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延期政策

金融延期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延期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延期政策

金融延期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税收政策

一、前言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该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运行中,离不开融资,可是融资问题却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国政府采取有效的税收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更好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通过融资方式以确保企业经济的有效运行,但是融资现状不够理想,具体能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从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看融资现状。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再到成熟,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资金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若是缺乏资金,将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由于中小企业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其往往会选择融资方式以获取相应的资金支持。其一,内源融资成为我国较多中小企业融资的选择之一,因其具有成本低和效益高的优势,所以对成立初期和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是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中小企业倘若长期坚持仅依靠内源融资,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其二,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融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其次,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看融资现状。其一,具有阶段性特点,中小企业从创立之初到成熟期阶段,对融资需求逐渐增大,而融资风险却逐渐降低,在成熟期以后,企业的融资需求逐渐减少,而融资风险却逐渐增大。其二,中小企业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其融资方式也有所差别。总之,融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经济支持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有效调整税收政策可以较好的减轻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时所面临的压力,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的调整。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实现内源融资有不利的作用。中小企业通过内源融资方式所获取的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留存收益和折旧方面,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方面,并没有给予中小企业更大程度的优惠。我国对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应纳税所得额少于六万元的中小企业有较好的税收政策优惠,但是对于不属于这两种情况的中小企业而言,没有任何的优惠政策。其次,税收政策的实施没有更好带动企业的外源融资。其一,我国小额贷款单位没有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所以贷款单位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比较不利于自身发展。其二,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也没有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风险投资企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三,我国税收政策对融资租赁的支持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租赁时得到较少的优惠政策或者没有享受到优惠。最后,我国税收政策缺乏对信用担保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虽然我国对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其政策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进而导致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仍遇阻碍。

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建议

第一,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完善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税收政策。首先,扩大我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范围,以促进更多类型企业可以享有税收优惠政策。其次,加强中小企业的资金积累能力。最后,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以及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第二,积极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税收政策,具体表现为:鼓励风险投资;对债券融资给予优惠;鼓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业务办理;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的政策;减少民间借贷的束缚。第三,促进我国担保机构的更好发展,要积极给予担保机构减免税收的政策,与此同时,加强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第四,增大我国中小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以加强对其他中小企业的扶持。第五,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周期制定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而有效调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第六,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的税收环境。第七,采取税收政策时要兼顾公平,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要一视同仁,进而给予中小企业以合理的政策,尽可能的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五、结论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所以要确保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尽管我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税收政策以尽可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但是其效果不是很理想。总而言之,我国应正确认识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进而通过有效借鉴其它国家的措施,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桔林.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影响及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

金融延期政策范文第2篇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是对国有企业在国家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的总结和肯定。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经济成分在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中。比如,从不同所有制工业资产的比重变化来看,1998年,国有资产占比达77%,2002年降为69%,2007年为51%,到2012年时,不足一半,为49%。而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又需要国有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如何在国有经济成分下降的情况下,提升国有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数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11年,熊彼得就指出金融中介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后来,King和Levine(1993)以80个国家1960年~1989年为样本分析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较为显着和稳健的正向关系。Rousseau和Wachtel(1998)对工业化时期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是促进作用。我国在上世纪末以来,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探讨也比较多,谈儒勇(1999),周立、王子明(2002)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赵振全、薛丰慧(2004)的研究表明我国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着。但王晋斌(2007)的研究则并未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武志(2010)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提出的新假说认为金融发展的内在质是由经济增长所引致。从这些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在逐渐深入,但这些文献重点在于从宏观上对两者关系的探讨上,而对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没有深入。金融危机以来,国有经济的重要性凸现,并得到认可,政府在干预经济时需要国有经济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国有经济的作用影响深远。国有工业经济作为我国公有经济的核心,在国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利用1999年~2011年西部十二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国有工业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1.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变量。GDP是研究宏观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采用地区国有工业总产值来衡量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为了消除原始数据的异方差,本文将采用原始数据的对数形式予以代替。

2.金融变量。金融变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非常多,常见的有金融相关比率(FIR)、麦氏指标M2/GDP。由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地区企业的间接融资比重大,而且金融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支持上,因此本文采用贷款余额占GDP之比作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测量指标,用FINit表示。二是金融支持水平。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支持,企业为了扩展经营规模,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被长期占用的资金,因此要通过长期负债来筹集资金。事实上,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将贷款大部分贷给国企,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本文以长期负债占固定资产净值之比作为地区金融支持水平的测量指标,用SUPit表示。

