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

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

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范文第1篇

一、组织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各学校成立政教、教务、总务、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参与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体育列入工作职责,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体育工作,体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期组织检查、考核、指导、解决问题,并定期研究开展体育工作。

二、抓好体育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和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小学1-2年级体育课每周为4节、3-6年级每周体育课为3节、初、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开课率为100%。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组织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确保向45分钟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三、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开展每天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

各学校根据《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自行安排2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制订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2.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各学校开展班级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如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体育兴趣活动等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运动竞赛的组织,开创了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局面。同时,市教育局组织举办乒乓球、跆拳道、速滑、球类比赛等单项体育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切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四、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勇创佳绩。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各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分工计划和各训练队的训练规划。州教育局和州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中小学“州长杯”足球、女子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中,市全项冠军包容的好成绩;各小学校足球队中选拔的16名运动员,分甲、乙2个组,代表省校园足球队参加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比赛,8名运动员被入选总营比赛,进入国家少年足球最佳阵容名单。

五、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体育教师(专职)282名,体育教师兼职人数53名,各学校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但是按照《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要求,各学校要配齐配强,还有差距。现体育教师与学生比163.47%,参训人数180名,本年度新招入体育教师19名,体育教师缺额比8.7%。

六、条件保障和场馆设施情况。

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德育因素;立德树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11

1 研究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以参与广州市中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为契机,开发适合本校(即: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简称:派中)实际情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探索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方式,优化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和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手段。结合本校“德能兼修,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更有效地融合德育因素,充分发挥学校育人育体、立德树人功能,让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2 研究的时间、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2.2 研究对象:以广州市增城区市派潭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共31个教学班1560人(其中男生796人,女生764人)和学校教师108人(其中体育教师8人)为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出学生调查问卷1560份,收回问卷1560份,有效问卷1535份,有效率98.4%;发出教师调查问卷108份,收回问卷108份,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100%。了解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基本情况。

2.3.3 对比实验法:以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以及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前后学生的体质的变化进行比较,论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

2.3.4 分析法:以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出现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方法,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

3 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进度,务求活动实效。

3.2 实施理念

3.2.1 全体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师生,要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

3.2.2 科学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放学后的文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和文体活动的计划和内容。

3.2.3 创新性。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体育活动开设了学生广播操、教师工间操、跳绳、阳光慢跑、舞蹈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2.4 安全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3 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3.3.1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采用分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和广播操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参加广播操(教师工间操)、跳绳、阳光慢跑、舞蹈,自创活动、爱我中华集体舞、国家手语操等项目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进入场地参加各项活动。

3.3.2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由11月至下一年的4月)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

3.3.3 遇雨水等异常天气,由各班班主任统一安排学生在教室内健康教育。

3.4 活动组织形式(见表1)

3.5 组织管理

将年级教师分散到各组,体育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生设立正副组长2-3名,大的组有分成若干小组,设立小组长。组长协助指导老师组织练习,安排小组长任务。

3.5 项目选择

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相对固定,一个月后,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换项目。

3.6评比奖励

每学期中,期末评比出若干“优秀小组”,“大课间之星”等优秀小组和个人,给予奖状和纪念品的奖励。

4 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的调查与测试结果分析

自2013年9月实施新方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学校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常抓不懈,随着大课间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学校的纪律作风,以及学生体能素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促进良好品行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见表2、3)

从表2、3的问卷调查和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新方案后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在体能素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促进良好品行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实践证明,将体育与艺术,健身与娱乐,传统与时尚,体育与德育融汇一体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改变原有课间操单一化、枯燥性和质效差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多学科的教学因素,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多层次的活动形式,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有效整合,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对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中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一等奖和最佳设计奖;是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校园体育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系列科研成果获广州市德育创新成果评比一等奖。

4.2 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2.2.1体育教师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认识和分析

“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师负责活动计划、方案设计、活动组织、过程辅导、活动评价,起到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大课间的开展的效果。”

调查发现,100%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健康、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有积极的意义;在操作性方面,87.5%的体育教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可行,容易操作;87.5%%体育教师认为学生能坚持认真参与学校安排的体育项目;87.5%的体育教师认为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没多大工作压力。可见,实施方案最大限度调动了本校体育教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工作热情。

