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学研究对象

金融学研究对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学研究对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学研究对象

金融学研究对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女大学生;金融危机;就业创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76.1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8-0069-02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发突显,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为了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动态变化,我们以“2009年甘肃省高校专场人才招聘会”为契机,对求职或咨询的女大学生进行有关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同时通过与现场的一些用人单位人事专干进行交流,获取相关资料。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拦访的方法,以“2009年甘肃省高校专场人才招聘会”上前来求职、咨询的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2份。据统计,在学历分布上,专科学历的占50.1%,本科学历的占43.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6.2%;在户籍类型上,兰州市户籍的占63.6%,本省其它市州户籍的占19.3%,外省市户籍的占17.1%。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特点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主要表现为五大特点:

1.女大学生技能证书的持有率较高

女大学生在求职时,除了持有普遍认同的外语证书以外,58.7%的受访女大学生拥有1张技能证书,31.0%的受访女大学生拥有2张技能证书,10.3%的受访女大学生拥有3张技能证书。女大学生非常重视外语和技术职称证书,而且普遍持有职业技能证书,这说明她们已为应对就业压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工作的发展空间是女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

受访女生选择工作最主要的标准依次是职业的发展空间大,占43.9%;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占40.7%;工作轻松,占15.4%。可见,现代女大学生已经开始与男生同样追求发展空间和价值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清闲已经不是她们选择的主流。

3.对工作薪酬的预期比较理想化

42.7%的受访女生期望工作月薪在1500元~3000元左右,36.6%的受访女生期望工作月薪在3000元~5000元左右,还有20.7%的女生期望工作月薪在5000元以上。可见,女大学生在薪酬预期上有“脱离现实”的现象存在,整体上比较理想化。

4.签约率不高,但信心仍在

调查发现,只有6.1%的受访女生已经签约,而55.3%的女大学生在继续求职过程中,还有38.6%的女大学生则完全没有头绪。关于金融危机对其就业的影响程度,有70.6%的女大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青年就业的影响程度比较严重。然而值得欣慰的是,调查同时了解到,金融危机和低签约率并没有打消女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信心,71.4%的女大学生对就业仍充满信心,保持乐观态度。良好的心态和信心的持续是帮助她们成功就业的重要前提。

5.如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继续求学和暂且就业成为主要选择

50.0%的受访女生表示,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将选择继续学习,42.9%的女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没有女大学生愿意考虑创业或闲赋在家。由此可见,女大学生虽能积极而理性地面对就业难的现状,但是她们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意愿不强。

(二)女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和需求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女大学生非常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实践积累、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与帮助是她们最迫切的需求。

1.缺少社会实践、没有职业技能或缺乏职业技能锻炼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

在就业和创业的有关服务项目中,52.0%的受访女生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社会实践,35.7%的女大学生最需要的是技能培训,12.3%的女大学生最需要的是创业培训和岗位推荐。同时有29.1%的受访女大学生最需要求职技巧辅导,仅有0.8%的受访女生认为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女大学生已基本掌握求职技巧,且做好了求职心理准备,并没有因为求职难而出现心理问题。她们的需求更多地集中表现在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上,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所造成的,当女大学生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切换角色时,必然会因缺少社会实践和职业技能而产生困扰。

2.职前培训是女大学生就业前的迫切需求

92.0%的女大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职前培训。有57.1%的女大学生最想参加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培训课程(分别有29.7%的女大学生最想参加面试技巧和就业形势分析方面的课程;27.4%的女大学生最想参加仪表仪态指导方面的课程。)

可见,职前培训已成为多数女大学生就业前的迫切需求,而且她们对职前培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浅层次的仪表仪态指导,更需要的是微观层面的人际关系处理指导和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分析。

