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微商 产品质量 监管
到目前为止,“微商”尚未有明确定义。一般认为,微商即微电商,指依靠微信、微博等使用人数较多的社交软件和淘宝、天猫等平台直接或间接销售产品的个体,也指在可移动设备上实现的个体销售模式。微商有多种形式,而依托微信平台开展的小型销售是其代表模式。这种模式也可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销售,即B2C微商;二是借助朋友圈进行营销的C2C微商。微商于2013年进入大众视野,以其低成本、易操作的优势迅速吸引个体参与,于2015年达到顶峰,全国微商经营者从1000万激增到近2000万人。然而,在高速发展之后,微商遭遇冲击性下滑,信用水平饱受质疑,短短几年时间,就从风头无限变为危机重重。微商急需突破阻滞,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一、微商的现状
(一)优势
微商的迅速崛起对实体经济和传统电商都造成了很大冲击,其发展之快,与其自身特有优势有关。
(1)零门槛,成本低。创业并非易事,实体经济高昂的经营成本和复杂的限制条件使得个体难以参与其中。个体能力存在差异,经营风险也有不同,失败破产者不在少数,这也使得个体对待实体经济异常谨慎,甚至望而却步。但微商提供了一种互补的经营模式:几乎不设准入条件,经营成本低,风险小,自主性强。这使得有需求的个体纷纷进入微商领域开展经营,微商也得以迅速发展。
(2)操作便利,主动性强。微商多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开展,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与传统电商相比,微商不需要租借场地进行大规模囤货,它只关注销售本身,依靠商家的人际关系,在虚拟空间内实现商品的买卖。微商经营的自主性很强,商家与消费者均没有时间限制,随时可进行交易。商家可以直接给客户发送产品消息,不用客户自己查找,能够提高经营的主动性,扩大经营范围,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
(3)营销模式多元化。相较于传统的零售业销售模式,微商显得更多元化。商家可以向客户发送文字信息,也可发送语音和图片,以多种形式实现与顾客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客户的接受程度。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由顾客自己决定是否添加,也给顾客留下了选择空间。另外,在海外直购的渠道不充分的条件下,微商代购满足了喜爱海外品牌的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微商的迅速发展。
(二)微商发展中的问题
微商前期缔造的成功案例使想要快速致富的人看到了机会,无资金支持的个体蜂拥进入微商领域,期望从中赚取财富。但未成熟模式的过快发展,加上功利主义的催化,使得微商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陷入瓶颈。
(1)熟人体系难以持久。在中国的社会关系中,熟人往往可以帮助个体获得更多优势。微信的朋友圈就是熟人体系的一个缩影。商家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商品信息,出于对其的信任,客户购买商品的倾向增加,这是前期微商发展良好的一个原因。但随着微商的继续发展,商家的商品推广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商品推送占据朋友圈,逐渐演变为暴力刷屏。而依靠熟人体系经营的微商没有稳定的客户基础,消费者购买商品多为临时起意,而非对商品的偏好,因此当商品的信息充斥整个朋友圈,影响正常生活时,消费者就会对此产生反感,这与微商营销的初衷背道而驰,阻碍了微商的持续发展。
(2)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微商信誉度下跌。消费者最重视的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不过关,微商模式就难以为继。微商成本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省去了中间环节,这使得品质没有保障的产品从厂家直接进入销售领域,在公共平台上随意展销,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微商的信誉度直线下降,遭遇滑铁卢。
(3)监管治理缺乏。目前,我国没有对微商经营的明确的规则约束,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这使得微商违规事件多发,而消费者在自身权利受损时往往投诉无门。由于进入门槛低,微商经营者中很大一部分是法律意识欠缺的自由职业者,这类群体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在利益的驱动下难免出现拒绝退款,寄发残次品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完善的监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商突破困境的对策
(1)保证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无论哪种商业模式,要想实现持续经营,都要在产品源头上把好关。遭遇危机的微商要突破困境,首先要加强自我约束,保证产品的质量,增强消费者对其的信任。针对信用监管不健全的现状,微商可模仿淘宝建立信用评级制度,由用户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其他消费者的参考依据。这会对微商经营者的行为产生有力的约束,有助于改善微商整体经营环境。
(2)建立配套的监管体制。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及交易违约问题使得微商的发展急转直下,要实现持续经营,微商迫切需要完备的规则制度来引导和约束。目前,针对微商存在的问题,微信平台已有限制微信好友人数上限,加大对被举报商家的处理力度等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影响范围有限,其约束力也不足,仍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从产品质量、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对微商进行管理,让消费者重拾对微商的信心,为其发展开拓新的出路。
微商在经历高发展后进入低迷是新兴经济散漫发展路径的一个典例。新兴经济模式是对现有经济的弥补,前期自然受到追捧,但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其内含的诸多问题都会暴露出来。作为新经济模式的微商要实现逆转,需要改变原有松散的经营模式,加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才能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鹏,李春丽,王颖.微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广场, 2015,(06).
[2]宋秀玲. 微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经营管理者,2015,(30).
[3]徐铱Z. 微商: 野蛮生长之后[J].新营销,2015.
