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言教学的含义

语言教学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言教学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言教学的含义

语言教学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 文化

一、对外汉语教学理念

1、互动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既要使学生懂得知识,又要使学生通过声、韵和声调的训练形成技能,而后者更为重要。其实,气氛和印象,也都是为了能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但是再好的师生关系也会出现问题。一个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学生情绪的敏感能力,这样课堂才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并带领学生把汉语学好。那么,就应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后,充分的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可以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即进行主题式的(互动)活动(可以预先告诉学生,让他们去收集相关资料)。例如,我们吃的食品。做法:是教师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等,然后把有关食品的图片发给学生,他们可以把图片和资料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此食品的名称。目的:是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和求知欲;既检查了学生掌握语音实际情况和水平及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也使教师能从中改进语音教学。

2、情景教学

交际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从教学目的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来进行教学时,它包括理解和表达;从课堂上突出教学情景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并且交际和课堂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即充分利用课堂上现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造实际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言语;不失时机把课外某些有意义的情景引入课内,使课外服务于课内。

如真实情景,即走出教室,到社会与人进行交际、对话的情景(如到商店买东西,到邮局寄信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自然、有价值的言语情景,其中有许多具体的情景。再如,模拟情景,即课堂上准备一些道具,布置一个模拟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的情景。可以模拟一个上门拜访朋友的情景,就可以轻敲桌子(敲门)起身、开门、请坐、端茶等动作,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进行相关的询问某人在某处、打招呼,询问需要或愿望、提建议、告辞、送别等功能练习。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意思

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语言,它构成了人的最重要的文化环境,直接塑造了人的文化心理。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与文化由于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互相依赖、互相推动发展的关系,如果脱离了“文化”概念,深入的语言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文化的研究离开了语言,将会同样地产生理论上的缺憾。正如爱德华·萨丕尔在《语言》所提出的那样,语言是一种文化功能,语言的内容,不用说是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衡的路线前进是完全正确的。”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浸透了文化内涵。况且使用语言的人本身就是文化的创造者,又可以说是文化的产物,自然不能摆脱文化的制约。

那么,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语言点学生搞不清楚其中的由来,正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核心是词义,词义与文化的关系最真切,词汇也就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最明显的语言结构形式,所以对词汇结构的文化内涵发掘方面花费功夫也大。如从词汇内部结构本身看,汉语词形、词义的关系比西方表音文字要紧密,汉语词汇中有的词形直接表示词义,也就包含着更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内涵;从汉语词义的引申与汉民族审美意识的角度,也可以揭示词汇意义与文化共同演变的事实。词义的引申总是以联想为其必要的心理基础,文化传统不同,认识活动中的联想方式也就随之而不同,民族语言中词义引申的也不同,其词义中包括的文化意义也不同,而且,民族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作为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文化特征在固定的词组、习惯语中的作用也很突出,其成语典故大多与民族心理、习惯有关。如成语、谚语、惯用语是中国语言中文化性很强的词汇。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近三千条,外国留学生如果不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仅从字面上是无法准确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的。

三、小结

吕必松先生曾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明确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使学习者在交际中的表达符合语言的各要素规则外,还应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让他们说出来的话得体,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袁博平.第二语言习得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1995

[3]和跃,吴俊.简论对泰国学生如何进行汉语语音教学[J].管理观察,2010

[4]赵永新,毕继万.对外汉语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1998

[5]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语言教学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汉语负迁移 英语写作 词汇负迁移 语篇负迁移

英语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书面交际形式,也是实现语言交际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中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历史、社会体系、不同,所以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英汉在词汇、语法和习惯表达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英语写作中的Chinglish屡见不鲜。大部分中式英语都是汉语负迁移引起的。

1.语言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的影响这一现象。根据G.Kasper和S.Blum Kulka对语用迁移的定义:“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and perhaps imperfectly)acquired.”可以把其理解为: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已有的语用知识与目的语的语用知识相似或不同对新语用知识的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产生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外语学习中十分常见。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例如:The film is very interesting.其中英语和汉语的主要结构都是主―系―表,所以在学习英语时学生可以借助相似的汉语结构促进英语的学习。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同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帮助,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例如:在“Smoking will harm your body.”中,“body”在英语中作“躯体”讲,而汉语“身体”有两重意思,一是指“躯体”,二是指“身体健康状况”。该句表达的意思显然是指“身体状况”,但由于受汉语影响,而误用了“body”,所以应将“body”改为“health”。正迁移有利于外语学习,负迁移则阻碍外语学习。

