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学知识总结

金融学知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学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学知识总结

金融学知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学》;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34-02

《金融学》课程在经济学科整体课程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二级学科金融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关于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金融、利息及利率、外汇及汇率等这些最基本的金融理论范畴;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架构,把握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律和各类金融机构运作的基本特点;正确理解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全面掌握宏观金融,即货币对内、对外均衡和环绕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相关政策观点,把独立发展的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的理论思路纳入学生视野。从《金融学》教学的受众来看,当下的高等院校大学生普遍出生在1990年左右,兴趣广博,接触社会经济信息的途径广泛,为提高《金融学》授课效果,应该合理设计《金融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导学—自学—助学”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金融学》教学活动。

一、金融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

美国哈佛商学院是世界范围内运用案例教学法最为成功的教学单位。哈佛式案例教学突出强调解决问题过程的重要性,重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其决策力和判断力。通常而言,哈佛案例教学大体可被分成三类:其一,抛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评价,此之谓问题评审型;其二,给出问题却不给出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决策方案,即分析决策型;其三,发展理论型,注重通过案例挖掘新的理论生长点,完善并不断发展理论体系。其中,前两种方法可以方便地使用在金融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基本教学的辅助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案例教学进一步说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以加深学生对货币理论的理解;介绍具体国家的货币政策、法规以及货币运行情况,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货币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分析货币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或效应,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金融学教学中尝试使用的案例教学包括如下三种类型的案例:第一,介绍性案例,主要是对中外货币制度和政策的介绍;第二,说明性案例,主要是对一些理论和观点的补充和说明;第三,分析性案例,主要是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

二、互动式教学

金融学知识总结范文第2篇

我国高校金融教育所面对的

国际、国内金融形势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发展已经到了关键的节点,面临巨大的变局。发达国家陷入发展的危机,为摆脱困扰,各自祭出以邻为壑的种种招术,这种饮鸩止渴、害人害己的疯狂举动,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我们以“货币战争”的观点和立场来分析西方世界发起的这场金融冲击实不为过,西方的这种金融战争行为将极大地损害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世界的现实及长远利益。因此,历史地看待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认为该体系是一个极不公正的、西方世界居于主导的盘剥体系;现实地观察,目前国际金融领域中,风云变幻,形势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发展迅猛。在系统功能、机构构成、市场规模、业务种类、国际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我国的外汇储备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微不足道扩增至今天的世界第一,四大国有银行也已跻身世界前十大银行之列。在我国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如何应对如此严峻、复杂、高速发展、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金融现实,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问题,针对教育系统而言,需要我们的高校体系不断培养出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有立场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来服务于中国的金融发展、保卫中国的金融安全。

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课程

设置不尽如人意

综观现实,多数高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多以现实的功利目的为导向,培养的方向和方式紧跟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以就业率为主要追求指标。因此,在金融专业的教学中呈现出重技术、重技能培养,而轻理论、轻思维能力的提升,尤其忽视了金融历史学和金融政治学方面知识的宣讲和熏陶。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相关教材和课程的设置方面。

金融学教材内容多为陈旧。我国目前的金融教材体系成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动和提升。以金融专业基础课程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为例,目前有关这两门课程的教材各不下数百种,但就其内容而言,除却一些数字更新以及小处修补以外,教材的框架体系及基本内容近三十多年来鲜有变化。

现在的教材体系可以解释金融霸权的形成与演化吗?可以说明如何应对网络化、全球化的金融实践吗?可以指导防止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吗?可以引领大数据时代的金融运行吗?可以警醒国人的金融安全意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总体看来我国高校的金融教材体系相应于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金融现实明显落伍。

教材多由国外引进。应该说中国高校的经济类教材体系是与国际接轨最彻底的领域,其中金融学尤甚。而完全不存在根据中国具体的金融实践针对中国的金融问题的教材。这种情况似乎给人以这样的心理暗示:中国的金融运行仅只是国外模式的翻版,对于国外的金融知识体系,我们所能做的仅只是照搬和模仿。而中国似乎不可能存在自己的金融学。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如下疑问,我们引进的西方金融学是否适应中国的具体实践?是否可以解释三十年来中国的金融发展?是否可以解释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数千年的金融演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追问,由古至今、丰富多彩的中国金融实践,难道不能孕育出中国自己的金融学?笔者认为,构建中国金融学不仅仅是一种一时激起的民族主义热情,而是一种历史趋势的必然,悠久丰富的中国金融发展历史,有待中国学人总结提升为中国金融学。