关键词:宁波餐饮企业;经营模式转型;移动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22
1 引言
移动电子商务是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电子商务活动。与过去商务形式相比它的市场更加巨大,交易更加便捷,透明,每一笔操作都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随着互联网迅速蓬勃的发展,商业模式不断的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出现,可以说电商的移动互联时代来了。
餐饮企业是与消费者高度接触的服务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基于“服务接触理论”注重服务交互,提升服务质量,这对于服务类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餐饮企业根据不同的客户商群与自身条件,采取的经营模式即为餐饮经营模式。传统餐饮业做的是定点、定时、定量的生意,在移动电商的冲击下餐饮企业应采用多元化经营模式,如“互联网餐饮”、“AAP经营”等方式进行转型经营。
2 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宁波餐饮企业经营模式的现状及优势
2.1 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餐饮企业经营模式的现状分析
2015年“双十一”,移动电商已经达到69%,在2015年之前PC电商为80%,移动电商为20%,而2015已经发生截然不同的一个改变,那就是80%成为移动电商,而PC电商只剩下了2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移动电商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宁波的餐饮企业是否应该搭上这艘“移动”大船,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谋求到更大的市场发展。
根据上述图表阐述了从2011到2015年中国在线订餐的用户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4增长率达到51.40%最高值,据这份数据推出2016到2017年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由此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用户消费习惯正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实体店就餐趋向于使用移动在线方式进行订餐。
2.1.1 宁波餐饮企业整体趋势现状
在整个中国餐饮市场的影响下,2015年宁波餐饮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宁波市餐饮业的销售额达到359.2亿元,与去年相比提高了16.9%,限额以上为60.87亿元,同比增长了7.5%,限额以下的餐饮销售额为298.4亿元,同比增长19%。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宁波餐饮市场在去年整体呈现一个上升趋势,与全国相比,收入增速同比高于全国5.2个百分比,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同比高于全国0.5个百分比。
2.1.2 宁波餐饮企业网上订餐食品安全现状
宁波日报报道,在2015年宁波餐饮呈现的回暖趋势,“小而美”餐饮店逐步兴起,它们定位于中低端,人均消费约50到80元。2015年八月包括“海妹子”,“涌上外婆桥”等80多家宁波人了解的餐饮企业纷纷加入了宁波市餐饮协会小而美分会。
随着餐饮市场的复苏,宁波的网络餐饮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宁波市目前有18844家开设网上订餐的企业,在三月中旬有1200多家无证或证件不合格的网络餐饮被勒令下线整改。入驻网络餐饮可以归类为:(1)通过网络订餐辅助经营的传统餐饮店;(2)没有门店只提供网上订餐的店;(3)证件不齐全不规范超范围经营,或者无证经营的餐饮店。
2.1.3 宁波餐饮企业经营观念及交易方式现状
目前为止宁波市持证的餐饮企业有33286家,与网络餐饮的数量对比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宁波有近半数的传统餐饮企业坚持现有的经营模式,对于企业转型经营持怀疑态度。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则认为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交易,除了食品安全得不到一定的保证,交易中支付方式也是令他们感到忧虑的原因之一。
2.2 宁波餐饮企业借助APP模式的转型经营
现今越来越多的宁波餐饮企业选择与第三方APP合作,利用移动设备将线下服务搬进线上平台。如宁波传统小吃店―“缸鸭狗”就选择了入驻知名的“大众点评”。这是一款涵盖生活信息及消费点评的APP,它可以定位到用户的当前位置,并为其提供附近商户的详细信息,有效的帮助企业网罗分散的客户群,企业在入驻“大众点评”后,到餐厅就餐的用户可以直接在此款APP中进行“优先浏览菜品”,“优惠买单”的一站式服务。
2015年上半年,中国生活服务O2O平台的交易额达到895.8亿元,大众点评更是势如破竹的连续6个月蝉联成交额排行榜第一,在团购方面更是与上一年比较同期上涨了8.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餐饮企业借助一个有口碑,运营模式良好的第三方APP能有效的帮助自身转型。
除了入驻点评软件,不少餐厅选择依托自建微信公众号,比如在宁波经营的“海底捞”就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大手。2013年10月海底捞决定与微信展开合作,2014年1月海底捞利用微信营销正式开设微信公众号,粉丝数更是以每日2000~3000的速度逐日增加,用户在进入公众号界面后可以获得海底捞的简单介绍,进行在线预订等功能,简化了操作流程,有利于用户操作。
在宁波存在不少小成本自营餐厅,出于成本考量维持一个公众号的日常运营所要耗费的成本过高,那这些餐厅就可以选择入驻外卖类软件。
“饿了么”就是一款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外卖软件,在2014年5月到10月订单就已增长到100万,移动客户端交易量由原先的30%增长到70%,而到了2015年7月份“饿了么”的日交易额已超过6000万,并且有98%成交量来自于移动客户端,上述数据表明现代用户相比于PC端更加偏爱移动端的使用,因此餐饮企业可以抓住机会提供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来吸引顾客的消费。
2.3 利用移动电商改变餐饮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势
图2反映了在2016年上半年宁波用户选择移动端订餐的原因调查中,有44%的用户选择了可移动支付,有22%的用户认为通过移动端订餐更加便捷化。由此可以看出,移拥缟痰姆⒄苟韵费者用餐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移动端来进行订餐,简化就餐过程。
2.3.1 帮助餐饮企业精准定位
这里定位并非传统定义上的地理定位,而是将了空间,时间,人进行定位。通过移动电商平台背后的数据,企业可以准确的得到顾客们的消费记录,从中分析出这些顾客的消费习惯,对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进入本店消费的可能性进行概率分析,将“大数据”化简为“小数据”。在恰当的时间为顾客推送符合其消费行为的广告,为顾客打造贴心的消费氛围,避免了传统宣传上盲目推送的劣势。
2.3.2 实现餐饮企业交易便捷化
据统计2015年上半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16亿,全年移动支付金额达到9.6万亿,上半年突破8万亿。在传统的餐饮行业中存在大量的现金流通,这就导致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安全隐患,而利用移动电商支付我们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或者是自身打造的APP,实现交易的虚拟化,便捷化。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利用支付宝,微信等虚拟钱包代替现实钱包,这些第三方支付软件加快了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减少了顾客买单等待时间,降低了现金使用率,为企业和消费者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
