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品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多个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演示或操作实际问题,使学生既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尤其初中生更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启迪思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激发学习兴趣,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如果在教学中进行动手操作,则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促进、提高。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设计问题情景与操作内容,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指导中,动手操作探究生物问题,获得生物结论,理解生物知识,从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在操作中加强巡回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切实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而动手操作恰恰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形成。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学生多动手操作能使发散思维得到培养,达到创新目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并亲身实践,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发智力。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大胆思索、探讨、创新,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目的。如下面这道选择题: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我先引导学生对题干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水量约占91%~9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废物等,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但含水少,白细胞的作用是防御疾病,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最后得出答案选d。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认识过程的探索者,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语言对表象进行整理、加工、归纳和综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整认识过程。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则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设计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学生在这种积极、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组织动手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具有质疑问难的多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根据生物学科实践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有效教学 策略

当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紧扣课程,有效备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充满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的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

二、以生为本, 有效讲授

有效教学要求根据具体学情和教材,实施有效教学,主要是指: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利用教具或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创设情境,有效提问

新课程强调,创设情境,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体验到,教师是尊重他们的,并对他们的潜能、他们解决间题的能力充满信心,于是学生就会去掉畏怯之心,作出积极的反应,尽力不辜负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师生之间这种彼此信赖、彼此尊重的情感很自然就会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树立了信心,创造了条件。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

四、强化激励,促进发展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观师生关系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20

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下滑一直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初中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存在不想学的心理,认为学好数理化就好,生物不重要。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花时间来学习生物。这样的学习观念,势必会影响高中生物的学习。作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下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的学生大都见识少,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生物科普遍学得不好,这样无疑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初中七年级生物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谈心,着重介绍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生物可以让他们脱贫致富,甚至成为生物学家、医生、农业技术专家,从而改变命运。学生知道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情绪,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趣。现实中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愿意学习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学好那一科。可见,要想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经常和学生谈心,和学生交流,用爱心感化学生,不歧视每一个学困生,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是被关心的,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赖感,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生物。

三、联系农村生活实际,让生物教学更生活化

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证明,生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产业等都离不开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及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让生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觉得生物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从而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物标本。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就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到“开花与结果”一课时,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花带到课堂上来,通过介绍学生会发现自己对花的了解是非常少的,仅仅只知道花的颜色、香味等简单的特征。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所带的不同种类的花,他们会发现不同的花,花瓣数量、雄蕊、雌蕊都会不同,此时学生心中肯定会产生很多疑惑,我们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带着这些问题投入到新课学习中。通过这种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生 兴趣 激发 策略

一、上好课堂“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首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设置许多问题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引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接着提问:“什么是物理?”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接着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1、用园珠笔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就能吸引一些纸屑。2、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我在教学除了课本上的例子外,还给学生提出了与他们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路程才停下来?为什么竖直跳起以后要落回原地?为什么手电筒内装上电池就可使小电珠发光?为什么太阳会发光?演示实验:“烧不死的金鱼”,“点不着的纸盒”等等。最后指出,这些问题要得到答案就需要学习好这物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一个想法:一定争取学好物理!

二、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是物理科目的一个主要特色,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讲“照像机”时,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拿出实物照像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像机的镜头,使学生对照像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并讲明照像机的构造及原理,又出示模拟照像机,让学生观看其结构,并演示所成像的大小、倒正等。看到同学们渴望学习的神态时我及时诱导说:你们是否也想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同学们个个兴趣高涨,纷纷要求制作。说干就干,我拿出放大镜,硬纸板,半透明的塑料纸、胶水等器材,四个学生一组,不一会儿就做好了模拟照相机。虽然模拟照相机的制作非常简单,但他却能够通过操作和观察,学习照相机的基本原理,体验操作照相机的过程,观察像的大小、像的倒正等。看到学生们个个兴奋的劲头儿,我顺势利导又让学生们结合照相机的原理探讨望远镜的构造及作用。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就可以构成一个望远镜。学生用两只手各持一个放大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就像用望远镜那样看清楚了远处的物体。课堂上通过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制作的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室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载体,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好奇心能促使对某一事物产生特殊的认识倾向,也就是产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揭示物理信息的手段趋向新奇,而物理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比如讲大气压强时,教师拿出马德堡半球的模型,开始用双手可以轻松地将它拉开,然后合拢两个半球,用抽气机抽出里面的空气,让四位同学在讲台上对拉,使尽力气也拉不开,学生们马上就被紧张有趣的情景所感染,几乎全班学生都站起来了,新奇的实验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又如:低温下的沸腾停止对沸腾的烧瓶中的水加热,浇上冷水会怎么样?(浇水时,用塞子塞紧瓶口,并倒置浇)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当把正在沸腾的水拿离炉火时,沸腾就会停止;如果给停止沸腾的水壶浇冷水,壶里的水温一定会降低。演示实验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却是:给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却沸腾了!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学生真真切切的观察到了,它与日常现象完全不同。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悖,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强烈的认知冲突,也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寻求问题答案的兴趣。

四、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所以生物学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师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建立一种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自主的、探索的、实践性强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主动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生物学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状态。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扼杀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96-01

从初中生物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实验教学形式化、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关注这些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改进对策,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实问题

1、实验教学过程程式化、形式化

很多生物教师总是在实验开始之前,向学生细致地讲述各个实验器材的作用与操作方式、然后再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发问的机会很少,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实验教学重点不突出

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许多教师会在实验之后将考试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汇编为练习册,让学生不断练习与死记硬背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生物思维就会十分僵化,学习效率不高。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加速实验教学改革

不断的对我国的基础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为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打下基础。为了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为了更好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实施全面有效的教学手法,利用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热情和好奇心,保证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现代生物教学的基础。我国的学生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培养,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的选取课程进度进行学习,保证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同时,对于生物教学的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培养出一批有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

例如:通过制定关于“动物的进食行为和行动方式”的问题上进行探讨,教师需要事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兴趣爱好询问,通过分配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让A、B、C三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点进行动物的实地观察,同时记录下不同科目的动物运动以及进食防御等方面的信息。还有,教师需要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精神,构建良好学习生物实验平台。

2、尊重学生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生正是一个有着积极思想和容易迸发新奇想法的年龄,这时的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类教学兴趣非常浓厚,喜欢利用各种方式完成哪怕是繁重的教学任务。这时,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互动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老师要予以肯定,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并适时的融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例如:关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课程的教授,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气候季节进行课程材料的选取,老师可以实现准备实验小白鼠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其短期生长变化,发现他们在每个生长阶段时的主要特征,学生也可以自主进行饲养,方便课后进行观察。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3、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因为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I生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的学生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实验改革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4、拓展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5、优选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学校可以顺利完成给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方案进行改革,不断的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利用各种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的进行合理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等。

例如:进行“生物的生长是否受环境影响”的教学课程时,可以选定一种生长周期短而且生长迅速的植物进行观察,比如“蒜苗”。首先将准备好的蒜苗分成四组,分别放在朝阳、背阴、潮湿和干燥四个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学生需要每天进行记录和测量,观察蒜苗的生长状况。只有亲自经历实验的学生才能获取实际的知识,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对知识的探知欲望更加强烈,同时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

总之,重视实验教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会的动手操作能力,才是当今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和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