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颐和园设计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供电系统 谐波治理 电气安全 35kV IT系统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共160000m2,其中:地上:126200 m2 ,地下:33800 m2;因场地条件限制,工程分为一阶段和二阶段两部分施工;一阶段为医疗综合楼,二阶段为急诊急救中心楼。建筑高度为99.7m;其中一阶段地下两层,地上为双塔形式分别为12层和23层,地上裙房部分为4层;二阶段地下两层,地上4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分类为一类高层建筑; 结构和基础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采用现浇的桩阀基础;工程性质为医疗综合楼及急诊急救中心;病床总数:1400床;ICU床位数: 50床;手术室间数:33间。
强电工程设计中的特点
供电系统:
依据当地的电力规划及供电管理部门对本工程用电申请的批复,从市政110/35kV降压站引入两路35kV电源。两路电源均能承担医院100%的用电负荷。采用金属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本工程电缆分界室。
自备应急电源:在地下一层设置一台15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自备应急电源,当失去市电时,15s内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为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和其它重要保障负荷提供应急电源。为限制发电机容量,应急段不带洁净空调负荷。
UPS电站:设备层内设置本工程的UPS应急电源,采用集中式UPS电站,且配置持续供电时间为30min的蓄电池组为手术室、ICU、急诊急救、介入治疗等供电。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安防及楼宇监控系统、信息网络中心等计算机设备、部分病理科及检验科的重要设备采用成套提供UPS设备。
高压供电电源为35kV;低压动力设备及照明电压为220/380V。
本工程35kV配变电所设在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1250m2,其中:控制室约60m2;35kV
开关室约260m2;0.4kV开关室约为620m2;柴油发电机房约为100m2。层高为5.4m,
梁下净高为4.6m。经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高低压电缆均上进上出。设值班室面积约
42m2。上图即为配变电所区域电气布置示意图。本项目中配电所区域内的配电、高低
压系统等设计均是与天津津电供电设计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
35kV系统中,由于相应电气设备由于电气绝缘等要求更加严苛等原因,导致了相应的
电气设备尺寸相对于10kV系统有了一定的增加,如
35kV开关柜参考尺寸为:1400 mm(宽)x2800mm(深)x2600mm(高)
35kV变压器参考尺寸为:3300 mm(宽)x2100mm(深)x2950mm(高)
因此相比于10kV的配变电所,35kV配变电所整体的面积需求会更大,对于层高的要求
也会更高;此外还需要单独的设置一间控制室,35kV系统的二次回路控制和操作均在此房间内进行。本工程中35kV开关柜还专门设置了一个35kV开关室,与0.4kV开关柜分开放置,实现了高低压系统的分隔。
本地区35kV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总配变电所设4*2500+2*2000kVA变压器:
35kV/0.4kV变压器选用环氧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设强制风冷系统,接线组为Dyn11,
保护罩由厂家配套供应,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
首先,设置2组2500kVA变压器专为空调季节的制冷机组供电。共设两个低压段,
每个变压器带一段母线,形成单母线分段系统,联络开关采用手动投切控制,冬季时
可以切除这两台或其中一台变压器,达到节能目的。
(b)其次,设置2组2000kVA变压器为四管制集中制冷机组、生活水泵、热力站、洁净空调、电梯、空压机、真空泵、制氧机等动力类负荷供电。共设置三段低压母线且互相联络,母联开关采用备用自投(BZT),通过转换开关来选择控制方式。两个变压器各为一段低压母线供电,另一段为应急母线段,其电源平时经联络开关引自这两台变压器,失去市电时经过自动切换开关接到柴油发电机组。
(c)最后,设置2组2500kVA变压器为其它照明配电负荷供电,主要是大楼的医疗
类配电和照明负荷。也设三段母线,组成控制方式同上2*2000kVA变压器系统。
2.谐波治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选用的用电方式及设备相较于传统的用电方式及设备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现代负荷大多属于非线性负荷,典型的就是整流电路,而整流电路几乎应用在所有的电力电子设备中,主要的谐波产生源包括:变频器、节能灯、UPS类设备、计算机等设备等。谐波会导致一系列危害,如:使电力元件附加损耗加大,易引发火灾;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引起电网谐振;使继电保护误动作,电气测量误差过大;使工控系统崩溃。
