钢复合造渣剂(球)试验及效果
重点大中钢铁企业废钢铁收支存平衡情况表
2008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废钢情况分国别统计
2008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废钢各海关情况统计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
加强战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第四届中国钢铁贸易商大会上的发言
从1976到2009——王镇武谈中国废钢铁行业管理体制发展
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展企业服务层面提高行业装备水平
困境之中寻出路——攀钢钒公司废钢厂应对危机、降本增效小记
向质量要效益——记攀钢钒公司废钢厂质量管控二三事
我国废钢铁加工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发展、标准化建设及前景展望
四川邦立重机系列抓钢机抓料机产品特点及发展趋势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高炉矿渣粉末化发展前景分析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废钢铁收支存平衡情况表
抓好废钢综合利用,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
废钢铁加工产业要与钢铁工业同步发展
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
扩大钢铁循环利用促进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
钢铁供需分析和市场展望
低碳经济时期中国废钢铁市场发展前景——2009-2010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2009年废钢铁市场回顾及2010年走势展望
多吃废钢降低铁钢比促进节能减排
延伸废钢资源管理提高电炉综合效益
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促进废钢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烟田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土壤保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TS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02-02
烟叶原料作为烟草行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和根本,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卷烟消费市场对烟叶制品“安全性、高香性、低害性”的追求,烟叶原料市场对其产区环境、香型特点、风格特色、等级结构、等级纯度、外观商品性、内在协调性等都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市场需求导向的变化最直接的传导就是烟叶产品品质的提升,具体而言就是等级结构、把(捆)内纯度、成熟度与化学成分协调性的提升,而这些质量特色的优化提升最根本的是烟叶标准化生产与GAP管理技术的精益体现、精准落实。目前,在整个大农业控制化肥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控制调节剂滥用、追求绿色有机生产模式的背景下,烟叶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备受推崇,安全、低害、生态、有机、醇香、协调等生产理念或概念已经不新鲜了。因此,在基于自然环境下土壤系统上栽培优质特色烟叶,如何将田间优势转化产品质量优势非常重要,这致使烟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改善和营养元素循环成为研究的热点,烟田土壤培育的重要性在市场、技术和管理变化的“新常态”下日益凸显。
1 烟田营养利用的传统模式利弊分析
传统生产模式下,大农业生产和烟叶生产一般都是“无机肥、高投入、高产出、高残留、高污染、直线型”的营养利用模式,每年施用大量的无机肥料、速效养分、速效农药,致使土壤系统发生了酸化、盐渍化、板结、微生物结构失调、次生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产量虽然明显提高,但成本投入也相应增加,同时土壤变差带来的次生问题和发育隐患明显叠加,其综合效益降低,利润空间变小。据测算,全国烟草种植产业肥料的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众所周知,烟区发展由于规模化、职业化、专业化,烟农很少饲养大型家畜,致使农家有机肥料肥源非常紧缺,因此表1中的肥料均为商品肥料数据。商品肥料还是以无机化肥为主,有机肥、生物肥比例相对较低,这对土壤结构改善、生理生化指标提升只有较大的负面促进作用。近些年,烟区烟叶质量提升进入了瓶颈期,而市场对优质高等级结构烟叶的需求持续旺盛,迫使烟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烟田土壤环境改良,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引导下清洁生产成为产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将烟区废弃有机物循环利用与土壤保育工作结合起来,开发成先进适用技术成为基层烟草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热点方向。
2 烟田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模式构建
烟田环境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主要有动物(地上地下害虫)、植物(烟株、杂草、废弃烟株组织)、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烟株寄生微生物)、无机有机营养(无机盐、有机酸等)和人类添加物(地膜、非烟受控物质等),这些废弃物绝大多数可以进入循环系统重复利用而变为资源,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根据近些年全国烟区发展中的有益探索,可以对烟田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模式构建归纳,具体如图1所示。
3 烟田废弃物循环利用对土壤保育工作的促进与推动
人类利用资源的历史,就是技术优化与突破的历史,同时也是产业化高水平提升的历史。烟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的工作思路里面融入了很多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理念,让“废物”变成“宝贝”,中间过程尽最大可能实现零污染、零排放,过程可循环,产品质量高,资源利用好。烟草农业发展到今天,“一基四化”的巨量投入和普遍建设,给烟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和改善,产业发展的生产组织化程度、技术标准化程度、管理高效化程度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下一步甚至目前发力的重点就是如何“以烟为主”继续提升烟农综合素质、继续扩大烟农增收水平、继续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1-2]。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烟区及周围农村区域产生的废弃有机物资源非常多,但是能够通过合理模式将其循环到土壤系统维持碳循环平衡的技术探索成果的却不多。诸如图1模式,能将烟草、环保、农业、科技、扶贫、综合治理等部门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在基地镇、基地村引进技术工艺、购置设施设备、建好厂房园区、配套扶持办法,抓好示范点、带动一大片,既能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又能扶持产业、促进就业、精准扶贫、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改善结构、培肥地力、清洁生产、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农村环保、农田污染、土壤退化是目前烟区和周围农业区域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抓住废弃物循环利用这一枚关键棋子,促使整个科技产业链条转动起来,提升整个农村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良好状态水平,意义非常重大[3-5]。
4 建议
要做好烟田及周围环境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整个“土壤-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良好运转,有以下建议:一是要有“四大意识”,即产业发展环保先行意识、产品质量与清洁生产高度关联意识、资源利用依靠科技进步意识、系统发展与责任担当意识,要努力完成一个“被动宣教―主动认可―积极参与―自觉践行”的意识提升的蜕变,关注长远、持续、健康发展从关爱环境、关爱土壤做起。二是要建“四大平台”,即项目结合与融资鼓励平台、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平台、管理创新与标准化生产平台、特色产业与市场销售保障平台,要完成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区域产业的紧密结合,解决好原料来源、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综合效益等问题,寻找一条自我突破、自我提升、互惠互利、特色发展的道路。三是要做“四大循环”,即烟叶生产―废弃物―有机肥―提高烟叶质量的循环、廉价原料―优质工艺―环保产品―生态品质的循环、环保理念―技术推动―项目结合―特色产业的循环、政策启动―示范带动―平台推动―效益撬动的循环,用理念、技术、产品和产业的循环赋予清洁生产、生态发展、资源利用持续健康提升的新生命[6-7]。
