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语言教育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关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并且取得很大进展,要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体制,给幼儿提供比较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研究很多,在这些研究中看到我国幼儿语言渗透教育的缺陷,针对这种缺陷提出对策,以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艺术水平。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是幼儿园。不同的国家对其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蒙养园、幼稚园及托儿所,其实就是孩子在学前教育学习的教育机构。二是语言艺术。一般语言艺术是划归到艺术门类当中,就是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语言这种手段,有意识地塑造一种审美形象,它是一种艺术形式。三是渗透教育。幼儿教育具有渗透性,这是大家公认的,所谓语言渗透教育,就是在语言教学中,受教幼儿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就能在平时活动或者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一定语言词汇与表达能力。
三、幼儿园语言艺术领域渗透教育的不足
每一件事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也是这样。就幼儿语言学习看,在学习前首先要做好准备。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很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在幼儿园语言艺术领域渗透教育上还存在几个问题:
(一)高压、高控制。第一就是这种教育是一种高压、高控制教育。一节课当中有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发言,幼儿们基本上只是在听老师讲,没有太多的发言机会,这样的语言课堂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一个人讲,幼儿们都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则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也不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低效、低关注。上完一节语言课,最基本的要求是让所有幼儿有所收获,不管收获大小,让他们的语言水平有所提高。这是幼儿语言课的目标,同时是要求。在一些课堂上,老师会通过提问,然后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一些幼儿不愿意回答问题,不举手,也不发言,进而被老师忽视点,没有得到关注,这是因老师设计的问题没有广泛性及提问的方式不科学造成的,带来的后果是课堂整体取得效果不明显。
四、幼儿园语言艺术领域渗透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要营造一种平等教学氛围。《纲要》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为此,老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上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教育氛围,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够很好地促进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吃掉黑暗的怪兽”,在这个教育活动中,老师一次设计了六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达到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第一个问题是:黑夜和白天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开头引发幼儿兴趣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你觉得白天与黑夜哪一个好?这个问题需要幼儿自己动脑筋去思考。第三个问题是:如果那个地方有黑暗?这个是让幼儿去理解暗黑的含义。第四个问题是:你认为黑暗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就需要幼儿质疑,假如没有黑暗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就要学会判断。第五个问题是:你一个人敢睡吗?这个问题就是带有鼓励性质的。第六个问题是:你们需要黑暗吗?这个问题比前面的问题都要深奥,是一个能力提升的问题,可以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老师创造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六个连续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们都参加,与老师、同学讨论并积极发言,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在活动中产生精彩纷呈的师幼互动。
(二)给予鼓励,让幼儿乐读、悦听、乐意学。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幼儿语言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力及个性等。要深刻保持对幼儿的尊重,给予鼓励,而不是在幼儿上课不愿意听课或者吵闹时给予严厉的批评。在幼儿今后发展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在幼儿园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乐读、悦听、乐意学,而不是用压迫的方式。比如在老师讲故事时,故事如果内容比较多,就要分开讲,在讲到一部分时,停下来问他们:“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这么做?”这时幼儿就会认真听,并且积极与老师讨论,不时还问老师问题。把故事渗透到语言教育中,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自己去发言,从这种教学中不断培养语言能力。
(三)把握关联,让其他学科参与进来。
幼儿园的语言艺术领域的渗透教育就是要把其他的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到语言教育当中,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一是音乐与语言,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美妙的音乐背后都是存在故事。比如音乐《小人书,你别哭》,在听完这个曲子后,就让大家积极谈论,这首曲子你喜欢吗?好听么?听到这个曲子你会联想到什么东西?为什么?老师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发言,不仅能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听音乐学语言的能力。二是数学与语言,在枯燥的数学教育中渗透语言教育。数学是一门比较乏味的学科,它不用太多的语言表达。为了提高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会用一些游戏方式解说那些数学概念,让孩子在说说玩玩中就把这些东西掌握。另外,还可以让体育、美术及其他的学科都参与进来,这些学科之间形成互动。
(四)实行家园合作机制。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家庭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要建立一套家园合作机制。幼儿园的老师平时要本着合作、平等原则,在教学中要赢得家长的支持,还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这个经济社会中,不少家长都有一种功利主义思想,他们认为在孩子的语言教育中就是学会认识多少字,把这个作为一个孩子语言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衡量标准。有时一些家长还会把自己孩子会背诵诗词的事拿出来对其他家长炫耀。为此,我们应该看到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这种现状,从实际出发,大力宣传,随时、随地、随机地渗透幼儿教育的理念。把这种教育理念输送给家长,让家长知道,除了认字以外,孩子还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画画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要引发家长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实现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五、结语
【关键词】丽江地域 纳西语言 幼儿园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70-02
神秘的丽江纳西东巴文化以开放、大方、兼容并蓄为重要特征,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纳西语言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布于云南的丽江、中甸、永胜、宁蒗、兰坪、维西和四川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地,使用人口约29万。纳西语言中,对世界的感触非常细密敏锐。在纳西人眼里,天上的星星、河流中的水、树上的鸟巢、石头里的金子、土壤中的树木,有不同的寓意和表达,他们对生命、时空和空间的表述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非常细腻灵动。