特别是在医疗建筑中,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院中不断引入令入了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MRI)、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直线加速器等。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里面都有大量的高灵敏高精度的电子元器件,如果在精密的检查仪器的使用过程中有高次谐波的存在,轻则出现数据差错、图像模糊、信息丢失,使正常的检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重则会导致设备的损坏等严重的后果。有些检测人体生物电信号的仪器设备、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直接接触人体的仪器设备,由于信号非常微弱,如果受到干扰,就会在检测结果上叠加上畸变的波形,导致误诊的发生,同时还有可能引起微电击,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医院内的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更应该采取谐波保护措施,来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工程在首先在配电母线上集中设置了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5。低压补偿电容器设过电压保护装置,电容器配电抗器过滤谐波。共设置了12面250kvar和4面300kvar的电容器柜,总的无功补偿容量为4200kvar,约占总变压器安装容量的30%。
在用户侧,我们对于精密的大型医疗设备,在其设备配电箱内添加了相应的谐波保护器。谐波保护器可以吸收一定频率一定能量的谐波干扰,并随时跟踪电源波形,瞬时滤除电源中的谐波和尖峰杂波,应用频段为2KHZ-10MHZ。从而可以实现在谐波环境下保护精密仪器,使各种大型医技设备可以正常工作,输出的波形或图像可以尽量的准确可靠,这对医院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下图即为本工程中谐波保护器的应用实例。
3.电气安全
在医院的特殊环境里,由于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病人和医生均处在电气设备漏电电击的风险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医院设计中的电气安全设计。
在本工程中:
对于带电设备直接接触的防护:采用设备带电部分加以绝缘或采用栅栏或采用顶部及水平面防护等级不小于IP4X的护罩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等措施。
带电设备间接接触的防护:
通过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
对于医院项目,我们配电系统一般采用TN-S系统,因为如果采用TN-C系统的话,可能会导致干扰和电气火灾的发生,这对于整个医院的使用和运行安全都是极为不利的。
(a)在TN-S系统中自动保护装置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跳闸。具体的要求如下:
电压U(相-地)(V) 终端线路t(s) 配电线路t(s)
1200.4 5
2300.2 5
4000.065
(b)选择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
IEC60346-7中按照医疗场所的用途进行如下分类
0类场所:未使用接触部件的医疗场所。
1类场所:采用接触部件的医疗场所。
2类场所:医疗场所接触部件用于诸如心内诊疗术、手术室以及断电(故障)将危及生命的重要治疗的医疗场所。
在1、2类医疗场所的TN系统中,通常采用AC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2类场所中(包括照明系统回路、插座电源回路、患者区域内的设备外设插口)依据泄漏电流的类型,采用A型RCD(对脉动直流泄漏电流敏感),或采用B型RCD(对脉动直流泄漏电流和平滑直流泄漏电流敏感)。
辅助等电位联结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的保护干线、设备干管、建筑物及构筑物等的金属构件就近与总等电位端子板进行可靠连接。手术室、ICU、重要的机房、控制站房作局部等电位联结;淋浴室、病房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另外,医用的每个房间内必须配备其特有的等电位联结母排,并且应使辅助等电位导体和保护接地与该母排连接尽可能靠近,一旦发生间接接触,会使所有导电部分和外露导电部件呈现几乎相等的瞬态电势(设备与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电势差)。
医疗IT系统
医疗IT系统具有以下优越性:
可以降低触电电压和电网对地漏电流,人身触电危险被降到最小程度。
采用了隔离变压器后,可以防止接地系统内的漏电流窜入某些与病人连接的医疗电气设备的对地回路
供电系统内部一旦出现第一个对地漏电故障,不会导致断路器或熔断器动作,因而保证了电源供电的可靠性。
