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工业化定义

新型工业化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型工业化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型工业化定义

新型工业化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基本策略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对传统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发展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之而形成的。从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兴起,人类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二战以来,发达国家在凯恩斯主义的推动之下,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各国努力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但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也带来了许多弊端,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的大量消耗,严重的环境污染使许多工业化先行国家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传统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这些弊端使人们认识到,这种工业化模式不是人类追求的发展方式。人们在总结和反思经济发展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本要义:一是跨代平等。地球只有一个,当代人和后代人必须依赖这唯一的物质基础而生存和发展。当代人需要发展,但不得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开采自然资源的方式是可持续的、谨慎的、理智的或者适当的。[1]

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相反,可持续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把一时一地的人的发展视为主要的目的,确认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是从大系统观出发,追求整个地球生命系统的最优化演进。“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只有解决生态危机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人与自然本质上相统一,应该提倡享用自然资源与节约自然资源互动的生态消费观。[3]在效益观上,不再单纯地崇拜经济目标,而是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到“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经济效益”等新观念的价值,走出高消耗经济发展的老路,重新认识发展经济的“绿色因素”。在资源观上,可持续发展观不是把自然资源仅仅当作某种有用的“物资”,而是把整个自然生态系统都视为极其重要的资源。社会发展不可能不对自然资源产生影响,不可能不消耗自然资源。关键是要扭转以前只顾开发不顾保护的旧观点,着眼于培育自然再生产能力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2.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新型工业化是相区别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新型工业化”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狭义的新型工业化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由信息化带动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有两个特征:一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和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从事与信息化有关的产业的人员不断增加。广义的新型工业化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尚未完成工业化的社会向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变不仅限于技术层面、工具的改变,还包括了人们的分工、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直到思想观念的全面变革。这一转变过程的结果不仅实现了传统工业化的目标,而且给其添加了信息化的内容。

本文采广义的新型工业化。按照广义新型工业化的定义,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新型工业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模式的转变问题,而且是现代化模式的改变。

新型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它改变以往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以矿物燃料为基础的工业化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发展中像利用资源和能源一样充分利用信息这一要素,以信息替代和减少资源的消耗。同时,新型工业化也要求从过去的外延式粗放增长转变为内涵式集约增长。新型工业化的另一个要求是经济效益好,意味着有高的投入产出效益,并与经济相关联的其他社会因素协调发展。

2000年世界银行的题为《增长的质量》对仅仅依赖GDP增长作为衡量进步的标准提出质疑。要求突出增长的质量: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与普及教育、加强环保、增加公民自由、强化反腐败措施相结合,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报告强调: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增长,这不是一种奢侈品,这对于国家抓住时机改善这一代人以及子孙后代的生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4]显然,世行提出的所有这些要求实际上都包含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中。

工业化过程虽有其一般规律可循,但在本质上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因此,在不同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工业化过程会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在近代史上发生的西欧及北美各国的工业化过程与―战后各发展中同家发生的工业化过程不可同日而语。[5]因此,新型工业化不同于我国过去走的传统工业化之路。

笔者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之“新”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相对于我国原有的工业化道路是新型的,二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是新型的。其主要特点有:第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贯穿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第二,新型工业化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注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先发展、后治理”,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公平地利用了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地区的大量资源。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有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不能沿袭过去的路径,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新型工业化是以人为本的工业化。以人为本,以人的根本利益为本。我们所追求的健康幸福、生活质量以及自由平等、公平正义,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3.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策略

根据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可以发现,新型工业化追求工业化发展中的可持续,注重人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强调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强调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追求工业化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二者有很多一致之处,值得相互借鉴,以期达到二者相互促进的良好状态。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策略。

3.1 倡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动力的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异化为毁害人类自身的力量。人们在试图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这样的一种工业化模式最终的结果只能在带给人类巨大物质财富满足的同时,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毁灭性灾难。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转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然而,中国工业的增长长期以来并未改变传统的粗放型模式。我们没有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没有摆脱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大力提升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3 建立工业清洁生产经济体系

推行工业清洁生产,旨在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措施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与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与环境的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安全及环境的效益。清洁生产强调在产品、生产全过程及相关服务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寻求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可以说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武器。我国2002年以出台《清洁生产法》,为此,必须严格实施使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化。

3.4 大力发展和推行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3.5 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工业发展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尽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力争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当前要优先开展环境战略、标准、环境与健康等研究,鼓励对水体、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强发展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环保产业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41.

