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道路论文

中国道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道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道路论文

中国道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航运企业;发展。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世界经济与世界航运市场紧密相连。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对此我国航运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各种风险。

1.金融危机简介

由2007年3月美国住房次贷危机引发,以2008年9月“两房”——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e)被政府接管、三大投行——贝尔斯登,美林(MerrilLynch),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Holdings)被收购重组或破产为标志,开始爆发海啸式的国际金融危机;10月以后又迅速蔓延、深化,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开始危机实体经济。进入2009年,被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称为“百年难得一遇”的美国金融风波愈演愈烈,不仅演变成金融危机,而且正向全面的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1]。

2.金融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2.1运输需求萎缩,运价急剧下跌

金融危机推动经济滑坡,经济滑坡导致货量剧减,货量剧减导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趋缓。2008年9月以来,全国部分中小企业关停,出口企业数量的减少造成港口吞吐量减少。中国口岸自2008年9月之后的连续几个月的欧洲、北美、中东三大主要航线的运费都处于下跌趋势。跌幅最大的依次是欧洲航线、中东航线和北美航线。10月份欧洲航线的运价与8月份相比,平均跌幅高达30.8%。其次是中东航线,口岸到迪拜港的平均集装箱跌幅为13.4%。北美航线以10.5%的跌幅,使原本已经是清淡的航运市场雪上加霜[2]。运价狂跌,货量也急剧减少。这从我国的进出口量上可见一斑。从去年11月至今年6月,我国出口连续8个月负增长。另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23.5%。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同比分别下降20.9%、16.6%和23.1%。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同比下降23.8%,内地与香港进出口下降24.3%,与印度进出口下降32.3%。

2.2造船业新接订单量急剧下降

对于我国造船产业来说,在经历了从2003年后连续5年的超预期勃兴之后,从2008年开始显现出增长的疲态,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这一疲态更加趋于恶化。2003年以来,造船业一改以往低迷状态而成为高盈利行业,大量民营、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开始“掘金”中国造船业。据统计,2003年两大国有造船集团之外的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的比重还是32.2%,但2007年这一指标已经升至62%。如果全球船舶需求继续保持强劲,这些新兴造船能力的过剩还不能完全表现出来,但目前全球经济下滑已经导致全球船舶订造需求大幅下降,而且这种趋势继续的可能性还在不断加大,所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开始暴露出来。据了解,仅2008年10月上旬一周时间内,广州黄埔区一家造修船企业两个油船改散货船的订单连遭撤销,直接损失4000万美元。近来,江苏省靖江市出于对未来不确定状况的担忧,今后将不再允许新建船厂。江苏另一大型造船企业也推迟了IPO计划,并将原来1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缩减至3亿美元。

2.3投资者预期降低,航运市场泡沫减少

2002年以来的6年时间里,航运业迎来了一轮空前的大发展,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但是随着新造船运力的投入,使得航运市场上总运载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及运量的增长,给航运市场带来巨大的供给压力。在运力供过于求之下,造成运费受压,甚至出现不升反跌的情况,盈利大受打击。

美国金融危机对投资者心理造成的影响直接作用于航运业。航运业过长的繁荣期一步步抬高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市场上大量增加的新订单和交船期的不断推延不仅对国际运输市场造成巨大压力,而且造船厂和船东所承担的市场风险也逐渐增加。大量的投机性订单行为,掩盖了真正的市场需求数字。此时的金融危机,降低了投资者的预期,对航运业的过度扩张起到了极大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航运业实现“软着陆”。2008年12月份全球船舶订单几近为零,全球运力增长减慢,市场开始进入回调。挤掉市场泡沫,有利于航运业蓄势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3.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航运企业发展分析

面对当面的严峻形势,航运企业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必须摆脱以往的思维定式,从传统的航运经营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换脑筋、变思想,开眼界、拓思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坚持创新,破解航运经营的难题,寻找新的发展契机。[3]

