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大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公平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五大支柱之中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其互助、公平、公正的主导原则及高度自治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
1883年,德国通过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强制性的法定医疗保险为主、自愿性的私人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险体系。医疗保险覆盖了90%的德国公民,法律规定所有就业人员必须投保法定或私人的医疗保险,参保人有权在二者之间自由选择。德国医疗保险分为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目前,德国约有250家公共医疗保险机构,其经办机构是德国疾病基金会。这是一个由国家法律监督、自行管理的机构。德国法律规定,凡是月收入低于4 050欧元的就业人员必须投保法定医疗保险,高于这个界限或是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可选择私人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比法定医疗保险更全面。德国的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源于医疗保险费,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50%,投保人的保费按收入高低决定,平均个人缴费占工资总额的13.9%(2007年),但私人保险公司可自己决定缴费比例。
为解决德国统一后出现的参保人数大幅度上升、保险费入不敷出的矛盾,德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多次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将医疗保险支出和保险费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一)20世纪90年代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这次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在1992年的《医疗保险结构法》中。该法律主要对全额报销的医疗保险制度作了重要调整,使保险公司、参保人按比例共同承担医疗费用。1996年的《健康保险费豁免条例》主要针对住院和康复治疗的保险形式进行改革,提高了自费的比例。1998年的《增进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之间的团结法令》主要对医院的权利给予了限制,目的在于限制以创收性处方为盈利方式的医院行为。
(二)2003年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2003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法定医疗保险现代化法》的改革方案,该项改革被认为是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此方案已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减少法定医疗保险覆盖的项目,增加参保人责任,即要求参保人为医疗诊治支付更多的费用。改革的主要举措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缴费率。即降低个人法定医疗保险占净收入的比例,从2003年的14.3%降至2006年的13%。二是减少法定医疗保险覆盖的项目。包括镶牙、购买非处方药等,并取消了每四年申请一次的为期三个星期的疗养计划。这些措施产生的费用在改革后就不再由医疗保险承担。三是取消病假补贴。改革前因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的投保人可向医疗保险机构领取长达6个星期的工资,此后可领取18个月的病假补贴。病假补贴的保险费用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而改革方案规定到2007年后,免除雇主所承担的部分,雇员将独立承担全部的保险费用。四是规定参保人必须支付的额外费用。如,挂号费,即投保人每次看病需要支付10欧元的挂号费;药费,即参保人在药房购买药品时,个人要至少承担药费的10%,且每一盒药品自付部分不少于5欧元,也不高于10欧元;住院费,即投保人每天支付住院费用由9欧元增加到10欧元,住院费每年最多支付的天数也由14天增加到28天,28天以上,该费用才由医疗保险支付。2003年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在一年后降低3.3%的目标已达到,即实现了在一年内节约99亿欧元的医疗保险开支的目标。此外,2004年250家法定医疗保险公司开始扭亏为盈,大大改善了医疗保险入不敷出的状况。
(三)2006年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2006年健康基金的提出和建立体现了德国医疗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向基金积累过渡的趋势。2006年7月,德国政府就医疗保险改革达成一致,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设立一个健康基金。该基金成为新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资金来源。自2008年起,德国公民每人每月所应缴纳的保险金将由法律规定,雇主和雇员维持现有的缴费比例。所有保险机构从该基金中获得相同的金额。但从现收现付制度过渡到基金积累制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各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及基金的增值任务使真正实施这项医疗保险改革变得困难重重。同时,该计划还遭到了65%的德国公民的反对。在众多压力下,2006年9月6日德国政府决定将原定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改革推迟到了2007年4月1日。然而,至今此项改革还没有真正运行起来。总之,21世纪初德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保险费用支出、控制保险成本、稳定保险收入,并适当增加参保人责任比例。
二、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
(一)主次分明,选择自由
德国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是法定医疗保险,但私人医疗保险也占一定比例。德国就业人员可根据自身的收入和喜好,在二者之间自由选择,也可在参加法定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参加私人保险所提供的补偿保险险种。目前,法定医疗保险公司共约600余家,覆盖近90%的德国民众,私人保险公司约有53家,覆盖了9%的德国民众。这反映出德国医疗保险体系既体现法定医疗保险为主,同时又满足就业人员按照自己意志自由选择的权利。
(二)公平与效率的相对平衡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还体现在筹资方面讲究公平,而在支付方面追求效益的原则。德国法律规定,所有参加法定和私人医疗保险的人员都有权拒绝保险公司的任何形式的风险评估,任何医疗保险机构都不能在参保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家庭成员数量方面设限。此外,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其家庭和未成年子女可自动成为被保险人,不必额外缴纳保险费就可享受同实际参保人同样的医疗保险待遇。这意味着所有参保人员的权利都是一样的,体现了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同时,德国医疗保险费用的缴纳是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各承担50%(退休后由原雇主承担的部分则改由养老基金承担),医疗保险费一般平均为工资的13.9%(2007年),即经济收入是决定参保人缴纳保险费多少的唯一因素,它与享受医疗保险的程度毫无关系,任何缴纳了占工资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员都有同等享受医疗待遇的权利,这使医疗保险基金得以在不同人群中实现互助共济的目标,从而充分体现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
在强调公平的前提下,德国医疗保险制度也注重效率。德国政府积极鼓励多元竞争和强调自我管理。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在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和自负盈亏的政策指导下,鼓励各医疗保险机构开展竞争,使参保人可自由选择参保机构来刺激竞争和削弱法定医疗保险机构的权利;自我管理原则体现在各医疗保险机构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只有监督的责任,并赋予所有参保人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因此,自我管理的原则能更多考虑相关者的利益,直接、清楚地表达对医疗保险的需方要求。