教材内容多呈现中性、技术性及实务性等特征。现有金融教材皆为针对具体金融要素的中性、现象性、实务性的描述,易使人们认为金融系统仅只是一种客观运行机制或技术性的功能系统,那么金融学就应该成为类似机械原理一样的学科。当然,这种现象层面、操作层面的知识是基础性的、必要的。但是,在现有的教材内容中,我们看不到民族立场,看不到对西方资本主义金融霸权的深入分析,看不到对西方资本金融冲击进行防范的系统论述,看不到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的全面总结。

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金融要素、金融现象以及金融操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应该使其熟悉、了解货币金融的发生与演化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政治经济的密切联系,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等诸多角度、诸多坐标系定位的、描述的金融系统才是全景的、真实的金融系统。

历史金融学、政治金融学的

课程设立正逢其时且时不我待

回顾金融演化发展史,我们发现政治与金融之间耦合紧致,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决定的关系终其发展演化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剔除政治学的内容,存在诸多弊端,其一,没有政治金融学,就把政治与金融的两行逻辑关系,变成了金融现象之间孤立的、线性的一行关系了,高校的金融教学就蜕化为金融技能培训,而没有办法探究金融的核心实质,金融研究也就失去了思想性。其二,没有政治金融学,就易使人们忽略金融立场、金融,进而忽略了金融安全。其三,没有金融政治学,对于国际资本的金融冲击就缺乏分析视角和分析工具,而仅只视其为一理性经济人的牟利行为。现实告诉我们,仅局限于金融层面来研究金融问题是片面的,中国之所以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幸免于难的原因并不在于中国自身金融系统的健康和强大,而仅在于中国始终对于境外金融资本保持防火墙。

金融学知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传授;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身,将知识显像化、趣味化,正确表达了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远程反馈的功能,弥补了板书表达的不足和缺陷。金融学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符合教学规律。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同时抓好传统的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讲清基本知识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金融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重要性和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最起码的目的。否则就可能是课上热热闹闹,课后茫茫然然,对所学课程缺乏理论功底。金融课对许多学生来讲,本身是一门很生疏的课程,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讲授。如:在讲到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基本概念时,可用超级链接重点讲解,从现实中如何操作具体业务出发,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然后推导出理论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抓住重点和难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谓重点,就是重要的理论、知识等内容;所谓难点,就是较难理解,不易把握的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讲授中除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授一般内容外,讲清重点、难点,就能以点带面,加深理解,否则本门课程的学习就只能是囫囵吞枣。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明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在非本专业要深入浅出地讲授,重点是“货币政策”,难点是“金融市场”,使学生学会分析我国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而在本专业“货币理论”是重点,货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难点。这里必须明确本专业与非本专业讲授金融课是有明显的区别,才能有的放矢。因为本专业学生金融知识较丰富,自学能力强,也更注重课程的前沿理论,教师可以重点讲授核心内容,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还可以结合讲授内容,指定阅读外文资料,以便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作准备。而非本专业的学生,由于金融专业底子薄,建立不起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必须按照其能负担的原则授课,传输知识信息的数量要适度,难度要稍低些,知识梯度不要陡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注重金融案例教学法,培植创新力

金融案例教学法以实用主义为原则,重在培植创新力,提倡学生作出与真实答案不同的结论,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同时,提高了金融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调整专业知识,拓宽专业口径,促使教师在教学领域为社会做出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在案例教学中体现了“师生互为主体”,由课程内容以应试为主向体现内容的现代化转变。