3.1创新理念,注重科学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企业战略的全面检验,也是调整完善战略的机会。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航运业的发展,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由注重货物运输量、港口吞吐量的增长转变到建立质量、结构、效益与内涵相统一的科学发展理念,注重发挥特色和优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航运体系。[天下]

3.2加强合作,化解经营风险

航运企业要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寻找兼并对象,通过业务上的先期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收购兼并的目标。航运企业之间,航运企业与有需求的有关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在国际经济和航运形势好的时期可以获得双赢,在经济危机时期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面对国际航运市场的严峻形势,航运企业可以采取措施控制运力增幅,包括退租或出租部分运力等。在这些措施中,航线重组被视为各家船公司抱团取暖、共度时艰的最佳选择。

3.3航运企业积极拓展航运产业链,加速企业转型

当前,中国航运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而高端航运服务业十分滞后。高端服务行业知识密集程度高,利润贡献度大,辐射面广,国际影响力强,是航运服务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航运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航运企业在确保运输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发、参与多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与营销,增强在“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巩固航运主业的地位。

航运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行业发展的规律。2003年至2008年,我国集装箱运输以年均35%的增幅,实现了连续6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28亿TEU。专家认为,我国外贸集装箱运输保持了多年“量”的高速增长,现在到了一个深层次发展期,要求我国外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从以追求“量”的增长为主转变为追求“质”“的增长为主,进行适当的战略调整,优化运行组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整体效益。因此集装箱班轮企业只有加大结构调整步伐,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强企业的运输组织与管理,实现运输组织向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再次找到远航的动力。超级秘书网

3.4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航运人才尤其是高端航运人才大流动,有利于航运业集聚人才。为此,航运企业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培养、全面引进航运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3.5以”两岸直航“为契机,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两岸直航“为两岸携手克服金融危机对航运业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两岸航运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不仅可降低两岸之间的运输成本,增加两地的海运量和经贸往来,也将吸4.结论。

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对航运业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对此,我国的航运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大胆大步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道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地质,地质灾害

一、道路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1.山体崩塌与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其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在山区道路灾害中较为常见,大多发生在高陡的路堑边坡上;如左图所示:大量的岩石倾斜而下,造成道路阻塞。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道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产生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对交通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利,甚至会造成行车事故,引起人身伤亡。

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呈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一般是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而引发,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泥石流流速较快,严重威胁道路周边人民生活和工程建设。这种道路地质灾害主要是毁坏路基、路面及道路围护拦,产生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道路的现象,据交通局的研究统计,我国道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如左图所示,强大泥石流冲刷道路,而使汽车淹没其中。

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在道路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类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不同,道路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岩溶塌陷是由于可溶岩(以碳酸岩为主,其次有石膏、岩盐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如左图所示,道路地质中的岩溶洞使得路面塌陷,有可能使过往车辆掉入其中,造成损失,岩溶塌陷的平面形态具有圆形、椭园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主要与下伏岩溶洞隙的开口形状及其上复岩、土体的性质在乎面上分布的均一性有关,其剖面形态具有坛状、井状、漏斗状地面塌陷、碟状及不规则状等,主要与塌层的性质有关,粘性土层塌陷多呈坛状或井状,砂土层塌陷多具漏斗状,松散土层塌陷常呈碟状,基岩塌陷剖面常呈不规则的梯状;非岩溶塌陷则是由非岩溶洞穴产生的塌陷,黄土地区较易发生。

二、道路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分析

1.前期道路线路选择优化

对于较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在经济建设与居民生活的需求下,进行道路建设的前期过程中,从线路规范到道路设计,都需要进过科学的测算,选线时,要对沿线工程地质进行认真的勘察,对重大的不良地质地段,应优先考虑绕避,并进行多种方案的比选,以达到选线的优化;而对于那些受道路技术指标限制而无法绕避的地质区域,则要加大勘探力度,采用多种勘察手段,如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挖探井、探槽、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多种方法取得详实的资料,通过深入分析结合工程地质理论,对不良地质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危害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估,从而为工程的治理及决策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2.设计与建设优化