丽江市由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组成,因为纳西民族主要集中在古城区、玉龙县,在此地域内的幼儿园里开展纳西语言教学比较切合实际,同时也更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所指的丽江地域特指:古城区、玉龙县。
一 丽江地域幼儿园开展纳西语言教育的必要性
1.纳西语言的使用现状带来的紧迫性
原来的丽江是儒雅的,纳西人认为财富如过眼云烟,因此崇尚教育。但丽江旅游的高度开发,使丽江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文化传承和人文传承。外来游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纳西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人们开始追求外来的新事物,追求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追求时尚,当然语言也不例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小孩子们越来越不爱学习读书,也不学习自己的语言,人们觉得自己的民族语言不好听、不上档次,开始学讲其他地区的方言,如昆明、大理、四川话等,或英语。有的家庭,三代同堂,各说各的话,祖辈们说的是原汁原味的纳西语言,父辈们说的是“汉化”的纳西语言,纳西语言中带有很多汉语的词语;孙辈们讲的都是汉语,不会说纳西语言,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这样的情况在丽江不算奇怪。另外,在主流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教育背景下,有些家长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学习纳西语言不利于孩子学习汉语,会妨碍孩子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没有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不愿意让孩子学习纳西语言。
2007年一项调查显示,丽江古城白马龙潭小学总共有960个学生,其中纳西族学生570个,占60%,但其中只有110个学生会说纳西话,不到20%。而认识东巴文字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在20世纪40年代,约有1%的纳西族东巴(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掌握这种文字。那时山区每个村子都有东巴,总数约有1000人,到1999年仅剩下25人。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成立20多年来,先后请来了11位大东巴,现已全部去世。
纳西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必然也影响到纳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在多元文化思潮兴起的背景下,延续纳西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文化教育逐渐形成潮流。1980年联合国“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世界文化十年”活动,开始倡导跨文化教育。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的文件,这一国际文件第六、七款指出:“跨文化性或多元文化主义意指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鉴于当今世界所独有的大量因素,各个现代国家都必须不同程度地面临多元文化现象。”跨文化教育或多元文化教育要“能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相互理解和丰富”。这份文件明确、系统地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跨文化教育实践。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声势浩大的黑人民权运动,教育成为这场运动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的主流。美国为此专门成立了“美国国际与跨文化教育理事会”。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普遍开展了多元文化教育。
尽管对于多元文化教育这一概念在不同视点下形成了不同定义,不过这些定义都有一个核心,即“多元文化教育通常是指多民族国家对各民族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的有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以使学生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能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享有应有的文化尊重”。
多元文化思潮的兴起,使人们意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当前文化多元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下,本着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相互理解和丰富的精神,在多元文化视野下研究丽江地域幼儿园纳西语言教学策略,具有独特的价值。
3.学校(幼儿园)传承模式成为纳西文化传承的主要模式
东巴文化原有的传承模式以家庭血缘传承、家族村寨传承、师徒传承为主,但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原有的传承模式已失去基础。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东巴文化的传承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校传承模式为主。
幼儿园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场所,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也是民族文化延续的重要基地,可以在幼儿园展开纳西语言教育。
第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和长期教育实践早已证明,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和掌握语言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最为关键时期。在这一期间,婴幼儿的听、说等语言器官发育逐步完善,发出各种语音的生理条件已经具备,正是语音习得的高峰期、定型期;容易结合生活中的动作、表情等非语言手段表现和理解某种语言意义,学习听说某种语言或方言。研究表明:3岁幼儿能掌握1000个左右词汇,到了6岁能掌握近4000个词汇,3岁的孩子只能用简单的陈述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一定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6岁时能用多种句式,灵活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思想。
第二,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最好的教师。孩子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丽江地域幼儿园开展纳西语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二 丽江地域幼儿园开展纳西语教学策略初探
1.培养幼儿园纳西语言教育骨干教师,使幼儿园形成注重民族文化传承的氛围
选派热爱纳西文化传承事业、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较好的纳西语言基础的纳西族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纳西文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纳西语言和教学方法,并以他们为骨干,开展纳西语言教育。
2.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纳西语言教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幼儿园一日生活即课程,纳西语言教学可以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学习与开展专门的纳西语言教育活动相结合等途径;生活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纳西语言来对幼儿进行指导和交流,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简单的纳西日常用语;同时,开展专门的纳西语言教育活动,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教育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启蒙性。
第一,小班:学习简单的纳西词语,能用纳西语简单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这样更直接、直观。如在吃饭时让幼儿用纳西语言来说“吃饭”这个词语。在幼儿学会了简单词语后,教师可以教幼儿学习简单语句,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短小的、幼儿感兴趣的纳西儿歌、故事。
