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工程重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工程质量提升是工程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工程建设的必然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确保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这也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必然前提。当前应该发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在优势,从水利工程施工难点研究出发,形成高效而科学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运用体系,在技术准备、技术应用、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都得到有效加强的背景下,实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进而完成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等系统性目标的保障作用。
1 水利工程施工所存在的问题
1.1 不规范的监理工作
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好,安全系数不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其不规范的监理工作造成的。因为整个水利施工过程都贯穿着其监理制度。其中还有施工的准备、实施与保修时的监理工作等,它们都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一定要对其监理工作进行重视。另外,进行监管的人员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没有系统的监管知识,这也对施工质量中的监管工作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业主在进行招投标、工程分包和合同履行的时候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从而又使监管工作进行得相当的不规范,这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保障,很容易就出现问题。
1.2 市场缺乏竞争力
水利工程的市场竞争力不足,结合实际来说可以找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由施工企业造成的,它们都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没有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同时在技术人才方面,缺乏专业型、综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第二就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在水利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它的招标评标都相当的不合理,因此就要相关的单位部门进行有效改进。
1.3 低水准的项目管理
因为水利工程项目自身存在的一些限制,就导致了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些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对工程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的管理能力,同时也使其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水平相当低下。
1.4 不完善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机制
这些问题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过分的老旧僵化、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企业在各方面的开支较大,在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公司制度方面都没有积极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同时企业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不够完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
1.5 不合理的勘测设计
在一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往往会由于工程施工前缺乏经费,致使由工程项目的计划书、初步设计文本和可行性的报告等资料组成的建设项目规划只能用于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使其对施工地区的环境、水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状况缺乏相关的分析,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监测,导致了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整个工程的立项和评估都不符合要求,使得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最终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1.6 施工技术缺乏验证
通常施工法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都没有进行有效的验证,这就使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了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作为其施工依据,使得整个施工没有办法从细节上去进行有效地把握,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失误来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施工对不专业。机械设施陈旧,进行盲目的施工就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加难以保障。
2 水利工程施工中主要的技术难点
2.1 水利工程施工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对水利工程加强和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各种水利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同时也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所在。预应力锚固结构可以有效传递水利工程的各种应力,不但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固定力,而且能够实现水利工程的稳定。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由拉锚和岩锚两部分组成,其要点是锚固的形式和应用的范围,应该根据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和实际地质、地基状况区别使用。
2.2 混凝土坝工程
混凝土坝工程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基本的结构形式,其主旨是通过混凝土组件的预浇筑来形成混凝土坝工程的主体,也可以通过对混凝土坝结构建筑混凝土来实现。混凝土坝工程的特点是体量大、自重高,这就产生了材料准备、技术运用、地基处理、结构安装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控制不好,会在混凝土坝工程浇筑后与运营期出现有害的混凝土裂缝,影响混凝土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3 混凝土灌注
之所以将混凝土灌注列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主要是因为灌注过程对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决定的。混凝土灌注时应该从准备阶段开始,利用技术、材料、工艺方面的严格控制实现对混凝土灌注的外部控制和内部保障,在灌注时期要根据技术要求和水利工程需要做好灌注高度、灌注速度、振捣强度、振捣时间等各方面要点的技术管控,形成混凝土灌注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保证,这是水利工程混凝土灌注的核心,也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难点。
3 水利工程施工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监理制度进行完善
进行工程监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质量控制,在对其进行质量监理控制时,通常我们可以把其分为几个阶段的控制,其中包括事前,施工过程中和分项完成等三个阶段的监控,同时还有开工前、作业活动前与特殊施工前这三方面的准备工作,另外还有进行的招标工作,当然前提条件是要对其质量进行保障,质量指标要在签订的合同里面进行规定,依照合同中的规定来进行办理,发挥经济手段的限制效果。与此同时,施工方的预控一定要落实到位,对监理工作的水平进行提高。
3.2 对施工人员的控制进行加强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待不同的施工人员要进行不同的规划要求。同时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有施工技术的负责人员每天将施工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当中工程完工后进行质量评定和验收时的依据。与此同时,在图纸进行会审的时候一定安排专门的人员来进行。
3.3 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和原则,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使用的性能安全和售后服务的态度选择性价比高适应工程的机械。而规模相对较小的水利工程在进行机械社设备的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现实的情况,看其的配置是否与实际相符。同时在施工中使用旧的机械设备时,一定要检查清楚该设备的使用和检修记录,并对其合格证书进行查看,等到合格的时候该设备才可以进场。
3.4 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提升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时一定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证实。同时把质量管理向各个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进行全面推行,运用科学现代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模式,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不断提高。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其工程的质量程度直接影响着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安全。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水利设施项目的工程质量,就要狠抓技术,从难点入手,加强技术管理工作。让我国的水利设施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发动机。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水利工程施工中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388.