对于那些可能存在道路地质灾害的区域,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是损伤,比如地面塌陷种类地质灾害,就需要科学检测的基础上,设计预防地面塌陷的道路建设方案,在泥石流多发区域,对周边山坡进行大量的固土蓄水设计,种植绿化带,引导排水等设计工作。同时根据每个滑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治理措施。如,清方卸载及反压、抗滑桩、抗滑墙、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注浆加固等多种措施。必要时可以将以上方法结合使用,从而选取最有效、最经济的治理方案,减少工程治理费用,避免对后期运营的不良影响。软弱地基应采取粉喷桩,卵石桩、抛石挤淤、砂砾换填等建设办法。

3.高度重视排水绿化工作

大部分的道路地质灾害均是由于水的作用,使得泥土疏松,产生向下滑动的作用力,所以,排水工作是避免道路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道路建设时应将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体现综合排水的思想。地表排水主要是拦截来自滑坡体外的坡面径流,常用方法有夯实裂缝,整平地表,坡体边界外设置截水沟,在滑坡坡体上设置树枝状或网状排水系统,将坡面径流汇集、旁引于滑坡体外排除;对于地下排水,主要是排除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可采用各种形式的盲沟、仰斜排水孔等措施,以疏干滑体内地下水,增强坡体的自然稳定性。而绿化建设则通过植物的根系作用使土壤更稳定,也能达到蓄水和美好环境的作用。

总结

道路地质灾害的预防需要前期设计的全面,以及道路建成以后对维护工作的用心,地质灾害虽说是地质原因引起的,但人为的因素是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减少灾害产生时的损失的,这就需要建设部门和管理部门充分考虑地质特征,制定道路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案。坚持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全面细致的开展地质勘察,反复认真的进行方案比选,并不断吸收总结成熟经验,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进行科学创新,希望本论文能为我国道路地质灾害的预防建设通过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佘小年.公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余建锋.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公路交通技术[J].2007

中国道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探析“道”“路”“街”这三个字(亦即三个单音词)的历时演变。先从字的结构、本义出发进行分析,进而列举这几个词在古代典籍中的用例,通过语言事实展现其词义的发展演变脉络,揭示同义单音词形成联合复音词的机制。

关键词 :道 路 街 词义 历时

“道”“路”“街”都是表达“道路”义的词,这三个字的字形结构和表义方式不同,发展脉络以及构成复音词的机制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将从字形、本义、文献用例及用法等方面阐释“道”“路”“街”的古今演变脉络。

一、“道、路、街”之本义

由于我国最早的古文字资料甲骨文中尚无“ 道”“路”“街”三字,所以本文在列举古字形时主要依据金文、篆文,如果构成这些字的部件有甲骨文,本文则列举甲骨文字形。

1.道

在古代文献中“道”使用本义的用例很多。如:

(1)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小雅·大东》

(2)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3)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战国策·齐策四》

(4)从此道至吴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5)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成语“道听途说”中“道”的意义为“路”。这一成语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②《汉书·艺文志》中有“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③的描述,其“道”皆表示“道路”的意义。

从以上例句可知,从古至今,“道”的本义一直没有变。

2.路

在古代文献中,“路”作“道路”义用例很多。如:

(6)厥声载路。《诗·大雅》

(7)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8)考百事于朝,问诽谤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国语·晋语》

(9)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路”的本义为“供人行走的道路”,“路”是从古至今表达“道路”义最普遍使用的词,可引申为抽象的“人生之路”“生命之路”等。

3.街

“街”的古文字尚无金文字形可查考,“街”的篆文作,字形是由和这两个部件构成,像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即“行”,十字路口之形,在《说文》中“街”隶属于行部,《诗经》“置彼周行”“遵彼微行”中所表达的“行”即“道路、小路”; ,即“圭”,在此,“圭”只作声符。“ 街” 是在“ 行” 字形的基础上加了声符“圭”,意义从“行”。《说文》:“街,四通道也。从行圭声。”由此,“街”的本义为“四路相通的大道”。

