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

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

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创业教育

业及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因此,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如何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有益的尝试。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就提出创业素质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的创业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美国为例,1974年,全美只有75所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而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目前已经超过1 100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院都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拥有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队伍,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体验,并提供资金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例如,斯坦福大学坚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企业家,成为美国硅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帮助美国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型人才,为美国经济创造了新的优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1990年,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国家,国家教委以北京、四川、辽宁等省市为单位,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其自主创业。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国际劳工组织专门开发了“KAB”教育项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目前我国有近千所大学实施了KAB项目。2010年参与创新项目的高校达到850所,开设《创业学》等基础课程的高校达到600多所,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的高校达到100所,累计有20万大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

尽管我国的创业教育活动已经开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看来,我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是实践创业者少,成功率不高。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5.22%,但全国大学毕业生每年真正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4%,其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5.13%。二是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虽然部分高校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但这些都只是停留在单一的理论层面,只是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指导,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教育的帮助亦不大。例如2009年,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仅占12.23%。而2011年7月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高校创业研究机构的调研中,受访者对于“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的评分更是打出了2.96分(满分10分)的低分,有专家称之为“不及格中的不及格”。三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不紧密,尤其是专门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比较少。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研究深陷“就创业教育谈创业教育”的老套路,没有跳出传统、单一的创业教育思路。研究的焦点仍然是创业教育自身,即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如何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向融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极少。事实上,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了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而单独存在,需要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会计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为密切,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会计专业毕业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然而,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往往采用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去,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开展未形成有机联系,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失去了专业优势,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一)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一种创新,昭示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所以在各个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革新,因而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不同于其他类学科的模式,创业教育应具有学科性,所以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是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完善。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创业实践,一方面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上,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又可以返回到课堂和书本中寻求答案,增强了学生学习企业运营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以创业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的目的。

(三)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广泛关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699万人,如果加上往届毕业生中未就业的人员,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不容乐观。而通过对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而是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全面创业教育观。创业教育观念的建立,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那种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许多人在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许多高职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得不去创业,才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观念致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事实上,从本质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的“终身教育”。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之后进入创业阶段时具备成熟的心理和知识储备。在这一教育理想的指导下,教师应变“教学生如何就业”为“引学生如何创业”,积极研究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二)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处于被动、临时应付、不规范的发展状态,许多学校仅开设了一至两门就业指导课程,根本谈不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和专业教育结合,缺乏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基于创业教育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应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例如,依据财会专业的专业优势,会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包括以下科目:《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商业计划书》、《创业企业融资》、《创业投资项目调查与可行性分析》、《公司注册与登记》、《新创企业经营策略》、《创业企业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等。同时,要定期开展创业竞赛,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完善其综合素质。

(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国外高校不仅要求创业教育教师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要具备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如百森商学院创业学分部主席史提芬博士,曾经是美国石油交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虽然做全职教学工作,但他继续担任凯斯通汽车公司、奥克设备公司的董事。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对会计专业现有创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吸收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员、企业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充实会计专业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四)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学生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会计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侧重于学生对财会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考核形式也是以闭卷考试为主,体现学生能力、素质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传统模式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疲于考试,职业技能无见增长,无法培养出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无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考评方面,应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要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的结合能力为重要指标,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S

参考文献:

1.郑炳章,朱燕空,张红保.创业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晓玲,胡雪松,杜渊.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结合研究[J].致富时代,2010,(2):16.

3.张瑶样,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46-47.

4.张红.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73-03

1 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本科生、高职生和中职生共同构成了会计人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本科生在就业时因长于基础扎实、综合能力突出而受到市场欢迎,中职生则长于实践能力突出并且自身定位较低,因此也较为适应市场,只有高职生近些年因各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教学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就业时并不能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能力,而且高职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过分要求高待遇等,导致就业时处境尴尬。

本人对江苏6所高职院的 200 名会计专业毕业生寄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其中已就业的人数达到 189 人,平均就业率为 94.5%,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从下表中可见会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还是会计类工作,就业去向是比较集中的。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对银行结算业务,特别是纳税申报业务的教育和训练是严重不足的,这必然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3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3.1 课程设置不合理和考试方法单一

目前,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重专业,轻基础能力拓展。高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经济数学、英语等,其他60%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偏少。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3.2 教学内容重复和教材陈旧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不全面、理论偏深,缺乏特色鲜明的高职会计实践教材。现有教材内容相互之间往往是分割的、不成体系的。如某一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的内容和《财务分析模拟实训》教材的内容描述的是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两本教材之间的内容没有相互连接。

