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市场的特点

消费市场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市场的特点

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消费意识 商品 价格 销售服务 营销对策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所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其具体内容包括人的神经系统对自身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及变化的觉知与认识。消费意识则是指人作为消费者对消费环境及活动的觉知与认识。消费意识一方面是对现实消费状况的心理反映,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和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目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条件下,消费意识无疑是工商企业和营销人员的重点研究课题。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经明显表露出一些新的特点,笔者想尝试进行归纳,然而,由于消费意识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在此只能对一些主要的方面谈谈自己的论点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对策。

消费者对商品的意识及市场营销对策

商品是消费者从事消费活动的对象和载体,是导致消费意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人们对商品的意识是消费意识中的重要基础内容。

买方市场催生市场营销

1990年前,先是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和社会商品的缺乏,形成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造就了凌驾于消费者之上的官商,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意识非常贫乏和单调; 1990年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成果才使得我国能从卖方市场真正发展为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人们的消费意识逐渐趋于成熟。人们在消费中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企业也越来越以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满足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这标志着既作为一种物的传递方式,又是工商企业与消费者合作共享的生存方式的真正现代市场营销就此产生。

广大消费者要求绿色营销服务

“八十年代喝味道,九十年代喝品质,今天还要喝健康。”这则劲酒广告词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又不再满足于“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的消费意识的写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环境资源状况与消费生活的密切联系,力求通过对无污染、无公害、无副作用的绿色商品的消费,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推动消费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工商企业应开展绿色营销服务。绿色营销是由绿色营销理念,绿色产品、绿色分销渠道,绿色促销方式和绿色销售服务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其中,绿色销售服务贯穿于整个销售过程,在绿色营销中占有重要位置。它要求销售人员在进行销售服务时,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兴趣和需求,研究消费者绿色消费心理,回答消费者所关心的环保问题,掌握商品的绿色特性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绿色表现,从而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要建立良好的销售服务网络,进行绿色商品的销售服务、咨询、维修和回收。

针对个性化消费的定制营销服务

由于人个性心理的存在,使得消费者的意识和行为也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罗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两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存在差异。特别在商品丰富、消费多样化的今天,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意识更具有充分条件得以不断增强,并在其购买行为中得以实现。对此工商企业应开展定制营销服务。定制营销是指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市场细分到极限程度――把每一位顾客视为一个潜在的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点要求,单独设计、生产产品并迅速交货的营销方式。它的核心目标是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以能获得一定利润的成本高效率地进行产品定制。定制营销又是以“一对一销售服务”和“e化服务”作为其主要内容的。一对一销售服务是指对企业的每一位顾客必须设定直接的管理者,销售人员通过与每一位顾客进行一对一沟通,明确把握每一位顾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专门的个性化服务,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e化服务是指通过计算机和因特网,通过服务运营的电子化,来完善售前售中服务,重塑售后服务,为企业降低服务成本,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最佳定制服务。

品牌意识推动市场营销不断创新

目前,虽然名牌商品的消费在我国还不能说达到普及程度,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广大消费者对品牌的意识越来越浓。品牌就其实质来说,代表着销售者(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久负盛名的品牌就是优良品质的保证。品牌意识主要表现为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消费者为什么会形成品牌意识?应该如何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对策?从国内外不同学者提出的五种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较好的诠释:

习惯建立(养成)理论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与兴趣是在重复使用该商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而消费者之所以产生对某种商品的习惯性购买行为,是因为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商品质量可靠,服务信誉的保障等诸如此类的“强化物”的促进。这不仅解释了形成品牌忠诚意识的基本原因是产品的吸引,而且也告知工商企业实施品牌策略的首要任务。

减少风险理论认为:由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冒有某种程度的风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就是想方设法寻求减少风险的途径;而购买名牌商品就是人们为减少风险作购买决策时常用的方法之一。这可能会使经营品牌商品的厂商窃窃私喜,但高兴的同时不能忘记品牌对企业不良行为的约束。

认知理论把消费行为看成一个信息处理过程,提示了品牌策略中的品牌设计和品牌传播的信息要切实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诱发思考,强化记忆,影响态度,促成购买行为。