据传,战国时期的《墨子·号令》“置署术街,衢街若门”中最早出现“街”字,并从汉代开始盛行此字。以下所引的典籍资料,“街”都表示“道路”之义。

(11)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12)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吕氏春秋·不苟论》

(13)街,交道也。(《苍颉篇》)

(14)街衢相径。(张衡《西京赋》)

(15)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范晔《后汉书·桓荣传》)

由上看来,“道”“路”“街”三字字形虽相差甚远,但其本义都是“道路”义,各自承担着表示“道路”义的作用。

二、“道、路、街”词义发展演变

古往今来,“道、路、街”三字一直保持本义。同时,这几个单音词又构成了一些复音词。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复音词的大量产生并逐渐占有优势。“道”和“路”构词能力相对比较强,“街”构词能力比较弱。《汉语大词典》中,以“道”为前缀的复音词有396个,以“路”为前缀的复音词有132个,以“街”为前缀的复音词有71个。因此,“道”“路”“街”三词各自组合的复音词就大量产生了。

在发展过程中,“道”“路”“街”三个词逐渐演变,三者之间组合成联合式复音词,即“道路”“路道”“街道”“街路”。

“道路”这一复音词在先秦已经出现,原义指“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如:

(16)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1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18)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周礼·夏官·司险》

(19)卒有惊事,中军疾击鼓者三,城上道路,里中巷街,皆无得行。《墨子·号令》

(20)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街道”一词出现得较早的例子,是在宋代。原义指“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相对供人马通行的“道路”来说,“街道”有限制性的条件,即路两旁必须建有建筑物,比较具体化。如:

(21)击鼓填街道,传声过水滨。(张舜民《闻赦有作》)

(22)无涯逸兴不可收,马蹄慢踏天街道。(邵雍《秋日饮后晚归》)

(23)金陵街道极宽广,虽九轨可容。(谢肇制《五杂俎·地部一》)

(24)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朱彝尊《马草行》)

相对“道路”“街道”来说,“路道”和“街路”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较少。“路道”原义指“道路”,古代文献中曾有用例。如:

(25)李俊道:“只是无人,不识地境,得一引领路道最好。”《水浒传·第五九回》

(26)又见路道难行,大有退志。《冷眼观·第七回》

“街路”原义指“道路、街道”。如:

(27)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28)晚从履道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白居易《晚归府》)

由“道”“路”“街”这三个单音词形成复音词的特点,也反映出由单音词结合为复音词的一些规律。即单音词与单音词之间需存在某种语义或事理上的关系,其中一个表现为两个单音词意义相同或相近。“道路”“街道”“路道”“街路”四个复音词就是由其单音词具有同义词、近义词的关系而形成的。这和“朋友”是由“朋”和“友”两个单音词组合成的情况是同样的。段玉裁注:“周礼注曰: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朋”和“友”的意义相近,都表示人与人之间有交情的关系,因此组合成一个复音词“朋友”。

三、“道、路、街”三词之现代用法

“道”“路”“街”三词在现代一些都市中反映了城市街道走向的地方性差异。如:北京曾经以长安街为主要坐标,有“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说法。山西太原的街道走向也基本遵循“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规律。历史上有些城市有的按照商业街为坐标,如长春是一座规划较早的文化城,其街道东西走向为路,南北走向为街。由此看来用“路”和“街”表示走向是各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并不是词本身具有的。

本文从字形出发,探析“道”“路”“街”这三个字的本义及相互间的内部联系与区别,并对“道路”“街道”“路街”“路道”这些复音词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两个同义单音词形成联合复音词的规律。注释:

①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7:38.

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180.

③班固.汉书·艺文志·卷三十[M].北京:中华书局,1960:1745.

参考文献:

[1]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焦泰平.中国道路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何秋镛.古代汉语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转化组合[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4]盛九畴.汉语由单音词渐变为复音词的发展规律[J].学术论坛,1983,(5).