3.3 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基地有两部分: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远未达到要求,部分院校根本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而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上课也与理论教学相差无异,老师讲,学生做。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把财务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让这些流动性很强的学生做这些重要的工作是他们所不愿意的,这样学生就很难见到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更难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3.4 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虽然有的学校重新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即使涉及,也多是一般性的政治说教和情理性的规劝,过于虚拟和笼统。而对于职业性问题的伦理道德因素的深层讨论较少,道德教育性的案例更少。因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当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就无所适从。

4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对策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的会计人才,为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高职会计教学必须对现有的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4.1 合理定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目标

要真正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因此要合理定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高专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中小型企业,掌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控制和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型人才。而且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需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

4.2 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的会计人才,如何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与社会对高技能型会计人才需求的对接,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我认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制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必须从对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抓起,将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教育内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适应人才市场日益变化的新要求。一是理论课程体系应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目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实践课程体系应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积极整合、优化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积极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4.3 择优选择会计教材,改革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将一些比较流行的优秀教材作为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比如在我国,一年一度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教材就比较优秀,因而,某些课程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学生使用的教材。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尽量鼓励教师采用一些全国知名的优秀教材。在课堂上进行面授时,要更广泛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方说以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乃至教育思想的变革,使过去单一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以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一般来说,电化教学媒体用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者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时的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或者是为了增强思想教育的内涵。

4.4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

改革考试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化为实践技能考核,将考核内容趋于灵活性和实用性。如基础会计,可用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几种形式来替代简单的选择、判断和问答。同时,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对于实训课程分别设计各种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可以取消对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要求。与其要求其毕业论文,不如要求他们提交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等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4.5 始终抓紧会计诚信教育

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首先,要在专业计划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通过在校阶段的教育,向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除采用增加单独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方法外,在教学中,应突出案例教学研究和分析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为他们毕业后进入会计职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其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学分比重,针对不同学生特殊需要,采用辅导教育方式,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加强引导,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诚信观念。再次,结合会计专业课程讲职业道德。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元素融合到日常教学中,根据会计职业工作的特点,就可能出现的问题提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让学生知道在哪些方面、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及出现什么问题,并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指出正确的应对策略,从开始即为他们建立起“拒惑防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最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将学校、教师、学生协调统一起来,坚持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对同学们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认识做出正确评价。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建立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考评档案,将每年的考评情况计入个人档案,以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

4.6 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实行全过程跟踪

从整个就业趋势来看,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会计需求较少,中小型企业和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因此,要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效互动联系。可用以下方式:一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培养,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或依托会计专业发展校办企业,走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如成立校办记账公司等,促进高职会计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就业环境的对接,不但要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知识更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60-65.

[2]蒋梅.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护[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10):77-81.

[3]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6):85-86.

[4]张艳秋.英国会计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4(1):71-72.

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一、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也称为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作为学校和企业合作教育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外已实行多年,我国部分职业院校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实践与探索。

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

2006年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教高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006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评选过程中明确要求,申请全国示范性的高职专业应采用工学结合模式组织教学。同时要求新申请的国家级高职精品课程也必须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

1. 实行工学结合,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

2. 实行工学结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全方位更加有效地结合。

3. 实行工学结合,能够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现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时,都希望并要求求职者在特定的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的将是否具备实际工作经历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标准。

4. 实行工学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通过开展工学结合,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有效结合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了解各个服务环节的质量要求,获得适应生产、服务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道德修养,形成综合职业素质。

5. 实行工学结合,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既能够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又能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并有助于部分毕业生留在他们顶岗实习的岗位上直接就业。

(二)适应新会计准则应用必须工学结合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我国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方式转变意义巨大,同时新准则应用要求高、难度大,灵活性强。

要求高:强调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可比性、真实性。

难度大:侧重框架性与方向性,引入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

灵活性强: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虽作了统一规范,但赋予企业在科目设置、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的自。

(三)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必须工学结合

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人才质量标准是最客观、最直接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要重点结合财会工作实际来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要重点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特别是职业判断能力;要重点掌握税收知识和税收筹划技能;要重点掌握计算机和网络财务操作能力;要重点了解企业情况才能做好会计核算;要重点掌握资金筹划具体沟通与交往能力;要具备职业道德和素养,保密、诚信、敬业、自律、严谨;会计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态度决定一切。