[2]徐民华.论生态思想[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6):86.

[3]宋周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07(2):2-3.

[4]洪银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学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1):68.

[5]金碚.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4.

作者简介:

新型工业化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发展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层次分析

我国新型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更加强调“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区域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滇中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当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落实的背景之下,选择合理适用的分析途径,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全面评价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对有效挖掘发展问题,优化选择和创新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有关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成果,多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如谢德禄、何文举等学者,应用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格兰杰因果检验、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等计量统计方法,从不同视角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本文采用的灰色层次分析法(GRA—AHP)是一种兼具主观评价优势和客观评价优势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而言,本方法能够综合反映出系统特征数据间的客观关联程度和主观认知赋权,并且对样本量和样本分布均匀程度要求较低,适用于统计数据不多、数据灰度较大、没有典型分布的评价研究,使综合评价更具合理性和可信性。因此,为了克服主观、客观赋权法的不足,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多目标性和复杂性特征,本文将构建基于GRA—AHP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一)基于GRA的客观评价权重计算

1、构建分析序列

假设由于评价变量的复杂性和数据的相对不易获得性,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可近似于一个待观测灰色系统。此系统中具有m(m>1)个等待评价单元,每个单元具有n(n>1)个评价指标,并定义参评单元的下标集合和指标属性的下标集合。

2、生成灰色序列矩阵,确定参考序列

对于分析序列中所有评估对象的某一既定待评估指标,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的客观需求对基础数据进行数据灰化处理,形成灰色序列矩阵,为后续综合灰色关联分析提供支持。

3、计算指标灰色关联度

测算系统既定第二层指标下,第三层指标间所存在的灰色关联。

4、计算指标客观权重

求某一第三层各指标相对于第二层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比较同一阶层(第三层)上的各要素归一化处理后,相对于其上一阶层(第二层)中直接关联要素所占优势的程度,权重越大,越占优势。

(二)基于AHP的主观评价权重计算

1、建立评价判断矩阵

结合评价知识需求结构,组建专家评价团队,对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由专家评价均值组成的第三层指标的判断矩阵。

2、计算指标相对权重

类似于(一)中步骤四的指标客观权重计算方法,可得到不同层级间及层级内部指标间的相对主观权重。

3、综合权重及综合评价得分计算

将无量纲化之后的第三层指标数据,按照线性加权方法进行加总,可以得到待评价对象最终的综合评价得分。

二、实证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分析

研究以云南省16个州市2002—2010年的数据为例(2002年新型工业化提出),依据上述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模型,进行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2002年以来云南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云南工业经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以及资源环境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地方政府照搬东部地区的建设模式,总体上缺乏城市经济与科技辐射作用,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群化水平低。从2010年云南省工业化发展水平来看,第二产业占比为44.62%,比去年增速15.8%,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发展水平最高、增长最快,但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0年只占40.03%,增速1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云南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工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当前发展水平依然偏低,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不足,制约了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关于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本文从工业化发展水平、科技含量与信息化水平、经济效益水平、资源与环境状况、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五个方面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综合权重计算

本文采编数据所使用的相关统计年鉴如下:《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云南统计年鉴》2003—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云南经济年鉴》2003—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由于考察的年份较多,本部分的综合评价将以2010年数据为例。研究基于AHP方法的主观权重计算,是将设计好的评价问卷发放给10位相应领域的专家,由专家对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完整参加了两轮调查的专家共10名,包括金融投资行业相关企业的专家2名、城市规划与发展相关领域的专家3名、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相关领域的专家3名、课题组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2名。经过课题组负责人组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课题选取指标进行判断评分后,依据前文方法,得到2010年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数值。以综合灰色关联度为基础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权重求解后,得到2010年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综合权重,相应权重数值如表1所示。

(四)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序

在对无量纲化指标数值进行加权求和后,可计算得到2010年云南省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序。