降低了对地漏电流,从而提高了防火安全性。
我们要求在2类医疗场所内,用于维持生命、外科手术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内的医用电气设备和系统的供电回路,均应采用医疗IT系统。本工程中手术室、ICU采用医用IT不接地系统。
根据GB16895.24-2005和IEC60364-7-710标准,医疗IT电源系统应由绝缘检测仪、隔离变压器、变压器负载和温度监视设备、外接报警显示设备组成。
在2类场所中下列设备应使用隔离电源供电(未完全列举):呼吸器、恒温培养箱、透析设备、麻醉设备、病人监护设备、高频外科设备、输液泵、注射泵、心肺机、心力记录器、脉压机、心律电子脉冲调节器等。
采用II类绝缘设备
医疗电气设备,采用II类绝缘,须表示“双重绝缘”的符号。对于这些设备,如果安装在普通场所或者1类医疗场所,无需接地;如果在2类医疗场所使用,必须连接到等电位联结母排上)。
直接接触保护和间接接触保护(SELV和PELV系统)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相结合的保护是确保非常低的安全电压,此电压是由SELV(安全特低电压)和PELV(保护特低电压)系统供电,提供额定电压不高于25V(交流)和60V(非逆变直流)。SELV和PELV电源必须由一个安全变压器或电池提供。SELV和PELV系统较少被使用,除了为专用设备,如无影灯或输液泵等供电。
结束语
天津医院改扩建工程作为一个完整综合性医院,包含了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各种功能区域,笔者参与了本工程的部分设计工作和全部的后期配合工作,现本工程已基本投入使用。本文对该工程的电气设计特点进行了部分总结,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和分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编、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关键词:建筑语汇,建筑语言,颐和园,皇家园林
1 中国园林语言的发展
1.1起源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居住建筑之后便出现了园林。它产生于宫殿和寺庙之前,其产生于古人对于鬼、神、图腾的崇拜及祭祀活动。最原始的精神信仰与游戏娱乐、生产劳动等需求相结合后,园林便应运而生了。
随着场所的功能逐渐转化,用于娱乐宴庆而使神台由摆放贡品转化成了登高望远,以供观赏风景。殷周时期纣王的鹿台代表了帝王专属的游乐场所;春秋时期山水主题萌芽,吴王夫差的姑苏台等苑囿代表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造园。
1.2发展
秦汉园林以“体象天地,经纬阴阳”为园林语言风格,上林苑为代表,规模宏大,追求奢华。建章宫太液池中的蓬莱仙岛模拟传说中的仙山,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模式。
魏晋南北朝由于历史动荡,人们思想自由,玄学与佛教结合使得园林更加高雅,规模略小,却增加了自然与写意的思想,从仙山楼居走向清新雅致。
隋、唐时期经济与文化高度繁盛,使得园林建筑愈加宏阔大气。以大明宫为代表的高、大、雍容,反映了盛唐人们乐观开敞的胸怀。
宋人好石,爱好叠山,以艮岳、金明池为代表的审美与景观创造为主题的艺术园林,突破了“一池三山”的局限,布局灵活、清新自然。元展了很多优秀的私家园林,明代园林规模渐宏大,布局开始严整,《园治》的诞生说明我国造园理论方面有了更进一步发展。
1.3
清代是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风格更趋精熟,功能也趋于复合,不仅仅有祭祀,还具有观赏、游乐、休憩,甚至于居住功能。
1.3.1得体的布局:清代园林布局多样,因地制宜,各园有其独特风格。完善了山水比例、建筑密度、园林要素间关系等指导性原则,使得园林布局自然不造作,虽自人手宛若天成,可以满足不同功能方面的需要。
1.3.2精辟的手法:造园理论的发展使得对于园林中增添趣味手法的研究更加成熟多样,如框景、对景、留白、借景等手法与符号运用,成为建筑设计手法层面在园林中运用的重要经验。建筑语言的语符、语素、语序、语境等观念的引入,对今天的设计师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1.3.3精致的建筑:园林建筑富有多样性,造型丰富、种类繁多,赋予不同建筑独特的情调及鲜明的个性。
2颐和园
2.1历史及现状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18世纪中叶,清乾隆皇帝在京西郊建的“三山五园”之一。当时改西湖为昆明湖,向东北延伸,改翁山为万寿山,建佛寺“大报恩延寿寺”于万寿山南麓,沿湖一带兴建一系列如厅、楼、廊、榭等园林建筑。遭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破坏后,慈禧太后两次重新修缮增补,颐和园大致复原。
颐和园这座半人工山水园,是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占地290多公顷,水面与山地成三比一,园林建筑3000余间,掩映于湖光绿树中,是封建王朝在北京的封笔之作,集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
2.2园林意匠
颐和园是最能体现汇集天下美景特点的皇家园林。它不单纯模拟自然,而是将自然要素进行分析与再创造,集南北方建筑优点于一身,因地制宜,将自身变成了另一种“自然”。