2.2.2非体育教师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认识和分析

“大课间体育活动一方面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一方面又需要班主任、其它科任老师的协助。所以,非体育教师应该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查中发现:96%的中学非体育教师赞成“锻炼有益学生健康成长”;有88%的教师愿意长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然而,同样有26%的中学老师认为活动过程仓促,比如要穿着运动服装,活动后有的需要更换;22%的认为给学生前准备(下课后)和后准备(活动结束后上洗手间等)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可见,非体育教师普遍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形式也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5 结论与建议

5.1落实到位

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的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它具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宜, 不强求正规的场地和器材的特点,非常适宜体育场地不充裕的这一类农村学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很有必要大力提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到位。

5.2符合实际

自学校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体育成绩,促进良好的校风校纪的建设。实践证明,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理念,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选择、时间安排完全适合农村学校,能有效地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育人育体、立德树人的作用。

5.3形成特色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户外活动,必然要受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要不断地实践、探索、研究,找出适合于本校实际、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方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取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变化形式、丰富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地制宜,一切从本校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5.4加强投入

大课间体育活动既然是一种学校课程,是一种校园文化,就应该不断地加强投入,这种投入是多方面的,关健是教师培训和经费方面的投入,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全体老师参与,缺乏老师的指导会流于形式,缺乏对老师的培训,有些项目难以开展;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经费亦十分重要,不断更新、补充经费是开展大课间各项活动的基本保证,因此,重视投入经费和培训教师是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要加以足够重视。

5.5可持续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网络和管理机构,协调和评估,形成校长挂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才能使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基金项目: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资金项目“校园体育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编号:201506092173)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范晓红.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05):26.

[2] 李桂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04,(06):75-77.

[3] 邱伯聪.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3,(03):131-132,96.

[4] 张小巍.大课间的设计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 (16):20.

[5] 罗伟强,杨汉奇,高惠玲.大课间――享受运动乐趣的大课堂[J].教育导刊,2005,(10):63.

[6] 邱伯聪.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主体的影响因素分析[J].运动,2013,(15):77-78.

[7] 严赛君.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2000,( 04):51-52.

[8] 陈武.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原因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28):14.

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范文第3篇

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一)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中小学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评估细则》的要求,我们本着边查边改的原则,对我镇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合理规划。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我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中心学校校长任组长的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学校的体育卫生协调工作。

2.建立专项督导评估体制。为迎接市、县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制定了《体育卫生工作实施方案》和《体育卫生工作自评报告》,同时根据实施方案和自评报告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3.制定规划。根据体育卫生工作规划,全镇中小学制定各方面工作的学年或学期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并根据计划开展具体工作,圆满完成了制定的任务,达到了预定的各级目标。

二、加强管理,落实《条例》、《标准》。

1.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各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好体育课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目标。

2.开展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学校每学期认真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合理规划活动场地、提前调配和准备器材,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加强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3.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根据《田庄镇“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学校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4.建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实施方案。

5.建立普及“四球”、“四操”、“一拳”实施方案。

6.认真实施亚洲足球淄博展望青少年项目。

7.学校开展了班级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如春运会、以及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运动竞赛的组织,开创了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局面。

三、合理配师资,规范设施管理。

1.师资配备:我镇现有体育专职教师8名,本科以上学历,兼职多名,平均每6个班一名体育教师;中学校医室配备1名校医,各校都配备了保健教师,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

2.体育教师岗位培训:我镇体育教师均按学校规定参加体育专业学习和培训,全体教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学年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

3.场地与器材:加强对场地与器材的管理,做到专人专管理,合理利用。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模块选项教学的推行,体育场地和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我镇积极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场地设施,购置常用器材,基本满足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及运动竞赛的需要。

4.食堂管理:我镇中小学都是非寄宿制学校,只有中学一个教师食堂,教师食堂具有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均有健康证。经常组织专人对食堂进行定期检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

5.安全工作:(1)我镇每学年组织在校学生都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学生参检率100﹪;(2)学校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消防,地震逃生演习。学校还与家长沟通,为每名在校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3)加强对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将疾病预防和监控放在重要位置。

四、建立健全评价与监控机制。

1.建立体育考试制度:我镇进行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和体育课考核,建立学生体育合格卡,并计入我校中学生档案。