第二,中班: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开设专门的纳西语教育活动,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如稍难的纳西儿歌、故事的学习等。
第三,大班:在继续巩固、提高小班、中班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纳西拼音。
3.以游戏作为纳西语言教育的基本方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最基本的活动。”幼儿的游戏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让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应以游戏作为纳西语言教育的基本方法。如可以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纳西数字等,开展纳西音乐游戏、角色游戏等。
4.以儿童为主体,教学注重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世界事物,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理解事物。纳西语言教育不能离开幼儿的直接经验,最好在活动中学习,最好是幼儿有一定经验的、易于理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经常用得到的语言。
5.充分使用纳西民族资源,积极开展家园共育
在丽江地域开展纳西语言教育有良好的课程资源——纳西家庭和古城社区,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配合进行纳西文化的传承。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让家长了解幼儿一日所学的纳西语言,请家长帮助幼儿练习所学内容;(2)请家长给幼儿讲一些纳西故事,简单介绍纳西历史文化;(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幼儿尽量使用纳西语言交流;(4)家长给幼儿创造说纳西语言的机会和条件;(5)请家长到幼儿园做老师,与幼儿一起开展纳西语言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琨.让更多纳西族孩子会说纳西话[N].西部时报,2007.7.24
[2]杨杰宏、张玉琴.东巴文化在学校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9(6)
一、精心营造环境,提供互动氛围,是开展全语言教育的首要条件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方面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园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在创意环境、优化环境、拓展价值中,不断浓郁全语言氛围,帮助幼儿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1.公共环境的创设渗透书香气息
首先,我们将全语言教育理念、目标以及各年龄段经典绘本展示在公共环境中,让教师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收获、感悟。
其次,充分利用幼儿园大厅和长廊公共区域设立“阅读林”、童话剧场、小小电视台等,并投放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阅读的材料。这些阅读材料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幼儿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自由、开放的空间为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保障。
2.班级环境的创设促进互动表达
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班级语言区,投放观察、阅读的材料,或单独图片,或组合图片,或图书资料,让幼儿自由取拿、阅读,支持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
其次,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创设主题墙,呈现幼儿的学习过程,记录幼儿的讨论发言……促进幼儿积极与主题墙互动,愉快而自然地进行阅读、表达。
最后,我们有效利用自然角资源,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并尝试用谜语、故事、诗歌等形式表现表达。
二、精心设计活动,促进语言表达,是开展全语言教育的主要抓手
1.关注材料选择和价值分析
材料选择关注五个方面:(1)情趣性――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带给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2)适宜性――选择的内容要与特定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保持一致,要利于幼儿接受,促进幼儿发展;(3)科学性――所呈现和解释的活动内容应科学、准确,有利于幼儿知识和概念的进一步学习;(4)主题性――与幼儿的活动主题紧密结合;(5)生活性――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反映适合幼儿的现实生活,引发幼儿的有效学习。内容可以是传统教材,也可以是经典故事、著名绘本、经典动画等,关键是选材时要思考其利用的着眼点、突破点以及提升点。
价值分析把握两条原则:(1)深读细研――阅读、分析材料,思考分析内涵,挖掘整体意义,把握教育价值,使作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2)削枝强干――为了突出活动的重点和特质,对材料进行剪切、处理,去除无关细节,保留作品情感基调与内容实质,放大核心价值。
2.关注活动目标的恰当定位
在制订教学活动的发展目标时,我们要在突出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融合思维、想象、情感、习惯等多个方面,指向明确,渗透适宜,力图使教学的目标反映出三大内涵――培育语言素养、引发积极情感、发展多元智能。
3.关注活动环节的精巧设计
我们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坚持设计活动的最重要原则――给更多的幼儿以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孩子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讲究教育的公平,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不管是能说会道的还是羞于表达的,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多的空间:我们要充分挖掘绘本的空间,思考可以拓展的点,给幼儿思维的空间,给幼儿想象的空间,给幼儿表达的空间……以此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读图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4.关注情感体验和表现表达
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诱导表现非常重要。只有自己投入了,教师才能将幼儿带入语言情境中,让幼儿体验、联想、模仿,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用作品中的情感感染幼儿,使之感动而支配行为。同时,在活动中,我们注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设置集体表达、分组表达、两两表达、自由表达、个别表达等空间,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达。
三、关注一日生活,进行点滴渗透,是开展全语言教育的重要方面
生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它既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途径。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言教育的契机。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强化“十个一工程”,即每日一讲、每日一故事、每周一词、每周一句、每周一问、每周一诗、每周一自主阅读、每月一演、每月一亲子阅读、每学期一童话剧。同时突出“途径”,即来园接待、晨间谈话、晨间活动、餐点时分、午睡前后、散步时光、离园时刻、游戏活动等,使语言的学习、感受、表现自然流淌在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如,就餐时――让幼儿介绍菜名,说说菜的颜色、外形和营养价值;晨间点名时――围绕主题,鼓励幼儿快速思维、自主表达;晨间谈话时――给幼儿创设一种安静的谈话氛围,经常向幼儿提出感兴趣的话题,生生交谈,师生互动;盥洗时――用儿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散步时――走走、看看、讲讲,在自然、真实的美丽场景中丰富语汇等等。
四、瞄准其他领域教学,优化幼儿语言,是开展全语言教育的演习场所
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虽然不以发展儿童语言为主要目标,但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因此,我们应瞄准不同领域的学习活动,积极渗透语言教育的元素。在渗透中我们注重做到两个把握:(1)把握不同学科领域活动的不同语言特质。比如,数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述是精练的;科学活动中的语言是明确、简练、描述性的;音乐活动中的语言可以是想象的表达,一串串音符、节奏以及旋律变化的背后,也许每个幼儿都会编出不同的故事;美术活动中,多彩的颜色、夸张的构图、奇妙的图案……都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表达的素材等。(2)把握不同活动的语言生长点。鼓励和引导幼儿、评价和肯定幼儿,一方面促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日趋规范、准确、完整、连贯,另一方面也让幼儿体会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成功感。