2.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2.1词汇负迁移

(1)词义方面:很多学生以为每一个汉语词汇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合适的单词,殊不知一个单词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可以找到几种不同的意思,因为它们的语义场不同,所以意义也不同。如汉语的“重”一词在英语中的对应单词是“heavy”,比如说“重盒子”可以说“a heavy box”,但“heavy”却还有其它几个意义。比如“大雨”不是big rain而是heavy rain;“繁忙的交通”不是busy traffic而是heavy traffic等。而有的学生却按照字面意思去套,于是就出现了big rain,busy traffic负迁移现象。

(2)词性方面:一般来说,汉语是一种多动词的语言,而英语更多的却是介词和名词。了解和熟练运用英语介词短语替代汉语的谓语加宾语的功用,可以提高学习者写出地道有效的英语作文。如:He looked at me and felt surprised.(改为:He looked me in surprise.)。另外,词性的转换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是非常普遍的,学生也经常忽视这一点。如:汉语可以说“他已意识到定期锻炼的重要性”,而英语经常要表达为“He i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r exercises.”。

(3)词汇搭配方面:用词搭配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棘手的地方,汉语中许多词汇在用英语表达由于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安排。学生的作文当中经常出现“expensive price,eat medicine,notice your body”等中式英语搭配。其中“learn knowledge”是要表达“学到知识”,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学”就是“learn”,这在英语中是不合适的,应改为acquire knowledge。

2.2句法和语法负迁移

语法负迁移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是学习者对英语句型不熟悉,在表达新意时,很容易借助母语的语法知识。语法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时态上:英语用动词的时态表达时间,而汉语则用表示时间的副词或用虚词等表示。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间时,常受汉语语法习惯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如:Where do you go?Do you spend your holiday in Shanghai next week?如叫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他们很容易而且很快就能指出来。但是当他们写的时候,由于汉语的思维根深蒂固,经常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又如:They have started to learn French two years ago.而本句应该用过去时。

(2)在语序上:在汉语中,起定语作用的短语或从句常常前置,而在英语中却后置。另外,某些副词,尤其是表示频率的副词如“总是”、“经常”、“通常”等,在汉语中语序较固定,常位于动词之前,而在英语中,其语序决定于位于动词的类型。下列句子中副词语序的误用就是受汉语影响所致:She often is the first to go work.(她经常是第一个来上班的。)

(3)在连接词的使用上:“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这类连词是汉语的结构,英语却不存在这样连词并用的情况。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在连词使用上,中国学生比较容易产生负迁移现象,用了because之后,还用so。如:Because I was ill,so I did not go to school that day.用了though(although)之后,还用but。如:Though it is very hot,but he is still working.

2.3语篇负迁移

英语的语篇连接手段相当丰富,有的在句子层次,有的在语篇层次,学生在写作中较少使用这些手段,使文章跳跃性很大,文中的主题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没有明显的照应。英语的连接手段主要指连接词,用来标记英语语篇的逻辑主线,而汉语主要靠语义关系进行衔接,几乎不用连接词,受汉语思维影响,学生作文往往只用简单句进行堆砌,显得很不连贯,例如:The car can drive(take)you to many places.The car can give you a personal space.The car is comfortable.There are so many advantages of having a car.Owning a private car is many people’s dream.作文完全没有用衔接手段。

有了写作基础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已没有明显的语内或语际错误,但读起来总感到有所欠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不了解英语惯用的语篇模式,采用了汉语的语篇思维模式进行英文写作所造成的。有学生写道:

...Maybe we were so tired,we did not find our mobile phone were stolen.When we woke up,we found our mobile phones were stolen.In fact,when I found my mobile phone was stolen.My heart was broken.Because my mobile phone was bought by myself,not by my parents.I hate the thief.