(三)市场和政府的责任明晰
虽然德国政府在医疗保险制度中起到协调各方利益和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作用,但对医疗保险管理一直都是采用自主管理、鼓励竞争的模式。强调社会互助,政府不参与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事务,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设计制度和制定相关法律,当发生医疗保险纠纷时,承担调节及仲裁的责任。德国政府的协调能力使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得以顺利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既体现了政府干预又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取向。
三、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有重要启示。
(一)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标
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医保模式,但公平应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因此,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要以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程度的基本医疗保障为起点,通过制定非歧视医疗改革政策,使符合法律规定的医疗保障对象都可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使每个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都能平等享受医疗保障。
(二)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德国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体现了充分竞争的原则。如,在公共医疗保险机构之外引入私人医疗保险机构的竞争,使医疗保险制度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目前,我国医疗保险行业仅依靠定点医疗机构经办医疗保险,已不能适应民众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因此,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应涉及和调整不合理的准入审批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制度及收费和税收政策,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医疗机构的产权重组,或自由进入各级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各种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服务,从而发挥市场调节医疗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此外,我国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即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应引入竞争机制,不再限制参保人员自由的流动,各参保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在各医疗保险体系中进行自由的选择,以改变目前医保机构垄断地位而带来低效率的问题。
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也是多年来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上前年突破*亿元大关后,去年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总量再次跃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总额比上前年净增加*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增速位列城三区首位;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高出年初计划*个百分点。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
项目建设大力推进。89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突破*亿元,达到*亿元,超年初计划2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额均创新高。君豪国际会所、中银大厦等项目建成开业;新兴戴斯酒店、阳光国际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酒店、*大厦等项目开工建设;*地产等一批半拉子项目再次启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乐万达广场项目成为最大亮点。作为皇城内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全区10年以前就开始对民乐园片区改造进行策划、呼吁;拆迁工作正式启动;上前年11月在金融危机形势最为严峻的情况下,完成总投资达35亿元的项目招商谈判,12月开工建设;短短一年时间,去年12月19日就建成开业。可以说,万达项目无论是在建设速度、投资总量还是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上,都创造了新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历届区级领导、各区级部门、街道、被拆迁群众和建设单位都表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重振解放路往日辉煌,为了*的长远发展,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可以说,万达项目凝聚着*人的汗水和希望。项目的建成也让沿解放路走过的*人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感到骄傲和自豪!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区上下招商引资意识、税源意识和向上争取资金意识明显增强。多主体、多渠道、多举措的开展各种招商和推介活动。积极参加第13届西洽会。炭市街—南新街改造、金康路地区整体开发、安仁坊地区改造等10个项目成功签约并开始实施;*大厦、人和地下商城等20个项目达成意向。引进外资3740万美元、内资21亿元。全区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1.2亿元。区财政、基投、城投、城棚改等单位相互配合,累计融资1.5亿元。取得了争取财政性资金和引进市场项目的“双高”。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0%,比上前年上升3个百分点。餐饮娱乐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人家等10家规模以上餐饮娱乐名店建成开业。以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引进*等29家企业总部入驻我区。首届全球秦商大会、中国*国际摄影大赛颁奖盛典等展会在区内成功举办。“八办”和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改善明显,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完成了西光污水处理改造等7个节能项目。预计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1.2吨和57吨,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三)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城区
城市提升活动大见成效。领导包抓,部门协调,街道为主,多方筹资,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城市提升年”活动。把提升工作同重点项目建设、特色街区建设、招商引资、遗留问题解决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提升路子。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三个周边”、“六条干道”提升任务,并两次自加压力完成了11条特色街区建设。投资600多万元,改善市容市貌硬件设施。*广场、火车站广场周边成为全市提升工作亮点,门头牌匾整治、立体绿化等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不新”问题得到很大改观。
