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会计实训报告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信息保障,而且为企业管理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信息平台和保障。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将此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本课程也是会计专业一门实用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将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实践性技能也是会计实务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性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一方面要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另一方面要分层次训练,让学生在微机上实际操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多种电算化软件系统的操作,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实行模块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在讲授中不能只是教师演学生练,按部就班地完成模拟企业的会计业务或其它资料,这样学生很难从整体系统的高度来认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因此,需要佐以大量实际工作案例,使学生对企业、对专业工作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和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为使学生综合驾驭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我们将整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划分,以模块的形式使学生形成整体概念。分为系统初始化(基础设置、会计科目建立及修改、初始余额等)、业务处理(应收、应付、生产、工资、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等)、月末处理(自动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四个模块进行教学,并编制相应的PPT演示教学,让学生能更生动、更直接地学习和操作。
在模块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开始就要把教学思路、案例划分、企业模型传授给学生,尤其是企业类型,由于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我国企业的运营模式及类型没有具体的概念,教师要充分地讲清楚各种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运营模式,商业、工业制造业、IT业、保险业、服务业、外企等等,使学生能分清楚不同的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不同需求,从而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整体结构和服务对象。在不同模块的讲授中,应结合典型性和综合性案例及软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把一个庞大的案例分解成许多相互关联的小案例,每一个案例能相对独立地完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就能达到熟练操作软件的目的,并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我们还利用同一套账务资料,以用友、金蝶财务软件为主,以其它财务软件为辅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对两三个财务软件的操作比较,掌握了不同软件操作方法上的差异,即使在以后工作中使用不同的操作软件也都能做到得心应手,一专多能。
二、分组、分层次实训,动脑、动手相结合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务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本课程中采取的基本上是单人单机操作,一个学生从完成建立公司账套、各子系统初始化、各子系统日常账务处理及月末处理、公司报表的出具等全部是电算化流程。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工作都是在一个局域网中由不同的财务人员分工协作完成的。为了和实际接轨,我们采取了分组、分层次实训的形式,每6人一组完成一个实训案例,在案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提供典型性、代表性、涵盖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的财务案例,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子模块操作,将自己置身于企业的财务岗位,并定期轮岗,体会不同岗位的不同操作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按组发放教师精心挑选的模拟实训资料,各组学生先按照手工会计的要求进行分析企业业务流程及职责岗位、具体分工,并进行业务处理和手工的账务处理;使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会计业务流程的熟知程度。
步骤二:结合电算化软件的功能模块,分割模拟实训资料。在对模拟实训资料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分解的基础上,按照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将模拟实训资料按照各子系统的功能分割成既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各小模块。学生每完成子系统的操作内容及步骤后,首先对手工模拟实训资料进行电算化数据剥离,参考电算化资料进行查补缺漏,最后完成电算化会计核算工作,这样学生实训目标明确又有阶段性成果,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提高实践实习的效果。
步骤三:财务岗位角色分工,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各小组成员担任企业实务中不同的岗位角色,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演练业务处理的具体操作内容及步骤。各司其职,协商交流处理操作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定期轮岗,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整个模拟企业会计实务案例的操作。
步骤四:归纳总结,形成实训报告。实训结束时,各小组要拿出手工处理的会计凭证、账目及报表和电算化处理后形成的打印凭证、账目及报表,并撰写实训心得,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整套的会计实训报告,按照会计档案的要求装订、整理、存档完整,让学生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
三、改革考核方式,强调技能考核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打破一张试卷见高低的传统考试模式,采用注重平时实践性操作、实训能力、突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体系,从而规范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考核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能力的考核,以实训结束后形成的整套的手工、机打的会计凭证、账目、报表和完整的报告为主,辅助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素质表现,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另一方面是综合技能的考核,和本地的财政局共同组织会计电算化培训考核,采用财政统一的考务软件,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得到《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为学生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职业资格。
四、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为使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我们尝试与企业进行合作。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选择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把专业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实施工作,这样教师在实际锻炼中,掌握了企业对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这种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的实际工作也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深入本地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实习岗位,学生在实际岗位上进行实习,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企业中,为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培养出的人才一上岗就能发挥作用。第三,聘请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安排实践教学任务,定期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总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讨是一项长期深入的工作,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严俊梅.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5,(1).