2.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我镇各校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细则》要求,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3.组织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我镇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监测率达到了100﹪。

4.建立新生入学体质查验制度:入学新生100﹪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对入学新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学生档案。

五、加强监控与指导力度,增强学生体质。

1.组织中小学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每学年12月份前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发展变化情况。通过检测,我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其中优秀率超过了15﹪。

2.加强对学生的用眼卫生指导,定期组织学生视力测试,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发展。

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确保监测率达100﹪。将学生视力情况记入学生健康档案,对视力不良学生加强指导,同时将学生视力情况通知家长。近三年来,中学视力不良率不超30.1%,视力正常69.9%,每年新增率不到2%。小学视力不良率14.77%,视力正常85.23%,每年新增率不到1.09%。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82%,良好率79.9% 优秀率22.67%。

六、整改措施

1.加强体育卫生硬件建设。通过对比分析,我镇体育卫生设施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配备标准。

2.狠抓工作作风建设。虽然我镇体育卫生工作总体水平较好,但有的同志面对成绩容易自满,不思进取。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使体育卫生工作人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创新工作,全面提高我镇体育卫生工作水平。

3.把握大局,抓好工作细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在把握住大局的同时,应抓好工作细节,力求规范、细致。

4.查缺补漏,做好专项督导“扫尾”工作。

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湖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鄂教zd【20**】3号)文件精神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达标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对照学校办学实际,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办学达标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5人,教职工198人,平均每个班61名学生,大班额占100%。

二、校园校舍

1、学校占地面积40000㎡,生均16.29㎡;校舍建筑面积27650㎡,生均11.26㎡。

2、体育活动用地:学校现有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器械运动场地2个,未达标。

3、绿化用地:绿化面积13000㎡,占学校用地32%,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4、“校舍安全工程”改造项目1个,现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但仍在使用D级危房有2个。

三、装备条件

(一)专用教室配备及装备配置

①学校建有音、美教室5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②体育活动及器材室1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③计算机教室2个。其中,学生用104台,生机比为4.2%;

④多媒体教室26个。其中教师用40台;

⑤理化生室4个,仪器配备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⑥学校建图书室1个,图书共计58910册,生均24册。

(二)学校已配备安全设施,成为保障师生安全不可少的重要设施。

(三)学校建有校园网,且更新及时。但服务器已经使用多年,急需要更新设备。

(四)建有电子备课室1个,计算机40台。但已经明显不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和老师们的要求。

(五)生活服务用房共计144个。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四、队伍建设

1、教师配备

全校现有教师198人,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占教职工总数86%,教师与学生比1:14.35,工勤人员2人,占教职工总数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学科结构不尽合理,xx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3人,占专任教师数25%。

2、教师职称结构

初级职称比例13.64%,中级职称比例63.13%,高级职称比例23.23%,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3、年龄结构

35岁以下比例7.58%,35-50岁以下比例75.25%,50岁以上比例17.17%,教师年龄结构偏大。

4、其它配备

学校配备兼职卫生技术人员1名,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1名。

五、教育质量

学校始终把抓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8%,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9%

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范文第4篇

2017秋学期小学体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秉承学校做润泽生命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最终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理想。

二、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增大选修教材比重,培养学生专项运动技能

本学期在不同年级选定不同的体育项目,增大选修教材的比重,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让学生有一技之能,提高运动兴趣,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措施:

1、开学第一周召开体育教研组研讨会,确定不同年级的项目。

2、制定不同项目的考核检查标准,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二)克服困难,保证东、西校区大课间操活动质量。

学校课间操质量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与长跑活动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本学期因为学生人数激增,学校的操场人均活动面积小了,场地活动安排有了新的困难,西校区开学后操场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改造,也就是说西区的近八百的学生本学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操场进行体育活动,面对以上困难,我们就要根据目前的条件,想方设法的保证学生们的正常体育活动。充分有效利用体育馆、楼顶的平台合理的安排场地和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不因场地的问题而失去体育锻炼。

措施: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主管主任:柳东红 负责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制定,检查与管理