[5]周偈琼.《说文解字》道路行走义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中国道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道路桥梁施工中易引发的问题

1、道路桥梁施工中引发的安全问题

一般情况下,道路桥梁施工都具有线长量大的特点。由于施工工程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并且主要依靠施工人员的体力,这就决定了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必定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保障施工质量安全的工作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在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工程施工制定相关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以能够在施工管理方面对工程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合理控制。具体分析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由以下几点问题

1.1、专业施工人员缺乏

我国道路桥梁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是施工现场的大部分劳动力是农民工,这和道路桥梁行业的繁荣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道路桥梁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制度落实的不到位,,不督促施工人员,致使施工人员投机取巧,不服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粗心大意,保证不了施工质量。这就导致了农民工施工作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均不高,也使得施工作业的安全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这种情况道路桥梁施工也是普遍存在的。

1.2、相关安全制度不完善

施工单位没有在道路桥梁施工作业之前说明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忽视了安全管理机构存在的意义,相关制度也无法对其作出明确处罚,致使不能够细致有效的开展现场的指导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1.3、、管理模式落后

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落后,对于实际出现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管理办法。鉴于以上针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我们应该正视缺陷的存在,以寻求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控制办法,才能将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融于一体,自己创造一个安全有保障地道路桥梁施工作业环境。

2、道路桥梁施工中引发的质量问题

2.1、高填土下沉

道路桥梁工程在通车后的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出现高填土,高填土下沉是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在深挖、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路段,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下沉,出现严重的危险情况。

2.2、路面不平

路面往往容易出现路面不平、水泥路面断板、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开裂等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三点:

(1)对基层的平整度的严格控制没有做到位,更甚者会产生较大波浪式的起伏;

(2)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对路面施工缺乏严格的控制,压路机的操作者自身的专业能力比较低;

(3)基准线出现失控的情况。

这些情况的发生,必然会给交通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生命,每个问题都不容忽视。

2.3、桥头跳车和桥梁伸缩缝

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主要表现为桥台与相邻路堤之间产生沉降差,在道路桥梁施工的时候出现纵坡不顺以及构造物的附加变形等,导致跳车。主要原因在于桥头填土的沉降与桥台沉降有差异,对于桥头搭板以及伸缩缝做的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使桥梁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在桥台处形成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并对桥梁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2.4、软土地地基沉陷

如果建设的道路桥梁工程的路基实际承载力超过预算承载力的话,往往会出现沉陷现象。就软土地而言,这种现象更为常见。我们要对不同的地段,进行实地考察,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二、道路桥梁施工中出现问题的防御措施

对于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控制是一项持续时间长,认真细心的工作。做好控制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道路桥梁施工作业得以保证质量安全顺利完成。

1、、加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监督检查可以随时发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预防问题的扩大化。在施工阶段,质量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每道工序都应该严把质量关。要求监督人员以严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项施工工作,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要严格把关,经常的,及时地进行监督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设备的完好无缺,也要定期对现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考核,保证工程施工的每项工作都能够到位。

2、做好技术及物资保障,赏罚分明

综合实际的施工项目,注意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管理。实际工作当中,应综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掌握施工图纸的规范设计,优化选择制定特定工序的技术方案,强化技术储备,现场强调注意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的管理等。做好技术保障和物资保障,杜绝一切技术和物资方面的施工作业安全隐患。道路施工时,对贡献较大,有良好创新意识,态度认真负责的施工人员进行奖励,对偷工减料,延迟拖拉,不到位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处罚,可以对整体施工团队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形成积极的影响。