三、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同样的方法,对2002年、2002—2005年、2006—2010年云南省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后(2002—2005年、2006—2010年采用各指标的平均数据),可将各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排名进行归纳对比。首先, 昆明、玉溪、迪庆、红河、德宏位列第一梯队。在云南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各地自己的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昆明和玉溪依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实现了新型工业化的有效推进, 而红河、德宏、迪庆地区则充分发挥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虽然经济总量优势尚缺, 但本地区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生态资源为当前统计口径下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提供了很大推动作用。其次,楚雄、曲靖、丽江、版纳、大理位列第二梯队。以传统工业转型发展并紧密结合地区资源基础, 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理念, 但在云南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并未充分发挥这种应有的调控能力, 而一些原本工业较少的地区正在依托已有的特色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完善新型工业体系的支撑作用。第三, 文山、怒江、临沧、普洱、昭通、保山位列第三梯队。这些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以传统工业和农业为主、 缺少可有效延伸产业层次, 不能充分发挥地区社会经济资源是这些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一些地区如怒江, 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并且缺少发展工业以及相关现代产业的自然条件,所以现在的衡量指标并不能完整的反映这些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最后, 2002—2010年云南省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前五名与后六名的得分差额分别为:0.180066、0.180871、0.187552、0.224832,得分差额数值仅小于得分最高的昆明市得分, 并且这个绝对差额数值正在逐渐增大。使用变异系数指标评价不同时间段内各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差距,可得到2002—2010年各阶段的变异系数为:536.55、455.4、120.175、162.67, 这说明各地区得分的相对差距有所减小,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协调好各个地区的发展基础,进行前瞻性的全局发展规划,减少各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四、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和层次分析(AHP)所构建的灰色层次分析法(GRA—AHP),受决策者知识结构差异的影响较小, 对样本量和样本分布均匀程度要求较低, 能够克服主观、客观赋权法的不足, 综合反映出系统特征数据间的客观关联程度和主观认知赋权, 尤其适用于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这种统计数据不多、数据灰度较大、没有典型分布的评价研究,使综合评价更具合理性和可信性, 对全面评价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优化选择和创新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①张克俊,曾科. 新型工业化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6):125—127

②何文举,周辉.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联动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的相关实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1):104—108

③谢春,李健.基于综合赋权法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与实证分析[J].金融与财务,2011(2):69—73

④ 陈晓雨,刘幼昕.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052—1056

⑤罗永乐.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学术交流,2012(1):76—79

⑥安虎森,陈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城市化推进的路径选择[J]. 南开经济研究,2005(1):48—54

新型工业化定义范文第3篇

10 月2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 项行业标准及1 项行业标准样品报批公示》。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等单位已完成《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等202 项化工、建材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及1 项化工行业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其中涉及涂料行业的标准制订超过16项。

这202 项化工、建材行业标准涉及包括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交联型氟树脂涂料、聚硅氧烷涂料、内墙耐污渍乳胶涂料、农用机械涂料、溶剂型聚氨酯涂料( 双组分)、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水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水性浸涂漆、水性聚氨酯涂料、真空镀膜涂料、电力变压器用防腐涂料等12 项标准,还涉及与涂料相关的酞菁蓝bgs、涂料用醇酸树脂、涂料用导电云母粉、涂料用环氧树脂等4 项标准。

《家具标识标注通则》出台

11 月17 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征求北京市地方标准《家具标识标注通则》意见的通知”,这意味着北京市范围内生产销售的家具产品将拥有统一的“身份证”。该标准明确了全实木家具、实木家具、人造板类家具等家具品类的定义,并要求家具销售时必须按照标准格式标明。

水龙头新国标正式实施

新版国标《陶瓷片密封水嘴》自12 月1 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将水嘴重金属析出、密封性能、流量、寿命作为强制性条款,并首次强制性要求水龙头铅析出统计值应不大于5 微克/ 升。

上海家装验收规范新标准出台

近日,在地方标准——《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的基础上,上海市住宅装修质量保证金管理委员会又进行细化和升级,联合推出了高于地方标准的质保金企业质量验收规范。今后全部质保金企业的家装工程验收,都将按照此规范来执行。

这一更严格、更细致的验收规范,内容包括了隐蔽工程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及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等近百个验收节点,验收合格后,将为业主提供由行业协会统一印制的《上海市质量保证金企业住宅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2020 年全省80% 新建住宅配套太阳能

日前,从省住建厅获悉,为促进节能减排,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深化太阳能光热应用加快太阳能光热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 年,山东新建居住建筑太阳能普及应用率达到80% 以上,太阳能光热产品应用建筑面积达到8000 万平方米。