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启动完成了*等4个村的整村拆除。*两处棚改项目拆迁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城棚改投资15.5亿元,腾迁土地面积600余亩。落实御道项目拆迁安置资金。元丰怡家2栋安置楼建成交付,4000多名群众顺利回迁。*小区、*等安置项目建设超过计划进度。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秩序、建筑渣土车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成功承办了第20届全国大中城市火车站广场综合管理研讨会。全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三级挂牌”管理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四城联创”积极推进。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16件,提供法律援助156件。投资达1500万元的平安*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89.7%,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达到73%,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有效,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开展“三无”街道创建活动,群众越级上访量同比下降了30%。国庆六十周年期间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加大社区投入,改善社区环境。开展了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试点。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社区志愿者、邻里互助、党员一帮一结对子、扶贫济困等活动,大力弘扬“睦邻文化”。成功承办了全国社区睦邻文化高层论坛。和谐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劳动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在全市率先建立大学生和教师家属创业基地,全民创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年新增就业2207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9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实现廉租住房保障700户,实物配租99户。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95件,为群众追回损失2750万元。成立了*区慈善会,募集资金360余万元。
科教文卫全面发展。第四军医大学*等三位专家的医学科研成果获得去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600万元。积极实施“蛋奶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安装健身路径12套。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363场次。“放心馒头”工程顺利实施。胡家庙等6个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省级医保定点。对全区9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低保户进行免费体检。完成4万名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甲流防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加强人口管理,全员人口库建设位居全市前列。
(五)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以协调、督察、环境保障等三个小组为重点的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五大公司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解决部分街道自收自支人员待遇问题。对国土*分局、区农工局、区建设局等部门所涉及的职能和财政供养关系作了调整。重视学校移交管理工作,教育系统改革取得进展。建立了与驻地企业、商会走访交流机制。
(六)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工作得到增强
邀请专家就项目策划包装、资金争取、招商引资等进行专题讲座。赴义乌、南京等地学习市场管理先进经验,制定并实施《*区税源建设实施方案》。摸清全区土地分类使用及闲置楼宇资源情况。用于展示形象和招商引资的*规划展厅基本建成。第二次经济普查成果已经形成。积极借助外脑,由科技专项经费支持的区总部经济发展研究、区旅游发展规划、金康路项目策划、区财源建设研究、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区产业布局和优势产业选择研究*发展研究、“八办”及革命公园周边提升研究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12个软课题研究成果基本形成。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召开政府常务会19次,区政府专题会议56次。累计细化、分解、安排区政府重点工作331项,完成203项。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11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回复。坚持重大工作主动向区人大、区政协汇报和通报。形成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列席区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制度。开展“听政声、察民意、献良策”活动,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65条,逐条进行了回复和落实。通过区政府《政务动态》、《重点工作安排》、政府网站等载体,上通下达,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制定并实施《*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目标考评体系和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全区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监察、物价、人防、档案、食品药监、质监、残联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先后受到中央、省市政府多次表彰奖励: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区”、“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区”、“全省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市节能减排评比第一名”、“西安市第14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名”等荣誉和称号。另外,韩森寨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西一路街道被评为“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西光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东方社区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等等。
