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

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

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 教学改革 意义 存在问题 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53-02

前言

税务会计是当前市场上热门的岗位之一,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尚未及时与市场需求和用人标准进行对接,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跟不上市场变化形势。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就业要求与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笔者认为应当对当前的税务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择标准,进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一)改革的重要性

1.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适应未来国际化的竞争,我国自2006年以来,开始实行了新会计制度改革,对企业税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对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国家会计教育理念与方向。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以往不常见的“公允价值”、新型会计业绩计量方式、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教学内容,这些变化可以让学生更贴近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用人要求,也更符合新会计准则的标准。

2.符合当前大学生能力教育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导致了大学生质量良莠不齐,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的期待与评价。尤其是在会计行业,许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难以迅速接手公司业务,反而需要公司进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推动税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一是提高学生的会计基本功。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税务会计实务,包括税务的法律,税务业务操作、会计基础操作等;二是训练学生的会计敏感度,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从企业的各种业务信息中分析税务会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提高对税务会计业务的整合和统计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中,税务会计岗位不仅要处理各种报表、业务、凭证,还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及时对管理层提出建议甚至预警。加强课程教育改革可以有效地弥补以往对该方面的教育缺失,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改革的可行性

1.教材改革。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选用的《财务会计》教材,是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与国际竞争要求所编写的,一改以往的以会计六要素为基础的教学程序,而是从会计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向岗位要求扩展,把税务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各种方式通过教材向学生们一一展示,把知识点融入到日常学习中,突出实务操作案例的导向作用,并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资产评估专业、财务管理等后续教育课程进行了拓展。

2.教学方式改革。我校近年来对于税务会计专业,一直坚持“学习原理,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把书本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教学与练习并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迅速掌握税务会计专业知识提供了途径。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问题

当前我校对于税务会计教学,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税种分类、账务处理和纳税筹划。首先,由于课时限制,教师难以对各种理论知识展开讲述,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记忆有余,理解不足;其次,对于税种分类和纳税筹划这两个大的科目内容部分重叠,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第三,学生在纳税筹划的学习中由于缺少实际操作与实践经验,导致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方式问题

虽然我校在教学方式上坚持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案陈旧,案例教学单薄。对于税务教学虽然进行了多媒体应用,但是部分教师的教案和课件更新速度不够,导致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并且我校的多媒体缺少与网络的连接,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使得教学案例缺少深度,难成体系。

(三)对学生的实务练习缺乏监督

对于税务会计这门科目来讲,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必须辅助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但是当前的教学人员数量不足,虽然对学生提出了实践的要求以及提供了一定的联系渠道和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导致学生练习效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由于我校学生领导团队建设尚未完善,内部没有深挖学生监督的潜力。

此外,由于学生自身基础薄弱,虽然根据课本可以掌握固定的会计操作流程,但是在面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解决能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因此,加强对于学生实践练习的监督与指导非常重要。

三、具体改革方案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当前市场要求的导向下,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侧重提升学生分析会计信息与解决税务账务能力。具体教学原则应是学习基础,提高能力,加强实践。

税务会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当前国家对于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财务会计相关技能方面的教学,比如:出纳知识、货物往来结算、企业库存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企业无形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其他资产核算、职工薪酬计算、税务支出计算、避税纳税技巧、企业年度、季度财务总账报表制作等。通过这些税务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而不是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制作各种报表的能力、注重培养会计行为与经济后果意识、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提升教材内容

提升教材内容是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1.编写税务会计辅助教材。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材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比如国家统一编写的《财务会计》教材理论基础坚实,但是更加侧重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是很适应,因此需要专业教师与校领导群策群力,共同编写符合各大高校情况的应用型辅助教材。

2.提升教案、课件的升级与更新。当前高校对于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课件,大部分是由教材编写部门制定的教案和PPT课件。这些教案和课件有独立的教学系统和结构性,在日常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课件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对于税务会计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往的教案和课件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的教学人员要在这些经典课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升级,增加当前市场上税务会计案例和实务分析,提升课件的时效性。

(三)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学生未来能快速适应社会竞争,高校必须注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师专业力量,除了通过正规渠道引入高水平教师之外,还可以从社会上引入学校所需要的高水平会计课程讲师,优化教师组成结构。教师团队的组成,应在考虑教师学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师的职称、专业与实际教学水平,保证学校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社会招聘教师要与校内教师培养相结合,在尽量挖掘内部教师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社会资源。