3.创业服务项目尚不能满足女大学生的需求

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不强烈,这与她们对创业政策知晓度低,创业培训不到位等有关。58.5%的女大学生对政府出台的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一般,37.4%的女大学生表示没有渠道获取有关创业政策,仅有4.1%的受访女生接受过专门的创业培训。64.3%的女大学生希望政府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和帮助,28.6%的女大学生希望得到市场需求、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服务和帮助,7.1%的女大学生希望获得经费资助。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政府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但事实上,创业优惠政策并没有真正渗透到这一群体之中,而且90%以上的被访者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另外,虽然政府在资金、场地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但是女大学生目前更加需要的是硬件设施以外的、创业开业之前的运作方法指导、市场开发引导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及需求调查,就进一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女大学生实习、见习、就业一体化帮扶机制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强调工作或实习经验,因此缺少社会实践和职业技能已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瓶颈。要突破瓶颈,就要为女大学生提供增加社会实践、积累职业技能的实习和见习岗位,而此类在学期间的实习和正式就业之前的见习,不仅能够让女大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体会职场人际关系,还能帮助她们积累一定的职业技能。因此,建议构建属于女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妇联组织可以联合企业界、政府劳动人事部门、高校学生工作部门、高校妇工委等力量,建立健全针对女大学生的见习、实习、就业一体化帮扶机制。

(二)实现就业促进政策的集成化、信息化和及时化

各级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制定了众多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但有些措施和相关信息未能系统化地呈现给需求者。建议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和渠道向大学生群体提供针对创业的优惠政策、运作程序、案例典范、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最好能做到整体编排,探求值得借鉴的经验加以推广。建议以区县为单位,使有关见习、就业、创业促进措施集成化、信息化,并做到及时更新,使大家能够通过同一平台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学习经验。

金融学研究对象范文第2篇

1、湖南大学的金融学,是该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年就业率平均值为百分之97,属于好专业;

2、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湖南大学的金融学更是湖南大学的重点专业;

3、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管理资金、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具有较好的前景。

(来源:文章屋网 )

金融学研究对象范文第3篇

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成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历程碑,它探讨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将金融理论分成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两个领域。宏观金融主要围绕货币界定、货币供求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由于当时金融市场发展有限,微观金融领域局限于商业银行领域。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发展呈现出微观化、技术化与实证化的发展趋势,以马科维兹的研究作为起点,金融学家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资产定价与公司财务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经典理论成果逐渐成为金融学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货与期权定价、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国内金融学课程体系也在随着理论研究趋势以及金融体系的变迁进行调整。在早期阶段,课程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和金融中介机构,在货币理论部分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延伸,金融中介机构部分重点在于金融机构体系及相关业务。伴随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推进,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作为新的研究对象被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来。目前国内主流的教材的架构就是按照货币、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这三大块内容展开,涵盖了所有专业课的研究对象。

2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应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弱化理论性内容,比如说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等。但是,实践需要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够理解经济现象与金融行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在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较为靠前,学生具备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在具体课程建设中,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导向。教育部于2003家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实验内容六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环节。

3金融学课程教学特点

3.1知识点繁多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与保险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新的二级学科金融学,这使得金融学课程不仅包括货币、信用、银行三大基本内容,还进一步融入了汇率、国际货币体系、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知识点。伴随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逐步补充到课程内容中来。知识点繁多,相互之间又存在复杂联系,这使得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3.2理论性强《金融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强,思维严密的课程。课程内容中兼具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由于不同的层面分析方法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复杂的金融理论时难度极大。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实践,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3前沿理论层出不穷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金融理论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前沿理论层出不清。例如金融危机导致系统性风险领域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对于原有的金融监管理论与理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颠覆。那么在实际授课中如何进行调整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讲授这些内容,往往只能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理念,不容易讲讲清讲明。如果不讲,又不能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领域。

4课程内容调整遵循的几点原则

4.1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衡量课程改革建设方案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厚基础,重应用”的理念,综合考虑学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作为三本院校,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大概有10%的学生考研,金融学课程内容与经济类专业课密切相关,这要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介绍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问题。

4.2知识结构完成、内容重点突出作为学科基础课,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将知识梳理成体系才能够具备分析问题的基础,才能达到学为所用的目标。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具体内容讲解要做到重点突出。

4.3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伴随金融微观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学课程内容中,微观金融的比重逐渐增加。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经济学框架未能有效整合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金融理论。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提出了“大金融”这个命题,其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强调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掌握好宏观金融理论,更有利于理解微观金融知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并重微观与宏观知识。