这些奖牌是用汗水换取的,对处在爬坡转型期的*区来说,我们需要她,我们珍惜她,我们引以为自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保持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科学发展、全力创优争先、造福*人民”为载体,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以抓重点为基本工作方法。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城市提升和民生工程等工作基点,攻坚克难,由点及面,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以解近忧、谋长策保增长为首要任务。通过重心下移创新基层工作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既解金融危机、爬坡转型近忧,又谋科学发展之长策,增强发展后劲。四是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全区上下憋足气,鼓足劲,谋发展。各个层面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这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精神将是我们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动力源泉。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以及各派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始终理解、信任和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建设的中央、省、市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全区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我区遇到爬坡转型和金融危机双重困难,但是取得的成效比预期要好。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区呈现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的良好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15%,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也是多年来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年突破200亿元大关后,年达到265亿元,同比增长19%,总量再次跃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20.3%,总额比年净增加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位列城三区首位;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同比增长19%,高出年初计划3.5个百分点。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
项目建设大力推进。89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5亿元,超年初计划2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额均创新高。君豪国际会所、中银大厦等项目建成开业;新兴戴斯酒店、阳光国际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希尔顿酒店、燕兴大厦等项目开工建设;21世纪广场、恒金地产等一批半拉子项目再次启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乐万达广场项目成为最大亮点。作为皇城内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全区10年以前就开始对民乐园片区改造进行策划、呼吁;2007年10月拆迁工作正式启动;年11月在金融危机形势最为严峻的情况下,完成总投资达35亿元的项目招商谈判,12月开工建设;短短一年时间,年12月19日就建成开业。可以说,万达项目无论是在建设速度、投资总量还是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上,都创造了新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历届区级领导、各区级部门、街道、被拆迁群众和建设单位都表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重振解放路往日辉煌,为了新城的长远发展,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可以说,万达项目凝聚着新城人的汗水和希望。项目的建成也让沿解放路走过的新城人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感到骄傲和自豪!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区上下招商引资意识、税源意识和向上争取资金意识明显增强。多主体、多渠道、多举措的开展各种招商和推介活动。积极参加第13届西洽会。炭市街—南新街改造、金康路地区整体开发、安仁坊地区改造等10个项目成功签约并开始实施;榆林大厦、人和地下商城等20个项目达成意向。引进外资3740万美元、内资21亿元。全区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1.2亿元。区财政、基投、城投、城棚改等单位相互配合,累计融资1.5亿元。取得了争取财政性资金和引进市场项目的“双高”。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0%,比年上升3个百分点。餐饮娱乐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川渝人家等10家规模以上餐饮娱乐名店建成开业。以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引进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公司、成都颐站、七匹狼服饰公司等29家企业总部入驻我区。首届全球秦商大会、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赛颁奖盛典等展会在区内成功举办。“八办”和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改善明显,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完成了西光污水处理改造等7个节能项目。预计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1.2吨和57吨,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三)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城区
城市提升活动大见成效。领导包抓,部门协调,街道为主,多方筹资,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城市提升年”活动。把提升工作同重点项目建设、特色街区建设、招商引资、遗留问题解决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城特色的提升路子。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三个周边”、“六条干道”提升任务,并两次自加压力完成了11条特色街区建设。投资600多万元,改善市容市貌硬件设施。新城广场、火车站广场周边成为全市提升工作亮点,门头牌匾整治、立体绿化等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新城不新”问题得到很大改观。
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启动完成了北张村、自强村、胡一村、胡二村等4个村的整村拆除。红星巷二期、安仁坊二期两处棚改项目拆迁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城棚改投资15.5亿元,腾迁土地面积600余亩。落实御道项目拆迁安置资金。元丰怡家2栋安置楼建成交付,4000多名群众顺利回迁。玄武路小区、八府庄园等安置项目建设超过计划进度。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秩序、建筑渣土车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成功承办了第20届全国大中城市火车站广场综合管理研讨会。全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三级挂牌”管理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四城联创”积极推进。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16件,提供法律援助156件。投资达1500万元的平安新城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89.7%,对平安新城创建的知晓率达到73%,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有效,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开展“三无”街道创建活动,群众越级上访量同比下降了30%。国庆六十周年期间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加大社区投入,改善社区环境。开展了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试点。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社区志愿者、邻里互助、党员一帮一结对子、扶贫济困等活动,大力弘扬“睦邻文化”。成功承办了全国社区睦邻文化高层论坛。和谐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劳动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在全市率先建立大学生和教师家属创业基地,全民创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年新增就业2207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9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实现廉租住房保障700户,实物配租99户。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95件,为群众追回损失2750万元。成立了新城区慈善会,募集资金360余万元。