山属阳,水属阴,昆明湖广阔空远,半包着60米高的万寿山,为求阴阳平衡,以点状建筑对湖面进行点缀,留出空旷开朗的意境;以独特的建筑形象、色彩、组合对山坚实的形象进行强化,布出了整个园的视觉中心。
2.3建筑语汇
颐和园内建筑大部分依山就势,小部分于湖边点缀。万寿山前山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大小景点各具特色,如前山景区以排云殿为中轴线,建筑以组团为单位将轴线网络设置。主轴两侧建筑位置对称,形象不同。园中建筑形象有的以黄瓦红墙制式的歇山顶体现皇家建筑的森严秩序等特点,还有如谐趣园等建筑简单灰瓦的朴素处理,建筑造型多样,有重檐攒尖顶的水边亭阁,精致石碑、石舫,藏式宗教建筑等等,建筑语言系统完善,百花齐放,大气旖旎。
十七孔桥仿卢沟桥而建,桥成弧形,桥面平坦,在空阔的水面上将动感与生气带给了水面,其韵律与层次形成丰富水面景观。
多宝琉璃塔坐落在万寿山后山与后河交汇处,由彩色琉璃瓦镶砌,以其较大的体量和斑斓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出名。
佛香阁是前山景区的构图中心,位于前山南麓沿湖平地,距湖很近,下为石座,左右设假山。这个三层高,四重檐攒尖顶的八角形塔以优雅端庄的姿势同后部万寿山前山的山形相映衬,与昆明湖的游人相遥望。
昆明湖北岸,长长的廊随形就势,它形式简洁,却灵活自如,是园内亮丽的风景线。廊内绘有山水、花鸟、故事等三类主要题材的苏式装饰彩画,是北方皇家园林对江南园林的模仿。
颐和园内牌楼常位于建筑组群最前端,起大门作用。多采用夹楼形式,施以繁密装饰。如云辉玉宇牌楼,四柱三间七楼,黄琉璃瓦覆面,多跳斗拱。
德和楼代表清代鼎盛期的戏楼,主体三层,象征天、地、人,底部放水缸置水法,可增强音效。
六座庄严威武的大小城关与园中天然幽静的氛围相对比,代表了对自然、真实园林环境的追求。
3总结
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从整体规划、建筑布局、单体造型等方面都具有浓重的宫庭氛围。它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功能完整、富丽堂皇。规模布局大分散、小聚集,景观空间层次多样。建筑形制较高,语汇丰富、精巧、独特、多样,代表了很高的艺术技术水平,是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
参考文献:
[l] 王其均,《中国园林建筑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 萧默,《古代建筑营造之道》,三联书店 2008
作者简介:
丁超(1988―),女,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廊子通常布置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分划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上的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观景程序的层次 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以颐和园的长廊为例分析廊的空间结构和类型及廊的艺术审美。
关键字:颐和园 廊 空间 艺术
1.前言
廊子本来是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出现的。廊子被运用到园林中来之后,它的形式和设计手法就更为丰富多彩了。当我们观察一些中国园林的平面图时就会看到:如果我们把整个园林作为一个“面”来看待,那么,亭、榭、轩、馆等建筑物在园林中可视作“点”,而廊、墙这类建筑不是“点”而是“线”。通过这些“线”的联络,把各分散的“点”联系成为有机整体,他们与山石、植物、水面相配合,在园林“面”的总体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
颐和园的长廊循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水们两侧对称点缀着留柱、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廊长728m共有273间,它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
2.廊在建筑中的空间结构分析
廊子通常布置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分划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上的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观景程序的层次 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
廊子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种“虚”的建筑物,两排细细的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廊顶。在廊子的一边可以透过柱子之间的空间观赏到廊子另一边的景色,像一层“帘子”一样,似隔非隔,若隐若现把廊子两边的空间有分又有合地联系起来,起到一般建筑物达不到的效果。