4.4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经典性表现为完整的内容体系与科学的分析方法。课程只有具备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现代性是指内容能够跟踪学术前沿,反映实践变化动向。只有将经典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商业银行这一章内容,由于金融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即使教材不断更新,仍然难以全面反映银行全新的业务种类。

5教学方式改革

5.1授课组织模式创新———单人授课向团队授课转变就《金融学》课程内容而言,涵盖了货币经济学、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三大模块,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而且金融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新的交易品种不断出现,作为个体教师不可能有精力关注所有领域,因此很可能导致授课内容陈旧,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等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出现。因此,应改变一名授课教师从头到尾讲授一门课程的传统授课组织方式,而以团队分工的形式讲授一门课程。团队授课在研究生教学中较为常见,每位教师分专题讲授课程,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保证教师讲授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不仅在内容上能关注理论前沿,也能保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5.2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金融学》课程涉及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较多,比如说钱荒、利率市场化改革、余额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可以布置作业的方式指引学生跟踪热点探讨,通过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有深入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报告,进一步启迪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金融学研究对象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金融学科建设;“大金融”战略;学科团队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5-0062-03

一、“大金融”战略对金融学科建设的新要求

金融学科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金融人才,因此金融学科建设要在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服务经济发展,顺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金融学科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并把金融学科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金融学科建设之路。

(一)“大金融”战略对金融学科定位的新认识

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学科对于研究范围与研究重点的定位都有所不同。

传统的金融学科以“货币经济学”为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货币理论、利率理论、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等。金融学教育采取“经济学院模式”,培养的学生多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政策研究,体现出金融学和经济学的融合。

20世纪70年代,以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为代表的数理金融理论的创立,极大地促进了微观金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技术方法研究微观金融问题, 金融学逐渐数学化、 模型化和微观化。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转向金融市场,研究内容包括金融工具及其创新、风险度量和管理等。金融学与管理学相融合的“商学院”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多从事市场化的金融应用工作。

然而, 将金融学科划分为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并无益于金融学科的发展,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就暴露了这种两分法的弊端。 要准确理解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寻找可行的治理与防范措施,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具备“大金融”意识,不仅需要掌握和理解包括公司金融、金融市场等在内的微观金融学知识,也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金融危机的本质。“大金融”概念, 最早是由我国知名金融学家黄达先生于本世纪初提出的(黄达,2003),主张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有机结合,这一概念经陈雨露等的秉承和创新 [2-5] ,如今已非常清晰。所谓“大金融”,具有三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是在金融学理论上强调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 二是在金融理念上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和谐统一, 三是在金融实践上强调一般规律和“国家禀赋”的有机结合。这一概念体现出现代金融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综合、高度开放的系统,同时也使金融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数学、信息科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交融而呈现出“学科群”特征,金融学科建设需要有“大金融”意识和“大金融”战略 [2] 。

(二)“大金融”战略对金融学科建设的新要求

“大金融”战略对金融学科建设提出了以下四点新要求:

1. 高校金融学科建设要契合自身办学目标。“大金融”战略固然给金融学科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求金融学科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用立意高远的战略眼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但切忌求大求全,金融学科建设的定位须与自身办学目标相一致。首先应明确办学目标,考虑是把自身定位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还是定位为富有地区、行业特色的学校。其次要确定学科性质的定位,财经类、师范类、综合类或其他性质的院校,在学科建设目标、方向和重点上都会有所不同。最后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金融学科建设方案来支持。

2. 以建设金融优势特色学科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首先,课程设置中必须强化专业主干课程,突出一组高质量的统帅课程,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可依据自身优势特色、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出优势特色学科。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上,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对金融学科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发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课程,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型、反思性、合作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交流、对话与合作。最后,应特别注重加强金融实践教学。注意产学研结合,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举办金融情景教学、金融学沙龙等学术型社团,活化学生的金融理论知识;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活动,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3. 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队伍建设。一方面,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是否有优势、有特色的重要衡量标志。“大金融”战略下的金融学科建设,应坚持金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全面发展,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竞争条件,建立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种能够促进学术自由发展和教学相长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是提高科研水平的关键。需根据金融学科的建设需要,建立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及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4. 认识现代金融学科的“学科群”特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整合,发掘金融学科建设新亮点。现代金融的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性,例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需要从金融活动的视角研究法律问题,或者以法律的方式考察金融问题;又如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 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纳入金融投资行为分析; 再如计算机技术推动金融朝着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金融学科建设必须顺应“大金融”的发展趋势,高校应在学科交叉和空白地带挖掘金融学科建设的新亮点。

