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统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营养液;辣椒;喷施浓度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5-0012-0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在靖远大坝日光温室进行。供试品种为陇椒2号,供试肥料为曹州冲施宝营养液。
1.2 试验设计
采用基质育苗,基质配方为草炭∶蛭石=2∶1。施肥方法为喷施,营养液肥稀释为4种浓度:500倍、1 000倍、1 500倍、2 000倍液,用清水做对照。即试验共设5个处理:A(500倍液)、B(1 000倍液)、C(1 500倍液)、D(2 000倍液)、E(清水对照),分别喷施于辣椒小苗叶面。喷施时用高压喷壶喷到叶面至穴盘底有水滴下为好。
本试验采用72孔穴盘,设3次重复,每个处理72株(一个穴盘)。于2009年8月15日播种,于小苗2叶1心时进行喷施,每隔7 d施用一次,共计3次。于9月15日上午进行第一次施肥,9月29日最后一次施肥。10月10日出苗前,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株调查植株叶片数、株高、茎粗。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液肥的施用对辣椒苗叶片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之间辣椒叶片数量无明显差异。
2.2 营养液肥的施用对辣椒苗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B处理(叶喷1 000倍液)的株高最明显,为对照的10.6 %;其次是A处理(500倍液),为对照的8.5 %;C处理(1 500倍液)和D处理(2 000倍液),分别为对照的4.2 %和2.6 %,与对照几乎没有差别。
2.3 营养液肥的施用对辣椒苗茎粗的影响
由表3可知,B处理(1 000倍液)的效果最好,为对照的18.8 %;其次是A处理(500倍液),为对照的17.1%;第三是C处理(1 500倍液),为对照的13.1 %;D处理
(2 000倍液),比对照增8.5 %,效果不是很明显。
2.4 营养液肥的施用对辣椒苗株高的影响
关键词:辣椒;叶面肥;喷施
叶面肥是通过作物叶片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的肥料的统称,根据成分和功能的特点分为材料营养叶面肥和功能营养叶面肥,还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叶面肥和微量元素叶面肥等。叶面肥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用量省、效率高等许多特点,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运用。为了验证海藻叶面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及最佳的喷施浓度,进行如下试验,以期为大面积示范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辣椒为贵州地方种质资源,线形,于3月采用漂浮育苗技术育苗。供试肥料为海藻叶面肥。试验地设置在贵州省清镇市石关村,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海藻叶面肥5个浓度处理,处理1:500倍液;处理2:600倍液;处理3:700倍液;处理4:800倍液;处理5:等量清水喷施(CK)。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为1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每667 m2种植3 500株,定植时每667 m2施用复合肥60 kg,从初花期开始,每2周分别用以上5个处理喷施1次,连续喷施5次。
1.3 试验方法
叶绿素的测定参照郝建军等[1]的方法,采用无水乙醇测定,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参照曹建康等[2]的方法。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DP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辣椒叶片、果实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处理3最高,达到0.397 mg/g,与CK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最低的是处理1,为0.319 mg/g,与CK的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辣椒果实叶绿素含量,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处理3的含量最高,达到0.281 mg/g,而其他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于辣椒果实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增加了果实的光泽度,提高了果实的外观品质。
2.2 不同处理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辣椒果实的VC含量,其排列顺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CK,各处理与CK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3的含量达到179.83 mg/100 g。
从表1还可以看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CK最高,为2.38 mg/g,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处理2最低,仅为1.01 mg/g,处理1、处理3和处理4相差不大。因此,施用海藻叶面肥可以缓解逆境对辣椒的伤害,增强辣椒的抗逆性。
2.3 不同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下辣椒的叶长、叶宽、株高及单株挂果数均高于CK处理,其中处理1和处理2的叶长、叶宽及株高与CK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3、处理4的叶长和叶宽与CK的差异不显著;单株挂果数以处理2的最多,达到41.33个,而处理1与CK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对辣椒单果质量影响不大,各处理单果质量均高于CK,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667 m2鲜椒的产量均高于CK,以处理2的产量最高,达到1 509.7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40.2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3和处理4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处理1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叶面喷施肥料是农业生产上作为强化作物营养、防治某些缺素症及调控生长发育的一种施肥措施[3]。在根际施肥不能完全满足作物优质高产需求时,多通过叶面喷施营养元素或活性物质来补充作物养分、调控作物生长、影响作物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的目的[4]。
在本试验中,施用海藻叶面肥可以有效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减少落花落果,提高辣椒产量,还能增加叶片和果实的叶绿素及VC含量,与李瑞海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还可以缓解逆境对辣椒的伤害,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在各稀释倍数中,以600~700倍较为适宜,稀释500倍浓度太高,植株易发生徒长,而稀释800倍浓度较低,效果不明显。
另外,本试验是在低肥条件下进行的,尽管各处理均较CK增产,但是整体的产量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喷施叶面肥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施肥。有研究表明,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初期是辣椒营养吸收的旺盛期,这两个时期养分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60%以上,是追施叶面肥的最佳时期[5]。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期正确施用叶面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叶面肥的作用,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
参考文献
[1] 郝建军,康宗利,于洋.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曹建康,姜微波,赵玉梅.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张艳玲,潘根兴,胡秋辉,等.叶面喷施硒肥对低硒土壤中大豆不同蛋白组成及其硒分布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1):37-40.