在近代和现代建筑中,廊子不仅被大量运用在园林中,还经常运用到一些公共建筑(如旅馆,展览馆、学校、医院等)的庭院内。他一方面是作为交通联系的通道,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室内外联系的“过渡空间”。因为在廊内容易给人一种半明半暗、半室内半室外的效果,所以在心理上能给人一种空间过渡的感觉,自然而又顺乎情绪的发展。
过去江浙一带的私家园林中的廊子宽度一般较窄,很少有超过1.5m宽的,高度也很矮。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属于宽的,达2.3m。鱿鱼构造与施工上比较简易,廊子在总体造型上就比其他建筑物有更大的自由度,它本身可长可短,可曲可直,也可建造于起伏较大的山地上,运用起来灵活多变。可以“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迹。通花渡壑,蜒蜿无穷”(《园治》)。
3.廊的类型
廊子的基本类型,如果从廊的横剖面上来分析,大致可分为下面四种形式: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其中最基本、运用最多的是双面空廊。在双面空廊的一侧列柱间砌有实墙或半空半实墙的,就成为单面空廊。完全贴在墙或建筑边沿上的廊子也属于这种类型,只是屋顶有时作成单坡形状,以利排水。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形成了复廊,或称之为“内外廊”,因为在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子的跨度一般要宽一些。把廊子做成两层,上下都是廊道,即变成了双层廊,或称“楼廊”。除上述者外,有时用钢筋混泥土结构把廊子作成只有中间一排列柱的形式,屋顶两端略向上反翘,落水管设在柱子中间,这种新的形式,可称之为“单支柱廊式”。
如果从廊子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把廊分成: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
3.1双面空廊
在建筑之间按一定的设计意图联系起来的直廊、折廊、回廊、抄手廊等多采用双面空廊的形式。无论在风景层次深远的大空间中,或在曲折灵巧的小空间中均可运用。廊子两边的景色的主题可相应不同,但当人们顺着廊子这条导游路线行进时,必须有景可观。
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这类廊子中一个突出的实例。它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年间重建。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273间,全长728m,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廊子。整个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穿花透树,曲折蜿蜒,把万寿山前山的十几组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联系起来,增加了景色的空间层次和整体感,成为交通的纽带。同时,他又是作为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的过渡空间来处理的,在长廊上漫步,一边是整片松柏的山景和掩映在丛中的一组组建筑群,另一边是开阔坦荡的湖面,通过长廊伸向湖边的水榭及伸向山脚的“湖光山色共一楼”等建筑,可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上变幻的观赏自然景色。为避免单调,在长廊中间还建有四座八角重檐顶亭,丰富了总体形象。
3.2单面空廊
一边为空廊面向主要景色,另一边沿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其相邻空间有时需要完全隔离,则作实墙处理;有时宜添次要景色,则须隔中有透、似隔非隔,做成空窗、漏窗、什锦灯窗,格扇、空花格及各式门洞等;有时虽几竿修篁,数叶芭蕉、二三石笋,得为衬景,也饶有风趣。
北京颐和园乐寿堂临湖有什锦灯窗的单面空廊,排云殿直廊、霁清轩爬山廊佛香阁回廊也都属于单面空廊。
4.廊的位置与空间组合
在园林的平地、水边、山坡等各种不同的地段上建廊,由于不同的地形和环境,其作用于要求也各不相同。
4.1平地建廊
4.2在园林的小空间中或小型园林中建廊
4.3水边或水上建廊
4.4桥廊
4.5山地建廊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两侧的爬山廊及“画中游”的爬山廊,山石坡度都很大,为强调建筑群的宏伟感,建廊以联系不同标高上的建筑物,动用了较大的土方,砌起巨大的石壁,造成斜廊的坡度和梯级,顺排云殿两侧的爬山廊登高至“德辉殿”,人工的雄伟气势令人赞叹!再往上,围绕在38米高佛香阁外圈的四方形回廊建于高大的石台的边缘上,无论从它在佛香阁一组建筑群中所起的艺术作用,还是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上看,它的设计都是十分成功的。
5.廊在建筑中的艺术审美
廊在建造完成后为增加其观赏性与艺术性通常会装饰彩画。颐和园的长廊装饰彩画很精致,二百七十三开间的柱间上部一律安装楣子,下面一律装设坐凳栏杆;所有梁、枋上都施以苏式彩画,搭袱子和什锦盒子中当年绘杭州西湖风景、人物、花鸟、故事画共一万四千多幅,无一雷同的。长廊框画史园中最珍贵的艺术品,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派如意馆画师到杭州西湖写实,得西湖景546幅,没有雷同,没有杜撰,然后再移绘到273间长廊柁上,给这北方园林建筑点染了江南庭苑风韵。
关键词:皇家园林;历史根源;空间布局;造园手法;避暑山庄;清漪园