3.控制变量。影响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对一些主要变量进行控制来增强模型的解释能力。首先,生产的发展,既要有物质资本的投入,也要有人力资本的投入。因此,本文以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表示物质资本对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MCit表示,以地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来反映人力资本的影响,用HCit表示。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巨大,因此本文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额来反映政府行为对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用GOVit表示。对三组控制变量的数据取对数,以消除观测数据的异方差。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将采用1999年~2011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所有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西部各省市自治区1999年~2012年的统计年鉴,部分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工业经济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

三、模型选择与计量方法

本文选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面板数据模型根据系数向量和常数项是否为常数,分为混合回归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一般通过构造F统计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来予以判断。

查F分布表,在给定5%的显着性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由于F2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须先判断模型中变量的平稳性,以避免产生“伪回归”问题。面板单位根检验综合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特征,可以精确的判断单位根的存在情况。

除金融发展变量FIN在Fisher-ADF检验时处于10%的置信水平,其他变量均在5%的置信水平的前提下拒绝原假设,我们可以认为序列中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所有变量在水平状态下是平稳的。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从模型估计结果中看,模型的R2值为0.893320,检验通过了置信度为1%的显着性检验,表明模型估计效果整体上较好,因此,本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情况。 解释变量金融发展水平FIN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越好。因为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提高社会和企业的投资水平,帮助实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可能主要得益于宏观环境与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银行金融机构响应国家号召,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公用事业建设的支持,在农村和城市电网改造、城市供排水、城乡通讯工程改造、城市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得到全面加强。同时,银行金融机构大力扶持和培育特色农业和经济林业,积极支持旅游文化企业,加大对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等项目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贷款投入。由此,伴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资金的投入,使得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在金融资产的“量”上得以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国有工业经济也随之增长。但是,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金融机构,按照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资源配置,重点将资源配置在东部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资金不足,结构单一,信贷规模难以满足西部地区发展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解释变量金融支持水平SUP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显着性水平比较高,系数也较大,表明金融支持水平越高的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更显着。因为企业的经营需要资金支持,特别是工业企业大量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没有银行的支持,难以进行。由于西部地区的客观情况,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科技、人才、经营理念落后,使得西部地区难以通过市场方式吸引东部资金和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因此,西部地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银行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

从控制变量上看,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系数为正,但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推动国有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物质资本的影响较大,而人力资本的系数偏小,影响并不显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还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的贡献小,这与西部地区目前人力资本匮乏、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理念落后是比较符合的。从系数上看,财政支持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本来西部大开发中,特别是初期,西部的发展是一种“强财政、弱金融”的局面,财政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出现负相关,可能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被进一步推向市场,国家对国有工业企业的支撑作用减弱有关。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针对金融发展与国有工业经济的增长问题进行研究,采用1999年~2011年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国有工业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金融信贷的直接支持作用,因此,在提升国有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过程中,本文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从多个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国有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西部地区国有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源自资本驱动,物质资本的投入对工业经济的增长作用明显,金融支持水平对国有工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后,资金有外流倾向,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增强投资信心。特别是商业金融机构,要意识到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商业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商业西部地区也能够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上取得双赢。

金融延期政策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各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球经济开始稳步回升。目前来看,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通过努力稳定出口和刺激国内需求来达到既定的经济目的。

论文关键词:财政政策;金融危机;经济

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衰退,许多潜在风险可能尚未显现。2009年末爆发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和希腊的主权信用危机引发了全球的普遍关注和担忧。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并借此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1 财政政策的内涵以及近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运用

2004年至2008年考虑到在国民经济已发生经济周期阶段转换和出现局部过热的形势下,如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2005年主要的改革措施是继续在东北进行增值税转型政策试验。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彻底取消农业税。

2008年末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性金融风暴由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和国内投资信心。2009年,中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 金融危机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飓风”,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仅损害到美国的经济发展,更严重的是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国。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采取不同程度的应对措施,包括:金融监管、国有化、高管限薪、扶助就业、降息、退税、注入资金、收购股权、提供贷款、政府接管公司等,以拯救本国经济。

(1)从国际看来,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国经济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

对美国来说,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影响。第一,房地产投资的萎缩严重拖累美国经济。第二,消费的下滑加快美国经济回落的速度。第三,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持续衰退,美国政府继续采取大量发行美元的政策来刺激经济,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

对欧盟来说,也遭受到了本次危机的影响。危机发生后,欧盟各国股市纷纷大幅下跌。美国房市的不断跌深引起市场对欧洲房价的担忧,欧洲房贷市场抽紧。

对新兴国家来说,受美国次贷以及华尔街大公司破产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影响,新兴国家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股市普遍下跌。越南、南非等国家的信用风险加大,已经难以应对由于对外账户失衡和经济减速带来的不利影响。

(2)从国内看来,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度较高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规模巨大但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等因素,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中国出口业遭受重创。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进出口出现下滑、部分出口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不少沿海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目前,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使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国的经济结构确实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也早已采取措施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比如说限制“两高一资”企业的投资和出口,适度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商品出口退税率等。