2.3.3 提高餐饮企业的服务效率
传统餐饮常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顾客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等候,但随着移动电商的投入使用,不管是企业搭建的自身移动平台又或者是借助第三方软件运营的平台,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手机预先了解餐厅的资料,比如餐厅具置的,等位情况等。宁波餐厅普遍与商场比邻而建在顾客了解预约排号后需等待的时间,软件可以为消费者推送附近商场免去枯燥的等位时间,而在线点单功能,更是方便了厨房及时收到顾客的消息,在进入餐厅后缩短等餐速度,加快上菜速度,提高了餐厅的服务效率。
3 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宁波餐饮企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面对餐饮企业在移动电商中碰到的问题
3.1.1 线上餐厅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信用缺失
随着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转型后,网络餐厅随之孕育而生,然而网络餐厅虽然打破了时间,空间对于餐厅的经营模式的限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就海曙区而言在213网上餐厅中,就有82家需整改,3家无证经营需立即叫停。这归根于网络餐厅的入市门槛较低,网络餐饮经营许可及网络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法律尚未完善等问题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监管难度加大2016年3月15日就有报道称饿了么存在“黑店”现象,许多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餐饮网店可以随意加盟饿了么,在“黑工坊”内进行线上经营。没有法律的保护,顾客若在这些黑店就餐时出现问题时售后服务就得不到保障,不仅让我们自问又该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3.1.2 传统餐饮企业缺乏移动电商意识
在宁波许多传统餐饮企业都存在传承制,他们倾向于固定的管理经营模式来确保稳定的顾客群,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对移动电商的意识较为淡薄,不愿意打破企业现有的状态,对于新事物传统经营者存在“畏惧”心理,担心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风险,而忽视了移动互联网能够为他们的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丰厚的利润回报。
3.1.3 移动支付带来的不安全性
上图反映了在2016年中大部分手机用户都曾碰到过移动安全问题,其中有54.1%的人都曾遭遇过隐私泄露的问题。这份数据为我们敲响了手机移动安全警钟,我们在贪图移动智能手机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时,更该关注手机安全问题。
在移动电商环境下餐饮企业在转型中离不开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支持,而从上述宁波市数据调查,反映出参与调查的用户有超过半数都存在被窃取银行账户,密码隐私等情况,这组数据显示了移动支付虽然提高了我们的交易速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网络诈骗短信,交易隐私窃取等种种问题接踵而至,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将打击到用户对线上餐厅使用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线上服务的开展。
3.2 餐饮企业在发展移动电商过程中优化建议
3.2.1 企业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加大监管力度
面对网上参差不齐的企业质量,餐厅经营者要从大局出发提高自身食品质量,为食品安全把好第一关,用质量留住顾客。而政府部门也该从旁协助引导市场规范,目前为止,宁波市已整改“问题网络餐厅”240余家,取缔14家,立案22家,在全市开展阳光厨房,已建成1767家。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有关网上食品安全的空白地,利用媒体,消费者以及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共同监管线上餐饮业的安全,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安心的网上就餐环境。
3.2.2 提高餐饮企业人员的移动电商意识和综合应用素质
据初步估计,宁波市餐饮用工缺口约在2万人左右,其中餐饮企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更是匮乏。餐饮企业的人才不仅仅要重视培养餐饮专业知识,同样要提高他们对移动电商的认识,企业内相关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习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餐饮业就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只有企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提高才能确保企业员工与市场接轨,对顾客需求变化进行敏锐的感知,并对其经营模式及时作出调整以迎合市场变化,帮助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
3.2.3 建设安全的移动支付电商环境
在这但凡用过必留下痕迹的这个数据喷井的时代,每个使用过移动设备端口的用户几乎都留下了个人信息数据,因此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移动支付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说如何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也将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方式,餐饮企业可以加大自建移动电商平台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依赖于第三方软件,让顾客内心认为每一笔消费都是可靠安心的。
4 结语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餐饮时代已经过去了,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正是为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提供了一次转型的机会。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转型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的会碰到问题困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餐饮企业都应挑选最适合自身的经营模式,抓住移动互联网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让自身企业得到更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移动大数据商业分析与行业营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39.