3、做好工程质量评价

在道路桥梁施工的全过程中,工程质量评价是整个桥梁工程质量最有力的保证,造成道路桥梁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在工程设计,监理以及施工方面所存在问题,工程质量评价的不准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桥梁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以后的工程质量检验评价的不准确,往往会对道路桥梁工程事故带来很大的隐患。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的测评,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4、将现代化技术引入安全质量管理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在各行业内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将现代化技术引入,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逐渐向科技化,信息化的管理方面转变,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就能够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决策以及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与资料。这就要求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保证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控制,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行业的道路桥梁施工行业的发展也日渐繁荣。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应基于工程目标树立质量控制意识,引入安全施工理念,创建完善健全的管控质量网络体系。提高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我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各方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要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质量管理,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加强桥梁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对道路桥梁工程安全质量予以提高,是我国道路桥梁设施建设的主要战略任务,使建设者和管理者统一协调合作。希望通过本文以上关于道路桥梁施工问题及措施的探讨,通过加强管理手段,使整体道路桥梁施工提供一个安全性高,质量保证的施工作业的环境。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应基于工程目标树立质量控制意识,引入安全施工理念,创建完善健全的管控质量网络体系。总之,道桥工程施工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只有针对其常见安全与质量通病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真正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促进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全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文.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中国道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人性化设计

Abstract:The author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ity road landscape by the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ity road landscape,and optimized the theory of Road Landscape. This thesis elaborated the concept,function and spatial attribute of city road landscape by analyzing the study of city road landscape at home and abroad. To realize the idea of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presented the principle of human design and practical design in designing the city landscape,using some theories in the Landscape Studies,which will be reference for the city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words:city;roads landscape;Humanity Design

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人们逐渐关心路边造景等一系列美学。在美国道路景观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道路景观进行美学评价。欧美地区对道路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路对生物物种的生态影响,及道路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强烈改变。上世纪90年代,道路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划割使得道路附近的植被遭到不同程度损害;之后美国一些学者将道路转到了与网格划分的及其它领域。2002年,Forman等人出版专著《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答》,详细论述了道路学的形成基础与发展过程。

国内道路景观的理念初期发展较为迅速和全面,且不断有论文对道路景观进行评定。进入21世纪后,中国道路学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研究内容由单一的物种影响,逐步与景观学中的格局分析相结合。张镱锂通过研究公路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表明道路导致沿线景观破碎化程度及景观多样性加剧。部分学者通过各种评价体系对道路景观进行了评价。

1?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与功能

1.1?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

城市道路景观是当今世界上的热点问题,道路作为一种基础性设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景观学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道路景观学。既研究道路、道路网络空间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机理,进行道路景观评价及规划设计,合理利用和保护道路景观中的各种要素,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具有生态、文化及美学价值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1.2?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及应用

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文明,但是过快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不小的资源浪费。人为因素越来越影响到地球的平衡,各种恶劣的环境现象出现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表现,是贯通城市的血脉。人们为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而修建花坛,栽植树木,起到了区域性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道路布置并与之相联系。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空间属性:当公共场所与商业区的换乘,居民小区与办公区的混合式搭配等体现了多种配置的功能和利用是一种渗透式。从物质与精神构成上来看,道路既是城市的“血管”又是城市印象的因素(图1)。街道不仅是人们生活与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见证城市的变迁与历史文化构成,是城市灵魂的表现。如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等(图2)。因此,道路建设反应了城市文化艺术内涵,街道与整体的完美平衡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一种可行之道。

2?城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2.1?遵循植被成片的特点

道路景观植物主要以群植和片植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植物,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植物景观。以白蜡、栾树为基调树种,不同景段选用不同的常绿乔木作为骨干树种,并配以适当比例的落叶乔木、开花色叶小乔木、灌木及植被,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各种类型植物根据不同的景观主题分布于道路两侧绿化带中,以纯林如紫玉兰、樱花、红叶李、紫薇等,和混交林、阔叶针叶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等方式组合搭配。

2.2?以单元为设计单位

道路绿化设计时要精心选配植物和有节律的序列栽植,在统一中求变化。树种与树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如树形、色彩等),引起统一感,但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这样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体现自然生态风格。

2.3?采用块状的设计方法

植物配置切忌过分追求技巧、趣味而纠缠于细节。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平面简洁有序、线条流畅、色调明快并富于节奏感,强调整体性和导向性,注重道路景观的整体效果,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序列。运用重复的方法在总体风格基本统一的前提下,各路段又自成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4?绿化与城市人文特点相结合

