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财务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滞后,理论与实际没有更好结合
由各院校选定的教材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职教育教材基本上是属于本科压缩型,就是内容上比本科院校少了一些而已。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都是以对外报告会计信息为主线,主要介绍六大会计要素的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课程安排上都是“会计要素+报告”,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只掌握每个要素的核算,不清楚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每个环节上涉及哪些会计处理,也对各会计岗位的职责不清楚。
2、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顺序
目前,高职教育的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都继承着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顺序。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然后再进行实训。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相分离。当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实务操作不可能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这样,有些理论知识就得不到练习。另外,教材里的条条框框太多,理论性太强,实践内容太少,造成在学习理论时,一些同学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到理论后的实训时,因为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缺乏而感觉很吃力。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发展的瓶颈。
3、会计实训效率有待提高
基本所有高职院校学校都开设了实训课程,但由于实训时间较短,而财务会计课程所学的内容较多,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只对重点的知识要点进行会计处理及讲解,而没有时间对实训中的出现错误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的实训,其效果也是有限的,达不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4教师的特点是“从学校到学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多半是从财经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如何传授知识的专业学习,也没有从事过会计专业的工作。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技能较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招聘模式,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改革目标及思路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培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优秀的职业素养,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和政策,掌握财务会计及经济管理理论,熟练会计工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改革的思路是实现“以手动带动大脑运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要我学”真正做到“我要学”。
三、改革方法
1、编写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教材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所以不应该用本科院校的“浓缩版”教材,而应开发适用于高职学生的重理论更重实务的教材。首先,不按现在的从库存现金开始,到会计报告的顺序来安排教材内容,而应按经济业务流程从企业设立之初筹集资金开始,到编制会计报告的顺序来安排,按岗位职责来介绍各部分内容。其次,增加原始凭证将财务会计内容与电算化会计知识融合在一起。
2、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上,按岗位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每个岗位都以案例作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根据岗位不同,执行相应的任务。例如,岗位为出纳,任务是银行结算;收付凭证的编制与审核;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银行对账单的处理,结算凭证的填写方法等。
3、打破常规教学顺序,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无缝式对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但实际情况是,许多高职院校还在进行单一的,单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或形式上开展一体化教学,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顺序应该是:首先,在教学开始时先进行岗位认知,到企业去亲身感受一下职业气氛,然后回到学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岗位都设置小的案例让学生去思考,然后老师给出参考答案,进行相关准则的讲解。在期中左右,学习税务岗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综合实训。最后,实训后讲授财务成果和财务报告。这样的顺序好处是:开学时,学生感到新鲜,学期中刚刚感觉到有点厌倦时,就进行周实习,这样又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会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后续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学习的兴趣更高。而且,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解决了实习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做出完美的会计报告,学生也会更有成就感。特色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主角”转变为“导演+旁白”。由传统的“要你学”为主体向学生的“我要学”转变。特色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二者完美结合。
4、财务会计与电算化会计课程合并,强调动手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主要讲述会计岗位所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的基本核算理论、具体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会计是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两门课程内容相同,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随着现在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学生再也不需要用一个学期来掌握一门软件了。每次课堂实训时让学生先自己分析,然后在计算机上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内容。让学生边学边做,一些同学,也许不愿意记笔记,但是喜欢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报表编制等内容,增加了动手的内容,实现“以手动带动大脑运动”来加强记忆。
四、招聘制度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实践性,所以我们的老师就应该有丰富的动手能力。而“从学校到学校”的招聘制度不能满足我们对老师的要求,这点,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职教事业发展经验。比如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要求是要有工作的年限规定以及必须通过师范专业培训。我们的高职院校也应该修改一下招聘标准,把是否有从业经验及年限规定作为我们标准。另外,对现有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或进行短期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技能。
五、结束语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完善
一、研究意义
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极具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对于独立学院探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构建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2.有利于促进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会计学专业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训的倾向,也解决实训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问题,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提高培养学生会计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能从整体上构建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体系,聚焦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文件不完善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文件缺乏对实务问题的探究。在实践教材选择性小,现有教材叙1述案例大多采用文字形式,与实务脱节较严重,造成学生不能灵活把握实际问题,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内容设置上,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较多仅围绕实践教材的要求简单安排相应内容,直接导致实践内容不规范,学生知识掌握度低。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师资紧张,学生人数较多,导致配备的实践指导教师无任何会计实际工作经验或从未接触过会计专业实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目前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却没有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工作,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综合实训两门课程实训和毕业论文,该体系过于简单,而审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配备实践教学。同时,将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大四,造成学生在做实训时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遗忘了,综合实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完善对策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完善
为实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可根据学生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优先顺序,建立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有效衔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把握相得益彰。全过程的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体现在两阶段分别为:认知阶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⑴认知阶段。认知阶段的目标是让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有初步认识,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该阶段可分四个环节:会计学专业介绍、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相关学术讲座。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主要专业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该阶段主要由课程实训、综合仿真实训等环节组成,且与上阶段的专业认知实习和导论课程有机衔接。会计学专业可开设的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共6门课程,实训体系根据难易度和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要求,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构建。之后设置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即依托会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扩展会计学仿真式综合模拟实践的内涵与外延,是学完所有专业课后的综合实践环节,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企业实际账务操作全过程。