随着网络食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食品安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个别假冒伪劣的食品、三无食品、不合格的食品也随着正规食品企业大军充斥到网络消费市场;网络销售食品的进货、储存、销售渠道等是否符合食品流通环境?食品包装袋材质、食品配方、添加剂、保质期等食品元素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这些方面目前均无法有效全面监管,而食品安全事关人们的生命安全,是关系社会切身利益的问题,重视网络食品安全销售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值得庆幸的是,相关管理部门及监督部门已意识到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纳入监管范围。
二、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困境分析
所谓的网络销售食品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平台的方式,为食品产品提供交易的一种特殊售卖模式。通过对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困境分析,将对日后网络食品销售工作的发展、食品品牌都会产生极大影响。本文结合当前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探究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困境,对于网络销售食品的发展空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
1.网络销售食品的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分析,网络电商平台上销售的食品,大多数是正规、具有合法“三证”企业生产的产品。但鱼目混珠,网络平台上往往出现“自制食品”、“秘方食品”、“特色自制”,这些“特色”产品在生产环境、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卫生状况等方面与正规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质量方面存在着安全卫生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对食品上市的质量,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外观的特性、食品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都必须要有严格的送检要求。而这些“自制”厂家,他们为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利润,并没有依《食品安全法》规定,在产品生产原材料的配比、生产车间的安全卫生、生产流程、产品包装、储运等环节,都没有产品标准。如添加剂方面,存在着违规或超量添加剂的现象;在包装物上,采用低廉的非食品级包装物,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也将会给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网销进口食品存在较大风险。
在网络食品销售的过程中,大多数进口食品的价格比市面上畅销的产品价格会低出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也是导致部分人选择网上购买食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的食品经营者纷纷开始进口食品的销售或代购业务,以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进口食品的商标大多数是英文标注,这些食品是否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些进口食品是否真的属于进口食品?代购风险一旦出现,消费者维权就出现了较大的取证问题。
三、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
结合网络销售食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的分析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对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将会对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重视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的探究工作,对于网络销售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
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问题,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尽快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的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从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来完善网络销售食品的整个过程。根据网络销售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从政府及相关机关的职责角度出发,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才能有效的促进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2015年10月1日生效的《食品安全法》就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纳入监管范围,这对于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2.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
为了更好的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整个过程,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非常重要。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这就需要商务平台提供方加强与网络平台经营者的合作。通过与网络经营者的交流,促使网络食品经营者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机制、严格依商务平台的要求将食品上架,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拒于平台之外。同时,商务平台提供方也要主动、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商务平台食品销售的日常查核,对查处出食品安全问题的经营者加强处罚力度,加大其违规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让食品经营者销售合法、安全的食品,因而有效的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问题,促进人们不断的提高生活质量。
3.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
在网销食品环节中,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避免网络销售食品的商家对其商品进行无限夸大的产品描述,对消费者进行诱购。因而必须加强对网络销售食品经营者的管控,及时审查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信息的真实性。一旦发现不符合产品实质的虚假宣传,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以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此外,还应加大网络商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使人们正确的认识网络销售食品真实性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对于解决网络商品安全问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语
[关键词] 电商物流;农产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B
一、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电商物流兴起之前,我国农产品经营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经营手段以及对市场区域性拓展来实现的,农产品营销方式的落后以及农业市场信息的滞后性致使我国农产品经营存在着供需难以达到平衡的情况,这是导致农产品营销不畅的终极性原因。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对于农产品的供需问题也越发重视起来,从而使转变思维模式以及对农产品经营渠道的创新和完善成为时势所趋,这也是电商物流兴起的主要原因。自农产品展开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以来,农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性提高,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农民对农产品的经营途径更加便捷化、速度化与优质化,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有效的经济途径。