二、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围绕专业岗位重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通过校企联手研编岗位课程教材、组织岗位课程教学、创新课程体系、革新课程内容,构建以岗位模块为核心的实训环境,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实训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

企业岗位性质决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表1:

三、工学结合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互兼互聘的方式,让企业的会计行家参与教学。实施以岗位业务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必须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创建岗位课程体系、开发岗位课程教材,实现以新型的岗位课程替代传统的知识型学科型课程,从而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见表2:

四、工学结合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按照工学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岗位型课程后,工学结合会计专业的课程可作如下设置:

五、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

根据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明确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实施了工学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建立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也就清晰可见了,具体为:

(一)出纳核算与管理

办理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审核收付结算业务各种票据;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等。

(二)成本核算与管理

拟定成本费用核算办法;制定成本费用计划;负责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核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编制成本费用报表并进行分析;协助管理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等。

(三)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

会同有关部门拟定财产物资的核算与管理办法;审查汇编财产物资的采购资金计划;负责财产物资的明细核算;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财产物资计划成本目录;配合有关部门制定财产物资消耗定额;参与财产物资的清查盘点等。

(四)往来账款核算与管理

建立往来款项结算手续制度;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负责往来款项结算的明细核算;分析往来账款防止拖欠与坏账;加强客户间沟通建立良好信用关系等。

(五)资本核算与管理

拟定资本管理和核算办法;编制资金收支计划;负责资金调度;负责资金筹集的明细分类核算;负责企业各项投资的明细分类核算等。

(六)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

负责编制收入、利润计划;办理销售款项结算业务;负责收入和利润的明细核算;负责利润分配的明细核算;编制收入和利润报表;协助有关部门对产成品进行清查盘点等。

(七)纳税申报与核算

明确企业应纳税种与稽征办法;明确应纳税种征管与交纳对象;掌握各种税金的计算和申报方式;负责办理各种税收的纳税申报;负责纳税后各种税金的核算等。

(八)财务报告及分析

负责登记总账;负责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有关财务会计报表;审查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负责编写财务分析报告;负责向投资者、经营者和职工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负责管理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等。

六、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途径

(一)工学结合的流程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首先进入企业认识实习(第三学期),在课堂学完会计特定岗位的理论知识后,进入校内实训室进行相关项目仿真实训(第四学期),之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第五学期),第六学期专业强化考证取得上岗证书,然后安排学生再次在企业工学结合或顶岗实习(如表所示)。

(二)工学结合的途径

工学结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学结合可以理解为以今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和企业全真教学,狭义的工学结合仅指在企业会计岗位上教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以广义理解为更妥。

途径之一:企业认知实习。了解企业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情况;了解企业人事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情况;明确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与人员岗位;了解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了解企业会计岗位职责和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等。

途径之二:校内仿真实训。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税务申报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金融与投资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

途径之三:企业工学结合。制造业实训基地会计岗位;流通业实训基地会计岗位;服务业实训基地会计岗位;非营利组织实训基地会计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实训基地等。

途径之四:专业强化考证。会计上岗证;电算化中级证书等。

途径之五:企业顶岗实习。学校统一安排的企业岗位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企业岗位实习等。

七、工学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改革教学管理

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师团队;将指导工学结合教学纳入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之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评价和考核机制;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

(三)加快教材建设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岗位实训教材,目前急需编写如:《出纳核算与管理》《资本核算与管理》《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往来账款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财务报告及分析》《纳税申报与核算》等。

(四)建立工学基地

建立与专业岗位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建立长期合作、利益相关、数量适当的工学合作企业,具体为:

1.利益相关愿意长期合作。合作企业应是合法注册经营的中等规模以上企业,并且类型较为全面。

2.所提供的岗位专业对口。合作企业应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并愿意为实习学生支付较为合理的劳动报酬。

3.能提供专业岗位相关的设施、设备,具有较多较高的工学结合指导人员,以满足学生工学结合学习的需要。

4.具有一定的学生生活设施和学习娱乐场所,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N].2006年11月16日.