1 历史背景
避暑山庄:营造避暑山庄时,康熙帝所提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而到乾隆时期对避暑山庄在原来的范围内修建新的宫廷区,把“宫”和“苑”分开。
清漪园的建造则是在乾隆皇帝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颐和园的整体布局则主要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对山形水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后,形成以大水面水景为主要特色的园林景观。
2 空间布局
“宫苑分置”的原则是皇家园林的空间布局最主要的空间布局方式,主要是指园林的后园式功能布局。
避暑山庄的总体布局按照“前宫后苑”的规制,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宫廷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 布局严整, 是紫禁城的缩影, 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
清漪园的总体布局也是按照“前宫后苑”的规制,颐和园分为宫廷区、前山前湖和后山后湖区。其中宫廷区是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前山前湖区是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的巨大的建筑群:包括德辉殿、排云殿等;后山后湖区是是以乐寿堂为代表的后妃居住区。
3 造园手法
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本质上表现为淋漓尽致的实战和不择手段的追求。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多从山水格局的特点、轴线对称和中心分布中深化凝练。
山水格局:中国皇家园林采用的是山型的山水园林风格,以山为主,以水为辅讲究山水的有机结合,这也符合上文所提及的“一池三山”一说。
轴线对称和中心分布:皇家园林始终贯彻着轴线与对称的方针,这样能渲染出建筑的宏伟气魄,这不是一种破坏自然的方式,反而是一种强化自然的手段,进一步体现了轴线和帝王的权威所在。
清漪园采用的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十分突出与明确。这样的安排的意图,一是中轴线两侧由近及远逐渐减少建筑物的密度和分量。二是以自中心而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过程来来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强调建筑群体的严谨中寓变化的意趣。
康熙帝南巡归来后即在以“畅春园”为首的一系列皇家园林中引入江南的园林风景及造园手法,从而达到“移天缩地在君怀”的目的。后来乾隆帝也大量仿建了江南的名园胜景及等地的经典建筑,将各地的一些景观精粹纳入了这这座园林之内。
避暑山庄具有起伏的峦峰、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也有大小溪流和湖泊,几乎包含了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同时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山岭并列于西面、北面,自南而北略有怀抱之势坡度也由平缓而逐渐陡峭。
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之后就一直处于荒废状态,后来清统治者在沿袭清漪园的规划格局不变的前提下,集中修复前文中提到的前山前湖区,并在昆明湖的沿岸加筑宫墙。修建后的清漪园改名颐和园,不再是行宫别院,而是增加了居住建筑比例成为统治者的长期居所。
众多的皇家园林在当时不仅成为统治者的皇权的象征,也为其生活提供了便利,那么皇家园林的“今生”又如何?具体分析一部中国园林史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正好是同呼吸,共命运。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中国园林大兴;国家动乱,经济衰退,中国园林停滞受难。
在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今天,皇家园林的在上文提到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风格、造园技法等方面已经不会再变化,它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今日的辉煌。而对社会公众而言,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所有者的转变,由起初的皇室贵胄和少数富人逐渐变为现在主要的社会公众。皇家园林到如今逐渐形成了以公园为重点和亮点的城市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逐渐纳入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因此这些皇家园林除了保持原有历史与造园特色的同时,更有了新的、与其它公园一致的性质—公益性。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无法容纳太多的公益性,但是历史是延续的,任何时代都不能孤立于自己的历史之外。因此现代皇家园林的尤其是公园的公益性表现在它应该为公众提供舒适、使其安全、健康、具有审美价值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一个能够缓解社会压力的地方,它应该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保生态。就像现在的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大部分对游人开放,展现了现代公园的特色。这些皇家园林终将会走向公益化。
