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保洁制度

医院保洁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保洁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保洁制度

医院保洁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医保制度 医院经济效益 作用

我国经济科技不断进步,传统的医保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新医保的逐步完善和推行,一些相关的核算标准和内容也随之更新。比如,医保住院患者治疗的定额医疗、单病种的报销比例等都开始实行新的核算标准。这些新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无论是对医院的医保财务工作还是医院的经济效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医院的长远发展考虑,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并认清新医保制度给医院带来的影响,结合自身的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新医保的基本概念

在探究新医保制度对医院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医院的应对措施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新医保的基本概念。只有深入了解新医保制度,才能有效的分析出其与医院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新医保制度目前已经覆盖了我国的很多地区,受众群体数量非常之大。可大体分为三大体系,即新农村医保体系、城镇居民医保体系和城镇职工医保体系。医保费用由用人单位与职工共同承担,保险基金形式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随着新医保制度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保费公费制、覆盖面有限、相关费用全部由国家或企事业单位承担等种种弊端。不仅高效发挥了社会统筹性,也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新医保对医院经济效益的影响

新医保制度的推行,给人民群众带来就医福利的同时,还进一步加深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上的影响和挑战。

(一)影响医院的财务控制能力

在新医保制度被广泛实施的背景下,医院对财务控制的能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仍旧按照事业单位的标准对医院财务做预算,仅仅满足于管理医院的正常收支水平,并没有重视医院的财务预算对医院总体经营情况的影响。进而导致在新的医保制度背景下,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没有高效的发挥其应有的财务控制功能,造成了医院财务的无端浪费和流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高效性。

(二)影响医院的收入

新医保制度的实施导致了医院与医保的结算方式不对等,从而影响了医院的收入。通常情况下,医院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于参保患者及时的办理结算,这种形式对参保人来说相对比较方便。但在执行过程中,医院需要与相关的医保部门进行结算,对不同的缴费基数与参保对象要进行偿付比例的合理分配,对单病种或疑难病等还须进一步细化。繁琐的过程给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负担,进而对医院的收入及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影响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在很多医院,相关财务人员常常只顾忙于日常事务,对新的医保制度并不是十分的了解。而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但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无法完全适用于新的医保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医保制度的开展和运行,给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新医保制度下医院应对经济影响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运营机制

在完善运营机制方面,医院可以实行院长负责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医院的自主经营权,运用经济杠杆对相关的管理机构进行约束,明确医院的发展方向。重视学科建设、人员配置与机构设置等,运用科学高效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医院财务的管理。既要加强成本核算,也要注意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打造技术精湛的财务管理团队和医疗团队,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管理

在新医保制度下,医院要注重与时俱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及医保从业人员对新医保政策的认识。可以定期的进行相关培训,以此来加强财务人员及医保从业人员对新医保政策的理解,并提高专业技能。为刺激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医院可以适当的进行工资激励制。实施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等。确保人才分配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医院的业务流程,对医保资金的使用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审核,确保医院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的配合医院正常经营。

(三)加强对医疗应收款项的管理

加强医院对医疗应收款的管理,首先要做好记账工作,对医保参保病人的门诊及住院资料进行记录。其次,要准确掌握到期款项的数额,与医保机构及时的联系,并核对清算。加强对以往拒付款的分析和考察并及时处理。最后,要及时与医保部门沟通协调,合理争取款项的拨付数量,提高相应的弹性结算比例。在便民的前提下使医院经济良性发展。

(四)做好年度医保预算

每年医疗机构要做好医保预付金的使用计划,做好预算,按月或季度进行检查或中结,查看医保统筹金使用情况,避免年末结算时超标。

四、结束语

医疗保险一直以来都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的改革不仅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新了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医保带来的相关影响,提高财务人员及医保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并加强对医院财务的预算以及管理,制定合理的医保结算方法。进而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向科学化,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志娜.新医保制度对医院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3(03)

医院保洁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洁员;管理;医院感染;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6)02-0106-03