象征性社会行为理论认为:任何商品都是一种社会语言,具有某种特定的社会含义,因而使得购买行为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社会行为。因此,厂商在商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还应追求其象征意义。

边际效用理论指出了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对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再好的品牌也会因人们喜新厌旧有丧失活力的一天,所以不能忽视对品牌的保护,要注意品牌扩展和品牌创新。“皮尔・卡丹”四个字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这与皮尔・卡丹长期求新求变,接受挑战是分不开的。其次,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由于消费者商品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市场营销服务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消费者对价格的意识及市场营销对策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大潮中,价格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影响消费者心理最具刺激性和敏感性的因素。所以,我们接着要关注的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意识。

商品定价应以价格心理为依据

从不同的角度看价格有不同的含义:经济学认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市场学认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的需要来决定的,消费者行为学认为商品的价格是以消费者在心理上是否愿意接受为出发点的。如果与消费者的价格意识相悖,再好的产品也难以打开市场。例如一次性尿布虽然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美国试销过程中由于消费者认为定价过高结果很不理想,后来通过降低成本使其价格为消费者接受才获得成功。消费者对某一价格是否愿意接受是要受价格心理习惯性影响的。价格心理的习惯性是消费者在长期、反复的购买活动实践中,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反复感知所形成的经验对价格合理范围的尺度判定。消费者这种价格意识的特性实际上是对商品的价值、质量和自身的消费条件等因素的一种综合反映。所以工商企业在商品定价时要以此作为依据。目前我国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许多方面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国内市场需求,导致了疯狂的价格战,使市场价格和商品价值都大大降低;而通过出口向国外销售以减少库存,但又因价格过低而带来反倾销的诉讼问题。这其实也是没有按价格心理习惯性进行商品定价所带来的问题。对此可考虑借鉴世界一些领先品牌所采用的通过将生产外包而集中精力运作品牌获取利润的营销策略和将过剩产品通过大众化的平价零售商店出售,而制造商则需要与零售商店结成共同承担风险的伙伴关系的营销策略等方法来予以化解。

价格调整要注意价格心理的敏感性

价格心理的敏感性是指对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在诸多消费刺激中具有敏感度高、反应性强、作用效果明显的特点。价格涨落会直接激发或抑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刺激或抑制消费需求,价格调整是工商企业经常采用的手段。但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会因一些特殊原因,引起消费者对价格的逆反心理,导致买涨不买落的逆反行为。例如目前我国市场的家电类和汽车产品就陷入越降价消费者越不买的尴尬境地。另外,对于其价值是产品本身的品质与消费者对该品牌信心价值的综合的一些品牌商品的打折,可能会带来一时的火爆销售;但这种火爆背后,却是厂商轻率地把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心价值给低价抛售了,而且还会让原来对该品牌的忠诚消费者失去信心,从而造成目标消费群体的游离与混乱。因此,在价格调整中要研究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感觉阈限,循序渐进地进行,起码也要注意为调价找到合适的理由和借口。

针对价格心理的心理定价策略

价格心理的感受性是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高低的感觉程度。价格的高低是相对的,消费者对此的判断往往是在同类商品和购货现场的其它不同类商品进行比较而获得的。因受到背景刺激因素的影响,会形成消费者对价格高低不同的感受性,直接影响其价格判断,甚至产生价格错觉。对此,工商企业除采用折扣定价、地区定价、差别定价、新产品定价和产品组合定价这些基本的定价策略外,还可采用心理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具体包括声望定价、尾数定价和招徕定价等具体方法。在实际销售工作中,如果把同一类商品中的高价商品与低价商品放在一起出售,有时也能产生比较好的经营效果。因为求廉者通过对比可以感到自己所买的商品确实便宜,而求高、求名者则认为买高价货有利于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价格倾向性与目标市场细分