(四)改进教学理念,强化税务会计职业能力教学

为了应对越来越正规的税务会计行业,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包括税务会计范围内的税务法律法规、税收行政执法、税务金融及上市公司税务财务工作等知识,以及会计工作的日常办公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对于税务会计的工作要求,还应练习学生处理企业会计相关业务的能力。

1.熟练掌握相关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各种管理内容。比如:操作“用友通”等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相关经济业务。

2.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处理涉外业务。

3.能运用税收专业知识,处理相关的税费交纳、合理合法避税、仓储管理、投资风险分析等业务。

4.利用法律法规,处理各种财务纠纷。

(五)创造实践环境

税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按当前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参加的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内部参与上机操作。在进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改革时,要加强学生实践渠道的建立,比如,提高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与完善教师现场答疑制度。完善对于学生实践的监督,提高实践锻炼效果。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形成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财务专业劳动力,减轻企业财务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借助企业力量,为学生建立稳定的实习渠道。

(六)对传统教学课程考试的改革创新

教学效果评价与考核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可以学习国外相关经验,建立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并行的“双轨”考核机制。一是借助校内教师评价、学生会评价、考试评价给出学生基础理论分数,二是借助社会力量,给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建立立体的考试评价机制。建立两者相结合的客观评价考核机制。

总结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务法律逐渐完善,企业在税务财会工作上必须进行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管理,会计的计算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传统的会计计税、计算、统计方式都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速度。所以,高校必须加快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税务会计人才,推动我国财务教育工作的发展。

[科研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210,课题名称:应用型高校《税务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卢蓉.新环境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院报,2011(1)

[2] 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3] 汪福来.高职院校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浅谈[J].科技信息,2009(1)

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不仅应具有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根据我们学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对浙江省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查了解,虽然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如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践课时比例提高、实训基地以及双师团队建设得到重视,但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缺乏层次性

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进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有典型的几个实训课程:《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实训》等,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专业技能。而简单设置的几门实践课程也谈不上层次性,无法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得到训练,更不可能实现专业技能的迁移和提升。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情况看,大多数是集中在课堂内进行,学校统一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训。但课堂内实训毕竟时间有限,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完成一些基本层次的训练,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就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因此必须要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创新性也是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缺乏有效性

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协议,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再加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即使愿意也总是敷衍了事,造成实习环节往往没有实质性效果。

二、“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方面,依据会计职业能力分析表,将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分成“四个层次”,即专业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并相应地开设各类实训课程,以实训周的形式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展开,体现技能训练的阶梯渐进。“两维”指的是在每一层次设置“实训、实习”两维模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如下图所示:

三、“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四个层次的阶段训练

1.专业基础技能层次

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与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其中认知实习是要求学生在学完《会计实务入门》这门课程之后,利用一周时间到企业感知企业财务;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以及点钞、珠算、小键盘输入等技能的培养。如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中,要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等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与手段,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专业提高技能层次

在学生掌握了企业的基本账务处理之后,进入专业技能提高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与跟岗实习,其中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具体包括:成本会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等。这个层次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采用“分岗、轮岗”模式来完成各个实训项目。跟岗实习就是在训练完上述课程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跟着师傅具体操作,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月的跟岗实习,提交实习报告与总结并汇报,从而加深对企业岗位流程及工作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专业综合技能层次

专业综合技能层次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会计实务入门、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实务、税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第五学期,安排4周课时来训练。主要包括ERP沙盘演练、小企业ERP系统实训及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通过这个层次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创新层次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非常欠缺。因此为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创新层次的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手工、电算做账大赛及大学生科研课题竞赛等学校的各种财经活动类竞赛。

(二)“习训融合、阶梯渐进”实训过程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过程基本上都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的,而真实的企业接触比较少。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首先是认知实习与基础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的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会计资料,能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为会计基础技能、出纳技能等基础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跟岗实习与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这两个学期中,要完成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等核心技能实训。而跟岗实习是学生利用第四学期暑假或校外实习的机会,跟着企业的师傅操作,主要是做一些凭证的填制与输入、凭证的黏贴、账簿的登记等基础工作。通过一个月的跟岗实习可以巩固对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是顶岗实习与综合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五、六个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学生要完成综合技能的实训,然后进入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形成实习报告。当然为了保证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综上所述,“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四大模块融合实训与实习,呈递进关系,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提高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创新层次体系实践技能的创新性。