[4] 徐国华,沈其荣,潘文辉,等.叶面营养对黄瓜生物效应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1):36-42.
[5] 李瑞海,黄启为,徐阳春,等.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2):76-81.
Effects of Algae Foliar Fertilizer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Pepper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PENG Guihua, YANG Wanrong, ZHANG Aimin
( Guizhou Pepper Institute, Zunyi 563006 )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财务统计工作 工作质量水平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统计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当中就是如此。因为高质量水平的财务统计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进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不但能够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事业单位本身存在的财务问题,也可将单位内部多部门财务状况进行整合处理。最主要的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统计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将保障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的稳步进行,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创新发展,最终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当中,在进行季度财务统计工作抽查时,尽管其中部分事业单位的原始记录保存较为完善,内部包含了相应的统计台账和报表制度等。但仍然有少部分的事业单位内部本身问题较多,比如内部记录不全,缺乏相应的台账核对、导致账务账目混乱不堪,难以实施准确的指标检查,最终将导致相应统计数据严重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甚至有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统计人员替换过于频繁,一些统计人员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1]。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都是由于内部财务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或者未落到实处所致。
(二)财务统计工作人员总体专业水平偏低
缺乏专业的财务统计人员,在事业单位当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当中,财务统计工作人员都是直接派遣财务部门的员工或者是人事部门的员工进行兼职。这些人员本身专业不对口,再加上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了本职工作上,对于财务统计工作并不上心,最终将由此导致其统计工作的质量严重偏低。还有的事业单位当中,财务统计工作人员未接受过过专业、系统化的培训,对于财务统计制度和其他相应的基础知识并不了解,尽管此类人员毕业于对口的财务或经济类专业,但是课本所学知识和实践知识本身差别很大,而财务统计工作内容又非常复杂,因此不一定能够快速适应工作。
(三)财务统计工作方法不规范
农业科研单位对内部财务统计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因为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是保障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统计工作方法都不够规范,更多的都是采用以往的传统统计操作技术,因此导致统计工作明显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经调查证明,多数事业单位当中,财务统计工作人员均缺乏科学化的统计方式,其工作起来往往都带有一种随意性,因而导致统计结果和实际情况背道而驰。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规范性问题起到高度重视。
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质量提升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统计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制度问题非常明显,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财务统计制度,从制度的根源上充分解决事业单位当中财务统计工作问题,这样才能切实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构建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是当前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必须在制度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统计工作严格要求,由此保障内部财务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另外,还应当强化对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构建相应的奖惩机制,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这样通过奖惩的方式,最终将有效保障财务统计工作的稳定进行。
(二)大力提升财务统计人员专业水平
首先需要有效提升财务统计工作人员的正确认知水平,强化相应培训工作,吸纳专业对口,或者专门从事此类职业的专业人员任职[2]。严禁内部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出现,制定相应的系统化培训考核制度,对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实施严密的考核,要求其在掌握财务统计工作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确保任职人员具备从业资格认证书,确保其能够胜任工作。另外,要求任职人员应尽可能的将理论知识学习充分结合实践,这样才能保障财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创新财务统计工作方法
事实证明,以往所采用的传统财务统计工作方法,直接给当今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统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尽可能的避免传统统计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科学化、先进性的统计方法,为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在平常的统计工作当中,应当全面广泛的进行数据收集,由专业统计人员进行归纳汇总。具体可采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的高速处理,才能切实提升统计工作的准确、有效及全面性,促使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统计问题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而变得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智慧及积极主动性,以此来不断的提升财务统计工作的质量水平,促使财务统计工作能够切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经统计;农村经济;统计方法
当前,农经统计工作逐渐成为制订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性科学依据。因此,应优化农经统计工作方法,提升农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政府及农业生产之间的协同关系,及时发现和梳理当前农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统计方法改进上来提升农经统计工作效率。