价格心理的倾向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价格选择的倾向。商品一般都有高、中、低档之分,它分别标志商品不同的价格与质量。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出自不同的价格心理,对商品的档次、质量、商标都会产生不同的倾向性。这种价格意识的特性实际上是消费者由于经济地位、购买经验与消费方式不同而带来对价格知觉和选择不同的表现。在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中,工商企业为了发现市场机会掌握市场特点而进行市场细分标准之一的消费心理因素包含了这种倾向性。企业可以把个性、爱好、兴趣类同和价值取向相近似的消费者集合成群,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结合我国目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差距加大,个性消费意识日渐突出的实际,根据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不同效用的重视程度来搞好目标市场细分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实际意义。

消费者对销售服务的意识及市场营销对策

销售是商品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经历的最后环节,也是商品经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关键环节。消费者对购物环境、销售方式、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是消费者对销售服务意识的主要内容。

消费需求升级对商场布局的要求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人口的不断增长,消费需求随之不断升级,所以对购物商场的布局、规模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一般来说,消费者的居住地离商场越近,他光顾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同样,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通常愿意到规模大一点的商场购物。“购近不购远,进大不进小”已成为当前消费者的购买特点。反观我国商业发展现状:商场的布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特别在迅速发展城市中的一些新建城区的商场配置更是差强人意;商场的规模也越来越不适应今天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商业行业要增强实力,加紧联合重组,尽快做大做强,不要使我国消费市场让外国人占得太多。

娱乐休闲需要对卖场设施的要求

现代人的市场消费观念逐步由传统的买实用,买实惠转变为买感觉、买享受。购物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内容已发生巨大变化;顾客除了买商品,还包括休闲娱乐等要求。作为商业企业应根据经营条件,在卖场设置顾客休息处、饮水设备、物品暂存处、儿童乐园、存车处、餐厅、茶室等设施;提供托儿、休息、咨询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少见到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卖场。

购买意识的理性对商品陈列的要求

因为人们消费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对商品的品牌、质量、性能、包装乃至于保质期等都更加关注。这些购买意识的理性要求商家能充分展示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使顾客易见易取、方便察看选择;要通过顾客行为调查,按照需求取向配置商品布局,根据消费者心理特征讲求商品摆布艺术,使商品陈列做到醒目、便利、美观和实用。

享受良好服务需要对销售服务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质量、数量和品种方面不断提高和丰富,消费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使得服务在消费需要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消费者对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享受良好服务的需要日益强烈。在现代消费者的意识中,商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支付货币所购买的已不仅仅是商品的实体,同时还购买了与商品相关的服务。对此,商家要做好在消费者未接触商品之前激发其购买欲望所提供的各项售前服务,营销人员在推销商品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方便的售中服务;以及包括送货、安装、“三包”等在内的各种售后服务。要知道,从一定意义上讲,服务质量的优劣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购买商品的主要依据。

当然,还有许多消费意识的内容在这里尚未提及,但不管是哪方面的消费意识,也无论其如何发展变化,我们研究的宗旨都是:根据消费意识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服务,让消费者满意。因为21世纪是以服务取胜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活动的基本准则就是通过服务使顾客满意。

参考文献:

1.龚振,荣晓华,刘志超编著.消费者行为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种燕珍编.心理营销.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符国群主编.消费者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探讨

前 言

2007年中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表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但在农村由于消费不协调,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从而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率贡献份额下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一、制约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总体水平偏低,二是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1990年的2.2倍、2001年的2.89倍、2003年的3.23倍。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 255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 493元,绝对差距是7 283元,相对差距是1∶3.22,城乡差距较改革之初增长了66%。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尽管农民收入同比增长,但占全社会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仍在下降,农村市场消费能力明显偏弱。

2.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目前,中国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和企业在工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供应上,多是面向城市需求,而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家电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市场的发展。况且在工业消费品生产领域,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较为普遍,现在市场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针对城市消费市场,而适合农村特点的家电产品不多,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3.农村家电消费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农村消费环境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实现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着农民消费的实现,限制了农民消费的更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农村市场网点少,购物环境差,商品的品种和款式也单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限制了购物选择面。