二、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网络基础性设施建设不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由于农业及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性,使其严重缺乏对农产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因而也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网络基础性建设不全面,使得农村网络基础性建设不能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的进步,也无法充分满足我国人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就不完全资料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实名注册的电商物流网站已超过5万多家,而其中涉及到农业网站的仅占其中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我国的涉农网站以及电商物流网站的覆盖率仍然较低。相比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依旧处于不成熟阶段,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失
电商物流的发展归根究底是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发展,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供给处于较为紧缺的阶段。众所周知,学习信息化建设技术的人员更加偏向于从事科研以及教学等工作,这也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缺乏大量进行研发性工作的人员,高素质的农产品电商物流研发人员是保障我国农产品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农产品标准化及品牌化建设严重不足
由于自然条件是农产品种植的决定性因素,使得农产品的收成量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目前,我国对于农产品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等级标准化,农产品包装尚未实现严格的规格化,也未编制统一的农产品编码,使得农产品在网络交易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欺骗性与不真实性等),对售购双方均产生交易困扰。以网络方式进行交易的目的在于提供便利,因而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以确保交易的便捷化实施。我国由于地域广阔,自然环境的差异也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地或生产区处于相对分散的状况,与此同时,农产品种类繁多,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使得电商物流无法实施统一化管理与销售,这也是严重阻碍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农产品交易主体对电商物流认识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进行农产品电商物流化的过程中,农产品交易主体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电商物流营销。交易主体对电商物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数农民的网络信息知识匮乏,使得新农村建设在网络电商物流化阶段的推行可谓极其困难。很多农民个体及农业企业不了解电商物流的作用,自然也不会认识到电商物流发展的巨大潜能。
(五)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相对比较分散,而对土地的使用权及地质条件的限制造成农业生产规模小,因此要想满足现代的发展需求,建设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便显得极其重要。该体系的建设也是我国农业电商物流发展的基础性环节。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真正实现电商物流配送的只占少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这也是其根本性原因;二是受经济条件制约,电商物流配送需要的大量的保鲜设备老旧。与此同时,在运输车辆的配置上,不仅车辆不足就连人力方面也呈现缺乏的状态,这些均需要进一步的建设与完善。
三、加快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重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及利用率,为促进开展电商物流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性条件,加强对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建设的力度,必要时可开展关于电商物流知识普及与宣传性工作,政府部门要以自身为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媒体信息化服务工作,积极提倡农业电商物流化营销方式,并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比例,致力于构建出安全、稳定、积极、有效、开放的网络体系,与此同时,可展开有针对性及目的性的各类电子商务惠民活动,以提高农民加入的积极性。
(二)加大培养和引进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力度
对于这方面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要积极培养与引进农业电商物流需要具备的现代化高端人才,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现代化农产品文化,也要对电商物流的知识及网络信息化技术具有扎实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起到指挥引导的作用,鼓励倡导各类教育机构设立农业信息化或电商物流相关专业技术课程,以培养出符合电商物流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我国各大高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积极倡导高素质人才从事农产品电商物流类工作。学校可做好宣传,当然定期开展关于信息化知识的讲座与培训也是可行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广大从事农业工作人员的信息工作能力,加大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三)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及品牌化建设
政府需加强对农产品电商物流质量认可度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的严格把控,对于相关组织企业单位进行的品牌建立与产品认证要提高工作效率,并对这些企业设置一些可利用优惠的鼓励政策,以倡导该计划的实施,与此同时,可相对地对一些农产品的品牌进行一定的宣传。当然商家需做好农产品包装、经营、销售与售后等问题,做好农产品服务工作。
(四)对农产品营销人员进行科学引导和培训
其实进行科学的引导与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电商物流方式的了解,而在这一环节当中,少不了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要想促进电商物流的运行就必须先从思想观念开始转变,人民群众的参与是整个环节的关键性因素,而运行电商物流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则是整个环节当中的启动性因素,这要求对高素质农业信息化人才进行量化培训,以提供足够的人才运行电商物流。与此同时,要提高网络信息化的普及率,只有让人民群众广泛运用网络,近距离的感触才能使他们深刻了解到电商物流存在的优势与巨大潜能。
(五)完善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建设
统筹兼顾进行合理化布局,对农产品电商物流进行科学管理,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输的建设,构建覆盖城市与农村的基本农产品运输网络。可重点培养一批实力强大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公司,完善电商物流的基础性配置,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活动以提高电商物流的操作技术,让电商物流带动我国物流行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同时可划区域作为电商物流的运行基地,建设一批专业性农产品市场,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心。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经营技术,并结合我国地域特点,使电商物流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农产品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很多农产品受自然条件影响依旧大,并且没有科学化的运行体系,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农产品电商物流运行高素质人才的缺失。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雏形虽已形成,政府也在逐步举办各类惠民工程,但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加大对农民的教育,转变其观念以及完善电商物流体系依旧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王冠宁.电子商务生态圈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4(17)