3.教学对策

词汇负迁移第一位的问题是词汇的选择与搭配。只有当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了词汇的多重意义和熟悉不同的搭配之后,才可能减少这一层面上的负迁移。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长期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意词汇的讲解,特别是有特殊搭配的单词;重点是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英语词典解决词义含糊和搭配不当的问题。对于同根派生词的误用,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构词法的知识;对于冠词误用和数的不统一,也可以采用专题训练的办法集中解决。

对句法和语法层面的负迁移,教师要加强控制性的写作训练。针对学生作文中高频率出现的迁移性句法错误,设计一些句型转换及句子仿写的练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句型进行背诵。训练过程先从句子开始,待句子基本过关后再开始写段落,然后再过渡到篇章。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的批改和反馈往往不及时,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批改作文,然后在组内评议,确定修改方向,待学生根据小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给教师检查。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反馈,另一方面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的过程中通过发现别人的错误,也能减少自己以后犯类似错误的机率。

对语篇方面的负迁移,主要是让学生背诵范文,增加语感,同时可以设计一些专项练习,比如连接词的练习。也可以挑选一些不同类型的英语文段,先将原有的连接词抽出,再让学生填入合适的连接词,加深学生对英语连接手段的认识和使用的熟练程度。还可以把原有文段的句子次序打乱,让学生按某种逻辑主线重新排序,组织段落。在精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语篇分析,让学生认识两种语言写作习惯和语篇结构的不同,从而有意识地避免其产生汉语式的语篇发展结构。这些办法都可以帮助解决语篇的汉语负迁移。

除了上面谈到的教学策略之外,教师长期要做的还有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保证充足的语言输入,这是排除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的根本办法。

4.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使我们知道了汉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影响,从而找到一些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Kasper G.,Blum Kulka S.International Pragmatic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语言教学的含义范文第3篇

英语语言 英汉文化 差异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的发展受文化的影响,语言结构、修辞技巧等随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对于英汉文化缺乏基本的认识、理解,会产生一定文化障碍,从而不利于英语语言的教学。因此,介绍、比较英汉文化的差异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言发展的背后,是以文化为支撑点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于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学习,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特别是中西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中国文化以传统闻名于世界,注重和谐、提倡合作、集体意识强,强调国家、社会利益为第一。中国人的交流通常具有浓厚的含蓄美,言谈中会借故寒暄,表达各自的观点间接委婉,拒绝对方经常以“考虑下”、“最近没时间”等婉言谢绝,小辈对长辈、下属对领导常常尊称,注重礼节。而这与西方文化则恰恰形成反差,西方国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注重个性的张扬、自我的实现与满足、自身权利不受侵犯。他们的交流方式直接、坦率,对于谈话主题直接切入,惯于说“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衣着、打扮也较为随意,对于长辈常常直呼其名。中西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美,通过历史、习惯、风俗等长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因此,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二、具体教学内容

在了解一定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深入教学中,对于英语语言教学中英汉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语言、正式语言、肢体语言的教学。具体如下:

1.日常语言的差异

日常语言是英语交流、运用中的基础语,而日常语言中往往蕴含浓厚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日常语言的教授尤为重要。日常语言包括:称呼语、问候语、委婉语等。本文主要介绍这三种日常语言。

(1)称呼语

称呼语体现的是称号者对被称呼者身份的确定。英语中,称呼对方时,常在对方姓前加Mr、Mrs或Miss;对于亲人的称呼,通常一词可以代表多人,较为笼统,如cousin,它可以指表姐、表妹,也可以指表哥、表弟。这与中国人的称呼方式不同:中国人常以职业称呼对方,如“张经理、王院长”等;中国人对于长辈的称呼分得比较明确,如表姐、表弟和堂兄堂弟等。因此,在教学中,比较英汉称呼语的不同,会避免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出现不当、尴尬的情况。

(2)问候语

问候语通常指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语言,在英、汉中对于问候语的表达差异很大。中国人打招呼常以吃饭、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等个人的生活出发。而西方文化中,打招呼喜欢从天气的好坏引入话题,不询问对方的私事。若学生以中国的问候方式与外国人交流,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满,从而中止话题。

(3)委婉语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让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显得更为得体。介绍一些委婉语,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更加熟练、更加自信。例如,死字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大家都比较忌讳。汉语中通常用逝者已去、驾鹤西去等委婉语;而英语中的表达有:go to heaven;go to a better world等;对于残疾人常用disabled,长相难看的人用Plain,骨瘦如柴的人用slender。此外,对于禁忌语也要加以重视,各个国家禁忌的事物、行为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正式语言的差异

