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水统计制度

节水统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水统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水统计制度

节水统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尿素;深度水解;制氨;脱硝

中图分类号:X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033-02

随着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日益提高,我国从2008年开始逐渐开展对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治理工作。2014年7月1日起,火力发电厂将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表Ⅰ的排放限值,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更为严格。通过低氮燃烧技术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已很难满足要求,这意味着必须采取烟气脱硝的技术才能满足新环保标准的要求。由于技术成熟和高的脱硝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最主流的烟气脱硝技术,绝大部分电厂的烟气脱硝项目都采用了这种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通过还原剂(NH3)在适当的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把氮氧化物转化为空气中天然含有的氮气和水。其主要由还原剂制备系统、氨空气混合系统、氨喷入系统、反应器系统、检测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还原剂制备系统又分为液氨系统、氨水系统、尿素系统等。液氨是重大危险品,其运输和存储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近年来关于液氨的安全事故频发,越来越多的脱硝系统选择尿素系统作为还原剂制备系统。本文介绍由化工行业合成氨工艺中广泛应用的尿素深度水解技术经过改进,应用于SCR工艺的尿素深度水解技术。

1 尿素深度水解系统概述

通过提高尿素溶液浓度,对工艺系统进行适当改进,由化工行业尿素深度水解制氨系统改进后应用于电厂SCR脱硝系统的尿素深度水解工艺流程如下。

尿素颗粒由斗提机送入尿素溶解罐,用除盐水或水解液进行溶解,配置成浓度约20%,温度40 ℃的尿素溶液,由尿素溶液输送泵送入尿素溶液储罐。尿素溶液由给料泵从尿素溶液储罐输送至热交换器,经水解液预热后进入水解器上部的板式塔,然后进入水解器。在水解器中,控制一定的温度压力,尿素彻底水解变为氨气和二氧化碳,以气态方式从水解器顶部进入板式塔后,进入氨气缓冲罐。而含有微量尿素的水解液从水解器底部进入分离器,经过蒸汽再次加热,将水解液中残留的尿素进一步分解,氨气进入气氨缓冲罐,水解液进入热交换器与尿素溶液换热后,经过板式水冷器冷却,排入水解液缓冲罐备用。尿素深度水解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尿素深度水解系统组成

尿素深度水解制氨系统主要由尿素存储车间、斗式提升机、尿素溶解罐、尿素溶液输送泵、尿素溶液储罐、给料泵、热交换器、板式水冷器、分离器、水解器、板式塔、气氨缓冲罐、水解液缓冲罐、过滤器、蒸汽减温减压装置、氨气吸收罐、无油空压机等设备组成。

2.1 尿素溶液制备和存储系统

2.3 水解系统

水解系统是尿素深度水解制氨系统的核心单元。尿素溶液经过水解液初步预热后,进入水解器上部的板式塔。板式塔由一个圆柱形壳体和其中按一定间距水平设置的若干筛板组成。尿素溶液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通过各层筛板进入水解器,产品气在压差推动下经均布在筛板上的小孔由下而上穿过各层筛板后由塔顶排出,通过管道进入气氨缓冲罐备用。在每块塔板上皆贮有一定的尿素溶液,产品气在穿过板上液层时,两相接触进行传质。尿素溶液进入水解器后,控制压力1.3 MPa,温度190 ℃的环境下,水解为氨气和二氧化氮。尿素水解时会生成中间产物甲铵,甲铵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但在空气存在的环境下会快速分解。系统设计无油空压机向水解器内加入防腐空气,以加速甲铵的分解。

水解反应生成的氨气、二氧化碳、防腐空气和水蒸气一起称为产品气,产品气组分见表1。水解器排出的溶液称为水解液,其中含有微量的尿素。水解液通过管道进入分离器,分离器通过蒸汽进一步加热,控制压力1.3 MPa,温度190 ℃的环境,将水解液中残留的尿素完全分解,产品气进入气氨缓冲罐,水解液进入热交换器预热尿素溶液,再经过板式水冷器冷却后进入水解液缓冲罐备用。