科教文卫全面发展。第四军医大学李云庆等三位专家的医学科研成果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600万元。积极实施“蛋奶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安装健身路径12套。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363场次。“放心馒头”工程顺利实施。胡家庙等6个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省级医保定点。对全区9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低保户进行免费体检。完成4万名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甲流防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加强人口管理,全员人口库建设位居全市前列。
(五)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以协调、督察、环境保障等三个小组为重点的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五大公司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解决部分街道自收自支人员待遇问题。对国土新城分局、区农工局、区建设局等部门所涉及的职能和财政供养关系作了调整。重视学校移交管理工作,教育系统改革取得进展。建立了与驻地企业、商会走访交流机制。
(六)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工作得到增强
邀请专家就项目策划包装、资金争取、招商引资等进行专题讲座。赴义乌、南京等地学习市场管理先进经验,制定并实施《新城区税源建设实施方案》。摸清全区土地分类使用及闲置楼宇资源情况。用于展示形象和招商引资的新城规划展厅基本建成。第二次经济普查成果已经形成。积极借助外脑,由科技专项经费支持的区总部经济发展研究、区旅游发展规划、金康路项目策划、区财源建设研究、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区产业布局和优势产业选择研究、区域老字号及名人研究、区情电视宣传片、顺城巷周边改造、幸福林带发展研究、“八办”及革命公园周边提升研究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12个软课题研究成果基本形成。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召开政府常务会19次,区政府专题会议56次。累计细化、分解、安排区政府重点工作331项,完成203项。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11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回复。坚持重大工作主动向区人大、区政协汇报和通报。形成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列席区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制度。开展“听政声、察民意、献良策”活动,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65条,逐条进行了回复和落实。通过区政府《政务动态》、《重点工作安排》、政府网站等载体,上通下达,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制定并实施《新城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目标考评体系和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全区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监察、物价、人防、档案、食品药监、质监、残联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先后受到中央、省市政府多次表彰奖励: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区”、“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区”、“全省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市节能减排评比第一名”、“西安市第14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名”等荣誉和称号。另外,韩森寨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西一路街道被评为“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西光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东方社区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等等。
这些奖牌是用汗水换取的,对处在爬坡转型期的新城区来说,我们需要她,我们珍惜她,我们引以为自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保持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科学发展、全力创优争先、造福新城人民”为载体,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以抓重点为基本工作方法。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城市提升和民生工程等工作基点,攻坚克难,由点及面,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以解近忧、谋长策保增长为首要任务。通过重心下移创新基层工作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既解金融危机、爬坡转型近忧,又谋科学发展之长策,增强发展后劲。四是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全区上下憋足气,鼓足劲,谋发展。各个层面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这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精神将是我们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动力源泉。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以及各派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始终理解、信任和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新城建设的中央、省、市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全区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全区企业主体数量、规模和贡献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入区企业与外迁企业不能接续,招商引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二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任务仍很艰巨。无论是提升传统商贸业,还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都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三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受企业外迁、财税政策调整以及新税源培育效果有待显现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压力很大,而用于全区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的支出还在刚性递增。四是政府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仍有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面对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抓落实年”。总体来看,我区今年的发展环境好于去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国家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等等,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和广阔空间。