日常语言是语言的基础,但对于交际、写作,词汇、句法、语篇的掌握,可使学生对于英汉文化差异的学习有更深的理解。

(1)词汇

记忆大量的词汇,不意味着能合理运用这些词汇。只有在正确理解词汇的多种词义、差异,才能正确的使用,表现不同的文化。词汇的文化差异之大,会对学生在实际交流中造成困扰。例如,peasant指农民,又指粗野的、没受过教育的人,而在中国却没贬义的意思;数字13在西方指不吉利,在中国同样没有不吉利的意思;politician指政治家,在中国没有贬义,但在英语中,指那些耍手腕搞政治阴谋的人。因此,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若只是将基本、孤立、表层的意义传授给学生,就不足于让学生将词汇运用于交际中的。

(2)句法

丰富的词汇与正确的语法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成的句子。而文化的因素同样也蕴含于句法中,不同的词汇将组成具有不同文化差异的句子,对于句子的理解产生的偏差也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很大困难。英语是西方的印欧语系之一,逻辑性强,形式丰富,句法完备,如连词“or”的使用,不能任意取舍,否则,语义的表达会造成严重误解。同时,英语中句子,主句与从句区别分明,主干与支干结构明显,介词、连词常常链接各成分;而汉语句子中,结构方式多样、灵活,没有固定框架。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形式、句子结构的差异性,是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多了解、多交流、多进步。

(3)语篇

对于语篇的学习,是对英语学习的整体把握。词汇、句子的学习都是为语篇的学习做前期准备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英语篇章中,每段常以一个中心句开头,再逐一展开,段与段间的逻辑性较强,重过程与原因;汉语篇章中,注重前后呼应,句与句中没有很多连词,强调语言的自然、连贯,重结果与内容。总之,中国文化常以迂回式、自然铺排式、现象罗列式;西方文化以直线式、路标式、解决问题式等开展。语篇最能体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因此,对于语篇的教学很是重要。

3.肢体语言的差异

肢体语言是通过面部表情、姿势、动作、手势等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对肢体语言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各种文化的差异往往体现在一个眼神、一个工作,掌握不好非语言,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面部表情最能体现人的喜怒哀乐。但是,不同文化的面部表情却是不一致的。例如,英美国家在与对方交谈时,喜欢注视对方,而中国人出于礼貌往往不直视对方;英美人士演讲时习惯摇头、配合面部表情,而中国人演讲则注重声音的此起彼伏。同样,中英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姿势、手势上,如英语国家的人坐姿比较随意,教师可在讲桌上坐着,中国教师则中规中矩;表示胜利的手势V型时是手心应向外,若手心朝里,则表示对人的羞辱。

参考文献:

[1]陈果.论初中英语课堂任务的设计与实施[D].湖南师范大学,2003.

[2]张雁玲.母语与英语写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1).

语言教学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语言 三角函数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38-01

数学家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改进的自然语言而成的科学语言。数学教学过程多是在师生的语言互动中展开的。如果不对数学课堂语言给予专门的、充分的关注,是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高一年级正在学习的必修4中三角函数这一章内容,数学符号很多,数学公式也特别多,我在教学以及所听的一些公开课中,对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数学课堂语言有一些思考,下面从几方面来论述。

一 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以下两条:(1)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如在三角函数中,“锐角一定小于90度”,但“小于90度角一定是锐角”就是错误的了。角推广后可以出现负角。

(2)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要清晰,读句要分明,要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语言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运用规范、精确的语言,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 要形象有趣,生动易懂

教学语言就是要把数学的抽象语言变成易懂、易接受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接受。在任意角一节中,与角A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定义,如果老师配合图形语言解释,将终边旋转360°可以重复,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定义。再如,在讲诱导公式时,一共有六组公式,十六个公式,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运用起来很不灵活,还要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教师通过总结性语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既形象又好记忆,让学生能很快地掌握公式。

数学的学习有时会枯燥,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在三角函数这一章,有很多化简计算题,有时思路受到阻碍,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找到精妙的解决办法,此时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又如在学生计算必修4第22页练习第4题:已知sin( -

x)= 且0

接对sin( -x) 进行化简,而不观察数学特点。此时

用“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来提醒学生此时要慢且准,使学生在笑声中增强了防患意识。提醒学生要观察数学中结论与条件的数学关系再作解答。

三 要引发思考,有启发性

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比如,在一节三角函数线的公开课上,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先是复习提问,引出上节课学的任意角三角函数