再次,威胁到我国外汇资产的安全。我国目前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这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7000多亿美元表现为美国的国债。在危机因素的作用之下,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节节下降,目前已趋近于零。

最后,影响我国国内投资信心。危机发生后,国内相关的投资受到牵连,国内的就业压力骤然增大,目前已经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 选择财政政策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政策的连续性和适度性。

我国制定财政政策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适度性。

2010年3月初召开的两会要求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份,2.7%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逼近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价格调控目标,也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有所增强。

此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注意这一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可能带来的消极效果,财政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主要是其内在滞后较长,存在“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适当调整财政投入的重点取向。

去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具有代表性的措施,是大规模举办政府投资的六大基础设施建设,即农田水利、江河治理、生态环境,铁路、公路、电信设施,城市公用事业,国家储备粮仓,农村电网,经济适用房。这些方面的建设是必要的,对促进经济增长意义十分重大。

(3)地方性的“隐形财政风险”。

据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一些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综合效益来还款,这里蕴含着城市政府以及财政性的风险。

4 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由前文的分析看来,世界金融危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在波动与回升中,我国的国际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善。但是我国国内经济尚未从次贷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因此在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上,还有必要保持扩张形态必要的连续性,并注意适当按实际经济走势进行宏观微调。

(1)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结合。

从目前情况来看,前期为“保增长”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及时有效,但外需仍显疲弱,总需求仍然不足,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位。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在财政政策实施中,把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和加快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

(2)运用财政政策扩大我国国内需求。

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避免对于出口贸易的过度依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扩大国内需求主要从以下个方面出发:一,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虽然200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均超过GDP增速,但中国社科院的蓝皮书却指出,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二,建立社会保障扩大内需。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战后各国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经费稳步上升,逐渐成为政府支出中的最大开支项目。

(3)大力支持“三农”,促进农村发展和劳动力转移。

理论界普遍认为,推动农村消费和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比积极的货币政策更有效;新农村运动的倡导者也主张通过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来扩大农村的有效消费需求。

首先,建立健全政府农业投入制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政策性信贷投放结构,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不断增长。

其次,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抓紧研究建立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并总结经验改造能繁母猪补贴机制。

(4)规范地方政府融资。

金融延期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 改革 启示

日本政策性金融曾在支持战后重建、实施“赶超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型以及国内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原有政策性金融体系已显不适,弊病逐步暴露。为此,日本政府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启动大规模的政策性金融改革,总体思路是回归政策性定位、坚持“官退民进”。但是,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已是积重难返,导致后续改革成本很高,本轮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延缓了改革进程。本文对日本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特点

(一)种类繁多

“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促进经济崛起而实施“赶超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为配合产业政策,日本政府几乎在每一个需要扶持的领域都设立了对口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进出口、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及住宅、医疗、环境卫生、农林渔业、区域振兴开发,等等。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了覆盖全面的“三行十库”政策性金融体系。

(二)规模较大

政策性金融在日本金融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政策性金融体系发放的信贷量约占日本国内信贷总量的1/3,仅次于城市银行。1964年,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足10%,2004年上升到18%,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5.4%,德国6.8%,法国8.7%)。

二、日本政策性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不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

日本几乎每一个需要扶持的领域都对应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最终导致机构庞杂。随着经济发展,日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中体现在结构升级,原有的政策性金融格局与之不适应。此外,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也出现交叉和竞争,需要重新调整。

(二)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经营不善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一直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比较明显,内部缺乏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同时也没有建立基于市场化运作的风险评价与控制体系,导致运行效率低下,经营情况不断恶化给财政造成较大负担。据统计,2000-2004年间,日本中央财政为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注资2922亿日元填补赤字。

(三)对市场构成“挤出”效应

随着民间金融的发展,资金供求关系由短缺转向过剩,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业务出现交叉和竞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导向作用下降,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并没有降下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市场份额大且有财政补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间金融的发展。国际清算银行认为,日本银行业盈利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来自政府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

三、日本政策性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一)第一轮改革:精简机构、“合并同类项”

1999年启动的改革主要是精简机构,减少政策性金融机构数目。如将日本开发银行和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合并为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将日本进出口银行和负责政府开发援助贷款的海外经济协力基金合并为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通过这次改革,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由之前的“三行十库”整合为“两行六库”。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整合机构,合并了具有类似职能的机构,并没有解决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二)第二轮改革:重新定位、坚持“官退民进”

从2002年开始的改革将政策性金融功能做了严格限定:为支援中小零星企业、弱势群体筹集资金;获取重要的海外资源,确保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开展日元贷款(兼有政策和援助功能)。同时,坚持“高效率小政府”,继续缩减政策性金融规模,不再增加新的财政负担。根据新的功能定位继续推进组织机构调整。此轮改革强调“官退民进”、“民间能做的事交给民间”。对政策性金融的功能重新定位,突出强调填补市场空缺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使政策性金融回归本位。