《意见》要求,到2020 年山东太阳能光热产业基本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延长产业链条为基础,以优质高效光热产品为支撑,以提供一揽子太阳能光热服务解决方案为亮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太阳能光热产业总产值达到1600 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 以上,培育10 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 亿元的太阳能光热企业,形成20 个以上全国知名的行业品牌。

厦门出台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方案

新型工业化定义范文第4篇

摘要: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其发展中的新型发展动力而在辽宁的城镇化持续发展的现在,如何推动“两化”相互协调发展,也已经基本上获得了空间布局上的产业支撑。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多项协调发展

现今,在新型工业化为主要动力的城镇建设中,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投入更多的发展培育建设。而在进行这一类的建设过程中,就如何实现新型的城镇化和新型的工业化共同发展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发展形势进行简单的可持续发展调整。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新型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进行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一定要以主导形式进行相应的促进,这在强化政府的行政影响力方面,以及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都能够营造出一套完备的策略。而我们针对其细节方面提出如下步骤来完成此项工作。

第一,做好统筹工作的规划,辽宁省在进行全面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利用个性化城镇的建设,从强化规划战略城镇方面进行前沿性主导建设,这样不但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带头作用,而且能够出色地完成相应的筹划工作。而在不断地推行现代化城镇、产业建设过程中,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利于完成对应的产业筹建。

第二,在进一步的进行全面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也应该成立相应的“两化”建设领导小组,这可以使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形成合力,营造全面建设的良好氛围。而在进行分配领导小组具体的工作任务中,也需要针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对城镇优化,从而完成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相应的建设进程中,同时需要针对其中的负责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定义,制定评价指标,实行统计上报制度,这样可以全方位地完成考核工作,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针对城镇建设空间进行优化

在进行城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其主体结构上的区域划分,这样可以从区域的产业布局方面,完成相应的产业化建设。例如在对产业集聚区进行相应的建设过程中,就不得不去考虑周边居民的相应需求,而在确保集聚区是否能够有效地保障两者之间居民生活的同时,要做好新城镇的支柱性产业建设,这样我们就需要针对其中的建设问题进行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建设与发展。在进行这一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集体建设。

第一,建设中心城市区域内的一级团组,在进行重点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以辽宁省沈阳市的建设为例。作为重点工程建设的城市之一的沈阳市,在制造行业、商务会展、科研发展、区段物流等方面,都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作为建设的主干城镇,其现实意义也更加重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的就是“一主四副”结构进行建造,从而实现沈阳市在城镇空间结构上,出色地完成了相应的建设,这对于辽宁省整体的城镇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促进二级城镇团组的建设,在针对城镇特色建设的基础上,可以使区域城镇中的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新型工业化建设,同时完成对应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沈北地区在建材和手工精细制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例如在针对民众医疗产业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城镇的产业生产,也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沈阳市在针对胡台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加大力度扶持其包装印刷产业的建设,这样不仅促进了配套生产机构的公平发展,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二级城镇的团组建设。

第三,在乡镇建设中,可以依据特色产业进行相应的规划,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证特色产业的顺利运行,这样从规划产业的角度讲,能更好地促进城乡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在进行相应的城镇建设过程中,也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旅游业和农副业的发展。

三、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协调发展

在进行“两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产业的不同集聚谋划相应的发展布局,这样对于建设相应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而言,不但能够完成相应的建设,也能够强化工业与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其建设方面优势在于:

第一,能够促进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从总体上设计合理的布局,再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相应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建设。在进行产业园建设的过程中,其核心还是以城镇建设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所以在进行集聚优化的过程中,也能够更为鲜明的强调其产业集聚地区的绿化优势。

第二,在进行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其战略部署上能够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在进行新型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因推进了大批的产业生产效益,所以在进行新型产业发展时,也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部署,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过程中,也可以以拳头产品惊醒培育,这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产业分工协作方面的强化优势。在进行产业的分工过程中,可以立足于资源方面进行相应的产业基础提升。通过提升相应特色产业,能够很好地解决分工问题,通过完善区域合作,使各产业之间形成互补。对于产业集聚区域来说,也能够顺利地完成其核心方面的产业革新,从而推动新型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经济建设中,对于社会保障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来说,能够做到有效的资源统配,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而在完善城市功能的过程中,对于如何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就需要承载其设施预存能力;对于新型的工业形式方面,也需要做到相互包容,在确保其繁荣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承受住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做好商贸方面的消费引导,也会对新型产业的建立和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建设过程中,要以城乡居民为主体,要以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为根本,要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福利保障建设为导向,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建设。而且,只有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才能够更为顺畅地完成新型城乡的社会发展。

项目基金:

2015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2015lslktjjx-20)”。

参考文献:

[1]王姣,周颖,宁媛媛等.沈阳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4,(11):57-58.