2.4 蒸汽减温减压系统

尿素深度水解制氨系统使用的汽源为电厂中压供热蒸汽,汽源压力约3.5 MPa,温度420 ℃。经过减温减压装置,得到压力1.7 MPa,温度210 ℃的蒸汽,供水解系统使用。

2.5 氨气吸收系统

尿素水解区域内设置有氨气吸收系统,用于事故状态下氨气的吸收,主要由氨气吸收罐、连接管道和喷淋水管组成。水解器、气氨缓冲罐安全门排放管道连接至氨气吸收罐,水解器出口有管道直排氨气吸收罐。当出现异常时,氨气排入氨气吸收罐,当吸收罐内温度达到40 ℃时,自动开启喷淋,大量消防水喷出吸收氨气。含氨废水通过氨气吸收罐的溢流水管排出,进入废水坑。

尿素水解区域内还设置有消防水喷淋系统,用于氨气外漏时启动事故喷淋。含氨废水通过区域内地沟排入废水坑。

2.6 废水处理系统

尿素水解系统设置有过滤器,安装在水解液排放至水解液缓冲罐管道上,可将系统内杂质过滤,杂质通过定期清理过滤器去除。过滤器设置有排废水管道,通过定期排污,将废水排放至废水坑。废水坑的废水定期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3 结 语

尿素深度水解制氨系统作为首个电厂脱硝系统的工程应用项目,迈出了化工电力跨行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脚步。与国外应用较多的AOD、U2A、SafeDeNOx等尿素水解技术相比,该技术的工艺特点如下:

①不使用催化剂,使用化工行业水解专利技术,反应速度略优于AOD、U2A技术。

②水解器后设置分离器进一步反应,可以将水解液中尿素浓度降至最低。

③设置过滤系统,可有效去除添加尿素颗粒带入系统中的杂质。

④尿素溶液浓度低,降低尿素溶液结晶和管道堵塞的风险。

⑤由于系统反应的压力和温度不恒定,尿素水解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也在变化,造成氨的气体组成成分也变化,对控制带来不方便。

⑥国产技术,工程应用成本较低。

该系统投运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经过调试和运行调整,系统运行逐渐稳定,可以满足两台330 MW机组脱硝系统的供氨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强.燃煤电站SCR烟气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孙克勤,钟秦.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梅安华.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节水统计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 对策

1.1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1.2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管理

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行政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

1.3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

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统计序列,定期审查公布。

1.4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律、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

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

(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

(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

(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

(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

(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

(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

(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

(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

1.5 水资源市场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

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

1.6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成本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

1.7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

1.8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

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1.9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

1.10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

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

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贴于 2 关键技术

2.1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

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

(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

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统计、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城市和工业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2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

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指导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3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管理,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

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2.6~3.0

3.1~3.5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2.1~3.5

2.6~3.0

65

75

≥80

≥90

≥55

≥60

1.5~2.0

节水统计制度范文第3篇

一、**工业用水情况

**年,**工业用水量为9.01亿立方米,比2006年工业用水8.91亿立方米增加1000万立方米,增长1.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3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5%左右。

二、**工业节水主要工作

(一)工业和生活用水定额。2002年,**启动了工业、生活、农业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经过三年的用水状况调查、水平衡测试、资料统计分析与定额编制,完成了《自治区工业及生活用水定额》报告,并于**年6月6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共编制完成19个行业315种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

(二)组织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5号令),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工作,先后下发《关于加强水利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和取水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资源论证许可的要求,开展管辖范围内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监督管理。先后组织完成对中电投乌苏热电厂一期工程、华电昌吉热电三期热电联产项目、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二甲醚工程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审查工作。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节水取得进展。近几年,我区先后在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市启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吐鲁番地区、博州也相继提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哈密地区被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前,哈密地区和乌鲁木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都已取得明显成效。