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会计工作标准; 推进会计专业; 教育模式改革

一、会计工作标准

近年来,随着会计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的开展和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完善,有许多学者致力于会计工作标准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有许多实际工作单位将会计工作标准化研究的初步成果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但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和单位在研究和应用会计工作标准时,对会计工作标准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会计工作标准是“企业为了在一定的会计活动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或潜在的会计问题制定、和实施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等各项活动的过程”;还有人认为:“会计标准事实上主要指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指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生产和传输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它的内容应该是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的规范,能指导会计人员面对不同的交易和事项,如何处理数据、加工信息,以便最终能从财务方面概括,完整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全貌”。

笔者认为,会计标准包括会计管理标准、会计技术标准、会计工作标准等内容。其中会计管理标准是指以会计基本准则为代表的有关会计工作基本要求方面的规范,一般由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制定;会计技术标准是指会计业务处理技术方法方面的规范,一般是由会计方法本身和单位管理要求确定的;会计工作标准则是指会计业务处理过程方面的规范,通常是由企业(单位)依据经济业务内在的规律性和内部控制制度来制定的。

会计工作标准是将每一会计事项在处理中涉及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相关地点、相关资料、工作时限、工作目标以及业务办理流程等“会计工作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的程序和方式。会计工作标准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每一会计事项,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工作目标、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相关工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地点、解决该问题的相关资料(事前准备资料、事中运用资料、事后产生资料)、解决问题的业务处理流程等多方面来进行标准化系统分析,最终达到会计问题的良好解决。

随着会计工作标准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有力地推进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并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问题。

二、会计工作标准的应用将会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

(一)会计工作标准的应用将会推进高职会计职业教学模式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调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由此可见,工学结合的关键是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充分将企业先进的设备(或资金)和技术(或经验)应用于教学中,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操作能力。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和专业的工学结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结合的形式和内容的深度还不够。

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个低投入的专业,尽管它没有像其他专业那样需要大量的先进设备和高端精细的加工工艺,但是也有明显的技术性,其技术要素的核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会计专业强调的工学结合,最关键的是要将优秀会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融入教学中。“会计工作标准”来源于企业日常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工作标准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中具体业务的工作规范要求一致,是对会计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研究、开发所形成的会计业务处理规范,是对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将会计工作标准应用于教学中,是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最有效的形式,也是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根本所在。如果将会计工作标准关于“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归集的内容、思路和模式应用于会计专业建设,是真正地实现会计专业工学之间实质内涵的结合,这种结合将有利于改变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处于初级的现状,进一步推进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向深度融合的阶段发展。

(二)会计工作标准的应用将会推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创新

会计专业劳动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毕业实习是学生获得实际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毕业实习还是与毕业论文相联系的一个准备性教学环节。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就会计专业而言,毕业实习对培养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型”人才

毕业实习是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了系统的书本知识,带着期望而又忐忑的心情,走进实习单位的学生会遇见什么情况呢?是热情的接待、友好的相处,还是默然的无视?学生如何迅速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与同事和谐相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可以磨练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会计知识+道德素质+职业技能”一体化的“适应型”人才。

(二)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会计求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是校园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为什么社会上的招聘单位更愿意用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不愿意录用应届毕业生呢?原因就在于应届毕业生的头脑都是用理论知识武装的,缺乏工作经验。无论什么性质、规模大小的公司在招聘应届生时,虽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个要素是所有公司都重视的,那就是应聘人员是否具有与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会计专业学生只有通过毕业实习,深入到现场,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工作经验,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在找工作时就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会计工作是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旨在为相关各方提供所需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避免纸上谈兵。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要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学生把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再通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

(四)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能提前了解社会,在实习中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培养竞争意识,端正就业态度,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就会从一个会计新手逐渐成长为有经验的“老”会计。当你成为“老”会计之后,再来谋求个人职业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大。

(五)锻炼综合能力,为写毕业论准备

毕业实习是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会计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审计能力、会计软件运用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能力等。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围绕毕业论文撰写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

二、毕业实习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现状

目前,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进行,时间8周左右,采取校外分散实习的形式,主要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毕业实习前,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由会计专业导师向学生布置大四第二学期的毕业实习任务;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专业指导老师主要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远程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日志、实结和实习单位鉴定表,专业指导老师根据实习资料给出实习成绩。

(二)存在问题

1.实习单位很分散

现在会计专业人数较多,一个年级一般有二三百人,不可能像原来人数少的时候,把几百人统一安排到一个或几个单位实习。而且,实习单位的会计人员岗位比较稳定,每个单位能接收实习生的数量有限。现在的会计毕业实多是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实习单位非常分散,不便于指导老师检查毕业实习情况。