从我区自身情况看,连续多年的大投入、大建设在持续显效,全区爬坡转型加速势头将继续保持。另外,随着市委、市政府的北迁,我们作为省政府所在区的政务资源优势将更加突出,留住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将更为有利。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有不利的方面: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强调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今年国家确定投资总量与去年持平,但信贷增量减少了2万亿的规模,资金供给能力会有所下降。三是国家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任务更为艰巨。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今年的工作中,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调整转型,实现跨越发展”为主线,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强化税源建设,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区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8%,力争达到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力争达到1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0个,总投资67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3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0个,总投资235亿元;新建项目33个,总投资152亿元;前期项目27个,总投资286亿元。策划包装单体投资2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5个以上。争取上级资金1亿元以上。
完成今年目标任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乘势而上。把握大势才能把握大局。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形势、认识形势、把握形势。既审时度势又未雨绸缪,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再铸新的辉煌。
第二,要坚持加快转型。转型升级是新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非公经济大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传统商贸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在加快区域结构调整中实现“三大板块、六个中心”的大发展。
第三,要坚持狠抓落实。加快发展的主体在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也在人。好的思路只有落实才能体现价值,好的政策只有落实才能显现效果,好的项目只有落实才能开工建设、发挥效益。年全区的主攻方向和总体要求已经明确,我们务必全力以赴,细化责任,严格奖惩,抓好落实。
三、年重点工作
(一)以民乐万达广场开业为契机,全面推进解放路商业复兴
以建设国内一流品牌商圈为目标,对解放路沿线街景和商业布局进行再规划、再提升。加快沿线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确保万达商业步行街、新玛特、裕华商厦、保康大厦、国贸大厦5个项目建成开业。加快万达希尔顿酒店、民安大厦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公安新城分局搬迁步伐。启动建国巷周边、市四院周边和市中医医院周边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顺城巷周边改造,打造最具人文、生态特色的休闲娱乐文化长廊。实施解放路和东新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解放路沿线夜景亮化、立体绿化。举办丰富多彩的商业推介活动,聚集解放路人气、商气,营造最佳消费环境。
(二)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为契机,激活城北地区经济发展
大明宫核心区如期开园是今年的一件盛事。我们务必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带动城北。全面完成遗址公园新城范围内自强路以南、西部建材城等项目拆迁工作,确保遗址公园在今年10月1日建成开园。努力构建与曲江大明宫保护办的联合招商引资新机制。借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城市名片效应,鼓励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核心区土地一级开发。在核心区周边加快实施商业、旅游和房地产项目,提升大明宫新城板块经济价值。积极推动南郭上村、火车站北广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周边区域环境提升和经济发展。
(三)以军工企业搬迁为契机,加快推进东郊崛起
关注军工企业搬迁动态。着手编制区域结构调整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与军工企业的协调力度,争取将企业总部、研发机构、民品生产环节继续留区发展。积极争取幸福林带区域规划方案通过审批。进一步发挥好科技产业园带动作用,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的生产型服务业。重点引进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等新型工业和服务外包业。协助市级相关部门做好企业外迁后的土地储备工作。
(四)以金康路等特色街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城区特色经济
发展特色经济,兑现城市价值。制定出台支持特色街区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政策措施,重点发展餐饮娱乐业。继续提升金
康路茶文化一条街、皇城东路历史文化一条街、西七路纸张一条街、长缨西路商贸一条街、西一路秦文化一条街、东新街餐饮一条街、康乐路文化用品一条街、公园南路特色饮食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发展档次,吸引周边行业资源向现有成熟街区集中,壮大街区发展规模。深入挖掘街区商业文化资源,加强宣传,组织特色活动,提高街区知名度。积极开展街景整治、线缆落地、夜景点亮等工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特色街区发展环境。年内引进规模以上品牌餐饮娱乐企业20家以上,新实施特色街区15条以上。
(五)以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区为新的起点,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金融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引进证券、保险、信托、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优化辖区金融业结构。延伸金融产业链,积极发展各种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更强的卡中心、数据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发挥金融机构在项目评估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合作共赢。扶持壮大区基司、城司等区级融资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楼宇资源在总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辖区总部楼宇资源信息库、总部企业信息库和拟引进重点总部企业信息库。建立完善对全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意见,明确扶持政策。年内引进36家企业总部入区发展。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研究出台支持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营造全区发展会展经济的良好氛围。以索菲特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整合世纪金源大饭店、金花饭店、新兴戴斯酒店等平台资源,统一策划,宣传推广。以“陕西省会展年”活动为契机,配合搞好国内外大型知名展会。精心办好第六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陕西省信用建设论坛等展会。结合商贸优势突出、军工企业众多、医疗资源丰富等区域特点,主动策划具有新城特色的品牌展会。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八办”和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改善,积极创建“八办”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国际青年旅社等特色旅游休闲娱乐和住宿业。加大对东岳庙、韩森冢等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依托老企业、老厂区品牌和资源优势,探索发展工业旅游和创意产业。