其次是缺水缺电,严重制约了家用电器的普及。绝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消费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布局、规模方面,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站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普及严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买回的冰箱变成了碗橱、洗衣机变成米缸”的笑话。目前,全国自来水受益村只有4 381个,普及程度仍较低。农村形容说:“电动洗衣机,人工上下水”;很多省份虽然消除了无电村,但是供电时间限制、电压不稳等问题也一直影响着电器商品进入农户;电讯基础设施因农村资金短缺、点多面广、铺设线路投资太大,一时难以满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使用费用远高于城市。据一份关于农村电价情况的调查报告:除了山西每度电在0.40元左右外,相当一部分省、市、自治区为0.60元~0.80元,高的达到2元~3元,远高于城市0.42元的平均电价水平,农民购头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现象较为普遍。另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住户的调查反映:农村电话费偏高,也是制约电话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是交通不畅,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不能及时换回货币影响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工业品不能顺利运过来,加大了工业品成本、抬高了价格,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二、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策支持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价段,以“老三大件”为主要耐用消费对象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以彩电、冰箱、收录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农业作业器械、运输机械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促进农村家电需求的增长,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中关键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满足消费需求的效率和效果,是阻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最大的非制度性因素。鉴于此,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和科技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农村水、电、交通、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到位。而农村地区电网、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及信息流通,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果蔬菜的流通、水产养殖业以及非农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对电话、电视、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电价下降40%,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将新增11.5台。如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将新增22.6台。

(二)组织支持

1.政府的支持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阶段农村融资渠道有限,正规金融缺位,资金市场运作极不规范。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乃当务之急。农村要探索建立一个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具有相互竞争、内部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农民贷款风险,健全融资渠道,进而启动农民长期抑制的消费需求。比如,农民的住房消费、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教育消费等。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业银行农村网点的撤并,管理权限上收;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只承担粮、棉、油收储贷款业务,不与农民个人发生信贷业务,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无暇顾及;农村信用社自身难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这种金融供给抑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战略应进行调整,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农村信用社来推行小额信贷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特殊的信贷方式,专门为具有一定潜在偿债能力的收入较低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加收入。

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探讨

前言

2007年中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表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但在农村由于消费不协调,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从而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率贡献份额下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一、制约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总体水平偏低,二是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1990年的2.2倍、2001年的2.89倍、2003年的3.23倍。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绝对差距是7283元,相对差距是1∶3.22,城乡差距较改革之初增长了66%。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尽管农民收入同比增长,但占全社会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仍在下降,农村市场消费能力明显偏弱。

2.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目前,中国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和企业在工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供应上,多是面向城市需求,而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家电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市场的发展。况且在工业消费品生产领域,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较为普遍,现在市场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针对城市消费市场,而适合农村特点的家电产品不多,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3.农村家电消费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农村消费环境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实现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着农民消费的实现,限制了农民消费的更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农村市场网点少,购物环境差,商品的品种和款式也单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限制了购物选择面。

其次是缺水缺电,严重制约了家用电器的普及。绝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消费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布局、规模方面,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站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普及严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买回的冰箱变成了碗橱、洗衣机变成米缸”的笑话。目前,全国自来水受益村只有4381个,普及程度仍较低。农村形容说:“电动洗衣机,人工上下水”;很多省份虽然消除了无电村,但是供电时间限制、电压不稳等问题也一直影响着电器商品进入农户;电讯基础设施因农村资金短缺、点多面广、铺设线路投资太大,一时难以满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使用费用远高于城市。据一份关于农村电价情况的调查报告:除了山西每度电在0.40元左右外,相当一部分省、市、自治区为0.60元~0.80元,高的达到2元~3元,远高于城市0.42元的平均电价水平,农民购头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现象较为普遍。另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住户的调查反映:农村电话费偏高,也是制约电话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是交通不畅,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不能及时换回货币影响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工业品不能顺利运过来,加大了工业品成本、抬高了价格,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二、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策支持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价段,以“老三大件”为主要耐用消费对象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以彩电、冰箱、收录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农业作业器械、运输机械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促进农村家电需求的增长,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中关键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满足消费需求的效率和效果,是阻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最大的非制度性因素。鉴于此,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和科技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农村水、电、交通、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到位。而农村地区电网、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及信息流通,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果蔬菜的流通、水产养殖业以及非农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对电话、电视、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电价下降40%,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将新增11.5台。如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将新增22.6台。