东 校 区:张杰伟 负责具体实施大课间活动安排,发现问题及时与主管领导进行勾通解决。

西 校 区:高 悦 负责具体实施大课间活动安排,发现问题及时与主管领导进行勾通解决。

2、保证体育大课间专时专用,提高实效性。

根据西校区的情况,体育教师开学后要抓紧时间进行商讨小场地上体育课的方法,合理利用好各个体育场馆和空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安排。

3、上下操组织有序,严格检查。

(1)要求各班在体育大课间入退场方面严格执行学校要求,师生准时到位,提前准备好上操所用器材,打下课铃后马上组织学生在班级门口站队,听音乐快静齐的走到操场指定上操位置。(西区学生是听下课铃后听音乐拿好器材马上到指定位置集合整队)大课间活动后,要求学生同样安静、整齐有序的听音乐带入教学楼,回到本班,教师小结后再让学生出来休息。

(2)开学后在每一层都安排值周生进行检查,一日校长和主管领导协助各楼层进行巡视检查。

(3)行政领导课间操时间分工负责安排: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李校负责安排人员

李校负责安排人员

李校负责安排人员

赵洪燕

胡建丽

张常娥

负责人职责:负责检查课间操时,各年级的集合整队和入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年级组长或班主任进行勾通,提出改进意见。

4、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

(1)、九月开学后上午大课间操时间继续进行大课间活动,根据天气情况,大约11月下旬上午体育大课间改为冬季长跑活动;周二、周四和周五下午大课间为班级跑步,跑步方式延续上学期的方式。

(2)体育大课间活动具体安排:

上午大课间安排:

A、活动内容:广播操、乒乓球操、跳绳、迎面接力、仰卧起坐、各种跳跃练习、足球、篮球等。(东、西区每周活动内容按体育组下发的每周大课间活动项目安排表进行)

B、乒乓队、羽毛球队、健美操队和舞蹈队队可以到指定场馆进行训练。

下午大课间安排:周二和周四两节课后25分钟的长跑活动,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后进行25分钟大课间活动。

(三)课余训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人员安排:乒乓球队(柳东红、甄筱冉)、小足球(张杰伟、赵春晓)、小篮球(高悦,肖思阳)、羽毛球(司丙辉、谷春利)田径(司丙辉、高悦、李虎强)、健美操(刘忠堂、王媛媛)、棋类(路全水)、武术表演队(闫晓鹏)

(四)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认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的测试和上报工作,重过程,把此项重要工作完成好,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

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教师和学生知道此项活动的重要性。

2、通过举行检测项目的比赛,来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3、制定测试工作的方案,要求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严格按方案进行实施,确保圆满顺利的完成此项工作。

(五)创新方式,改进冬季长跑比赛

随着实验二小快速的发展,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激增,多年来,学校以做润泽生活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来,而传统的冬季长跑比赛办法不能充分满足更多的学生参与,因此,本学期的冬季长跑比赛,计划以定向跑的方式进行(开学商讨确定)。

措施:1、开学后与相关机构进行商讨可行性。

2、发动所有体育组的力量,进行商讨,拿出整体可行性方案。

三、具体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2、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各运动队进行队员补充,制定一校两址的训练方案。

4、举行14年级的跳绳比赛,56年级的仰卧起坐比赛。

十月份:

1、组队参加区秋季运动会和其他体育系列比赛。

2、组织1-2年级篮球原地运球比赛;3-4年级仰卧起坐比赛;56年级篮球联赛。

十一月份:配合学校参与体育与科学活动。

十二月份:冬季长跑比赛(定向方式)。

一月份:

1、组队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冠军杯乒乓球联赛。

2、做好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评定工作

小学体育活动计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早操 课间操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22-02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相对于体育课更加灵活多样,而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备受重视,因此,深入挖掘课外体育活动的内涵,活化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创造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但要承担体育课的教工作学任务,还要策划、组织和调整适当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树立体育参与信心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所从事的各种体育活动,既包括学生在校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加体育活动,又包括学生自发参与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选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保证活动质量

1.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

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赛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既使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能够相互促进,又使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如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运动项目,它们既是目前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因此可以将这些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内容。

2.群体性和调节性

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的项目,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

3.兴趣性

选择与学生兴趣相一致、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4.季节性

选择与季节、气候相吻合的项目,便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如在冬季,可选择拔河、长跑等项目。