参考文献
事实上,无锡太湖乐园的故事是中国主题公园20多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社科院有个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主题公园达到300多家,但其中盈利的仅有10%,有70%陷入亏损。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乐园们”难逃关门命运的最大原因。大部分国内主题公园依旧停留在低层次的游乐园阶段,它们拥有的游乐项目雷同,衍生产品不足,只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厮杀。明年,迪士尼将开张,面对海外同行的进入,仍在摸索门道的本土主题公园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迪士尼、环球影城这类主题公园,诞生于好莱坞电影生产线。它们摆脱了早期单调的游乐园模式,而依靠好莱坞丰厚的文化资源,构建了更高层次的游乐体验:它们把银幕中不可触及的“梦”搬到了现实中,让游客能亲身步入“梦境”,也就是说,西方主题公园的卖点在于它们是好莱坞的“造梦运动”。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之所以在主题公园领域,能够竖立起标杆的位置,是因为它们契合了1960年代以来大众在好莱坞文化的培养下形成的共同“梦境”。有了这样的情感共鸣,一代代人才会不断涌进好莱坞巨头营造的幻境中;也正是依靠着好莱坞文化的全球普及,电影工业巨头塑造的“童话镇”更是能在不同的国家被反复“复制”。与此相比,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缺乏的就是这种“造梦”的能力。
当然,仔细计较,中国人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如果以第一家主题公园作为西方“造梦运动”的开端,其历史也就是追溯到1955年美国加州迪士尼开园。而中国“造梦运动”的历史其实悠远许多。
不用举太遥远的例子,乾隆皇帝兴建颐和园就是一场皇家“造梦运动”。作为颐和园的总设计师,乾隆将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等江南经典景观搬入北方的皇室园囿,无非就是想营造出“活在江南”的“意境”,这种跨越空间的创意也令颐和园成为了一座皇家“主题公园”。而且,这种“造梦”工程在古代中国并不是皇家的专利,明清的文人士绅兴建的各类园林也算是某种意义的“主题公园”。《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就是对中国文人“造梦运动”的最好阐释。文人士绅的这种“造梦运动”比之皇室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们的“公园”里,一石、一花、一房都代表着园主的梦想和追求,正所谓“一人一天地”。
所以,皇帝的颐和园和文人士绅的园林不仅反映园主的审美旨趣,更是他们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情怀,在功能上也近似于迪士尼这类现代主题公园。昆明湖的江南梦、拙政园的文人理想,与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一样,提供了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
幸运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古典园林已成为全球认同的中国特色标签,其中蕴藏的情感也足以引起人们共鸣。因此,我们或许会计较于中国古典园林所拥有的私密性,而认为它们很难被称为真正的“公园”,却无法否认数千年的中国园林史,实际却为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营造提供了重要资源和经验。
艺术史学家高居翰曾提过,日本园林是远在彼岸的禅境,中国园林则是“此间的乐园”。本土主题公园的设计和发展正映此意。所以,我们不需仿制和抄袭迪士尼们的西洋童话,甚至营造嘉年华式的粗陋的游乐园,只需好好挖掘祖宗留下的资源,而不是只浅薄地在名牌和包装上挂着传统的外衣,就能构建出当代的“此间的乐园”。如此,中国本土的主题公园也必将掀起自己的“造梦运动”。
幸福、友情与爱的生活――这话未免太正确,反倒不如“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通俗易懂,还接地气;他又说,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头脑,要看到当今的经济是建立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建立在一个个共同体的基础上――有点玄妙,似乎他是在掩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