菜市场调研报告
菜市场是指一区域内用于销售蔬菜、瓜果、水产品、禽兽、肉类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土特产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固定场所。现在的菜市场已经不完全是那种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而是相当一部分的菜市场是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建立的固定区域。菜市场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当前,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以及“农贸小市场,民生大工程”的政策与号召下,大力推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经营规范的农贸市场建设,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方便和促进居民消费,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我们知道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前菜市场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状态,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例如人们提到菜市场想到的不是菜市场的井然有序,价格公允,以及相关部门管理得有多么的好,菜市场有多么的干净等等。可能我们经历的菜市场依然是那种比较脏乱,没有什么秩序,更严重的是我们一进菜市场就会感到一股难闻的味道,甚至于有一种再也不想进菜市场的冲动。针对这些问题,为全面、准确的掌握市区菜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我们对我们附近阳逻菜市场展开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市区菜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二、 调查对象
分布在阳逻的三个菜市场,即分别是阳逻平江集贸市场、中商附近菜市场和中百附近菜市场。三个菜市场其中阳逻平江集贸市场和中商附近是由政府规定设立,但中百附近的菜市场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地在哪里摆摊,卖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虽然也会有城管在哪里管理,但仍然很混乱。
三、 调查时间
xx年x月x日上午星期六以及12日的早上
四、调查方式
由于考虑到菜市场人潮太过拥挤以及卖家也会忙着照顾自己的生意,根本没有时间来完成一份问卷调查,所以我们小组成员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的方法,既有我们提出问题,有随机抽到的大妈或者哥哥姐姐回答,其中刚好那天遇到城管在哪里对菜市场的秩序进行维持,我们也就政府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可以说问题的回答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他们积极热心的回答,还有一些照片的获取也是一门见证。所提出的问题见附页。
五、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附近群众对菜市场的看法,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将菜市场设在这里,菜市场设在这个地方设立有什么样的优点以及缺点,以及菜市场平常是怎样进行管理的,还有就是早上那一阵人流后残留的垃圾该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内容可能包含的不是特别的全面,但每一个视角看到的是不一样。
六、调查结果
上面都是对此次调查菜市场的简单介绍,下面看看此次调查我们所获得的结果:
(一) 菜市场所存在的基本问题
首先当前经济发展带来我国集贸市场的发展,但存在问题如下:
一、 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之市场规划布局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各级各地城市建设注入了充足的马力,城市市容环境改造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破旧的城中村式集中居住区正迅速地被宽敞美观的高大楼盘所取代,原有的市场布置格局也在一次次爆破推倒声中被一点点地分割、支离,有的甚至被迫彻底让位于道路改造、开发建设。遍地开花的新型小区开发建设,也没有及时将集贸市场建设纳入整体规划进行统筹建设,集贸市场生存发展的空间不断被挤占压缩,出门上市购物难的问题在新建居民小区内不断凸显了出来。仅以汉阳区为例,目前全区共有23个有形集贸市场,它们大部分布于钟家村及二桥这两个传统人口密集区,而汉阳大道、鹦鹉大道两侧及永丰、江堤两乡相对较少。这种过分饱和与相对不足的市场布局,不仅使我区集贸市场生存发展陷入“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尴尬境地,也导致了自然集市、占道经营、推车串巷叫卖的现象在一些人口密集生活区依然存在,既有损于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也影响到政府开发新区、建设新汉阳等重大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之市场硬件设施残缺破旧,改造难度大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城市集贸市场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紧贴传统居民区周围自然形成,并先后经马路市场和大棚市场发展而来,有着近30年的历史。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所限,市场硬件建设设施简陋、结构单一、功能不全的弊端重重。市场内上下水管道设计不合理,长期得不到有效疏浚,用水供给不畅,地下污水横流,又加之温控、除尘、保洁等配套设施不全,食品经营卫生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人和食品极易交叉感染,食品经营卫生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近几年,各地政府虽然加大了对集贸市场实行“农改超” 的升级改造力度,但从已改超集贸市场的整体效果上看,无论是市场硬件设施改造,还是内部功能布局,都还处于低层次建设水平。“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夏季如蒸笼、冬季如冰窟”的市场环境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一些地方市民群众尖锐指出:集贸市场已成为与城市现代化氛围反差最大的场所之一,是现代化都市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三、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之市场管理创新不够,与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差距明显
传统城市集贸市场大多经历过国有企业的转向转型,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结构体系,现场管理人员也多半是从原来的经营管理队伍中分离而来。一方面,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过分依赖这种老经验、老做法,再加上自身年龄过大、精力不及和知识结构陈旧的劣势,使得市场管理人员啃老本思想严重,思想上的守旧导致了管理方法创新上的严重匮乏。虽然,一些新建市场在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和改进管理方法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创举,但迫于投资贷款过重的经济压力,创新之举难以长期维继,甚至不得不又转过头来,重新采用投资少、见效快的传统管理手段。市场经营管理水平与强势抢夺市场份额的超市、商场相比,差距日趋加大。
四、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之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跨跃式发展受制约