(二)组织支持

1.政府的支持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阶段农村融资渠道有限,正规金融缺位,资金市场运作极不规范。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乃当务之急。农村要探索建立一个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具有相互竞争、内部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农民贷款风险,健全融资渠道,进而启动农民长期抑制的消费需求。比如,农民的住房消费、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教育消费等。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业银行农村网点的撤并,管理权限上收;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只承担粮、棉、油收储贷款业务,不与农民个人发生信贷业务,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无暇顾及;农村信用社自身难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这种金融供给抑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战略应进行调整,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农村信用社来推行小额信贷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特殊的信贷方式,专门为具有一定潜在偿债能力的收入较低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加收入。

2.企业的支持

首先企业要树立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明确发展方向。企业要面向农村,重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开发,深入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调研,在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款式以及包装上要符合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开发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的产品,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产品配套服务,形成品牌比较优势,争取在服务三农和本土化经营中实现双赢。企业进农村不仅能带动农村小城镇建设,激活乡镇经济,还能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自身素质,改善城乡居民的购物环境。如湖北省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商贸企业,近几年来,在江汉平原的乡村刮起了“超市旋风”,到目前已经有160多家连锁店,其中79家设在乡镇甚至是村里。其设在乡镇和村级的超市经营状况良好,没有一家亏损,平均每1000平方米纯利润在10万元以上,效益好于中等城市和县城[4]。

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农村各营业网点的维修服务网络。据调查得知,很多农民消费者提出农村家电维修网点太少,维修费用太高,维修技术人员水平太低,而且有的地方配件不足等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维修服务网络的健全程度,决定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3.农村居民的支持

长久以来,农村的消费观念就是轻消费,重积累;再加上农村信息不灵,农村盲目消费、盲目攀比,婚丧嫁娶讲排场、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等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地区农民即使有钱,也不能接受城市的现代消费方式,对名优商品的了解较少,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的销售比较旺盛。因此,要激活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就要通过舆沦宣传工具,通过“电视村”、“电话村”等示范作用,通过补贴、赊销等手段,加以正确引导,引导农民购买名优商品,提高消费的质量,让农民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从而促进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制度支持

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储蓄动机之一就是预防性动机。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健全,农民预防性动机较强,导致农民宁愿手持货币,也不愿即期消费。因此,国家应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使农民放心消费。而针对农业生产的双重风险约束,政府还应该站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角度上,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度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

2.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加强对农民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教育

农村消费者的利益不容侵犯,农村家电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这个市场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非常脆弱,将农村当成城市淘汰家电产品的收容站,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家电产业。

3.制定相关监督制度

2007年12月23日,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旨在扩大中国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将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试点。三省农民将可以买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还可以从财政部门申领“家电下乡”补贴。如何确保该政策落实到农民身上,这就要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相关的监督制度以保证农民享受到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内容[EB/OL]./.

[2]尹世杰,王裕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中的消费经济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85-190.

[3]舒富民.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0-24.

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第4篇

根据中国9家调查机构最近对北京、上海、广州等5座城市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中6~15岁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已高达56亿元。

儿童市场在哪里

近年来,针对儿童消费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花样翻新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复杂,儿童消费市场表面上是一片繁荣,但是,消费者对此却似乎并不满意,一项调查显示,对目前儿童消费市场状况较为满意的消费者还不到10%,而回答不满意的竟占到了60%以上。

现在的儿童消费市场到底缺些什么呢?调查显示,家长对儿童智力培养、营养保健和品格培养方面的知识需求都很大。这说明,整个行业非常缺乏相应的服务。这与儿童玩具市场的情况相符:调查表明,在购买儿童玩具时家长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智力培养、性格塑造和价格合适,也就是说,在玩具促销时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向消费者阐明该玩具对孩子智力培养、性格塑造的作用和价值(而这类玩具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往往又是较难说明的),换言之,缺少有关信息和内容的服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个性化是开发的最好途径