关键词:设备安装管理 现状重点 难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地不断提高,各种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在水利工程中不断投入使用。这些高科技的机电设备对于安装条件的要求也特别严格。因此正确的安装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安装不当,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做好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的安装是重中之重。
广东省惠州市金山河小流域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水利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管理主要集中于激流坑水库、金山河河口水闸和补水泵站3大点。其中(1)激流坑水库:输水涵洞进水口设有工作闸门1扇,孔口尺寸为1.2m×1.2m,启闭机采用卷扬启闭机5t,输水涵洞末端出水口采用DN1200的蝶阀控制;(2)金山河河口水闸:共设置4个闸孔,孔口尺寸为5.0m×6.8m(宽×高),金属结构设备包括4套工作闸门及门槽、4套液压启闭机、进出水口各设1套检修闸门及4套检修闸门槽,采用升卧式钢闸门;(3)金山河补水泵站:设计流量为5m3/s,采用3台机组,两用一备,设计单机流量为2.5m3/s,型号为900GQS-160潜水贯流泵,单机电机功率为132kw,总装机功率396kw,设计扬程为0.6m,最大扬程2.4m。下面主要介绍水电工程中安装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管理的现状
1.设备管理理念陈旧,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现如今,大部分的国有施工企业对于设备的管理仍采用以满足施工生产,以追求设备使用长效机制和固定资产折旧费提取的方式进行设备回收的管理。
2.设备的购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设备的购置大多只是根据实际的需求,却很少考虑设备的可利用度和设备的维修成本等因素。设备的购置计划未进行科学的论证,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金山河水闸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潜水贯流泵,根据贯流泵特性,配套电动机选用配套132KW电动机,为一体结构,接入电压为380V。
3.设备的鉴定、交接与核算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
施工单位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设备的修缮技术力量薄弱。而且设备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4.设备的更新不利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的特殊性,机电设备容易出现质量隐患。如果不能及时维护,隐患不能及时消除,将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甚至使得设备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周期而损坏,不得不被淘汰,增大了财政支出。由于国有设备资产管理的特殊性,设备的处置受到管理制度的约束。很多老的、坏的设备不能及时淘汰。施工企业设备的拥有量和能使用的设备数量比例严重失调。
二 设备安装在土建配合中的问题
1.设备基础尺寸、标高、位置出现偏差
由于工程施工的设备图纸所标注的尺寸与实际安装时有偏差,设备的基础尺寸、标高、位置出现偏差。例如,水利机械图纸中标明了基础板的高度和垫板的厚度。但是水利工程施工图并没有标明垫板的厚度和可调垫铁的厚度。因而在施工中没有考虑垫铁、垫板的因素。安装时无法根据计划进行,只能放弃垫铁或砸掉基础表面混凝土。例如,在进行机组承重梁配筋布置时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最后导致机组安装就位时不能按设计高程进行。通常只有放弃使用可调节垫铁来保证机组的安装高程。
2.预留电缆孔洞处转弯半径不够