集贸市场经营者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年龄相对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意识十分淡漠,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他们对作为市场主体对象所应承担的自责己任认识不足,短斤少两、欺诈消费和销售未经检测、检疫食品等非法经营行为在市场内时有发生,这类一味追求眼前既得利益的不义之举,无异于杀鸡取卵,既有悖于文明经商、诚信服务的市场氛围形成,也给整个市场的繁荣发展增加了无形的阻力和巨大的社会成本,市场萎缩带来的苦果最终还得由市场经营者自己来埋单。
在全国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中,经过我们小组的实地调查、亲身经历,总结出来武汉阳逻地区菜市场出现的以下问题:
一.布局不合理,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是农贸市场管理和建设的硬件,但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硬件设施问题,顶棚式市场结构,通道式摊位格局,狭小节约型摊位设计,活禽宰杀没有专门设计,熟食摊位没有防蝇设施、水产摊位设计排水不科学,导致场内“脏、乱、差”现象严重。
二.马路市场猖獗,影响市容市貌。目前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些经营者打“时间差”,“候鸟型”马路市场到特定时间把摊点搬到沿街人行道上经营,形成移动式或马路市场,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城管局部门也以向马路市场经营者收取一定费用了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马路市场的“合法化”。
三.摊位费租赁收费标准与市场现状不适应。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日益增多,居民对农贸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阳逻与城市建设相配套的市场网点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农贸市场存在先天的布局缺陷,已不能适应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和居民的消费需求。
四.市场法制环境差,管理不到位。阳逻农贸市场管理工作,虽然由城管、工商、环卫等单位根据各管辖职能各司其职,但由于缺乏具体、全面专业的市场管理办法,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受局限。市场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市场发展环境不优,一些职能部门重收费、轻管理、不服务,加重了市场业主和经营户的负担,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繁荣。
五.卫生情况不好,脏乱差,臭味很大,存在乱摆乱放现象严重,没有固定摊位,城管没有进行人性化管理,以驱赶式的方法解散摊主,人们素质有待提高,偶尔会发生争吵事件,污染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设施简陋,投入不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难度大,管理落后,规范化程度低,市场环境不容乐观,行政管理混乱。
(二)菜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
随着我地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活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贸市场在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日常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针对上面提及的问题,我们归纳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政府方面是主要原因。
第一,政府部门对农贸市场监管难度大。少数政府职能部门与政府官员认为农贸市场已收取了市场设施租赁费,足以维持其正常运转,无需财政投入。事实上,农贸市场经营属于低收益甚至亏损经营的公益事业。同时,农贸市场是各种农产品、副食品、水产品等商品集中交易的场所,由于经营主体复杂多样,尤其是文化程度、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等普遍偏低,对食品安全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存在躲避和应付的心理,使得农贸市场监管人员的监管压力大,存在畏难情绪。农贸市场商品来源复杂、销售快捷、销路多样等客观原因使得工商部门事前介入和事后监管的难度增加。而工商部门在监管干部人手方面的缺乏,加之其他监管任务重,不利于强势的执法合力形成。
第二,城区农贸市场监管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由于财政投入的相对不足,市场经营单位无能力投入,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不愿投入,导致农贸市场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同步、不协调。农贸市场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不利于城市整体发展。
第三,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执行力弱。近年来,农贸市场方面的监管制度比较多,但落实效果不太明显。据调查,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且不重视对市场监管员的管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监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家族式管理问题突出,绝大多数农贸市场监管人员与市场开办者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在人才培训方面,难以进行公平公正的权利制衡机制。因此,即使地方政府热衷于制定各类农贸市场监管制度,这些制度大多也只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不能有效地执行,导致农贸市场监管效果不佳。
第四,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农贸市场管理立法层面的缺失,城区农贸市场的市场准入和主体地位模糊,《农贸市场登记证》与市场经营人员的营业执照不符,直接导致农贸市场开办单位职责不清、农贸市场开办者与进场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确,从而使工商部门无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并落实开办方的违法责任,大大削弱了监管力度。
2、农贸市场规划滞后且不尽合理。农贸市场和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市场的布局规划选址应考虑居民住宅区的规模分布,在尽可能方便群众到农贸市场采购菜品的同时,兼顾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舒适程度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问题。从我地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是农贸市场的规划严重滞后,设置不合理,二是规划之初盲目追求经济效果、不切实际,使现在存在的问题难以扭转,利益牵扯复杂,难以整治。
3、农贸市场内部设施简陋、设计不合理。市场“脏、乱、差”一直是居民对市场的普遍评价。这几年虽经市场主管单位努力,但改进却不大。一是设施简陋,功能不健全。本地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硬件设施问题:棚顶式市场结构、通道式摊位格局,面积狭小的节约型摊位设计是我地农贸市场设计特色。这些市场商位设计不合理。活禽宰杀没有专门设计,熟食商位设计没有防蝇设施,水产商位设计排水不科学等等。由于内部设计不合理,导致场内“脏、乱、差”现象严重,经营户和消费者怨声载道。
4、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市场管理混乱。农贸市场是带有公益性功能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一些市场投资者只注重经济效益,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一是一些市场主办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在日常管理中重收费、轻管理、轻责任,把注意力集中在摊位费的收取上。对市场内环境卫生、占道、搭建、扩摊或流动经营等行为视而不见,使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一些市场主办者只注重眼前利益,经营理念陈旧,短期行为严重,几乎不进行必要的市场维修,对市场的发展缺少竞争、创新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更新换代。三是外部利益群体的介入,造成市场管理无序。
5、场内经营业主、市场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在市场经营的基本上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其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是经营者缺少必要的商品知识、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存在隐患,且大量无证经营;二是经营者与市场业主的矛盾时有发生,由摊位安排、市场环境等原因引起,往往影响市场的消费者正常消费;三是场内经营方式传统单一,多是小规模小本经营,经常侵害消费者权益导致矛盾,致使广大消费者对菜市场的满意度不高。