的定义:sinα= ,cosα= ,tanα= ,然后老师直接

给出,当r=1时,三角函数值会怎么样?这样给出,让学生没有思考空间。如果换一种问法,引发思考,启发学生,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换成:在一终边上任取两点P(1,1),Q(2,2),这两点得出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学生很明显发现是相等的。故取一点,使r=1也同样适用。这样,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开拓学生的思维,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总之,每节课的数学课堂语言都应引起重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在一节数学课中向学生介绍200多年来难倒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时说:“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一般语言的描绘使学生立刻就了解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深奥。接着沈元老师又意味深长地说:“我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学生,真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这句话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打动了陈景润的心,激发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知难而进的欲望,从而使他登上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漫漫征程。这不正是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所致吗?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如果我们能对每一节课的数学课堂语言进行反思,总结得失,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喜欢数学的学生。

语言教学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学本科留学生 基础汉语教学 问卷调查

1.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成不断加快,我国凭借丰富的教育资源与较低廉的教育费用,吸引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来华留学生的人员类别从原先单一的短期汉语进修生转向各领域的学历生。其中,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特别是西医专业留学生人数增长最迅速,规模仅次于汉语言专业,居来华留学生各专业第二位[1]。此类留学生不同于一般的语言生,有其特殊性,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及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大多是高中毕业生,没有任何汉语基础,为更快融入新环境,汉语是他们在中国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另外,医学留学生高年级时要进入医院临床实习,面对讲中文的病人,用汉语书写病历、处方等,如果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势必对其学习与实践形成阻碍,不利于临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由此可见,汉语教学对医学本科留学生极其必要。

2007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对授课质量、教学评估及学生入学资格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第14条要求:“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这一规定明确了汉语在医学本科留学生教育中的地位,各高校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很多医学院校为留学生开设了汉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大致相同,前一至两年开设基础汉语课程,然后增设医学汉语课程。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医学院校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研究发现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尤其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留学生认为汉语只是基础课,与其专业课学习联系不密切,因此对汉语不予重视,学习松松垮垮,普遍缺乏内在动力。然而这一阶段是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兴趣和提高汉语水平的最佳时机,直接影响临床实习的质量,那么如何解决基础汉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我校留学生基础汉语课程问卷调查情况

2.1我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

作为苏北地区一所独立设置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徐州医学院于2005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现有在校留学生200余人,主要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学校已进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招生计划名单,并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从2011级留学生入学开始将为期一年的基础汉语课程延长至两年,特别是第一年内无医学类专业课,只设置基础汉语、中国概况等基础课,努力让汉语零起点的医学留学生较快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为辅助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在完成两年基础汉语教学后,再开设专业汉语课程――医学汉语。并且,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必须达到HSK(汉语水平考试)三级的规定,要求留学生在中国医院实习前必须通过三级考试。

2.2问卷调查目的。

虽然我校留学生汉语教学取得一定成绩,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必然存在某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客观认识我校留学生基础汉语学习情况及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力争优化医学本科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模式。

2.3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国际教育学院2011级、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共115人,年龄分布在18岁至25岁,主要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科摩罗,他们入学前从未学过汉语,现已完成一年或者两年的基础汉语课程学习,对该课程的设置有较全面的认识及深刻的体会。调查问卷采用全英文问答的形式,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对汉语、教师、教学、教材、测评的看法、意见及建议。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问卷103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5.1%。

2.4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关于学习汉语的动机:86%的留学生认为是在中国生活的需要,63%的留学生认为临床实习阶段与病人交流的需要,22%的留学生认为是通过HSK三级;关于对汉语的看法:71%的留学生认为汉语难学,特别是汉字认读及书写,43%的留学生认为尽管汉语难学,但只要下工夫仍可以很好地掌握,29%的留学生认为汉语非常有趣;关于对教师的看法:79%的留学生认为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具有责任心,备课充分,14%的留学生认为教师需改进教学方法;关于对课堂教学的看法:67%的留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生动有趣,32%的留学生认为教学进度较快;关于对测评的看法:68%的留学生认为测评能够促进他们及时复习语言知识,27%的留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平时小测验;关于对教材的看法:54%的留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丰富,23%的留学生认为教材较难,15%的留学生认为教材枯燥乏味。

3.分析与讨论

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育属于汉语环境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2],但其又有不同于一般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地方,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从多方面优化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模式。