由于机电设备结构复杂,需要大量的电缆,因此容易发生遗漏电缆孔洞的问题。发生电缆的实际半径和电缆空都转弯处空间不匹配的现象。造成电缆无法顺利通过转弯或者电缆的保护层被挤压破坏。
3.预留孔洞尺寸等方面的误差
预留空洞尺寸有偏差是由于选用的支撑模板不合格。例如选用的支撑模板质量较差,因重力下垂等原因导致模板浇筑时发生变形。或者是定位尺寸线找的不准确,使预留孔洞位置出现偏差。
4.遗漏预埋吊装环
由于水利工程使用的多是大型机械设备,设备在现场经常无法正常工作,只能采用托、吊、滑等方式相结合。因此需要在施工中预埋吊装环。然而常存在遗漏预埋吊装环的问题,给将来的安装和检修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根据上述的问题要求土建在施工中要结合机械施工图纸,设备要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三 土建与安装配合的内容
1.施工方案的配合
土建与机电安装的方案是相互影响的,土建在进行浇筑时要考虑设备安装要求预留的空间。这就要求土建在施工中要结合机械施工图纸的要求,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施工与设备安装顺利完成。
2.施工现场布置的配合
水利工程使用的机电设备都是大型的机械,一般会在设备安装前运进现场。所以施工现场的布置非常重要,临时道路的铺设要满足大型设备的运输要求。对不能及时安装的设备要进行维护,防止腐蚀。水泵存放时要防止变形。
例如,金山河水闸泵站水利机械主要设备布置。泵室内布置三台潜水贯流泵和一台单级双吸离心泵,水泵成一字型布置,贯流泵机组中心距3.8米,水泵进出水流道宽度3米,供水泵进水渠单独布置,进水渠宽度4米,泵室宽17.4米,长20.81米。贯流泵泵为机电一体,水泵叶流中心高程为7.70米。站身上部不设厂房,泵站的高低配电室与液压匣门控制室一起布置,但不相互干扰,水闸泵站配电房布置在水闸的右侧金山河管养区。
3.交叉施工的配合
水利工程施工因为工作量大,工期短的原因,土建和机电设备安装都需要加班加点。因此存在交叉施工的现象。机电设备安装要求环境清静,空间足够。因此土建的施工必然影响安装施工。
四 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对和策略
1.转变设备安装管理理念与模式,积极探索更适合新形势下机电设备安装管理的新模式。
2.实施设备安装质量的可追溯性管理,在机电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直接找到相关负责人。
3.需要明确岗位责任,通过规章制度约束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现场的操作人员,严格落实设计审核等程序,保证设计与施工质量。
4.设计人员需要做好沟通,机电安装设计人员应主动向土建结构设计人员提出技术要求。
5.土建与机电安装施工设计有时存在相互矛盾之处,这需要土建与机电安装相互协调,设计施工方案时需要兼顾对方施工情况,以确保双方互不干扰,保证施工顺利。
6.基础工程施工中机电安装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土建施工人员开展工作,为下一步的设备安装打好基础。
结束语
设备资产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单位或企业的效益,而高质量的机电设备安装管理是实现企业效益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对于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各项相应配套的管理法则,且须加大管理细则的落实力度。创新的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安装质量,使水利施工企业持续具备强有力的施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陶氢.景洪电站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分析[J].水利电力科技,2010(1).
[2] 李林.大型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施工管理探讨[J].云南水力发电,2008(4).
[3] 向前.浅谈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管理的重点与难点[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6).