1.哈密地区工业节水情况

为加快推进哈密地区工业企业节水工作,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哈密地区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的管理办法》、《关于下发**年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企业名单的通知》、《关于对自备水源取水单位“定额管理、总量控制”用水总量核定的通知》和《关于哈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用水季度报表的通知》。组织召开了“**年哈密地区工业企业节能、节水工作座谈会”,有关重点用能、用水企业介绍了企业节能、节水的经验和做法。

在工业节水工作中哈密地区着力推广“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的“量化”管理,结合取水许可证的换发工作,对区域内取水单位按照用水定额重新核定了水量。全地区规模以上和重点工业企业共64家定额管理达到100%,其他工业企业定额管理达到90%。建立和实施工业企业用水季度报表制度,监督检查各企业取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的执行情况。**年,对哈密地区工业企业及自备水源取水单位用水计量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哈密地区开展了对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有2家企业完成测试,正在开展测试的有7家,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的有2家。

2.乌鲁木齐市工业节水情况

**年,乌鲁木齐市颁布实施了《乌鲁木齐市城市供用水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节水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实现依法管水。加强对水务集团公司、天山源水管理经营有限公司、城建股份供水公司及各污水处理厂的行业监管,积极推进计划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一是对用水单位实施计划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年,新增计划用水管理单位152个,计划用水管理率达95%,全年实现节水5225万立方米。二是对用水单位用水情况加强监控,强化超计划累进加价和加价水费的催缴力度,“户表改造”工作已经启动。三是加强计划用水程序管理,简化工作环节,提高计划管理效率。四是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了解用水单位用水状况和用水水平,已完成92家用水单位水平衡测试工作。五是修订了乌鲁木齐市各业用水定额。

鼓励工业项目使用回用中水,提高中水回用率。**年,已有华电苇湖梁热电联产扩建项目、中泰化工、华电西山热电厂计划采用七道湾、河东、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中水为水源,华电苇湖梁发电有限公司已开始进行中水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

三、**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工业企业对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节水减污、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轻供水设施压力,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措施还缺乏足够认识,浪费水、污染水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工业水价及水资源费标准偏低,企业普遍缺乏节水的积极性。

(三)节水投资严重不足,节水政策不配套,工业节水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激励机制,企业节水动力不足。

(四)污水处理及回用率偏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工业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据自治区环保局《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我区废水排放达标率只有40%多,污水处理能力低。

(五)工业企业节水涉及各个主管部门,节水管理尚未形成合力,需要建立部门间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四、2008年**工业节水主要工作安排

(一)加强节水立法和政策研究,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尽快制定《自治区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有利于促进节水发展的制度、政策和激励机制及规定。

(二)做好《自治区工业及生活用水定额》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抓好工业企业节水试点工作,推进取用水计量管理,全面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

(三)继续推动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哈密地区、博州、乌鲁木齐市以及吐鲁番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奇台县、木垒县、呼图壁县、和田县、乌苏市和库尔勒市等6个县(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四)继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扩大计划用水覆盖面,坚持计划用水、定额管理,推进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着力推行“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的量化管理。

(五)加强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落实节水措施,全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节水统计制度范文第4篇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水资源总体并不丰裕,既面临水资源区域性、季节性分布不均的困扰,又面临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水环境污染趋势加重的问题。一些地方的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但同时,目前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中水资源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节水措施不到位,节水的潜力很大。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也有利于减少水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确保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研究落实有效措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以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着力进行制度建设,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的多层次水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节水机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至2010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降到13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14%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副省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其他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4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0%以上,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

三、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1.加快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和产品。严格执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标准,逐步更换不符合标准的用水器具,限制销售非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应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2.加快供水漏损管网改造。要大力推广管网检漏防渗技术,严格执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J187—*),对漏损管网进行全面改造,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3.加快“一户一表”工程建设进度。通过企业挖潜、采用新技术等方式,努力降低“一户一表”安装费用,提高居民、单位安装“一户一表”的积极性,实现用水实时监控和计量,为分类水价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4.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程。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示范工程,推行分质供水。鼓励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内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