创新力是用已有的知识去产生新的知识,对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加以升华的能力。而金融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精心选择案例、适时布置案例、安排学生讨论以及写出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金融案例具有图文并茂或数表同存、牵涉面或宽或窄、主体范围几乎没有限制、体裁多样、时效性强等特征。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现代金融学既是理论经济学,又是应用经济学,既有理论问题、应用技能问题,又有管理问题;既是宏观经济学,又是微观经济学,既有宏观金融,又有企业金融,金融学与经济学密不可分。特别是1997年学位委员会调整了专业目录以后,将原有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国际金融、投资经济合并为“金融学”,列在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扭转了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现代金融学成为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数学、计量、工程、信息、博弈、伦理学等都在金融学科中留下痕迹。为适应这种拓宽的培养口径,金融专业教师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授课。讲授理论课要有实践的印证,需要补充专业课外相关知识或相近专业课方面的知识;讲授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如银行经营管理,应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讲授,使理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了解实践与理论的内在联系。

一个好的金融教师“功夫在课外”。金融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勇于创新,搜集新资料、研究新问题、撰写新文章、参加学术会议,挖掘金融前言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做到金融学教学常讲常新,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使学生成为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人才。

四、金融学教学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威信为基础

金融学知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金融学 应用

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更加复杂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必须加以创新。《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中应当突出传授理论、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个重点。笔者认为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同时满足现代金融市场对人才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需求。

金融学这个学科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因此,如果只是凭借一本教材按部就班进行理论教学,脱离现实性的案例研究,可以说,对金融学的学习,就只能是不得要领,似是而非,难以掌握其精髓。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憾,从而提升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金融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1.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使学生成为主角,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案例教学法还大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又逼真的现实情景,这对于缺乏金融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实际出发,从个案中归纳分析出一般结论,而并不只是书本上纯理论的堆砌,并且能够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众多案例,都来源于复杂的金融实践,通过对现实市场过去发生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启发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案例教学是形成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组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案例讨论小组,根据教学班级的规模,每组可由4~8人组成。对案例的讨论,往往不会形成唯一的答案,因此讨论后还需要针对要点问题的不同观点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争论。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成了主角,通过小组讨论的沟通形式参与案例分析的各个环节,教师只是通过适时引导、简单评论和沟通方式来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分析,这既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本人也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收集、整理及时、生动的案例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讲好金融学课,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占有、熟悉和理解案例的基础上,否则,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生动的案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金融业务操作,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和理论研究的前沿。而关注金融理论前沿不仅使教师对案例有更深的认识,也是开展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积累。另一方面,在进行科研工作中的部分实践内容也可编写成案例用于教学,从而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可见,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科研水平。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为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组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

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而必须对其高度重视。具体来说,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明确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准备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设计时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内容的比例,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3)精选案例。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合适的典型案例,教师必须搜集、选择、整理教学案例,并使之适应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选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实践中的金融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性。即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笔者讲解资产证券化时,选取了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学生对案例本来就有所耳闻,有话要说,课堂讨论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很高。

第二,针对性。针对学生现有的金融专业知识、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案例设计。同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信心。实践中的金融案例往往比较复杂,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分析起来往往难度较大。对此,笔者认为,可对现实案例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改编,使之能够符合学生能力范围。

第三,适当性。案例教学并非案例越多越好,盲目堆积、滥用案例于事无补。所选用的案例应与所讲授的知识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案例即使社会影响很大,也不宜选用;所选案例还要难易适中,案例太难,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太容易,则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应尽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案例,如国内新近出现的热点问题,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4)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自己必须先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也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并进行总结。

(5)制作案例课件。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如果仅是单纯地依靠教师口述有关案件事实,则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又显得不够直观生动,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克服这一不足。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录像等视听资料的运用,能够将案例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制作案例课件应成为课前案例准备的一项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搜集有关视听资料,如电视台有关财经栏目所播放的一些典型案例,以提高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的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样做有助于展开案例讨论以及课后评分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自由结合。其次,教师可以把要讨论的案例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先熟悉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自主思考和分析,并形成自己或小组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从而有效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如果缺少这样的环节,案例教学的互动性就差,那么课堂案例讨论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3.课堂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于具体的课堂实施环节。《金融学》课程若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灵活应用。