[4] 刘乃瑜.质量成本经济效益论略[J].中南财经学报,2009(4).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生态学;难点
随着时代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和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水环境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树立并融入生态理念,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反思和改进,进而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模式的创新,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规划设计,将原先的粗放型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转变为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建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等负面影响,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如何有效推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开展生态水利工程活动,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拟就个人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解决思路,丰富完善生态水利工程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可用于指导水利工程规划的工作实践。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工程,顾名思义,指的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强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治理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所蕴含的生态思维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而近现代的生态水利工程则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逐步演进而成的,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现阶段时展的需要,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用于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为了维护生态水域的健康。生态水利工程在注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对水利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和应用要求。生态水利工程中,须在传统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理论的基础之上,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基础,生态学专业知识、技术为手段,并对河流水域当前的生态环境予以修复或优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关系
水利工程是通过人为的工程建设活动对水资源进行调配并加以利用,起初人们兴建水利工程主要是出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或者防洪的目的,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逐步为水力发电、蓄水养殖以及旅游观光等活动服务。生态水利工程,是基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将保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作为核心服务目标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具备双重属性,其一自然是能够满足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功能型属性,其二则是能够提供生态修复功能的环境友好型属性,利用生态水利相关技术进行生态改造或者对传统水利工程所在水域进行生态修复,均属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范畴[1]。生态水利工程是以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为基础、以生态开发目标的明确为背景、以生态系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逐步演化而来的,相比传统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具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和功能,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有关生态系统健康的考量是被排在首要位置上,在水利工程的选址、布局、项目成本以及环境成本等方面,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双赢。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生态水利工程是由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演化而来,但在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也是难点重重,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2]。下面,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着重论述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难点
3.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地域性和特定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其服务目标的主要特性,即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是在某一特定地域展开,并需要考量经济和生态之间的一系列特定要求,才能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具体而言,不同地域中的生态系统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趋于差异性,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相应地适应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满足当地在地质、水文和生物等多生态领域上的功能性需求[3]。要使生态水利工程对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具有足够的适应性,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来予以明确。现阶段,我国虽然出台了针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而言,但现行的方法指标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无法满足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困难。例如,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区域差异性明显且类型众多,但现行的设计方法较为单一且不合理,且并未针对具体的地理区域制定相应的明确评价标准,导致设计方法和标准在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中难以发挥其指导及实践作用[4]。事实上,这一难点不仅只限于某一地区内的生态水利工程,国内有关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家政府、相关单位得不到足够的、有效的理论指导信息或实践参考经验。除了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所造成带来的直接影响之外,还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即由于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导致无法形成配套的、明确的规范,造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处于“无准可依”的困境。3.2规划设计人员生态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匮乏。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的问题是制约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短期发展的一大难点。生态水利工程注重在传统水利工程活动中有机融入生态学领域的知识,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规划设计出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水利工程。这也就向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者在扎实掌握传统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应熟练掌握生态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拥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国内外众多生态工程实践也告诉我们,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活动的成效是与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的生态学专业知识水平成正比的。然而,就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言,鲜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具备足够的生态学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关实践经验,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水利工程活动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其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工程的生态开发往往只是浅尝辄止、流于形式[5]。例如,尽管有一些水利工程在其规划设计阶段有考虑到生态系统问题,但在实际建成后,依然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周边水域中的生物群落在工程建成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不少地方的防洪工程和水坝,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学方面的影响,工程建成后,严重威胁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生存状态。上述任意一种情况的出现,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并破坏所在水域原有的生态环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运行体制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生态学专业知识,并且和环境保护工作者之间缺少直接的合作机会,再加之现行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都造成了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在整体的设计水平上存在落后性问题[6]。