五、重视家园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是开展全语言教育的有效补充
家庭和幼儿园一样是幼儿语言接触的主要场所,影响着幼儿语言的获得。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系列活动,引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帮助家长积累优秀的教育方法,提高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图书漂流活动,让经典绘本在各个家庭中流动,通过家园的共同配合,让阅读逐渐成为幼儿的习惯,擦亮幼儿的生命底色……
创绘记录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创编故事,用画面表现故事,体现阅读的另一番精彩。
阅读存折积累,鼓励家长从一本书开始,为幼儿的生命成长积累充足的精神养料。
关键词:幼儿;提问策略;语言教学
新课改要求,幼儿要在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大胆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与教师和同学沟通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词汇进行表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师生间的对话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课前就要对可能会出现的对话进行归纳,保证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问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幼儿从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对情感的理解以及对目标的感知。
一、现阶段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不论是初高中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大量地使用课堂提问来贯穿课堂,因此,课堂提问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巨大。而教师个人的能力以及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都会影响教学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
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在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找不到问题的重点,甚至会歪曲理解,不能达到教师提出问题的预期目标。
2.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事先设计,具有随意性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长期以来的习惯,养成了在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类似于口头禅的问话,甚至在每一句话结束时都要问一遍,这就导致了问题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实际的意义,幼儿在这种情况下不清楚教师所要问的问题是什么,长此以往,幼儿在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就会主动忽略,消磨思考的积极性。
3.避免突然提问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思维不在课堂上的情况时,一般都会采用突然点名发问的方式来警告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虽然运用这种方法在一开始十分有效,但是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开始逃避教师的提问,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畏惧感。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教学中是不适用的,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避免使用这种方法。
二、改变提问方式以促进幼儿学习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只有引导幼儿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才能帮助幼儿在学习中认识自我,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发展。在帮助幼儿实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也就是自尊心,也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拥有优秀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提问方式,将新课改的理念贯彻到实践教学中。
1.为激发幼儿的思路,运用多样性的提问方法
一般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都是“是什么?”“怎么做?”之类的,但是这类型的问题都比较单一,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路,导致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例如,教师念了一封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信,首先,教师就会问幼儿:“这是什么呀?”幼儿就会回答:“这是一封信。”“是谁写给谁的呀?”“是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导致幼儿思考问题十分片面,降低了孩子学习语言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性的提问,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问题,而是提出一些能够延伸思维深度的问题,让幼儿能够从多角度来了解周围的事物,答案也不是统一的,这就使幼儿在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思路,提高了教学质量。
2.为打开幼儿的思路,运用启发性的提问和追问
要想幼儿实现有效的学习,教师就要引导幼儿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要不断地鼓励幼儿,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动大脑,积极回答问题,同时要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教授幼儿“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含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讲述清楚,而后问他们:“森林中的动物害怕的是狐狸还是老虎呢?”“然后呢?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动物,你会害怕谁呢?”这些问题都附有比较性和假设性。在幼儿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你还是会害怕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谁的呢?”幼儿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回答之后,还能通过反思来迁移自己的思维。
3.为提升幼儿思维,设计开放式的提问
对于开放式提问,在教学中理解为没有统一现成的答案,不会对思维造成局限性,帮助幼儿开拓想象空间,因此,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般这种问题都与幼儿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件有关,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经历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提升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问学生:“在你的所有玩具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为什么?”像这样具有判断分析性质的问题就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也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知识概念,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教师所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有意义,教师要将这些意义明确化,才能实现有效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林静峰.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1(02).