(二)规范性文件的编写及选用
针对现有优化完善过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则必须将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讲义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行编写。主要包括:①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中,设置“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等课程设置相关的实训课程,并建立配套的实训大纲、实训讲义、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等一系列规范文件;②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中,设置“会计学仿真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等;③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系统,设置“企业会计认知实践”的会计实践报告和“实践基地实习、毕业实习”的专业调研报告。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如“访问工程师“项目,鼓励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去某个单位兼职学习会计实务操作。另一方面学校在聘用会计学专业教师时,优先考虑符合“双师型”资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国彦.从能力提升角度探讨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J].科技视界,2013(11)
[2]李红艳.工业工程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3)
[3]蒋希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教学体;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5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用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已经成为现实,而且是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不断变革,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持续探索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紧密结合的实验类课程,适应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需要。北方工业大学作为以工为主、文理兼融的综合性大学,非常重视实验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在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领域已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建设。
一、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是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类人才。由于会计类软件的普及和发展,企事业单位普遍都采用了软件进行记账、核算和报告管理。会计软件操作和使用已成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一般会计类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社会各类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要求角度,主要分为三类需求:第一类是对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需求,例如会计记账与核算、报表编制与输出、账套审计与查询等,这是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第二类是对会计软件管控技能的需求,例如全面预算管理、集团财务管控、资金集中管理等,这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技能的需要;第三类是对会计软件设计与研发的需求,例如财务软件设计与研发、Excel财务开发技术、XBRL网络财务报告等技能需求,此类需求对计算机技术要求较高,是对高级会计信息化技能的需要。针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不同培养需要,北方工业大学采用“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设置会计信息化培养方向,组织专业教师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群,不断探索和建设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设计与建设
1.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作为实践类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位于服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实验中。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方面要解决会计信息实验课程不够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促进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应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当然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的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需要在大学通识课程和前设课程中予以解决,给学生打下较好的计算机基础。
2.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支撑平台,增加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比重,使学生从事实验课程的学时达到了总课时的30%以上。会计信息化实验课课程体系按照“分流培养、分类成才”教学理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课程,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开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除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基础课以外,建立操作类课程群、管控类课程群和设计类课程群。操作类课程群包括ERP财务会计实验、企业合并报表实验、审计软件综合实训等;管控类课程群包括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实训、预算会计软件综合实训、全面预算信息化实训、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实训等;设计类课程群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财务软件设计理论与方法、Excel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和XBRL财务报告语言等。
3.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接受情况,分批逐步建设,而不能一蹴而就,并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探索和调整。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应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案例和实验软件。系统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由企业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是要突破会计知识体系的界限,将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等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创新型课程的探索,从教学角度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加深和巩固会计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整理和收集最新的案例、经验和知识,形成以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其他实验资料等为一体的实验教材建设;(4)通过体验式教学搭建仿真教学平台,通过仿真企业环境、财务管控流程、会计核算流程、软件开发流程,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创新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拓展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第二课堂,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并最好在教师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跟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2.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尝试。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3.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与竞赛相结合。通过组织并参加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大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2014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首届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大赛,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组成参赛小组,取得总分第四名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竞赛作为会计信息化实验的第二课堂。在模拟中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在竞争中锻炼学生分析同行对手、应对市场变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真实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四、小结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在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基础上,定位于服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理论课程,结合会计信息化前沿,规划和设计相关实验课程,并且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切实提升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最终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信元,饶艳超.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推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6-25.
[2]刘梅玲,朱学义.《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控制点探析[J].会计之友,2010,(1):117-118.
[3]刘梅玲.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调研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3):93-95.