医院是诊治疾病和抢救患者生命的场所,同时也是病原微生物群聚的场所。医院保洁必须严格按照清洁、消毒、隔离的原则和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工作。保洁人员是医院内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队伍,因其具有与患者、病菌接触多的职业特点,易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如果保洁员的工作不规范、对其管理不到位,就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目前保洁公司自身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保洁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本院60名保洁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及管理,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院保洁员60名,男23名,女37名,年龄35岁~65岁,平均(42±7)岁;文化程度:高中5人,占8.3%;初中53人,占88.3%;小学及以下2人,占3.3%;保洁员工龄最长16年,最短1个月,平均(7±6.8)年。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中与保洁员管理有关的内容,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由本院感染管理科人员讲解问卷的内容,由保洁人员独立完成问卷,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对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由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集中授课,总务科长、保洁经理、保洁主管及全体保洁员参加,授课共2次,每次2h,规范保洁人员的工作行为。2个月后再次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

1.2评价指标

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置及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和报告、标准预防、手卫生知识等。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医院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过低,平均知晓率仅为27.5%。经过干预培训后,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见表2。

3讨论

3.1保洁员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1.1人员流动性大医院保洁人员多为保洁公司聘用,因文化程度低、工作忙、待遇低、地位低等原因,导致保洁员岗位没有保障,科室对保洁员的约束力不够,造成保洁员更替频繁,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保洁员队伍的不稳定,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3.1.2岗前培训不到位医院对保洁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缺乏完整的培训要求,是无计划、非定期的培训。一方面因为保洁人员为社会化的保洁公司聘用,感染管理科将培训重点放在临床医务人员,忽视了保洁人员;另一方面,保洁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集中起来培训,加之文化水平低,在给予知识的培训中,似懂非懂,凭自己的习惯做事,导致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3.1.3自我防护意识缺乏随着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保洁员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要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医疗废弃物和患者的生活垃圾,是除了医务人员以外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群。保洁员卫生、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思想上麻痹大意,医院感染意识相当淡薄。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或锐器伤时,不注意采取防护措施,极易感染疾病或由其导致患者间的交叉感染。3.1.4工作制度不落实虽然已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但缺乏具体、量化、可操作的考核方案,使相关制度不能落实到位。保洁人员做清洁消毒工作大多在无人监督下进行,因个别保洁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医院感染防范意识不强,为图工作方便,常违反工作制度,例如患者出院后不执行终末消毒、一条毛巾擦拭所有的床头柜、拖把使用后不悬挂、用带着手套的手开关门、卫生工具消毒浸泡时间不足、消毒液浓度配制不规范。3.1.5医院感染监管不到位近几年来,本院后勤服务逐步推向社会化保障,保洁人员的管理均由保洁公司负责完成。保洁公司管理者为非医学专业人员,缺乏医学知识,对医院感染控制及其管理方面知识掌握甚少。公司内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能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实施管理[1]。保洁公司主管检查保洁员工作时,只查出勤及表面洁净情况,而忽视了保洁过程的监管,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