3.3水利和生态二者的平衡协调复杂性高。社会发展也好、自然演变也好,都需要遵循各自的运行变化规律,同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也应遵循相关的自然规律。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社会活动,势必会对自然演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如何平衡协调水利工程活动和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论是水利工程活动,还是生态环境变化,其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及其变量都是极其复杂的,要实现二者的平衡协调,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变量更可谓是海量的。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而言,应充分考量相关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某一地区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如水文条件、河道形态、生物群落等等,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反复的推演论证,最后方可形成一套有利于当地水域生态系统发展的设计规划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水利和生态二者之间平衡协调的复杂性给生态水利工程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困境和难点,这就要求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变量进行考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7]。
4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生态水利工程是由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演化而来,但在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也是难点重重,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4.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利工程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笔者看来是两者在辩证中统一,即水利工程活动的效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水利工程发挥优化治理功能。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应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规划设计的各环节中以生态理念为基础、为指导方针,重视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当地水域的生态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发展方向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转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着手:第一、可定期组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知识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可主要以生态学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国内外优秀生态水利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两种形式进行;第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组织召开全市、全省范围的专题研讨会或者座谈会,加强规划设计人员之间的技术经验的交流,通过同行分享心得的形式,促进规划设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8]。综上所述,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和同行交流,来改变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在思想观念以及技术能力上的不足,以克服相关的难点。4.2提升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在规划设计中的融合程度。传统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只用考虑工程水文学领域的内容,而生态水利工程其建设服务目标不同于传统水利工程,需要在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生态水文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更好地实现预期建设服务目标,促进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以某水库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例,该水库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备用水库,由于是备用水库,因此具有用水频率低、换水周期常的特点,针对该水库的这一特点,规划设计人员就需要充分考虑水库的规模设计以及水库水质维护方面的工作,规划设计过程中,基于水库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情况,将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分析推演出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水库水质、水量的变化关系,根据水库工程的服务目标,控制水库建成后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范围和程度,以确保该水库建成后,在不破坏水域内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水资源储存的要求。4.3高度重视并明确生态敏感目标。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明确,是实现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有的生态敏感保护目标进行识别、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可以有效指导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形成一套具体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例如,在如今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下,不少水利工程的选址会位于城市的心城区或者开发区,这类区域是当地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大力投入的地区,可谓是寸土寸金。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除了水利功能、生态功能的考量之外,还应综合考量该工程与其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协调、该工程的经济价值等等,这里就应充分重视、明确并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水利工程活动与生态保护目标之间的关系。
1.1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水是一种有价值的能源,具有可再生的能源性质。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在水利工程建筑的具体施工中,专业的技术是前提。只有技术标准、先进,才能使施工突破难点,顺利竣工。施工技术对于水利产生的效益至关重要。在整个水利工程体系中,突破简单的工程的范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只有将行业内的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广泛用用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水利工程的作用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1.2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必要性
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中,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味重视资金和技术,忽视科学制度和管理方式,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缺乏一个质量保证。也就影响其社会和生活提高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整个水利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施工管理工作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为工程质量做保障。水资源的性质就是它的环保性以及可再生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对它的利用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因此,技术是保障工程顺利竣工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将技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实现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有效结合
水利工程真正价值的体现需要技术与管理的统一与融合。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加强日常技术管理,为技术和有效运行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对每个技术环节进行全程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品质。水利程建筑施工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进行管理的难度系数比较大,要注重进行细节管理,加强管理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水利工程的圆满完成。
2.1制定健全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与规范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与重点是对安全生产的保证。为此,一定要注重施工的安全性,配合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整、实用性高的管理体系,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高效约束与监督。促使相关的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责任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遵守相关的规范和管理制度。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进行一个全面、彻底的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分析和总结。设立专业的技术资料管理部门,选择专业的人对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实现技术资料的精确性和系统性。将与技术相关的记录进行有效的整理和总结。