[2]王素娟,吴殿廷,赵林等.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3):121-127.

新型工业化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制造型企业 “两化” 融合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号:A

1 “两化”融合认识

“两化”融合是近几年国内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该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所谓的“两化”融合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了党的 十七大时,进一步上升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时期的两化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但是针对具体行业和个体企业而言,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具体措施、实现模式和实施路径,因此具体到企业和行业的两化融合,尤其是实施的目标和路径,应该值得好好的探索和研究。相信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1-3]。

2 “两化”融合实现模式

在生产方面:传统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以机械化、自动化及大批量生产为典型特征,而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及市场的高度细分,柔性生产、精业生产、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等新型生产方式得以全面推广,工业化由此进入到现代化阶段。工业先行国家在信息化推进和工业升级的过程中,其实现的基本路径主要采取了五个步骤[4]。

(1 )传统工业运行模式向现代工业流程化普及化发展。

(2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T产业的规划化和普及化的发展,使得IT技术不断进入现代工业和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推动工业化走向标准化、流程化等。

(3)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并实现了颠覆式的技术革命――即从传统的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演变,传统窄带传输向宽带传输演进,传统固定网络为主向多种网络发展演变,传统单一语音业务向多媒体业务、增值业务的发展和演变等。

(4)实现IT业务与通信业务的大规模融合,以网络化形态推动工业化部门以集团用户形式完成企业集团内部专网、内外网交叉运行的信息网,并在各个产业、行业建立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和工商企业数据托管系统。

(5)以ICT发展模式为重点,以三网融合为手段,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全面融合。

3 传统制造业推进两化融合路径

传统型制造企业经过转型升级,深度推行和实施“两化融合”后,将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管理效率,其路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7]。

3.1 生产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包括生产加工过程自动化、物料存储和输送自动化、产品检验自动化、物料装配自动化、产品设计及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等相关内容。企业在大规模深度推进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人的职能主要是系统设计、 组装、调整、 检验、监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调整和检修自动化设备和装置。

具体针对物流包装企业而言,积极推进和生产自动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较大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单位时间内的生产产品和加工质量;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机器代人的作业模式,更加符合产品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下可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必由之路。

3.2 装备智能化

据资料统计,国内包装机械行业每年仍保持10%左右的增长,但是常见的包装机械产品由于品种少、技术水平低、产品可靠性差等多种因素,竞争激烈。面对产业转型和升级以及社会需求的改变,装备智能化成为运输包装设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行业亟需加强装备和出产线的可靠性、安全性、无人作业性等自动化水平。积极推进装备的现代化高精技能、电子技能、微电子技能、边际技能、含糊技能等,实现新型物流包装机械机电一体化,加强竞争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3.3 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管理信息化是为达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个过程,管理信息化不是IT与经营管理简单的结合,而是相互融合和创新,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3.4 产品数字化

在数字经济时代,产品可不必再完全通过实物载体形式提供,可在线通过网络传送给消费者,因此产品数字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数字化产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存货形态无形化物质产品,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等都表现为一定的实物形态。(2)生产过程虚拟化物质产品,即使是跟数字化产品较接近的出版印刷品,其生产过程也表现为产品如何从原材料形态,经过若干生产步骤最后形成产成品的过程。(3)收益模式自由化物质产品的交易,一般以失去商品的所有权或控制权,获得收入权作为企业的收入。(4)销售过程网络化物质产品即使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也属不完全电子商务,即商品始终要运输、装卸。(5)营销网络化。所谓营销网络化是以网络为工具的系统性的经营活动,它是在网络环境下对市场营销的信息流、商流、制造流、物流、资金流和服务流进行管理的。策划人员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对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六流”皆备,相得益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早已成了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时下营销的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