3.2管理对策

3.2.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院保洁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能力差,感染管理科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与法规要求,一是培训保洁主管与总务科长,并与保洁主管、总务科长共同制定适合本院各岗保洁人员的工作制度、职责、流程、个人防护要求、保洁质量标准及考核细则。新招收的保洁人员必须经过岗前系统培训,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如清洁、保洁的概念、科学的清洁技术、清洁流程、使用科学的清洁工具、清洁工人的素质要求、手卫生知识、个人防护知识、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医院保洁的特点、微生物常识、医疗区清洁消毒隔离的要求与方法等,同时加强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确保其在工作中不受感染[2]。讲课要通俗易懂,对年龄较大的、文化程度低的人员需要反复讲解,并且耐心地进行一对一的演示。二是科室护士长根据科室特点与实际情况,对保洁人员再次强化培训,让保洁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性质及要求,掌握本岗位的感染控制重点。三是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年对医院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常规培训,强化消毒隔离观念。通过反复培训,可提高保洁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3.2.2健全工作制度,制定操作流程,做到规范管理以原有的规章制度为基础,根据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规定,重新制定保洁员工作制度、保洁员工作职责、卫生检查评分标准及考核细则;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标准的作业流程,如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回收、处理工作流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回收处理流程,配置消毒液流程及方法等。从保洁公司中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保洁人员,由感染管理科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树立规范操作的模板。如消毒液配制,在科室消毒液配制容器上标记好需加水的刻度,算好需加消毒剂的量,告知加入几杯消毒剂。清洁用具贴上醒目标志,如拖把标上红、黄、绿、黑4种颜色后分别在不同区域使用。洗手池上方张贴6步法洗手图片及个人防护图片。工作程序从清洁到污染的工作步骤并予以标准化张贴。使其在具体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它科室的保洁工作再由保洁公司逐个按模板进行规范,提高保洁团队的自我学习意识。3.2.3加强监督检查,提高保洁质量保洁员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率和医疗护理工作安全。保洁员的素质和工作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形象。医院成立了感染管理的三级质控网络,每年感染管理科对保洁人员培训及考核2次,每月对保洁员的手和擦拭过的台面进行采样监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保洁主管与总务科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清洁卫生情况,对照质量标准及考核细则进行评分。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消毒液的浓度、出院患者的终末处理及洗手依从性等,对于未按要求或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纠正。3.2.4提高福利待遇,确保工作质量要求保洁公司为每位保洁员配发工作服、口罩、帽子、橡胶手套、胶鞋,防水围裙等,对专职收集、运送医用垃圾的保洁人员注射乙肝疫苗,以确保其身体健康。保洁人员福利待遇偏低,本院通过人性化的关怀来留住人员,要求保洁公司与员工定立劳动合同,提高其工资待遇,每年为保洁员体检,为50岁以下的人员办理医疗及养老保险,尊重其劳动,遇到困难时所在科室人员及时给予帮助。实行赏罚分明的管理模式,每月由所在科室、感染管理科及总务科根据卫生检查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定,与保洁员的月工资收入挂钩。对平时工作表现突出、责任心强的保洁员,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的奖励;对于屡次不改的人员进行处罚或予以辞退,形成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以调动保洁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并提高工作效率。

4小结

控制医院感染属于综合管理范畴,需要医院多个部门的合作、全体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的共同参与。医院是各种疾病患者聚集的公共场所,如何做好医院各类环境的清洁和保洁工作,对保洁员的管理值得研究和探索。为了使医院的环境整洁、舒适,清洁质量达到目标要求,必须对保洁员实行规范的管理。为促进保洁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构架及制度、流程;需要灵活的培训手段;需要提高保洁员的自身防护意识;需要关注其卫生防护保障,采用不定期抽查与每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督,做到制度落实、质量保证、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洁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医务人员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谭金燕,梁琼.保洁员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10~2101.

医院保洁制度范文第3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通过提问、开放式谈话及操作抽查等方式对 25名20011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工作的保洁员存在的常见医院感染问题进行总结,排序得出主要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经过实践总结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2.主要存在问题

2.1制度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均来自非医学相关专业,对医学知识、医院感染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对保洁工作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等知之甚少,不能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实施管理,造成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及要求监督、检查、考评等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保洁员的防护措施不到位,劳保用品不齐全。例如初到我科保洁员对标本运送途中的保护、院感的预防及及时性等均不知晓。

2.2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 保洁人员为临时招聘人员,他们的年龄结构差距较大,文化程度偏低,我科保洁员中平均年龄为421岁,文化水平18名为小学,7名初中,无高中学历人员。从事保洁工作时间最长为4年,最短1月。所有人员在工作之前从未接触过医学知识,只是生活中的经验而已。因此很多关于院感的知识很难接受,甚至带有抵触情绪。且卫生习惯较差,不了解消毒、隔离的概念,尽管在上岗前已接受培训,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而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之一。

2.3岗前培训不到位,医院感染意识淡漠。

2.3.1清洁、消毒、隔离观念极其淡漠,不了解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为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交叉进行。如扫地、擦拭床、门把手、走廊扶手等同时进行。为减少工作量而不按要求进行清洁,如抹布未做到一巾一用一清洗、消毒,而是一巾多用等现象。

2.3.2不了解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的划分及意义,保洁工具混用、混放。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甚少,防患意识不强,对环境卫生缺乏重视[1]。如在护士无菌操作时,进入治疗室扫地或清运垃圾;擦桌毛巾、拖布在同一桶内浸泡、清洗;洁净、污染毛巾放置同一盆内;收集、运送医用和感染性废物时,逆行通过清洁区、造成清洁区的污染等。

2.4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按标准预防要求自己。保洁员工作时不戴帽子、口罩,不穿工作服。如擦地、床单位终末消毒时,不戴口罩;接触污染时不戴手套,触摸后不洗手或仅用清水请洗后即接触洁净物品、环境或个人用物等;特别是在收集感染性废物时不戴手套,或不脱手套即接触洁净物品,直接造成环境污染。而在院感中洗手是阻断通过工作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对降低医院感染率起着重要作用[2]。