目前,儿童用品市场已进入个性化消费时代。在此背景下,儿童用品因其常常与儿童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的成长需求相联系,而日渐成为一个对个性化要求较高的领域,家长们普遍期待的是与孩子的特点、孩子发展阶段的关键因素以及期望和预算吻合或接近的产品与服务。这一变化构成了促进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但它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当家长们的这一需求被漠视时,孩子的钱就不再好赚了。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产业价值链中,经销商的基本角色是制造商的和受托人,其基本职能是帮助制造商将其产品以及相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它要忠于的是制造商而不是消费者,而个性化消费时代,儿童用品经销商却更需要忠实于消费者。

儿童消费的迅猛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儿童消费市场的细分提出了客观的要求,这使得整个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当中所占比例超过33%的已占到家庭总数的90%。其份额已构成了家庭消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成长性消费

如果说此前厂商对儿童消费市场的细分存有顾虑,是担心过度细分所导致的市场细碎化会影响赢利,那么,今天儿童消费市场细分的数量基础已经具备。与儿童消费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相比,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其性质所发生的变化,中国城市家庭的儿童消费在经历了保障基本生活消费,追求享乐性消费之后,已发展到强调成长性消费的新阶段。

成长性消费又称发展性消费,一般是指家庭针对儿童成长的需要而进行的相关消费行为,如:为身体的良好发育购买各种营养添加品;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而购买的书籍、器具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班等。通常成长性消费可分为3类:针对身体发展的消费;针对认知发展的消费;针对人格发展的消费。具体的有生长发育、大小肌肉动作、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经验、语言能力、自我系统、交往行为、情绪情感等15大项60个方面。与基本生活消费及追求享乐性消费不同的是,成长性消费是一个具有较高信息包含、消费者介入度较高的且个性化取向强烈的领域。

由于消费者在成长性消费时所表现的诸多特征和性质与通常的基本生活消费和享乐性消费有着内在的不同,构成了儿童消费市场细分的内因。

由此看来,在当前的市场上,顾客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细致。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它们必须为特定的细分市场量体裁衣,因为这将是保证成功的惟一办法。

投资儿童益智产品专卖屋

市场潜力

谈起儿童玩具的趋势,资深市场营销专家认为,DIY聪明益智玩具、创意玩具、专利玩具、珍藏玩具是主要流行趋势,互联网兼容玩具也大受欢迎,但总的来说,消费者和经销商,都喜爱品质好,价位适中的儿童益智玩具品牌,这一市场潜力巨大。

经营方式

以会员制为主要营业形式,即会员在店内学习DIY各种产品,店里免费提供原材料。这样可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让孩子自己动手可以培养小孩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投资预算

1.货款5000元。

2.店铺租金(15平方米即可)大约3000元。

3.由于需提供桌椅给学员DIY产品,所以需购置1张长桌子和至少6张椅子,共计约500元。

4.其它费用,价值约2500元。

总计11000元。

消费市场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域;购买力差异;消费市场开发

农村购买力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却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以启动经济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启动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必须提高农村购买力。

一、地域购买力差异

购买力是人们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它是消费者能对公司施压降低其产品及服务价格的能力,同时也反映该时期全社会市场容量的大小。一切不通过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如归还借款、交纳税金、党费、工会会费等,均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要形成购买力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品牌产品的特点及优势;二是消费者需求及承受力;三是品牌产品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众所周知,消费者的购买力与其经济承受力是分不开的。考察消费者的经济承受力主要看他们的收入以及消费者为各项改革和物价上涨的付出。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购买力也存在地域差异。这种地域购买力的差异性表现在:一是地区间购买力的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需求量与20世纪80年代末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录像机、空调、组合音响已进入部分率先富裕的家庭;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较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潜力巨大;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进入数量增长型扩张阶段。因此,在需求的质和量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除基础设施状况不同外,更主要表现在我国是一个多地貌的国家,平原、山区、丘陵、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不同地形的地区居民即便对同一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三是同一地区内不同农户之间的购买力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与尚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在需求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导致地域购买力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差异、社会差异、群体差异和经济差异。