四、“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终落脚点是企业,担负着企业一线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因此实训教材应该立足于企业实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是指本着校企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使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处于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具体来说,学校应选派理论知识丰富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小组,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等一系列内容,结合相应理论知识编写教材大纲,规定人员分工、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共同开发完成时间、教材鉴定与审核等内容,校企双方共同确认,然后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内教师一般都拥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企业则可以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舞台。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两条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派骨干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深入到工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了解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账务处理整个流程,审计过程,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等,当然学校应该专门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计划与制度,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二是“请进来”,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地请一定比例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会计师或者是财务经理来学校做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学校兼职,承担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建立仿真性的校内实训室

构建“四层两维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室、出纳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做到“三个仿真”,一是“环境仿真”,实训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资料仿真”,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训资料,实训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训;三是“操作仿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来操作,采用“分岗、轮岗”的模式,真正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同步。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让“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落实,除了要保证高质量的“校内仿真实训”之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因此必须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有效实习。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是与生产企业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三是与会计公司建立联系。如认知实习就可选择在生产企业,因为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一般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

总之,“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然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19.

[2]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28-30.

[3]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0(1):98-99.

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理论 会计实践 教学模式

会计学知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知识,内容又非常抽象,对于高考入校的大学生来说,没有接触过社会,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会计又是用特定的科目名称、特定的规则去描述经济业务,抽象、晦涩、难懂。而且现实中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复杂多样、变化多端,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会计学知识,更好的处理会计经济业务,发挥会计的职能,笔者认为,在会计教学中模拟现实场景,仿真实务操作, 由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处理该类问题。活学活用,边学边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一、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设想

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设想是,淡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教学内容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够用”、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设计或选取某代表性企业组织(一般为工业企业),根据各门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设立、发展、到上市的过程中,不断设计相应的经济业务背景,安排各自的教学内容。以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程序为基本授课思路,从所设计的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实务后理论,先简后难,不断拓展实务的范围,启发学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总结提升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完整的会计学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教学基地,尽可能模拟现实工作环境(教室即实验室,实验室即教室,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环境),进行分项或综合技能的实训,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操作中学习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反过来指导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受篇幅所限,本文以基础会计为例介绍该设想的实施。

二、基础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是会计学课程的入门课程。对于我国高校在校生来说,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流程知之甚少,并且与中学所学知识没有连续性,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使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学习起来吃力,很难入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基础会计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以后其他专业课能否学好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让学生能够尽快进入状态,掌握所学知识,就应该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在将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设想下,笔者认为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体系可以按如下顺序进行安排。

首先,给学生展现企业的全貌。因为会计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的记录、监督等,要学习会计,先要感性认识企业,认识企业组织业务流程与经济业务,让学生对企业这个法人有个感性的认识。就应从头开始,利用教师描述、多媒体、有关企业的录像、到实训基地参观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个企业组织的设立、发展到关闭的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和履行的相关手续,以及与之打交道的部门;了解认识不同行业的企业组织从开始经营到发展壮大所应涉及的各种经济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向有关信息使用者传递这些信息,引出会计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基础会计的学习阶段所展示的经济业务活动可以相对简单一些,让学生有一个总体认识即可。

然后,整篇都以某个代表性的M企业组织的会计工作流程(平时取得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期末进行财产清查、对账、结账、做报表,下一期期初报送报表,年初要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和审计)为例,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的相关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查找资料、讨论、共同总结等方式汇总到相关的知识点中,以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发放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各种会计报表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从M企业组织设立开始,介绍企业需要从筹集资金开始,购买相应的设备、原材料等,进行生产、销售,形成利润,分配利润等基本的经济活动,引导学生对经济活动中所涉及资金的认识,思考应如何管理才会有条不紊的运转。由此引出需要专人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部门,这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解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并给M企业组织配备与规模相应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业务流程,重点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进行讲解。