2.5保洁员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保洁工作又脏又累,而承包的保洁公司需有一定的经济利润,因此保洁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工薪低,难以发挥保洁员积极性[3]。造成人员的不稳定性,工作时间短,经常换人。在研究过程中我科人员变化18名。新进人员没能及时得到岗前培训,相关院感知识缺乏。

3 管理对策

3.1提高管理者的认识,完善管理模式首先,要使管理者意识到,保洁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配备必须得防护用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必要投入,对于经常接触感染垃圾的保洁员,应加强疫苗接种。对保洁员的管理,应建立双管模式,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4]。

3.2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3.2.1岗前培训 对新招的保洁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基本操作流程及基本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讲解污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标准预防等基本概念;常用消毒剂使用范围、浓度,及如何正确配制;抹布、拖把的处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包装;说明洗手的意义及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做好自身防护等。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做好本职工作,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范。

3.2.2在岗培训 采用边工作边指导的方式,对于固定岗位的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重复强化。由各科护士长或院感监控小组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工作的重要性,指导具体的做法。如对不识字的人员,将不同区域的拖把用不同的颜色标记。配制消毒液时,在容器上做上刻度来作标记,固定放入消毒剂的量,再用测试纸来测消毒剂的浓度,让他们记住所需浓度的颜色。注重实际操作的培训,如毛巾的几个擦拭面,拖地面的方法等。

3.3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根据我科特点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及工作流

程。对病区环境、物体表面、地面及墙等的擦拭消毒,均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及消毒制度,完成工作后要有执行者签名。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对各类标本和污物的收取和处理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

3.4成立组织,监督检查 科内成立安全卫生管理小组,院感科每月与总务科一起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清洁卫生情况,抽查保洁人员一些操作步骤和消毒登记情况,确保保洁人员的工作质量。

3.5人性化管理,增强自我认同。通过关心保洁人员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等加强其对科室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降低人员的流动性,提高工作质量。

4.效果

针对重症监护室保洁员存在的问题,通过院感相关知识讲解及操作培训等管理措施后。25名保洁员中,23名能明确各区的划分;21名对生活、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密闭运送处理;抽查中操作的合格率为91%;手卫生合格率92%。

医院保洁制度范文第4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64-01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后勤服务逐步推向社会化,院内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均由保洁公司负责完成。由于保洁员的工作性质、内容及自身的特殊性等,其工作质量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科加强了医院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工作,对加强保洁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都起到良好的作用。感染科工作难度大,心理压力重,这就使得保洁人员流动性快,所以我科将制定了保洁人员管理制度。就我科保洁人员管理制度和方法介绍如下。

1 管理

1.1 建立健全保洁制度制定:详细的保洁人员工作岗位,上下班时间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流程,使保洁人员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1.2 科室加强培训培训:内容:环境介绍:熟悉感染科的工作环境,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划分。熟悉感染科感染病人的隔离及消毒措施。熟悉进出感染科的注意事项。介绍废弃物处理。掌握各种感染性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识别分类,包装及处理。掌握污物间(如卫生间,患者呕吐物)的处理流程,掌握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和配制与应用。职业安全防护,各种防护工具的应用说明,正确佩戴帽子、口罩、清洁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鞋、和隔离衣的应用。

1.3 科室对新来保洁人员采取授课方式集中培训一周,实行实际操作,规范指导,并且将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和专科知识打印成小册,对新来保洁人员人手一份,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择优上岗。

1.4 专人负责严格管理:科室指定有一定专业特长年资长的主管护师或护师作为感染监控员,定期组织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规程,对感染科保洁人员实施全方位管理,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问题。杜绝了院内感染的事件发生。

2 体会

医院保洁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保洁;医疗废物伤害;防护行为

医疗废物,在国外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中国的“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也将其列为头号危险废物[1]。文献报道[2],医疗机构内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保洁人员是发生医疗废物伤害的高危人群。因此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预防保洁人员的职业伤害是一项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笔者从临床工作中目睹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伤害认知及防护行为存在的问题,对我县医疗机构中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伤害认知及防护行为” 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调查对象