(六)以提升年工作为抓手,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提升年工作由主干道、城市出入口向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拓展。重点实施门头牌匾示范街、绿化亮化示范街工程。完成环城路、东二环等处立体绿化,新建绿地广场3个,拆墙透绿1000延米,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加强辖区交通秩序治理,开展百日整治专项行动。继续加大渣土车野蛮拉运、占道经营、违法建设及乱搭乱建治理力度。全力推进数字化城管,创建规范化执法中队10个。全面完成“十一五”双减排任务。积极开展“四城联创”,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积极做好存量土地的收购储备工作。启用全区规划模型展厅,打造我区对外宣传新窗口。
全面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坚持拆、迁、建、效并举,旧城改造重点由大拆迁转向大安置、大招商、大建设、大见成效。年内投资44亿元,完成联志村、石家街村2个村的整村拆除,完成南新街—炭市街等7处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全年拆除各类建筑物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游艺市场、东七八路、安仁坊等已拆迁土地招商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祥和居、八府庄园、玄武路等安置项目进度。年内建成安置房30万平方米,确保5000户被拆迁群众顺利安置。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做好地铁一、二号线建设和地铁三号线拆迁的配合工作。以缓解辖区南北交通压力为重点,加快道路管网改造步伐,加快实施公园南北路拓宽改造和经九路项目。完成环北路等7条道路7000米线缆落地工程。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消除道路“三烂”。充分利用地上地下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建各类停车设施。
(七)以新城高陵工业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飞地经济”
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商贸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弥补工业发展“短板”,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对接步伐,明确园区范围、利益分成、合作机制等关键问题。着手编制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尽快启动园区建设。强化与辖区企业和大型商户的衔接沟通,鼓励拟搬迁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入驻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
(八)以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为引领,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作为老城区、中心城区,在全力爬坡转型的同时,我们将更加关注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造福新城人民。
实施和谐社区建设“八项工程”。全面实施社区强基、温暖、再就业、健康、平安、风尚、敬老、凝聚力建设等“八项工程”。落实政策规定,逐步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问题。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完成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抓好两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20个社区服务站试点工作,年内创建“六好”和谐社区15个。
认真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托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三级平台,发挥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教师家属创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就业1.2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00万元。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年内完成廉租住房保障700户以上,其中实物配租100套以上。
全面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投入资金868万元,支持区域自主创新。积极实施“蛋奶工程”和“校园安全工程”,完成华山中学与秦川中学合校工作,完成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内含元殿小学等3所学校拆迁工作,启动2所新建学校建设。年内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260场次,安装健身路径12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快区技防信息化项目建设步伐。在解放路、长乐路、西京医院周边等主干道、重点单位新增180个监控设施,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和打击犯罪能力。进一步提升“三率”。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全年无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进一步规范秩序,全面创建“三无”街道,争创“三无”区。
(九)以“抓落实年”为统领,着力提升政府效能
全面加强学习。要将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形成自觉读书学习、深入思考问题的良好风气。在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学习基础上,重视学习经济和城市建设管理知识,加强经济运行形势和经济指标分析。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做到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思路,把思路转化为项目。坚决克服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行的倾向,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居民服务、为上级服务、为街道服务、相互服务”等五个服务理念。突出抓好为企业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把主动服务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为企业发展加油鼓劲。全面掌握重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给予扶持。加强督查,确保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强化考评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对部署的各项工作,逐级分解细化,落实到人。政府公务人员每天心里要明白干什么、怎么干。通过考核评比,要让大家知道工作谁在干,谁在承担压力,谁在做贡献;谁向上级争取支持多,谁帮企业解决问题多。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制定《新城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做好区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全面完成区属五大公司改革。按计划解决街道自收自支人员财政供养问题。按照国家新医改要求,积极推进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简会议和文件,把精力和时间更多投入到调查研究、项目建设上。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坚决查处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