在学会了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后,该考虑经济业务如何记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M企业组织的各种经济业务,展示所涉及的相关原始凭证,介绍其种类、如何填制与审核,分析各种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应归属的会计科目;然后开始学习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程序与审核,这里需要重点讲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尤其在企业资金筹集及投资业务、销及财务成果核算中的运用。最好结合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演示不同的业务流程,让学生边学边编制M企业组织的记账凭证,同时结合实物动手进行手工操作,以加深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学会编制会计凭证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这么多分散的会计凭证不利于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需要登记到有关的会计账簿中。此时,发给学生各种账簿,给学生介绍会计账簿的种类、结构及其用途,以及各种账簿的设置原则及登记规则。之后让学生动手给M企业组织建立相关账簿并进行登记,其中可穿插讲授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因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已越来越不太重要,因此,结合学生实习感受,让学生明白各种账务处理程序产生的背景及其适用对象即可。当学生出现登记错误时,介绍错账的更正方法。

到会计期末,M企业组织需要对财产进行清查、进行对账与结账。此时,介绍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程序、方法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对账的内容和方法,介绍结账的内容和方法前还要根据借贷规则编制试算平衡表,并由学生完成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编制试算平衡表,对账簿进行结账。

一般企业在每期期初需要对有关部门(例如企业管理部门、股东、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报送上一期的会计报表。这时情景设置为期初,可具体讲解会计的三张主要报表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以及报表附注的内容。教学生根据M企业组织确的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另外,企业组织在每期期初都需要向税务部门报送税务报表、年初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等,虽然这些内容不是基础会计中的知识点,但需要给学生提到,以使其对整个工作流程有个完整的认识。

学会报表编制之后,学生了解了会计是做什么的,认识到会计报表可以对外提供企业总括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这时讲授资产计价、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让学生明确由于资产计价的方法不同会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果产生影响,从而企业可能人为的调节利润。那么,还有什么情况会影响本月会计报表的结果呢?会计报表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有多大?由学生的思考、讨论,教师的总结和去伪存真,引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会计环境、会计规范、会计职业道德。

最后,在大纲要求内容全部学习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基础会计学知识的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再通过为学生设计一套完整的、与M企业组织类型不同的企业组织模拟实习资料,组织进行综合模拟教学实训,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

三、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1.加强课堂互动,增强学习兴趣

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组织教学,缩小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差距,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问题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性好,教学互动,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2.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从上述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可以看出,各个知识点之间实际上就是通过实务工作中的会计循环程序贯穿起来的。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自始至终围绕着企业会计操作流程逐步完成,都是在“我该如何处理这个业务”、“不同情况下类似业务又如何操作”的问题引领下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小与企业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差距,缩短学生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国际化协调的加深,会计的处理方式会不断发生变化,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外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 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 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一体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都是在探索如何解决实务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干中学、学中干的终身学习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及时掌握新知识、应用新方法的能力,以达到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VBSE 综合实训 平台建设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ety Environment)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综合实训平台,可以由多个不同专业学生模拟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分别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锻炼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获得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学生的执行、决策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二)特征

1.仿真性。“VBSE”平台具有高仿真性,从机构设置、运行环境、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都是来源于实际案例,通过精心设计而成,为了使综合实训环境更加逼真,在环境搭建时,还可以在具体场景的规划上进行设计和模拟仿真。如:对银行环境的设计,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按商业银行模式建立银行柜台。

2.对抗性。“VBSE”平台能够同时设置多个同一经营项目的公司营造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跨专业综合性。“VBSE”平台可以用于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等财会金融类专业学生的跨专业综合实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目标与作用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潜质、具备全局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根据企业财务职业岗位对人员的具体要求,将此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1.温故知新。学会运用所需理论与专业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通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懂业务、知流程。提高学生对业务的解读能力,适应未来商业活动,能根据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解读分析财务相关业务,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录与监督;熟悉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了解并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结合岗位要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整合内化为职业能力。

3.会软件、能核算。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的管理能力,熟练操作ERP管理软件、办公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与管理;提高学生的业务核算能力,能从业务需求角度设置核算体系,熟知每类业务的记账分录与核算处理流程,并根据业务需求出具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4.会沟通、善协调。体验部门内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关联,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全局观、会工作、会思考、善合作的未来职业人。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如下图。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作用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将教学、实操、模拟实习完美结合,有效解决了多年来的实习难题。通过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如下:

1.可以使学生熟悉各财务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及职责要求,ζ笠挡莆窈怂阆喙乇淼サ奶畋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VBSE”平台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将现实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关的典型业务进行具体而全面的模拟,学生进入该模拟系统,一切都是高仿真的,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各种章证资质等,学生的角色进而转换成员工,持证上岗,从开始的应聘到上岗,从企业文化到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每个环节跟现实中并无两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较真实地感知企业财务核算内在的业务逻辑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合适且喜欢的职位,通过“VBSE”平台体验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并理解业务在财务核算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关键是学生在感知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