二、农村消费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

与城市不同,我国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产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价廉。在保障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同的产品,农民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低价产品。二是实用。强调产品的使用功能,并适应农村的消费环境,而对产品形式需求要求不高。如,目前家电产业纷纷推出的纯平彩电系列,比一般的平面直角显像管彩电的价格提高了将近1/3,这对于广大农民用户来说,仅仅只是外观上的不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因此,农民往往会选择平面直角彩电。三是简便。与价格低廉相适应,要求产品实现其基本功能,而不需过多的奢侈功能。同样以彩电为例,基本只要图像和声音清晰就可,而丽音系统、画中画、超重低音、环绕立体音等功能则可以省略。再如农村使用的固定电话,要求按键简便、数字清晰、通话无干扰等基本功能,而不需来电显示、通话计时、按键多色背景灯等较多功能。简便的另一个要求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修,越复杂的产品在农村越不受欢迎。四是牢固。农村的消费环境复杂,要求产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如电器要能适应低压或电压不稳,交通工具要能适应不同的地形和天气等。同时,要求产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耐用抗损。当然,使用牢固并不等于注重丑陋,爱美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宁愿选择前者。

同时,农村消费市场需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一是农村与城市消费时间上的差距,如一些在城市已趋饱和的家电产品在农村才刚刚进入消费高峰期。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约十年,也就是说城市市场十年前消费的主力商品将会是农村市场十年后消费的主力商品,这是一个大致的规律。二是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消费的梯度性,即产品消费基本有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辐射的趋势。三是农民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方面,农民选购的先后次序大致为:首先是生产需要,如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农用薄膜、农用机具等;其次是建房需要,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然后才是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

据国内贸易局调研组针对12省、市、区农村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近两年内,农村家电市场消费仍将是一种稳定增长态势,但不会出现对某些商品集中热销的现象,预计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以下几类商品将成为农村市场消费的重点。一是建筑材料。建房是农民毕生的追求,只有建房的需求满足后,才会转向其他日用品及耐用品。二是农机农资。国家关于土地承包50年不变的政策,无疑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其投资热情增高。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喷灌设备、高效肥料、良种、农药、温室设备材料和技术等将成为消费重点。三是耐用消费品。经济发展快的农村地区,已开始进入中低档耐用品普及更换期,有些农户一旦有了购买能力,开始讲究“一步到位”。电风扇、电饭煲、燃气具、热水器(太阳能)、中档家具、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音响设备、摩托车将是农村消费重点。四是方便食品。农村生活消费商品化趋势将明显加快,食品半成品、方便面、火腿肠、大众糕点、饮料也将步入农村市场。

此外,要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不仅要着眼于农民购买力、农村市场需求,还要研究和了解农民消费心理,即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惯、心理偏好及审美情趣。中国农民不太注重形式,讲求东西实在。在数量与质量之间,明显更看重数量。可这并不是说企业可以放弃产品质量,去注重外在的“花哨”,而是更多的追求产品内涵。此外,中华民族传统的克勤克俭生活习惯牢牢扎根于农民消费者身上。调查显示,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销售的主要障碍不是经济原因,而是农民的消费观念与新一代家电产品以提高生活品质为诉求的理念不协调。因此,企业在开拓农村家电市场的同时,要向农民消费者灌输一些新的消费理念,应当着手强调产品的必需性,诉求的重点是让农民消费者觉得这种产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不是强调“提高生活品质”、“豪华”、“时尚”等对农村消费者来说比较空洞的概念。同时,在审美情趣上,农村与城市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色彩上农民比较偏爱深色,尤其是红色,在名称上比较讲究吉祥等。另外,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多集中春季,而结婚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只有了解农民的这些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我们才能有效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制订出可行的推广和行销策略。

三、提高农村购买力。大力开启农村消费市场

(一)大力促进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近年来,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少数地方存在对粮食、棉花、烤烟等农产品收购压级压价及生猪定点宰割变相克扣农民等不合理因素,阻碍了农产品合理流动,致使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增产难增收,进而导致农民消费能力弱化。因此,对于农民来说,卖比买更重要,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手中有了钱才谈得上消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拓农村市场时,不仅要提供适销对路、深受农民欢迎的家电产品,解决农民的“买难”问题,还要解决好农民的“卖难”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这才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所在。如,沈阳中心大厦曾经开展的“粮食换彩电”活动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农民用余粮换回了急需的彩电,商场销售了积压的彩电,取得了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