二、金融学科建设现状与未来着力点: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

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学科始建于1952年,拥有60 多年的办学历史, 在河北省同类学科中始终处于教学、科研、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领先地位,现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该学科在建设过程中秉持的目标是: 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金融学科建设的牵引和辐射作用,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在国内、 外金融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金融学科建设现状

在上述建设目标的指导下, 河北金融学院积极加强金融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努力提高办学层次,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学科方向凝练、 科研平台构筑、 专业人才培养和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科团队不断凝练研究方向, 紧紧围绕农村金融、金融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开展相关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取得了一定的原始数据资料和一些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金融学科的内涵,推动了金融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为促进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学科团队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鼓励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其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2)完善科研项目配套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大力支持建设成效显著的研究方向;(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国内外有名望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有关学术会议;(4)组建农村金融科研基础团队, 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

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各专业逐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面向行业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团队教师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完成多项教改课题。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专业学生在河北省、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英语演讲比赛、数学建模等各项赛事中均有奖项斩获。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在金融系统内的就业率达70%以上。此外,金融学科为河北省金融系统员工提供业务培训近万人次,发挥了为地方金融服务的功能。

学校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且与部分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不仅建立了稳固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探索与行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同时还能及时掌握国内外金融业实务及发展动态、学科前沿,促进了学科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虽然该校在金融学科建设中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大金融”战略指导下,学科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二是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创新团队人才缺乏,学科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四是学科团队的学术水平及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二)金融学科建设的着力点

1. 凝练学科方向。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需进一步梳理、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明确各研究方向建设目标和措施,使学科建设规划更趋合理。在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把专业教育和特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金融+X”多专业交叉与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形成金融经济学、金融统计与数量分析、金融会计与审计、金融营销、金融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英语、金融法等一批具有金融特色的新领域和生长点。

2. 加快学科团队建设。 现代学科发展越来越显现出交叉、融合、综合性特征,不同学科学者之间需要合作、协作,共同完成一项科研工作,特别在应用研究领域。科研成果是团队合作的综合产物,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不能完成的。因此,科研队伍建设要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和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特色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以项目研究为纽带,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研究团队。

3. 改革教学与人才培养方式。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 构建宏微观并举、 理论和应用并重的课程体系。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并开设一些紧扣金融学前沿或富有地方、 行业特色的选修课。 (1)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开设课程,如网络金融等课程;(2)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设能够发挥学校属地优势的课程,如“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融资方式专题”、“地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加深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与理解, 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另一方面, 加强与金融行业的友好合作,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调研及各种实践活动,不断优化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AFP、CFP职业能力要求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4.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首先,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如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研究经费的使用效率;建立院系二级科研管理体制,降低管理重心,整合科研资源。其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为科学研究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继续推动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科研平台建设, 努力申报省级研究基地和研究团队。最后,建立行校合作的产学研长效机制。 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因此,通过科研项目实现与行业需求对接, 不仅能够实现行校双方资源共享, 而且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做到真正与实践接轨,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长民. 对金融学科建设问题的几点认识[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3).

[2]陈雨露. 中国需要“大金融”战略[N]. 环球时报,2013-05-25.

[3]陈雨露. 走向核心国家:中国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R]. 2013-05-25.

[4]陈雨露. 大金融战略的内涵和实践路径[J]. 中国金融,2013(12).

[5]陈雨露,马勇. 大金融论纲——一个全球性的命题[J]. 环球财经,2012(11).

金融学研究对象范文第5篇

1、新闻学:是一种包含搜集、撰写及报道新闻的学科。在广义上,它亦包含了编辑和演示新闻专题的过程。新闻学在报业、电视、电台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上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2、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3、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