(二)推进农业节水工作。

1.继续组织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工程改造,重点实施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化灌溉工程。加快灌区骨干渠道及相应渠系建筑物、骨干排灌泵站配套改造和田间灌溉配套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2.积极推行农业灌溉计量工程,加强农业用水管理。结合国家和地方各类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灌溉计量的进程。有条件的灌区要全部安装计量设施。

3.提高农业节水的科技水平。农业节水要因地制宜地推行渠(管)道灌溉、薄露灌溉、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秧、水稻强化栽培等粮食生产节水技术;研究推广大棚微灌、山地微蓄微灌等经济作物高效节水型灌溉技术。

4.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旱粮生产,促进节水型农业发展。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扩大节水型农业应用范围,重点从蔬菜瓜果作物向茶叶、水果等多种经济作物拓展,从平原地区设施栽培向山区、海岛农业拓展。

(三)推进工业节水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59号)精神,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工艺和产品,强化节水管理,实现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2.组织实施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重大节水示范工程,重点推进火力发电、纺织印染、石油化工、医药、造纸、冶金、食品加工等七大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提高行业节水水平。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选择一批用水量较大的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推动重点企业节约用水。

3.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型或无水型工艺和技术;大力推广国家和省鼓励的节水技术、工艺和产品;发展和应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冷却节水、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洗涤节水等技术,并配套完善相应设施;开发、生产和推广低耗水的产品,降低水耗;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4.全面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将节约用水和减少排污作为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把工业节水与废水排放指标列入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标准,提高循环冷却水、工艺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步完善工业节水指标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器具)的研制生产体系。

(四)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工作。

1.加强海水、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沿海地区及海岛要坚持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电力、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要大力推广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干旱缺水城市要在社区和新建大型公用项目配套建设集雨示范等工程。海岛和缺水地区要重视雨水、洪水、微咸水和矿坑水的开发利用。

2.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按照《*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合理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排污行为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以及破坏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着力整治河道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各地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居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水处理设施。

3.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进一步落实杭嘉湖、甬台温地区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的控制方案,积极推进地表水厂和管网建设,力争到2008年、2010年分别完成禁采区、限采区平原承压地下水深井的禁采目标,遏制地下水超采区的地面沉降。其他地区也应建立地下水位、水质监测管理系统,落实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4.推进水资源和节水管理信息化进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施取用水自动监测,加快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及时反馈蓄、供、用水信息,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加强节水信息管理和交流,完善用水户用水信息统计、上报制度。

四、加快节水型社会的体制机制建设

(一)加强规划指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订实施《*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对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各市、县(市、区)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编制和完善当地“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根据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水环境容量,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节水型经济。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限制建设高耗水项目。

(二)建立健全节水配套规章制度。加快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范各级组织和全社会的节约用水职能、义务和行为。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规范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制订《*省海水利用规划》,科学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各市、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有利于节水工作的奖惩措施,细化节水管理,依法履行节水职能,加强监督检查,使各项节水制度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落实相关节水制度。认真贯彻《*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规范取用水管理。对各类用水户均应装置用水计量设施,全面实施有偿用水制度,按实际取用水量收取水资源费或水费,杜绝实行用水包费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节水评估、计划用水制度,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制度(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及取用水单位的“四到位”制度(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

(四)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水资源分配、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进一步完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逐步扩大定额管理范围和定额管理水平。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把用水定额作为用水计划下达和节水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积极开展农业用水定额管理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

(五)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价体系。完善分类水价制度和供水计价方式,对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对非居民用户逐步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办法。运用差别水价政策,适当拉大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用水的价差。建立科学合理的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价格机制,制定回用水和再生水的收费标准,鼓励和引导工业、城市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和洗车等行业使用再生水。