1农经统计工作的积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经统计工作是基于农村经济现状,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来反映当地农村经济运行状况,了解和掌握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引导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参考。因此,农经统计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1有助于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农经统计工作实践中,结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要求,通过深入当地农村实际,了解相关数据信息,将之作为判断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比如,开展农村农民负担调查与统计工作,来分析当地农村农民负担构成、负担水平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减负政策提供依据。1.2有助于为当地农业经营体制完善拓宽发展途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经营体制建设与完善,真正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了解和获得农村农业经营体制信息是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梳理和发现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比如,在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统计中,通过土地流转给企业的统计数据,来反映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情况,再结合这些问题,挖掘相关部门的政策机制是否合理、有效,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路径,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1.3有助于完善和补充国家统计相关数据。农经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状况的获取渠道,担负着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使命。通过细化和深化农经统计工作,从具体的调查统计工作中来完善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状况、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状况,并未包含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内容中,但这些内容又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因此,需要开展农经统计工作来梳理相关统计工作任务,完善相关数据信息,补充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
2当前农村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农村农经统计工作实施现状来看,尽管在统计调查制度建设、统计方法上进行了完善,引入了检验、评估和论证环节。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因人力、物力束缚而影响统计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2.1农经统计制度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当前,在基层开展农经统计调查工作,其管理机制仍以统计部门、各业务科室主管部门协同参与为主。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对相关统计指标、统计要求、统计内容缺乏深入关联性分析,使得交叉、重复统计问题突出,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缺失农经统计长效机制,导致不能及时解决农业调查统计中遇到的问题,也影响了统计记录的有效性。2.2农经统计数据有失准确性。关于农经统计工作的数据,必须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而当前农业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的选择,很容易导致记录数据不准确。比如,一些统计数据不完整、记录不准确、误报率和误填率较高,对统计记录未能引入核算制度,对统计工作方法未进行优化,导致带来统计误差偏多。2.3缺乏完善的农业统计网络。农经统计工作在实施中,往往通过乡镇、村组的分级机制,分段收集和汇总,最后统一填报上缴县区统计局。理论上讲,分段统计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统计部门、各农业管理部门的优势,便于提升统计工作效率。但事实上,由于各部门、各业务侧重点不同,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存在差异性,也影响了农经统计资料的全面性。比如,在农业部门基础统计报表统计中,因缺失基层统计网络,未能明确各领域统计记录、数据的关系,使得统计信息难以反映农村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统计部门、农业部门间的业务差异性,对相关独立的统计记录,因参照标准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综合。比如,农作物统计数据因品种、规模、生产方式的不同,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各乡镇、村组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等基础性数据,无法反映其本地实际情况。
3完善农经统计方法的对策
1.数据及模型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引入的变量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土地制度、农业财政补贴、农业税,价格指数。其中,土地、劳动和资本主要衡量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基本要素投入对于产出的影响。劳动为当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资本主要以当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衡量。土地制度、农业财政支出、农业税,以及价格指数主要解释了制度因素对于农业产出的影响。土地制度以每年末转化为占生产队比例来衡量;农业财政补贴,反映国家对于农业支持支持对于产出的影响;价格指数指标主要用于考察价格波动对农民生产的激励效果,从而对产出的影响。
2.计量结果及分析
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影响农业经济水平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
(1)从分析结果来看,R方为0.989,调整后的R方为0.977,该模型回归拟合较好。
(2)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基本要素投入的变量土地,显著性水平为0.613,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表明该时间段内,土地要素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
(3)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农村财政补贴,显著性水平为0.447,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表明该时间段内,财政补贴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
(4)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农业税,显著性水平为0.135,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表明该时间段内,农业税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
(5)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价格指数,显著性水平为0.934,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表明该时间段内,价格指数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计划经济下,价格未能有效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方面,粮食收购价格较为稳定,导致价格激励机制不显著。
(6)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中,仅土地制度,即比重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3,说明该因素对农业经济具有显著影响。1978——1984年间,比重由0%变为99%,总产出增长58.49%,而该时期土地制度改革所带来产出增长贡献率为46.53%,即土地制度改革一项就贡献了产出增长的79.55%。
二、结论
1.明确界定土地权利
该统计结果表明,由体制转变为是改革开放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源泉。西昌市普遍实行后,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2.拓宽农业人口就业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