一、前言
2004年教育部正式宣布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计划”),这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村一计划” 启动后,成为广播电视大学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工作重点。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作为“一村一计划”的重要专业,招生人数一直排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前列,被众多农村学生所欢迎。本研究以浙江省40个教学点的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和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了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来反思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以及课程的重新设置提供有价值的启发。
二、关于学生的问卷调查
浙江全省来看,2014春、2014秋和2015春这三个学期,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注册学生有3164人,学生人数在“一村一计划”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一,成为其中最为热门的专业。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有效问卷236份,其中47.46%的学生为男性,52.54%的学生为女性,50.85%的学生年龄在25-36岁之间。
由表1可知,目前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在企业工作,他们或者在乡村企业,或者在自己创办的企业,或者在国有企业,仅有较少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他们选择就读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与其工作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上,这个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生活阅历,生源符合本专业的锁定人群,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课程设置时,应更加紧密结合他们的工作需求,提升其从业或创业的能力。
表1: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收入情况
(二)对于专业的满意度
调查问卷中对专业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占32.2%,比较满意占39.41%,基本满意占25.42%,不怎么满意占2.97%,不满意0%。这个结果说明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满意程度比较高,另外,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判断专业核心课,显示其对专业较高的了解程度。
(三)关于专业学习中的问题
在对乡镇企业专业的学生调查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谈及专业学习中的问题,但仍有70位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实践分离,太过理论;另外还有26位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5位学生认为存在与时代脱节、资讯落后的问题。
(四)关于教学改革的意见
1.教学形式
图1显示了两个专业学生对教学形式的偏好,相对于传统的面授课,大多数学生喜欢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网上学习等教学形式。
2.专业核心课的设置
图2显示了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选择。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偏爱实用管理基础、信息技术应用、小企业管理基础、生产管理、初级会计学等课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从业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些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重新变革、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将显得尤为重要。
3.专题课
表2显示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选择的专题课,从问卷结果中可以发现,学生的选择结合了自己的专业需要,有着较为集中的趋势。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倾向于信息技术、社交沟通、实用法律、金融政策等方面知识的拓展,在这些专题课的选择上,显示了当代农民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及法律常识这些通用知识上的渴求,同时也显示了其在专业领域中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的需要。
表2: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选择的专题课
4.考核方式
图3显示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对考核方式的偏好。通过对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的调查发现,更多学生倾向于理论课程开卷考试,其次则是选择实际操作考试。对考核方式的态度,反映了当代农民大学生的学习诉求,他们更倾向于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对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5.综合实践
通过对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偏好的调查(如图4),53.16%的学生倾向于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并写调查报告的形式,编写专业案例、撰写管理方案及创业计划书或许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学生的偏好程度不高。令人困惑的是,仍有34.18%的学生选择撰写毕业论文,在实际教学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农民大学生有着较高的难度,大多数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作业。只所以仍有较多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我们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此形式比较熟悉,可以借鉴的资料比较多,但并不表明此种形式适合学生。
6.职业资格证书
关于资格证书,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中,26.05%的学生比较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53.36%的学生认为资格证书对自己有帮助,36.97%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另外,在这些学生中,事实上39.08%的学生已经或者正在考取资格证书,79.41%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等级证书很重要,56.72%的学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很重要。这些数据显示了当代农民大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关注,也表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三、关于教师的调查
本次参与调查的基层教师有64人,相当比例的基层电大教师有着本专业的教育背景或者相近专业的教育背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老师,其专业能力有待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省级电大应为基层电大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服务。
根据图5,教师在日常授课中,纯理论授课依然占有较高的比例,占45.31%,纯实训课程非常低,占3.1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占40.63%。从综合实践的环节来看,图6显示,大多数的教师比较认同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并写调查报告的形式,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非常一致。
另外,通过电话访谈,教师们普遍认为农民大学生工学矛盾的现实状况不容忽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和平时作业形式对农民大学生的学习有一定挑战,特别是双及格课程的考核要求,对农民大学生来说更有难度,因此,基层电大教师更希望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例如:可以减少双及格课程,增加100%形考课程,选择开卷、网考等易通过、易操作的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以实际操作为主,设置时间灵活的作业类型,例如调查报告、随堂小论文、网上作业等,改善因工学矛盾而产生的作业困境;在综合实践方面,农民大学生比较看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参观成功企业的运转,听取成功的个案分享,对成功样板的学习有着强烈的渴求,希望农民大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能够得到宝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
结合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我们认为本专业教学改革应当围绕体现专业性、结合地方特色、扩大自由度和便于操作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专业核心课程的制定应进一步体现专业性。从调查发现,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源有着较大的特性,很多来自企业,因此,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进一步体现专业性,要符合学生从业所需。
(二)专题课的设计应结合时代需要和地方特色。从调查发现,对专题课的需求,学生有一定的偏好,如信息技术、实用法律等领域的专题,这些内容的选择符合农民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学生对专题课多样性的选择,使得专题课的建设变得较有难度,因此,可以更放权给地方电大,结合时代需要和地方特色,有针对性的建设自己区域的专题课。
(三)综合实践方案的设计体现更大的自由度。综合实践方案应更多的选择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选择对成功样本的学习和研讨以及撰写心得的方式。当然,也可以给予基层电大更多的选择方案,结合地方实践基地条件或者其他社会资源,由基层电大选择适合的综合实践方案。
(四)考核形式的设计应便于操作。减少双及格课程,增加100%形考课程;尽量采用小组讨论、网上讨论以及学习态度评价等形成性考核方式;增加开卷考试、操作性考试,减少闭卷考试。
作者简介:
李芸(1973.04-),女,浙江杭州人,回族,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