(六)建立完善节水科学技术进步机制。贯彻实施《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市节水技术。鼓励节水技改项目,加大节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支持节水产品、工艺、设备等的研制与推广。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本行业的实际,跟踪、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组织科技攻关,提高本行业节约用水水平,形成节水技术自主创新机制。

(七)完善有利于节水的财税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鼓励生产、使用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创建节水型城市。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改项目,扶持节水设备、设施、器具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政府应优先采购节水产品。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的产业化。

(八)建立节水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节水统计工作。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已安装或者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的,使用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要求更换或者进行节水改造。对先进的节水技术、产品要及时推广和应用,好的节水经验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对节水工作作出显著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进一步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各试点县(市、区)的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为加快建立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作有益的探索。

节水统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节水意识与行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88-01

一、调查背景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了解大学生节水意识行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水浪费的问题,而且能使大学生群体成为节水先锋,从而带动公民行动起来节约用水。

二、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浙江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该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主要来自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因此,在该校抽样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学生节水意识与行为可以反映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问卷共有15道客观题构成,其中单选题11道,多选题4道。在样的采集上,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样本。实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94%。在有效样本中来自不同年级(1、2、3、4)的比例分别为21.3%、17.0%、47.5%和14.2%。

三、调查统计结果

(一)节水知识及获取途径

总体上看,大学生对节水知识有所了解,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虽然80.1%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缺水且能够正确认识到我国“总量少、分布不均、人均量少”的水资源现状,但68.8%的大学生不知道世界水日是4月22日。在校大学生获得节水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及网络,其次是公益活动,再次是海报条幅和杂志书刊,没人选择通过报纸。这四者比例依次为73.8%、20.6%、5.6%和0%。现代媒介是当代大学生获取节水知识的主要途径,公益活动次之,书籍报纸最少。

(二)节水观

61.7%的大学生认为“水资源非常短缺”是由于工业水资源浪费,认为是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浪费水资源最多的分别占32.6%、12.7%。关于个人在节水方面的作用,76.6%的大学生认为节水很有必要,坚持“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大学生对节水的重要性、个人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机制都有较高评价,观念、看法都较为积极。

(三)节水行为

(1)日常行为的用水习惯:9.2%的学生洗漱或洗衣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29.8%的学生从不,61.0%的学生偶尔会一直开着水龙头。

(2)节水参与行为:当发现水龙头在滴水65.3%的学生会立即上前拧紧水龙头,6.4%的学生犹豫要不要上前关水,仅2.8%劝导其改过,25.5%的学生会直接走开。

(3)不同特征大学生节水意识水平:在四个年级中,大一学生意识最强,大三,大四次之,大二最差。但总体上看,不同特征的大学生节水意识水平相差并不很大。学生所在地水资源越丰富学生节水意识越弱。

(4)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节水知识有所了解,对水资源浪费非常关心,节水观较为积极,但自己的用水行为习惯和节水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表现出明显的知、情与行的严重分离。节水意识与学生年龄,原认知都有密切关系。

四、提高大学生节水意识的建议

(一)完善后勤服务,以身作则节水

在调查中,69.5%的学生有遇到宿舍水龙头滴漏现象,85.1%的学生会及时报修,而报修后只有10.6%的维修人员在24小时之内检修。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做到更快捷更方便有利于学生节水意识的提升。

(二)完善节水教育,积极引导学生

学校应当设置必要的节水教育课程,大学节水教育课程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公共必选课,如“水课堂”等。

改进节水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还要努力改善大学生知识与行为相脱节的状况,培养他们做到知行统一。

(三)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学生用水

学校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节水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并在节水意识的指导下进行节水活动。其中,超额收费制度。

(四)完善实践机制,落实节水行动

组织大学生开展节水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节水意识。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环境状况调,也可组织大学生走进企业、走进村镇、走进社区开展节水宣传。这样,在提高大学生的节水意识的同时也提高社会公众的节约意识。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