6、马路集市的兴盛,阻碍了正规集市贸易的正常发展。一是马路市场在道路旁摆摊设点,大量人流车流滞留拥挤,长时间内无法疏散,存在着严重的交通隐患。二是因无人监管,食品安全卫生也得不到充分保证,缺斤少两现象严重。三是随意摆放,乱丢乱弃,给市容市貌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尽管城管部门一再打击,这些马路市场仍是“春风吹又生”,其不受约束的发展对正规市场的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解决措施建议
1.认识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抓好农贸市场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商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政府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必须要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把整治当成展示自身形象和履职尽责的舞台。要想完成任务,一是要举旗子,明责任,抓落实,强监管。建章立制,定人,定位,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限。二是要城乡一体,同等对待。向一圈层看齐,实现城乡同等服务,同等标准规范。三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抓住难点,攻关克难;抓住弱点,主动跟进。四是要通过整治,实现“一箭多雕”。通过整治同时要达到市场“三化”建设标准(即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落实好六大类食品(即五榖根茎类、蛋豆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油脂类、奶类)市场准入,要夯实预防公共卫生事件基础和市场分类监管基础。
2.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是举好政府的旗子,安排好政府各部门分牵头工作。
农贸市场整治,工商部门牵头。但工商一家不能“包打天下”,他需要得到市级领导的支 持和帮助,需要得到政府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协作。为此,工商局应在事先取得市级领导肯定和认可的前提下,成立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工商局来制定,把目标管理下达到各有关部门,把各部门农贸市场监管职责作进一步的明确,实现工商牵头,集体联动,全面整治的目标。同时要求政府各部门要有计划方案,并定期组织工作进度通报,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汇报进展情况等。
二是要牢牢抓住市场开办方,指导其管理好市场。
沟通是管理的浓缩。必须要解决好市场责任人的认识问题,才能督促其属下市场开办方落实责任,主动规范。为此,工商局要召集各个市场上企业老总和市场开办方座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城乡统筹的具体举措。企业和市场开办方不仅是抓物业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履行好市场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市场环境、证照、安全、计量、维权、卫生等有督促和管理责任,对市场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有建设和维护责任。告知其企业和政府抓好责任落实就会实现目标一致,互利双赢的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组织市场开办方培训,帮助市场开办方掌握经营户有六大心理弱点,即经营户视钱财如生命,怕停止经营,怕城管的喇叭点名批评,怕扣钱,怕写检查,怕执法部门查处或扣押其物品等;消除市场开办方心理顾虑,即不要怕当前规范市场的困难重重,不要怕企业老总不支持,不投入,不要怕经营户找你扯皮闹事,不要怕没有政府部门给你撑腰打气;要建立规范的农贸市场,一是市场开办方要同经营户签协议或合同。二是要建立经营户保证金管理制度。三是在市场内实行分区管理,建立管理骨干制度。四是成立市场巡查队,履行违规违纪扣缴保证金制度,彻底解决市场内的经营户出摊占道问题和市场外的流动摊贩叫卖情况。五是建立管理骨干培训制度,保证骨干队伍建设水平。六是立柱子,划区位,专人管理,解决秩序混乱和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三是教会工商工作人员如何监管好市场。
同样的,首先还是要解决好认识性问题,不能把农贸市场监管推向其它政府部门或企业,要站稳脚跟,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出击。要依据监管和服务相结合,责任和落实并举的原则制定方案措施。要教方式方法,帮助工商所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把人员分到市场,分到各个区位,明确责任和标准,抓好检查督促。帮助工商工作人员分析市场,掌握市场开办方五怕心理特点。一怕其被政府各部门或有关媒体曝光。二怕政府部门联合整治,联合逗硬。三怕经营户被处罚或通报,对其市场形象有损。四怕经营户集体找事,无法开展工作。五怕市场规范化建设排名靠后。要求市场开办方同工商部门签订责任书;建立目标管理制度;适时组织市场开办方培训;指导完善三化建设标准和市场内经营户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管理;帮助其实现划区管理,定点停放,解决出摊占道问题;监管好市场开办方和市场内经营户的经营行为等。
3.落实到具体实处建议
第一、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顺畅的协调机制
在各市场的上级管理部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开场日常工作。该机构实现“机构、职责、财务、人员”四分离,开展独立运作,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市场物业的经营管理和设施维修、改造及资产管理:开发市场资源,搞好市场交易,促进市场繁荣;搞好环境卫生和消防安全,规范市场管理。建立顺畅的协调机制,解决因缺乏统一管理而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农贸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探讨“服务进社区”的新途径,解决马路市场存在的问题。
马路市场存在诸多的不足,城管部门也进行了多次整顿,但效果仍不明显,马路市场依旧或明或暗的存在。我们可以调整思路,认可其存在的某些合理性因素,如对居民生活的便利,对农民增收的益处等。在统一规划下,在某些地段划出专门的区域提供其经营,并通过市场管理机构、工商、城管等部门的监管,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同时,可把这些小市场的管理权划给该区域内有一定实力的大市场,形成“大带小”的市场格局,使统一管理和“服务进社区”互不冲突,方便群众与商贩,实现双赢。
第三、各集贸市场集思广益,在面向大众的基础上,实行特色经营。
各集贸市场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实行错位经营,实现共同繁荣。如特色菜市场可根据其历史悠久、建筑古朴、民俗气息浓厚的特点,强化具有乡土特色的商品经营,如家常泡菜,梅干菜,特色小吃等,通过某些菜品来吸引顾客,形成品牌效应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他集贸市场也可调整自己的思路,通过某些菜品的种类齐全、价格较低来吸引特定消费群,提高自己的人气和知名度。
第四、优化购物环境,使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观。
集市上畜禽区的脏乱现象,并非完全不可解决的。管理方可与物业部门协商,每隔一定的时间,派出专门人外运垃圾,保证交易区的清洁;同时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如鸡鸭毛等。通过统一的管理与商贩的自觉维护,保持购物环境的优良。至于对集贸市场的混乱状况的整顿,有关部门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惩戒某些违规商贩,重建市场秩序,促进其正常发展。
第五、通过政策扶持,引进资金,加快市场的市场的升级改造。
加大对市场的政策扶持,如根据经济形势,减少某些税费的征收,对某些商品的生产进行补助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商户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力引进资金,采取投资者出资金,政府给政策的方式,对现有集贸市场进行硬件升级。在空地新建菜市场,使市场布局更合理,运行更顺畅,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
七、总结与体会
根据以上的基本情况,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菜市场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状态,建设井然有序的菜市场仍然任重道远,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积极热烈支持。只要政府管理得当,民主不过分剥夺人们的合法权利,多为老百姓考虑,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民主的方式远远比实行强制的措施更好,还有就是老百姓多多支持政府的工作,不可盲目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