2.2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工作质量
水利项目属于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领域。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科学培训,形成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在当前的企业中,很多都运用了先进的科技。一些前沿的技术和设备被积极引入。但是很多员工对新技术的掌握时间过长,影响比较深远的仍是以往落后的知识结构。造成的结构就是工作效果不佳,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与技术机构实行合作,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培训。先进行理论指导,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与巩固。同时,员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社会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要以职工的实际业务水平为前提,进行分组协作,实现互帮互助。成员之间的互相促进能够有效提升专业素质,达到提高的目的。为此,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员工培训强度,增强对自己工作的熟悉程度。
2.3不断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量至关重要。务必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增长使用寿命。因此,相关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掌握检修技术以技巧。对施工涉及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提升设备检修的水平。对于设备的高效保养与维修,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时间,掌控设备的运行规律,实现设备的良性运行。
2.4对设备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水利施工单位要做好机械设备运行中的管理制度,主要是三制与两票。也就是巡检制度、交班制度、操作票和工作票。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指出和纠正不合理的操作和运行,记录相关运行记录。分析运行结果,建立评估制度。深入分析各项数据,探讨原因,掌握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2.5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运行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动态的管理。以工程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对施工行为进行相关的管理行为。施工单位要以施工设计标准为基础进行施工。规范施工行为,加强巡检,汇总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的整改。
2.6加强度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安全处于首要位置。一定要采取严谨、有效的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进程中人员的安全、设备的合理运行。增强安全观念与安全意识。鉴于施工过程的专业技术,现场环境的复杂,要求施工人员一定要增强安全与防范意识。不断强化安全举措,严格执行,设定专业的标准,增强相关人员的自觉性操作,从而达到提升安全指数的结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7分级责任制度的建立
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要不断完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实施分级责任管理机制,将每部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管理,每个技术难点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
3结束语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 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农民的日常饮用水与生产用水问题,与农民的生活及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但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给农民带来诸多不便及损失,本文将主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以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进步与发展。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利工程重复建设严重
由于我国以前的规划意识不强,因此很多小区域农民能够自己建设水利工程,而没有建设的针对性、目的性,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有些小区域范围的工程仅为满足农民自身的临时需要,而没有从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及社会效益方面考虑。随着大量的重复建设工程,必然带来管理不善、质量无保障等问题,甚至造成一些工程的废弃处理。
1.2缺乏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手段
由于我国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的专业水平不高,引发工程开发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社会经济效益差等连带问题,例如对于小型水库灌溉管漏水,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认证,盲目投入资金维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浪费了人力与财力,还会继续带来枯水季节灌溉缺水、丰水季节水源泛滥等问题。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滞后
过去我国已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归农村集体所有,由其统一使用、管理,自我国经过改革后,很多农村集体经济意识越来越薄弱,尤其对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已经被忽视。再加上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造成了“有人用、没人管”的尴尬局面,水利工程常年使用、年久失修吗,必然对综合效益的发挥产生影响。
2、改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2.1规范水利工程的审批流程
在今后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程序,严格实施审批制度,保证合理施工,让每一个水利工程的建立都能满足农田实际需要,确保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较广泛,应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布局。因此,应严格遵守先申请审批、再建设施工、最后交付使用的流程进行,提高对农田水利规范建设的宣传工作,才能保证农村水利事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另外,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规划,合理利用资源,以避免工程项目建设的盲目性与重复建设。
2.2加强水利工程的细化管理
一方面,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费开支与审批的权限,对于工程的折旧费、承包费、维护费、维修费、租赁管理费的制度规范,确保水利工程的资金安全及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应逐渐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服务之路,并成立水利工程管理协会,通过协会的服务与管理,指导会员单位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强化各水利单位之间的联系。另外,与水利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供水,应选择计量供水、优质优价、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等原则合理制定水价,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即使调整,通过对水价的调整,也能规范水利工程的发展。
2.3提高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首先,应该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无论水利工程建设的出发点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还是提高农业的用水效率、支持水源向城市、工业及生态环境的转移,最终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与农业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做出了较大贡献与牺牲,当“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时,在农业与农村发展遇到困难时,工业与城市都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国家财政更应倾向于农村与农业;再次,由于农民的负担较重,且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因此要求农民投入资金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一定困难,这就要求国家及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保障水利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2.4重视人才与技术结合战略
为了支持农村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须具备发展眼光。因此,应全面推广先进的水利科研成果,并改善农村传统、落后的水利技术与施工方法。一方面,应根据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难点与管理重点,积极研制与我国发展相适应、质优价廉的水利设备,并加快技术的推广与服务;另一方面,应提高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建设技术与人才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斌杰、严家适、罗建华.建立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若干问题[J].中国水利.2008(1)
[2]刘铁军.产权理论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研究[J].节水灌溉.2007(3)
[3]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三种筹资模式运行状况调查与启示[J].武汉金融.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