以便利取样的方法,调查了我县级别不同的医院的保洁人员共172人

1.2 调查内容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35~60岁,119例;60岁以上,53例;性别男21例,女15 1例;受教育程度,初中,8例;小学,39例;文盲,125例;工作时间:6月以下,128人;6月以上,44人;第二部分: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伤害认知,包括:如何减少医疗废物对机体的损害、徒手能否处理破碎玻璃、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及分类、标本运检要求、认为医疗废物有危险性、血渍处理方法、医疗废物包装袋要求、锐器要求、意外伤害处理、医疗废物是否放在专门的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焚烧处理、传染患者用过消耗品及废弃物隔离的重要性、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如何消毒等。第三部分: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防护行为,包括:接触医疗废物后脱掉手套洗手、接触医疗废物使用防护设备、手或身体被血液体液污染时洗手、手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预料到手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洗手、是否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擦血渍、用有效氯消毒血渍呕吐物30 min后戴手套用抹布或拖把擦血渍后彻底洗手、手持标本时戴手套、艾滋病毒对人体影响、意外针刺伤局部紧急处理、意外针刺伤后行疫苗注射、意外针刺伤后报告、医疗废物置标有生物危险标记专用容器内、防护用品使用。

1.3 调查方法

全部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由作者自行设计,问卷由作者亲自发放,针对不能理解问卷内容者,调查人员向其逐项宣读、解释,请保洁人员回答问题,用是或否回答,自己填写。对文盲者有另外一人,

2 结果

从调查结果来看,级别不同医院的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伤害认知及防护行为认识不同。医疗废物伤害认知与防护行为成正相关。

3 讨论

3.1 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伤害的认知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不同级别医院职业危害认知因素比较,医院级别越高,其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伤害认知越好。因二级医院一方面接受的患者及危重患者多于一级医院,因此,职业防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的规范化管理教育好于一级医院;另外与二级医院担任医学、护理教学任务,其任务越多,保洁人员接受信息机会就多,这也是促成其职业危害认知较好的原因。

3.2 保洁人员对医疗废物防护行为的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二级医院保洁人员对职业危害采取的防护行为相对处于较好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一级医院相关管理者盈利目的,对职业防护的硬件设施不到位,重视不够,防护设施(如仅限于口罩帽子一次性薄膜手套,绝大多数未设立暂存处)再加保洁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任其暴露在职业危险中,久而久之,相关管理人员对这些不正常情况熟视无睹,虽然少部分保洁人员有自身防护意识,也在无可奈何中逐渐习惯,即使伤害后亦当作一般损伤简单处理,管理者及被损伤者均未想到要进行疫苗注射治疗。

3.3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三级网络机构 成立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由医务科、感管科、护理部、药剂科、总务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医院医疗废物领导小组;设专(兼)职的医疗废物管理员,监督各科室医疗废物管理的具体实施。从而使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为预防保洁人员的职业损伤提供了重要保证。

3.4 建立医疗废物分类体系 根据《条例》要求,将医疗废物分为一般性废物(生活垃圾)、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锐器)、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放射性废物七大类;各类医疗废物采用固定的颜色标识:黑色代表一般性废物;黄色代表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红色代表放射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各类废物都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袋或容器内,并在包装袋或容器外贴上国际通用的分类标志和警示语[3]。如无耐刺容器,可用装消毒液空塑料壶代替,效果较好。通过正确的分类、收集管理,改变了以往医疗废物混合放置、无防渗漏、耐刺包装物而用普通塑料袋包装的现象,减少了保洁人员在处理、运送医疗废物时的意外损伤。采用固定的颜色标识和分类标志,使阅读能力较差的保洁人员无需打开医疗废物包装物或阅读医疗废物包装说明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为何种医疗废物,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他人在清理医疗废物时扎伤,减少了职业损伤,有效地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5 制定严格岗位培训制度 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本次调查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83.7%,工作6月以下的占74.42%,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严重缺乏。所以必须加强对保洁人员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处置、防护品使用、安全防护、意外损伤后应急处理等专题培训。同时也建议上级行政部门加强对分关院长相关知识培训,组织考核,纳入等级医院评审。只有这样领导重视才能不断强化保洁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参 考 文 献

[1] 李慧平,王小万.国际医疗废物分类及特点.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4(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