在课堂教学的初期,应主要以一些简短、典型的案例为主,采用教师讲解、举例、分析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刚刚接触到的金融概念、金融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可以通过对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引出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一般来说,这种案例的课堂教学组织比较简单。到了课堂教学的中后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此时就可引入复杂的、综合性案例。一般而言,可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案例法:教师介绍案情并提出讨论问题――确定讨论形式――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进行小结或讲评。例如可以结合我国目前的物价及经济现象,分析判断是否属于通货膨胀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国家应采取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现实评价政策效果,进而提出自己的建议。这种案例的课堂教学相对复杂,笔者认为,这里需要特别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精心组织课堂讨论。作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教师要注意:(1)尽量营造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成为案例讨论课的主角。尽量做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发言的代表性。可采取个人发言、小组讨论以及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即使认为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也不必在讨论阶段急于反驳。(2)倾听学生发言,时刻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不要过早表明自己的观点,以避免约束学生的思维空间。当讨论陷入僵局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避免出现“冷场”的情况。(3)讨论时应紧紧扣住案例展开,要保证课堂讨论的秩序和效率,不要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浪费时间。

其次,认真进行案例小结。课堂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有必要进行小结。一要总结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二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恰当与否、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当与否、表达清晰完整与否等。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课后整理阶段

在每次案例分析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课后整理。对于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完善。教师不仅要不断收集案例,而且要及时的修改、补充,形成案例集或案例库等教学资料,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参考。

三、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好处不少,但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必须紧扣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难点、重点。应当强调的是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目的是为了阐释理论、讲清问题,因此必须与理论教学相配合。切不可把案例教学当成讲故事,凡是与案例有关的人和事都讲,这样,学生常常听完了,也就忘了。金融学课程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内容相当多,如果处处举例,不仅浪费教师精力和教学时间,而且会淹没重点,忽略难点。

2. 教师上课前对案例应有一定的研究和思考,切不可“为案例而案例”。只是把案例提供给学生,教师自己都没有认真研究过,交给学生议论一番,不评价,不总结,当然没有理论深度,也不可能出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

3. 案例教学中反对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手段。利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要善于提问,不要先下结论,让学生自己思考,留下悬念和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判定,甚至提问讨论,以获得正确的结论。

4.教师应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状况。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教师大都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缺少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了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应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或多或少的实际感受。通过深入实践,与金融界的人士加强交流,或者直接聘请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来共同进行案例教学工作,都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缺乏实践而导致的纸上谈兵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第3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期

[2]张丽梅. 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3期

[3]王青梅 赵 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3期

金融学知识总结范文第5篇

《金融学》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并掌握金融学原理的入门,是金融、经济与管理学科及其他专业本科生学科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一提起金融,学生普遍对之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如何能将兴趣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金融发展的轨迹、现代金融的运行规律和内在逻辑,并培养学生的金融学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金融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是我们授课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伴随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学课程需要做更加有效实用的课程建设。

二、《金融学》教学质量建设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金融学》师资队伍,坚持听课和评教、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处理教材的体会,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专业知识与素养。确定适合学校实际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同时要在理论上厘清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的几个关系:包括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的关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教学课件与教学实施的关系;知识传授与观念引导的关系。结合学科特点,改革教学手段,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逐步渗透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的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

《金融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货币、信用、利率、汇率等金融基本范畴有较深刻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各类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对金融宏观调控理论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从整体上把握金融学知识的框架,掌握金融学的基本规律,将学到的知识能得到最大化的应用与实践,能达到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哟斡Υ锏降哪芰Σ愦我求,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清晰教学内容

《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金融基本范畴、微观金融运作和宏观调控。其先期课程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这两门课程为《金融学》提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学生情况调整大纲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课时分配更加合理。

(三)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金融学课程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金融学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金融问题的基本思路,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做到:

1.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拓宽学生分析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该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金融学基础理论、概念的理解,积极借鉴国内外现实发生的金融案例,结合所讲金融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此扩展成为课后进行金融专题讨论的方向。我们也可以把《金融学》课程可以设置成四到五个专题的讲解,合并部分章节的教学内容。通过专题讲授,并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个别章节学生进行自学、自讲、自评并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辩论,使相关内容得以融会贯通。