在绿带设计中,结合所城市人文特点,做一些相关主题的人文绿化景观设计,把自然绿色主线与人文文化主线紧密结合,将人文融入自然之中。如结合绿带设计人文长廊、小型文化广场或设置一些能反应当地城市人文、历史特征的艺术小作品等,来增加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艺术性和景观性。城市道路空间是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市民在此空间内活动,形成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也反映出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

2.5?城市行车道的植树形式

2.5.1?树带式

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在道路两侧,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人行道或混合道路外侧设置带状绿地,种植行道树。较为宽阔的主干道有时也在分车绿带中种植行道树,以进一步增加景观空间绿量和环境生态效益。带状绿地宽度因用地条件及附近建筑环境不同可宽可窄,但一般不小于1.5m宽,至少可以种植一列乔木行道树(图3)。

2.5.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图4)。单棵树的种植可以以正方形和圆形修筑,一般池高20cm以上,避免行人践踏。假如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应简单大方。

图4?树池式(百度图库)

2.6?人性化设计的理念

2.6.1?安全、卫生、健康

安全是指道路景观绿地设施、游憩方式等不会对人和车构成潜在的伤害及危险。设计者要认真考虑各种设施的安全性、人车关系等因素,在设计中消除安全隐患。卫生原则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绿地维护卫生状况的难易程度,设置足够的卫生设施,使道路绿地能够始终保持整洁的外貌。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植物的搭配对人体健康是否有益才能使区域景观内呈现有效的设计和体现园林艺术内涵。

2.6.2?发挥城市道路的生态效益,体现地方特色

与自然共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们通过营造城市道路景观抵御人与自然的分离。道路景观不仅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更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做出贡献,发挥出显著的生态效益。

现代城市硬质景观风貌的趋同,客观上要求道路景观来反映地方特色,展示城市个性。所谓有地方特色,道路景观具有当地独特的文化内容或地方形式。源于本地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造就道路景观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和风格,如在道路绿地中体现城市历史,表达某种地方精神,采用某种地方艺术符号等(图5)。

2.6.3?体现艺术效果与简约搭配

人行道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功能,也不能过于强调几何图案的繁琐和色彩的金碧辉煌等。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使景观枯燥乏味没有任何灵动宜人之处,也产生不了艺术效果。简约也提倡个性化的艺术设计,它强调设计中对景观的内涵与本质的高度提炼,但不是脱离实际,也不是照搬和模仿。简约的设计是一种个性张扬且无偏差的设计,大块范围的处理能提高美感和舒适度。所以简约是一种低能耗的高效视觉引导。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道路景观绿地,也是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图6),一种现代社会的层次感的提升。形式上的美感,更能体现现代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让人们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一定的文化、艺术、历史甚至哲理,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

2.6.4?空气净化与降低辐射伤害

据某园林科研所进行的城市空气粉尘量测定结果为良好,树木和草坪的减尘率为 30.8%~52.7%,16.0%~39.3%,这证明了植物景观带对空气具有良好的降尘效果。同时,许多植物自身能分泌出杀菌素,对很多病原菌有良好的杀灭及抑制作用。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对局部地带空气含氧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改善区域内的大气环境和光照,给人和动物提供一定量的氧供应和调节紫外线。因此,植物对于道路景观环境氧气浓度的调节是有积极作用的。

3?小结

城市道路景观学在我国是一门较新的领域,由于起步晚研究重点不突出,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这门学科发展滞后。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难免会出现一些庸俗的现象,这就需要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熟练的专业水平。当时代的脚步迈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加上人们重视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使得这门学科重新得到重视与发展。从道路的发展到景观,再到人性化的景观布局与设计,使得这门学科以较快的速度得到大力发展。由于城市道路景观存在各种缺失,学科发展与相关研究工作滞后,因此,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的现状仍然有一个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要体现低碳环保,与城市园林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章家恩,徐琪.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及其生态建设[J].生态学杂志,1995,14(6):74~77.

[2] CLAWSON M,KNETSCH J L. 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M]. 2nded. Washington D. C: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Inc.,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