3.1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第一年的汉语学习中,由于没有医学类课程,大多数留学生都可以跟上教学进度,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和简单日常用语,然而在第二年增加医学专业课时,很多留学生认为他们来中国学习的专业是医学而非汉语,全英文授课方式也用不上汉语,他们愿意把更多精力放在医学专业课上,再加上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较难,某些原本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可能也会头疼不已,较差的留学生甚至打起退堂鼓。另外,尽管大部分学生有留在中国实习的打算,但由于实习安排在毕业前一两年,他们总认为实习期间可以强化学习语言,这就导致基础阶段的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积极性不高。因此,这对基础汉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这一学习汉语的黄金时期,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培养教师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感染力等外在因素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才能调动他们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2教学内容应具有实用性。

医学本科留学生学习汉语动机分别是生活、实习及HSK考试需要。针对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是一种速成性地教学,特别是在前两年的基础汉语课程中,要以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培养他们听和说的能力。教材是教学之本,决定教学的基本内容,对教学质量起着基本的保证作用。但是,当前多数汉语教材的编写更多关注汉语语言要素和语法规则的掌握,有助于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提高,这更适用于来华学习的语言生,而医学本科留学生普遍认为此类教材偏难。一方面,我们可以试着编写适合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教材,使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和实用性,言语材料要贴近现实生活,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倘若我们选择已有的教材,如我校现使用《新实用汉语课本》,其语言内容上比较丰富,但不能满足全部的教学需求,某些学生的汉语还没达到这个水平,学习课文或做练习时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着重教授学生所需的语言知识。例如他们首先要掌握听说,先学习语音,大力纠正错音,加强练习难音,在语音掌握的基础上,增强语句的口头表达训练,然后推进读写的教学,无需按照教材将语音和汉字教学齐头并进,这样可以避免留学生过早接触汉字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

3.3搞好课堂气氛,强调情景教学。

在调查中,大多数留学生反映汉语的语音、文字与其母语差异较大,这种语言间的差异性给他们的汉语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要增强汉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相对于文字,图像和影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收集各种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谈到中国的饮食文化,拿实物给学生讲解如何使用筷子;介绍中国的菜系时,通过图片介绍颇具辛辣风格的川菜,推荐学生品尝宫爆鸡丁,让他们感受到“学在中国,吃在中国”的乐趣;介绍中国春节时,给学生展示极富民俗特色的门神画、对联和倒“福”字;在学习中国民歌时,教师先在课堂上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然后以视频形式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特点,再鼓励学生跟着视频尝试唱中国民歌。

另外,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精讲多练,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开口说汉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三五人一组,模拟语言交际的体验,如模拟医院看病、商场购物的场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汉语,不仅体会“在做中学”带来的乐趣,还切实有效地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4开设HSK辅导课,以考促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必须达到HSK(汉语水平考试)三级,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之一,HSK不但为基础汉语教学指明了方向,而且真实反映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在留学生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我们可以以此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虽然HSK明确了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参考,但是作为一种考试,它包含听力理解、语法结构和阅读理解三部分,在基础汉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过于依赖考试题型,过多教授应试技巧,则不利于学生的言语技能平衡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在基础汉语课程结束后增设短期HSK选修课,这既不影响基础汉语课程的教学进度,又使他们的言语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特别是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习前顺利通过HSK三级考试。

3.5开展文体活动,加强语言实践。

医学本科留学生学制为六年,这意味着他们要在中国学习生活五或六年,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渴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汉语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但是由于汉语能力薄弱抑或是文化差异,他们又羞于结交中国朋友,甚至在中国学生面前仍然使用英语,这将无法实现学以致用。为了锻炼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举办汉语演讲比赛、才艺大赛,走进社区、去福利院献爱心等活动,为留学生营造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同时,语言和文化同步并进的学习,是纯正掌握语言的一条便捷途径[3],为了使其更快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浏览风景区,参观历史博物馆。另外,双语角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击鼓传花、绕口令、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他们找到语言伙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促进了中外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3.6多维度对学生进行测评。

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的实施。为了客观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应该多角度地对学习进行测评,例如每学期测评方式可采用期末笔试、口试、期中测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按照考察的重点将四个方面分配一定比例。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并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定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某些留学生认为平时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小测验,使他们课后温故而知新。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借助校奖学金这一荣誉激励学生提高汉语学习成绩。

4.结语

我校的医学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改革的可行性有待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还有某些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如适合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材的编写,良好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和探索,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方便留学生生活学习及临床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倪露学.对医学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30).

[2]吕兆格.浅析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模式[J],东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

[3]于昕.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4]朱婧,王韫华.浅谈我校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

[5]吴晨阳.论医学英语学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和教材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7(10).

[6]卜海艳.论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