5 结语
“天蓝、水绿、村美、民富”是生态文明的标志。烟区环境下能够真正做到农业资源无废弃、有机无机能循环、依托科技有产业、发展产业能就业、就近从业能致富、清洁生产有特色、产品质量有保障、循环模式能永续、健康乐业提素质、依靠技能再创新,创新保障土更肥、民更富、家更美,这就是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土壤保育的技术愿景和实践意义[8-17]。
6 参考文献
[1] 王建安,翟新,华,等.浅谈烤烟基本烟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4):138-142.
[2] 杜鸿波.陕南山地烟叶生产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3(26):439-440.
[3] 陈岗,董继翠,王跃金,等.利用烟田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5):159-160.
[4] 东方烟草报.中国烟草2015年发展报告(网络资料)[EB/OL].[2016-06-30].http://.
[5] 顾骅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探讨:以浙江嘉兴为例[J].生态经济,2009(1):82-84.
[6] 彭靖里,马敏象,吴绍情,等.论烟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1(8):18-20.
[7] 朱荣誉,于学玲,史劲松.烟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3):25-27.
[8] 唐莉娜,陈顺辉.循环农业: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烟草学报,2009(5):58-61.
[9] 陈素云.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运行模式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2-24.
[10] 孙翠英.规范烟田操作 防止土壤污染[J].河南农业,2012(12):48-49.
[11] 陈素云,吴一平.现代烟草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12(6):74-80.
[12] 邱寿丰.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效率方法及应用[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3] 王锡春,李小慧,郭军,等.烟叶复烤废弃物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22):256-262.
[14] 李放.烤烟茎杆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及其堆肥化利用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15] 李素兰.烤烟茎杆与城市泔水堆肥化利用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关键词 低碳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社会经济效益;前景;太湖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88-02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mode of low carbon ecological efficient circular agriculture was the mai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aihu Area.In this paper,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 were analyzed,which was based on the Suzhou Wuyuet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The recycling of matter and energy,efficient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l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air cleaning system of the model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and industrial prospect of the model were analyzed,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aihu Area.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logical efficient circular agriculture;production mode;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prospect;Taihu Area
太湖地区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汊交错纵横,湖荡棋布星罗,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鱼米之乡”。太湖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人口密度大,工业发达,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已不足0.03 hm2[1]。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等的大量使用,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导致耕地肥力明显下降,河水质量显著变差,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2-3],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并且生产出的农产品已越来越不安全,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理环境污染已刻不容缓。
如何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促进太湖地区的农业安全高效生产,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循环经济理论为太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是解决太湖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4]。近年来,人们在实践中探索了多种循环模式:种养立体复合型[5]、套种立体型[6]、沼气为纽带的循环模式[7]等。苏州市五月田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有机农产品生产为核心,经过多年农业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低碳生态高效循环生产模式。将该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和典型案例,提出太湖地区低碳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以期为太湖地区农业今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1 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耕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太湖地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缺乏的现象十分突出,人均土地面积0.03 hm2,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35.7%左右[1],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不断增长,占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目前大多是传统粗放型,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农膜、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土壤、河流、湖泊等污染严重[2],不同程度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只有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的、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逐渐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只有充分利用土地,才能缓解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只有充分利用资源,实施循环农业,降低排放量或零排放,才能逐步恢复生态环境。由此,太湖地区发展低碳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2 项目实施区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