2.指导老师管理难

这种由学生在假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况,会形成点多面广的毕业实习布局,这不仅增加了学校对毕业实习管理的难度,而且也给专业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带来了很多困难,专业导师对实习学生鞭长莫及,不易管理。而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不是本单位的员工也不会去认真管理,不会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这就使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来去自由,组织纪律散漫,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实习态度差

毕业实习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不找单位实习,毕业实习要结束时,随便找个单位在实习报告上盖章签字,返校时交给专业指导教师实习日志、实结和实习单位鉴定表就交差了事。本来应该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来写的评语鉴定,变成了学生自己写的评语鉴定。更让老师大跌眼镜的是,当你阅读不同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时,你会对学生所写的内容有种很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是甲同学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由乙同学实习单位的李大姐变成了张大姐,再往下核对,两个同学大多数的日志内容相似度较高。经查证,学生的日志内容都来自网上,只进行了少量修改甚至不修改。学生这种敷衍了事、不认真实习的态度和行为,使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没有取得毕业实习应有的效果。

4.学生实习时间短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毕业实习时间一般在8周左右,即使加上寒假时间,也只有约3个月。就学生而言,在3个月的时间里,有的学生可能才刚刚熟悉了实习工作就要返校完成毕业论文,导致实习效果不明显。对实习单位来说,可能才刚刚培养了一个能用的人,而这学生就要返校了,这对实习单位在人员衔接、工作交接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5.实习与论文撰写脱节

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有极少数同学的课题是真正来源于社会实践,论文选题是从毕业实习的收获中提炼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选题都与毕业实习脱节,或者是从网上看哪类题目写得多,资料好收集,就跟风;或者是论文题目从形式上看是实践题目,但从写作内容上看基本都是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分析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一定分析也不深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脱节,没有发挥毕业实习是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得到升华的目的。

三、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保证实习质量,这对于学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毕业实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学科和依托石油、冶金两大特色资源,采取与企业共建重点会计实验中心,共建实体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与石油行业、冶金行业、物流行业、旅游行业等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一般的实习单位很多会因为会计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让一个“外人”真正插手单位的会计业务,平时就让学生打打杂;实习生一看实习单位的态度不认真管理,也就“混混时间”,交个实习报告完事。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应当选择好实习共建单位,由专业老师带队去实习。由于学校和共建单位是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实习单位就会真心接收学生去上岗实习,会认真给学生分派工作任务,把毕业实习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实习的管理

对于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要在事前进行引导:一是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二是在实习中,要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熟知单位的基本业务处理及新型经济业务的处理,熟悉主要的岗位工作,并由低到高进行换岗。三是根据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的职业选择实习单位,比如有意向到服务业就业的就应该到服务业单位去实习,可以尽快了解该行业的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由于经费的限制,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不好管理,可以建立“学生―指导老师(辅导员)―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联系方式,定期(比如每周)或不定期进行三者间的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辅导员负责追踪学生的到岗情况,学生要向指导老师汇报顶岗的内容,避免“放羊”现象,尽量让指导老师能随时监管学生,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应有作用。只有这样的毕业实习才具有针对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无缝对接,缩短毕业后到就业单位的磨合期。

(三)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度

毕业实习是检查学生专业所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可以从考核方式上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要求学生平时给专业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不定期传送现场的实习图片,每月写出实习小结。指导老师可以不定期进行实地检查,或者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习任务。学生返校后,开个实结会,每个学生都汇报自己的实习收获。指导老师认真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实习单位鉴定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禁止从网上、同学间相互抄袭,严格控制毕业实习过关率。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如果不按要求执行,没有拿到毕业实习的学分,重修毕业实习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会影响顺利毕业。另外,要求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要来自自己的毕业实习,这样就会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四)延长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

从原来安排的实习时间看,学生实习8周后就要返校写毕业论文。很多实习单位觉得学生刚熟悉了岗位就要走,因此不愿意放人,尤其是与学生签了就业协议的单位更不愿意放人。学生不能按时返校完成论文,论文指导老师也有意见。对此,建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延长毕业实习时间,把毕业实习时间提前到大四第一学期。大四第二学期专门写毕业论文。有半年的实习时间,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实践,更有助于实现毕业实习的目标。

(五)加强实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结合

毕业实习时间延长到半年,学生既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又可以围绕毕业论文进行毕业实习,以便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实习单位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认真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撰写成毕业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空谈,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樊婵婵.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