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会计实习报告内容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而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为了加强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会计岗位的实地实习。在学校的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于2010年寒假期间到广州市恒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将近20天的实习,在这20天的时间里,我把所学两年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找出差距,看应如何处理所发现的问题。总结一下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不扎实的地方,找出需要重新巩固的知识,学会了和同事沟通,以及在社会工作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事。
一、实习目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针对于此,在进行了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通过对《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的学习,SEO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2010年的寒假,义乌网站优化有幸参加了为期近20天的专业实习。
财务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适合做手机铃声的歌曲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搜集整理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验报告。
在本次会计实训中,我们实训的内容以一个较大的模拟单位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结合专业教材的内容,对会计主体的必要简介,相关资料的提供,有关经济业务的提示和说明等等。在实训中,我们充当单位的记账人员,掌握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和如何进行相互配合,了解如何纳税,如何处理购销活动、生产经营、往来结算等具体业务流程,弥补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实践知识不足的缺陷,掌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距离,也可通过实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到实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参与实训的兴趣。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
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我们在会计专业学习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然而,会计专业教材是以系统讲解会计理论为主,列举的典型会计业务只是为印证阐述会计理论服务。所以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实训。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都要求将记帐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帐凭证三类凭证,刚开始分不清三者的区别,往后就孰能生巧了,还有就是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实训书上各种单子、凭证剪下来附到转账凭证、付款凭证、首款的凭证的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搜狐微博注册小小的装订还有大学问。
关键词 财务会计;合作式案例法;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77-02
1 合作式案例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财务会计作为一门专业课,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作为一门学科,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严谨的研究方法,有一套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会计的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艺术,则强调会计实践性的特点,要求会计人员从自己面临的会计实践出发,具有创造性地解决会计特定问题的技巧能力。因此,财务会计教学注重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目前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独享”,在集体中或孤僻、害羞,或霸道、独断专行,不善于沟通、协调、合作。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大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一课,尤其是将来要从事的会计工作,因为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编制会计报表,一套会计报表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流水化作业,需要财会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成为财务会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合作式案例法是实现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最直接教学方法。合作式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能力的原则,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思路,即每个项目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学习小组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训练检验理论,教师适时解答疑问,最后学习小组通过阅读资料再把实践升华为理论。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仅让学生知道理论“是什么”,而且让学生知道理论“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会知识之后,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既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又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与他人合作逐渐完善自己的思路。既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又展示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在不断尝试中进行职业设计和定位。
2 合作式案例法设计流程
2.1 理论精讲
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整理、提炼,形成课程体系;其次,针对课程教学任务,主要讲重点、难点,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最后,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2.2 案例研讨
1)精选案例。以消化本章或本节理论内容为目标,选择教学案例、热点问题或企业实际业务,突出理论对实务的指导意义。
2)组建团队。本着自愿原则由学生自由搭配,组队时要注意组员的搭配,形成3~5人的研究小组,选出小组长,并为组员进行岗位分工,如记录员、发言人等,但各种分工应相互轮换,增强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3)小组研讨。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案例,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查阅资料进行研讨,开展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字组织与表达、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沟通、团结协作等能力。
4)小组代表发言。小组发言人做小组主题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质疑、提问。教师针对发言情况进行启发、引导,做出鼓励性评价,规范或纠正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5)提交报告或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小组讨论记录、小组案例分析报告、自主学习报告、实训作品。
2.3 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目标,小组分配自学内容,学生借助图书馆、互联网、教材等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对于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咨询教师,或与学生共同讨论。
2.4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1)过程性学习,包括课堂发言、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2)自主性学习,包括小组综合表现、团队配合情况、讨论课发言及小组研究报告质量。
3)终结性学习,指教师期末进行组卷并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既考核基本理论,又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的运用能力。
3 合作式案例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模式探讨
3.1 课堂案例讨论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准确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为例,首先,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如“安然事件——会计造假和诚信危机”,提出问题:有人认为为了取得可靠的会计信息,宁可牺牲相关性,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安然事件,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初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其次,在课堂上小组代表发言,展开辩论,得出可靠性和相关性都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都是使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质量特征。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存在哪些不足,帮助他们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培养他们会计思维和应用能力。最后,教师指出讨论中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解释。
3.2 现场观摩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在课程实习中采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去参观实习,学生通过观摩,可以最直观地感受会计核算的流程以及会计业务的处理,从而感悟会计实务,属于现场教学的一种。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首先组织学生参观有关证券交易所营业部,让学生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流程。其次让学生到证券交易所观察股票的交易情况,分组研究以下问题:
1)如果现在购入一支股票,按什么价值入账?交易费用如何处理?
2)股票持有期间,获得股利计入什么账户?股价发生变动如何处理?
3)出售股票,投资收益该确认多少?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解决以上问题,树立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完成会计由抽象到形象的过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模拟仿真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财务会计分岗实训项目。按企业会计部门设置进行实践教学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置身于企业的实际情境中,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寻求理论的依据和解决方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极大拉近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根据会计实际操作的核算程序的要求,5人一组,由学生扮演出纳员、记账员、业务员、财务科长、银行结算员,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各岗位职责,根据业务发生情况,各岗位按岗位要求技能型操作,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写、传递、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等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结算账目,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实战性,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其次,小组提交实训成果,其他组评议,指出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指点学生规范性地进行会计分岗实训。
4 实施合作式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教师的问题
财务会计教师大多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往往是从网上下载或从教科书的案例中选编,这种东拼西凑的材料的适宜性值得考虑。因此,引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就显得十分必要。他们可以通过讲座或座谈会,将亲身经历的案例作为素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坚持让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4.2 学生的问题
学生实践知识少,系统理论知识相对不足;一直习惯于教师满堂灌教学,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形成了关注教师讲课的多、自主学习的少的被动局面。任课教师每次下课前都要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下次上课时回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分组讨论时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尽心分析加工、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进行团队交流,积极踊跃发言,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少创新意识的不足,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合作式案例法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框架,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是将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于合作学习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确立了教师、学生互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能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经过实践,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与突破。总之,合作式案例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真正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贝洪俊,白玉华.基于合作式性学习的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解读: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