2.学生课前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情境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情境展开项目式教学内容,各章开始前都有相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进行必要的导学,项目结束后的拓展实训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章结束后由老师和学生分别提出问题,先鼓励其他同学解答,鼓励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找出问题的答案,上课时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做现场点评再由老师进行相应的补充力求对学生进行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理论的学习中转变到从理解到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去,这样能更容易的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和金融学原理内在联系,更好地实现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认识。

3.金融学重难点专题讲授。金融学教研组教师可以采取集中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的方式探讨重难点内容和讲授方式,集体编写并及时修订金融学重难点内容和重难点释疑,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及重难点内容,促使金融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创新教学模式

1.金融模拟与金融调查分析相结合。金融调查分析是进行金融类课程学习的主要环节,通过课前调查,时刻关注我国金融发展趋势,给予现实金融经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进而结合当下某个金融热点问题,通过金融调查和分析来加深对现实金融发展情况的了解和理解,如有条件能够借助一定的金融学金融模拟软件,指导学生对该金融现象进行金融模拟实验,通过金融模拟增强学生对金融学的实际操控能力,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2.金融学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授课教师可以将科研内容融入到课程授课过程中,可以在金融学教学中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在探索金融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可以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金融学基础理论扎实,科研功底较强的优秀学生一起做一些小型科研项目,可以起到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科研水平的效果。

(五)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

传统讲课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听和不断的记笔记。我们认为学生的参与程度应该比这高的多――学生要学会思考、处理和判断所学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还能大胆质疑。我们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的灵活搭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自觉地并创造性地学习。

1.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大高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到教学过程中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金融学》课程由于信息量大,课时有限,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既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又使得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讲和思考上,从而相对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一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实物图片,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解票据时,可以展示本票、支票、汇票等各种票据的票样;在讲解货币形态的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们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货币形态,使学生对货币形态的变化有直观的认识;二是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出良好的流程图、结构图、曲线图形等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演示,这种方式笔传统教案教学更加清晰直观,有助于学生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三是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适当安排和引导学生观看我们精心选取的视频以及关于金融改革、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方面的专题片,通过视频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2.启发式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际对老师的更加严格,需要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和备课并对整个启发教学过程做精心设计。根据每章节的内容,选取经济生活中和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引а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完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任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最后还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析方法和知识点。此外,适当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作业和练习也有助于巩固和增强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法与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恰恰与金融学的教学目标相吻合。

3.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是课程自身的内在要求。目前国际主流的金融学教学中都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案例教学生动形象,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选择时效性较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可以弥补因为教材内容滞后所带来的问题。例如货币的形态这一节中对于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电子货币、网络货币等现有教材涉及很少,我们可以引入比特币等新型货币形态的相关案例分析新型货币的利弊、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并认识未来货币的发展趋势,金融衍生工具这一节的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晦涩、难懂,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巴林银行破产案例,使学生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自身所蕴含的巨大风险以及金融系统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通过PPT进行陈述并相互探讨,最后撰写分析报告。这个过程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这个过程,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和写作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4.实践教学法。金融学需要紧密联系我国当前金融领域的实际,注重求实创新,丰富知识体系,把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大体一致,通常由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10门左右必修课程所组成,且一般会在大学最后两个学期安排实践类课程。虽然课程设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重宏观轻微观。②重定性轻定量。③重理论轻实践。单纯地依赖教材资源,教学内容就明显滞后与单薄,甚至会出现课本理论难以解释金融实践的尴尬。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务操作能力。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专业学术讲座、各类金融业务实践专题讲座、金融模拟实训和论文(设计)等等。通过各类金融类模拟实训平台可可以使学生对实际业务有相简单的操作和了解,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以及金融机构实地参观学习等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校外实践机会,并通过不断发展完善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形式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拓展学生专业技能并有力地促进学生专业融入度的增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改革

《金融学》课程宜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即学习过程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60%。形成性考核指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师学风科研:包括出勤、平时作弊惩罚等;二是为完成作业情况:包括练习、小论文、调研;三是为课堂讨论成绩:包括团队合作、主讲、提问等;四是为测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