(三)最新动态:政策性职能进一步强化、民营化进程局部暂缓

金融危机期间,日本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发挥作用,政策性职能进一步强化,如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承担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的职责,国际协力银行通过海外金融机构为日本海外企业紧急融资,日本贸易保险公司追加160亿美元责任额度为日本出口和海外投资提供保险支持。期间,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围绕危机开展一系列投融资活动,鉴于DBJ发挥的积极作用,日本政府推迟了其民营化时间,在2014年之前,政府持有DBJ的股份不低于1/3,条件具备时再逐步减持股份。

四、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的启示

当前,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日本政策性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其改革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从日本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改革中我们得出一些启示:

(一)辩证看待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关系

政策性金融应定位于弥补市场失灵,而不应替代市场。但是,日本政策性金融对经济的介入程度过深,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民间金融的发展,扭曲了金融资源配置。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部分市场失灵恰恰是市场没有充分发展的结果,一些通过政策性金融发挥作用的领域事实上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实现。如果不去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而以弥补市场失灵为由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则是本末倒置。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市场失灵、市场发育与政策性金融的关系。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行业垄断,提高金融业市场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再稳妥发展政策性金融。

(二)适时调整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边界

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特殊政策安排,其职能具有“阶段性”特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也应随着职能的调整而调整。一是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需要动态调整。商业性金融机构有能力和意愿承办的业务,政策性金融机构应适时退出,不与之竞争。同时,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拓展新的政策性业务领域。二是避免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交叉重叠。否则,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会产生不当竞争,降低政策效果。

(三)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治理架构

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是造成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不力、坏账大量增加、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深化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过程中,应建立规范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治理架构,在合理界定政府与政策性金融机构责权利边界基础上,构建不同层级的事权划分与决策机制,建立具有部际协调职能的董事会制度。其中,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项目由国家决策;一定规模以下的项目由董事会决策;管理层负责日常运营,董事会可根据需要将部分职权授权管理层,以提高决策效率。

(四)探索建立政策性金融发展评估机制

政策性金融服务具有特定政策目标。因此,需要对照既定的政策目标定期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检验政策执行效果。我国自1994年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来,政策性金融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与商业性机构不当竞争、业务规模扩张过快、风险隐患不断累积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定期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履职情况、业务边界、风险控制、与商业性金融的竞争关系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发展模式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纠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政策性金融能够“与时俱进”。

(五)推进政策性金融立法

对政策性金融立法是国际普遍做法。日本通过立法对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其改革也依法进行。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和改革是在立法缺失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部门规章及章程是指导和规范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依据,虽具有灵活性,但一定程度上也缺少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今后,在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过程中,应尽快建立相关法律,通过立法形式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治理结构、业务范围、监管体系等做出规定,将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参考文献:

[1]白钦先. 谭庆华. 政策性金融功能研究――兼论中国政

策性金融发展[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张韶华.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历史、现状与改革趋势[J]比

较,(26).

金融延期政策范文第5篇

一、金融支持。县各金融机构要帮助中恒公司度过困难时期,在确保不减少中恒公司现有贷款规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贷款扶持额度,有缩贷意向的金融机构在实施前须向县委、县政府书面报告,否则,向县委、县政府书面说明情况,作深刻检查。各金融部门要创新方法,继续从信贷政策上支持中恒公司加快技改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加速品牌建设,三季度各金融机构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中恒公司的信贷投放额度,增幅原则上不低于20%,其中县农合行新增贷款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且新增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收取。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对中恒公司的贷款投放。

二、财政扶持。县财政部门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中恒公司办理到期贷款转换手续。允许中恒公司暂缓一年(从文件生效之日起计时)归还欠县财政的改发资金,但中恒公司要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并提供保全资产的抵押物。县各有关部门要优先帮助中恒公司争取省、市财政性项目扶持资金。

三、技改奖励。允许中恒公司按照《关于激励工业定报企业技改投入的意见》(阜发[20*]30号)文件精神即时申请技改奖励,经有关部门认定合格后,由县财政按季拨付奖励资金。

四、税收优惠。对中恒公司20*年下半年发生的应缴税款,税务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帮助中恒公司按程序办理延期入库手续(延期时间原则上不低于2个月)。

五、开发补助。为支持中恒公司多元化发展,允许中恒公司将部分空闲地块(中恒公司后家属区28亩地、中恒公司东家属区沿路边及内侧原加油站南地段约4亩地)用于开发,对上述地块按规定程序上市,所得款项由益林镇以技改奖励的形式拨付给中恒公司,用于企业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