3.通过线上线下模拟训练,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操作。“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线上线下两条线将真实业务工作的内部资料、具体内容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模拟,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而生动的辅导,将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活动流程。

4.通过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工商、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与关键点

(一)“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教学应用平台,是开展“会计业务场景+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岗位任务+操作角色”有机结合的虚拟实训平台,实现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教学评价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主要根据“知识技能、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分层多元化组题,融“知识运用测试+职业判断测试+技能操作测试”为一体,实现“即时分点测试、定期总结测试”等多种测试功能。集上传、同步讲义、课程选择等功能为一体的视频课堂系统,使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听取教学名师名家同步课堂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虚拟实训平台具有高仿真性、过程判断性与过程操作性,学生可通过平台提供的角色选择不同岗位按照业务流程完成各项典型任务。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一轮教学需要五天时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动员、组建企业团队、发放实习用品、期初建账、三阶段任务的推送及完成以及各种会议、流程演绎、LOGO海报制作、展示及评比、签合同、业务处理、团队汇报等环节。

(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推送并讲解第一笔行政专员借备用金业务时,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并慢速演示,选取其中一家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分角色扮演。

2.增值税在线纳税申报难度较大,要提醒税务会计按任务流程描述操作,只需填写4张附表和1张主表,其中主表的数据会从4张附表自动引入,附表填写完成后一定要点击暂存键,并注意附表数据不能从word文档中复制,4张附表暂存完成后,将主表的表头信息补充完整,点击暂存,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并上传,点击主目录查看主表出现扣款按钮,点击扣款并打印。供应商所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发票单价是不含税的。

3.关于材料入库、材料领用及完工入库,要提醒学生注意Word单据上的表头信息,要注意人物名称及虚拟人物日期。获取业务数据时,重点关注业务主体、业务时间、业务内容。

4.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不怕慢,就怕乱,线上系统任务和线下填写单据一定要同步,这样后面的任务操作就会更顺畅,更清晰。

四、“VBSE”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把企业搬进校园”使得原本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VBSE”平台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

物理实训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类似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在物理实训环境搭建上,首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力求与实际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的文化与氛围。其次,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境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训的高度仿真性。从办公场地、使用的设备、办公用品用具、实训指导教师、管理方式与手段、业务触发机制等方面充分考虑如何贴近现实。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就要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要相对集中,方便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办理,尤其像工商、税务、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公司,一轮实训同时可开设10家企业,所以尽可能在面积较大的实训室开设,软硬件设备要提供齐全,除了具备计算机及网络环境,还要考虑进行信息的公布与交流互动,提供投影、打印、复印设备、电话传真设备及扩音设备的配置,将给整个实训活动带来更好的效果。

(二)提高领导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的重视

由于受教育规划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理论教学,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使得毕业学生难以对接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只有将实践在课程中有效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从事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领导重视,不仅要购买相关平台软件,还要做好实训前准备、过程中控制、实训后评价等工作。

(三)加强对师资的培训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不仅要有动口能力,更要具备动手能力。教师要真正起到策划场景、节点管控、过程监督、疑难点拨、资源配置,奖惩评价等作用。但很多“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师资教学团队都以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大多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大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比如:带薪实习,参加用友新道师资研修院假期举办的研修班等。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四)加强制度建设及规范化管理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主要是“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平台运作和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全面多维感受企业的运行规律,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因为与该实训相关的实训场地、软件平台、实物教具等的购买和使用均需进行制度化管理。充分利用各专业教师和实训科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实现信息系统的实时、自动、数据全面挖掘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该实训平台的实践对学生全局意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战略[J].会计研究,2009,(6).

[2]曹小林.刍议“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利弊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4,(4).

[3]曹小林.宏观经济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基于VAR量模型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6,(5).

大学税务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1 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连续三届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不但对实践教学感兴趣、认可实践教学的作用(比例为92.71%),而且普遍希望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要更多些(比例为81.49%)。同时,我们对近三十所高校(包括一二三本)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收集与统计,一本院校平均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16.52%,二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0.36%,三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4.87%。总的来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课学时只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1/5到1/4。可见,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2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3 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1)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2)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例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3)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4)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4 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如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1)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2)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5.