一、客观看待不同“图”在语言活动中的使用和作用
我们知道“图片”,可以是印制优美的图片,可以是教师绘制的图片,可以是拍成的照片,还可以是幼儿画的图片,甚至于是教师在活动中临场发挥绘制的图案等等。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图片”,应该是更为广义上的“图”。不同“图”的设计和使用在语言活动中将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的改进。
教学挂图:此种“图”是最为纯粹的图片幼儿教育论文,也是我们教师经常甚至于至今都还在使用的一种图片。由于以往印刷技术的问题,色彩不是很鲜艳,形象单一,真实,贴近当时的生活实际。教师通常以看图提问题、结合图片讲述等方式引导幼儿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中的故事内容。挂图的使用有时容易让教师统领课堂,陷入到“问答式”的教学模式中,而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通过提问策略的改进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儿的思维品质、语言表达才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贴绒式图片:此种“图”在教学挂图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先,由于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外来大量国外卡通片的盛行,使得图片中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造型不拘一格,深受幼儿喜爱,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此外,教师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将图片制作成“半能动式”的,即将主要角色或是场景利用磁铁、吊线等方式制作成能移动的“图片”。此举大大地激发了幼儿探索和讲述的兴趣,教师将操作法引进语言活动,使幼儿通过教师的操作,学习和理解相关的语言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幼间的互动。
动画片: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VCD机迅速地普及到各个地方,特别是幼儿园将其引进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后,对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时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开展了动画片讲述教学的探讨,将传统的静止的“图”变成了活泼有趣的能动的“图”。动画片教学的探讨,使我们的语言活动有了更多选择的内容,同时能动的画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师幼间的互动也更为活泼而有效。
多媒体课件:动画片讲述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工具,但由于目前能为幼儿园教学服务的动画片软件还有局限性,所以近几年电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利用课件制作软件、幻灯片制作技术等电脑编辑技术,精心设计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图片”,并以此为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言教学丰富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幼儿教育论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快的气氛和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图谱:伴随着幼儿园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进步,教师从考虑如何去“教”,到更注重考虑幼儿怎样去“学”。“图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将一些熟悉可见、便于描述表现的符号来替代另一些不熟悉、较复杂的不便于描述表现的事物,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图谱教学作为在语言活动中的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运用合适的图片和象征性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活动内容,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运用各种“图”,促进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
合理高效的教具是一堂有效的语言活动的物质基础。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我们不断地在改进“图片”这一经常使用的教具,但并不表示越先进、越现代化的“图”就能越有效地促进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因为,使用教具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应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具,重点考虑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所以,以上所说的五种“图”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更好,而应根据所选的教材灵活地选择一种或是多种结合使用,才能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1.传统的“图”,以朴素教育使活动更具实效性
随着课改的推进,幼教界开始提倡“朴素教育”:即不要求教师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教具的制作上,把教学形式设计得很花哨,而应以朴实、有效的方法给予孩子相关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在语言活动中传统式的“图”的运用正是符合了“朴素教育”的精神。因为这些“图”不需要我们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制作,有的甚至随手即可拈来,从而让我们将时间用在了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图片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传统与现代化结合的“图”,在相辅相成中促进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它使活动的内容变得具体、简明、有趣。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并不一定都需要现代化技术手段,一些传统的教具,也能起到直观、一目了然的作用,而且有时会更简便、实用。因此,有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目标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