5.补充性

一些没有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但易于组织竞赛或有利于终身锻炼的项目应作为选择的内容,如健美操、太极拳等。

二、制定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

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是全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包括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班级体育锻炼计划、个人锻炼计划。

1.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

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可由体育教研室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竟见、认真总结上学年或上学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设想或计划,经学校体委会讨论,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班级体育锻炼计划是以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体育锻炼计划可使班级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是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班级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包括:班级体育锻炼的任务与目标、锻炼小组的划分、锻炼时间、锻炼内容、检查评比办法等。制定班级体育锻炼计划首先要认真学习讨论全校计划,广泛听取同学意见,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可由体育委员起草经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公布执行。班级体育锻炼应根据学校体育锻炼时间、项目轮流表,结合本班情况具体安排。

3.个人锻炼计划

个人锻炼计划是根据班级体育锻炼计划结合个人的实际,对个人的体育锻炼作出的具体安排。它包括每周或每次的体育锻炼计划。个人体育锻炼计划针对性强,能使个人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改变落后和不足,发展爱好和特长,锻炼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个人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步使其将参加体育锻炼变为积极自觉的行为,形成个人锻炼的特点和风格。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包括锻炼目标、锻炼内容、锻炼时间、锻炼方法、定期自我评价的要求等。个人锻炼计划可在征得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基础上由自己制定,也可几个同学结合共同制定,以便得到帮助和督促。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1.早操

20世纪50年代,早操这一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是作为一种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在大学中出现的,其一出现,便被传习了50余年。这种传习也影响了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近年来,对于早操的功过是非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人说:“早操,如今看起来更像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赋予了早操实施上硬性、僵化、缺乏人本主义内涵的最后一叹。早操的改革势在必行。

2.课间操

一般意义上,课间操是指那种在上午二、三节课之间开展的,全校统一的,天天重复的,具有强制性的,对全体学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操作。其反复性主要表现在一套操(尤其是广播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期重复相同的内容,也就是内容“不宜常换”;整齐划一性主要是要求“全体学生做普遍一致之活动”,也就是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完全合乎操的韵律与节拍;强制性表现为以制度化的形式确保所有的中小学都重视课间操,保证课间操的有效实施;说它以制度化的形式出现,是因为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也是唯一列入课程表中的一种活动。具有这些特征的操作包括广播体操、健身操、武术操、自编操等。

3.班级体育锻炼

班级体育锻炼又称为班级体育活动,是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锻炼小组,在班干部和锻炼组长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

班级体育锻炼是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发展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班级体育锻炼可以根据青少年儿童的特点对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组织纪律、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关心集体等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班级体育锻炼对于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才能、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形成学校的锻炼风气和传统等具有积极意义。

班级体育锻炼比早操、课间操结构分散,因此管理上较之更复杂。班级体育锻炼在管理模式上主要包括人、财务、时间和信息等方面。

①班级体育活动中参与者是核心,无论有器械还是无器械的活动,对参与者的管理是首要任务。在班级体育活动中,参与者的管理要分层落实责任,从班主任到体育委员再到活动小组组长,层层负责。在落实职责的同时,要使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发挥班主任、体育委员及活动小组组长的积极性,使班级体育活动有序地开展。

②班级体育锻炼的器材场地管理主要是针对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班级体育活动的器材使用要节约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在分配上要考虑“一材多用”。合理地分配现有场地,要在满足班级体育锻炼的需求上充分提高场地利用率,兼顾场地密度,确保安全。

③班级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内容的管理。在班级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上应灵活,兼顾体育锻炼的一般规律,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做适当的调整。在内容上,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班级体育锻炼,不可随意安排,班级体育锻炼应有学期和学生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器材、场地特点制定合适的内容,同时应注意针对班级体育锻炼的效果制定评价方案。

体育课作为规定的必修课,外在的约束很多,在课程设置、课的内容上,自由度明显较课外体育活动受到更多限制。因此,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环节中更有施展的空间。因此,在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同时,把课外体育活动搞活,而不拘泥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形式,能够因趣利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养成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可以开展学生因体育活动兴趣而自发组成的小组织、小俱乐部。引导这些“兴趣组织”发展壮大,以扩大在学生中间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